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用数据说话,是论证经济发展的一项有效手段。
三、经济大危机
1.展示数据:1929年美国经济增长与财富分配图。
2.出示一对母女的谈话内容。
3.出示美国危机爆发后的图片,感受当时情境。
4.对这场经济大危机进行病症分析。
1.材料阅读,并情景演绎当时父母谈话内容,分析当时美国出现生产与消费的严重脱节。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柯立芝繁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富兰克林.罗斯福及其新政。
了解“柯立芝繁荣”背后的危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以及作用的分析,逐渐培养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内容及影响的分析,逐渐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1.小组合作:创意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以小组的形式展示。
2.正反方辩论,论证新政带来的影响。
3.比较罗斯福新政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总结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逐条解读新政的每一项内容及其带来的效果。
2.重点解读为什么《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核心措施。
3.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角度分析新政的影响,得出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再现当年的总统大选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好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学内容
环节
一、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教师PPT展示学习目标,并强调下划线内容为课程标准内容。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1.了解“柯立芝繁荣”与繁荣背后的危机。2.通过材料阅读,分析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危害。3.通过合作学习,列表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4.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得出改革要适应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九年级下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

九年级下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了解经济危机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各国应对危机的方法。
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危机的爆发,特点,对世界的影响,美国应对危机的方法。
本节是第二单元重点的一课,是世界历史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相对的平静到二次世界大战的过渡,为什么会发生二次世界大战?学习本课我们会有所收获。
2.对于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了解历史事件的根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避免战争发生的方法的了解与运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
学情分析
1.对于经济危机时期资本家销毁农产品,而广大人民食不裹腹的社会现实,很多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上课的时候我会先从经济危机是次本主义社会生产相对过剩而劳动人民的购买力不足产生的,简单说就是次本家有产品但是人民没有钱买,资本家了稳定产品价格而销毁的事实让学生能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个正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罗斯福新政对于稳定美国民制度的意义
3、对于新政,你有什么看法?如何发展经济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什么是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危机?
2、面对经济危机要如何应对?。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教学设计

3.课堂反馈: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展示和讲评,指出共性问题,给予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经济危机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成效和意义。
(3)本节课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经济危机的原因:教师详细讲解经济危机的背景、原因,包括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过度生产和消费不足等问题。
2.分析经济危机的影响:教师阐述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重点讲解美国的情况。
3.介绍罗斯福新政:教师讲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改革、工业复兴、农业调整、社会救济等方面。
4.多元评价,促进发展: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实践活动,深化理解:设计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提高对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理解。
6.情感教育,树立价值观:结合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3.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认识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选取一个角度,如经济危机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成效等,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与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制作一份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024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以及美国政府为应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教材内容涉及大危机的起因、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的严重破坏以及罗斯福新政在缓解危机、恢复经济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经济危机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等方面,学生的分析能力仍需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对其深刻内涵和长远影响的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经济大危机的起因、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效果,认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认识,使之更好地理解美国历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大危机的起因、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效果。
2.难点:经济大危机的成因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程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案例分析法:以罗斯福新政为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政策的内容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讨论法:学生就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课文内容,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基本情况。
第30课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案)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课题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单元八学科历史年级九学习目标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和根本原因、表现、特点、危害性,以及因经济危机而带来的持续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根本特点;总结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经验教训。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根本特点。
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和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材料《美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对话》。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看似矛盾的现象发生?学生回答以寓言的方式接示经济危机的原因。
讲授新课 1.展示图片,介绍一战后美国的繁荣。
2.展示材料,提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3.播放视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4.介绍经济危机爆发的过程。
5.展示图片,归纳危机的表现。
6.展示材料,让学生回答后面的问题。
7.展示图例,讲述为什么会生产过剩?8.归纳经济危机的原因。
9.归纳经济危机的特点。
10.展示地图,提问:为什么经济危机会迅速蔓延并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11.展示材料,提问:阅读材料,谈一谈这场经济危机产生了什么影响?12.展示漫画,介绍人民普遍对胡佛总统不满。
13.展示图片,介绍富兰克林的特征。
14.介绍罗斯福与胡佛不同的政治观点。
15.播放视频《罗斯福新政》。
16.展示材料,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17.介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8.归纳新政的作用。
19.展示材料,提问: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分析出罗斯福新政有何作用?20.讲述新政的局限性。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自由放任带来的无序。
大萧条。
介绍世界全球化。
间接导致二战。
部分借鉴苏联的做法。
课堂小结从经济的虚假繁荣到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经济的发展不能自由放任,也不能像前苏联一样高度集中。
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结合本国国情的历史条件,我国的改革应该吸取罗斯福新政的经验教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板书。
罗斯福新政课程设计

罗斯福新政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影响。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资料搜集、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历史资料的解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其对于当前社会政策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为例,具体包括: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整顿财政金融、恢复国民经济、实行社会保障。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影响。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罗斯福新政的优点和不足,分享讨论成果。
3.案例分析法:分析罗斯福新政中具体的政策措施,如整顿财政金融、恢复国民经济、实行社会保障等。
4.实验法:学生模拟实施罗斯福新政,体验政府干预经济的过程。
四、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罗斯福新政相关的历史资料,如《美国历史》、《罗斯福传》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罗斯福新政的PPT,播放相关历史视频资料。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模拟实施罗斯福新政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
2.作业: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如论文、研究报告等,占总评的30%。
3.考试:期末进行罗斯福新政的知识测试,占总评的40%。
评估方式要求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的章节内容进行教学。
2.教学时间: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精心整理)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一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时的时间和地点,归纳此次危机的特点,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培养其归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危机的根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因;通过了解罗斯福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挖掘并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重点难点一、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难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29年,胡佛总统就职演说称:“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我们的生活已达到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保障了……”可是,短短八个月后,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股价狂跌,美国到处工厂倒闭,农户破产,经济一片混乱,百姓流离失所,露宿街头,整个美国社会一片暗淡,这一戏剧性的变化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当时的美国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却带来了危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这些矛盾一直没有解决,暂时的“繁荣”背后孕育着更大的危机。
二、学习新课:一、空前严重的1929年经济危机1、何谓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罗斯福新政教案(3篇)

罗斯福新政教案(3篇)篇一:《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经济危机的背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分析新政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并结合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时代周刊》封面图片,并提出问题:照片上这个人是谁?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一下封面上的人物?学生回答:罗斯福。
他是美国历史上首位连任四届的总统,多次被评为美国最佳总统,曾经帮助美国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教师追问:作为美国最著名的总统之一,罗斯福在经济危机时期是如何拯救美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危机爆发教师讲述:20世界2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人们大量购买新兴产品,生活前景一片大好,但是美好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教师让学生结合教材思考:此时美国国内蕴含着哪些不稳定因素?学生回答:贫富差距逐渐加大,穷人购买力不足;资金大量流入股票市场,出现大量股票投机活动。
教师强调:归根结底,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着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社会隐藏着种种危机。
教师提问:这场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以哪件事为导火线?后来又蔓延到哪些方面?学生回答:经济危机的导火线为纽约证券交易所市场崩溃。
随后导致了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越来越多。
资本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大量销毁商品。
教师过渡:这场经济危机在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如何摆脱危机成为当时最重要的问题。
教师展示史料,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危机,美国总统胡佛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效果如何?学生回答:针对这次危机,胡佛采取了相应措施,效果不佳。
教师总结:虽然胡佛针对危机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由于他依然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和特点;(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影响;(3)分析大危机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影响,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大危机爆发的原因;(2)运用比较法,分析罗斯福新政与之前政策的主要区别;(3)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及成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济危机的敏感性和对国家政策的关注度;(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3)培养学生认识到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提高国家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和特点;(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影响;(3)大危机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大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分析;(2)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及成效评价;(3)如何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认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2)提问:“为什么说1929年至1933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黑暗岁月’?”引起学生对大危机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大危机的原因和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大危机对美国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影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大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阅读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案例,了解其主要内容和特点;(2)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与之前政策的主要区别;(3)组织学生讨论罗斯福新政的成效,评价其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提高国家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整理笔记;2. 结合教材,深入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及其成效;3. 思考: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8 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简述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改良等历史过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就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方各国受不同国情的制约,寻找不同的道路来摆脱危机。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势力利用经济危机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经济危机的爆发罗斯福新政三、教学过程导入1、展示《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图,失业者身上的广告牌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2、复习旧知: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教师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和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说一说:20世纪2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原因和表现;这种状态会导致什么结果?由于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容易导致经济危机的到来。
)小组讨论:1929 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
(教师补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角色扮演:大危机年代的美国记者对工人进行采访,工人在此期间生活状况。
议一议:(演示危机时的情景,如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露宿街头的失业者,1929〜1945 年美国失业率的动态图表,资本家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成熟的棉花等。
中学历史教案:《“大危机”与“新政”》

《“大危机”与“新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的基本情况。
2. 掌握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
3. 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
4.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情况;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
2.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过程及对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世界历史》相关章节。
2. 罗斯福新政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小组讨论问题及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场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2. 新课导入:介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和实施过程。
3. 内容讲解:详细讲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如金融改革、工业复兴、农业调整、社会保障制度等。
4. 案例分析: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6. 总结:对罗斯福新政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其在应对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积极作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罗斯福新政的意义和启示。
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分析中国在学习西方制度、发展经济方面的经验教训。
2. 联系现实:让学生思考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探讨如何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应对现实挑战。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以及美国政府在此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政策。
本课内容涉及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特点以及影响,同时也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同时也能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及其在缓解经济危机方面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历程以及经济危机的概念。
因此,学生对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运作原理和经济危机的定义具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学生对于经济危机的根源、特点以及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进一步深入理解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根源、特点以及影响。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历史事件。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四. 教学重难点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根源、特点以及影响。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深入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批判性思维培养法: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论文、报道等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短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的主题。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主要讲述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以及美国政府在此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政策。
本课重点介绍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以及给各国带来的影响,同时阐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在危机中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和作用。
此外,学生需要结合现实生活,认识经济危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在危机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积极应对、勇于创新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
2.难点:经济大危机的成因及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和作用。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历史图片和视频。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1929年股市崩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出本课的主题——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优秀教案

第8课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肖艳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经济危机的基本信息带来的危害,美国实施新政的基本信息和影响。
2、能力培养:理解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尝试根据原因寻求解决办法,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
3、情感培养:罗斯福的精神。
并理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产物。
教学过程:
导入:1933年的《悲伤的母亲》照片导入,美国怎么了?辅以其他危机的照片。
新课:1、幻灯片动画推理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催化因素。
2、学生读书梳理经济危机的基本信息,归纳特点,并做勾画记忆。
3、引导学生根据原因的分析思考该怎么解决?
4、简单介绍补充罗斯福。
5、罗斯福新政的基本信息,按照知识点提示逐一落实。
目的、方式、内容、前提、实质。
6、逐句理解记忆影响,补充相关图片。
归纳总结。
课堂练习。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优秀教案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基本内容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视频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变革;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通过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爆发、罗斯福新政【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景象。
教师引言:自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私人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锃亮的汽车、充裕的电器产品,一切都显得那么富足和舒适。
一时间,乐观主义情绪弥漫着整个美国社会。
二、讲授新课(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的概念和表现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
经济危机又被称为什么?学生:大萧条师:经济危机又被称为“大萧条”。
“大萧条”即商品实际价格下跌、购买力减弱,供给大于需求,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失业增加,库存扩大,生产萎缩,企业纷纷倒闭,公众恐慌,以及商业活动的普遍低迷,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
阅读课文说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学生: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多媒体展示经济危机时美国的种种现象,进一步引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其表现。
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有:波及范围广(迅速扩展到资本主义世界以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农业、金融、商业、工业等危机同时爆发)、持续时间长(长达4年)、破坏性大(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1933年比1929年下降44﹪,国际贸易额下降60﹪以上)多媒体展示各国的钢产量以及完全失业者的人数。
展示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情况表。
中学历史教案:《“大危机”与“新政”》

中学历史教案《“大危机”与“新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认识大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美国政府在罗斯福领导下实行的新政,以及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新政在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过程及其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新政在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和效果。
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认识新政在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与危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危机”与“新政”。
2. 讲述大危机:概述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大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3. 分析罗斯福新政:讲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让学生掌握新政的核心措施。
4. 探讨新政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新政在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作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思考罗斯福新政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政在金融、农业、工业和就业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2. 使学生认识到新政对美国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政在金融、农业、工业和就业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
2. 教学难点:新政对美国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新政在金融、农业、工业和就业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罗斯福新政教案(五篇范例)

罗斯福新政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罗斯福新政教案教学设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旧人教版高二(选修)《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三节中的第一课时内容【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目的、作用、实质,局限,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利用历史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 探究原因,同时通过有关史料、统计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运用图表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方法研究有关历史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辨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如民生问题等),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对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有现实意义。
【重难点突破】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成因、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作用难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成因、影响,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评价【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工具】自制教学PPT,本节课在多媒体环境下完成【课堂教学互动设计】设计问题,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复习旧课的方法导入,不仅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而且为学生学习新内容作了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暂时繁荣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掌握经济危机的时间、特点和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等历史过程有较全面和辩证的认识。
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让学生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和不畏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点】
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的美国总统,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二、新课讲授
(一)经济大危机
1.教师讲解: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呈现繁荣状态。
如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的“柯立芝繁荣”。
当时美国的经济“繁荣”一时,但“繁荣”背后潜藏着许多矛盾。
2.材料展示:
材料一农业被称为美国最大的产业,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靠农业生存。
然而,在20世
纪20年代,美国农民的收入在全国的份额却下降了一半,从1919年的16%降到1929年的8%。
工业方面,生产力的提高也远远高于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
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五分
之三由2%的人所拥有。
材料二到1928年,股市越来越显现投机的意味。
经过相当平静的冬天后股价不断大幅
度上扬,仅1928年下半年,股票交易量就上涨了42%。
到1928年年末,这种上涨的趋势并没
有回转的迹象。
1929年1—3月间,股票交易又上涨了27%,基本达到了顶点。
股票交易每天
都在刷新纪录,即使是在股票交易不活跃的夏季。
教师提问:认真阅读材料,从上述材料中我们能找出哪些潜在的矛盾?
学生回答:工人、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贫富差距严重;出现股票投机现象。
3.教师讲解:20世纪20年代,自由放任思潮在美国盛行,生产的盲目扩张与市场需要
之间严重脱节,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投机狂潮,由此引发了经济大危机。
危机从爆发到达
到高潮整整历时三年半。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与欧洲互相影响,将危机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4.教师提问: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时间长;波及范围大;破坏力强。
5.教师提问:经济大危机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的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矛盾,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又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发一连串的关税战、倾
销战和货币战。
经济大危机还引起了德、意、日等国的政治危机,这些国家的法西斯势力迅速
膨胀,最终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
1.教师讲解:面对这种情况,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医治病入膏肓的
美国。
教师提问: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
学生回答:时间:1933年。
目的: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2.师生归纳: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领域主要内容
工业采取恢复工业的措施,核心是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复兴总署”,协调国家、企业主和劳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拟定公平竞争法规,确定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工人每天工作的时数等
农业颁布《农业调整法》,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社会福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公共工程兴办公共工程,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金融进行大力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3.教师提问: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哪条?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目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4.教师提问:罗斯福新政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积极影响:“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其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和指导。
“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与巩固,政府的权力得到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得到提升。
“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缓和了危机,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深远。
局限性:“新政”没有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三、课堂总结
一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繁荣,最终爆发了经济危机。
面对当时矛盾重重的美国,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斯福新政启示我们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从本国国情出发,对经济政策适时进行调整。
罗斯福总统大胆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