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方案(成果)一、概述1、工程概况秭归县九里移民安置小区功能完善项目共有5条道路系城市道路综合改造。

各条道路分别为:九里二路全长195米,红线宽26米,车行道宽15米;建东大道全长764.55米,红线宽32米,车行道宽22.5米;迎宾路全长1940米,九里二路至陡茅路红线宽13米,陡茅路至杨贵店桥头红线宽15米,杨贵店桥头至止点红线宽18米.陡茅路全长370米,红线宽18米,车行道12米;二圣路全长151.39米。

五条道路总长3421米。

2、设计提供测量点位根据建设单位按设计人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为GPS-E级点共7个,其点号分别为:GPS1、GPS3、GPS4、GPS8、GPS9、GPS10、GPS11。

二、测量方案1、测量现有资料平面坐标资料:按照业主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控制点,因各点位之间有部分不能相互通视,施工过程无法进行,所以按照现场仅有通视条件,将首尾已知点GPS1、GPS8、GPS10进行了联测,并按照施工要求在中间各施工段进行了加密,其加密点编号分别为:JM1、JM2、JM3、JM4、JM5、JM6、JM7、JM8、JM9、JM10、JM11.高程资料: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E级点,选择GPS8为基准点,进行闭合和附合测量。

2、测量依据施工图纸:a、建东大道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b、九里二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c、迎宾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d、陡茅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e、二圣路路线平面图、路线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竖曲线表。

规范依据:a、《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该规范中相关测量章节内容。

3、平面控制测量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5。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是指在施工现场建立一枚固定的平面空间,用于测量和定位施工区域内的各种坐标点和线路,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准确度。

下面是一个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方案,包括测量的方法、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一、测量方法:1.自由测量法:在平面上选择若干个控制点,通过测量这些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来确定其他需要测量的点的坐标位置。

2.直接测量法:使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各个点的坐标位置。

3.网测量法:在施工区域内建立一定数量的测量控制点,利用测量仪器测量各个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以及各个控制点与被测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来确定被测点的坐标位置。

二、仪器设备:1.全站仪:用于进行直接测量,可以同时测量坐标、距离和角度。

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自动计算等功能。

2.经纬仪:用于进行方位角的测量,能够准确测量点的方向和角度。

3.测距仪:用于测量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采用电磁波、激光或超声波等技术。

4.电子计算器: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包括坐标的转换、角度的计算等。

三、控制网点的布设:1.控制网点的数量:根据施工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一般情况下,控制网点的间距不宜过大,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控制网点的选取:根据施工需要和测量要求,在施工区域内选择适量的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固定点和辅助点等。

3.控制网点的标志:在每个控制点上设置标志物,可以使用竖杆、标志牌或者标线等方式,确保控制点不会被误移。

四、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坐标转换:对测得的各个点的坐标进行转换处理,包括平面坐标和高程坐标的转换。

2.角度调整:对测得的各个控制点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以满足预设的要求。

3.数据检查:对测量后得到的数据进行检查,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删除异常数据。

4.精度评定: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评定,确定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一个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的简单介绍,通过建立合理的控制网,可以提高施工测量的准确度和效率,确保施工质量的要求。

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方案要点

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方案要点

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方案要点一、引言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了指导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作用。

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方案的制定是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精度和施工效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控制网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案的制定流程、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控制网的基本要求1.测量精度要求高:控制网是工程测量的基准,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质量。

因此,控制网的精度要求高,一般要求误差在毫米级以内,并能够满足工程测量的需要。

2.网络稳定性要好:控制网的稳定性对整个施工过程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设计控制网时,要考虑网点之间的关系,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建立方便、快捷:施工测量是一个动态过程,对控制网的建立和管理要求建立方便、快捷。

采用现代化的测量仪器设备和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将大大提高测量效率,并减少施工测量的工作量。

三、控制网技术方案的制定流程1.项目需求分析:首先对工程项目进行需求分析,明确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和对测量精度的要求,为制定控制网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2.网点布设设计:根据项目需求和实际情况,确定控制网的布设范围和主要网点位置。

网点布设时要考虑地理位置、周围环境、测量精度要求等因素,设计合理的网点布设方案。

3.设备选择: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测量设备,包括测量仪器、软件和数据处理设备。

要充分考虑测量设备的精度、稳定性、易用性等方面,确保测量质量。

4.网点测量:按照布设方案,对网点进行测量。

测量时要注意操作规范,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数据处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误差处理、平差计算等。

要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网络建立和管理: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控制网,并进行管理。

包括网点的标志、记录、维护和更新等方面。

四、关键技术措施1.测量仪器设备的选择: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测量仪器设备,如全站仪、GPS等。

2.数据处理软件的选择:选择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能够实现测量数据的有效处理和自动化计算。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工程项目都会使用到工程控制网。

工程控制网是一个用于地形测量和工程建筑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和交通工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如何优化工程控制网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工程控制网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工程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减少测量成本,为工程施工提供更好的保障,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介绍工程控制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分析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一种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二、工程控制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工程控制网是用于工程测量和建筑的一种基础设施,由一系列控制点构成,主要用于测量和定位工程项目的各个部分。

在工程测量中,控制网可以提供精确的水平和垂直控制,以确保工程施工的精度和准确度。

同时,工程控制网也是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用于地图制图、地形测量、环境监测等方面。

三、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必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程项目的复杂化,对工程控制网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传统的工程控制网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控制点过于密集、控制点分布不均匀、控制点传递效率低等。

这些问题导致工程测量成本高、效率低,无法满足现代工程项目的需求。

因此,需要对工程控制网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精度和效率,降低测量成本。

目前,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四、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两种现代化的测量技术,它们广泛应用于地理空间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点选取和布设在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中,首先需要进行控制点的选取和布设。

传统的控制点布设是靠人工判断和摸索,容易出现偏差和误差。

建筑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建筑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建筑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控制网已成为现代建筑工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对于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及其影响。

一、施工控制网的定义和作用施工控制网是指为了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精确测量和控制建筑结构的姿态和形状而布设的网络。

它通过在工地上建立具有一定精度的控制点,并通过设置的水平线和竖直线来引导施工者进行定位和测量。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在建筑结构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提供了准确的定位和控制,从而确保了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施工控制网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提供定位和测量基准:施工控制网通过设置控制点和参考线,为建筑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和测量基准,确保建筑结构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2. 引导施工过程:施工控制网可以作为施工过程中的参考线和标志物,指导施工者进行施工,保持施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控制施工误差: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可以帮助施工者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误差,防止错误的进一步扩散,并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 准确性: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必须准确无误,控制点的位置和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通过精密测量工具进行检验和验证。

2. 稳定性:施工控制网的布设要保证其稳定性和持久性,布设的控制点应该具有足够的抗变形和抗位移能力,以确保长期使用期间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可见性:施工控制网的布设要考虑可见性,控制点和参考线应放置在能够被施工人员清晰看到的位置,以便于指导施工和测量。

控制测量方案

控制测量方案

控制测量指导方案(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

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

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1.收集资料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

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

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

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某风电场工程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方案

某风电场工程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方案

某风电场工程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本风电场工程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方案旨在通过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和实施,保证风电场各项工程建设达到设计要求,并为后续风电机组的安装、调试和运维提供准确的空间位置和高程数据。

二、控制网布设原则1.布设原则:根据工程平面布置尽量选择具有稳定土质的地表平整区域。

2.控制网精度:位置精度不大于1cm,高程精度不大于2cm,并考虑不同地形地貌对控制网精度的影响。

3.控制网密度:根据工程的复杂程度和要求,合理选择控制网的布设密度,以满足后续工程测量需求。

三、控制网布设方案1.主控制网布设:施工风电场的总平面控制网布设,采用观测点累次复测的方法,通过闭合差控制,保证风电场整体位置精度。

(1)测站选址:选择地势较高、土质稳定的区域作为测站选址,保证观测点不受地形起伏和土壤变化的影响。

(2)基准点选择:选择公认的国家基准点作为控制网的基准点,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3)控制网密度:对于较大的风电场工程,可根据工程规模和复杂程度,合理增加控制网的密度,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次级控制网布设:根据风电场具体情况,采用多次观测和复测的方法,建立次级控制网,用以控制风电场内部的工程平面、高程和偏差。

(1)观测方案设计:根据风电场内各个子区域的特点,制定观测方案,合理布设观测点,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数据处理:针对观测数据,进行精确处理,计算得到各个工程平面的位置和高程数据。

(3)控制点的设置:在风电场的每个子区域内,根据观测点的位置精度要求,设置控制点,用于后续测量的平差和校核。

四、施工方案1.准备工作:组织施工人员和测量设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任务分工,进行现场勘测和布设控制网的前期准备。

2.主控制网施工:根据主控制网布设方案,在选定的测站上,依次进行测量观测、数据处理和控制点设置等工作。

3.次级控制网施工:根据次级控制网布设方案,在风电场各个子区域内,依次进行测量观测、数据处理和控制点设置等工作。

平面高程测量及控制网测量施工方案

平面高程测量及控制网测量施工方案

7.4.1平面高程测量及控制网测量施工方案1.编制目的保证陕西榆能横山煤电一体化项目2×1000MW机组电厂输煤系统建筑安装工程(D标段)的施工质量和满足工程进度要求,指导本项目工程的测量施工。

2.编制依据本工程设计招标图纸《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3.施工准备3.1.人员组织由项目施工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业主提供的首级坐标控制点、原始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各级轴线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测量小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由测量工程师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3.2.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测量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及设计说明的阅读和现场踏勘,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工程建筑的位置及坐标;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工程建筑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

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的各项尺寸,它是整个过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坐标点及高程,对比工程结构图纸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两者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3.3.测量仪器的选用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至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测量原则和要求4.1施测原则(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

(2)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现场施测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场区控制网及轴线控制网工作完成后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上报的工作制度。

(4)控制网施测好后,将成果报工程总承包方,要求联合检测,检测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施工测量方案2

施工测量方案2

施工测量方案一.测量依据与准备1.工程测量总体安排以设计图及建设单位规划的用地地界, 结合测绘成果和总平面定位, 现场建立相对的一级三角控制主网, 并在此基础上, 指导现场定位及轴线、标高的控制施工。

本工程定位, 将利用一级三角控制主网, 采用坐标距离定位”的方法来进行建筑物定位及各条轴线的控制, 并采取闭合检查。

工程定位全站仪、经纬仪配合定位。

水准标高采用水准仪测量。

2.测量仪器的选用注: 以上仪器均应鉴定合格, 并在计量鉴定使用有效期内。

在使用过程中, 应经常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 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 应及时校正来保证测量精度。

二.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1.平面轴线控制测量1)基准一级三角控制主网的设置基准三角控制主网的设置以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基准点及设计总平面图为依据, 其三角控制主网基准点精度应控制在5mm以内。

基准平面控制主网是建立在基准点的基础上的, 设置时要求同时满足稳定、可靠和通视三个要素, 其中任何一点遭到不可预见事件的破坏或移动时, 应及时复测补网。

标高以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永久水准点为基准, 其数值以规划最新数值为准。

施工高程应根据最新数据及时调整, 可利用平面控制主网基准点位作为水准点控制基准点。

轴线坐标控制点投测完毕之后, 互相之间应进行校核, 同时检验偏差情况, 闭合检查如果超出精度允许范围应及时纠正。

2)测量施工方法: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测量成果对设计总平面图所反映的建筑物场地进行复测, 确保建筑总平面图所反映的尺寸与场地实际情况相吻合。

在项目测量人员初步测量定位后, 由公司工程部技术科进行复核, 在复核正确的情况下, 报请设计和监理来现场对建筑物的定位进行复核, 在复核正确后, 由项目部填写好测量定位单报请设计和监理签字认可, 然后将签字后的资料交项目部资料员保存。

测量定位的精度为万分之一, 定位外包轴线尺寸允许误差为5mm.3)轴线控制测量精度及要求:长轴线上的定位点, 不得少于3个;轴线点误差, 不应大于5mm ;放样后的主轴线点位, 应进行角度观测, 检查直线度;测定交角的测角中误差, 不应超过25〃;直线度的限差, 应在180°±5以内。

工程施工如何布置控制网

工程施工如何布置控制网

工程施工如何布置控制网一、控制网的作用控制网是指利用地面上的标志物或设备,在经过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和方位观测等测量方法后,建立的一种用于确定工程测量基准和定位的网络。

控制网的建立对于工程测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保证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还可以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可靠的基准和定位。

控制网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 提供基准和定位:控制网可以提供工程施工所需的基准和定位,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标准。

2. 确定测量范围:控制网可以帮助工程测量人员确定测量的范围和范围,保证施工过程中各个部位的相对位置和尺寸的准确性。

3. 保证测量准确性:控制网可以帮助工程测量人员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确保施工过程中各种工程参数的准确性。

4. 提高施工效率:有了可靠的控制网,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就可以更加便捷的进行定位和测量,提高施工效率。

5. 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控制网的建立可以为后续的工程提供参考,对于后续的工程施工和测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控制网的布置原则1. 控制网的密度要求:控制网的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范围内设置的控制点的数量。

在工程测量中,控制网的密度必须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和工程的情况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对于较大的工程项目,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控制网的密度要求会相对较高。

而对于较小的工程项目,控制网的密度要求则可以适当降低。

2. 控制网的布局和分布原则:为了更好的满足测量的需要,控制网的布局和分布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控制网的布局和分布要满足以下几个原则:(1)覆盖全面:控制网的布局和分布要能够覆盖到工程的所有测量范围,确保能够满足测量的需要。

(2)布点均匀:控制网的布点要尽可能的均匀,使得测量点的密度在工程范围内相对均匀,以便于后续的测量和定位。

(3)确定关键控制点:在控制网的布局过程中,要特别确定一些关键的控制点,这些控制点可以是工程的一些重要节点或者是地形的一些显著特征,以确保将来的工程施工和测量能够准确。

测量控制施工方案

测量控制施工方案

测量控制施工方案
1.立项:
(1)立项目的:明确建筑工程测量控制的目的和任务,确定施工要求及有关标准,明确测量控制的组织机构、责任人员和其他人员,建立完善的测量控制组织体系。

(2)编制测量控制方案:建立有效的测量控制方案,研究解决测量控制中的具体问题,分层分类编制施工细则,确定测量控制的各项措施,特别是定义测量控制责任分工及范围,把握施工中的安全、质量、进度要求,把握测量控制的各项施工要求。

2.测量控制:
(1)建立基准网络: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制定基准网络的控制点位置,经过测量精度验收,确定基准网络控制点的坐标及相对关系,形成以控制点为基础的基准控制网络,实现施工中的空间测量控制。

(2)设计控制点连线:根据施工实际,设计控制点连线,以实现施工中的平面测量控制,并检验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3)检验测量:根据施工要求,定期检验建筑测量控制情况,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3.施工管理:
(1)质量管理:按照施工细则编制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实施质量控制。

哈密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测量控制网设计

哈密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测量控制网设计

文章编号:1006—2610(2023)04—0058—06哈密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测量控制网设计鹿恩锋,兰世雄,尹业彪(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65)摘 要:根据哈密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测量控制网的技术设计过程及实施验证情况,在西部山区地形条件下,采用高分辨率三维实景模型进行控制网选点规划,综合运用高精度GNSS 测量、高精度边长测量、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等技术优势,配合严密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高精度的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测量控制网。

该方法可为抽水蓄能项目工程测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控制网;GNSS 验证中图分类号:TV221.1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006-2610.2023.04.010Design of Construction Survey Control Network for Hami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LU Enfeng ,LAN Shixiong ,YIN Yebiao(PowerChina Northwest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 ,Xi'an 710065,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design process and implementation verif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urvey control network of Hami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under the terrain conditions of the 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the high-resolution 3D real-scene model is used to plan the control net⁃work selection point ,and the technical advantages of high-precision GNSS measurement ,high-precision side length measurement ,leveling and trigono⁃metric leveling are comprehensively used.With strict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a high-precision construction survey control network for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s is established.The metho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of pumped storage project.Key words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construction control network ;GNSS ;verification 收稿日期:2023-05-23 作者简介:鹿恩锋(1969-),男,陕西省洛南县人,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变形监测和高精度控制网测量工作. 基金项目: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项目(XBY-ZDKJ-2020-08).0 前 言近年来,中国迎来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高潮。

控制网测量方案

控制网测量方案

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施工部署及人员组织 (2)4、测量仪器的选用 (3)5、平面控制网方案 (4)6、高程控制网建立 (6)7、±0以下的施工测量 (8)8、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9)9、工程测量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 (9)10、测量技术质保措施 (10)1、编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Q/GDW1183—2012)《输变电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10248-201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3部分:变电站)》(2016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建标2011版)《国家电网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工作手册》(2014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12-2019)《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3-201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76-201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7-2019);《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6-201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一)施工工艺示范手册》(2016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三)工艺标准库》(2016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2010)19号);2、工程概况拟建的XX北郊220kV输变电工程-变电部分变电站站址位于XX自治区XX县城西北约20km,距离伊什库力乡直线约5.0km的XX村,场地处农田(棉田)地中,地形平坦,北邻XX县道,交通条件较好。

变电站按照最终规模一次性征地分期建设。

站区围墙及护坡、全站场坪、全站站内外道路、电缆沟、站区配电装置构架、22OkVG1S配电装置区、UokVG1S配电装置区、主控通信室、35kV屋内配电装置室、警卫室及水泵房等均一次建成;设备支架、电容器等一次性规划,分期建设。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一、施工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1、洞外控制测量接收监理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后,校核其测量精度,复核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并将复测结果报送监理人。

以基准点线为施工控制网的起算点,按照测绘规程规范和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布设施工测量加密控制网,将各洞口的平面控制点与加密网连接成全网,平面控制网点采用Trimble4800GPS静态方式进行测量,并按二等GPS 网的技术要求施测,控制网边长投影到隧洞进、出口的平均高程面上,其点位中误差不超过±10mm,控制网的平均边长相对中误差不超过1/250000。

控制网点的高程按二等水准精度测量技术要求,采用Leica DNA03数字水准仪施测,每个洞口附近至少2个高程控制点,并布设成环线或附合路线,闭合差不超过±4L (L为高程导线线路总长)。

主要测量控制网点埋设钢筋砼标墩,顶部埋设不锈钢强制对中标盘,标盘对中误差<±0.1mm。

上述测量控制网点在工程完工后的规定期限内完好无损地移交给业主。

2、洞内控制测量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沿洞壁两侧布设光电测距多环基本导线和施工导线,主要拐角点埋设观测墩或插入洞壁的金属观测架。

基本导线根据洞内通视条件布设成边长近似相等的导线;施工导线点约50m埋设1点,并与基本导线附合。

洞内基本导线独立进行两组观测,两次观测值较差不大于中误差的2 2 倍,取其平均值为最后成果。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仪器采用Leica TC1800全站仪施测。

洞内高程控制采用三等水准测量,高程控制点标石与基本导线点重合。

其环线或附合路线闭合差不超过±12L (L为高程导线线路总长)。

3、竖井联系测量在竖井开挖过程中,必须将地面控制网中的坐标、方向及高程经由竖井传递到地下,称之为竖井联系测量。

根据现场的施工及工作面情况,拟选择一井定向和竖直传高的方法进行竖井联系测量。

一井定向采用垂线法进行,首先由地面用吊线向竖井内投点,然后由地面和地下控制点与吊垂线进行连接测量;也可以使用激光投点仪或光学投点仪器进行,投点误差不超过±2mm当使用竖直传高进行高程传递时,必须对地面上的起始高程点进行校核;使用经严格检定过的钢尺,使用中对其加各项改正。

道路工程测量控制网方案

道路工程测量控制网方案

道路工程测量控制网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道路建设工程日益增多,需要进行大量的测量工作。

为确保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测量控制网的设计和建立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道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方案。

二、测量控制网的定义测量控制网是通过布设一定数量的测量点,建立在地表上的固定、稳定的点位,以及用于测量和监控的各种仪器设备,形成的一种测量和控制系统。

通过控制点的建立和调整来实现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三、测量控制网的目的1. 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测量控制网可以提供准确的基准和参照,为后续工程的施工提供准确的控制和监测。

2. 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测量控制网可以用来监测变形和位移等情况,提供及时的安全预警和控制措施。

3. 为工程的后续管理和维护提供可靠基础。

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可以为工程的后续管理和维护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依据。

四、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步骤1. 确定测量控制网的布设范围。

在确定测量控制网的布设范围时,需要考虑工程的范围、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布设范围,保证测量控制网的覆盖范围和密度。

2. 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

在布设控制点时,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

控制点的位置应该能够覆盖工程的全局范围,数量应该合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建立控制点。

通过测量和布设等方式,建立控制点,并确保控制点的稳定和精度。

4. 设置监测仪器和设备。

根据工程的需要,设置相应的监测仪器和设备,用于对控制点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5. 建立监测系统。

建立监测系统,实现对控制点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以及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五、测量控制网的实施方案1. 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实施,确保测量控制网的布设范围和密度、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监测仪器和设备的设置等方面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 对于复杂或者特殊的道路工程,需要通过专业的测量技术和手段来实施测量控制网的建立,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框架结构楼房工程施工现场控制网测量方案

框架结构楼房工程施工现场控制网测量方案

框架结构楼房工程施工现场控制网测量方案1、施工技术人员在熟悉图纸后,做好整个工程的测量放线方案,使用经检验合格的测量仪器按照规划红线图和建筑总平面图要求,根据给定的永久性坐标和高程,进行建筑物主轴线、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测量和轴线、标高的向上引测。

主轴线测设:主轴线是建筑物细部位置放样的依据,施工前应在建筑场地上测设好主轴线。

按照红线图和建筑总平面图,根据道路中心线和已建住宅楼的坐标点引入建筑物主控制轴线,根据建筑物造型和施工场地条件。

2、定位放线测量根据场地上已测设完成的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将房屋外墙、柱轴线交点用木桩测定于地上,并在木桩上用钉上白铁皮,白铁皮上用红油漆画出十字线,十字线交点上钉上小钉作为外墙、柱轴线的标志。

外墙、柱轴线测定后根据建筑物平面图,将房屋内部开间所有轴线一一测出,然后检查房屋轴线的距离,其误差不得超过轴线长度的1/2000。

再根据中心轴线用白灰在地面上撒出基槽开挖边线。

由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会将轴线桩挖除,因此采用在基槽外各轴线的延长线上测设引桩,引桩可钉在基槽开挖线外2~4m的地方,同时为了能便于向上投点,在靠近已建建筑、现有围墙一侧,应尽量将轴线的延长线测设到已建建筑墙上和现状围墙上。

为便于房屋的定位放线和基坑开挖,在工程的四角和转角处设置龙门桩,龙门桩距基槽开挖边线2m,龙门桩上测设出±0.000标高线、轴线、基础边线、基槽开挖边线,根据±0.000标高线在龙门桩上钉上龙门板,轴线点用钉在龙门板上的小钉标明,龙门板上标高测定的允许偏差±5mm,轴线投点允许偏差为±5mm。

3、基础施工测量为有效控制基坑开挖深度,当基坑快挖至坑底设计标高时,用水准仪在坑壁上测设一些水平的小木桩,木桩上表面离坑底设计标高应为一固定值,水平桩标高点的测量容许偏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

在坑壁的各拐角处和坑壁中间每3~4mm处均测设一水平桩,水平桩的上表面拉上白线绳,作为清槽和浇筑垫层掌握高程的依据。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4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建筑物放样的程序和要求建筑物放样的程序放样,又称为测设,它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形状、大小及高程,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在地面标定出来,以便进行施工。

实质是将图纸上建筑物的一些轮廓点(特征点)标定于实地上,其工作目的与一般测图工作相反,是由图纸到地面的过程。

通常,建筑物的设计思路是:首先作出建筑物的总体布置,确定各建筑物位置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各建筑物轴线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围绕主要轴线设计各辅助轴线,再根据辅助轴线设计各项细部的位置、形状、尺寸等。

因此,工程建筑物放样工作的程序,应该与设计时的情况一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即首先在现场定出建筑物的轴线,然后再定出建筑物的各个部分。

采取这样一种放样程序,可以免除因建筑物众多而引起的放样工作的紊乱,并且能严格保持各放样元素之间存在的几何关系。

例如放样工业建筑物,则首先放样出厂房主轴线,再确定机械设备轴线,然后根据机械设备轴线,确定机械设备安装的位置。

又如放样民用建筑物,则首先放样建筑物外廓轴线,再确定建筑物内部各条轴线,然后根据建筑物内部各轴线确定房间的形状、尺寸等。

建筑物放样的要求工程建筑物主要轴线放样要求,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它与已有建筑物的关系及建筑区的地形(主要决定工程量的大小)和地质(主要决定建筑物的稳定)情况来决定。

例如扩建的建筑场地上的建筑物的主轴线,要考虑与现有建筑物的联系,而大坝主轴线的放样,主要考虑地形与地质状况。

主轴线的放样,可以根据在建筑区为施工测量专门建立的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进行。

而细部放样一般可根据主要轴线进行,但有时也可以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

测量人员应该创造从现场标定的轴线进行细部放样的条件。

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尺寸及放样工作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当施工控制网仅仅用于放样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时,对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并不一定很高。

例如,工业场地上主轴线放样精度为2cm,建立厂区施工控制网时,控制网能够满足这样的精度要求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资料附件2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合同编号:XJB/0184)测量控制网技术方案水电七局向家坝项目部二零零六年五月九日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控制网技术方案一、工程概述1、1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简介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梯级开发中的最后一个梯级,位于四川省与云南省交界处的金沙江下游河段,坝址左岸下距四川省宜宾县的安边镇4km 宜宾市33km右岸下距云南省的水富县城1.5km。

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同时改善航运条件,兼顾防洪、灌溉,并具有拦沙和对溪洛渡水电站进行反调节等综合作用。

工程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混凝土重力挡水坝、左岸坝后厂房、右岸地下引水发电系统及左岸河中垂直升船机等组成。

本标的主要内容为右岸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右岸EL288.00m〜384.00m坝基开挖与支护工程、排沙洞工程、施工支洞工程、右岸310m 混凝土生产系统工程的设计、建设与运行等。

本合同工程计划于2006年4月1日开工,要求2012年6月30 日全部完工。

本合同主要工程量:土石方明挖4645075帛,土石方填筑230997用,石方洞挖1639190帛,混凝土970531^钢筋制安62030.06t.喷混凝土44867斥。

二、控制网的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2、1、1、2003年1月9日发布的《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2、1、2、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向家坝工程建设部颁发的《向家坝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

2、1、3、XJB/0184标段有关施工设计图。

2、1、4、施工组织设计2、1、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2、1、6、国家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有关测量规范三、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和控制点的埋设3、1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测量控制网拟在三峡总公司向家坝工程建设部测量中心提供的首级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适合于本标段施工的三等加密控制网。

共布设:三条附合导线,一条闭合导线,排沙洞附合导线。

平面控制按照三等级布设,高程按四等水准测量布设;困难条件下也可以按四等级光电三角高程测距布设。

其余工作面可以从此五条主干导线上引支导线进行施工放样,但尽可能附合在主干导线上。

目前本标段的地面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密度已经基本满足前期施工的需要。

考虑到工程质量和以后施工放样的方便,对于引水系统工程中的进水口隧洞部分和厂房系统部分,要在业主提供三角基准网点和水准基准网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加密的控制网的工作基点(永久工作基点)应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各布设一个单三角,中间用导线连接。

采用三等精度,以边角网观测方法进行加密,每个点应进行三维坐标的观测。

高程工作基点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各布设一对。

其主要的技术指标如表1-1、表1-2、表1-3和表1-4所示表1-1 水平角方向观测技术要求表1-2 水平角方向观测技术要求表1-3 测距作业技术要求注:D为平距,以Km十。

a为加常数,b为乘常数。

表1-4 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说明:S为斜距KM L为线路总长KM斜距观测一测回为照准一次,测距离4次由于目前正处于工程前期准备阶段,所以工作相当繁重,加密控制网的布设以简单,高效,实用为原则。

考虑到在本标施工区域内设了已经建好的观测墩,为了提高加密控制点的密度,方便施工,将对能利用的观测墩进行联测。

3、2次级加密控制测量对于次级平面加密控制网点(临时工作基点),根据施测精度要求,灵活采用闭合、附合导线法,测边测角前方交会法和极坐标法进行加密;对于次级高程控制网点(临时工作基点),根据施测精度要求,采用三角高程观测法(对向观测)进行加密。

3、3控制点埋设控制点均现浇混凝土桩;加密的永久高程工作基点埋设不锈钢水准标志。

至于临时测量点则灵活地采用插筋或坚硬基岩上设点的形式设置。

3、4控制测量的作业流程1)在开工通知下达14天前,从测量监理工程师处获得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及其基本资料和数据,并现场确认点位。

2)进行数据资料的复核和现场控制点坐标检测,确认无误后再拟定控制网加密方案。

3)踏勘选点,确定控制网加密方案的最终形式,并上报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

4)控制网加密方案通过后,进行控制点埋设工作。

5)严格按审批通过的观测方案和《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进行控制网的观测工作。

6)观测完毕以后,整理各项数据资料,进行控制网平差计算并把坐标成果上报测量监理工程师。

3、5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拟布设五条主干导线,即四条附合导线,一条闭合导线,平面控制按三等级布设,高程按四等水准测量布设。

其余施工工作面可以从此四条主干导线上引支导线进行施工放样,但是尽可能附和在主干导线上。

3、5、1第一条附合导线的布设方案根据三峡总公司向家坝建设部测量中心所提供的施工控制点(一棵树,骨料场,田坝,望江坪)作为导线的起算点,并且由于红砖场点距离主交通洞只有100m左右,可以直接将红砖场点作为洞口点。

由一棵树,骨料场,田坝三点作为三个起算方向并向1#施工支洞与3#施工支洞的交叉点做第一个导线点。

通过1#施工支洞到达主厂房,通过2#施工支洞最终到达主交通洞,并沿着主交通洞到达红砖场点而形成一条附和导线,其线形见平面示意图中:望江坪一A—B — C — D — E —F —G — H—I —红砖场点。

贯通点拟设在E点附近,导线全长约1166m.3、5、2第二条附合导线的布设方案第二条附合导线的起算点和洞口点与第一条闭和导线的相同,由一棵树,骨料场,田坝三点作为三个起算方向并向1#施工支洞与3#施工支洞的交叉点做第一个导线点。

并通过3#施工支洞到达主变洞,通过主变洞与2#-1施工支洞相连接,并且最终通过主交通洞与红砖场点向连接。

从而形成一条附合导线。

其线形见平面示意图:望江坪—A— 1—2—3—4—F—G-H—I —红砖场点。

贯通点拟设在4号点附近,导线全长约1182m 3、5、3闭合导线的布设方案从第一条附合导线的I点开始向主交通洞与6#施工支洞的交叉点布设第一个导线点。

通过6#施工支洞到达1#尾水洞,通过尾水洞到达4#施工支洞,由4#施工支洞到达2#尾水洞,最终通过6#施工支洞闭合到I点。

其线形平面示意图中:I —1'—2'—3'—4'—5'—7'—2'—1'—I。

贯通点拟设在5'号点附近,导线全长约1680m 3、5、4第三条附合导线的布设方案从尾水口点通过主交通洞到达5#施工支洞,并通过5#施工支洞通过1#进水洞与洞外的控制点相连。

其线形见平面图:A'—B‘一C —D' —E' —F' —G —H —I —红砖场。

贯通点拟设在4号点附近,导线全长约1065m3、5、5排沙洞附和导线的布设方案从进水塔控制点A开始向1#排沙洞进口处布设导线点。

最终通过1#排沙洞附和到控制点B点上。

其线形见平面图:控制点A- a—b—c—d—e—f —g—h—I —j —k—控制点C。

贯通点拟设在h 点附近,导线全长578m四控制网的观测设备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测量控制网拟采用徕卡高精度电子全站仪TCA1201其标称精度(测角中误差T,测距精度2+2PPM 可以满足三等控制网的要求。

4、2控制网的观测方法在施测过程中,为了减少对中,整平误差,拟采用三联脚架法,即镜站和测站均架设三脚架,在搬站时前视和测站的基座与脚架固定不动,只移动仪器和棱镜。

4、2、1水平角观测方法水平角观测采用左右角全圆观测法,左右角各观测三个测回。

即按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观测右角以前视边起始方向方向为准,换置度盘位置,左角和右角分别取中数后相加,其与360度的差值不应超过三等导线测角中误差的两倍,即3.6秒。

4、2、2垂直角观测方法垂直角观测采用正倒镜观测法,按照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测四个测回。

观测成果应该符合四等级的指标差较差(9 秒)和测回差(9秒)。

4、2、3距离观测方法在测距开始前应该正确量出测站和镜站出的气压、温度,然后取测站与镜站处的气压、温度的平均值输入倒仪器中,每一条边长测四个测回,观测成果应该符合三等级的一测回读数较差限差(3mm 与测回间较差限差(5 mn)。

五控制网内业计算及贯通误差估算5、1控制网内业计算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测量控制网拟用EL320作为测区平均高程面,所有观测的边长均归算到平均高程面上。

5、1、1斜距的归算用高差计算:D= V S'—h2用天顶距计算:2D=S 冶inZ —(1 —k)/4 >R>S‘ 冶in2Z式中Z ――天顶距观测值;S '――经过气象、加、盛常数改正后的斜距H ――测距仪与棱镜之间的高差;D ――测站与镜站平均高程面上的平距;F ――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对天顶距的改正值;K --------- 大气折光系数R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6370000m5、1、2测区平均高程面上边长的归算D=D( 1-HdR) H H=H-H R式中H 0――测区边两端点高程的平均值;H R――测区选定的投影面的高程。

5、1、3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改正计算2/ h= (1-K)XD/ (2 >R)5、1、4控制网平差计算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测量控制网的平差计算拟用“科傻”测量平差软件代替手工计算,这样可以提高计算速度使计算成果更加可靠。

5、2贯通误差估算:在最大贯通长度方向上,贯通误差估算如下:测角中误差:m p =±1.8 〃测边中误差:ml二±3mm5、2、1第一条附和导线网贯通误差估算边长相对中误差:ml/l=3/110000=1/27272(平均边长110m)计算得:my p =±0.005mm y|= ±).013mMy= ±).010m洞内第一条附和导线网测量误差对贯通误差的影响为:横向中误差My=0.010m,满足规范要求。

因此,洞内第一条附和导线可以按照三等光电测距导线布设。

5、2、2第二条附和导线网贯通误差估算边长相对中误差:ml/l=3/110000=1/27272(平均边长110m)计算得:my B =±0.005mm y l= ±0.013mMy= ±0.010m洞内第一条附和导线网测量误差对贯通误差的影响为:横向中误差My=fi.010m,满足规范要求。

因此,洞内第二条附和导线可以按照三等光电测距导线布设。

5、2、3闭合导线网的贯通误差估算边长相对中误差:ml/l=3/110000=1/27272(平均边长110m)计算得:my B =±0.003mm y|= ±0.012mMy= ±0.009m洞内第一条附和导线网测量误差对贯通误差的影响为:横向中误差My=0.009m,满足规范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