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沪科版)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

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
①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②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①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②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340m/s 。

③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
的传播速度。

即: V
固>V

>V
气。

4.回声
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然后在进入人耳,此时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②区别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到达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这就要求发出声音的人至少距离障碍物17m远
③回声的应用
[1]加强原声:如在教室内讲话比在旷野听起来响亮
[2]金属探伤:如探测金属制品内是否有气泡
[3]测距
5.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音→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知识讲解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知识讲解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一、速度公式二、重力公式G=mg (G:重力,m:质量,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四、密度公式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五、浮力公式(1)F浮=F下-F上(压力差法)(2)F浮=G物(漂浮、悬浮法)(3)F浮=G--F(称重法)(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 V排(排水法)(F浮:浮力,G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m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g:10N/kg或9.8N/kg)六、压强公式 (1)普适公式SF=p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p :液体压强 ρ:液体的密度; h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七、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 1l 1=F 2l 2 ( F 1:动力 ;L 1:动力臂;F 2:阻力; L 2:阻力臂 )八、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 物:物体的重力;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 :物体升高的距离; G 动:动滑轮的重力;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 (1)定滑轮: F=G 物 s=h (2)动滑轮:)G (21F 动物+=G S=2h (3)滑轮组:)G (n1F 动物+=G s =nh九、功、功率、机械效率(1)功 a 、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 b 、把物体举高时W =Gh 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2)功率Fv tFst W P ===(一般) (P :功率W ,W :功J;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3)有用功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4)总功 W 总=F 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 (5)机械效率 %100W W ⨯=总有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二、十三章)1、吸热、放热 Q 吸或Q 放=c mΔt(c :物质的比热容; m :质量 ;△t :温度的变化值 ;△t=t 高-t 低) 2、热值Q=mq (固体、液体) Q=Vq (气体) (m :质量, q :热值,m :质量,V :体积)3、热机效率:%100Q Q ⨯=完全燃烧有效利用η 电机效率η=W 有W 电 x100%电学部分(第十四、十五、十六章)1、电流定义式 :tQI =(I :电流A ,Q :电荷量c ,t :时间s ) 2、 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IU R IR U R U ===,,I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R ) 3、电功公式(1)普适公式W=UIt (W :电功J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R ,t :时间s )(2)纯电阻公式(焦耳定律) RtI t I RI W tR U t W 22R U U =••==••=4、电功率: (1)普适公式 tWP =(P :电功率W 或kW ,W :电功J 或kW ·h ,t :时间s 或h ) P=UI (P :电功率W ,U :电压V, I :电流A )(2)纯电阻公式 RU R I P 22==5、串联电路的特点: (1)各处电流相等 I =I 1=I 2(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 =U 1+U 2 n 个阻值相同的R 串联时,R 总=nR(3)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R 总=R 1+R 2 (4)串联分压:各部分电压比等于电阻比2121R R U U = 由此得,当R 1、R 2串联,t 相同、I 相同21212121R R U U P P W W === 6、并联电路的特点:(1)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 =I 1+I 2(2)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一般等于电源电压 U =U 1=U 2(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21R 1R 1R 1+=总 [2121R R R R R +=总] (4)并联分流:各支路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倒数比 ,当R1、R2并联,t 相同时12212121R R I I P P W W === 7、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c=λν 【c :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m ;ν:频率Hz 】常用物理量1、光速:C =3×108m/s (真空中)2、声速:V =340m/s (15℃)3、重力与质量比值:g =9.8N/kg≈10N/kg4、1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5、水的密度ρ=1×103kg/m3 冰的熔点0℃ 水的沸点100℃ 水的比热容:c =4.2×103J/(kg•℃)6、一节干电池电压:1.5V7、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8、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 (不高于36V ) 9、家庭电路电压:220V10、单位换算(1)1m/s =3.6km/h (2)1g/cm 3 =103kg/m 3(3)1kw•h =3.6×106J (4) 1mm 2=1x10-6m 2 (5)1cm 2=10-4m 2 (6)1cm 3=10-6m 3。

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沪科版(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沪科版(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 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 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 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沪科版(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全
八年级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 1mm=103µm;1µ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 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 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 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cm等。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s)”。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µs)”等。它们

最新沪科版初中物理目录大全

最新沪科版初中物理目录大全

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节走进神奇第二节探索之路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快与慢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三节超声与次声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二节平面镜成像第三节光的折射第四节光的色散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六节神奇的"眼睛"第五章质量与密度第一节质量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四节密度知的应用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第二节怎样描述力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节力的合成第三节力的平衡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第三节空气的"力量"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九章密度与浮力第一节认识浮力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第十章机械与人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第三节做功了吗第四节做功的快慢第五节机械的效率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第二节看不见运动第三节探索宇宙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第二节熔化与凝固第三节汽化与液化第四节升华与凝华第五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物体的内能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三节内燃机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第二节让电灯发光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第五节测量电压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三节“伏安法”测电阻第四节电阴的串联和并联第五节家庭用电第十六章电流做功与电功率第一节电流做功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第三节测量电功率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第一节磁是什么第二节电流的磁场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第十八章电从哪里来第一节电能的产生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第三节电能的输送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第一节感受信息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第十二章能源、材料与社会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三节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九年级物理(沪教版)

九年级物理(沪教版)

九年级物理(沪教版)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九年级物理(沪教版)的内容和特点。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探讨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课程内容
九年级物理(沪教版)的课程内容围绕以下主题展开:
1. 力的研究
- 力的性质和作用
- 秤的比例性原理
- 物体平衡条件
- 合力和分力
- 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
2. 能量转化
- 能量的传递和转化
- 功和功率
- 机械能的转化
- 势能的计算
3. 光的传播
- 光的直线传播
- 反射和折射
- 光的色散和光谱
4. 电路与电能
- 电流的传导
- 串、并联电路
- 电阻和电阻的计算- 电压和电能
5. 波的特性
- 机械波和电磁波- 波的传播和干涉- 声音和光的特性
教学特点
九年级物理(沪教版)具有以下教学特点:
1. 系统性:课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从力的研究开始,逐步引入能量、光、电和波的知识。

学生可以建立起对物理概念的整体认识。

2. 实践性:课程注重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生活性: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环境联系紧密,培养学生的物理常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4. 启发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和研究。

结论
九年级物理(沪教版)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生活性和启发性的物理课程。

通过研究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获得物理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为进一步研究和研究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word版,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假定为静止)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不能是其本身)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单位:国际制单位:米/秒符号:m/s换算关系:1m/s=3.6km/h5、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径是直线运动;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6、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 m dm cm mm 卩m nm换算关系:1km=1000m;1m= 10 dm = 100 cm = 103mm= 10 6卩m= 109nm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观察:量程、分度值、测量:1、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2、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4、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特殊测量:累积法、化曲为直、化直为曲:7、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h min s ms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1000 ms)8、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改进仪器材料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④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9、平均速度:定义:表示物体在通过一段路程中的平均快慢。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八年级 物理

刻度尺。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的大门
用符号:m 表示,我们
1. 物理学是研究自 走
然界中各种物理现
两步的距离约是 1
象的规律和物质结 米,课桌的高度约 0.75
构的一门科学。物理 米。
实验是研究物理问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
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从空气斜射入水或
玻璃或水透镜发生
玻璃表面时,折射光
折射时,光总偏向较
线与入射光线、法线
厚的部分。
在同一平面上;折射 12、凸透镜成像:
光线和入射光线分 居法线两侧,折射光 线向法线靠拢,折射 角小于入射角;入射
(1) (2) (3)
F
F
(1/)
(2/)
f
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随着增大;当光线垂 直射向介质表面时, 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 逆的) 11、凸透镜:中间厚边 缘薄的透镜,它对光 线有会聚作用;凹透
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
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 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 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 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 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 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 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 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 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 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 体运动快慢的物理
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
量。
法。
12. 速度的定义:在匀
7. 机械运动:一个物
速直线运动中,速度
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

初中物理沪科版讲义

初中物理沪科版讲义

初中物理沪科版讲义
初中物理沪科版讲义主要包括以下章节:
1. 走进物理世界:包括物理学史、光、热、力、声、电等内容。

2. 快与慢: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3. 乐音与噪声:声音的特性及其应用。

4. 超声与次声:声音的频率及其应用。

5.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

6. 眼睛与视力矫正: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和视力矫正的方法。

7. 神奇的“眼睛”:了解生物的视觉机制。

8. 熟悉而陌生的力:理解力的概念,以及力的描述方法。

9. 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合成和力的平衡。

10. 密度与浮力:质量、物质的密度,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11. 压强:理解压强的概念,液体的压强,以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2. 机械与人: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及其应用,以及做功的快慢和机械效率。

此外,初中物理沪科版讲义还包括一些实验探究,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质密度的测量等。

这些实验探究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希望这份讲义能够帮助您掌握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同时也鼓励您主动参与到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多做实验、多思考、多提问,以便更好地理解物理这门有趣的科学。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按照作用方式,力可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包括惯性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5. 运动的描述: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6. 运动的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圆周运动)。

二、能量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能够进行物理作用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和内能。

2.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3. 动能与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或状态有关。

4.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5. 功和功率:功是力在物体上作用并使物体移动的结果,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三、电学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形态的物质。

2. 库仑定律:描述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电路基础:包括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

4. 电能与电功率:电能是电流做功的能量,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换率。

5.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了磁场变化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四、光学1. 光的反射: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称为折射。

3. 光的色散: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的分散现象。

4. 透镜成像:透镜通过折射光线,可以形成实像或虚像。

5. 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是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的相互加强或减弱现象,衍射是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发生的方向改变。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复习提纲(集锦5篇)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复习提纲(集锦5篇)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复习提纲(集锦5篇)1.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复习提纲第1篇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

记住:15℃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XX0Hz。

超声波:高于20XX0Hz的声音。

(蝙蝠、海豚可发出)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分类归纳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分类归纳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分类归纳一、运动和力1.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匀速和变速2.力的基本概念-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二、机械能和能量1.功的概念和计算-功的定义-功的单位和计算公式2.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功率的定义-功率的单位和计算公式3.动能和势能-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势能的定义和计算4.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机械能守恒的应用三、压力学和浮力1.压强-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的单位和计算公式2.浮力和浮力原理-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浮力原理的应用3.管道中的液体压力-法向压力和切向压力-斯密特定理四、声学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波的产生和特性-声音的传播速度2.声音的性质-声音的强度和音量-音调和音高3.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声音的反射定律-声音的吸收和消声工程五、光学1.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定律2.光的折射和透明介质-光的折射定律-透明介质中的光的传播和折射3.镜子和透镜-平面镜和曲面镜-透镜的种类和应用六、电学1.静电和电场-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电场的概念和性质2.电路和电流-电流的概念和计算-电路的基本元件和电路图3.电阻和电阻定律-电阻的概念和计算-电阻定律和欧姆定律4.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七、热学1.温度和热平衡-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原理-热平衡和热量的传递2.物质的热性质-热容量和比热容-热膨胀和热膨胀系数3.相变和热量转化-相变的概念和物质的相变规律-传热和热量转化的应用总结:本文对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进行了分类归纳,涵盖了物理学的基本内容。

其中运动和力、机械能和能量、压力学和浮力、声学、光学、电学和热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6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6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6篇〕篇1: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 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展工作。

分类及比拟: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处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 -20℃~110℃ -30℃~50℃ 35℃~42℃分度值1℃ 1℃ 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分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分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②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2、汽化和液化: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外表积⑶液体外表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九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知识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九年级上沪科版物理作为初中物理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的知识点进行综述,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运动的相关知识。

在九年级上沪科版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弹簧振子的运动等。

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描述方式对于理解后续章节的内容非常重要。

同时,还要掌握如何计算速度和加速度,以及如何利用运动图象来描述运动过程。

其次,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各种力。

九年级上沪科版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引力、弹力、摩擦力等不同类型的力。

了解这些力的性质和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分析物体的平衡和运动状态。

同时,还要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掌握如何应用这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我们学习了能量与功的相关知识。

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改变物体状态的能力,而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量化描述。

在九年级上沪科版物理中,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动能、势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守恒定律。

同时,还要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如何计算力做功和功率。

此外,在九年级上沪科版物理中,我们还学习了电学的基本知识。

电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关注的是电荷和电流的运动。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电荷和元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性质、电阻和电流的关系等。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最后,我们介绍了光的基本概念和光学的相关知识。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它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表现出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在九年级上沪科版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现象。

了解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许多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比如彩虹的形成、镜子的反射等。

总之,九年级上沪科版物理涵盖了许多基本而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还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沪科版)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沪科版)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1、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1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1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J)15、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

5、物质世界从小到大的尺度: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4、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5、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7、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8、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9、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0、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1cm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
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
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 s ,速 t
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 米/秒=3.6 千米/小时 13.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
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
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
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
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
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 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 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9、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 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
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 上一 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八年级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
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 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 设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 分析与论证 → 评估 →交流与 合作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 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 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 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 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 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 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 毫升=1 厘米 3 ;测量液体 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 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线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
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
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 s ; t
15. 根据v s 可求路程:s vt和时间:t s
t
v
第三章 声的世界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放大镜。
13、光路图:
空气
空气
空气



14.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 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 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 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 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 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 较大(空气中的光线偏离法线);(6)平行主光轴 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 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⑻凸透镜成像时, 折射光线(或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像点。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 体快。
第 1 页 共 13 页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s
1 2
S总
1 2
v t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 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 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0、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
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 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 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 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 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 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第四章 多彩的光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
播。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3×108米/秒,而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 3×108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
线有发散作用。
※光线透过厚薄不同的玻璃或水透镜发生折射时,
光总偏向较厚的部分。
12、凸透镜成像:
(1) (2) (3)
F
F (1/)
(2/)
f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投影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