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释电转换
热释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热释电现象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热释电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
3. 通过实验验证热释电效应的存在,并探究影响热释电输出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热释电效应是指某些材料在温度变化时,会在其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于材料内部的电偶极子随温度变化而重新排列,从而产生表面电荷。
当温度升高时,电偶极子剧烈摆动,平均自发极化降低,感生电荷的量也减少;而当温度降低时,电偶极子摆动角度减小,自发极化增强,感生电荷的量增加。
热释电材料主要包括单晶、多晶和玻璃态材料。
本实验采用单晶热释电材料,通过测量其温度变化时产生的电荷量,来验证热释电效应的存在。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热释电材料(单晶)2. 温度控制器3. 电荷测量仪4. 加热器5. 数据采集系统四、实验步骤1. 将热释电材料放置在加热器上,并连接到温度控制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2. 设置温度控制器的起始温度和结束温度,以及温度变化速率。
3. 开启加热器,使热释电材料温度逐渐升高。
4. 利用电荷测量仪实时测量热释电材料表面产生的电荷量。
5. 记录不同温度下的电荷量数据。
6.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热释电效应的存在,并探究影响热释电输出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热释电材料表面产生的电荷量逐渐减小;随着温度的降低,电荷量逐渐增加。
这验证了热释电效应的存在。
2.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以下因素对热释电输出有影响:a. 热释电材料的种类:不同种类的热释电材料具有不同的热释电性能,其电荷量输出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也不同。
b. 温度变化速率:温度变化速率越快,电荷量输出越大。
c. 热释电材料的尺寸:热释电材料的尺寸越大,电荷量输出越大。
d.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越低,电荷量输出越大。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验证了热释电效应的存在,并成功测量了热释电材料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的电荷量。
2. 实验结果表明,热释电材料的种类、温度变化速率、尺寸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对热释电输出有显著影响。
传感器名词解释
传感器:(广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
(狭义)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国家标准)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静态特性重要指标:线性度、迟滞、重复性、精度、灵敏度、阈值、分辨力和漂移。
线性度:通常,测出的输出-输入校准曲线与某一选定拟合直线不吻合的程度,重复性:重复性表示传感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被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做全程连续多次重复测量时,所得输出值(所得校准曲线)的一致程度。
迟滞表明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输出-输入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精度是反映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误差指标。
灵敏度是传感器输出量增量与被测输入量增量之比,用k来表示。
阈值:当一个传感器的输入从零开始极缓慢地增加时,只有在达到了某一最小值后才测得出输出变化,这个最小值就称为传感器的阈值。
分辨力是指当一个传感器的输入从非零的任意值缓慢地增加时,只有在超过某一输入增量后输出才显示有变化,这个输入增量称为传感器的分辨力。
漂移量的大小是表征传感器稳定性的重要性能指标。
热释电效应:当一些晶体受热时,在晶体两端将会产生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这种由于热变化而产生的电极化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灵敏系数(k):灵敏系数k是应变片的重要参数。
k值误差的大小也是衡量应变片质量的重要标志。
机械滞后(Z j):对于已安装在试件表面的应变片,在温度恒定时,增加或减少机械应变过程中,在同一机械应变量的作用下指示应变的差数,称为应变片的机械滞后零点漂移(P):对于已安装的应变片,在温度恒定和试件不受应力作用的条件下,指示应变随时间的变化数值通常简称为零漂。
蠕变(θ):对于已安装的应变片,在承受恒定的真实应变情况下,温度恒定时指示应变随时间的变化数值称为蠕变。
应变极限(εlim):对于已安装的应变片,在温度恒定时,指示应变和真实应变的相对误差不超过规定数值时的真实应变值称为应变极限霍尔效应:半导体薄片,若在它的两端通以控制电流I,在薄片的垂直方向上施加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则在薄片的另两侧面会产生与I和B的乘积成比例的电动势U H(霍尔电势或称霍尔电压)。
热释电材料
热释电材料热释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材料。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材料在温度变化下引起的晶体结构和材料导电性的变化来产生电荷。
在热释电材料中,最常见的是压电材料和热电材料。
压电材料的热释电效应是由于材料的晶格结构在温度变化下发生变化,导致材料内部产生电荷。
这种效应主要通过两种机制来实现:热演化机制和热膨胀机制。
在热演化机制中,材料的晶体结构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结构转变,从而产生极化。
而在热膨胀机制中,材料的热膨胀会导致晶格结构的畸变,从而产生极化。
这两种机制都会导致材料内部的电荷移动,从而产生电能。
热电材料的热释电效应是由于材料导电性的变化而引起的。
在一些特殊的热电材料中,温度的升高会改变材料的导电性能。
这是因为在材料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后,材料的导电性能也会发生变化。
利用这种效应,热电材料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热释电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它可以用于温度传感器和热电发电器等设备中。
在温度传感器中,热释电材料可以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温度的测量。
而在热电发电器中,热释电材料则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产生电力。
此外,热释电材料还可以用于人体感应器和生物传感器等设备中。
人体感应器是一种能够感知人体活动的设备,它可以通过检测人体的热辐射来实现。
热释电材料可以将人体的热辐射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人体活动的感知。
而生物传感器则可以通过检测生物体的热辐射来实现对生物体的监测。
总之,热释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材料。
它可以通过热演化机制和热膨胀机制来实现热释电效应,也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导电性能来实现热释电效应。
热释电材料在温度传感器、热电发电器、人体感应器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热释电铁电篇
°C ° C ± 5° C 90° C ± 9° C → 4 mm 0 → mm2 − → 3m m3m 120
(立方) 顺电相
居里温度
(四方) 铁电相
(正交) 铁电相
(三方) 铁电相
罗息盐晶体:
顺电相 上铁电居里温度,24°C 铁电相
11
2.3.3 铁电性
铁电性
电介质晶体中,电偶极子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而产生自发平行排列的现象。这 种过程类似于铁磁性中所看到的磁偶极子的自发排列,因而得名铁电性。 原子构型是温度的函数,材料的极化状态将随温度的变化而 变化,这种性质称为热电性(Pyroelectrocity) ,热电性是所 有呈现自发极化的晶体的共性。 铁电体具有自发极化,且自发极化有两个或多个可能的取向, 在电场作用下,其取向可以改变,铁电体具有的这种性质叫 铁电性(Ferroelectricity),存在自发极化并不是铁电体的充 分条件。
与磁畴类似,铁电体是由铁电畴组成的。 晶体中铁电相的自发极化总是会分裂成一 系列极化方向不同的小区域,其自发极化 在外部空间建立的电场互相抵消,因而, 整个单晶对外不呈现电场。
相邻 畴极 化方 向相 差 180º 相邻 畴极 化方 向相 差 90º
24
2.3.3 铁电性
晶体的铁电性
铁电畴
铁电畴:铁电体从顺电相转变为铁电 相时具有自发极化,自发极化一致的 区域称为铁电畴铁 畴壁(Domain Wall):铁电畴之间的界 面称为畴壁。 为使体系的能量最低,各电畴的极化 方向通常“首尾相连”。
当在低于居里点的温度范围内,一条晶轴 (c轴) 伸长而其他晶轴缩短, 晶体变成四方晶格 (如图所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发生极化,Ti4+离 子将沿着晶体单元的晶轴方向分布。 由于晶体结构的不对称而造成极化现象,在不施加外电场或压力的常温 情况下,这种极化现象就存在。这种类型的极化称为自发性极化现象。
压电热释电铁电材料的应用
压电热释电铁电材料的应用引言:压电热释电铁电材料是一类独特的功能材料,具有压电、热释电和铁电效应。
这些特殊的性质使得压电热释电铁电材料在很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压电热释电铁电材料的概念及其应用。
一、压电效应的应用:压电效应是指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压电材料会发生形变。
压电效应在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声学领域,压电传感器利用压电效应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用于测量、控制和监测声波。
在医疗领域,压电效应被应用于超声波技术中,用于诊断和治疗。
此外,压电效应还被应用于振动传感器、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等领域。
二、热释电效应的应用:热释电效应是指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热释电材料会发生电信号的变化。
热释电效应在能量转换和传感器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热释电发电机利用热释电效应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能量的回收和利用。
此外,热释电效应还被应用于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领域。
三、铁电效应的应用:铁电效应是指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铁电材料会发生极性反转。
铁电效应在信息存储和传输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铁电存储器利用铁电效应来实现信息的存储和读取。
铁电材料还被应用于传感器、电容器等领域。
四、压电热释电铁电材料的综合应用:压电热释电铁电材料的综合应用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机械工程领域,压电热释电铁电材料被应用于振动能量收集器,将机械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实现自供电。
在电子工程领域,压电热释电铁电材料被应用于传感器、开关等元件,实现电信号的控制和传输。
此外,压电热释电铁电材料还在声学、光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结论:压电热释电铁电材料的应用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声学、医疗、能源、传感器等。
这些材料的特殊性质使得它们在能量转换、信息存储和传感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压电热释电铁电材料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热释电原理
热释电原理热释电现象是指当物体中存在温度梯度时,会发生电荷分布的现象。
这种电势差被称为热释电电势差。
热释电效应是一种源于非平衡热力学理论的自然现象。
在很多实际应用中,热释电现象被用来实现物体温度测量、红外探测、长距离无线通讯和防盗技术等。
本文将介绍热释电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热释电效应发生的基本原理。
从微观角度上讲,这种效应产生的根源,是由于电荷的热扰动及其在材料中电子散射行为引起的。
如果物体中存在温度差异,其中光电活性材料就会发生外部电场的修正行为,也就是产生所谓的热释电电势差。
这种电势差与温度的梯度成正比。
热释电效应的产生还与材料中的电子特性有很大的关系。
在低温下,材料的导电性非常小,甚至可以达到绝缘状态,因此称为绝缘体。
当材料被加热时,由于电子在材料中移动速度的增加及其能隙的缩小,材料就会逐渐变成一种导体,并产生电子热荷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热释电效应就会出现。
与其他物理现象不同的是,热释电电势是不依赖于材料形状及其大小的,也与传统的热电效应有所不同。
在热电效应中,温度梯度对电势的影响仅限于材料的两端,而在热释电效应中,电势的变化却可以遍及整个材料的各个部分。
热释电现象所形成的电势差,可以被用来测量材料表面或周围环境的温度差异。
在现代科技中,人们采用热释电相机进行红外成像是一种很常见的方法。
这种相机利用热释电效应在材料表面形成的电势差来显示物体的红外图像,从而实现可见光不可见的热像识别。
这种技术在很多领域中广泛应用,如科研、环保、军事、交通等领域。
在防盗技术领域,热释电原理也被广泛应用。
在一些保密场所或者公共场所,安装了热感应器可以实现自动检测,警示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等功能。
当存在人或者其他动态物体时,产生的热释电信号可以被热感应器检测到,并转化成电信号,再由相应的处理器和警示器进行指示和警告。
热释电效应是一种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的自然现象,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及研究价值,并被广泛应用于红外成像技术、长距离无线通信、防盗技术等诸多领域。
PZT与TeBi半导体材料热电转换特性的对比分析
研究 了不 同结构 形 式 的太 阳能 温差 发 电 机 , 得 出 了一定 的功 率 输 出 。与 温差 电效应 相 比 , 人 们利 用热 释 电效 应进行 热 电能量直 接转换 的技 术起 步 较晚, 但经 过几 十年 的发展 , 该 技术 也从理 论分 析 进 入 到 实 验 与 应 用 的 阶 段 。2 0 0 9年 , Gu y o ma r 等[ 5 对 利用 热释 电技术进 行能 量转换 的可行 性 进 行 了研究 , 提 出利用 电感 式 同 步开关 技 术 可 以提 高这 类装 置的转 换效率 ; 2 0 1 0年 , Xi e等[ 6 直接对 压 电陶瓷 进行加 热 实 现 了热 电的 直接 转 化 , 并 通 过 理论分 析与 实验研 究 , 分 析 了压 电 陶瓷的温 度 、 输 出 电压 及输 出 功率 三 者之 间 的关 系 , 其实 验 装 置也获得 了 0 . 6 V 的最 大 电压 值和 0 . 2 3 ̄ W/ c m。 的功率 密度 。2 0 1 2年 , L e e等r 7 ] 根 据 Ol s e n循 环 的基 本 过 程 利 用 6 0 / 4 0 P( VD F — T r F E) 热 释 电 薄
出 的 电 能为 直 流 电 , 表 现 出 小 电压 、 大 电流 的 特 点 。
关键 词 :热释 电效 应; 温差 电效 应 ; 热 电转换 ; 对 比分 析
中图分类号 : TK1 2 4 ; TN3 8 4 文献 标识码 :A
0 引 言
能 源是制 约社会 和经济 可持续 发展 的关 键 因 素 之一 。 当今 社会 和 经 济迅 猛 发 展 , 伴 随 而来 的
热释电 还原
热释电还原
标题:热释电还原
热释电还原是一种金属冶炼过程,利用高温和还原剂从金属化合物中提取金属。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从难熔金属氧化物中获得金属,如从锆土矿石中提取锆、从钛矿石中提取钛等。
热释电还原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预备物料
将金属氧化物和适量还原剂(如碳、氢气等)混合,制成球团、锭剂或其他便于处理的形状。
2. 加热反应
在高温炉中加热混合物,通常需要1000°C以上的高温。
在高温下,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
3. 收集金属
反应结束后,从熔渣、气体或其他产物中收集获得的金属。
还可进行进一步的精炼、冷凝等步骤。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从难熔金属氧化物中获得金属,适合提取高熔点难熔金属;缺点是耗能较高,对设备要求较严格。
热释电还原广泛应用于锆、钛、铬等难熔金属的生产。
能源系统中的能量转换过程
能源系统中的能量转换过程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能源转换过程则是能源利用的关键。
能源转换过程是指将一种或多种能量形式转换为其他能量形式的过程。
在能源系统中,能量通常存在于电、热、光、化学等形式,通过能量转换过程将其转换为电、热、动力等有用的形式,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能量转换过程的类型根据能量的形式和转换方式的不同,能量转换过程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电能转换:指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如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 热能转换:指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的过程,如锅炉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3. 光能转换:指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光能的过程,如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4. 动能转换:指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如汽车发动机将汽油的化学能转化为动能驱动车辆。
5. 化学能转换:指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如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能量转换的实现途径能量转换过程中,为了高效能地完成能量的转化,需要借助特定的技术和装置。
1. 电能转换:电能的转换一般利用发电机、变压器、电网等设备完成。
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变压器对电能的电压电流进行变换,而电网则能够将电能传输到不同地区的用电终端。
2. 热能转换:热能转换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焚烧燃料、核反应、太阳能等。
不同的实现方式需要相应的设备,比如锅炉、核反应堆、太阳能集热板等。
3. 光能转换:光能的转换利用的是太阳能电池等设备。
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用于供电或者储存使用。
4. 动能转换:动能转换利用的是发动机等设备。
发动机通过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来驱动汽车或者其他机械设备。
5. 化学能转换:化学能转换一般使用的是电池等设备。
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用于供电或者储存使用。
能量转换的应用能量转换对于各个领域的应用都非常广泛,例如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电(电视、空调、洗衣机等)、热(厨房、卫生间等)、运动(汽车、火车、飞机等)、娱乐(游乐场、游泳池等)等都离不开能量转换技术,使能量得到了高效能地转换和利用。
红外热释电
红外热释电
红外热释电是一种通过红外热释电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可以实现远距离无线通信、监控和控制等其他系统功能,由两个单元组成: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在发射端单元中,入口信号(模块)会分解成多路输出,每路输出会通过一个红外发射窗口发射出去,这些红外信号会在接收单元中检测,检测得到的信号会经过信号处理器转换后发往终端。
在技术原理上,红外热释电技术使用了一种称为“热释电”的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将收到的红外热释电检测器发出的电磁信号转换成电流,这些电流信号会传输到接收端,然后经过处理器数字化处理,最后给目标设备发出控制命令。
热释电检测器也可以被称为“红外热释电探测器”,它是一种靠能量从热到电的转换来检测红外热释电的物理装置。
红外热释电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提供在无线环境中高速
可靠的数据传输。
它的传输速率通常在2-4 Mbps,甚至可达到8 Mbps。
另外,它的传输距离也很长,可达到几千米,并且通信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干扰很小,它可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数据传输需要。
红外热释电技术不仅具有高速可靠的传输特点,而且由于热释电检测器所使用的技术材料较为易于加工,有利于把握安装成本和成本效益,是用于不同场合要求数据传输的技术。
例如,在智能交通监控中,红外热释电技术可以被用来实现车辆管理、防止交通事故和减少拥堵的目的。
同时,红外热释电技术也可
以用于家庭娱乐场景,将电视、家庭影院和音乐系统连接起来。
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红外热释电可用于搭建高精度的数据中心,实现精密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因此,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红外热释电技术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应用,也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收益。
热释电
I c = βI Φ
β为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 为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
光敏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可从图(c)说明, 光敏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可从图(c)说明,它与普通三极管在偏 (c)说明 流电路中接一个光敏三极管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 流电路中接一个光敏三极管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只是用由 I b 替代了 I Φ 。 光敏三极管的灵敏度比光敏二极管高,是光敏二极管的数十倍, 光敏三极管的灵敏度比光敏二极管高, 是光敏二极管的数十倍 , 故输出电流要比光敏二极管大得多,一般为毫安级 毫安级。 故输出电流要比光敏二极管大得多 , 一般为 毫安级 。但其他特性 不如光敏二极管好,在较强的光照下, 不如光敏二极管好, 在较强的光照下, 光电流与照度不成线性关 频率特性和温度特性也变差, 系 。 频率特性和温度特性也变差 , 故光敏三极管多用作光电开关 或光电逻辑元件。 或光电逻辑元件。 光敏三极管的输出电路如图(a)所示, 光敏三极管的输出电路如图(a)所示,基本上与光敏二极管输出 (a)所示 电路相同,输出电压的计算也同光敏二极管相同,只是灵敏度S 电路相同,输出电压的计算也同光敏二极管相同,只是灵敏度S 要比光敏二极管的灵敏度大些。 要比光敏二极管的灵敏度大些。 注意,光敏三极管的输出脚同光敏二极管相同, 注意,光敏三极管的输出脚同光敏二极管相同,是二只而不 是三只。 是三只。
图中, 为退耦电路; 为偏置电路。 图中, R 1 , C 1为退耦电路; R3 , R5 为偏置电路。经 A1 放大的信 放大器。 号经过 C 5 电容耦合后输入 A 2 , A 2 放大器。在静态时输出约为 5V(DC); 为退耦电容。 4.5V(DC);C3 ,C9 为退耦电容。
比较器电路: 比较器电路: 使比较器同相端电压在2 4V左右变化 左右变化。 调节 RP ,使比较器同相端电压在2.5~4V左右变化。在无报警信 号输入时,比较器反相端电压大于同相端,比较器输出为低电平。 号输入时,比较器反相端电压大于同相端,比较器输出为低电平。 当有人入侵时,比较器翻转输出为高电平,LED亮 当人体运动时, 当有人入侵时,比较器翻转输出为高电平,LED亮,当人体运动时, 则输出一串脉冲。 则输出一串脉冲。 驱动电路: 555I和 组成驱动电路。 驱动电路:VT1 、555I和 VT2 组成驱动电路。当A端输入一个脉冲 少量充电,若没有再来脉冲, 放电; 时,将 C 12少量充电,若没有再来脉冲,则 C 12将通过 R 17 放电; 若有人在报警区内移动,则会产生一系列脉冲, 不断充电, 若有人在报警区内移动,则会产生一系列脉冲,使 C 12 不断充电, 当达到一定电压时, 导通而输出低电平。 当达到一定电压时,使 VT1 导通而输出低电平。这个低电平输入到 555I组成的单稳态电路的 组成的单稳态电路的2 555I触发 触发, 脚输出高电平, 由555I组成的单稳态电路的2脚,使555I触发,3脚输出高电平,从 而使VT2导通,使继电器吸合,从而控制报警器。 VT2导通 而使VT2导通,使继电器吸合,从而控制报警器。单稳态的暂态时 决定, 可改变报警的时间。 间由 R19 及 C13 决定,调节 R19 可改变报警的时间。
热释电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热释电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一、前言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一种非常有应用潜力的传感器。
它能检测人或某些动物发射的红外线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早在1938年,有人就提出利用热释电效应探测红外辐射,但并未受到重视。
直到六十年代,随着激光、红外技术的迅速发展,才又推动了对热释电效应的研究和对热释电晶体的应用开发。
近年来,伴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对该传感器的特性的深入研究,相关的专用集成电路处理技术也迅速增长。
本文先介绍热释电传感器的原理,然后再描述相关的专用集成电路处理技术。
二、热释电效应当一些晶体受热时,在晶体两端将会产生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这种由于热变化产生的电极化现象,被称为热释电效应。
通常,晶体自发极化所产生的束缚电荷被来自空气中附着在晶体表面的自由电子所中和,其自发极化电矩不能表现出来。
当温度变化时,晶体结构中的正负电荷重心相对移位,自发极化发生变化,晶体表面就会产生电荷耗尽,电荷耗尽的状况正比于极化程度,图1表示了热释电效应形成的原理。
能产生热释电效应的晶体称之为热释电体或热释电元件,其常用的材料有单晶(LiTaO3 等)、压电陶瓷(PZT等)及高分子薄膜(PV FZ等)[2]热释电传感器利用的正是热释电效应,是一种温度敏感传感器。
它由陶瓷氧化物或压电晶体元件组成,元件两个表面做成电极,当传感器监测范围内温度有ΔT的变化时,热释电效应会在两个电极上会产生电荷ΔQ,即在两电极之间产生一微弱电压ΔV。
由于它的输出阻抗极高,所以传感器中有一个场效应管进行阻抗变换。
热释电效应所产生的电荷ΔQ会跟空气中的离子所结合而消失,当环境温度稳定不变时,ΔT=0,传感器无输出。
当人体进入检测区时,因人体温度与环境温度有差别,产生ΔT,则有信号输出;若人体进入检测区后不动,则温度没有变化,传感器也没有输出,所以这种传感器能检测人体或者动物的活动。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结构及内部电路见图2所示。
传感器主要有外壳、滤光片、热释电元件PZT、场效应管FET 等组成。
热释电的工作原理
热释电的工作原理
热释电是一种通过温差来产生电能的现象,其工作原理可以简述如下:
在热释电材料中,存在着正负电荷的分离。
当材料的温度发生变化时,正负电荷之间的电位差就会发生变化。
由于正负电荷之间的电势差,电子就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具体来说,热释电材料可以是各种晶体、陶瓷或高分子材料。
这些材料通常在室温下呈电中性,即正负电荷数量相等,没有电场。
但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材料内部的晶格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当材料受热时,晶格结构发生振动变化,造成原子或分子的排列位置发生变化。
这个变化会导致正负电荷分布出现不均匀,从而形成电势差。
当热释电材料的一侧受热而另一侧温度较低时,电势差就会推动电子在材料中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这个电流可以通过导线传输到外部电路,供电器等设备使用。
总而言之,热释电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材料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电势差从而推动电子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这样就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能量的利用。
热释电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选 择 敏 材 料 要 考 虑 的 因 素
工作环境的最高温度; 要求稳定工作的温度范围; 环境状况及条件; 敏感波长区; 被探测的功率水平; 探测器的尺寸; 工作频率; 材料的热电性能、机械加工性能、成本等。
很难找到一种能充分满足上述各项要求的材料。因此,研 制和发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热释电材料。
PART ONE
热释电陶瓷
与热释电单晶材料相比,铁电氧化物型热释电陶瓷具有一系列优点, 如易于制成大面积的器 件且成本低, 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好, 便于加工, 居里温度高, 所以在通常条件下, 没有退 极化问题. 此外, 在陶瓷中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掺杂和取代 ,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调节其性能, 如热释电系数, 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等, 从而进一步提高热释电材料的性能. 初期研究的金属氧化物陶瓷热释电材料以各种掺杂改性的 PbZrO3一PbTiO3(PZT)二元系为主。 具有很大的热释电系数,相对介电常数在200-500之间,且相变前后自发极化方向不变,仅数值 改变,介电常数的变化也不大,因此非常适合作热释电材料。但缺点是其相变温度高于室温,且 存在热滞,导致热释电响应的非线性。 热释电性能较高的铁电陶瓷,代表是PLZT陶瓷, 它是用La 置换PbTiO3 - PbZrO3中部分Pb 的 固溶体,其组成为( Pb1- xLax ) ( Zr1- yTiy )O3, 它的居里温度高, 热释电系数也很高, 且随 La的添加量增加, 热释电系数上升, 除了某些组成的铌酸锶钡外, PLZT的热释电系数比其它 材料高, 但其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也较大, 这对热释电电压灵敏不利.
PART ONE
几种典型的热释电陶瓷参数比对
PART TWO
热释电原理?
热释电效应是指一些特定材料在受热时会产生电荷分离现象的现象。
这种效应是由于材料内部的正负电荷在温度变化时不对称移动而引起的。
热释电效应的基本原理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材料晶格结构的变化,影响材料内部电荷的分布。
在一些特定的热释电材料中,由于它们的晶格结构使得正负电荷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因此当材料受热时,正负电荷会在晶格中发生不对称的位移,导致电荷分离。
这个分离的电荷产生的电势差可以被测量,并可以用来产生电流或电压。
热释电效应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特别是在热释电传感器和热释电发电器方面。
热释电传感器利用材料在感受外界温度变化时产生的电荷分离效应,来检测温度变化。
而热释电发电器则利用材料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的电荷分离效应,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需要注意的是,热释电效应具体的原理和性质可能因材料的不同而异。
不同的热释电材料具有不同的热释电性能和特点。
红外热释电
红外热释电
红外热释电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能源,它可以用于节能、热释电转换和其他能源等方面,因此被广泛用于家庭和工业用电。
简而言之,红外热释电是一种太阳能的利用,即接收太阳辐射,并将其转换为可以用于各种用途的电能。
红外热释电系统的工作过程是:当太阳的热量抵达硅片时,硅片就会产生电荷,这种电荷被称为热释电信号。
这种信号经过一系列处理,最终转换成可供家庭或工业用电使用的直流或交流电。
由于红外热释电可以免费捕获太阳能,所以它可以大大减少家庭和工业用电的电力损耗和成本,同时也能改善环境质量。
红外热释电系统有许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在毫米波和红外范围内收集太阳光,并将其转换为电能。
它的另一个优点是它的体积小,可以安装在建筑物的窗户上,因此不会占用太多的空间,而且安装简单,便于维护和维护。
此外,红外热释电系统对环境质量特别有益,因为它不会排放碳。
然而,红外热释电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它只能在充足的太阳光下工作,例如在夜间或多云天气中,红外热释电系统不能很好地工作,这可能会导致用电不足。
此外,红外热释电元件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经济性较差。
尽管红外热释电存在一些缺点,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红外热释电系统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它仍然在不断的发展和使用中。
未来,红外热释电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它能够提供给家庭和
工业用电。
总之,红外热释电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能源,它可以节省家庭和工业用电的成本,减少碳排放,而且在未来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人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电热转换的基本原理
电热转换的基本原理
电热转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能和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或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这种转换可以通过不同的物理机制实现,例如热电效应、热释电效应、热光效应等。
其中,热电效应是最基本的电热转换方式之一,其原理是将温差转化为电势差。
热电材料在两端产生温差时,将会产生热电势差,引起电子在材料中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这种转化在热电发电中广泛应用。
热释电效应利用了某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将其转化成电能。
例如,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进而转化为电能,实现电热转换。
热光效应指的是功率较低的激光束通过热化的材料后产生电势差,从而将激光能量转化为电能。
总的来说,电热转换是一种线性的能量转换方式,从而能够实现电能和热能之间的高效转换。
核聚变发电的能量转换形式
核聚变发电的能量转换形式核聚变发电是一种利用核反应过程产生电能的方法。
在核聚变过程中,轻原子核融合成较重的原子核,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些能量最终被转化为电能,供应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用电。
核聚变发电的能量转换形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核聚变反应产生的热能、热能转化为动力能和动力能转化为电能。
下面分别介绍:第一阶段:核聚变反应产生的热能核聚变反应在核聚变堆中进行。
在核聚变堆中,用强磁场把氢等离子体约束在一个磁力线圈中形成“等离子体环”,并通过高温加热等离子体。
当等离子体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原子核开始发生相互融合的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
这些热能被吸收,并转移到质子聚变堆壁上的冷却剂中。
冷却剂迅速流动,将吸收的热能带到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热能转化为动力能热能转化为动力能的过程叫做蒸汽发电。
当冷却剂运动到锅炉内部时,热量被释放到水中并升温,使得水变成蒸汽。
蒸汽进入涡轮机,涡轮机叶片被高速喷射的蒸汽转动,从而转化为机械能,瞬间加速。
第三阶段:动力能转化为电能在这个阶段,动力能被转化为电能。
当涡轮转动时,通过一个发电机,机械能被转化为电能,并且经过变压器升压。
最后,电能在输电线路中通过变压器达到电网中。
总的来说,核聚变发电的能量转换形式主要是核聚变堆中反应产生的热能转化为蒸汽动力能,再转化为发电机的电能。
这种发电方式具有很高的效率和长期可持续性,还不存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但是,核聚变技术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开发,以确保其长期安全运行。
热释电效应的原理与进展ppt课件
通常,样品在变温过程中并不受到夹持,而 是处于自由的(应力恒定)的状态。在这种情 况下,样品因为热膨胀发生的形变通过压电 效应改变极化,这一部分贡献叠加到初级热 释电效应上。恒应力样品在均匀变温时表现 出来的这一附加的热释电效应称为次级热释 电效应热释电效应(secondary) 。
13
恒应力条件下的热释电效应是初级和次级热 释电效应的叠加。恒应力热释电系数等于初 级热释电系数与次级热释电系数之和。 热释电器件中的热释电体往往既非受夹持, 也非完全自由,而是出于部分夹持状态。这 种情况下热释电系数被称为部分夹持热释电 系数。
28
此式左边为总热释电系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右边第一项是初
级热释电系数,第二项是次级热释电系数。
因为:
D xm i emi x Ti i, (8.2)3
这里emi和i分别为压电应力常量和热膨胀系 数,所以式(8.21)为
p X m p m x eT m iX i, (8 .2)4
29
p X m p m x eT m iX i, (8 .2)4
21
由此两式可得出
pE,X m
S Em
X,T
,
(8.12)
它表明,电场和应力恒定时的热释电系数等 于应力和温度恒定时的电热系数。
22
在考虑以T,E和x为独立变量的情况。电位移 的微分形式可写为
dDm x D i E,Tdxi D Em nX,TdEnD TMx,EdT
15
以上讨论的都是可称为矢量热释电效应,因 为它反映的是电偶极矩(矢量)随温度的变化。 一般来说晶体也具有电四极矩,后者在温度 改变时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应该用张量 来描述,因而称为张量热释电系数,虽然有 迹象表明,这种现象很可能是存在的,但还 没有得到确切的证实。一般认为,即使它存 在也是非常微弱的。
热释电效应实验研究
热释电效应实验研究1. 背景介绍热释电效应是一种将热量转换为电能的物理现象,通过这种效应可以实现热敏传感器、热敏控制等应用。
热释电体是指在某种条件下,会产生电荷差异的晶体材料。
热释电效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材料的性质,还具有实际的技术应用。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热释电效应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探讨不同温度、热梯度等因素对热释电效应的影响,为进一步应用热释电效应提供理论支持。
3. 实验材料•热释电体样品•温度计•热源•电压表•热绝缘材料4. 实验步骤4.1 准备工作1.将热释电体样品放置在实验台上。
2.连接电压表。
4.2 实验步骤1.在恒定温度条件下,记录热释电体样品的电压输出。
2.改变温度,并记录相应的电压输出。
3.通过改变热源位置或强度,建立热梯度,记录电压输出。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 数据分析与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在不同温度下,热释电体的电压输出存在明显差异。
随着温度的升高,电压输出逐渐增加。
当存在明显热梯度时,热释电效应的表现更加显著。
6. 结论与展望本实验通过研究热释电效应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证明了热释电效应的存在,并初步探讨了影响热释电效应的因素。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热释电效应的机制,提高其应用效率和稳定性。
7. 参考文献1.XXX,XXX,XXX.(年份)。
“XXX”。
XXX杂志,XX(X):XX-XX。
2.XXX,XXX.(年份)。
“XXX”。
XXX出版社。
以上是关于热释电效应实验的研究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释电转换
当一些晶体受热时,在晶体两端将会产生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 ,这种 由于热变化产生的电极化现象,被称为热释电效应。 目前,已发现的热释电材料可分成三类:(1)单晶材料,例如:硫酸三甘肽(TGS) 或铌酸锂;(2)陶瓷材料,例如:锆钛酸铅(PZT)和钛酸铅;(3)高分子薄膜材料,如: 聚偏二氟乙烯。 这三类材料中,性能最好的是陶瓷材料。 它的居里点高,自发极化 强度高,能大批量生产,成本低。
图 1. 热释电效应的工作原理
若 dt 时间内,热释电材料吸收热辐射,温度变化 dΔ T,极化强度变化 dP,则材 料的电流密度为 J = dP/dT ∙ d∆T/dt (1)
其中 dP/dT 称热电系数,用 p 来表示.dΔ T/dt 为温度变化率.热释电材料的
自极化强度与温度有关。
2、 热释电转换循环原理
图 2. 铁电体的典型电滞回线
热释电材料(铁电体)的电滞回线是温度的函数。在较低温度下,电滞回线表 现为较高的非线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则趋于线性。 只要保持等温条件,随着施加电 场的周期变化,电滞回线循环总是逆时针方向的,并且发生电能转化为热量的情 况,但如果将等温条件的限制移去,并将 2 个不同温度下的电滞回线重叠,则有可 能倒转电滞回线的方向,构成一个‘热生电’的回线。图 3 表示由 Olsen 等人提 出的热电转换循环。如图 3 所示,2 个不同温度下的电滞回线重叠在一起,循环 a-b-c-d-a 由处于高压、低温的 a 点开始。在外部高电压(电场强度)的作用下, 当热释电材料(如薄膜)的温度升高时,放电过程(a-b)发生。在高温下,外部高电
பைடு நூலகம்
1、 热释电效应的工作原理
介质材料中存在不同的电偶极矩,由于分子间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而产生的 偶极矩称固有电偶极矩。 具有这种偶极矩的材料叫热释电材料。 热释电效应只能 发生在不具有中心对称的晶体材料中。热释电材料同普通的热电材料不同,它们 有自极化效应,即使在没有外电场的情况下,也存在电偶极矩。 热释电材料当温度 不变时,晶体表面的电荷被来自外部的自由电荷中和。 晶体温度变化越大,极化强 度变化就越大,表示大量的电荷聚集在电极。 热释电效应的形成原理如图 1 所示。
图 4 给出了用于奥尔森循环的实验系统示意和简化的测量电路图。 在系统中, 冷、热水交替地流过热释电薄膜,完成温度的循环过程;与此同时,外部电压施加 于热释电薄膜并在高、 低压之间作与温度循环同步的转换,由此实现奥尔森循环。 电路包括电源、 电压输出转换以及测量部分。流过热释电薄膜的电流可以通过电 阻 R1 直接测得,流过负载 Rl 的电流则通过电阻 R2 直接测得。电阻 Rd 为分压电 阻,用以保护测量通道。本文采用一套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来检测热释电的转换 过程。 通过机械压制的方法,在 200℃左右的温度下,将小球状的材料压制成厚度 约为 40μ m 的热释电薄膜。采用真空度膜的方法,使热释电薄膜的两面镀上厚约 0·5μ m 的铝膜,将它们作为电压的输入电极。采用导热胶带、电绝缘胶带以及 薄铜皮等材料将热释电薄膜封包 , 成为实验用的热释电薄膜 , 其有效面积为 10 cm2(即铝膜面积)。 为了提高热释电效应,正式实验前对热释电薄膜在一定的高温 和电压下进行极化处理。
压降到低电压,放电过程(b-c)进一步发生。在低电压下,当热释电材料的温度降 低,则充电过程(c-d)发生。继续升高外部电压,进一步的充电过程(d-a)发生,至 此热电转换循环 a-b-c-d-a 完成。其中阴影面积代表了净的电能输出。本文将这 一热电转换循环称为奥尔森(Olsen)循环。
图 3. 奥尔森循环示意图
图 4. 实验系统的示意和简化的测量电路图 在测量电路图 3 中,可以将热释电薄膜看作是一个电流源。对于负载 Rl,实 际的电压源起到保持施加电压的作用,而热释电薄膜则提供电流。在热释电电流 足够大时,显然负载所需的功率必来源于热释电薄膜,即转换来的热量。 通常热释电材料(铁电体)存在一个临界温度,即居里温度。当其温度超过居 里温度时,则发生相变,由铁电相变为非铁电相,自发极化也便消失了。有研究表 明,热释电材料共聚物的相变温度与施加的电场强度有关,会随着电场强度的增 强而提高。 因此,在实际的热释电循环中,热释电材料经历低电压和高温度时有可 能失去自发极化。如何匹配低端电压,以避免在高温时热释电材料失去自发极化 是实现连续热释电转换循环的关键。 适宜的工况条件应使得热释电材料在循环中避免失去自发极化。 施加电压对 热释电电流和热释电转换输出的电能密度都有较大的影响。 在相同的温度范围和 变化率下,随着施加电压的增加,热释电电流增大。提高低端电压和高、低端压差 有利于增加输出的电能密度。 这种热释电转换将在低温余热动力回收领域具有可 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