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D+:R=H NADP+:R=PO32NAD+ 和NADP+的结构
2. FMN和FAD 也是重要的电子载体(P.261) 辅酶FMN传递电子的过程:
第四节 高能磷酸化合物的 储存和利用
一. 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二. ATP在生物能学中的作用 三. 生物体内ATP生成的方式
一. 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2. △G0′指特定条件下的标准自由能,其计算 与特定条件下的平衡常数有关
3. △G指一定条件下物质发生反应的自由能, 其计算与△G0′有关,是判断反应能否自发 进行的标准。
五、自由能变化的可加性及热力学上一个 不利反应可由一个有利的反应推动 在偶联的几个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总变 化等于每一步反应自由能变化的总和
第三节 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中自由能变化
一、生物氧化与氧化还原电势 生物氧化:有 机 物 在 体 内 氧 化分 解 为 二 氧 化 碳和水并 释放能 量的过程。 又可称组织呼吸、细胞呼吸。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 一种物质上的化学反应。
(一) 生物氧化中物质氧化的方式
生物体内氧化作用主要有三种方式: 1.失电子 如: Fe2+—→Fe3++e— 2.脱氢 如: 醇氧化为醛 3.加氧 如: 醛氧化为酸(加水脱氢反应) *生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的同时,有能量的
(1) 苯环化合物示踪法:1904年,德国 Knoop用此法确 立 了脂肪酸氧化方式,提出β -氧化学说。 (2)同位素示踪法:稳定(天然)同位素(如15N、13C等)。 不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 (如14C、131I等) (3)使用酶的抑制剂:如碘乙酸抑制醛缩酶
(4)利用遗传缺陷症:例先天缺乏尿黑酸氧化酶,可造 成体内尿黑酸积累,从尿中检出尿黑酸可推测Tyr代谢情况.
这些过程是由许多高度整合、相互交织的化 学反应来完成的。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所经历的一切化学变化 总称为新陈代谢(metabolism),简称代谢。
一.代谢阶段:人和高等动物可分为三个阶段: 1.消化、吸收: 食物(糖、脂和蛋白质)→可吸收的小分子→肠 粘膜细胞→血循环→各组织细胞 2. 中间代谢:在细胞内进行,中间可有多步连续 反应。例 糖酵解: G→G-6-P→→→→→→2丙酮酸→2乳酸
= 1.81 + 2.303×1.987×10-3×298×lg(3×10-6/ 2×10-4) = 1.81 – 2.487 = - 0.677 kcal/mol = - 2.833 kJ/mol
利用平衡常数求出 △G0′和 △G 举例
*需要强调的是:
1. 自发反应的判断依据是△G值,而不是△G0′ 值,△G值为负值,即此反应能够自发进行。
为这种体系的熵减少被周围环境的熵增加所补偿;
生物体内部所有不可逆过程的发生是可能的,它可 不断地从周围环境吸取负熵来维持生存,新陈代谢 使机体成功地向周围环境释放正熵。
● 自由能的概念:
1878年,J.W.Gibbs 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结合起来,提出了自由能这一函数。
三、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三、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 熵(entropy):用S表示,代表一个体系散乱无序
的程度。一个体系当变为更混乱时,它的熵增加。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的是只有当体系及其周围的熵 之和增加时,过程才能自发地进行。对于自发过 程ΔS体系+ΔS环境>0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了解在机体内哪些过
程可能发生,推测哪些因素是某一过程发生的条件。 例如,形成一个高度有序的生物结构是可能的,因
吸收与合成
异化作用
生长、发育、生殖
衰老、死亡
排泄与分解 是生命的必然的两个部分
在新陈代谢中不断发生能量变化及物质变化 探索物质的运动规律
第六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P. 250 - 274)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yangyanyan@hubu.edu.cn
第一节 代谢总论
1、细胞如何从其环境中摄取能量 问 和还原能力?(分解代谢) 题 2、细胞如何合成其大分子的构造 单元?(合成代谢)
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交换;
隔离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交换。
一个体系的性质包括:压力、体积、温度、组成、比 热、表面张力等,热力学用体系的这些性质来描述一个 体系所处的状态,并把这种性质与状态间的单值对应关 系称为状态函数(只与体系状态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有关, 而与状态变化的过程无关。):
(5)气体测量法:如瓦氏呼吸器(P.18 图19-1) (6)核磁共振波谱法(NMR):1948年由Bloch与Purcell 建立,获1952年诺贝尔奖。
三、代谢的研究方法之1:使用抑制剂
★酶抑制剂或呼吸电子抑制剂可以使代谢或呼吸 电子传递途径受阻,积累中间产物,利于测定
果糖-1,6-二磷酸
醛缩酶
ΔG0′= -2.303 RT logK’eq = -nΔE0’ F (=96480 J.)
ΔE0’ = 2.303 RT logK’eq /n F
(三)生物氧化反应的电子载体(P.260)
1. 以NAD+或NADP+为辅酶的脱氢酶 (尼克酰胺核苷酸类) 功能:将底物上的氢 激活并脱下。
辅酶:NAD+或NADP+
= -2.303×1.987×10-3×(273+25)×lg0.0475
= -1.364×lg0.0475 = 1.81 kcal/mol = 7.57 kJ/mol 1cal=4.184J
△G = △G0′ + RT ln [C][D]/[A][B] △G = △G0′ + RT ln[甘油醛-3-磷酸]/[二羟丙酮磷酸]
生物化学中将磷酸化合物水解时释放 出的能量大于25KJ/mol者,称高能磷酸 化合物。其所含键称高能磷酸键。 高能磷酸化合物主要有四类: 1.磷酸酐 2.混合酐 3.烯醇磷酸 4.磷酸胍类
二羟丙酮磷酸 甘油醛-3-磷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碘乙酸
-
甘油酸-2-磷酸
甘油酸-3-磷酸
烯醇化酶
-
氟化物
第二节 生物能学
一、体系的概念、性质与状态
二、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生物化学 中的热力 学
四、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及其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五、自由能变化 六、标准生成自由能及其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七、能量学在生物化学应用中的一些规定 八、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
(多个酶)
3.排泄废物:肾、肠、皮肤等(生理学主讲)
二.代谢特点:
1.多步相关联的反应连续进行; 2.反应条件温和,由酶催化进行,一般无副反应;
3.对内外环境变化有高度适应性和灵敏的自动调节。
三、代谢的研究方法:
1. 可从不同水平研究新陈代谢:
整体(in vivo)研究: 意即“在体内” ; 组织切片组织匀浆和提取液:(in vitro)意即 “在体外”、 “在试管内” 。 2. 可用不同方法研究新陈代谢:
在标准条件(250C,常压,[氧化型][还原型]:1mol)下,每 一个氧化还原对都有一个标准氧化还原电势(E0); 生物体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条件:PH=7,故用E0’表示, 此时氢电极 E0’= -0.421 (P.258 表8-3)
2. 标准电势与自由能的关系:
△E0′;氧化还原体系中两个半反应的氧化还原 电位差: △E0′= E0′正极 - E0′负极(失去电子倾向高) ΔG0′ = -nΔE0’ F 3. 标准电势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1.内能 U ;
2.焓 (H = U + PV);
3.熵 S 与自由能ΔG
二、 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
内能(internal energy):体系内部质点能量
的总和,用符号U(或E)表示。内能的绝对值 是无法测量的,但其改变量却是可以测量的。
热力学第一定律: 就是能量守衡定律,说明能 的形式只能互相转变不能消灭。第一定律的数学 表达式是:ΔU= Q-W(Q代表在过程中吸收的热 量,W代表体系所做的功,ΔU代表内能的变化)。
△G0′总 = △G0′1+ △G0′2+ △G0′3 …...
六.能量学在生物化学应用中的一些规定
1、水的活度规定为1; 2、把标准状况的pH规定为7.0;
3、△G0′值基于每个反应物和产物都能够解离;
4、生化系统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在过去以 cal 或 kcal 表示,现建议用 J 或 kJ 表示。 1 cal相当于4.184 J
则得:△G0′= —RT lnK′eq
需要强调的是,自发反应的判断依据是△G值,而 不是△G0′值,△G值为负即此反应能够自发进行。
利用平衡常数求出 △G0′和 △G 举例
例:当二羟丙酮磷酸与甘油醛-3-磷酸互变达到平衡时,甘油醛-
3-磷酸与二羟丙酮磷酸的浓度比是0.0475(25℃,pH7)。甘油醛 -3-磷酸的浓度为3×10-6mol/L,二羟丙酮磷酸的浓度为2×104mol/L,求出该反应的△G0′与△G值。 解: △G0′= -RT ln K’eq = -2.303 RT lg K’eq
●自由能的概念:1878年,J.W.Gibbs 把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结合起来, 提出了自由能这一函数。
△G=△H—T△S
△G是恒温、恒压下自由能的变化 △H是体系焓的变化,△H=△U+P△V
△S是体系熵的变化
△U是体系内能的变化
三、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G是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能否向某个反向进行的根据,
生物分子

生物大分子
由基本相 糖 同类型的 脂 分子单体 核酸 组成 蛋白质 G6(葡萄糖) F(果糖) FA(脂肪酸)+甘油 5种含氮碱基(A、G、T、C、U) 20种氨基酸

有机小分子
维生素、辅酶、激素、有机酸、色素等。 生物复杂多样,但在分子水平具有简单同一性。
研究 结构
功能
性质
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
第二节
生物能学(生物化学中的热力学)
热力学在生物化学中最基本的用处在于判断一个过程是否 能够发生。 有关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体系:热力学中的体系(system)是在一限定范围内
的物质。宇宙的其余部分的物质称为环境 (surroundings)。
开放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又有物质交换;
由能变化用△G0′表示,可以导出反应的标准自由能与
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及其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平衡时,△G=0 0=△G0′+RT ln[C][D]/[A][B] 因此,△G0′= —RT ln [C][D]/[A][B] 令 K′eq=[C][D]/[A][B] △G0′= —2.303 RT logK′eq
释放和转移
(二) 氧化-还原电势(电位)
1. 标准氧化还原电势
一个氧化还原对失去电子或获得电子的倾向称为 氧化还原电势(电位) :
生物氧化中包括许多氧化还原反应: H2 ←→
电子供体 (还原型)
2H++2e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电子受体 (氧化型)
Fe2+ ←→ Fe3++e
电子供体 (还原型) 电子受体 (氧化型)
分别构成氧化还原(电)对: H+/1/2 H2 , Fe3+/ Fe2+ 在生物氧化反应中,通常用氧化还原电位来相对 地表示各种化合物对电子亲合力的大小。
生物体的化学组成
自然界
所有的 生命物 体都由 三类物 质组成 水、无 机离子 和生物 分子
生命体的元素组成
组成生命体的物质是极其复杂的。但在地球上




存在的92种天然元素中,只有28种元素在生物 体内被发现 第一类元素:包括C、H、O和N四种元素,是组 成生命体最基本的元素。这四种元素约占了生 物体总质量的99%以上。 第二类元素:包括S、P、Cl、Ca、K、Na和Mg。 这类元素也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第三类元素:包括Fe、Cu、Co、Mn和Zn。是生 物体内存在的主要少量元素。 第四类元素:包括Al、As、B、Br、Cr、F、Ga、 I、Mo、Se、Si等。
△G是负值表示反应可自发进行。△G和反应的速度、变 化的途径无关,也不说明反应的速率如何。 过程可逆: - △G = 0,或写为△G = 0 自发进行: - △G﹥0,或写为△G﹤0 意味着该过程释放自由能 过程不可能进行: - △G ﹤ 0,或写为△G﹥0 意味着该过程需要提供能量才能进行
四、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及其与平衡常数的 关系 考虑反应 : A+B===C+D 此反应的△G为: △G=△G0+RT ln[C][D]/[A][B] △G0为标准自由能变化 R为气体常数 T为绝对温度 若将标准状况的pH规定为7.0,将pH=7.0时的标准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