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3.3硫的转化(第三课时)教案(鲁科版)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a18b224693daef5ef73dd9.png)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等知识的理解。
本节内容利用第二章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本章所在位置恰到好处,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等以及碳、氮两种元素,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已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并且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当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的理解。
2、知识脉络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
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
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知识框架教材中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如下:通过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认识硫单质并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然后通过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之后归纳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及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再引导学生了解硫酸的工业生产,酸雨及其防治。
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3.3硫的转化-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案(鲁科版)
![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3.3硫的转化-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案(鲁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f3223ab90d6c85ec3ac6eb.png)
⏹重点难点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学习过程】⏹知识要点一、硫酸的工业制法目前工业:接触法制硫酸(1)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阶段、典型设备、反应原理、归纳完成下表:三原料三设备三阶段三反应硫磺或黄铁矿沸腾炉SO2的制取和净化空气接触室SO2氧化成SO398.3﹪的浓硫酸吸收塔SO3的吸收(2)尾气的吸收:通常工业上是用氨水来吸收SO2,其反应式为:SO2+2NH3·H2O=(NH4)2SO3+H2O,(NH4)2SO3+SO2+H2O=2NH4HSO3,二、硫酸的性质1、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硫酸是的液体,沸点,密度,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2、硫酸的化学性质①、吸水性:H2SO4+nH2O==H2SO4·nH2O〖注意〗“水”可以是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也可以是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②、脱水性:浓硫酸可以使有机化合物中的H、O元素按H2O的组成从有机物中“脱离”出来,结合成水分子。
如:C12H22O11(蔗糖)==12C+11H2O,所以浓硫酸对有机物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浓H2SO4※如果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硫酸,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对比〗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
③、强氧化性:a、冷的浓硫酸使Fe、Al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b、活泼性在H以后的金属也能反应(Pt、Au除外)铜和浓硫酸的反应:c、与非金属(碳)反应:d 、能与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3、硫酸盐名称俗称和成分颜色名称俗称和成分颜色白色硫酸钡重晶石Ba SO4白色硫酸钙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硫酸亚铁绿矾FeSO4•7H2O 绿色硫酸钠芒硝Na2SO4•10H2O 白色硫酸铜胆(蓝)矾CuSO4•7H2O 蓝色硫酸锌皓矾ZnSO4•7H2O 白色三、硫酸的用途(1)制磷肥、氮肥等肥料,也可用于除锈,还可制实验价值较大的硫酸盐等;(2)利用其吸水性,在实验室浓硫酸常用作剂;(3)利用其脱水性,常用作脱水剂。
化学ⅰ鲁科版第3章第3节硫的转化教案
![化学ⅰ鲁科版第3章第3节硫的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2c484da76e58fafbb00322.png)
化学ⅰ鲁科版第3章第3节硫的转化教案第1课时【板书】【一】硫单质的性质【提问】1、物质的物理性质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怎样认识硫单质的物理性质?2、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哪些?从化合价的角度推测,硫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推测,请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
【讨论评价】学生讨论,教师评价各实验方案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记录。
【演示实验】学生设计的合理方案可能较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演示。
<实验1>在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取少量硫粉,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酒精和二硫化碳,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实验2>取少量硫粉放在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将其加热至熔化,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3>把研细的硫粉与铁粉按照一定的比例〔铁粉稍过量〕混合均匀,放在石棉网上堆成“S ”状,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一端。
当混合物呈红热状态时,移开玻璃棒,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讨论】1、通过实验,请归纳硫具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2、黑火药爆炸所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S+2KNO 3+3C=======K 2S+3CO 2↑+N 2↑在此反应中硫表达出了什么性质?3、硫与氯气相比,谁的氧化性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归纳板书】1、物理性质:淡黄色或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沸点不高,存在同素异形体。
2、化学性质(1) 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一般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Fe+S======FeS 〔氧化性:S<Cl 2〕<练习>写出硫与铝、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还原性S+O 2======SO 2〔3〕S+2KNO 3+3C=======K 2S+3CO 2↑+N 2↑〔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小结过渡】硫元素的常见价态有-2、0、+4、+6;本节课我们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推测并寻找到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实现了单质硫向-2价硫和+4价硫的转化。
化学:3..3《硫的转化》教案(鲁科版必修1)
![化学:3..3《硫的转化》教案(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c5e1a6e16fc700abb68fcd4.png)
第三节硫地转化第一课时自然界中地硫【学习目标:】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地转化.含硫物质在自然界地存在及主要来源.2.认识单质硫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过程:】一.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地转化阅读教材85页和86页图3-3-2,回答下列问题:1.硫元素常见地化合价有哪些?2.火山爆发后地表中不同价态地硫是如何转化?<画出转化关系图)3.火山爆发后地下中不同价态地硫是如何转化?<画出转化关系图)小结:自然界中地硫地存在状态:例题1.下列物质中,能在自然界中长期存在地是( >A. SB. NaC. FeS2D. Cl2二.认识单质硫⑴、阅读课本p86总结出硫地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常见地硫地同素异形体有哪些?⑵硫地化学性质【预测:】1、S元素常见地化合价有-2,0,+4,+6,作为一种非金属单质,从氧化还原角度预测预测硫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2.硫是一种非金属单质,从物质分类地角度预测硫可以与哪些类别地物质反应?A 硫与铁反应:现象:结论:【问题】:1.Fe与S反应实验中,只加热混合物一端就能继续反应,这是为什么?2.铁与硫地生成物中铁是 <+2价还是+3价)如何验证?<生成物不溶于水而溶于稀盐酸)能否写出与盐酸反应方程式?3.写出Fe与氯气反应方程式,并比较硫、氯气氧化性强弱说明理由.[小结]:因硫不如氯气氧化性强,硫与变价金属反应,一般生成<填高或低)价金属化合物.【试一试:】硫能与绝大多数地金属反应,能否写出下列反应地化学方程式?硫与铝反应:硫与铜反应:硫与汞反应:硫与银反应:B、硫与氧气反应现象:结论:C、硫是一种非金属,加热条件下能与氢气反应,写出反应地化学方例题2.下列物质中,能通过单质间地化合反应直接得到地是< )A. CuSB. FeCl2C. FeSD. Cu2S[3]用途:自读课本p87.了解硫用途.例题3. 黑火药爆炸所发生地主要反应得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3CO2↑+N2↑,在此反应中硫表现什么性质?能否标出电子转移地数目?【课后练习:】1.下列关于叙述正确地是< )A.硫单质为淡黄色地晶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B.硫单质质脆易粉碎,易溶二硫化碳,加热易熔化C.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D.硫是生物生长所需要地一种元素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地是< )A.FeSB.FeCl2C.SO2D.NO3.Cl2地氧化性比S地氧化性强,最主要地事实是< )A.通常情况下硫为浅黄色固体,而氯气为黄绿色气体B.硫不溶于水,而氯气能溶于水C.与金属或氯气反应时,硫被还原为—2价而氯被还原成—1价D.与同一种金属反应时,金属被硫氧化成低价态,被氯气氧化成高价态4.实验室常用热地NaOH溶液洗去试管口地沾有地S,其反应如6NaOH+3S=2Na2S+Na2SO3+3H2O 在此反应中硫表现地是< )A.氧化性 B.还原性.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既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5.炼丹家在炼丹时意外发现硫单质能处理汞,这是为什么?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说明了硫单质具有什么性质?6 .某同学做完硫地实验后,发现试管壁上附着地硫很难除去.一位同学利用如下地原理清洗:3S+6KOH == 2K2S+K2SO3+3H2O这一反应体现了硫地<)A、氧化性B、还原性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既无氧化性有无还原性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 3.3 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鲁科)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 3.3 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鲁科)](https://img.taocdn.com/s3/m/fd53d3baa0116c175f0e48c5.png)
《硫的转化》第1课时◆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化学必修1教材(鲁科版)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教学内容。
在了解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转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在实验室如何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运用氧化还原的理论来了解二氧化硫等含有硫元素物质的性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初步了解在实验室中开展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对实验探究充满兴趣。
但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实验设计太泛、操作不规范、现象不明显、时间控制不当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对化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自然界中的硫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硫又有化合态硫,游离态的硫主要存在于火山喷发口附近,化合态的硫广泛存在于含硫矿物中。
化学:3..3《硫的转化》教案(鲁科版必修1》
![化学:3..3《硫的转化》教案(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8bf706967c1cfad6195fa785.png)
第2课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酸雨及其防治【学习内容】一.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一)预测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性质<二)硫的几种常见的化合物1、SO2的性质A: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色气味的毒气体,易溶于水且生成,说明二氧化硫是一种氧化物。
NNLTlycw2PB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与CO2性质相似)SO2+H2O=== <是它的酸酐)SO2+NaOH=== + <SO2少量)SO2+NaOH=== <SO2过量)<2)氧化性:SO2→S<3)还原性:SO2→SO42-<4)漂白性:现象:将SO2通入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很快变为溶液。
再加热后,无色溶液又重新恢复为色。
原理:。
NNLTlycw2P[总结]总结学过的有漂白性的物质,并分析它们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迁移应用]①将SO2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褪色,而将Cl2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先,后。
NNLTlycw2P②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的混合气体通入到品红试液中,发现品红并不褪色。
解释其原理。
2、浓H2SO4的性质A:物理性质:通常浓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与水以任意比混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热。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水或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NNLTlycw2PB:化学性质:<1)强氧化性①与金属的反应浓H2SO4+Cu△ + +[思考]<1)此反应中表现了浓H2SO4的什么性质?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2)反应规律:浓H2SO4+金属△ + +[合作探究]常温下,为何盛浓H2SO4的容器可以用铁<铝)制品?②与非金属的反应浓H2SO4+C△ + +[思考]1.在此反应中浓H2SO4表现了什么性质?2.浓H2SO4、稀H2SO4的氧化性有何不同?<2)吸水性将浓H2SO4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会。
3.3《 硫的转化》教案设计(鲁科版必修1)
![3.3《 硫的转化》教案设计(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0046ae41eb91a37f1115ccb.png)
第三节硫的转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对化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难点: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一)方法上重点、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播放录像】火山喷发【讲述】火山口黄色的物质即为硫单质。
硫磺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制硫酸、火药、烟花爆竹等,还可以用来制硫磺软膏医治皮肤病。
我们知道,物质的用途决定于物质的性质。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硫单质的性质。
【板书】一、硫单质的性质【提问】1、物质的物理性质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怎样认识硫单质的物理性质?2、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哪些?从化合价的角度推测,硫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推测,请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
【讨论评价】学生讨论,教师评价各实验方案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记录。
【演示实验】学生设计的合理方案可能较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演示。
<实验1>在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取少量硫粉,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酒精和二硫化碳,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3.3硫的转化学案(鲁科版必修1)
![3.3硫的转化学案(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36c9c8f960590c69ec37676.png)
3.3 硫的转化 学案(鲁科版必修1)重点知识梳理1.本节知识结构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根据实际需要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实验室中、自然界中、工业生产中,无论哪一种转化,发生的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要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方法对其进行学习。
2.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以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为依据,紧紧抓住硫元素价态变化这根主线,以元素价态变化为横行,以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为纵列,纵横归纳,结线联网,使零碎知识系统化、规律化,记忆起来容易,使用起来方便。
(1)从横行看,不同价态的硫及其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加以联系:(2)从纵列看,相同价态的硫的化合物通过酸碱反应规律加以联系:如:H 2SH 2S(溶液)NaHSNa 2S又如:SO 2H 2SO 3NaHSO 3Na 2SO 3(3)把以上两条知识链结合起来,即形成了硫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完整的知识网络。
典型例题剖析1.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典例1 A ~H 等8种物质存在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产物未标出)。
已知:A 是正盐,B 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G 是红棕色气体。
按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E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的浓溶液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D 中阴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科版必修1 化学:3.3 硫的转化 教案
![鲁科版必修1 化学:3.3 硫的转化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29e31a2e3f5727a5e96273.png)
硫的转化【授课类型】新授课【教材分析】硫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是本节的核心知识,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能充分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从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三个角度多层面分析硫的转化。
本节教材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分析知识和实验设计来学习理解硫及其化合物,既是对新物质性质的学习又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等理论的应用和进一步的理解与巩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形式及硫元素的氧化与还原。
2.初步掌握硫、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3.进一步巩固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和思路。
学会从元素价态高低的比较分析认识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从物质所含元素价态的变化分析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验证物质性质。
4.通过质疑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硫单质、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教学难点】1.硫单质、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配平,培养提高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3.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性质,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练习总结相结合。
【教学过程】1.通过对自然界中硫的观察及其价态分析,得出其可能的化学性质。
2.以硫的价态变化为中心,探究含硫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及用途。
3.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分析结论适用的范围(如浓硫酸有强氧化性,通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但也可能被还原为硫或硫化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硫的化合价的变化及其组成、性质关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物质组成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和应用的学科观点教育。
2.了解科学--技术--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高中化学 3.3硫的转化(3)教案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3.3硫的转化(3)教案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b01ed44aa00b52acec7ca57.png)
3.3硫的转化第3课时【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上节课所讨论的问题。
【投影】用幻灯片或多媒体投影所要讨论的问题:1、根据实验结果,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能写出方程式的请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
2、通过实验,总结二氧化硫、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并讨论作为氧化剂时浓硫酸与稀硫酸有什么不同?3、在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4、你还能实现其它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呢?5、黄铁矿(FeS 2)是比较常见的含硫的矿石,是我国工业上用来制造硫酸的一种原材料,如何把FeS 2转化为H 2SO 4?请你设计FeS 2→H 2SO 4转化的可能的方法。
【归纳板书】学生归纳,老师点评并板书。
1、 强氧化剂0 +4 +6S S S2、二氧化硫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②与水反应 SO 2+H 2O H 2SO 3 ③氧化性 SO 2+H 2S===3S ↓+2H 2O④还原性 2SO 2+O 2 2SO 3 ⑤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性质用来检验SO 2)。
<说明>:不要求学生掌握所有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剂还原剂 强还原剂催化剂 △3、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干燥剂。
(2)脱水性;△(3)强氧化性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讨论解惑】解决问题3: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答疑。
例如:<问>: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碘化钾溶液中,预测有硫生成。
为什么无现象? <答>:将二氧化硫通入到碘水中,碘水褪色,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
证明碘的氧化性强于二氧化硫。
因而二氧化硫不能将碘离子氧化成碘。
解决问题4: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只要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就可以实现。
化学33《硫的转化》教案(鲁科版必修1》
![化学33《硫的转化》教案(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e34e36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6.png)
化学33《硫的转化》教案(鲁科版必修1》【教案摘要】本教案是针对化学教材《硫的转化》这一章节编写的,教案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引导,学生可以了解硫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规律,掌握硫的制取、燃烧和催化剂的使用等实验操作和原理,理解硫利用、硫酸制取和硫的环境污染等相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硫的性质和硫的转化规律;2.掌握硫的制取、燃烧和催化剂的使用等实验操作和原理;3.理解硫利用、硫酸制取和硫的环境污染等相关知识;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硫的制取和性质;2.硫的燃烧和燃烧产物;3.催化剂对硫的影响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硫的燃烧反应的机理解析;2.催化剂对硫燃烧速度的影响解析。
【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2.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3.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示范实验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所需知识;4.启发发现法: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展示硫的图片或硫磺、铁锈等物质引起学生的兴趣,问学生硫有哪些性质?2.划分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探讨硫的制取和应用。
【讲授】1.讲解硫的制取:利用化学反应制取硫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制取硫的途径;2.讲解硫的性质和转化规律:讲解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硫的转化过程;3.讲解硫的燃烧反应机理:讲解硫燃烧的过程和产物,引导学生了解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和反应机理;4.讲解催化剂对硫燃烧速度的影响:讲解催化剂对燃烧反应速率的影响机理,引导学生思考催化剂的应用。
【实践】1.进行硫的燃烧实验:安全操作下使用硫粉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2.进行硫燃烧速度的比较实验:使用不同催化剂进行硫的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比较实验结果;3.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实验中所观察到的问题;4.让学生进行讨论,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原因。
高中化学3.3硫的转化教案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3.3硫的转化教案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edbdc9d7ed630b1c58eeb554.png)
教课课题: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三节硫的转变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课器具:投影仪,酒精灯,火柴,硫样品,一烧杯水,酒精,CS2,焚烧匙,盛少许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教课目的:知识目标: 1 认识对于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变2指引学生认识掌握硫单质的物理性质3利用学生已学过的氧还反响的知识指引学生掌握硫单质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鼓舞学生进行合作性研究实验,培育学生相助合作感情目标:培育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大自然馈送人类的硫单质有着宽泛的用途教课要点:硫单质的化学性质教课难点:掌握S 单质拥有的化学性质,认识其有关的用途教课方法:指引,研究,演示教课过程及内容:【引入】:对于“富士山”这个名字,大家必定耳熟能详吧,鲁迅以前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这么描绘富士山的。
“眺望去,她像一位漂亮的看护妇......”在樱花绽放的季节里,山头些许未消融的白雪,烘托着朵朵淡红的樱花,一幅多么安静,淡雅的景致。
(播放图片) 但是温顺的表面有时没法掩盖住心里的火爆,此刻请大家一同来感悟一下她火爆的一面。
【放映】:火山迸发的电影片断【叙述】:那一瞬时,真堪称是惊心动魄,正是这一“火爆的性情”让很多邻近的居民流浪失所。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感觉它罪大恶极,莫非它真的百害而无一利吗?经过今日的学习我们究对它有了正确的认识了。
【板书】第三节硫的转变一,自然界中的硫1.自然界中的不一样价态的硫元素之间的转变【叙述】此刻请大家一同来赏析一下人们在火山喷发后其邻近地下找到的几种矿物质。
【投影】黄铁矿( FeS2)雄黄( As4S4)雌黄( As2S3)辰砂( HgS)等含硫矿产的图片【设问】大家仔细察看一下这些矿物质的分子式有什么共同点?【回答】。
【叙述】这些物质都是火山喷发时候所出生的他们生性古怪,总喜爱深藏不露,隐姓埋名地过着地下生活,可是地质学家们“多顾茅庐”,终于请出了他们,让他们为人类生产生活造福。
但是俗话说得好“一猪生十仔,十仔各不一样”火山迸发是生成地一些物质却偏好喧闹,于是闯出地面,在人人间开始他们的生命之旅,此刻大家一同来看看他们的旅途【投影】自然界中不一样价态硫之间的转变图【叙述】生成的H2S,SO2,SO3等气体在空气中不可以本分守己,像SO2,它会和氧气发生反响生成SO3,SO2与 SO3溶于水,又分别生成亚硫酸和硫酸。
《硫的转化》学案3(鲁科版必修1).doc
![《硫的转化》学案3(鲁科版必修1).doc](https://img.taocdn.com/s3/m/31c415ee6bd97f192379e9c6.png)
第一课时硫的转化学习目标:1. 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
含硫物质在自然界的存在以及主要来源。
2. 认识单质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自然界中的硫1. 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阅读】:教材85页和86页图3-3-2问题:1.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哪些?2. 火山爆发后地表中不同价态的硫是如何转化?(画出转化关系图)3. 火山爆发后地下中不同价态的硫是如何转化?(画出转化关系图)2. 单质硫(1)、物理性颜色状态硬度熔沸点溶解性水中酒精中CS2中(2):预测:1、S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一2, 0 , +4, +6,从氧化还原角度预测硫的性质:o2.硫是一种非金属单质,从物质分类的角度预测硫可以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反应?。
【实验探究】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与。
2反应与Na反应与Fe反应【问题】:l.Fe与S反应实验中,只加热混合物一端就能继续反应,这是为什么?2. 铁与硫的生成物中铁是+2价还是+3价)如何验证?(生成物不溶于水而溶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Fe与氯气、氧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比较硫、氧气、氯气氧化性强弱,理由。
[小结]:1、硫能与绝大多数的金属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与铝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与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与汞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与银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硫是一种非金属,加热条件下能与氢气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用途:自读课本了解硫用途黑火药爆炸所发生的主要反应得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3CO2 t +N2 t ,在此反应中硫表现什么性质?IV小结:硫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的化学性质:还原性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性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因硫不如氯气氧化性强,硫与变价金属反应,一般生成(填高或低)价金属化合物。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3《硫的转化》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3《硫的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6fa662866fb84ae45c8d8a.png)
第三节硫的转化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
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
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1、实用性和教育性。
教材从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到了解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既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激发了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情。
2、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
教材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关注获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
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对化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高中化学《3.3硫的转化(三)》教学案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3.3硫的转化(三)》教学案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aab371e580216fc700afd4a.png)
必修一第3单元第3节硫的转化教学案第一部分:三维目标第二部分:自主性学习1、旧知识铺垫1、稀硫酸的性质遇到指示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使无色酚酞试液与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某些盐反应2、写出二氧化硫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与水反应②氧化性③还原性2、新知识预览1、浓硫酸的性质2、酸雨的形成3、我的疑难问题:1、酸雨如何防治2、硫酸钡为什么能用作钡餐?第三部分:重难点解析1.浓硫酸不能干燥哪些气体?浓硫酸既有氧化性,又有酸性,因此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和碱性气体,如H2S、HI、NH3等不能干燥。
2. SO42ˉ的检验(1)原理:利用 Ba2++ SO42ˉ==Ba SO4↓(2)试剂:BaCl2或Ba(NO3)2溶液、盐酸或稀硝酸。
(3)SO42ˉ的检验方法:先加入足量盐酸酸化,若不出现白色沉淀,则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SO42ˉ;若加入盐酸后出现白色沉淀,则先过滤,再在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SO42ˉ。
第四部分:知识整理与框架梳理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第五部分:习题设计1.基础巩固性习题1、写出下列方程式稀硫酸与铁反应:浓硫酸与铜反应:浓硫酸与木炭反应:2、全部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是()A. CH4 H2 CO NH3 B. CO2 H2 SO2 Cl2C. CO CH4 HCl H2SD. SO2 CO2 H2 H2S2.能力提升性习题1、下列各组溶液中可以用来鉴别SO42ˉ、S O32、ˉCO32ˉ和Cl- 的最好的一组是()A Ba(NO3)2溶液和盐酸B BaCl2 溶液,盐酸,澄清石灰水C BaCl2 溶液、AgNO3溶液D BaCl2 溶液,盐酸、品红溶液2.在通常情况下,A是固体单质。
根据下图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分子式:A C E(2)写出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CC→DE→C。
高中化学3.3硫的转化(3)教案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3.3硫的转化(3)教案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39265895b84ae45c3a358c29.png)
一.教材剖析(一)知识脉络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复原性。
而不一样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变正好能够表现各样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复原性。
本节教材突出了“不一样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变”的看法,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变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从而商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复原性。
而后以商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一样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变,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最后经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相关知识,表现硫的转变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二)知识框架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在和转变认识硫单质认识硫磺的主要性质实验室研究不一样价态硫认识不一样价态硫元素的氧化元素间的转变性和复原性,归纳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生产、生活中不一样价态硫酸的工业生产,酸雨及其防硫元素间的转变治(三)新教材的主要特色:1、适用性和教育性。
教材从实验室研究不一样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变到认识生产、生活中不一样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变,既表现了化学知识的实质应用,又激发了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热忱。
2、着重三维目标的培育。
教材经过活动研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知识,在关注获得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得知识的过程。
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培育。
二.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目标1、认识硫单质,认识硫磺的主要性质;2、应用氧化复原反响的知识,在实验室研究不一样价态硫元素之间的互相转变,从而认识不一样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复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经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变实例,认识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领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认识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举措。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研究不一样价态硫元素之间的互相转变,培育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着手实验的能力;察看实验的能力;合作沟通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1、实用性和教育性。
教材从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到了解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既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激发了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情。
2、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
教材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关注获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
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
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 认识硫单质
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
硫元素间的转化 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
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硫酸的工业生产,酸雨及其防治
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对化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难点: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一) 方法上重点、难点
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三节-硫的转化
2、先个人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形成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的实验方案。
3、查阅资料,了解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二)教师准备
1、将学生每五人编为一组
2、教师需要充分预计到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解决的方法,试剂、仪器的准备要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完全开放的环境。
3、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3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上节课所讨论的问题。
【投影】用幻灯片或多媒体投影所要讨论的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能写出方程式的请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
2、通过实验,总结二氧化硫、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并讨论作为氧化剂时浓硫酸与稀硫酸有什么不同?
3、在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4、你还能实现其它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呢?
5、黄铁矿(FeS 2)是比较常见的含硫的矿石,是我国工业上用来制造硫酸的一种原材料,如何把FeS 2转化为H 2SO 4?请你设计FeS 2→H 2SO 4转化的可能的方法。
【归纳板书】学生归纳,老师点评并板书。
1、 强氧化剂
0 +4 +6 S S S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剂
2、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与水反应 SO 2+H 2O H 2SO 3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氧化性 SO 2+H 2S===3S ↓+2H 2O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还原性 2SO 2+O 2 2SO 3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性质用来检验SO 2)。
<说明>:不要求学生掌握所有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干燥剂。
(2)脱水性;
(3)强氧化性 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讨论解惑】
解决问题3: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答疑。
例如:<问>: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碘化钾溶液中,预测有硫生成。
为什么无现象? <答>:将二氧化硫通入到碘水中,碘水褪色,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
证明碘的氧化性强于二氧化硫。
因而二氧化硫不能将碘离子氧化成碘。
解决问题4: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只要选择合适的 氧化剂和还原剂就可以实现。
解决问题5: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评价,然后指导阅读P 87-硫酸的工业生产,简单..介绍接触法制硫酸的流程: S (或FeS 2)
SO 2
SO 3
H 2SO 4
【讲述】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空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现在不少地区雨水的PH 小于5.6,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我们就称它为酸雨。
我国是世界上三大酸雨区之一,且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硫酸型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如何防止或减少酸雨的形成呢?
【指导阅读】阅读:三、酸雨及其防治 【归纳小结】 酸雨的形成
2SO 2+O 22SO 3
SO 3+H 2O==H 2SO 4
煤、石油等含硫元素
SO 2
SO 2+H 2O
H 2SO 3
2H 2SO 3+O 2==2H 2SO 4
酸雨的防治:1、控制酸性物质的排放; 2、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指导阅读】 阅读P 88页-身边的化学。
强还原剂
△
催化剂
△
【讲述】简单介绍石膏,硫酸钡两种主要的硫酸盐。
【概括整合】学生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页1、2、3、4、5。
【作业】 P
90-91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完成其中的一个课题,在下次课上进行交流。
1、请查找资料,了解生产和生活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具体措施,并结合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所学知识,你知道采取什么办法能解决下列问题吗?
(1)治理已酸化的湖泊和土壤。
(2)保护暴露在大气中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