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观造型设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外观造型设计分析
【摘要】建筑被人们称作是“城市的雕塑”,其不但注重实用、经济与结构,又凭借其艺术形象的独特性来反映生活。文章着眼于建筑外观造型设计,从多个方面来就其相关内容作出分析论述,意在为建筑外观造型的现实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建筑;外观造型;设计;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在外观造型方面也发生着不断演进,人们对于该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成为建筑领域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筑具有艺术、科学的双重性,其外观造型依赖于设计程序来完成,进行与时代步伐相适应的建筑外观造型设计是新时期摆在建筑设计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对建筑外观造型设计进行探讨分析,来明确相关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建筑行业的与时俱进、长足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建筑外观造型设计中尺度的把握
一般来讲,越丰富的建筑尺度层次,其造型的效果也越为生动,其分为亲切尺度与非亲切尺度。如对建筑物的窗的设计,既可以使正常大小,也可以做成幕墙或带形窗,而带形窗又可做成横的、竖的、短的、唱的,将这些形式用于同一建筑上,多层次程度就构成了。在进行多尺度设计的同时,对其它因素的考虑也十分必要,从而避免给人以杂乱、繁琐之感。如郎香教堂,方形窗口于其处立面上进行不规则排列,从而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大片实墙,且将教堂的神秘感凸显出来。此外,对于人们生活中时常接触的部位应考虑使
用亲切尺度,从而给人以舒适、亲切和愉悦的感觉。
2.建筑外观造型中细部的把握
建筑的外观造型应强调对细部的设计,其细部涉及到工艺、构造做法、小型构件、节点等多个方面,如窗的分格、饰面的划分等,就那框架来讲,如不存在细部的精致点缀,便会显得十分难看。将细部与尺度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出,细部是对亲切尺度进行体现的立足点。在进行细部设计时,一定应注重细部与整体、细部与细部间的统一与协调。如警世钟亭(位于深圳沙头角)的设计,就是沿租界界碑轴线进行钢筋混凝土体块的直立,两端平铺至中心方向,并于顶部交汇,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在混凝土体块一侧铺满了花岗岩,并刻镏金文字,搭配起来具备了观赏细节,且建筑体量在整体上也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张力。
3.建筑外观造型设计中材质的运用
在建筑外观造型设计中,运用材质的不同,其效果也存在着差异。凭借对材质的运用,可独立构成对比或协调的效果,如精美的花岗岩给人以华贵、坚固之感,粗糙的毛石则给人以文化、天然的意味,而透明玻璃则能够带给人轻盈、通透的感受。建筑物不同部分的材质转换,可同建筑物立面构成、体块关系等因素相结合,来进行安排与组合,依靠材质的不同类型组合,来达到预期目的。如群马县美术馆(由矶崎新设计)的建筑元素仅有简单集中,却凭借玻璃和铝板的包装,表现出了不可言表的优雅与纯净。
4.建筑外观造型设计中光与色的运用
在建筑外观造型设计中,光与色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色彩可作为一种元素独立使用,也可结合材质等来共同发挥作用。通常情况下,阳光的照射会让色彩产生奇妙的已经,为造型加分,且色彩在空间处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实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十分关键,其需要很少的花费就可产生极大的收效。如北京香山饭店(由贝聿铭设计)就是通过提炼黑、白色调,从而实现了装饰中水墨画、木椽、竹帘等同自然环境中清泉、山石、翠竹、苍松的有机融合,给人以诗情画意之感。
5.建筑外观造型设计中“虚”的运用
空间的界定有着多样化的形式,不需要总是局限于实体空间,也可用一面墙或几根柱子,来就一些具有较强开放性的空间加以暗示,来供人们活动或停留。这其中墙或柱的出现是被分离的,从而产生了造型上“虚”的效果。在南方,特别是具有炎热气候的地区,这一造型设计手法的运用是十分常见的,人们身处其中,在暖昧、模糊的中性空间中,“虚”所产生的美感便充分体现出来。阴影也属于“虚”的范畴,随着阳光位置的变化,由墙或柱所产生的阴影也在发生着改变,从而达到丰富造型的艺术效果。如建筑中玻璃的运用,依靠较细的柱子,来支撑几十层高的“玻璃盒子”于半空中,从而产生了“虚”的效果。
6.建筑外观造型设计中空间组合的运用
结构形式的不同,所创造的建筑造型也存在差异,这在一些大型体育建筑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建筑造型设计中,不同形式空
间的协调组和,会形成新颖的视觉效果。在实际设计中注重不同空间的合理组合,从而使其达到造型优化的目的。
7.结语
建筑外观造型是对其各要素的综合性体现,应将细节与协调两个因素摆在重要位置。且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下,要求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应具备更多的可能性,建筑设计人员通过对美观、功能、经济等各种制约因素和条件的综合考虑,精心设计,突出以人为本,从而实现更多建筑精品的创作。[科]
【参考文献】
[1]姜峰.中国公共建筑外观的探索[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6).
[2]杨胜.对现代建筑造型若干影响因素的探讨[j].建筑施工,2012,(3).
[3]程彤.建筑外观设计初探[j].企业导报,2010,(23).
[4]王方兰.论建筑结构工程外观质量的内容与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