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第六章体育教学心理(1)
体育心理学(1)
《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行为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目标定向: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学习目标定向: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成绩目标定向: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目标设置: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动机:是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运动需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直接兴趣:是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能促使人们产生愉快感,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
间接兴趣:对体育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保持体型、增进健康、强身健体等等。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析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是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自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锻炼成瘾:是指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应激:指某种外力作用于物体而产生的反应改变。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到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体育教育《体育心理学》知识点
体育心理学一、概念题:1.运动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2.应激: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所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
3.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作的优化组合与精巧安排。
4.运动技能:它是具有相应的神经支配的骨骼肌运动实现的一系列外显动作,这些动作协调的组成一定的动作方式就形成运动技能。
5.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8.体育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为达成体育教育目标和适应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所采取的教学程序谋划和措施。
9.高原现象:是指联系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地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1.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12.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3.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5.体育能力:体育能力具有一般能力的特征,又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
二、简答题:1.阐述情绪和运动成绩关系的理论有倒U型假说、内驱力理论及最佳功能区理论。
结合自身体育实践您更认可哪一种理论?给出原因解释答:(1)倒“U”型假说: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
第六章+体育教学心理
2 、利用无意注意
特点:外界刺激、个体需要 [1]美化教学环境; 教师的形象、示范动作、语言、教法技巧; 学生喜好的教学内容等 [2]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案例:篮球五点定点投篮,跳跃踏板
3、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有机结合
体育教学应以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先导,加 强学习目的和锻炼价值的教育,使学生的注意 指向于教学的任务,保持主要教材和身体练习 的有效进行。 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多 样的教学方法,变换练习的环境和条件,满足学 生的兴趣,诱发无意注意,弥补有意注意时间有 限的不足,调节疲劳,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 案例: 篮球跑篮:先设障碍物,再利用场地
二、言语和非言语指导
1、言语指导的作用与应用
激励、启发、教育、提示、反馈、评价
2、非言语指导的作用
[1]激励、安慰 [2]表扬、肯定 [3]批评、制止 [4]引导、指引
第四节 学生注意的调节
思考
1、什么是注意? 2、注意的分类? 3、注意的特征?
1998法国世界杯吉祥物公鸡
注意
(1)概念: 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分类: 无意注意:无明确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 意。 有意注意:有明确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特征: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1]焦虑 [2]挫折感 [3]胆怯、恐惧
一、体育学习中的焦虑及其控制
1、焦虑的概念 是指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 胁,致使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 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 惧的情绪状态。 它包括紧张、担心、不安、忧虑以及自主神 经的激活或唤醒等多种身心反应。
2、焦虑的分类
5、焦虑对体育学习的影响
一般来说,过高的焦虑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过低的 焦虑又会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适宜的焦虑才有利于 多数学生的学习。 因为,适宜的焦虑对体育学习行为是一种刺激物、内驱 力,对学生的认知活动与运动学习行为有一种激活作用, 对发挥学生体育活动的潜力最有效。 渴望学习体育基础知识、掌握动作技能,并取得好成绩 的焦虑感,是体育学习的动力之一。
魏广东主讲应用心理学:第六章体育运动心理学
做事业,交朋友,享受人生
应用心理学
二、动机与运动
1.成就动机
考验-焦虑理论:害怕考验或者害怕失败(考验焦虑)是决定 一个人趋近或者回避成就情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起重机理论:个人所确定的优异标准和对后果(强化)的预 期影响一个人的动机行为。
**********************************************************************************************************************************************************************************
很多人格特质方面,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存在显著的差异。
一些具体体育项目的运动员的人格及其他心理特点也有不同。 集体项目与个体项目运动员之间,直接(接触)运动项目与 平行运动项目运动员之间人格存在差异。 同一体育项目,不同位置的运动员也存在人格差异。 4.人格与环境、运动成绩之间的相互作用
天生还是锻炼的结果,未有结论。
做事业,交朋友,享受人生
应用心理学
第一节 体育运动心理学背景简介 一、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历程 历史上最早有清楚记载的体育心理研究可能是特里普 拉特的工作。其结论是:其他竞争对手的存在能促进 赛车成绩。 社会促进:个体在意识到他人在场的的情况下活动效 率会有所提高的现象。 最早系统、长期的研究体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美国 的格里费斯,他于1925年在伊利诺易斯大学创立了第 一个体育心理实验室,他被称为体育心理学之父。 奥杰维被成为应用体育心理学之父。 两种体育心理学:学院体育心理学(学术、教育)、 应用体育心理学(职业体育方面的应用)
《体育心理学》教学设计6
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
课程名称
体育心理学
课程类型
必修
Hale Waihona Puke 授课题目体育活动的坚持性
授课形式
理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50 分钟
周次
6
通过引入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在了解影响人们体育活动坚持性相关理 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着去塑造科学、合理的锻炼行为。
重点、难点
教材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情感态度、价 值观与思政教
扫描课后二 维码,以提问 的形式巩固 重点知识
作 课后任务:根据自己家社区体育设施和师资的具体情况,探讨采取怎样的手段才能帮 助个体坚持参加体育活动?
业
第六章 体育活动的坚持性
2
第六章 体育活动的坚持性
(1)参与体育活动的理由
一、人们在体育活动坚持性上的不同表现 板 书
(2)不参与体育活动的理由 (3)退出体育活动的理由
本课程的学生既是在校生,又有半年的支教活动经历,所以他们既有“学” 的经验,又有“教”的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教学实 践经验,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在学习、训练和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认真思 考,深入理解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
体育活动的坚持性这个章节与目前我国的基本体育政策有着密切的关 系,与终身体育和大健康观念更是息息相关,更可以说体育活动的坚持性关 乎到我国的国民体质健康大局。所以,必须掌握影响体育活动坚持性的各种 因素,找到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国民体育活动的坚持性,从根本上保证体育 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设 计
二、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
(1)个人因素
(2)环境因素
三、体育教学和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锻炼行为塑造策略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录第1章体育心理学概述1.1复习笔记一、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1)区别三门学科分别对应于不同研究领域,因此其各自研究的目标、对象和侧重点不尽相同。
①体育心理学研究的是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其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研究内容包括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设计等的心理学依据。
②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研究内容具体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观众的心理和行为。
③锻炼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
(2)联系①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
②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
③研究方法相同。
2.体育心理学概述(1)概念的界定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即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学习目的①学科性质体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学科。
②研究任务a.理论任务第一,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点或品质,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第二,揭示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丰富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方面的内容。
b.实践任务直接为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服务,即为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③学习目的a.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体育运动时的生理表现。
b.理解参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健康和幸福。
3.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心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揭示心理和行为规律的重要手段。
其优点在于可在任意时间内进行周密观察,且可验证,具有科学研究所要求的高度公认的客观性。
体育心理学 第六章
• • • •
对手强大,处于弱势的挑战情境 对手弱小,处于强势的情境状态 客场有如魔鬼般的观众的情境 关键时刻的关键一球,你是教练,选择谁罚
作业
• 运用poms做一张自己的心境状态剖面图
多维焦虑理论
认知焦虑
认知特质焦虑
特质焦虑
认知状态焦虑
状态焦虑
躯体特质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
躯体焦虑 焦虑的多维性示意图
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
• 比赛的重要程度
• 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
• 根据你自身的经验,还有哪些环境因素可 以影响赛前状态焦虑?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个体因素
• 特质焦虑
• 自尊
焦虑(anxiety)
• 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产生了特质焦虑和 状态焦虑的概念。
• 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 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 • 状态焦虑则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 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体育运动参 与者
运动技能 体能状况 个人经验 体育运动 情境 任务难度 任务要求 认知评价 情绪、生理 反应 心率 肌肉紧张度 脑电波 皮肤电位 运动表现
中
低 低 中 唤醒水平 高
倒U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解释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决断的因素 必须作出决断的数量 每个决断的备选范围 做出决断需要的速度 做决断的连续性
知觉的因素 所需刺激的数量 实际出现刺激的数量 刺激的持续时间 刺激的强度 干扰性刺激的情况
操作的因素 参与技能活动肌肉的数量 肌肉进行协调运动的成分 对活动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运动技能的精细程度
二、心境状态的测量
体育心理学(1-7章)
第四节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诞生于美国 分为三个阶段: 1、华生为代表的旧行为主义 S——R 2、斯金纳为代表的强化学说 3、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一)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更为明 确 (二)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进一步细化 分为学术运动心理学和应用运动心理学 (三)、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将趋向综合化 1、研究手段综合化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 2、研究工具中国化 3、研究思路程序化 4、研究范式生态化 比如通过仪器设备的小型化,使得研究能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四)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更加广泛
7、运动生理心理学 研究者们想理解与运动表现相关联的肌肉和神经 系统的工作机制 8、锻炼心理学和运动损伤心理学 锻炼心理学:主要对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过程中 的而心里因素进行研究。 运动损伤心理学重视研究一些运动员比另一些运 动员更严重、更频繁地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3)、美国的格里弗斯(运动心理学之父),在 1923年在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开设了第一门运 动心理学课程;1925年成立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 验室;在1926年编写了《教练心理学》,1928年 出版了《运动心理学》
(三)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 富有挑战性的、困难的但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达到 的现实目标,对于激发动机更有效。也就是说, 应该为自己设立难度适当的目标。因为超过现实 可能性的过高目标会使人产生挫折感、怀疑自己 ,放弃努力;过易的目标又不可能充分动员、激 发人的活动,挖掘人的潜力。
四、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 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但同时, 它本身又包含了许多传统心理学的内容。如: 1、体育社会心理学 比如研究体育领导理论和风格,运动团队的凝聚 力等 2、发展运动心理学 主要探讨伴随着年龄和运动技能的变化,运动员 发生的心理变化 3、认知运动心理学 主要探讨运动员的认知对随后的情绪及运动表现 的影响,动机的来源,运动员对成败的归因等
体育心理学知识汇总
不完整图形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 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稳定性。 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的形
体育心理学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教研室 邓淑红
绪论 第一章 体育与感知觉 第二章 体育与记忆 第三章 体育与思维 第四章 体育与注意 第五章 体育与情绪 第六章 体育与个性 第七章 体育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第九章 运动技能学习 第十章 心理技能训练 第十一章 体育教学心理 第十二章 体育比赛心理 第十三章 体育社会心理 第十四章 体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四、运动知觉
1、定义 对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位移的知觉。 2、分类 (1)真正运动知觉 似动 (2)客体运动知觉 本体运动知觉 (3) 专门化运动知觉
真正运动知觉: 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 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 运动的知觉。 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在静止的物 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 了连续的运动。 动景运动 诱发运动 自主运动 运动后效
二、视觉的基本现象
1、明度
决定因素:物体照明强度、物体表面反射系数、与环境对比
2、颜色 3、视觉的空间因素
视觉对比(明暗对比、颜色对比)、边界突出和马赫带、视敏度
4、视觉的时间因素
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
体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运动兴趣: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3目标定向: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4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5归因训练: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6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如慢跑、举重等。
7心理健康: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8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9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简言之,心理技能训练就是有系统、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
10团队社交吸引力:每一个团队成员就团体对其接受程度及社交关系的感知。
11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2动力定型:由于大脑皮层有系统性活动的机能,能够把这些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链索系统,这就是动力定型。
13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二问答题1、P7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1)、从体育教学角度看:体育心理学研究体育活动中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规律,揭示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身心发展的特征,这就为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教学、训练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从面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2)、从运动训练角度看:合理的心理技能训练有助于全面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
(3)、从运动竞赛角度看:学习体育心理有助于提高运动竞赛成绩。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 体育教学心理(1)
●心理状态(在体育教学情境下的心理状态)
——是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情绪是否热烈、兴 趣是否浓厚、注意是否集中、观察是否敏锐、 运动表象是否清晰稳定、思维是否活跃、动 作记忆是否深刻、肌肉活动是否充分有效、 技术动作完成的是否出色。
B、暗示调节—教师暗示和学生自 我暗示相结合
C、激励调节—教师用表扬、鼓励、肯 定的语言
D、转移调节—利用多种身体练习的手 段,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E、环境调节—利用场地、器材引发注 意
案例:排球扣球,设标志物
第5节、学生情绪的调节
(重点内容) 1、焦虑的概念 2、学习中的焦虑影响 与控制 3、挫折教学
3、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有机结合
以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先导,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变换练习的环 境和条件,满足学生的兴趣,诱发无意注 意,弥补有意注意时间有限的不足,调节 疲劳,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 案例:篮球跑篮——先设障碍物,再利用场 地
二、调节学生注意的方法
A、课前引导—教师的语言、动作; 游戏集中注意
主要参考文献
1、理查德.考克斯著,张力为等译,运动心理学-概 念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 版社,1998
3、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3
4、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3、3教与学双边互动发展
[1]条件: 良好的教育情景;目标的一致性;明确的自 我意识;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期待。
体育心理作业1-13章
第一章 体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 体育教学 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 体育锻炼 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 体育教育、竞技体育 、 大众体育 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 认知 、 情感 和 行为 的科学。
6.认知心理学 理论主张学习就是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心理结构的过程,即S -O -R 。
7.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内容的 基础性 和呈现方式的 多样性 。
8.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更强调 真理的相对性 ,重视认识中的 主观能动性 。
9.人本主义认为学习的本质是 应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 进行研究的科学。
( C )A. 情感和意志B. 个性和意志C.心理和行为D. 认知和个性2.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 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D )A. 一种B. 两种C.三种D. 多种3.学习体育心理学是 的需要。
( A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B. 体育实践工作C.体育科学研究D. 运动训练4.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 于 年完成的。
( D )A. 1901B. 1896C.1905D. 18985.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C )A. ScriptureB. AnshelC.GriffithD. Wann6.在中国, 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 B )A. 吴文忠B. 马约翰C.肖国忠D. 马启伟7.如下图所示的学习内容的层次结构是 心理学派的理论观点。
(C )A.行为主义B.建构主义C. 认知心理学D. 人本主义8.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 的学习策略。
体育教学心理课件
4、体育教学中的交往性
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 技能、多是在群体的相互交往中完成的。在教 学和教学比赛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具 有十分明显的交往性。
这种交往性可以使教学群体中的成员在学 习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情感上的相互 感染和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方面的 能力。
教师:提倡相互遵重、相互配合、互教互学、 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3、以粘液质类型的学生为主
表现:安静、稳重、踏实且有坚韧性,注意力 集中,不易转移,情绪较稳。但动作反应较迟 钝,掌握动作的速度较慢,灵活差,学习有惰 性,缺乏主动性。对有难度的动作表现出畏惧 和回避等状态。
指导:延长其准备活动的时间,充分调动其生 理心理能量,逐步提高其情绪的兴奋性,多练 习动作快速和灵活性高地动作,并积极给予鼓 励。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因素
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结构各种因素良好的搭 配、协调一致,才能保证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 状态,才能取得最好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心理 结构的互补性、弥补某些搭配不协调的缺陷。 教学中不断完善学生学习的心理结构,利用发 挥学生的特长优势,弥补其不足,是上好体育 课的关键。
三、体育学习心理的差异和指导
1、较优秀学生
其四种体育能力要素基本形成最优化结构,具 有较高的体育能力。
表现:运动技能扎实,能灵活运用体育知识进 行锻炼,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高,掌握技能快,思维敏捷,具有较高 的自我评价和在我完善能力。
指导:教师应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以正确 示范进步引导他们学习动机,安排较大难度的 练习,激发他们求知欲,利用其带动差生进步。
要使体育学习达到最优化,我们应了解体育学 习心理特征、结果和功能。
一、体育学习心理的特征
体育心理学整理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体育与人的心理关系(1)体育对自身的影响(2)体育对社会的影响体育心理学概述概念: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体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研究学校体育范围内与体育教学、校队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研究与从事体育活动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运动体验概念:从运动过程所提供的刺激中而获得的感受。
它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感知觉参与的综合反映本体运动感知觉概念:是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运动感知觉包括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本体运动方位感知觉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专门化感知觉概念是通过运动训练形成的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
第二节体育与记忆表象: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特征①形象性②概括性表象在体育中的作用(1)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2)辅助运动技能练习;(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
运动表象的概念及其形成运动表象的概念: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景,它反映动作在时间、空间、力量各方面的特点。
运动表象的形成:视觉表象→视动结合表象→动觉表象运动记忆记忆的概念: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重现(回忆)四个过程。
动作记忆的特点:多种感知觉参与的;本体运动感知觉起重要作用;形成动力定型和高度自动化的记忆第三节体育与思维思维的概念; 是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概括性: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质特性抽取出来加以总结。
间接性:是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推断事物。
或借助经验来理解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或根本不可能感知过的事物,来预见或推知其发展过程。
操作性思维概念:借助于肌肉动作、操作仪器或器材进行的思维形式。
它反映的对象既有肌肉动作,又有器材。
操作性思维的显著性特点是一边做一边思考,一边思考一边做。
体育心理学(1)
体育心理学一、选择题1、在中国, B 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A. 吴文忠B. 马约翰C.肖国忠D. 马启伟2、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 A 归于心理因素。
A.70%B.80%C.90%D. 60%3、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能力的目标定向是属于_B______。
A成绩目标定向 B学习目标定向 C自我目标定向 D结果目标定向4、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是属于_____A___。
A成绩目标定向 B学习目标定向 C掌握目标定向 D结果目标定向5、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运动用品(如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物品)的兴趣,即 A 。
A. 物质兴趣B. 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 间接兴趣6、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B 。
A. 物质兴趣B. 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 间接兴趣7、为了获得刺激、产生眩晕、运动愉悦感觉和渲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C 。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8、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D 。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9、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 A 。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10、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为 B 。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11、指向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特征的动机,是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7
2、2主体学生的行为
举例——投掷教学 如:“彩球”、飞镖
●主动 ●思考 ●讨论 ●合作 ●自学
h
8
3、教与学的互动原理(把握)
3、1学生心理制约教学的开展实施 根据学生的认知类型:诱导 [1]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2]冲动型和慎思型 [3]序列型和整体型
C 完整法与分解法相结合。
h
23
[2]集中法与分散法
集中法:练习中不休息地连续进行 分散法 :练习中安排休息时间 ▪ 注意问题: ▪ 集中练习可以强化动作 ▪ 分散练习有利于调节身心负荷,反馈信息,
第六章 体育教学心理
h
1
[教学目录] :
1、体育教学的心理概述(了解、掌握、 领会)
2、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了解、掌 握、领会)
3、体育学习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调节— —注意、情绪(掌握、领会)
h
2
[学习目标]
▪ 了解教学方法的心理规律 ▪ 掌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 学会分析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 掌握调节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 师生在心理上达到适应、沟通、和谐、彼此 需要、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温暖和谐的集 体氛围。
师生关系——平等中的首席,学习的共同 体
▪ 放任型;严格型;慈爱型;民主型
h
19
第3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基础
1、教法的心理分析
1、1示范法与讲解法 ●示范法 含义:以自身完成动作作为教学的动作范例 意义:建立视觉表象;
▪ 如:学习新技能时,引发学生积极探索、思 考,学生间共同研究技能掌握的情况等;
▪ 教学比赛时,激发学生进取、拼搏的情绪; 在集体活动中,强化集体的互相帮助、互相 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 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产生高涨的情绪共振,
为集体的胜利而努力等h 。
18
2、4良好的人际关系
▪ 在体育课堂中学生的集体凝聚力与师生融洽 的人际关系是构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 的动力。
h
15
2、优化体育课堂的心理气氛的条件:
2、1先进、科学、民主的教学思想,“以人为 本”的教学理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作 用,形成积极、进取、生动活泼、热烈宽松 又情绪高涨的心理氛围。
从“三基”——健康教育、全人教育
h
16
2、2教学艺术与技巧
▪ 教材的选择、手段的运用是组织好课堂心理气氛 的基本要素。
激发学练的欲望与兴趣。
h
20
●讲解法
▪ 含义:说明动作的名称、作用、方法、要 领、要求以及指导学生的学练方法
▪ 意义:明确练习目的;
▪
理解动作概念;
▪
诱发动作体验;
▪
鼓励练习思考。
▪ 如:垫球:伸、插、夹、压、蹬
h
21
注意事项:
A、使学生做好对运动感知觉的心理准备 B、利用心理学的感知规律,突出观察对
象。 C、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个性特点
有针对性的讲解或示范。 D、讲解、示范相结合
h
22
1、2练习法
[1]完整法与分解法
●完整法: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 ●分解法:使学生注意动作细节,体验肌肉感
觉。
▪ 注意事项: A 对运动能力强、年龄大的学生可采用完整法
B 对运动能力弱、年龄小的学生可采用分解法
h
3
体育教学心理概述
▪ 第1节 体育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 第2节 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 ▪ 第3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基础
h
4
第1节 体育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1、体育教学的特点
▪ 体育教学是以各种类型的运动形式的身体活 动为教学手段,是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 主体的双边互动的过程。
▪ 特点:实践性、公开性、协同性、竞争性、 自我开发性、亲和性、娱乐性……
h
12
●心理状态(在体育教学情境下的心理状态)
——是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情绪是否热烈、兴 趣是否浓厚、注意是否集中、观察是否敏锐、 运动表象是否清晰稳定、思维是否活跃、动 作记忆是否深刻、肌肉活动是否充分有效、 技术动作完成的是否出色。 ●师生间的交往
▪ 教师心理状态 ▪ 学生个性心理特征
h
5
2、体育课中师生的互动关系
2、1主导教师的常规工作:
举例——跳绳教学
●了解: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运动 能力、认知水平、 情绪情感、态度、 意志品质特点及个性
●制定:教学的目标、 任务、计划
●把握:教学的方向、进度、 内容
h
6
●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手 段、运动负荷、组织形式
●教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动机、激发体育 兴趣、端正体育态度、提高心理素质、 养成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 教师要善于观察(思维、情绪、行为),恰当的 设计教学内容、进度、课的部分、场地器材、示 范、讲解、练习方法。适时的展开提问、讨论、 游戏、比赛,灵活的利用语言、表情、动作、口 哨等手段调节课堂气氛。
▪ 言教+身教+情教+……=艺术
h
17
2、3创设多种具体的教学情境
▪ 体育课堂是以情感为中心的,根据教学的部 分、任务、具体内容,在特定的情境下引发 学生的情绪。
[2]过程:博弈
形式——教师与学生整体、个体
方向——单向、双向、互动
内容——认知、情感、行为
程度——同一问题,多种答案
h
11
4、学生心理的制约作用(领会)
●体育学习的心理动力 ▪ 年龄、性别、个性 ●认知-运动能力(掌握运动知识的能力) ——是在肌肉活动过程中人的认识活动的表现
水平。包括:运动知觉、运动表象、运动记 忆、运动思维、运动中的注意。
h
9
3、2教学积极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体育运动中的教育、教养和发展 [1]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经验、价值观和性格特点 [2]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 试验:随机抽取学生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h
10
3、3教与学双边互动发展
[1]条件:
良好的教育情景;目标的一致性;明确的自 我意识;对学生理气氛
[学习目标]
1、组织、调控体育课堂的心理气氛 2、优化体育课堂的心理气氛的条件
h
14
1、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1、1含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 生与学生形成的心理上共振、情感上共鸣、师 生的情绪趋向一致的相对稳定的、动态的集体 的情绪状态。
1、2标志: 集体的情绪处于适度的亢奋状态, 学生之间在认知上相近、情感上相融、心理上 互动、交往上健康、活动上积极、思维上活 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