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高考题失分原因分析
地理综合题失分原因例析
![地理综合题失分原因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5c3d3331126edb6f1a1050.png)
地理综合题失分原因例析在地理高考试题中,综合题一直是考生经常失分的题型。
从历年的高考试卷看,综合题失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的诸多失误造成的。
所以,认真分析出现失误的原因,努力探索减少失误的办法,不断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在高考复习中必须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无纲无目,段落层次不清,难以找“点”有的考生答题时不事先草拟提纲,书写时又不喜欢分段分层。
这样与综合题答案行文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的要求背道而驰,难以理清思路,难以找“点”,不易得分。
【例】读我国某区域图。
图中甲、乙两阴影区均是著名工业区。
乙工业区与甲工业区相比,工业发展的条件有何差异?附件【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工业区位因素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
首先根据山东半岛的轮廓判断甲、乙分别为京津唐工业区与沪宁杭工业区。
比较京津唐工业区与沪宁杭工区业发展工业的条件,可从发展工业所需的资源、水源、交通、农业等方面进行比较,进行分点分序号表达,如①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②水资源丰富;③农业基础较好;④河运发达等。
二、思路不开阔,答案片面在表述答案时要注意把主要的、次要的、一般的及特殊的都要回答清楚,回答不全面容易失分。
所以在确定了答案方向之后,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进行思考,尽量做到不遗漏答案要点。
【例】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
指出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分析】对于自然原因,答题时许多考生答出“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而没有想到沙尘暴的物质条件如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造成失分。
三、表达欠准确或没有科学运用专业术语由于对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彻,或者没有很好的领会试题设问的意图,很可能出现答案表述模糊不清或偏差等。
考生答题时要注意:首先,要运用地理专业术语回答问题,其次是不说废话,不脱离主题等。
【例】读图,回答:与图中严重冻害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也种植柑橘,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高考地理答题的点滴体会
![高考地理答题的点滴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f146bd82f60ddccdb38a045.png)
高考地理答题的点滴体会地理在高考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中部和西部省份,地理更是文科考试必考的科目。
在2011年6月本人参加了高考的地理阅卷之后,发现了考生在答题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自己对于高考地理答题也就有了一些比较接近高考实际的经验思考,结合本人去年重庆高考的地理阅卷实际感受,对地理的高考答题技巧做了如下分析和总结。
1 注意错别字高考的时候,学生要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会给考生带来各种平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比如说考生平时明明是经常会用到的词汇,但是在考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然的失忆,记忆不起来;或者是有一些却是考生自己没有把握好,平时学习的时候喜欢用草字体写字,结果在考试的时候,为了考试答卷规范,把字写的清楚具体,就会出现在考场突然忘记了怎么样去写这个字了,从而出现了错别字,考试中在这方面失分是非常可惜的。
比如说,在去年的地理高考答卷里,就有人把壶口瀑布中的“壶”口写成了“壹”口,这就是比较明显的平时写习惯了草字体,结果没有把“壶”与“壹”明确的区分开来,导致在考场上犯了写错别字的毛病。
有的考生把东部季风区的“东部”写为“冬部”,这种地理学科的专业术语是其他词语所无法代替的。
在地理答卷中写错别字失分,首先,考生并不是对这个问题不明白、不了解,甚至一些字体在高考试卷中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失分,实在是有些太可惜了。
考生在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能忽视错别字的影响,一定要注意错别字问题。
要克服这个问题。
2 审题不清审题不清是考生在考场上经常犯的一个错误。
高考地理题目审题不清造成的结果就很有可能是文不对题,所答非所问,这对把高考作为人生重要转折点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比如说,在阅卷过程中就发现,有许多考生在做文综卷第36题第(2)问的时候,题干中阐述云冈石窟建在坚硬的砂岩石壁上,要求回答保存完好的原因时,学生却回答为石窟是坚硬的花岗岩,这不是已经和题目相去甚远了吗?再如:36题“(3)大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区。
地理考试失误原因和对策分析
![地理考试失误原因和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d0beec0242a8956aece416.png)
地理考试失误原因和对策分析在高三地理复习备考中,研究和训练高考题和模拟题是复习迎考的常用策略。
在运用这个策略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总结失误原因,并寻找对策,是实现高效复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下面以广西南宁市2011年的一道模拟题为例,分析学生丢分的原因,并谈谈应对策略。
题目第36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9为某河流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图9中R河两岸多牛轭湖。
牛轭湖是弯曲型河道自然裁弯后,老河道逐渐淤积形成的状似牛轭的水域。
图10为牛轭湖形成四个阶段的过程示意图。
(1)说明图9中R河最主要汛期出现的季节,并分析该汛期的成因。
(2)据图10和材料分析R河两岸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答案(1)春季成因:R河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河源地区离北冰洋和大西洋较近,水汽较多,冬季降雪量较大;纬度高,冬季气温低(0 ℃以下),地表积雪较多。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2)①当河流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落差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堵塞河道,河流摆动形成弯曲(河曲);②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凹岸),河曲随之不断发展;③河曲愈来愈弯;④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凹岸),河流逐渐裁弯取直;⑤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形成了牛轭湖。
通过对这道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道区域与自然地理相结合,以能力立意的模拟题,符合高考命题理念。
本题主要考查高中必修上册(人教版)中“河流堆积与河流侵蚀作用”和“河流补给类型”这两个内容。
题目强调学以致用,重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又突出对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某一地理要素变化过程的考查,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虽然能力要求高,所考查的内容也不完全出自课本,但都是中学地理基本原理的拓展,并不偏离教材,可是学生的答题情况不理想。
分析学生失误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地理高考丢分原因分析与复习对策
![地理高考丢分原因分析与复习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2ed327631b765ce04081409.png)
地理高考丢分原因分析与复习对策一、高考题失分原因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突出了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思维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地理思维能力和方法的考查,如对各类图表的判读、分析;对地理信息和地理现象的观察、提取、分析和描述;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
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完善地解答各类地理试题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各类地理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加强解题训练 , 逐步提高解题能力,从而掌握必备的解题技能,在高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现就考生在高考中失分的原因进行分析:1 .读图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图表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载体,图表的判读是地理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近几年高考中,常常会出现只要认真读图、掌握读图方法,就可直接从图中获取信息而得分的题目。
应该说此类题目难度较低,但还是有很多考生失分。
而对于那些从图表中读取信息后还需结合地理基础知识才能做对的题目,由于在“读图”这个步骤上遇到了困难,考生失分在所难免。
2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准确在高考中,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题非常多,如果考生基础知识扎实,就不容易失分。
无论试题形式如何变化,都是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即便是考查知识的迁移及对地理规律的运用,也都可以落实到主干知识上。
高考命题者在出题时,都会尽量避免偏题、怪题,但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失分。
【例】( 2011 ·新课标全国卷)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
2011 年 3 月 11 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
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A .研发中心B .一般零部件厂C .核心零部件厂D .整车厂分析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部分核心零部件厂与主要研发机构仍在日本,所以地震造成这些核心零部件厂停产,中国的整车生产厂自然被迫减产, C 正确。
地理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考试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19fd7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d.png)
地理考试试卷分析在地理考试之后,要怎样做试卷的分析呢?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地理考试试卷分析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地理考试试卷分析(一)一、试卷总体分析本份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具体分析,本试卷具有两大特点:(一) 、重基础,题灵活本份试卷光单选题占40分,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例如:单选题中的“人口最多的省和直辖市”、“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跨长江中下游的省区”、“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黄金水道”等等,只要学生稍加用心即可得分。
当然,关键是要细心,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重读图,题多变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中读图分析占了50分,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从“省区轮廓”到“中国的地形”、从“中国气候”到“长江、黄河”、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灵活多变、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在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一)、单选题:第2、3、4、5、6、7、11、15、17、19、20、22等小题考查知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情况比较好一些。
第8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没有记住济源的干湿类型。
第3、4、9、12、21、25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没有记住各省区轮廓、山脉、地形区等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
(二)、读图分析题:第26小题填写各省少数民族名称。
尽管这是教师在讲课中多次强调过的题,但仍有部分同学出错,实属不该。
第27小题判断我国的地形名称,错误较多的是第(3)小题,许多同学由于对地图不熟悉,导致答案五花八门,乱七八糟。
第28小题关于长江黄河的读图练习,这是本份试卷中学生出错较少的题,少数同学在第3小题出现了错误,多数学生此题得了满分。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探究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0aaa1c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2.png)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考地理试题是高中生参加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其试题结构直接影响着考生的答题效果和成绩。
然而近年来,人们对高考地理试题结构存在的问题日益关注。
试题结构不良问题严重影响着高考地理试题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也影响着考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持续性发展。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主要表现在试题设置不合理、题型不够多样化、难易度不够平衡等方面。
一些试题可能偏题、重繁琐性、缺乏启发性,导致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困难和困惑。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考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也影响着高考地理试题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为了解决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促进高考地理试题结构的持续优化和进步。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讨论,可以为高考地理试题结构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考地理试题的结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许多地理试题中,存在着结构不良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考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给考试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 部分地理试题结构混乱,题目之间缺乏逻辑关联,考生在回答时难以把握主次关系。
2. 试题中存在的大量知识点可能使考生感到困惑,无法有效地答题。
3. 部分地理试题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缺乏对考生实际能力的考察。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高考地理试题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影响了考试结果的准确性。
有必要对高考地理试题的结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考生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2. 正文2.1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存在的问题1. 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部分地理试题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考查的知识点之间显得零散和不连贯。
这导致考生无法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只能对知识点有所了解而无法形成整体认识。
2. 偏题和偏难现象严重:有部分地理试题偏离了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设置了过于专业或难度过高的考题,使得考生在有限时间内难以作答。
高考地理综合题学生失分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考地理综合题学生失分原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a236cba76e58fafbb0032a.png)
高考地理综合题学生失分原因及对策分析高考地理综合题占56%,但100%的考生都存在不同程度丢分。
在地理解题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或失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知识性、能力性和过失性三种失分情况。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
注重审题指导,纠正不良习惯;培养读图技巧,提高分析能力;规范答题习惯,减少无谓失分。
關键词:地理;地理综合题;常见;失分原因及对策高考地理综合题占56%,但100%的考生都存在不同程度丢分。
从近两年的考生答题情况看,地理综合题看似“普通”,但得分情况却很不乐观,成为考生失分的“重灾区”之一。
为此,如何提高地理综合题的得分率,已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共同关心的一个研究课题。
一、失分原因分析1、知识性失分(1)术语出错。
地理术语是地理学科领域用来表示事物、状态或过程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它们是地理学的科学语言和基木概念,也是回答地理问题的关键词。
很多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不注意理解术语,考试时张冠李戴。
例如,很名考生将“寒潮”写作“寒流”,将“光照”写作“热量”。
(2)模板不清。
地理答题模板是指地理问题的答题套路与思维模型,是考生在考场有限时间内准确答题得分的基石,如果不注意平时的积累,就会导致答非所问,丢三落四。
例如很多生不清楚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指的是“光热水气”导致丢分。
(3)知识不牢。
地理基础知识是我们学习地理、分析解决问题的元件,是以不变应万变战胜高的根本。
许多考生由于地理基础知识掌得不牢而乱答一气。
(4)地理原理错用。
地理原理是指地理学中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
地理规律是指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
许多考生由于对地理原理不清楚,在分析问题时错用原理,导致失分。
例如有考生在分析“冰川流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时写出了“海拔高,河流流速快”“河谷狭窄有狭管效应”等风马牛不相及的答案。
2、能力性失分(1)审题能力不足。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通过审题,获取并解读有用的信息,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2021年高三地理智达培训学习心得
![2021年高三地理智达培训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848c9a76ec3a87c24128c470.png)
神州智达培训学习心得今天,通过网络在线课堂,我参加了神州智达“学校高远发展”项目教师系列培训,高考专家对2021年河北省高考地理试卷命题特点进行了分析,专家们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际的可操作性,通过参加神州智达的专家培训,使我获益匪浅。
高考中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主要有:1、审题不到位,不按要求答题;2、专业术语、核心概念错别字严重;3、表述前后矛盾,答题思路不;4.书写乱、潦草,答的多,重点不突出。
“你多写,只要有要点就给分”这句话相信很多老师常常提到。
在高考试卷批阅过程中,在时间紧,任务量大的情况下书写乱,看不清的,重点不突出的,可能一看到密密麻麻的卷面首先就是异常反感,很容易就把得分点批漏了。
但是阅卷过程中老师们还是会进行阅读,所以还是要写。
教师要规范并提升日常教学要求,高考就是看得分点,就是要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答题。
要求老师:①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述应简约、准确、到位,最大程度运用学科语言。
②制定习题及考试答案要整合、斟酌,力求严谨。
避免答案无逻辑,废话连篇,抓不住要害。
③选编题目要尽量接近高考题要求,提高思维含量和价值。
严师出高徒——平时考试要严格批卷这次批卷亲身体会到,有些答案尽管规定的很死,就找几个关键词,好学生照样得分很高。
所以,平时考试,不能为了让学生多得几分,只要学生答的意思对就给分。
高考批卷很严,找关键词,采得分点,而不是看一大段话的大体意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严格按照标准答案进行阅卷,不该得分的绝不给分,没有辛苦分,严师出高徒,我觉得很有道理。
做好题的关键是审好题,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很多考生审题不清,很可能一分不得,导致无谓失分,在一个小题中往往有多问,有的同学只看到一问。
如果能审清题,一般能多得几分甚至更多。
图文信息非常复杂,找出与设问对应的信息至关重要。
着重突出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方面的素养养成,每年都会有大题得分很低。
得分之低,始未料到。
反思我们的教学,更多地是注重知识,还是应该注重学生习得过程老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综合思维,高考试题、经典试题的特点主要有:1、围绕主题展开;2、信息若隐若现;3、逻辑结构严谨;4、强调思维品质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精教精练,设计高效复习课:以问题式复习夯实、延伸基础知识;以认知顺序或尺度大小构建知识网络;以理科思维剖析主干知识;以准确简洁作为表述基本原则;以地理认知过程作为审题解题程序;以规范形式做好试题整理;以试题改编形式,换角度加深度提升思维品质;以高质量模拟试题保证训练质量。
高考地理综合题学生失分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考地理综合题学生失分原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58418308a1284ac85043d6.png)
高考地理综合题学生失分原因及对策分析作者:邹长忠黄虹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28期摘要:高考地理综合题占56%,但100%的考生都存在不同程度丢分。
在地理解题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或失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知识性、能力性和过失性三种失分情况。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
注重审题指导,纠正不良习惯;培养读图技巧,提高分析能力;规范答题习惯,减少无谓失分。
关键词:地理;地理综合题;常见;失分原因及对策高考地理综合题占56%,但100%的考生都存在不同程度丢分。
从近两年的考生答题情况看,地理综合题看似“普通”,但得分情况却很不乐观,成为考生失分的“重灾区”之一。
为此,如何提高地理综合题的得分率,已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共同关心的一个研究课题。
一、失分原因分析1、知识性失分(1)术语出错。
地理术语是地理学科领域用来表示事物、状态或过程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它们是地理学的科学语言和基木概念,也是回答地理问题的关键词。
很多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不注意理解术语,考试时张冠李戴。
例如,很名考生将“寒潮”写作“寒流”,将“光照”写作“热量”。
(2)模板不清。
地理答题模板是指地理问题的答题套路与思维模型,是考生在考场有限时间内准确答题得分的基石,如果不注意平时的积累,就会导致答非所问,丢三落四。
例如很多生不清楚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指的是“光热水气”导致丢分。
(3)知识不牢。
地理基础知识是我们学习地理、分析解决问题的元件,是以不变应万变战胜高的根本。
许多考生由于地理基础知识掌得不牢而乱答一气。
(4)地理原理错用。
地理原理是指地理学中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
地理规律是指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
许多考生由于对地理原理不清楚,在分析问题时错用原理,导致失分。
例如有考生在分析“冰川流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时写出了“海拔高,河流流速快”“河谷狭窄有狭管效应”等风马牛不相及的答案。
地理综合题失分原因分析及答题对策——以一道高考地理综合题为例
![地理综合题失分原因分析及答题对策——以一道高考地理综合题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e2fcf235a8102d276a22f5c.png)
( 2 ) 理 清思路 。准确 审题后 , 解题 的关键 是要 有正 确 的答
( 4 ) 准 确将地理知 识迁移 到试题 中。学生答 题 中不能 有效
题思 路 。学生应 调用平 时积累 的知 识储备 , 将所 学知识 与试题 实现知 识迁移 的一个 重要原 因是学 生没 有形 成知识 的知 识 网 要 求成 功 “ 对接” , 在 掌握 有 用信 息的 基础 上进 行 多维 度地 理 络 结构 , 通过知 识网络 的构建 , 在新 旧知 识间 和所学 知识 与新 思维, 综合分 析并解 答 问题 。有 时 由于 题 目条件隐 蔽 , 学生 只 问题 问建立起 实质性 的联系 , 使新 问题 、 新情 境纳入 到原 有 的
要 切实 关注 学生 人格 的 完善 、 生 命 的发展 , 必 须培 养 的灵 魂 。 班主任 对学生 的关爱程度 、 方 式影响 和制约着整体 教 工 作 中 , 学质 量的提 高和 学生 的健 康发展 。依 托今 天 “ 以人为本 ” 、 以 学 生 的人文 精 神 , 用 真诚 、 民主 的态 度关 爱学 生 , 尊重 学 生的
学校 是学 生获得 知识 、 健康 发展 的主要 场所 ; 是教 师实 施
教 师工 作是一 门科 学也是 一 门艺术 ,一位优 秀 的教育 工 教学 、 关爱学 生的 主营地 , 而 班主任 关爱教 学是 整个教 学活 动 作 者必 须有较 高的课堂 管理 艺术 水平 。班 主任 在 自己所 做的
能 依据其他 条件 去判断 、 推理 。
案 的逻 辑性 , 就是 学生将 已知 条件和所 问问题“ 对接 ” , 即事物
等的关爱 的氛围 中健 康的成长 。 3 尊重个别 差异 。 体 现关 爱学生
班 主任是 收集学生 、 各科任老师教学动态的 “ 神经 中枢” , 班
地理高考失误种类与对策分析
![地理高考失误种类与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ffababb0717fd5360cdc09.png)
21 0 0年 第 5期
地理赢毒 误穰粪
高考地理试题突出对基础知识 、基本技 能的掌握 程度的考查 , 关注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 、分析和
纂镎橇
福 建省 连城 - e ( 6 2 0) 陈 立新 p 36 0
f] 简述尼 罗河径 流 季节 变化 对 其 下游 河谷 及三 角 3 洲古代 农业 生产 的影 响。(4 ) 1: 。 f 【 答案 l ( ) 季 节变化 特 点 :洪 水期 出现 在 北半 1
—
n
河 流
包 湖 泊
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
图5 示 意 尼 罗 河 三 个 源 流域 年 降水 量 分 布 。 表 3 尼 罗 河 径 流 量 构 成
等,都是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 ,并未脱离中学教材 ,应
该说此题是一道精彩 的试题 ,这也为 “ 陷入题海” 、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新高考的 实行 ,高考地理综 合题还呈现开放性 、探究性强的趋 势。为此,在考试中学生往往会觉得试题 “ 切入容易 、 深入较难 ;得分容 易、得高分难” ,从而 出现地理试
球 夏半 年 ,枯 水期 出现在 冬 半年 。
原 因:尼 罗 河三 个 源 流 流 域 的 大部 分 , 以及 流域
维不深入 ,从而影响得分。例如第 ( 问 ,要分析尼 2) 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 自白尼罗河 ,就必须有较强的读 图能力 、提取信息能力 、综合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 力 :① 先通过区域定位即可确定出该地为非洲尼罗河
● 4 0 山峰 37
考试题;此题强调学 以致用 ,重点考查学生的原理掌握 程度和读图技能的熟练程度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 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虽然能力要求
高考各学科失分原因分析与对策
![高考各学科失分原因分析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1c487dc763231126edb11db.png)
高考各学科失分原因分析与对策语文1.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
比如有的考生笔墨太浓,扫描后字迹变成小黑点,阅卷老师看不太清楚,影响得分。
建议:从阅卷的经验来看,有这么几点:①写楷书,也就是说尽量不要连笔。
②字要写得稍大。
③需要写一大段文字时,写之前要规划好。
怎么办?一个字,练!如果你平时字写得丑,卷面糟糕,那就强迫自己慢慢写字,一笔一划地写。
2.出现别字。
比如有学生把修辞手法“拟人”写成了“似人”,答题关键字写错了。
建议:多积累!答题一定要细心!3.阅读题答题字数太多,没有步骤。
建议:考生要特别注意,语文阅读题也要注意答题步骤,有些可以分步骤给分。
答题时写清楚要点就可以,字数太长反而导致要点不突出,有些答题还有字数限制。
比如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考生只需要写“比喻”二字就可以,不用写“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审题不到位。
有的没看清题就动笔,没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句。
如“正确的”、“不正确的”等限制词。
答非所问自然会失分。
建议:认真认真再认真!5.错位答题。
少数考生答案“错位”,再用箭头标注,这反而可能造成两道题全部失分。
特别是高考,实行网上阅卷,老师只能看到扫描后对应的答题内容,若出现错位,两道题都会失分。
建议:平时考试就要养成好的习惯!学生一定要把卷面的题号对应好,防止答案错位。
阅读题注意在相应答题区间作答。
还有些考生作文忘记写标题,也冤枉丢分。
6.时间安排不当,先松后紧。
总有部分学生前面做题慢悠悠,后面做题急匆匆,造成后面习题答题时间紧张,或者没有足够时间检查,影响得分。
建议:一般试题赋分多少,就花相应的时间去做题。
例如作文满分为60分,写作文的时间最好在一小时左右。
如果被前面的难题绊倒,先果断放弃,做完其他题目再回头攻坚。
切忌一味啃难题,白白浪费时间。
数学7.答题“跳步”。
一些学生数学估分比实际得分高,多是由于答题时省略了必要的步骤,导致得分不全。
还有一些学生在考试时使用了不能直接应用的公式,也会造成失分。
高二地理学生考试失分原因分析及措施
![高二地理学生考试失分原因分析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6dc10b9910ef12d2af9e7a3.png)
文科学生常见地理失分原因及对策分析报告通过对多年高三学生出错问题的分析整理,归纳梳理得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结合学生的学情状况以及我校的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和措施,如下:一、审题不清导致失分严重在多年的高三教学中我们体会到越近高考,学生的审题问题暴露的越显著,有时甚至整题跑题。
随着山东省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高考命题难度虽然在知识目标方面围绕学科主干知识命题,但是依然强调能力立意。
作为选拔性考试,试题区分度主要通过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来体现,审题是极好切入点。
审题包括阅读材料、分析图表来提取有用的信息、审题干、审设问。
对于读图提取信息能力是我们地理学科特别强调的,如果没有很好地从材料、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没有明确题目所设置的潜在环境、没有注意到问题的限定约束,这样答得再多也很难得分.表现问题多多,表现各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1)未审清题目材料的“主旨”,导致回答问题分不清主次,本末倒置,主要方面抓不住,次要方面却写得很多。
如“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呈狭长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关键是要答出狭长的原因,而不是分布的原因。
对策:解题时要根据关键词确定得分点的基本方向。
如分析区位因素时,应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评价影响时,则既要考虑有利影响,也要考虑不利影响;要求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则不能回答社会经济因素等。
(2)不能够充分重视引导性语言和高考行为动词,如“据图一”或“由材料二可知”,不能明确信息提取的方向;理解“分析、简述、概述、说明、比较等等”行为动词,不能够明确设问的要求,限定了答题思路和方向。
另外大多数情况下,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正确选项,但也有一些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错误选项。
(3)由于审题不清,没有明确“主语”导致答非所问,出现方向性错误。
“与美国西部相比较,我国西部开发中更为不利的条件有哪些?主语是我国西部不是美国西部。
(4)对于各种不同形式的图像,不能熟练掌握读图技巧,导致无法有效提取主要信息。
高考地理解题失分原因与措施
![高考地理解题失分原因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4289ca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a.png)
高考地理解题失分原因与措施
高考地理解题失分原因与措施
高考地理解题是考生们在卷面上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全面考察考生对学科知识的
理解程度和思维能力,变题多样、类型多样、难度不尽相同都是其与众不同之处。
然而,
每年有不少考生在高考理解题上较为集中地掉分,有些考生即使漫长准备,也会面临教育
资源劣等地段,人们迫切需要弄清原因和措施,尽可能减少掉分现象的发生。
首先,考生应该把高考地理解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掌握好。
一般来讲,高考地理解题共有
十种类型,比如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计算题、应用题等等;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
的题型的解题技巧,以更客观有效地正确解题。
此外,考生也要避免常见的失分点,比如
简答题答案要准确、命题题一定要严格按照材料内容来回答、填空题要详细、完整,并要
正确使用语句性语言标准等。
其次,考生在解答高考地理解题的过程中,通过灵活的思维途径勇于探索,努力融会贯通,解决现实日益增多的问题,锻炼考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运用多元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考生基础知识体系的灵活性与综合性。
此外,对于准备不足的考生,可以及时查找、重点复习历年高考真题,及时熟悉材料建构与考查思路;学习抓住重点知识、善于迁移学习,努力提高记忆力;并培养准确的分析思维和科学的查找用语的技能。
最后,对于学校而言,可以从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教研活动等方面来指导地理教学,着力
推进地理教学理论实践相结合,以利于考生及时掌握技能;倡导构建和完善地理学习体系,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向活动模式的转变,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准备实施活动化教学,进一步
形成学生和老师共同发展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
高考地理易错的时间计算题失误分析
![高考地理易错的时间计算题失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759b28915f804d2b16c1bd.png)
高考地理易错的"时间计算题"失误分析高梅地理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地理能力,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在历次高考中均占有一定比重,尤其时间计算是近年来高考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类题目,应当成为高考复习中的重点内容。
就高考阅卷感受,考生在"时间"地理计算这一方面失分很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失分原因分析1.究其失分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时间"地理计算所考查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及规律掌握不够、理解不深,所以不能灵活应用知识。
因为,"时间"地理计算不是单纯的数学计算,而是要求考生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即能够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
2.没有把握住有效信息;阅读图表的能力较低等。
二、常见考点常见的"时间"地理计算主要包括:确定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等、确定某地太阳出没时刻计算、确定季节或日期、确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等。
三、复习策略1.首先要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平时注意积累素材,进行分类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
2.其次要多练习,熟悉各种题型才能做到举一反三、遇变不惊。
3.学会寻找有效信息在有些题目中,计算所需要的已知时间是以隐性信息的形式提供的,需要通过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挖掘隐性信息。
如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对解题无效的信息一般没有,要充分地利用信息,另外关键抓住所有的关键字词,仔细推敲等。
4.要注意日照图的各种变形;对于某抽象图、局部图或无图情况可根据题意做出常见的俯视图、侧视图或全部图,便可化难为易。
5.注意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如:已知某地某一时刻,求某一日期占全球范围例1.当东经135°为2006年11月8日8时,全球属于11月8日的范围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专题2 成因分析类-高考地理综合题规范答题
![专题2 成因分析类-高考地理综合题规范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0d682c5476eeaeaad0f33018.png)
综合题规范答题指导——成因分析类原因分析答题“三步法”第一步,明确设问形式及分析主体确定针对地理现象的主要设问词,是“简析”“解释”“分析”还是“阐释”等,并要确定针对何种地理现象进行分析。
第二步,结合图文信息确立正确的分析思路(1)要清楚主要地理现象的组成要素,并理解“地理要素”与相关“地理现象”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2)明确分析的主要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上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上入手分析。
第三步,简洁、准确巧作答解答时注意因果联系,要语言简练、层次性强,把握关键词,要避免因果倒置。
[2017·全国卷Ⅰ,36(1)、(3),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
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
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
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8分)(2)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分)【阅卷抽样】【阅卷点评】第(1)题,针对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从生产、需求两个角度分析,该答案给出了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产量低,整体分析较好;但忽视了我国热带地区比坦桑尼亚纬度高,市场需求量大没有指出是船舶、汽车制造等工业规模大,可得4分。
第(2)题,该答案给出了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但忽视了在热带气候条件下,可得2分。
答案(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高考新课标Ⅱ文综试卷地理部分试题失分原因及教学建议4200字(论文)》
![《高考新课标Ⅱ文综试卷地理部分试题失分原因及教学建议4200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64f58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8.png)
高考新课标Ⅱ文综试卷地理部分试题失分原因及教学建议目录一、试题特点 (1)1.知识覆盖面广,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考查并重 (1)2、图文并茂,注重考查地理主干知识 (1)3.命题素材联系生产生活,凸显学科应用价值 (2)4.问题设计立足材料分析,突出四项能力考查。
(2)二、失分原因 (3)(一)选择题(地理共四组11道题) (3)(二)综合必答题和选修题(必答题共36、37两道,每题有4小问。
选修题3选1) (4)三、教学建议 (4)1、用新课程理念引领高三复习 (4)2、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不放松 (5)3、建立空间概念,增强区域意识 (5)4、加强对材料信息的有效提取,提升答题的规范性。
(5)5、指导学生归纳答题方法、答题模式,规范专业术语。
(5)6、正确处理必修和选修内容 (5)2023 年全国高考业已落下帷幕,新课标II卷的试题精致精巧。
试题设计取材鲜活,贴近现实,有助于引导考生联系实际认识地理问题和感悟地理学应用价值,倡导了学以致用的学风。
新课标II文综地理部分命题者对试题的难度进行了合理把握,相对于 2014年高考试卷整体难度稍有提高。
本人拟就今年的高考试题和学生失分原因做简要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一、试题特点1.知识覆盖面广,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考查并重试题内容覆盖了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四大知识板块。
重视对中国国情知识的考查,选择题1——7题及综合题36、37题都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虽然36题考查的是尼日利亚的交通和气候,但我国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考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以及重要地理事物特征、分布等基础知识。
比如37题:我国河套平原地势特征、乌梁素海污染的原因及治理的措施等等。
知识考查自然与人文并重,有效地整合了中学地理课程相关区域地理知识,初步统计,从必修试题(90分)上看,自然和人文地理各占45分。
分值分配科学合理。
2、图文并茂,注重考查地理主干知识选择题11道题分为4组,第一组材料以文字呈现,其余3组材料以四幅图呈现,综合题涉及两幅图,考查的都是地理主干知识,如下表:3.命题素材联系生产生活,凸显学科应用价值试题以“联系考生生活体验,结合中学地理课程知识”的基本思路,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命题设计,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地理容易失分的六种原因
![高考地理容易失分的六种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aa414c1d5bbfd0a79567360.png)
高考地理容易失分的六种原因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说明”对地理学科的考试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
知识范围含4个部分:1、自然地理和地图;2、人文地理;3、世界地理;4、中国地理。
能力要求有10个方面,其中包括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等。
针对“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要求,我个人以为高三阶段的地理复习应当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1、着眼教材地理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以高中地理为主线糅合相应的初中区域地理的内容,使地理的基础知识系统化、要点化、规律化,便于掌握和记忆。
2、重视能力训练,努力提高复习效果。
以历年高考阅卷分析报告来看,考生的失分原因不外乎以下六种: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要领和原理混淆不清;二是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三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四是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原理与规律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五是填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六是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要点。
以上种种情况的发生除与平时学习不牢靠外,更多的原因是缺乏针对性的能力训练,高三阶段在加强地理知识全面系统复习的同时,要重视能力训练,要通过完成一定的练习巩固地理基础知识,提高地理的综合能力。
3、狠抓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历届高考都非常注重对地图知识的考查。
2001年文科综合卷中的地理试题更可以说是“题中有图”,甚至和政治、历史交*的试题也均以地图切入。
高三阶段要加强地图教学,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努力提高读图、识图、填图、绘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1、4、关注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关注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沈方晓南京一中高级教师)对格式的要求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考地理高考题失分原因分析
近几年高考试题突出了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思维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地理思维能力和方法的考查,如对各类图表的判读、分析;对地理信息和地理现象的观察、提取、分析和描述;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
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完善地解答各类地理试题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各类地理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加强解题训练 , 逐步提高解题能力,从而掌握必备的解
题技能,在高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现就考生在高考中失分的原因进行分析:
1 .读图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
图表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载体,图表的判读是地理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近几年高考中,常常会出现只要认真读图、掌握读图方法,就可直接从图中获取信息而得分的题目。
应该说此类题目难度较低,但还是有很多考生失分。
而对于那些从图表中读取信息后还需结合地理基础知识才能做对的题目,由于在“读图”这个
步骤上遇到了困难,考生失分在所难免。
2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准确
在高考中,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题非常多,如果考生基础知识扎实,就不容易失分。
无论试题形式如何变化,都是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即便是考查知识的迁移及对地理规律的运用,也都可以落实到主干知识上。
高考命题者在出题时,都会尽量避免偏题、怪题,
但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失分。
【例】( 2011 ·新课标全国卷)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
2011 年 3 月 11 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
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
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 .研发中心
B .一般零部件厂
C .核心零部件厂
D .整车厂
分析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部分核心零部件厂与主要研发机构仍在日本,所以地震造成这些核心零部件厂停产,中国的整车生产厂自然被迫减产, C 正确。
3 .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
在高考中,对地理事物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把握地理事物之间的结构和联系是获取高分的一个制胜法宝。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比较淡化对区域地理中一些记忆性知识(初中部分)的考查,但这并不是说高考对这块内容的考查不重视。
相反,高考对区域定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很多学生对世界区域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的认识较模糊,心中没有“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的概念,所以就很难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如果不能对地理事物进行准
确的定位,不能理清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就会在考试中失分。
4. 审题不清
精准的审题是考生在高考中快速而准确答题的关键。
部分考生由于审题不清,在答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如下一些问题:①不能准确理解命题意图;②答案不完整;③出现知识性错
误;④答案“虚”而不“实”。
5 .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语言表达能力差
很多考生在答题时口语化现象非常严重,即不能采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答题。
在高考中,需要考生进行阐述或论证的试题很多,所以同学们在备考时需要进行这方面的规范训练。
6. 答题技巧及地理思维能力比较欠缺
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会有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要想不失分或者少失分,除需要掌握地
理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和地理思维能力。
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
)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降低生产成本
)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便于原料运输
)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技术
该组试题考查了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仔细审题,利用表格中的信息,
)①②阶段都是产品销往国外。
选
)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还特意强调米兰是时尚之都,所以看重的是领先的 D 。
在平时,老师一般会强调工业区位分析可以从资源、市场、劳动力、技术、动力、交通、这就是很好的答题思路。
如果考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这种答题思路,
但是从实际的答题情况看,还是有很多考生没有很好地掌握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