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1)
1、地理条件对日本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分布有哪些影响?1.日本由于国土面积狭小,且多山地丘陵,使得其高度利用国土,产业结构高度集中,同时地形的狭小破碎,也使得其农业以个体经营为主,规模小而零散,但集约程度高。
2..以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同时,这一宜人的气候也有利于发展诸如电子产业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高技术产业。
3.水力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但短小的河流也不利于航运。
4.矿产资源贫乏导致其绝大多数的能源及矿产资源需从外国进口。
5.狭长的海岸线及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其从外国进口矿产资源及发展对外经济。
因而造成其工业城市多沿海岸线分布,且海上航运业、渔业和造船业发达,。
6.丰富低廉而高素质的劳动力为其发展高技术产业提供了人才储备。
2、为什么日本会形成沿海高度集中的经济分布?日本所形成的经济分布格局是否带有普遍的规律性?1.日本由于本国矿产资源贫乏,所以其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需从海外输入。
2.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方便,为布局新厂提供了各种方便的条件,并且适应技术经济条件的要求。
3.由于本国消费能力有限,所以日本的经济以出口导向型为主,因而其产业多分布于沿海地区,有利于产品出口。
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这种经济布局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世界上许多工业地带多集中于沿海地区,尤其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经济地带。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中国沪宁杭等,均是依靠其便利的海运,输入工业原料及输出工业产品的。
3、与中国相比,印度经济发展具有哪些优越条件?其经济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印度平原和低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3%,山地只占25%。
这为其发展工农业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
印度的金融系统及法律体系都比较健全,不良贷款比例较低,且其私人资本在运作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国内多个家族式大集团(Tata)为其发展规模经济提供了经验。
注重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信息技术人才方面,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能够操作英语的科技人才库,且素质高、价格低。
世界自然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自然地理复习题一.亚欧大陆名词解释:太平洋西缘岛弧-海沟系海沟和岛弧分布在各大洋中,以太平洋最多,尤以西太平洋最发育。
岛弧和海沟构成岛弧—海沟系,是地壳不稳定区域。
挪威峡湾在挪威语中,峡湾的意思是深入内陆的海湾。
挪威北海的海岸线以非常复杂的方式咬噬着内陆,形成了峡湾。
挪威峡湾的规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温和常湿的气候。
分布在纬度40到60--65°之间的大陆西岸。
这类气候全年在盛行西风影响下,气旋频繁过境,年降雨量500-700mm,在地形有利地区多达2500mm以上。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暖月又低于22℃,年较差远小于同纬度的内陆与东岸地区。
属于这一气候的有西北欧、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智利南部、南非及澳大利亚问答题:1.第四纪冰川作用对亚欧大陆地理环境的影响。
亚欧大陆演化的基本特点影响1、对地貌的影响:冰川对于它所覆盖地区的地形起着很大的改造作用。
在距冰川中心较近的地区以侵蚀作用占优势,形成峡湾、槽谷、羊背石等冰蚀地貌,距冰川中心较远的地区则以堆积作用为主,在那些地方散布着终碛丘、鼓丘、蛇形丘、冰碛阜等冰碛-冰水地貌。
北欧以冰蚀地貌为主,也有冰碛-冰水地貌,东欧和中欧基本上是冰碛-冰水地貌。
河流改变流向,河湖串联;冰盖区外的黄土堆积。
2、海面升降3、海陆变迁4、海岸阶地5、对生物分布的影响6、对动植物的灭绝演变特点欧洲大陆的形成是以前寒武纪古陆块为核心,通过不同地质时期与相邻陆块结合、分离的漫长过程,伴随多次地壳构造运动,古陆块外围相继形成加里东、海西、乌拉尔、阿尔卑斯等褶皱带,逐步地奠定了大陆的构造基础。
亚洲和欧洲陆地相连,形成全球最大的陆块——亚欧大陆。
在地质构造上亚欧大陆原来并不是一个整体构造的陆块。
早在二叠纪乌拉尔洋的最终闭合使俄罗斯地台与西伯利亚地台镶接,其间形成南北走向的乌拉尔褶皱带,从此欧亚大陆连为一体。
(演变特点这个的答案不确定)2.比较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地形特征西西贝利亚平原:总体特征是地域辽阔,地势低平,切割微弱,沼泽广布。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一、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半径约为 6378 千米,极半径约为 6357 千米,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地轴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点叫南极。
(三)经线和纬线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四)经度和纬度经度是人们为了区分经线而给经线标注的度数。
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纬度是人们为了区分纬线而给纬线标注的度数。
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
(五)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方向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二、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海陆分布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二)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是地球上的七大洲。
其中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地球上的四大洋。
其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
(四)海陆变迁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人类活动等。
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该假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世界地理(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地理一.名词解释1.板块: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
2.产业的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中服务业这一非物质(软的)生产部门所占比重更大,而农业和工业等物质(硬的)生产部门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这种现象为产业的软化。
3.大城市圈:超越行政界限而在景观一体化的区域或功能上同大城市关系密切的区域。
4.自然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5.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与总支出的比值,经济越发达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越低。
6.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7.EU:即“欧洲联盟“,它以欧共体1991年12月11日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的“欧洲联盟条约”的建立为标志。
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共体未就其称谓变更问题做出决定,但欧体内和国际上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欧盟”。
OPEC 石油输出国组织英文缩写8.华莱士线:穿过龙目岛与苏拉威西岛动物区系分界线,该线的西北部是亚洲大陆性动物栖息地,东南部澳洲古老原始的大洋性动物栖息地。
9.APEC: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10.阳光地带:泛指美国本土37N以南的地带,以气候温和,阳光充足而闻名三.填空题1.世界石油生产地域分布储量分布基本一致,集中在波斯湾地区。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3.马格里布的三个国家: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
是地中海气候发展地中海型农业。
4.洋流分为风海流﹑梯度流﹑密度流。
5.莱茵河是欧洲的黄金水道,支流鲁尔河,内陆沿河布局。
6.区域经济集团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地域分异的现象8.南美安第斯山以东气候具有极端性,山地以西具有稳定性9.日本工业分布其濑户内海工业基地被称为借场地带10.沙漠化是以人为活动为诱因所引起的土地退化11.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对外转移过剩产业、夕阳产业创造条件12.全球自然灾害发生的成因,全球变暖,人类社会灾害易损性增大抗灾能力相对下降的结果。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一、地球的基本知识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地球表面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重要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周期约为 24 小时;地球公转则形成了四季更替,周期约为 365 天。
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1、亚洲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等。
亚洲气候类型丰富,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的河流众多,如长江、黄河、湄公河等。
2、欧洲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欧洲气候温和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较为典型。
欧洲的河流流量稳定,航运价值高,如莱茵河、多瑙河等。
3、非洲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非洲气候炎热,以热带气候为主,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4、北美洲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
北美洲气候类型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长的河流。
5、南美洲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
南美洲气候温暖湿润,热带雨林气候面积广阔。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6、大洋洲大洋洲主要由澳大利亚大陆和众多岛屿组成。
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分为东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
大洋洲气候多样,以热带气候为主。
7、南极洲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大部分地区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有“冰雪高原”之称。
三、各大洋的地理特征1、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
它的周围多火山、地震。
2、大西洋大西洋呈“S”形,航运发达。
3、印度洋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北部为季风洋流。
世界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大陆大洋的基本特点大陆地形主要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1、深度大、高差大2、洋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3、洋脊贯通四大洋各气候的基本特点,成因及分布欧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一)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大陆主体位于36°~71°08′N,66°10′E~9°34′W。
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少部分属于寒带,这样的纬度位置成为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的气候特征的基础。
海陆位置和洲际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同亚洲分界,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有白海、巴伦支海、挪威海、北海、比斯开湾、地中海等边缘海包围。
欧洲地处大陆西岸,三面为海洋怀抱,形似亚欧大陆向西伸出的一大半岛,使大西洋和西风环流对欧洲气候具有深刻的影响。
欧洲东与亚洲大陆山水相连,南与非洲隔地中海相望,西隔大西洋遥望美洲。
与亚非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大陆轮廓及地形特征轮廓特征:水平轮廓破碎、大陆东宽西窄、多半岛、岛屿和内海、边缘海是欧洲自然地里的一大特点。
地形特征: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突出,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大致可以波罗的海东岸至黑海西岸的连线为界将地形分为东西两部分:(1)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形较为单一。
(2)西部山地平原交错,地形比较复杂。
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欧洲的南部和北欧的冰岛是世界上火山众多、地震频繁的地区之一。
(由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曾是大陆冰川中心,阿尔卑斯山脉是山地冰川中心,因此欧洲的冰川地貌特征明显,特别是北欧)(三)气候特征温带气候占优势,海洋性显著。
欧洲有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1 000 mm之间,降水量由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其中,高大山脉的西部迎风坡是降水丰沛区,平原及半岛内陆是降水稀少区。
年温差小,冬季一般在-15 ℃以上,夏季在15~20 ℃之间。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docx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地狭(苏伊士运河)、红海;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巴拿马地峡(运河)为界,目前经常使用的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地区的通称,包括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土地儿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全被大洋所围;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2、全球海陆分布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多数人陆南北成对分布;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狭(运河)断续相连;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例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好像是一块大陆分离开来的。
3、洋底地形的主耍特征:深度大、高差大;洋底地形对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洋脊贯通四人洋。
人陆架是指人陆周围的浅水地带,从低潮线开始以极缓的倾斜延仲至海底坡度显著增人的地方。
4、板块边界可分为:离散型、汇聚型、平错型板块边界。
5、全球气候是在A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而性质和人类活动的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6、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的夏干气候范围最大,特征最明显,此外还包括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
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最冷月气温在4〜10 °C左右,年雨量约为300〜 1 000 mm;贴近大洋沿岸有冷流经过的地区,最热月均温不足22 °C,为凉夏型地中海气候, 夏季凉爽多雾,日照不强HT•燥少雨。
成凶:亚热带大陆西岸的行星风系正常分布,这里气候深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帯的季节性交替控制。
夏季本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以下称气流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温带海洋气团,气旋活跃,降水佼多。
植被和土壤: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色土。
7、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指气候带和气候型普遍具有沿纬线东西延伸,沿经线方向南北更替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大学《世界地理》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世界地理》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篇:大学《世界地理》考试复习资料1海洋污染及其危害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多、持续性强、危害大、扩散范围广和控制难度大等特点。
⑴石油污染⑵重金属污染⑶有机污染赤潮⑷固体废弃物⑸热污染⑹放射性污染 2非洲地理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纬度位置上1:两条回归线分别从南北两端穿过非洲,绝大部分处于热带,只有少数部分在亚热带。
2:赤道几乎中贯大陆,所以在自然带的分布上呈现出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的特点。
轮廓特征:①北宽南窄②轮廓完整,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海湾较少(一平三少)地理意义:海岸线平直导致内陆更加干旱;北宽南窄使得北部比南部更干燥一平三少使得非洲缺少优良海港,不利对外贸易3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结构1古老的高原大陆⑴高原地形占绝对优势;⑵断裂地形广泛发育⑶褶皱山脉少,湖,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湖水最深、蓄水量最大②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③休伦湖、清澈,多岛屿;④伊利湖,浅⑤安大略湖,最小,瀑布16北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跨纬度范围大,四面临海2、温带、湿润、大陆性:主体处在温带;海岸线曲折,内陆距海不远;有大面积的内陆地区,受地形影响,东西高中间低,南北气流运行通畅。
3、占主导地位的纬向地带性和突出表现的非纬向地带性4、大陆东西部结构上的对立性:东部地区以纬向地带性为主,由北向南趋向于湿润;西部地区以非纬向地带性为主,西部沿海由北向南趋向于干旱 17美国经济特征及原因基本特征①以知识为基础②以信息为主导③以全球市场为导向④以网络为载体经济发展原因1占据地缘政治、经济区位优势:美国远离旧大陆,避免了战乱干扰,拉普拉塔水系:⑶奥里诺科河:注入大西洋,支流上有落差最大的安赫尔瀑布24南美植被和土壤类型⑴组成特点①热带类型为主②亚热带和温带类型面积狭小③在水平地带上缺失亚寒带和寒带类型⑵分布特点①安第斯山以东特别是南回归线以北地区以纬向地带性为主②安第斯山以西是纬向和非纬向的综合体现③安第斯山本身有良好的垂直带普(3)动物区系①多样性②特有性③原始性25南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温暖、湿润、自然要素以热带类型为主。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1、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1、陆地相对集中在北半球。
2、各大陆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三角形。
3、除南极大陆外,其余大陆南北成对称分布。
4、北部大陆水平轮廓比较破碎,沿海的岛屿、半岛和海湾较多。
5、大西洋两岸轮廓凹凸大致相吻合。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表形态的演化板块学说认为:大陆时分时合,大洋有生有灭,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是相辅相成的。
大洋的发展可分为胚胎期(东非大裂谷、莱茵裂谷、贝加尔裂谷)、幼年期(红海、亚丁湾)、成年期(大西洋、印度洋)、衰退期(太平洋)、终了期(地中海)、遗痕(喜马拉雅山)等。
随着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继续扩张,太平洋将进一步缩小。
印度和非洲继续向北推移,一定时期内将使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等继续抬升,直到印度南缘出现新的海沟时,挤压应力才消失。
非洲的北移将使比斯开湾逐渐合拢, 地中海完全消失,非洲与欧洲连接,其间升起高大山系。
东非大裂谷最终完全裂开,形成新的大洋,非洲大陆解体。
澳大利亚将继续向北漂移,先与马来群岛碰撞连接,最后可能与亚洲相遇或彼此相擦而过。
北美西部的加利福尼亚湾将进一步裂开,圣安德列斯断层以西的陆块将随太平洋板块向北漂移,成为孤立的岛屿。
最后,各大陆将在太平洋的位置上相遇汇聚,太平洋完全闭合,亚洲与美洲大陆连接,巨大的山系将在其间崛起,一个新的泛大陆将告诞生。
3、世界气候分布规律1、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定义: 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是指各气候带和气候型普遍具有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沿经线方向南北更替而呈带状分布的规律。
这是世界气候分布的基本规律。
成因:由于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即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所引起的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位移。
气候纬向地带性的地域分布特征及成因:在大陆的高纬和低纬地带表现明显。
因为在这两个纬度地带,冷与暖的矛盾处于比较稳定有常的状态。
前者接收太阳辐射多,高温是全年气候的主导因素;后者接收太阳辐射少,严寒是全年气候的主导因素。
世界地理复习资料
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3.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4.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大洋的发展阶段:1.胚胎期,主要有东非大裂谷、莱茵裂谷、贝加尔裂谷2.幼年期,主要有红海、亚丁湾、加利福尼亚湾3.成年期,主要有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4.衰退期,主要有太平洋5.终了期,主要有地中海6.遗痕,也叫地缝合线,主要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代表未来构造活动的的研究突出两个内容:1.关注大陆2.关注大陆当前的活动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分布于赤道南北纬5°-10°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
特征: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气温为25°C-28C°,气温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多对流雨,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超过了60㎜。
成因:位于热带,是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的主要原因,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是形成全年多雨的主要原因。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分布于35°-55°N左右的东亚地区,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域,朝鲜半岛,日本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
特征:冬季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四季分明,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年降水量500㎜-600㎜,6-8月降水量超过全年的70%;最冷月均温在0°C以上,最热月均温超过22°C。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亚热带夏干气候:(又称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美国的加利福利亚沿岸及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
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最冷月气温在4-10度左右,年雨量约为300-1000㎜;贴近太平洋沿岸有冷流经过的地区,最热月气温不足22°,为凉夏型地中海气候,夏季凉爽多雾,日照不强,且干燥少雨。
世界地理复习全部-20页精选文档
一、总论1、大洲分界线(注意南美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范围)A、南美洲、北美洲自然分界线;北美洲、拉丁美洲政治分界线。
B、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C、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D、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大、地势最高的洲;欧洲是地势最低的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洲。
2、四大洋的位置(被哪些大洲包围);及大洋中著名的岛屿。
A、分别被哪些大洲包围B、岛屿:太平洋------夏威夷群岛、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夏威夷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南北二岛大西洋------格陵兰岛、冰岛印度洋------科伦坡岛、马达加斯加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大的大洋。
3、世界主要的交通要道及其地位(包括运河、海峡)。
A、苏伊士运河:通航能力26万吨;巴拿马运河------通航能力为5—10万吨。
B、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麦哲伦海峡、非洲南端好望角、曼得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白令海峡。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大洋洲、亚洲的日本。
发展中国家:150多个,绝大部分是亚非拉国家。
二、亚洲1、季风气候显著:(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大陆性季风、海洋性季风)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分析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2、日本:(1)自然环境特点:先熟悉地名:四大岛、濑户内海、日本海、太平洋、关东平原、东京湾、富士山、北海道渔场。
A、岛国,海岸线曲折。
------多优良港湾。
如横滨(最大港口)、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
B、3/4为山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
)------森林覆盖率世界第一(68%);水力丰富。
C、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
(富士山3776米活火山,1995年阪神地震)D、矿产贫乏------工业所需的燃料、原料需大量进口。
利用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进口铁矿石、石油、煤炭:铁矿石------由澳大利亚、巴西、印度进口石油------中东、东南亚煤炭------中国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A、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B、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多港湾、多人力资源优势、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DOC)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滴血雄鹰绪论1.世界地理:世界地理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层各个系统(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和分异现象的学科。
2.世界地理学科属性及体系(1)世界地理是一门区域自然地理与区域人文地理相综合的课程(2)世界地理属于“区域地理学”的一部分3.新时代下世界地理的学习任务:(1)掌握知识(2)培养分析能力(3)掌握重大的全球性问题(4)掌握区域地理学的新领域。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基本概念(1)大洲:大陆与大陆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2)大陆:连片面积广大的陆地(3)岛屿:面积小被水域包围的小块陆地(4)半岛:是指陆地一半伸入海洋或湖泊,一半同大陆相连的地貌部分,它一般是三面被水包围。
(5)洋: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的地区。
(6)海:与“大洋”相连接的大面积咸水区域,即大洋的边缘部分。
(7)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岛屿、群岛或半岛与大洋分隔,仅以海峡或水道与大洋相连的海域。
(8)内海:由大陆及其向外作臂状突出的半岛环抱,仅余一个出口(9)边缘海:与大陆毗邻又与大洋处于不同程度隔离状态的海。
2.世界各大洲、大洋之间的分界线(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3)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4)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5)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6)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丹麦海峡(7)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马运河(8)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峡(9)太平洋与北冰洋: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10)太平洋与印度洋: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经线至南极大陆。
期末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期末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椭球体状,赤道半径约为6378.1千米,两极半径约为6356.8千米。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体,厚度约为30千米。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固体层,厚度约为2900千米。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包括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3. 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表面分为数十个大板块和一些小板块,这些板块不断地在地幔上移动,导致了地壳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4. 大气圈和气候:大气圈是地球的一层气体包围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较长时间内的气象条件,包括温度、降雨量、风向等因素。
5. 水圈和水资源:水圈是地球上所有水资源的总称,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包括饮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等。
6.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活和活动有很大影响。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化等,这些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7. 生物圈和生物多样性: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所组成的整体,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数量。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8.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是指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行,城市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空间,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9. 区域发展与地区差异: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导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存在差异。
地理学研究了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促进区域发展。
10. 自然灾害与灾害管理:地理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都会给人类带来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灾害管理包括预防、减轻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
以上是地理学的一些必背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地理学的主要内容,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地理学的学习和应用都非常重要。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板块边界可分为:离散型、汇聚型、平错型板块边界。
2、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的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3、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的夏干气候范围最大,特征最明显,此外还包括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
1)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成因:亚热带大陆西岸的行星风系正常分布,这里气候深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季节性交替控制。
夏季本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以下称气流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温带海洋气团,气旋活跃,降水较多。
3)植被和土壤: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色土。
4、三维地带性:是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维的合并,即任何一个地带都可以同时沿纬向(纬线方向)、经向和垂直方向递变分异,其空间分异是三维的。
5、厄尔尼诺: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
主要特征是:从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至赤道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海水温度升高,时间可达1-2年。
6、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7、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新的一个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
下限年代多采用距今258万年。
第四纪期间生物界已进化到现代面貌。
灵长目中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
8、冰期:是指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
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9、整差理论: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
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或区域性)。
7、运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等有关地壳运动的观点,解释全球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演化。
世界地理复习资料
世界地理复习资料一、大洲及其地理特征世界地理复习资料北美洲:北美洲是北半球的一个大洲,位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北冰洋之间。
其地理特征如下:1. 北美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2. 北美洲拥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尤其以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著名。
3. 北美洲地势起伏,包括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以及科罗拉多大峡谷等地理景观。
4. 北美洲有多种气候,包括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
南美洲:南美洲是跨越南半球的一个大洲,位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
其地理特征如下:1. 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雨林,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 安第斯山脉是南美洲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之一。
3. 南美洲拥有多个盆地和高原地带,包括巴西的巴西高原和阿根廷的帕米希亚高原。
4. 南美洲的气候因地域不同而变化,从热带雨林气候到亚热带和温带气候。
欧洲:欧洲是一个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其地理特征如下:1. 欧洲被北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环绕,拥有众多海岸线。
2. 欧洲拥有众多河流,包括伏尔加河、多瑙河和泰晤士河等。
3. 欧洲地形复杂,包括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和苏格兰高地等地理景观。
4. 欧洲的气候多样化,从地中海气候到温带、大陆性和极地气候。
亚洲: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横跨东半球和北半球,其地理特征如下:1. 亚洲拥有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及其他众多高山,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泰山脉等。
2. 亚洲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长江,以及其他众多著名河流,如黄河、恒河和尼罗河等。
3. 亚洲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
4. 亚洲的气候多样,涵盖了亚热带、温带、大陆性和热带气候。
非洲: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大洲,位于赤道以南,其地理特征如下:1. 非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及其他多个重要沙漠,如纳米比亚沙漠和卡拉哈里沙漠。
2. 非洲拥有众多湖泊,其中最著名的是维多利亚湖、坦噶湖和马拉维湖。
最新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洋脊贯通四大洋
4、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P13需要完善)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的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
⑴大陆地壳由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由硅镁层组成的大洋地壳之上。
3.随着世界经济的巨大发展,促使世界地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4.经济学的理论不断被吸收到世界地理的教学之中。
5.世界地理越来越重视文化、政治、历史因素的分析。
6.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地理的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很方便地获得由各个国家、各个国际组织和国内外专家的著作提供的各类丰富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理论成果、认识、资料、数据和图片等。
气候的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亦称“垂直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而呈现的规律性。高山垂直递变现象的产生同温度向上迅速减低、降水与湿度在一定限度内向上增加有关。在不同的地理地带中,垂直带有不同的表现图式。在同一地理地带内,因山体大小、坡向、高度、距海远近等的不同,垂直带的表现图式也不尽相同。
⑵全球大陆在古生代时期连为一体,称为泛大陆;周围是广阔的海洋,称为泛大洋。
⑶在引潮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作用下,自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漂移,形成现代的海陆分布格局。
⑷在漂移过程中,大陆前缘受到挤压形成褶皱山脉,而后缘由于拖曳作用而脱落下来形成岛屿。
海底扩张学说是由哈雷·赫斯(Harry Hess,1962)和罗伯特·辛克莱·迪茨(Robert Sinclair Dietz,1961)提出的。
全球陆地以海平面为基准,平均海拔为840 m。陆地上的最高点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4.43 m,最低点是西南亚的死海海面,海拔为-392 m,陆地的高差约为9 240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七大洲和四大洋
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称为地表,即地球表面。地球表面的总面 积有5.1*108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108亿平方千米,约占总面 积的29%;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约占71%。因此,海陆面积之比大 约是7:3。
②地球表面陆地按照面积大小的不同,大体分为大陆和岛屿。面积 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小且散布的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小块陆地 称为岛屿。大陆和岛屿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习惯上把澳大利亚大 陆(面积763×104km2)作为最小的大陆,把格陵兰岛(面积 217.5×104km2)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2)非纬向地带性 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以中纬度地带表现最为显著,在温带和亚热带均可 以分出西岸型、内陆型和东岸型不同的气候型,从而使气候带和气候结 构在纬向地带性差异的基础上,又叠加了非纬向地带性的差异。
(3)垂直地带性 有一定高度的山地或高原,其气候具有垂直地带性特征。垂直地带性的 形成在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海拔的增加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气温 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降水则随高度增加而增多。当然这是有一定 限度的,即所谓最大降水带,过此带后降水反倒减少。 沙漠化和荒漠化区别 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而引起
5、全球气候的分布
(一)陆地低纬度气候
低伟度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
气温最低也在15℃以上。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
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这些系统的季节移动,导致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括赤道带和热带。具体来说,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
第五章 1、主要种族
答:通常种族划分为三种,即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 ①黑种人的聚集地和发源地在非洲大陆上,主要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 洲。 ②黄种人分布集中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黄种人的数量是最多的,分 布的密度也是最大的。黄种人最重要的迁移是往美洲的迁移,迁移是沿 着白令海峡和美洲西部海岸南下的。 ③白种人分布最广泛,欧洲和美洲是白种人的集中分布地区,但欧洲是 他们的源地。白种人的迁移是 “地理大发现”、近代殖民主义扩张和 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3、大陆和洋底的主要特征
1)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 ①地形高低起伏悬殊 ②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③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2)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①深度大、高差大
②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 ③洋脊贯通四大洋
4、大洋的发展
大洋的发展分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遗痕阶 段。
1 胚胎期——东非大裂谷,莱茵裂谷、贝加尔裂谷 2 幼年期——红海、亚丁湾、加利福尼亚湾 3 成年期——大西洋、印度洋 4 衰退期——太平洋 5 终了期——地中海 6 遗痕——喜马拉雅山脉
部
低纬海洋,暖热多雨;冬季风来自
高纬大陆,寒冷干燥
中纬大陆西岸 终年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小
中纬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集中 草原、沙漠
夏季
2.陆地亚热带气候:(1)亚热带湿润气候;(2)亚热带季风气候;
(3)亚热带夏干气候;(4)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⑤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 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
⑥地球表面广阔连续的水域称为海洋,它包括洋、海和海峡。
2、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简答题)
全球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存在以下特点: ①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②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 ③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 ④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③大洲大洋的分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 球;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④大洲大洋的界线: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 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南美、南极——德 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温带气候类 分布
特征
植被
型
温带大陆性湿 润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 候 温带大陆性干 旱与半干旱气 候
中纬大陆东部, 与季风气候有些相似,但不如其明 温带落叶阔叶
温带海洋性气候 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有对流 林、草原
区东侧
雨,雨量不集中
中纬亚欧大陆东 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夏季风来自 温带落叶阔叶林
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出现以 移动沙丘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 程。 荒漠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①狭义的荒漠化即是沙漠化。即在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过 度的经济活动,破坏生态平衡,使原本非沙漠化的地区出现类似沙漠景 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②广义的荒漠化,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的作用下,使干旱、半 干旱甚至半湿润地漠化、植被荒漠化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
括:
1)赤道多雨气候;2)热带海洋性气候;3)热带干湿季气候;4)热带
干旱与半干旱气候;5)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 分布
特征
植被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两侧
全年高温多雨
茂密的热带雨林
热带海洋性气 信风带的大陆东岸、热带海洋中 终年高温多雨
候
的岛屿
热带雨林
热带干湿季气 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 候
全年高温,分干湿 热带草原 两季
答:洋流又称为海流,是指具有相对稳定流向和流速的海水运动。 根据成因不同,洋流可分为: 梯度流——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产生。 梯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差异而引起的海流。这是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 均,使海区形成了压力梯度,在压力梯度力作用下,海水产生了流动。 故梯度流也称密度流。 风海流——风对海面摩擦作用而产生。
6、世界气候带分布规律
答: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分布呈现出规律性。成因是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 的地带性差异(或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1)气候的纬向地带性 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是指世界气候带和气候型普遍具有沿纬线东西延 伸,沿经线方向南北更替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这是由于形成气候的 主导因素即太阳光热在椭球体的地表分布不均衡所引起的南北热力差异 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位移等的结果。
亚热带大陆性干旱 中低纬大陆内 冬温夏热,降水少 与半干旱气候 部
草原、沙漠
(三)陆地高纬度气候
陆地高纬度气候带主要包括北半球50°N以北的亚寒带和北极圈内
的陆地寒带,以及南半球的南极大陆地区。在冰洋气团和极地气团的控
制下,气温极低。主要气候类型: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长寒气候;
极地冰原气候
寒带、高山气候类 分布 型
特征
植被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北极圈附近中高纬地区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 亚寒带针叶林 促温和
极地长寒气候
亚欧、北美大陆北冰洋沿 长冬无夏 ,降水稀少 苔藓、地衣 岸
极地冰原气候
南极大陆、北冰洋岛屿 终年严寒
冰雪覆盖
(四)高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世界的各大山地,由于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
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垂直气候带结构。
地中纬度气候带分为陆地温带和亚热带。由于全球大陆在中纬度地区被
海洋分割得最为厉害,所以往往出现大陆东、西两岸和大陆内部不同的
气候现象和特征,而表现出干湿带性,并由此影响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
异。
1.陆地温带气候:(1)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2)温带季风气候;
(3)温带海洋性气候;(4)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温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湿润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
特征
植被
中低纬大陆东 冬夏温差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亚热带阔叶林
部
小,年内降水分配也均匀
中低纬亚洲东 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夏季风来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部
自低纬海洋,高温多雨;冬季风
来自高纬大陆,寒冷干燥
亚热带夏干气候 中低纬大陆西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岸
热带干旱与半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 终年炎热干燥
干旱气候
内陆地区
热带荒漠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和东南部
全年高温,分旱雨 热带季雨林 两季
(二)陆地中纬度气候
中纬度地带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交绥的地带,影响气候的主要
环流系统有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
旋等,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均较大。按热量情况,陆
是海水在风的摩擦力(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水平运动。也称漂流或吹 流。风力作用于海面时,可产生对海面的正压力和摩擦力,故风作用于 海面时,可同时产生波浪运动和使海水向前运动的洋流。 风海流的副效应——由于风海流的水量运输,就可以导致海岸附近的增 水和减水的现象,从而又产生相应的海流,这叫做风海流的副效应。可 以分别产生补偿流和上升流。 补偿流——由于海水的流失和相邻海区的海水补充空缺而形成的海流。 是由于某一种原因使海水从一个海区流出,而使另一部分海水流入进行 补充,海水的这种流动叫补偿流。补偿流可以是水平流动,也可以是垂 直流动(上升流和下降流)。
4、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简答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①广义理解认为地带性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②狭义理解认为地带性主要是指纬度地带性,也就是指热量或温度随维 度而变更以及随之引起的其他方面的带状变化。
第三章 1、各种洋流的成因
3、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整体性 “所谓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
之间的内在的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括。它包括以 下三方面的内容: 1)内在联系性;2)空间组合性;3)动态演变性。 (二)差异性 所谓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或区域 性)。一般而言,最基本的差异包括纬向地带性差异(也称地带性差 异)和非纬向地带性差异(也称非地带性差异)。 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近于东西向延伸、呈南北更替的带状规 律性。纬向地带性差异在地形比较平坦和南北方向有较大幅员的条件下 表现的最为明显。 非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呈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 性。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和洋流等都属于非地带性因素,由 这些因素所导致的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的经向地带性或区域性分 布,都是非地带性的具体表现。 (三)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等级划分 全球各级自然地理环境均具有各自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在各大洲或各大 洋范围内:一方面,它们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就是该大洲或大洋的 整体性;另一方面,洲内各自然地理大区又均有各自的独特性,这些独 特性体现了该大洲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