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红楼梦》名著导读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红楼梦》名著导读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红楼梦》名著导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红楼梦》,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分析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红楼梦》的作者、成书时间、历史背景及作品地位。

2. 人物关系: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成员及其关系。

3. 主要情节: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悲剧及作品的高潮、结局。

4. 作品特色:诗词歌赋、人物描写、情节安排、寓意象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要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情节梗概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作品,总结人物形象、情节特点等。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共同完成分析报告。

4.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发现作品的艺术魅力。

1. 第1-2课时:介绍《红楼梦》的背景、作者及作品地位。

2. 第3-4课时:分析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成员及其关系。

3. 第5-6课时:讲述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悲剧及作品的高潮、结局。

4. 第7-8课时:鉴赏作品中的诗词歌赋、人物描写等。

5. 第9-10课时: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现实意义。

6. 第11-12课时: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共同完成分析报告。

7. 第13-14课时:学生代表汇报分析报告,教师点评并总结。

8. 第15课时: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红楼梦》原著,深入了解作品内容,注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红楼梦》中某一人物或某一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大班课文教案名著导读

大班课文教案名著导读

大班课文教案名著导读导读一:《红楼梦》目标:- 知道《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对《红楼梦》进行简要概述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描写而著称。

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认识这部伟大的作品。

一、作者和创作背景《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曹雪芹是一个卓越的文学家和画家,他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蜚声文坛。

《红楼梦》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作品,也是他最伟大的作品。

二、《红楼梦》的概述《红楼梦》以贾宝玉为主人公,通过描写贾府的兴衰和贾宝玉的成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虚荣,同时也探讨了人性、宿命和爱情等主题。

故事中的人物众多,且性格各异。

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备受关注。

他们的形象和命运在故事中展开,引起读者的深思。

通过笔者对《红楼梦》的导读,相信大家对这部名著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其中的深层含义。

导读二:《西游记》目标:- 了解《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对《西游记》进行简要概述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宝,也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深邃的哲理而广受欢迎。

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认识这部伟大的作品。

一、作者和创作背景《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作家吴承恩。

吴承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充满了幽默和想象力。

《西游记》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二、《西游记》的概述《西游记》讲述了僧人玄奘和他的三位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克服困难和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各异。

孙悟空的聪明和勇敢,猪八戒的憨厚和食欲,沙僧的稳重和忠诚,以及玄奘的智慧和慈悲,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笔者对《西游记》的导读,相信大家对这部名著有了初步的了解。

七年级上名著导读教案

七年级上名著导读教案

七年级上名著导读教案【篇一:名著导读教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电子书:名著导读之一《爱的教育》关于阅读名著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

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做点读书笔记。

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扩展视野。

《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在意大利,《爱的教育》一直是孩子们的必读书。

《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为九至十三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

它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全书共100篇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恩利科父母的教子篇以及老师讲的九则故事。

这三部分都以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为中心,但内容各有侧重,体裁也有所不同。

恩利科的日记部分,以第一人称讲述他的校内外生活,其中有老师、家长的故事,但更多的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孩童世界。

他们有缺点有毛病,如不守纪律、爱虚荣、有嫉妒心,有的还欺负弱小同学,但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

小说还记录了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启示,特别是恩利科的父母,非常注意随时纠正孩子的缺点,培养孩子的美德,附在日记后面以第二人称写的文章就是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名著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教案章节一:导读背景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名著,并提供相关的学习指导。

通过导读名著,学生将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并拓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章节二:教学目标1.了解名著的背景和重要性。

2.掌握名著的基本故事情节。

3.分析名著的主题和意义。

4.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章节三:教学内容1.介绍名著的作者、出版年份、背景等信息。

2.概述名著的基本故事情节,包括主要人物和关键事件。

3.分析名著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名著的背景和内容。

章节四:教学方法1.导读法:通过向学生介绍名著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法:通过口头讲解和图文并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整体讨论,探讨名著的内涵和启示。

4.阅读法:提供名著的相关材料,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和深入研究。

章节五:教学步骤1.导读名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名著的基本故事情节,让学生初步了解内容。

3.分析名著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意见。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独立阅读,深入了解名著。

5.布置名著导读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导读文章,总结名著的内容和主题。

章节六:教学评价1.通过参与讨论和写作导读文章,评价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2.观察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评价他们对名著的热爱和探求精神。

3.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评价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章节七:教学资源1.名著导读教材:包括名著的介绍、故事梗概和相关材料。

2.教学辅助工具:包括多媒体设备、幻灯片、画板、图片等。

3.名著相关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深入了解名著的机会。

章节八: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关于名著的读后感或读书笔记。

2.组织学生进行名著主题展示或演讲,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初中教案名著导读设计

初中教案名著导读设计

初中教案名著导读设计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事件,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事件,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名著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事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前两章,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事件的看法。

三、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 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与《红星照耀中国》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案例进行评价和解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红星照耀中国》的掌握程度。

2. 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提高阅读效果。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续章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作品中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交流对作品的理解和体会。

四、阅读方法指导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名著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2. 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启示。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性。

2. 学生表示将在课后继续阅读名著,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你知道吗?师生交流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二、合作交流(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2、《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3、这十篇分别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及《朝花夕拾》的文学地位教学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认识《朝花夕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课时:概述《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

3. 第三课时: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主题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第四课时: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教学重点:欣赏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语言风格。

5. 第五课时: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概述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4. 读书笔记法:鼓励学生做阅读笔记,提高阅读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鲁迅及《朝花夕拾》的了解程度。

2. 阅读测试:检测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3. 读书笔记: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心得体会。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参考书目:有关鲁迅及《朝花夕拾》的研究资料。

3. 网络资源:鲁迅纪念馆、文学作品集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进程设计第六课时:深入了解鲁迅生平及文学成就1. 教师通过PPT展示鲁迅的生平简介,重点介绍鲁迅的主要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

2. 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原著,了解鲁迅的生平如何影响了他的创作。

第七课时:探究《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

初中名著导读整理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整理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概括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

(3)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作品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革命先驱者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激发学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动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学重点:1. 掌握《红星照耀中国》的基本情节,概括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解读作品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提问:《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概括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3. 教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拓展1.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反馈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拓展等方面的表现。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阅读笔记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学习效果: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分析能力、鉴赏水平等方面的提高。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名著的深入解读,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对于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进行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时,要明确教学目标。

由于不同的名著涵盖的内容和要求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名著选定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确定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

2. 课程内容的安排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名著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确定每堂课的具体内容和重点,合理安排课程安排和教学进度。

要结合名著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名著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和领会。

3. 学习方法的引导在进行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时,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讨论和实践,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时,要根据名著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名著背景介绍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注重阅读引导在进行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时,要注重阅读引导。

通过对名著的精心解读和解释,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名著的内容和内涵,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 联系实际生活在进行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名著对学生的启迪作用,引导学生将名著的内容和思想内涵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名著导读 小学教案之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名著导读 小学教案之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名著导读小学教案之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上阅读经典名著。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名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内容1.介绍经典名著的特点和价值,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阅读经典名著。

2.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名著,并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

3.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包括泛读、精读、跳读等方法。

4.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讲述一些关于经典名著的小故事,或者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经典名著的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习新课:首先介绍经典名著的特点和价值,然后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名著,并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

接着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包括泛读、精读、跳读等方法。

最后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或者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

4.课后作业:布置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经典名著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或者读书笔记。

四、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合适。

3.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经典文学名著导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经典文学名著导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经典文学名著导读《经典文学名著导读》是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经典文学名著的导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并增加他们的文化知识。

本文将以教案的形式,具体分析如何进行三年级经典文学名著导读。

教案一:《红楼梦》导读导读目标:通过《红楼梦》导读,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写作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导师可以用图画或小故事引入《红楼梦》,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好奇心。

2. 课文导读选择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篇章,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对课文的导读。

在导读中,教师可以解释一些生字词,进行一些词语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阅读理解在导读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确保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例如:“贾宝玉是什么样的人?”“林黛玉为什么离家?”等等。

通过问题的提问,可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文学创作鼓励学生通过导读理解中所学,写一篇与《红楼梦》有关的小短文,可以是描述一个场景,描述一个角色,或者自己的感受等等。

通过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5. 归纳总结在活动的结束时,进行复习总结,概括当天学到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

教案二:《西游记》导读导读目标:通过《西游记》导读,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提高写作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首简短的古诗或古画的形式导入《西游记》,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这本名著的主要内容。

2. 课文导读选择故事中重要的片段进行导读,可以用图画、动画或故事片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

3. 阅读理解提出一些关于《西游记》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例如:“孙悟空为什么可以一棒子打死一群妖精?”“师徒四人一起面对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等等。

4. 角色扮演邀请学生扮演《西游记》中的角色,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的情节。

红楼梦导读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红楼梦导读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红楼梦导读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红楼梦导读教案名著导读《红楼梦》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红楼梦》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人物关系等。

(2)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

(3)分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4)掌握名著欣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的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的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红楼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2.《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描写。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课程】导入:清朝的时候流行一句话:开卷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就算你读了四书五经、论语、孟子等,你不读《红楼梦》的话,你的知识还不够。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认为它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是了不起的。

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畅谈中国这部伟大的经典作品《红楼梦》。

一、展示课题:名著导读《红楼梦》二、导读名著1.《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展示课件,老师还可做如下补充:《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写成于清中期,《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

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

《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

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长久以来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认同是中国清代的曹雪芹。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使用的写作方法是“真事隐,假语存”,脂砚斋的批语是:文笔细如牛毛。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人称互换法、表演法、探究法五、教学课例名著导读课型六、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名著(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大家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这部电视剧,是由哪部作品改编而来的?读了的同学,能跟大家说一说,这本书的影响力吗?(2)欣赏二,了解作家及作品的影响: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骆驼祥子》是其代表作。

俗语云:“点铁成金”,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唯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

——司马长风据不完全统计,《骆驼祥子》有31个版本,光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再版了14次,还曾被翻译成十几种外文。

设计意图:片尾曲的播放,学生一下子就能从画面和歌词中,找到关键信息点,比如老北京、车夫、贫穷等,自然而然地引入名著《骆驼祥子》。

欣赏二,更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舍先生及其《骆驼祥子》影响力之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批注了解祥子(买车)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初中语文《红楼梦》名著导读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红楼梦》名著导读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红楼梦》名著导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要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阅读和理解《红楼梦》的部分章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红楼梦》的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红楼梦》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要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阅读和理解《红楼梦》的部分章节。

2. 教学难点:(1)分析作品中的复杂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2)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世界。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红楼梦》第一回,了解作品基本情节。

(2)学生总结人物关系和主要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学生阅读《红楼梦》第二章,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

3.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合作探讨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1)学习《红楼梦》中的重要章节,如“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出场”等。

(2)分析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

初中必读名著阅读导读教案

初中必读名著阅读导读教案

初中必读名著阅读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老舍及作品《骆驼祥子》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感受其命运的悲剧性。

3. 深入剖析作品所反映的旧北京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认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原因。

4.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2. 人物形象分析3. 故事情节梳理4. 作品主题探讨5. 阅读方法指导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作者老舍及作品《骆驼祥子》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人物形象分析:(1)祥子: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等特点,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在现实中却屡遭挫折,最终走向堕落。

(2)虎妞:祥子的妻子,性格豪放,有点儿男性化,对祥子有着复杂的感情,最终因难产而死。

(3)刘四:祥子的雇主,是个残忍、自私的人,对祥子等进行剥削和压迫。

3. 故事情节梳理:祥子来到北京,立志成为一名拉车夫,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买了一辆自己的车。

然而,在战乱中,他的车被没收,梦想破灭。

后来,他娶了虎妞,生活稍有好转,但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再次陷入困境。

最后,祥子卖掉了车,沉迷于赌博和嫖娼,彻底堕落。

4. 作品主题探讨:《骆驼祥子》揭示了旧北京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作品通过祥子的悲剧,批判了封建社会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爱。

5. 阅读方法指导:(1)了解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关注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3)梳理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描写、对话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学生能概括作品的主要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学生能运用阅读方法,独立阅读并欣赏文学作品。

五、教学建议1. 课前让学生预习作品,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学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名著导读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了解历史文化、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设计一份合适的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方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1. 选择优秀的名著名著的选择十分重要,要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强的优秀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这些名著既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生、人性和社会等问题。

2.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对每一篇名著进行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等。

在教学内容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合理的删减和补充,使之更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

3.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名著导读教学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分析、朗诵、演讲、写作、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可以根据名著的特点和故事情节,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趣味的教学活动,如模拟角色扮演、分组演绎、主题展示等,增加教学的情境感和趣味性。

4. 拓展名著的内涵除了对名著的情节、人物、语言、风格等进行分析和解读外,还可以拓展名著的内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名著,如社会背景、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现实意义等,以便深入挖掘名著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底蕴。

二、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名著导读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学生往往会因为名著的古老和繁杂而产生浓厚的抵触情绪,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课前导入、图文展示、音视频播放、名著解读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对名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学生在愉悦和轻松的氛围中接触和了解名著。

三下名著导读课程设计

三下名著导读课程设计

三下名著导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年级推荐的经典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特点和主题思想。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名著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如比喻、排比等。

3. 学生能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提高名著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创作与名著相关的短文或故事。

3. 学生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培养信息处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增强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通过学习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学生能够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导读经典名著,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表达、合作等能力,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将具体分解为每个学生能够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如名著阅读笔记、小组讨论、创作展示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指导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三国演义》为导读教材,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涵盖以下方面:1. 名著背景及作者简介:使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成书过程及罗贯中的文学成就。

2. 主要情节梳理:详细讲解和分析小说中的重要战役、政治斗争及人物关系,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3. 人物形象分析:深入剖析刘备、曹操、孙权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4. 文学手法解读:解读小说中的修辞手法、文学特点,如对比、象征、夸张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探讨《三国演义》中的忠义、智勇、权谋等主题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名著背景及作者简介,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课时:讲解和分析小说前五章的主要情节,认识刘备、曹操等人物。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经典名著的读解和分析,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情怀。

对于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尤为重要。

一、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名著的主要内容、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等基本知识,理解名著的背景和社会文化内涵,了解名著对文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分析能力,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和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 经典名著选材选择适合高中生阅读和理解的经典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格列佛游记》等,涵盖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等多个领域,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

2. 名著导读内容针对每部名著的结构、主题、人物、语言表达等方面展开导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理解名著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名著背景介绍为学生提供名著的时代背景、作者背景、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名著的内涵和价值。

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呈现名著的具体情节和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采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名著的阅读和理解中,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课外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名著导读小组分享、名著剧本创作、名著名场景朗诵等课外拓展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促进学生对名著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1. 问题导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名著的内涵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

3. 视听教学法运用视频、录音资料等视听形式,为学生展示名著的具体情节和形象,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阅读体验,提高理解和记忆效果。

高中名著导读课程设计

高中名著导读课程设计

高中名著导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名著《红楼梦》的深度阅读与分析,使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批判性思维与审美能力。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及其象征意义;技能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与写作练习,锻炼文学分析与表达技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通过作品深刻理解并内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围绕《红楼梦》展开,包括小说背景介绍、人物关系分析、情节梗概、文学特色解读等。

具体章节安排如下:1.第一章:小说背景与作者简介2.第二章:主要人物与关系网3.第三章:情节梳理与主题探讨4.第四章:文学特色分析与欣赏5.第五章:现实意义与传统文化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红楼梦》的相关知识;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对小说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与思考;案例分析法则通过分析具体片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红楼梦》原著、相关的研究评论书籍、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线文学资源以及经典影视改编作品等。

这些资源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小说,丰富学习手段,提升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以及期中和期末考试。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积极性;作业则包括短篇写作和读书笔记,以考察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期中和期末考试则是对小说知识的全面检测和文学鉴赏能力的考察。

评估标准客观、公正,旨在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将按照上述教学内容进行进度规划,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我们将合理安排在课堂上进行小说情节的演绎和互动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七、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我们将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的文学分析任务;对于对小说情节更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她们更深入理解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第一学期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石景山区北辛安小学武艳平一: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设想:在“导读”中,教师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开展教学活动。

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名著导读内容为依托,在教师地的指导下介绍名著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品味主要人物特点,体会本课主题。

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识记一些与《西游记》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

”的积极人生观;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2、语言知识积累;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难点:树立“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

”的积极人生观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五:课前准备: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原著,查找资料并做读书笔记,摘录与“西游”有关的俗语。

2、征集与“西游”有关的热点问题。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播放电视剧《西游记》序幕。

听《敢问路在何方》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敢问路在何方,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2、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及历史背景。

作者简介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小说《西游记》的作者。

少年时,吴承恩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开始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书房"射阳(竹移)"中,创作成百回本小说《西游记》。

此书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

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

历史背景: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

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

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

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

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

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

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

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

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3、整体感知:(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2)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明确:奇、妙、好等3、作家作品背景简介:二、赏析章回内容,探讨人物性格特点1、你最喜欢《西游记》的哪个章回?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章回的主要内容。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2、出示唐僧师徒的剧照,说说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结合具体的事例回答。

孙悟空:武艺高强,有神通。

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聪明机智。

他很有人情味。

总结: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约束。

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

猪八戒:他能吃苦。

勇敢、单纯。

好色、贪吃、懒惰。

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

总结: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缺点其实也是我们人性的一些弱点,在这四个人当中他就是一位丑角,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幽默感和作品的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唐僧:正派、有同情心。

好坏不分,软弱。

总结:唐僧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

沙僧:老实本份,任劳任怨3、教师总结:这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

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性格最为鲜明,充分体现了个性美。

那么你从中有何体会呢?我们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一偏概全。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成语和歇后语同《西游记》中的人物及故事有关,你能说几个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儿。

猪八戒摔耙子——倒打一耙。

唐僧取经——一心一意。

唐三藏取经——好事多磨。

唐僧的书——一本正(真)经。

孙猴子碰着如来佛——跳不出手心。

孙猴子跳出水帘洞——好戏在后头。

沙和尚挑行李——义不容辞。

唐僧的二徒弟——无(悟)能。

三、体会《西游记》的景物描写。

从以下这三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1)石崖高万丈,山大接青霄。

根连地厚,峰插天高。

两边杂树数千颗,前后藤缠百余里。

花映草梢风有影,水流云窦月无根。

倒木横担深涧,枯藤结挂光峰。

石桥下,流滚滚清泉;台座上,长明明白粉。

远观一似三岛天堂,近看有如蓬莱胜境。

香松紫竹绕山溪,鸦鹊猿猴穿峻岭。

洞门外,有一来一往的走兽成行;树林里,有或出或入的飞禽作队。

青青香草秀,艳艳野花开。

(2)众鸟高栖万簌沉,诗人下榻罢哦吟。

银河光显天弥亮,野径荒凉草更深。

砧杵叮咚敲别院,关山杳窎动乡心。

寒蛩声朗知人意,呖呖床头破梦魂。

(3)倚山通路,傍岸临溪。

处处柴扉掩,家家竹院关。

沙头宿鹭梦魂清,柳外啼鹃喉舌冷。

短笛无声,寒砧不韵。

红蓼枝摇月,黄芦叶斗风。

陌头村犬吠疏篱,渡口老渔眠钓艇。

灯火稀,人烟静,半空皎月如悬镜。

忽闻一阵白灊香,却是西风隔岸送。

四、了解作者在写作中的修辞手法:1.引用:全文第一句“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2.拟人:描写孙悟空刚出世“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3.夸张:描写水帘洞的一首诗“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4.比喻:通篇都有5、倒叙、正叙、穿插等等。

五、名著的启示:1、阅读《西游记》后,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作品意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

2、教师总结: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六、教师讲述《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写作手法:(一)《西游记》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开拓了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创作的新领域。

(二)神话人物的塑造突出的特色是把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真实动物的特性结合起来,既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又有着神奇色彩。

(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结合起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和憎。

艺术特征:《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西游记》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七、对《西游记》的评价: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

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鲁迅八、教给学生欣赏名著的方法:小结:名著欣赏的方法: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4积累语文知识。

九、作业:1、课后准备《西游记》的故事会2、阅读《猴王出世》在《西游记》片尾曲声中结束。

板书提要:名著《三国演义》导读怎样阅读名著?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积累语文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