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数字0-9的认识和书写
2. 数字0-9的大小比较
3. 数字0-9的数目意义和数位意义
4. 数字的顺序排列
5. 数字的加法运算(没有进位)
6. 数字的减法运算(没有退位)
7. 数数字,将数字与物体进行对应
8. 掌握基本的数学符号:加号、减号、等于号
9. 通过观察、绘制、数点等方式进行数数活动
10. 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如推理数的大小关系
11. 认识二维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12. 通过观察和画图研究二维图形的特点与性质
13. 进行简单的空间位置、方位的描述
14. 认识物体的形状特点,如圆的圆心、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等
15. 进行简单的图形模仿和延伸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主要知识点,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材。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可打印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一、数字与数的认识1. 自然数概念在一年级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开始接触数字和数的概念。
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门牌号码、手指数量等,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数的概念。
学生需要能够认识和书写从1到100的自然数。
2. 数的顺序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简单的数字顺序,包括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概念。
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学生可以培养数的概念。
3. 数的比较学生需要能够进行简单数字的比较,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来进行比较。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数字比较的练习。
二、认识和书写数字1. 数字的认读学生需要掌握从1到100的数字认读,包括认读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
2. 数字的书写一年级学生需要通过书写练习,掌握数字的正确书写方式。
老师可以教导学生注意数字的横竖撇捺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简单的加减法1. 加法学生需要学会进行10以内的简单加法运算,如3+5=8等。
老师可以通过教具、实际物品等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2. 减法一年级学生需要学会进行10以内的简单减法运算,如7-2=5等。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减法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原理。
四、认识简单的图形1. 直线、曲线学生需要认识直线和曲线的基本概念,老师可以示范和展示不同的直线和曲线,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感知。
2. 2D图形学生需要认识一些简单的二维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和实际物品,让学生辨认和分类不同的图形。
五、长度、重量、容积1. 长度学生需要学会使用简单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并能够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2. 重量一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简单的重量概念,学会使用千克、克等简单的重量单位进行概念的认知。
3. 容积学生需要了解简单的容积概念,如升、毫升等,并能够用简单的容器进行容积的测量。
总结:一年级上册数学涉及了数字和数的认识、数字的书写、简单的加减法、认识简单的图形以及长度、重量、容积等基本的数学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第 2 课 时 左、右
情境导入
做游戏。
少
长
短
大
小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
多
——
——
——
——
——
这是右手。
另一只是……
左手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看看你的两只手。
我用右手写字,左手压住本子。
我举手发言用右手。
两只小手可以做什么?
新知探究
1. 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课后练习
(教材P37 第1题)
课后练习
(教材P37 第2题)
( )个
( )个
( )个
( )个
4
1
2
4
2.
(教材P37 第3题)
3.我说你猜。
课后练习
第 2 课 时 图形的拼搭
活动导入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3. 要想拼成 ,需要几个 ?试一试。
(教材P17 做一做2)
( ) ( )
<
3
2
5
4
2
3
5
4
课后练习
1.
2.
课后练习
4
2
4
2
>
<
5
4
4
5
<
3
1
1
3
5
4
>
3
4
<
3. 涂一涂,比一比。
课后练习
(教材P19 第6题)
4. 下一个该涂什么颜色?先涂一涂,再数一数。
4
4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设计
第五单元要点分析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易错、典型、变式习题归纳第周第课时课题练习课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6、7的认识,包括:认读写6、7,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基数含义,序数含义,数的组成。
2.练习巩固6、7的加减法,并会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6、7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教学活动随机处理一、知识点1:认识6、7及比较大小。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第2题。
数一数,比一比。
()个()个()个二、知识点2:6、7的基和和序数意义。
件出示教材第43页第3题。
把右边的6只熊猫圈起来。
在左边数第7只熊猫的上面画1个○。
三、知识点3:6、7的加减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10题。
0+7= 7-5= 1+6= 7-3=4-2= 2+4= 7-4= 6-4=5-0= 6-3= 2+5= 5-3=四、知识点4: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12题。
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计算。
5+□=□ 6-□=□五、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43页第1、4题,第44页第5、6、7题。
板书设计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8、9的认识,包括:认读写8、9,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基数含义,序数含义,数的组成。
2.掌握8和9的加法及减法的计算方法,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8和9的加、减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随机处理一、知识点1:8、9的组成。
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5题。
找朋友。
二、知识点2看图写出四道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6题。
5+4=□9-4=□4+□=□9-□=□6+2=□ 8-2=□ 2+□=□ 8-□=□三、知识点3:8和9的加、减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第10题。
看谁算得都对。
5+2= 9-7= 1+8=9-3= 8-4= 3+6=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随机处理一、知识点1:10以内数的顺序。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上、下、前、后”
在 上面 在 上面 在 上面 在 上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举手发言:谁在谁的下面?
在 下面 在 下面 在 下面 在 下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在 下面 在 下面 在 下面
在 下面 小组讨论: 能直接说谁在上面,谁在下面吗?应该怎么说?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有时要找到参照物才能说清 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这样才能确定物品的位置。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在每人下面的括号里填上他们的名字。
(壮壮)(明明)(强强)(华华)(小山)
壮壮排在最前面,明明的后面是强强,明明前面 只有1个人。华华在强强的后面,在小山的前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1. 上、下是一组相对的位置关系,位 置在高处的物体为上,低处的物体 为下。
2. 要确定前后的位置,需要先确定以 什么为参照点,参照点面对的方向 是前,上、下、前、后”
位
置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幅图有哪些数学知识吧!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上面有
说一说:轮船上面有什么?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小组讨论: 这些交通工具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举手发言:谁在谁的上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的后面有 举手发言:后面有什么?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有时要找到参照物才能说清楚谁 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这样 才能确定物品的位置。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把 放在小狗的后面, 放在小狗的前面, 放在 小狗的上面, 放在小狗的下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2024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2024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1,2,3……2.0的认识:0是数学中的特殊数字,它表示没有,可以用来占位。
3.数量比较:能比较大小的数或物体的数量多少,可以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比较。
例如:5 > 3,3 < 5,5 = 5。
二、数的表示1.数字的读法:练习从0到9、从11到19以及从20到99的数字的读法。
例如:58读作“五十八”。
2.数字的写法:掌握0至100内数字的写法。
例如:23用阿拉伯数字写作“23”,用汉字写作“二十三”。
三、数的运算1.加减法: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加法:将两个数累加起来,结果是两个数的和。
–减法:拿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取走,结果是剩下的数。
2.数量的加减法:掌握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有关数量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小明有5颗糖,他吃了3颗,那么他现在还有2颗。
四、图形1.图形认识:辨认知道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基本图形。
2.用图形表示问题:掌握用图形表示数量的方法。
例如:有3个小球,可以用3个圆形表示。
五、时间1.时间表达:用“小时”、“分”、“秒”等单位表示时间。
例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2.时间的关系:掌握“早、晚、现在、过去、将来”等词语,能区分时间的先后。
例如:8点是早上,12点是中午,14点是下午。
六、数的分解1.数的分解:将一个数按照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例如:4可以分解为2×2。
2.分解的应用:掌握将一个数按照相乘的形式表示时的应用场景。
例如:36个人,可以分成6行6列,也可以分成9行4列。
七、整体与部分1.整体和部分:学习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例如:2块巧克力可以分成3小块和1大块,3小块和1大块分别是它们的部分,2块巧克力是它们的整体。
2.用整体表示部分:掌握用整体表示部分的方法。
例如:一个大课间有30分钟,其中一半是15分钟。
八、数的排序1.排序概念:学习什么是排序及排序的方法。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本文将对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知识点一:加法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的运算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简单的加法运算,例如两个一位数的相加,以及带进位的加法。
知识点二:减法
减法是指将一个数值从另一个数值中减去的运算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简单的减法运算,例如两个一位数的相减。
知识点三:数字的大小比较
数字的大小比较是指通过大小关系来判断数字的先后顺序。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来比较数字的大小。
知识点四:数的顺序
数的顺序是指按照大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数字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如何按照顺序排列数字,并通过练巩固这一技能。
知识点五:数的组成与拆分
数的组成与拆分是指将一个数拆分成若干个部分,或者将若干
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数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如何进行数的分解
与合成,并通过练强化这一技能。
知识点六:数的进位与退位
数的进位与退位是指在加法或减法中,当某一位的和或差大于
等于(小于等于)10时,进位或退位的操作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进位与退位的概念,并通过练加深理解。
希望以上归纳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部编一年级数
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六、减法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七、0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2、0的读法:0读作:零3、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 9-0=9 4-4=0第五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2、“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如:10+5=15 17-7=10 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9、解决问题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练习题一、填空1、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19里面有1个()和9个().3、一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5、被减数是16,减数是7,差是().6、15=7+(),5+8=()+5,13-()=10.7、在8、11、18、12、15、20、16中,共有()个数,从左数第6 个数是(),从右数,15排在第()个;其中比12大数有(),比18小的数有().8、将7、10、9、11、5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9、12连续减2,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一个十和4个一组成();10个一和1个十组成();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11、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12、被减数是18,减数是5,差是().二、在()里填上“〉”、“〈”、“=”或“+”、“-”.11()6=17 , 17()8=9 , 7+6()13 , 7-2()4.三、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3 6 4 8 11 18 20四、把左边的7 个●圈起来,再从左边数,把第9个●圈起来.●●●●●●●●●●●五、用7、9、16三个数写出四个算式.六、应用题;1、桌上有16个皮球,拿走了9个,还剩几个?2、小华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9个,他们两人共吃了多少个?3、学校图画组有18个同学,有9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4、老师做了10面小红旗,奖给同学7面,还剩几面?5、小红吃掉8个苹果后,还剩下3个,小红原来有几个苹果?6、停车场停了9辆汽车,开走几辆后还剩下6辆,开走了几辆车?7、小华做了7面小红旗,小红做的和小华同样多,两人一共做了几面小红旗?8、有一些小鸟落在2棵树上,先飞走7只,又飞走6只,两次一共飞走多少只?9、8个小朋友做花,做了9朵红花,做的黄花和红花同样多,一共做了多少朵花?10、植树节里,三(2)班第一小组6个小朋友栽了8棵小树,第二小组7个小朋友栽了9棵小树.两个小组一共栽了几棵小树;;;。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数的认识】1. 数数:掌握数数的顺序、方法和技巧,从1到20的数数。
2. 数的比较:掌握数的大小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3. 数的读法:掌握0-20的基本数字的读法,并能读出其中缺少的数字。
【加法与减法】1. 加法的认识:认识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2. 加法的运算:计算1-9的数的简单加法,包括正序和倒序。
3. 加法的应用:运用加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两个数的和等于多少等。
4. 减法的认识:认识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5. 减法的运算:计算1-9的数的简单减法,包括正序和倒序。
6. 减法的应用:运用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两个数的差等于多少等。
【形状与图案】1. 形状的认识:认识各种几何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形状的分类:能够将不同的几何形状进行分类。
3. 图形的拼接:认识各类图形的基本要素,尝试将它们拼接成新的图案。
4. 图形的认知:辨认和描述不同的图案,如找出相同的图形。
【排序与比较】1. 数字的排序:能够按照一定规则将一组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 图形的排序:能够按照一定规则将一组图形进行排序,如按大小、形状等排序。
3. 数的比较: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4. 图形的比较:认识和辨认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图形。
【数的认识】1. 数数:掌握从1到100的数的读法和书写。
2. 数的顺序:熟练掌握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数的排列顺序。
3. 数的组成: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能够将两位数拆分成十位数和个位数。
4. 数的比较:能够比较和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加法与减法】1. 加法运算:掌握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包括进位运算。
2. 加法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加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减法运算:掌握两位数的减法运算,包括退位运算。
4. 减法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本文档旨在介绍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和
教学目标。
该单元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数的认识:
- 学生将研究数字0-9的认识和书写;
- 学生将学会用手指表示0-9个数字,并能够用手指进行计数。
2. 数的比较:
- 学生将研究数字0-9的大小比较;
- 学生将学会用符号“<”、“>”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3. 数的顺序:
- 学生将研究数字0-9的顺序;
- 学生将学会将一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 数的组成:
- 学生将研究数字0-9的组成;
- 学生将学会将指定的数字按照要求用小点拼出来。
5. 数的应用:
- 学生将研究数字0-9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
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字比较、顺序排列和拼凑。
通过这一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培养对数字的认知能力,为后续数学研究打下基础。
希望本文档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从而更高效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小学数学】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知识点总结一、我会写竹zhú(竹叶、竹子、竹笋)牙yá(月牙、牙齿、刷牙)马mǎ(小马、黑马、马上)用yònɡ(用力、使用、有用)几jǐ(几个、几朵、几只)二、我会认群qún(群众、羊群、一群人)步bù(步行、散步、脚步)为wèi(因为、为什么、为何)参cān(参加、参与、参军)加jiā(加入、加工、加快)洞dòng(山洞、洞口、黑洞)着zháo(着急、着火、睡着)三、多音字为wéi(以为)wèi(因为)几jǐ(几个)jī(茶几)着zhe(看着)zháo(着急)四、近义词里——内参加——加入五、反义词下——上里——外小——大六、理解意思参加: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
一群:数量比较多。
画家:擅长绘画的人。
本课不是指人,而是指小动物。
颜料:加入某个组织或某种活动。
七、句子解析1.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这句话是总起句,说明雪地里发生了新的情况。
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吸引我们继续往下读。
2.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这是一个设问句,利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充满童趣的语言,介绍了青蛙过冬的方式。
八、问题归纳1.为什么动物们画画“不用颜料不用笔”呢?这些动物不是真的在画画,而是他们走过雪地,脚印留在雪地上,像画的画一样,当然“不用颜料不用笔”了。
2.青蛙为什么不参加动物们的“画画”游戏,而在睡觉呢?因为冬天青蛙要冬眠,所以他没有参加。
九、课文主题本文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形象地介绍了四种动物“鸡、狗、鸭、马”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一、读数、写数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单数:1.3.5.7.9……双数:2.4.6.8.10……(注: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是偶数。
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比方给数字娃娃列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按次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按次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第一单元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数字认知:认识数字0-9,并能够正确书写和读数。
2.数的比较:通过比较大小符号(大于、小于、等于)来比较数的大小。
3.数量概念:了解数的数量概念,能够准确表示指定数量的事物。
4.数的组成:了解数字的构成,即十位和个位的概念,如10可以是10个1或者1个10。
5.数的顺序:掌握数字的顺序,即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
6.加法和减法: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7.数的读写:掌握数字的写法和读法,能够正确阅读和书写数字。
8.数的合并和拆分:了解数字的合并和拆分,如2和3合并得到5,5拆分为2和39.数的分解:了解数字的分解,即将一个数字分解成几部分的概念。
10.数的差:初步了解数的差的概念,能够计算出两个数的差值。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大量的实物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些知识点。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排序的游戏,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数字卡片。
还可以通过数的合并和拆分的活动,让学生用实物来体验数的合并和拆分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编写一些小练习来巩固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数字填空的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填写正确的数字。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数学游戏和思维拓展的活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测验来评估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总之,小学一年级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是孩子们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孩子们的数学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培养,激发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本人的左手、右手地点的位置为尺度,肯定左侧和右侧。
右手地点的一边为右侧,左手地点的一边为左侧。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寄义:每个数都能够表示分歧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几何,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一上数学知识点
一上数学知识点
“一上”通常指的是小学一年级上的数学知识点。
以下是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
1. 数的基础概念:包括认识数字0-100,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加减法口诀等。
2. 图形和空间:认识基本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以及它们的特征。
3. 分类和模式:学习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识别和创造简单的模式。
4. 测量:学习使用标准测量工具测量长度,高度,重量等。
5. 解决问题:学习通过图画和简单的文字描述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6. 基础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数位之间的转换等。
7. 时间:认识时钟,学习时间的基本概念,如小时,分钟,秒等。
8. 货币:学习货币的基础知识,如硬币,纸币的面值等。
请注意,每个学校和地区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小学数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全册多音字汇总
小学数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全册多音字汇总第一课:认识1(yī)和2两(liǎng)1. 一(yī):表示数字1,如一只鸟(yī zhī niǎo)。
2. 衣(yī):表示衣服,如穿衣服(chuān yīfu)。
第二课:认识3(sān)和4个(gè)1. 三(sān):表示数字3,如三只苹果(sān zhī píngguǒ)。
2. 散 (sàn):表示分散,如散步 (sànbù)。
第三课:认识5(wǔ)和6六(liù)1. 五(wǔ):表示数字5,如五只猫(wǔ zhī māo)。
2. 午(wǔ):表示中午,如午饭(wǔfàn)。
第四课:认识7(qī)和8八(bā)1. 七(qī):表示数字7,如七只鱼(qī zhī yú)。
2. 气 (qì):表示空气,如新鲜空气(xīnxiān kōngqì)。
第五课:认识9(jiǔ)和10十(shí)1. 九(jiǔ):表示数字9,如九只鸟(jiǔ zhī niǎo)。
2. 酒(jiǔ):表示酒精饮料,如喝酒(hē jiǔ)。
第六课:认识11(shíyī)和12二(èr)1. 十一(shíyī):表示数字11,如十一本书(shíyī běn shū)。
2. 而 (ér):表示衔接,如研究而努力(xuéxí ér nǔlì)。
第七课:认识13(shísān)和14四(sì)1. 十三(shísān):表示数字13,如十三个水果(shísān gè shuǐguǒ)。
2. 寺 (sì):表示庙宇,如寺庙 (sìmiào)。
第八课:认识15(shíwǔ)和16六(liù)1. 十五(shíwǔ):表示数字15,如十五个球(shíwǔ gè qiú)。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10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10一、教学目标:1.了解升国旗的意义和基本流程。
2.掌握旗帜基本形状并画出一个正确的五角星。
3.能够基本模仿升国旗的动作。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升国旗的意义和基本流程,会画出五角星。
2.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基本模仿升国旗的动作和标准行走。
三、教学准备:五星红旗、杆子、升旗手册、手绢、教具图卡、播放器、课件,学生佩戴统一的校服。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了解升旗的意义及基本流程1.通过唱《义勇军进行曲》热身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升旗手册及升旗视频,介绍升旗的意义及基本程序,引导学生了解升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二步:认识旗帜及五角星1.通过图片、实物、教具图卡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五星红旗的基本形状、颜色和寓意。
2.通过简单的画画活动,让学生研究画一个基本完整,正确的五角星。
第三步:研究升旗礼仪1.放映升旗视频,让学生研究升旗的标准动作和标准行走。
2.教师现场演示,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升旗、算准升旗时间、如何对旗面、等动作的标准操作方法。
并要求学生进行手部、眼部、腿部等动作的模仿。
第四步:学生自主练与展示学生自由分组,互相探讨、巩固研究内容,并进行练。
最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
五、教学反思:通过扎实的基础知识讲解、快乐的热身活动、形象生动的教具展示,学生们对升旗这一有关祖国神圣的仪式有了更深入的感受和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丰富的教学工具及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收获了知识,又培养了感情,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爱国和责任心。
整节课下来,学生们都表现得非常配合积极。
整体来看,这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式计算专项综合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式计算专项综合知识点班级:姓名:1. 小雨伞是哪只蜗牛的?连一连。
2. 看图计算。
8+7=______ 15-8=______3. 看图列式计算.______ ______ ______ = ______4. 小鸽子从半空中低头往下一看,正好看见一辆小轿车,它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呢?在( )里画“△”。
5. 算一算,连一连。
6. 看图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7. 谁看到的图形与谁连起来。
8. 花开朵朵。
9. 看图列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看图列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看图列式计算.4-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12. 看图列式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3. 下面的哪幅图是小丽看到的?在( )里画“√”。
14. 看图填数计算.9- ______ +______ =______15. 列式计算。
(1)猴弟弟原来有60个桃子,给大家分了40个,还剩下多少个桃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猴子原来有40个桃子,又端来20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17. 看图列式计算.1+______=______18. 谁看到的图形与谁连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如:0+8=89-0=94-4=0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 17-7=10 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
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练习题
二、填空
1、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19里面有1个()和9个()。
3、一个十和7个一组成()。
4、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
5、被减数是16,减数是7,差是()。
6、15=7+(),5+8=()+5,13-()=10。
7、在8、11、18、12、15、20、16中,共有()个数,从左数第6 个数是( ),从右数,15排在第( )个;其中比12大数有( ),比18小的数有( )。
8、将7、10、9、11、5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9、12连续减2,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个十和4个一组成();10个一和1个十组成();
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1、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
12、被减数是18,减数是5,差是()。
三、在()里填上“〉”、“〈”、“=”或“+”、“-”。
11( )6=17 , 17()8=9 ,7+6()13 ,7-2( )4。
四、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3 6 48 1118 20
五、把左边的7 个●圈起来,再从左边数,把第9个●圈起来。
●●●●●●●●●●●
六、用7、9、16三个数写出四个算式。
七、应用题
1、桌上有16个皮球,拿走了9个,还剩几个?
2、小华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9个,他们两人共吃了多少个?
3、学校图画组有18个同学,有9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
4、老师做了10面小红旗,奖给同学7面,还剩几面?
5、小红吃掉8个苹果后,还剩下3个,小红原来有几个苹果?
6、停车场停了9辆汽车,开走几辆后还剩下6辆,开走了几辆车?
7、小华做了7面小红旗,小红做的和小华同样多,两人一共做了几面小红旗?
8、有一些小鸟落在2棵树上,先飞走7只,又飞走6只,两次一共飞走多少只?
9、8个小朋友做花,做了9朵红花,做的黄花和红花同样多,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10、植树节里,三(2)班第一小组6个小朋友栽了8棵小树,第二小组7个小朋友栽了9棵小树。
两个小组一共栽了几棵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