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中国画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入
谈话导入:大家平时喜欢出去旅游吗?
假设老师是第一次来鹤溪,你们能否向老师推荐几处瑞安值得一游的去处?
学生答。
好的,大家推荐的地方老师有机会一定会去看看!
今天老师也向大家推荐我们的家乡南雁荡山风景区,希望大家有空能去看看。
导游法:引导学生随着课件中的图片,游览雁荡风光,师讲解。
师:南雁荡山位于平阳境内,距温州市区87公里,离平阳城关32公里,总面积97.68平方公里,北部明王峰,上有泥塘沼泽,秋冬大雁在此栖息,且与北雁荡山遥望相对,故名。
风景区以秀溪、幽洞、奇峰、景岩、银瀑、石堑为六大特色,有“浙南第一胜景”之称。
与北雁荡山、中雁荡合称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属山岳型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
北雁荡山是全国十大名山之一,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
史称“东南第一山”。
灵峰、灵岩、大龙湫精华荟萃,被称为“雁荡三绝”。
灵峰灵岩奇峰林立、古木参天,最有趣的是,一景多变,移步换形。
比如现在看到的这个合掌峰,就是灵峰最著名的景观,随着日出日暮这座合掌峰会逐渐变换成夫妻峰、雄鹰峰等,雁荡体现出了山水多变的特点。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瀑”的大龙湫,上下落差190米,随着季节雨水的变换,呈现不同的风貌。
杜牧诗中说道: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水云烟雾难分。
图中的为雨过之后大龙湫,如银河倒挂。
来到雁荡大家可以随着当年徐侠客的足迹,在雁荡观景品茶、赏画吟诗,体会诗情画意的山水之美。
提问:你们用什么方式来记录你们游山玩水的心情?
生答,再问:古人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呢?
引出课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
二、讲解新知
1.中国画的种类:花鸟、山水、人物。
设问: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大门类,但大家知道,为什么古人这么爱表现山水吗?
释疑:中国人对山水有着宗教一样的崇拜与敬畏,一切神灵皆隐于山水之中,山高水远,山静水动,蕴涵着天体宇宙无限奥妙,很多文人都留下了对独到的山水观念。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所谓“智者乐水,仁者爱山”,智者也就是聪明人。
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智慧与仁德是人类品格中的两大美德,是君子的象征和标志。
古人游山玩水,体现了我们对自然的爱好,寄情山水,表现对人生理想与生活品味的追求,成为中国山水画常见的主题。
因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简单的说,「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
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
此后大文学家欧阳修亦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所以说,山水画家们常常也是游览名山大川的旅行家,清代大画家石涛就提出了“搜尽奇峰
打草稿”的名句。
2.刚才在课前,同学们已经欣赏过老师带来的一些作品。
他们笔下描绘的都是我们温州乐清和瑞安的山水风光。
画中所绘的其实都是我们身边的风景,但为什么我们看完以后会有似曾相识,却又不知所画何处的感觉呢?
让我们来揭开这个迷团:比较法。
老师这里有三张图片,分别是对自然风景不同的表现形式,请大家在辨认一下。
1.风景照片:纪录自然
2.莫奈油画:再现自然(画家眼中的风景)
3.国画山水:表现意境(画家心中的风景)
A.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他们的目的在于客观地再现自然,画家们用了什么手法来再现自然的风貌呢?(色彩、光影)
B.中国画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更注重展示画家的内心世界,所以他们笔下的自然就因人而异地发生了各种变化,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比如:三远(深远、高远、平远)计白当黑、笔墨意趣等。
(西方风景画所采用的视点,多为平视的一点透视与二点透视,主要为静态空间构图。
故其水彩画或油画,多根据人眼垂直视角30度,水平视角45度的固定视域,来决定画幅的长与宽的比例,通常是三与二之比。
中国人认为:"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
所以采取了视点运动的“三远”表现法。
这种表现法就让我们在看一幅的时候随着画家的视角边走边看,形成一种动态的意像。
所以中国画的画幅,若不是纵画长的条幅立轴就是横长的横卷。
总之是追求一个“远”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在西方有句话:“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
而在我们中国,大文豪苏轼评价唐代的诗人画家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开创了诗情画意的境界,诗与画在意境上的交融,赋予了真正的气韵生动的美感,让诗的情怀进入了绘画,逐渐成了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
小结:山水画不是风景画,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3.中国画中追求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美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说起这意境之美,让我想起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宋代,画家在进入画院之前,需要经过考试,只有考试合格的画家才能成为翰林图画院的成员。
而考试的方法也很特别,就是由宫廷主考人在古诗中寻找一句现成诗句,作为考试的题目,应考的画家们便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文字的诗句变成可视的图画。
有一年,皇帝宋徽宗赵佶取了这么一个题目:乱山藏古寺。
大家现在可以静静地思考:如果是你在考试,你会如何表现呢?
有人画乱山之中露出一个塔尖;也有人画古寺的一角。
而真正高明的是画了在荒芜的山野之间画一副飘扬的幡,又或是只画一个小和尚在溪边担水足矣。
如此一来,就巧妙的表现了“藏”这一字的意境。
今天我也想效仿古人,出几个题来考考大家!
互动题:
A.吟诗作画
先看这首大家比较熟悉的诗:
1.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请在下面的几副作品中,选取适合这首诗的画。
(马远《寒江独钓图》)
师补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的场景,表达了诗人遭受迫害被贬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2.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可染《万山重叠》李可染)
B.依画题诗
请在以下的诗句中,选择适合这幅画的诗。
1.蜀道难行图.萧谦中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云容水影图》查士标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赏画题名
《脊梁》
胡铁铮,号雁石,1946年出生于浙江乐清。
胡铁铮好读书,喜游历,从小生活在三雁之间(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有极为强烈的感情,雁荡是他取之不竭的源泉,笔下多为雁荡丘壑,正是他对雁荡的切身体验和那质朴的情感,才使他的画作有一种亲切与清新,成为雁荡画派的领军人物。
《雨后天晴》
周方德(1949-)浙江乐清人。
1957年师从倪亚云先生学习绘画。
1962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
作品《犁手》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化镣为剑》参加全国工艺美展,1986年师从林曦明先生学习国画。
1998年为上海龙华革命纪念馆创作《小刀会》雕塑稿,现居上海。
《山乡净土》
尚文光,浙江乐清市白家人,1986年毕业于北京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现为浙江省美协会员,浙江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会员,温州美协理事,乐清市政协雁荡诗书画院副院长,乐清市美协副主席,政协乐清市第十届委员。
陈俊雅男,1976年生,浙江瑞安人。
现系:中国画家协会会员温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瑞安书协篆刻艺委会委员塘下镇书画协会秘书长。
本土书画欣赏
乐清书画家尚文光
瑞安书画家陈俊雅
三、收尾总结
中国山水画把具象与抽象完美的集合在一起,用有限的画幅来传达一种真实的空间境象。
“言有境而意无穷”,总之山水画的意境在人们的无尽想象之中。
有句古话说:人生有三个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经过了这节课的学习,以后去旅行的各位,你们看到的山是山?水还水吗?
知识点介绍:
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会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境概念运用到绘画上,主要是在山水画得到迅速发展的五代和宋、元,五代山水画家荆浩提出了“真景”说,宋代画家郭熙提出了山水画创作“重意”问题,认为创作应当“意造”,鉴赏应当“以意穷之”,并第一次使用了与“意境”内涵相近的“境界”概念。
宋、元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使传统绘画从侧重客观物象的描摹转向注重主观精神的表现,以情构境、托物言志的创作倾向促进了意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
为此,传统美术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透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
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是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这一点不但是创作的依据,同时也是欣赏的依据。
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因素,但意境中的情须是蕴理之情,是特定时代精神的折射;而景也不仅仅是一般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包括着能够触动人们情怀,引起生活回忆的场合、环境、人物和事件,这样才能使作品的意境在展示过程中得到社会心理上的认同和感情上的共鸣。
作者介绍:
(1)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西),后居钱塘(今浙江杭州),生卒年不详,系南宋四大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之一。
其主要成就在山水画上,特点是:简约的布局、遒硬的线条、苍劲的水墨和深远的意境。
他善用斧劈皴,构图多取局部,高度剪裁,常以山之一角、水之一涯来展现全景气氛,人称“马一角”。
画面留出更多空白,造成空旷虚渺的环境氛围,形成南宋特有的山水画风格。
存世代表作有《踏歌》、《水》、《华灯侍宴》等。
马远的山水画《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上,一个渔翁独自在船上垂钓,但突出地表现了江面上一种空旷渺远、寒意萧条的气氛,从而更加衬托出渔翁凝神贯注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广阔而富有诗意的意境。
这种运用大片的空白来衬托气氛、突出主题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山水画的一大创造,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
(2)傅抱石(1904—1965),江西省新余县人。
青年时酷爱绘画、书法、篆刻。
1933年得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攻读东方美术史学,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
回国后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建国后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擅画山水、人物。
用笔洗练,着重气韵,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别出心裁,线条纵逸挺秀,设色沉浑质丽,善于把水、墨、色融为一体,意境深远。
(3)关山月(1912—2000),生于广东阳江。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本科。
曾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
1935年入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先生学画。
1939年在澳门、香港举办“抗战画展”,以后又在曲江、桂林、贵阳、成都、重庆展出。
1943年沿河西走廊深入敦煌研究、临摹古代壁画。
以后到南洋、井冈山、新疆等地写生,在实践中认识到“不动便没有画”,故一直坚持不懈地深入生活。
1959年与傅抱石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江山如此多娇》。
(4)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
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等教授,研习西画。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作为座右铭,使古
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
他的山水画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毛泽东的诗词:
沁园春·长沙(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1936年)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