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1]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
“一边倒” 来,中民“也主国一不阵坚边意营定倒味一地”着边站既中在不国社意政会味府主着放义中弃和国独世政立界府自和绝主平不,使果权同无新、的美原中捍斗英则国卫争等地在和中资倒平,保本向以不障主苏及致人义联维处民国一护于革家边独孤命往。立立胜与地利主位成 但是带有浓厚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革命外交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第二次建交高潮 亚非国家)
概念解读:“求同存异”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 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
——欧内斯特·萨道义
目 录01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02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
03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
1、背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
史的新纪元,中国外交也掀开了新的篇章。在血与火的斗争 社会主义阵营 中诞生的新中国,此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以美国
【深化拓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考点二
栏目索引
1.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提出了“另
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政策,从解决的主
要问题看,这几项政策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
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一大特点。
因为( )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1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教案
一轮复习: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本教学设计力图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阐述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认识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了解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体制以及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2.教学重点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3.教学难点阐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当今国家发展局势下的践行。
(二)学生情况分析选修教材的教学主要针对文科生,在学习完基本的必修内容后,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和一些基础的历史知识,并且有一定的合作和探究能力,本课难度适中,趣味性强,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高二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完全的掌握,和许多知识和概念还是比较陌生抽象,因此,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高中历史学习法的讲授与运用。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
对本课知识有过接触,但停留在表层,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这就需要教师要多途径去指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树立正确系统的学习历史的体系。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历史线索的梳理,将课与课之间的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将历史碎片化知识逐渐系统化。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1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
大致为:“提出问题——互动探究——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以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四)教学媒体(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PPT)(2)传统板书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和新型民族关系以及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所取的成就等,来加强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和时空观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优势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历史资料分析法:指导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3.情境创设:本案例通过展示我国重大外交活动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和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站在不同历史时期,思考我国外交政策的选择和制定,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
4.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外交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小组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优势,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外交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我以“和平崛起”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结合我国近年来参与的“一带一路”建设、金砖国家合作等重大外交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和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此外,我还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优势展开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二、出示目标 明确任务 学习目标:
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5分钟)
(一读、二画、三找、四梳理、五结论)
认真阅读课本P78---80页 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困惑疑难点。
四、自学指导一
阅读课本第一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3分钟
思考: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①政治、经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国际关系的复杂多变和主要矛盾,制定出正确 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③外交:超越意识形态处理国家间关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
1、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背景是什么?内容有哪些?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成立初期、 50-60年代、70年代)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背景是什么?内容有哪些?
1、背景:国内:新中国成立,结束屈辱外交 国际:两大阵营对抗,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政治上孤立、 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
成就: ①自1970年起,先后同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 ②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6届联大) 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④中国迎来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思考: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
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②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第三世界的崛起;) ③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3)20世纪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
背景:①美苏争霸,美国进行战略调整;②文革时期,中苏关系继续恶化; ③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影响力增强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案例背景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是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解读我国的民族政策,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基本政策和基本制度,以及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努力和成就,从而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同时,学生还应该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将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我国民族政策的演变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我还将会通过引入具体的事例和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我国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和成效,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我还将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将在课堂上引入具体的案例和事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情况来理解和掌握我国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我还将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维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此外,我还将会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我国民族政策的演变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教学设计
4.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
1.判断题:针对民族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设计一些判断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选择题:选取一些与民族政策相关的热点问题,设计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民族政策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优惠政策、民族文化保护等。
2.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关系的历史演变,以及我国在民族政策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难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设想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民族政策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比较法,对民族政策的历史演变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族政策的发展脉络。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研究、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4.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民族政策相关资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针对本章节内容,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深度阅读: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当代中国民族政策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内容,深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优惠政策、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并撰写阅读笔记,以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在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我国的国家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治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入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背景和思辨能力。但考虑到以下方面:
1.学生对民族政策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等具体内容的理解有待深化。
作业要求:
1.内容要紧扣本节课所学知识点,体现学生对民族政策的理解与思考;
2.表达清晰,论据充分,观点鲜明;
3.请在规定字数范围内完成作业,注重作业质量;
4.提交作业时,请标注清楚作业题目、姓名、班级等信息。
此外,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与思考的文章,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共同体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辩论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共同体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包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增进民族团结。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和历史观,抵制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歧视。
1.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2.你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吗?
3.你认为民族政策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有什么作用?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处理能力。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谈谈你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4.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等相关书籍,拓展知识面,提高历史素养。
5.课堂反馈:
-学生需在课后对本次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学相长。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此外,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等渠道,培养他们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通过本次作业的布置,期待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一方面,学生对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理解尚停留在表面,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规律;另一方面,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需要引导他们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堂小结
20世纪50年代
开创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
20世纪60年代
中
20世纪70年代
国
外
当代中国 的外交
改革开放后 的外交成就
1.外交政策及目标 2.外交方向及成就
交 智
慧
十八大以来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外交方针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 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 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
(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提出美国承认中国新政权的 三个条件之一就是新中国必须履行旧中国历届政府与 外国签订各项不平等条约所产生的“国际义务”。
知识拓展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地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 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中国 外交的“定海神针”。不管国际风云 变幻万千,国际力量格局组合多变, 中国外交总是以之“不变”来应对外 部环境之“多变”。靠这根神针,我 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家、 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等方 方面面的关系。
十八大以来外交 十九大以来外交
外交精髓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国内:新中国是在半殖半 封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 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外 交关系;新中国百废待兴, 经济基础薄弱,综合国力 不强。
国际;美苏为首的两大阵 营对峙、斗争,以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 国采取封锁、包围、孤立 政策,苏联支持援助新中 国。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唯物史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及其背后的历史和社会根源,认识中国外交政策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
2. 时空观念:学生能够将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国际环境中进行考察,理解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与国际形势的相互影响。
3. 史料实证: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和评估历史材料,如外交文献、国际条约等,来支持或反驳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证据意识。
4. 历史解释:学生能够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行解释,理解政策背后的历史逻辑和战略考量,以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5. 家国情怀:通过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6. 国际视野:学生能够从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贡献,以及中国外交政策对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20 世纪 70 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
当代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难点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当代中国外交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
史料分析法:通过分析史料,引导学生理解外交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反映当代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如习近平主席与外国领导人会晤、“一带一路”建设等,引导学生思考:当代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当代中国的外交。
(二)讲授新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孤立政策。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民族国家与国家关系”第12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4.12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于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创造性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秦朝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在共同生活、劳动、贸易中,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格局,并且成为了统一的民族——中华民族。
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少数民族长期遭受民族歧视和压迫,这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平等、共同发展的民族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和巩固。
在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谋求国家和民族共同团结、发展的命运,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不断实践,为了保证这一民族政策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也曾历经波折,但伴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不仅需要进行内政的调整,外交上也着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
为了维护刚刚取得的独立,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引领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使新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求同存异”方针,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新发展。
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外交,成果丰硕,打开了新的局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内外政策进行了调整。
全面发展对外关系,推动更加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世纪之交,中国稳定大国关系框架,与世界上所有大国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十八大以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一步发展,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谋求共同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选必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简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张业遂(外交部党委书记)的一句话: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最难驾驭的大国关系。
设置问题:为什么说中美关系是最重要又最难驾驭的?新时期,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我们采取的中国方案是什么?我们今天就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当代中国的外交来学习第14课的内容。
引入“中美关系”的概念,揭示贯穿本课的主线是从中美关系看当代中国的外交。
通过设计问题,给学生置以悬念,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拳头对抗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两国处于严重的敌对冲突和隔绝状态,由于属于不同阵营,美国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
因此,中美之间的对抗与矛盾属于两个阵营之间的对抗是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伟光《结构性因素与中美关系的变迁》材料二:在美国反苏、反共反华的叫嚷下,在美国支持蒋介石失败后,要从美国获得建设国家的援助当时看来是不可能的,中国建设需要的资金、技术只能从苏联方面得到。
—杨公素《当代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导学问题链1】通过史料研读的方式深入历史细节,落实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导学问题链的设计主要立足于学情,依托教学主题,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激发学生沉浸历史课堂的兴趣、唤醒学生已有历史知识为主要目的。
因此,导学问题链的设置以轻松、明快、简洁为主。
二、握手言交结合材料一及漫画,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两国走向“拳头对抗”的原因有哪些?说明在美国的孤立与不承认之下,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哪些外交方针?三大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初期外交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冷战之下意识形态的差异、中国需要苏联援助;我们倒向苏联、三大外交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指明了方向。
教师引导并讲述:确实如此,三大外交方针打破了美国在外交对新中国的孤立与封锁,我们顺利与十七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那么同学对于纲要的知识点还有印象吗?结合所学以及课本内容梳理以下表格:课堂任务1:阅读课本内容,梳理三条方针。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课时】一课时【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简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
(2)理解“一边倒”的必要性;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外交成就。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练结合法、讨论法、史料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读新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新中国,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外交成就,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使学生认识外交是内政的延申,外交政策的制定受国家利益影响。
(2)通过学习周恩来总理参加的各类外交活动,领略伟人宽容、睿智、敏锐洞察力,从而展现大国外交的风采,增强学生的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如何理解外交政策的变化以国家利益为核心。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形容周恩来小诗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 周年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周恩来是新中国第一任外交官,围绕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学习本节课内容。
平常学生们更熟悉以总理身份出现的周恩来,以外交部部长的身份出现,学生们充满好奇。
提高学生的兴趣,带着好奇感和探索感走进本节课。
第一部分一、周恩来外交事业的开启——中国外交方针的支讲授新课持者1、出示周恩来的话语让学生思考近代外交和新中国的外交;2、出示三则文字材料使学生初步认识三大政策;3、出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表格,让学生归纳并自主完成4、提出问题:有没有可能建立中美苏三角外交关系?根据所学知识,为什么?外交政策的制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第二部分二、周恩来外交事业的活动之一——冲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政策的见证者出示表格和文字材料让学生发现问题,大使任职主要去向?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官数量的会增长?第三部分1、三、周恩来外交事业的活动之二——新中国外交成熟的奠基者2、1954——1957年中国外交官增长为什么会迎来小高峰?在此基础上出示中国外交思想转变的资料。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2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民族问题和国家外交政策,培养他们具有人文关怀的历史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理性分析、评价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智慧。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我国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背后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
难点: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理性看待我国在民族和外交领域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课本内容,运用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6.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这些民族是如何和谐共处的?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我国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5.观看一部与我国外交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外交风云》、《中国蓝盔》等,并撰写一篇观后感,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如朝鲜半岛问题、南海问题等,撰写一篇时事评论,展示你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历史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部分重要事件有所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和分析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2.设计一份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的问卷调查,包括至少10个问题,旨在了解同学们对当前国际形势、我国外交政策及其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看法。完成后,可邀请同学或家人填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3.分组进行一次课堂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一带一路”倡议、中美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讨论结束后,每组提交一份1500字左右的报告,包括研究背景、分析过程、结论及建议。
1.学生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应用上仍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引导和训练,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思考。
3.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如模拟联合国会议、角色扮演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0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认识到对外交往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开放、包容的世界观。
3.通过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增强对社会进步的信心。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民族政策、民族交流以及对外交往的主要形式。
2.教学方法: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发展变化。
3.教学过程:
a.讲解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如民族融合、民族政策等;
b.分析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2.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历史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重要事件、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结合现实问题,如民族团结、对外交往等,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发展变化,提高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辩证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能够运用古籍、考古发现等史料,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进行深入研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1.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案例,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客观分析,避免主观臆断。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历史年级高二学期秋季课题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目标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巨大成就与外交政策调整的辩证关系。
2.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
3.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主要成就。
4.从历史解释角度全面分析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含义和制定的背景。
5.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既认识到外交成就的巨大又认识到当前面临的困扰,培养忧患意识和心怀天下格局。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1.对外交方针的认识。
2.认识影响国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改革前,我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推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和平外交政策。
今天将继续学习改革开放后,外交取得成就的相关知识。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外交发生深刻变革并取得重大成就。
这40年间,中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总体布局,创造性地提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作出贡献。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一)背景〖教师活动〗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国际:美苏争霸,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世界局势紧张与缓和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国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
(二)外交成就1、中美建交、中苏关系正常化。
2、世纪之交,中国把巩固和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
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
3、进入21世纪,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成立中非合作论坛,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国积极推进区域和国际合作,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推动二十国集团发展,与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一起创立金砖国家,为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 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统编 版(20 19)选 择性必 修1 国 家 制度 与社会 治理 第 1 2课 当 代 中 国的民 族政策 和外交 (共24张 PPT)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毛泽东、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 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 个条约。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 经确定,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 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法律依据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第三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 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统编 版(20 19)选 择性必 修1 国 家 制度 与社会 治理 第 1 2课 当 代 中 国的民 族政策 和外交 (共24张 PPT)
民族地区选举大会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统编 版(20 19)选 择性必 修1 国 家 制度 与社会 治理 第 1 2课 当 代 中 国的民 族政策 和外交 (共24张 PPT)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统编 版(20 19)选 择性必 修1 国 家 制度 与社会 治理 第 1 2课 当 代 中 国的民 族政策 和外交 (共24张 PPT)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统编 版(20 19)选 择性必 修1 国 家 制度 与社会 治理 第 1 2课 当 代 中 国的民 族政策 和外交 (共24张 PPT)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统编 版(20 19)选 择性必 修1 国 家 制度 与社会 治理 第 1 2课 当 代 中 国的民 族政策 和外交 (共24张 PPT)
共同发展繁荣!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统编 版(20 19)选 择性必 修1 国 家 制度 与社会 治理 第 1 2课 当 代 中 国的民 族政策 和外交 (共24张 PPT)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统编 版(20 19)选 择性必 修1 国 家 制度 与社会 治理 第 1 2课 当 代 中 国的民 族政策 和外交 (共24张 PP奠基时期)
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具体表现
含义
意义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
“另起炉灶”
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 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
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交往中独立自主。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 “打扫干净 残余势力,取缔帝国 屋子再请客” 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达程统度材低料一…一的…:多我少民国数族各民国民族家族地之区间…语…言人文口字相、对生稀活少方,式经、济文发 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各有实不同现…民…族不平可等以、照团搬汉 族地各区的民做族法社,会也、不经能济机械、地把结对一和个共民同族发适展用繁的荣方法 移植政给另治一、个文民化族等。差异大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 阿尔巴尼亚(11.23)
英国 ——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 (1950.1.6) 1954.6,互设代办处
越南(1950.1.18)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统编 版(20 19)选 择性必 修1 国 家 制度 与社会 治理 第 1 2课 当 代 中 国的民 族政策 和外交 (共24张 PPT)
各民族大团结!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统编 版(20 19)选 择性必 修1 国 家 制度 与社会 治理 第 1 2课 当 代 中 国的民 族政策 和外交 (共24张 PPT)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统编 版(20 19)选 择性必 修1 国 家 制度 与社会 治理 第 1 2课 当 代 中 国的民 族政策 和外交 (共24张 PPT)
★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 主的愿望
★实现了民族平等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 团结
★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 繁荣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统编 版(20 19)选 择性必 修1 国 家 制度 与社会 治理 第 1 2课 当 代 中 国的民 族政策 和外交 (共24张 PPT)
外交的光辉历程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统编 版(20 19)选 择性必 修1 国 家 制度 与社会 治理 第 1 2课 当 代 中 国的民 族政策 和外交 (共24张 PPT)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交的部分国家
苏联(1949.10.3)
保加利亚(10.4)
印度(1950.4.1)
社 会 主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10.6)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 主义国家
义 朝鲜(10.6)
瑞典(1950.5.9)
国 捷克斯洛伐克(10.6)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 国家
家 波兰(10.7)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制定。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广西壮族 自治区 1958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统编 版(20 19)选 择性必 修1 国 家 制度 与社会 治理 第 1 2课 当 代 中 国的民 族政策 和外交 (共24张 PPT)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与主权,奠定了与世 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 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 卫和平的国际交往中 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 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 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