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数学解题研究(1)解析

合集下载

初等数学研究不等式的解法

初等数学研究不等式的解法

f g
(x) (x)
0, 0.
第20页/共62页
第 同解变形( 无理不等式 )


f (x) 0,
f (x) g(x) g(x) 0,
不 等
f
(x)
g 2 (x)

f (x) 0,
f (x) g(x) g(x) 0,
f
(x)
g
2
(x)
第21页/共62页
思维训练


节 1、(x 1) x2 x 2 0;

式 2) log 2 x log 1 (x 2) 1
2
x
x 2
0, 0
x
x
2
0.
答案:(2,4)
第29页/共62页
方法一(指数、对数不等式)

五 节 ①同底法:不等式两边化为同底,再利用
指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进行同解变形。


1)a 1时,a f (x) a g(x) f (x) g(x);

f (x) 0;
log a
f
(x)
log a
g(x)
g(x) 0;
f (x) g(x)
第30页/共62页
第 五 节
2)当0 a 1时,a f (x) a g(x) f (x) g(x);
不 等 式
f (x) 0;
log a
f (x) log a
g
(
x)
g(x) 0;
都有f (b) g(b)的解。
第19页/共62页
第 同解变形( 无理不等式 )

节 不
f (x) 0,
f (x)
g(x)

《初等数学研究》

《初等数学研究》

《初等数学研究》一、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初等数学研究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分初等代数和初等几何两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学数学教学所需的初等数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数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在数学思想上得到启发,在数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为教好中学数学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讲授初等几何部分,初等代数部分作为自学内容。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从中学数学的教学需要出发,并根据中学数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把初等数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分别组成若干专题,在内容上适当延伸和充实,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上予以提高;对各专题的教学,都要着重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要求学生认清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初等几何部分第一章绪论1.几何学的历史简介2.初等几何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了解几何学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以及初等几何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第二章几何的证明1.几何证明的概述2.证度量关系3.证位置关系掌握常用的证题方法和技巧第三章几何量的计算1.线段度量2.面积计算3.解三角形掌握勾股定理推广和斯蒂瓦尔特定理及其应用,会计算面积和解三角形。

第四章初等变换1.合同变换及其间的关系2.位似变换和相似变换3.初等变换的应用理解合同变换、位似变换和相似变换等概念,能利用初等变换解题。

第五章轨迹1.基本概念(轨迹的概念与证明方法,轨迹命题的类型)2.常用轨迹命题及其证明3.轨迹的探求理解轨迹的概念,并掌握轨迹命题的证明方法。

掌握常用的几个轨迹命题。

第六章立体图形的一些性质1.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空间作图公法,简单作图题)2.三面角(三面角及其性质,三面角的相等)3.多面体(四面体的一些性质,凸多面体的欧拉定理,正多面体,截面图的画法)4.体积计算(体积概念,拟柱体体积公式,体积计算)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

初等数学研究

初等数学研究

目录正、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2)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边 (2)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角 (3)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4)参考文献: (5)正、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正、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之间定量关系的两个重要定理, 它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的结合起来, 是解决有关三角形问题的有力工具。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边当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边和任一角,求其他边或者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条边,求其他的边,都可以用正余弦定理来解决,但在用的时候往往要用到技巧转化。

例1 在三角形ABC 中,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3A π,a =1b =则c=( )1分析1:当把c 看作是已知时,由题目能得三边一角的关系,于是用余弦定理能求c 的值。

解法1:由222cos 2b c a A bc+-= 得213cos 32c c +-=π 整理得220c c --=解之得c=2分析2:当只注意到题目给的已知条件时,可以先利用正弦定理求出∠B ,再得出∠C ,最后可得出c 的值。

解法2:由sin sin a b A B =得1sin sin 1sin 2b A B a ⨯==π由大边对大角,可得:==-A-B=62B C ππ于是π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c 是斜边,2=所以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角在三角形中,已知三角形的各边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求三角形的角,都可以运用正余弦定理来解决,但有时需要用技巧进行等价变化。

例2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长,已知a 、b 、c 成等比数列,22,a c ab bc -=-且求∠A 的大小及sin b B c的值。

分析:因给出的是abc 之间的等量关系,要求∠A ,需找∠A 与三角形的关系,故可用余弦定理。

由2sin b C b ac c=用正弦定理求的值 21abc b ac =解因为成等比数列,所以22a c ac bc -=-所以222b c a bc +-=在三角形ABC 中,可得余弦定理得2221cos 222b c a bc A bc bc +-===所以∠A=60 在三角形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sin b A a因为2b ac =,∠A=60所以2sin sin sin 602b B b A c ac === 解法2:在三角形ABC 中有面积公式得11sin sin 22bc A ac B = 因为2b ac =得sin sin c A b B =故而得sin sin b B A c == 总结:解三角形时,当找到三边一角之间的关系时,常常用余弦定理。

《初等数学研究》课程标准

《初等数学研究》课程标准

《初等数学研究》课程标准初等数学研究是高等师范类数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在学员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员掌握中学数学教学所需的初等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学数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在数学思想上得到启发,在数学方法上得到初步培训,为教好初中数学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分为初等代数(包括初等函数、排列与组合)和初等几何(包括制图基本知识)两部分,其基本要求是:一、从中学数学的教学需要出发,并根据中学数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把初等数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分别组成若干专题,在内容上适当延伸和充实,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上予以提高。

二、对各专题的教学,都要着重基本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

三、要求学生认清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部分初等代数绪言1.关于代数的几个历史观点2.作为教学科目的中学代数一、数系(一)教学要求1.了解数系扩展的两种形式及其所遵循的原则。

2.掌握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及整数环的构造。

3.确切理解自然数集扩充到有理数集的有关概念,弄清自然数、整数运算的概念及其算律,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有理数集的性质。

4.明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有效数字与可靠数字等概念,掌握近似值四则运算的经验法则。

5.确切理解无理数、实数概念、掌握实数大小比较的法则、实数的运算和实数集的性质。

6.确切理解复数概念,掌握复数的两种表示形式、复数的运算和复数集的性质。

(二)主要内容1.数的概念的扩展2.自然数集序数理论*。

3.整数环4.有理数域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集的性质。

5.近似计算初步近似值的截取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有效数字和可靠数字、近似值四则运算的经验法则、预定精确度的计算方法。

6.实数域无理数的引入、实数的概念及其大小比较、退缩有理闭区间序列、实数的运算、实数集的性质。

知识背景在初等数学解题研究中的作用

知识背景在初等数学解题研究中的作用

知识背景在初等数学解题研究中的作用篇一:初等数学解题研究中,知识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知识背景是指学习者先前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技能、方法和技巧等方面。

在初等数学解题研究中,知识背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下面将介绍知识背景在初等数学解题研究中的作用。

1. 理解问题在初等数学解题研究中,我们需要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

知识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包括问题的来源、目的、特点和范围等方面。

理解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2. 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初等数学解题研究中,我们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知识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一个方程时,我们可能需要运用代数知识,函数知识,或者几何知识等。

知识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巧来解决问题。

3. 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在初等数学解题研究中,我们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知识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已有的知识,并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一个函数问题时,我们可能需要运用函数的性质和定义,以及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知识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已有的知识。

4. 提高解题能力在初等数学解题研究中,知识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解题能力。

通过了解和掌握知识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背景在初等数学解题研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和掌握知识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并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

因此,在初等数学解题研究中,我们应该注重知识背景的学习和研究。

篇二:初等数学解题研究需要大量的知识背景,因为初等数学问题通常涉及到基本的数学概念、原理和定理。

如果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那么难以理解问题,也无法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初等数学解题方法探究

初等数学解题方法探究
足 “ 闭 ” 求 同 ~ 单 向 ”直 观 ” 稳 定 ” 封 “ “ “ 和压 节 拍 的 传 统 模 式 . 追 而
消去 Y后有 L =X4VC 一 C, 同学 到这步 时觉 得好麻烦 - X 4 一般 -
不 想 再往 下走 了 , 实 去 掉 根 式 也 许 会 柳 暗 花 明 。 其
r_ Ii —
求 思维 的“ 畅性 ”变通 性” “ 造性 ”使我们 的解题 更快 、 流 “ 和 创 , 更
精 、 准。 更 方 法四( 助元素、 桥过河 ) 辅 搭 人 们 经 常 为 求 解 题 目而 引入 做 为媒 介 的 对 象 , 何 中 常 引 入 几 辅 助 线 、 助 图 形 , 要 代 数 中 常 引 用 辅 助 函 数 , 种 辅 助 的 新 元 辅 而 这 素 可 能 是 角 、 、 , 可 能是 变量 或 函数 。 线 面 也
即 L ( ≤
- ) 当 4 ] C, 直
线 与 该 网相 切 时 即 x Y :=

c 时 L值最 大 , 时 三 角形 为 等腰 此
直 角 三 角 形
有舫程 { 下 组
这 样 我 们 自然 就 想 到 了 用 函 数 的 思 想 ,

这 种方 法 即 是用 几何 思想 来解 决 代 数 问 题 ,而 同学 们 比较 常 用 的是 用 代 数 问题 来 解 决 几 何 难 题 , 强 这 种 逆 向思 维 训 练 , 满 加 不
对 于 上 述 的方 程 组 , 们 要 求 L的 最 大 值 , 多 数 同学 潜 意 我 大 识 中就 会 想 到 不 等 式 。
通过 上面几种 方法 , 问题 得 到 了解 答 , 非 意 味 着 解 题 过 程 并

初等数学研究系列——不等式——权方和不等式专题研究

初等数学研究系列——不等式——权方和不等式专题研究

( x + 2y + 3z + 4u + 5v ) = 60 x 2 ( 2 y ) ( 3z ) ( 4u ) ( 5v ) ≥ 简解:w = + + + + 1 2 3 4 1+ 2 + 3 + 4 + 5 5
2 2 2 2 2
当且仅当x = y = z = u = v = 2时w取得最小值60.
正是第42届IMO的原题.
a a 2 + 8bc
+
b b 2 + 8ca
+
c c 2 + 8ab
≥1
以上我们是直接(或通过简单变形)使用权方和不等式证不等式,可谓“简 洁明快” ,实际上凑着使用权方和不等式证明不等式也有“小巧玲珑”之美,请 看: 1 1 1 2 2 2 . 例 10. 已知:x, y, z ∈ R + , x + y + z = 1, 求证: + + ≥ + + 1− x 1− y 1− z 1+ x 1+ y 1+ z
n
1
m
⎛ n ⎞ ai ⎟ ∑ n ai m +1 ⎜ i =1 ⎝ ⎠ ( a > 0, b > 0, m > 0.等号在a = λb 时取得 ). 将上式整理为 ∑ m ≥ i i i i m n b i =1 ⎛ ⎞ i ⎜ ∑ bi ⎟ ⎝ i =1 ⎠ 我们称上式(狭义)权方和不等式(m 称为该不等式的权) 。它的特点是分 子的幂指数比分母高 1 次。灵活的选用(狭义)权方和不等式常常可以起到意想 不到的化简效果。以下我们将从求极值和证明不等式两个方面来展示(狭义)权 方和不等式的“化简魅力” 。 Ⅰ.用于求极值 1 1 例 1.已知x, y ∈ R +且 + = 1, 求x + 2 y的最小值. x y

考研数学教育备考初等数学题的解题技巧

考研数学教育备考初等数学题的解题技巧

考研数学教育备考初等数学题的解题技巧备考考研数学教育专业,初等数学部分是必考内容之一。

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更高效地解答初等数学题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解题技巧,希望对考研数学教育备考有所帮助。

一、代入法代入法是解答初等数学题目中常用的一种解题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先将问题中的变量设为某个具体的值,然后代入到等式或者不等式中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结果。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一元方程、一次不等式等题型。

例如,假设需要解答以下方程:2x + 3 = 7我们可以选择将变量 x 设为 2,然后代入到方程中进行计算。

代入后的等式为:2 × 2 +3 = 74 + 3 = 77 = 7通过代入法,我们得出 x = 2 这个方程的解。

二、化简法化简法是解答初等数学题目中常用的另一种解题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将复杂的表达式进行化简,将其转化为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容易解答问题。

例如,假设需要解答以下方程:3(x + 2) - 4(x - 1) = 5我们可以通过化简法将方程转化为简单的形式。

按照分配律计算出括号中的项,化简后的方程为:3x + 6 - 4x + 4 = 5-x + 10 = 5通过化简法,我们将问题简化为求解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三、利用图像法图像法是解答初等数学题目中常用的一种解题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图像来辅助解答题目。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几何题或者图形题。

例如,假设需要解答一个几何题,如求两直线的夹角。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两条直线的图像,利用几何知识求解两直线的夹角。

四、套用公式法套用公式法是解答初等数学题目中常用的一种解题技巧。

在解答题目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套用相应的公式或者定理进行求解。

例如,假设需要解答一个面积求解题目。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形状和已知条件,套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总结:在备考考研数学教育专业的初等数学部分时,解题技巧的掌握尤为重要。

初等数学研究pdf

初等数学研究pdf

初等数学研究初等数学,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部分,涵盖了从基本的算术、代数到几何的初步内容。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培养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深入探讨初等数学的重要性、主要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一、初等数学的重要性初等数学是数学学科的基石。

它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学习高级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初等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有广泛应用,如计算、测量、数据处理等。

掌握初等数学知识,对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个人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等数学的主要内容1.算术:算术是初等数学的基础部分,包括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以及百分数、比例、利率等应用。

通过算术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培养数感和运算能力。

2.代数:代数是初等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未知数、方程式、函数等概念。

学生通过学习代数,可以掌握代数式的基本运算、方程的解法以及函数的基本性质,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几何:几何主要研究图形的性质、变换和度量。

初等几何主要涉及平面图形的认识、性质探索以及面积、周长等的计算。

通过学习几何,学生可以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等数学的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强调通过问题引导、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直观教学:直观教学利用实物、模型、图表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表象,降低理解难度。

例如,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概念。

3.练习与反馈: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通过练习与反馈,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四、初等数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初等数学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不断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

浅谈初等数学中的一员——三角函数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浅谈初等数学中的一员——三角函数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是 函数 _( ) 最 大 值 点 , 期 一 , 厂z 两 周 叫: 2于 是
性质 , 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和正余 弦定理 的应用 , 题刑
有选择题 , 空题 , 有解答题 , 答题一般是一道 以 填 也 解
( 一s 2 詈) k一 ≤ . 詈≤ 是 - 2 z 由2 号 2 z i + ) n z + 2+
谬 等数 学牛 曲 员
— —
三 角 函数 的 解 题 策 略 与技 巧
安 徽省 定远二 中
杨杰
2 30 320
1 .考点 分 析
L 型 一 j 三 角 函 数 图 象 与性 质 : 题 :
三角函数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与综合
分析 能力方 面具有 独特 的作 用 , 来 是 高考 的 重点 内容 历 之一. 查形式 近年 来基 本上保 持“ 小一 大” 考 一 模式 ( 的 有 省份“ 小一 大” 两 模式 )考查 的重点 与热 点是 以三 角形 为 ,
(十 了 一1 n
cs = 3 oA


评析 : 本题主要考察三角恒等变换 、 弦定理 , 正 解
三 角 形 等 有 关 知 识 , 察 运 算 求 解 能力 重 点 体 现 在 三 考

. .
厂 )s(+ 一。 ( 一iz 号) cz n s
, a 一c 一 () 。 3 , —c 一 ( 。
号, Z n号 走 詈, Z k , - ≤≤ k E 得k + E
点 评 : 题 是 一 道 关 于 形 如 Y a io 本 — sux十bo o a c  ̄x
的函数与直线 —b两相邻 交点距离 问题 , 进而 求解 单调性 , 应用 课 本 知识 就 可 以解 决 , 于 考 察基 础 属

初等数学研究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数学推理)

初等数学研究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数学推理)

初等数学研究数学素养1.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通过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

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用数学语言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

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

数学抽象主要表现为:获得数学概念和规则,提出数学命题和模型,形成数学方法与思想,认识数学结构与体系。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把握事物的本质,以简驭繁;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

2.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

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

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

逻辑推理主要表现为:掌握推理基本形式和规则,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探索和表述论证过程,理解命题体系,有逻辑地表达与交流。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学会有逻辑地思考问题;能够在比较复杂的情境中把握事物之间的关联,把握事物发展的脉络;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和理性精神,增强交流能力。

3.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

数学建模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模型搭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

《初等数学研究》课程

《初等数学研究》课程

《初等数学研究》一、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初等数学研究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分初等代数和初等几何两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学数学教学所需的初等数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数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在数学思想上得到启发,在数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为教好中学数学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讲授初等几何部分,初等代数部分作为自学内容。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从中学数学的教学需要出发,并根据中学数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把初等数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分别组成若干专题,在内容上适当延伸和充实,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上予以提高;对各专题的教学,都要着重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要求学生认清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初等几何部分第一章绪论1.几何学的历史简介2.初等几何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了解几何学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以及初等几何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第二章几何的证明1.几何证明的概述2.证度量关系3.证位置关系掌握常用的证题方法和技巧第三章几何量的计算1.线段度量2.面积计算3.解三角形掌握勾股定理推广和斯蒂瓦尔特定理及其应用,会计算面积和解三角形。

第四章初等变换1.合同变换及其间的关系2.位似变换和相似变换3.初等变换的应用理解合同变换、位似变换和相似变换等概念,能利用初等变换解题。

第五章轨迹1.基本概念(轨迹的概念与证明方法,轨迹命题的类型)2.常用轨迹命题及其证明3.轨迹的探求理解轨迹的概念,并掌握轨迹命题的证明方法。

掌握常用的几个轨迹命题。

第六章立体图形的一些性质1.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空间作图公法,简单作图题)2.三面角(三面角及其性质,三面角的相等)3.多面体(四面体的一些性质,凸多面体的欧拉定理,正多面体,截面图的画法)4.体积计算(体积概念,拟柱体体积公式,体积计算)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数学思想方法第一节猜证结合思想(1)授课内容:1、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及数学思想方法;2、五种基本的数学思想系统及形成;3、数学思想与数学问题解决4、猜证结合思想:1.1基本观点及解题策略;1.2证明推理与基本方法;(1)综合法与分析法。

重难点:1、猜证结合思想:1.1基本观点及解题策略;1.2证明推理与基本方法;(1)综合法与分析法。

讲授方法和手段、讲授、讨论,边讲边练相结合。

一、基本概念:1、数学思想:是数学的基本观点,是对数学概念,原理、方法、发现法则的本质的认识。

对于解题而言,数学思想就是解题策略,它能沟通问题与知识及方法间的联系,调节解题,是解题的指导思想,属于策略性知识。

2、数学方法: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采用的手段,步骤和程序,属于过程性知识。

由于数学思想常常表现为数学方法的形成(即以数学方法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通常把二者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3、五种基本的数学思想(中学数学思想):在数学的发展史上,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如:公理化思想;符号化思想,极限思想,固本思想等,但在中学主要学习下面五种数学思想:中学五中主要数学思想:1、猜证结合思想;2、分类与分步思想;3、化归思想;4、数形结合思想;5、函数与议程思想。

我们学习五种数学思想的目标是:在头脑中主动的建构“五种数学思想系统,使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达到“系统化”和“明确化”。

二、第一节猜证结合思想1、推理的两种形式:(1)似真推理:归纳人推理与类比推理叫似真推理。

归纳推理:由个别的、特殊的结论,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比较等手段,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

这种推理叫∽。

类比推理:由特殊到特殊或由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叫类比推理。

由归纳推理或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叫似真推理。

但,似真推理是创造性的逻辑推理。

(2)证明推理:演绎推理叫证明推理,即:由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的,特殊的结论的推理方法。

证明推理所得出的结论都是正确的。

总结上面内容我们得出:注两种推理:(1)似真推理(数学猜想):⎧⎨⎩归纳:特殊到一般类比:特殊到特殊或者一般到一般(2)证明推理:演绎:一般到特殊2、猜证结合思想2.1 基本观点与解题策略(1)数学猜想:似真推理就叫数学猜想。

我们的推理应该结合猜想与证明两种策略同时进行。

靠猜想去发现,靠证明去反驳或证实发现。

这就是所谓的猜证结合思想。

(2)猜证结合思想:在问题解决时,要把猜想与证明两种策略综合运用,靠猜想去发现,靠证明去反驳或证实发现,使之互补优缺,这种思想叫猜证结合思想。

下面用几个例子来说明猜证结合思想的应用。

例: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离心率12e =,A 是左顶点,F 是右焦点,B 是短轴的一个端点,则∠ABF= 。

(A )30°(B )60°(C )90°(D )120°解:应用猜证结合的思想:考察极端,在四个选中,90°是一个极端情形,先猜想∠ABF=90°(于是只须证明:1AB BF k k ⋅=-即可)。

∵221()1AB BF b b c a c a k k e a c ac a c e -⋅=⋅-=-=-=-=-.(注:椭圆c e a=) ∴∠ABF=90°,选C本题目如果用“证明方法”计算结果,是很麻烦的:解:在△ABF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222222222222)()(·2cos b a a c ac a b a a c a a b a BF AB AF BF AB ABF +--=++-++=-+=∠22= ∵2222[1()]c c a ac c a a a --=--222211(1)[1()]022a e e a -=--=--= ∴0cos =∠ABF .∴︒=∠90ABF .∴选C显然用“证明”的方法做,计算量大,且思路容易受阻。

而“猜证结合”则思路清晰,计算量小。

例:定义在(-∞,+∞)上的偶函数f(x)满足:(1)()f x f x +=-,且[1,0]-且在是增数,()f x 下面关于的判断正确的是 .(1)f(x)是周期数函数;(2)f(x)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3)f(x)在[0,1]上是增函数;(4)f(x)在[1,2]上是减函数;(5)f(x)=f(0).解:(考虑类比推理:在我们学过的偶函数中,有那些函数满足题目的条件:cos y x =)把f(x)类比成cosx ,把“1”类比成“π” ,显然函数cos y x =满足题目的全部已知:在[-π,0]增,且)()(x f x f -=+π而余弦函数cos y x =具有下列性质:是以T =2π的周期函数,——①满足 关于直线x=π对称,——②满足 在[-a ,π]是增函数——③不满足 在[π,2π]是减函数——④不满足 在0cos 2cos =π ——⑤满足∴通过类比①②⑤对.例:已知1121,4n n n a q a a a +-==-(n=1,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分析:用“猜证结合”证明.解:当1n =时,12131a ==-; 当2n =时,272333a ==-; 当3n =时,132355n a ==- …… 猜想:23()21n a n N n =-∈-.(第一步完成,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证明:当1n =时23()21n a n N n =-∈-成立;假设当n k =时成立,当1n k =+时1291122244(3)421k k k k a a a a k +-==-=------21221k k -=++232(1)1k =-+-.3证明推理与基本方法证明推理就是演绎推理,即由一般推出特殊,所以证明推理的方法统称为演绎法。

本节我们要弄清证明推理的三个问题:(1)证明的意义和要素;(2)证明的规则;(3)有几种基本的证明方法。

3.1证明的意义和要素:数学证明就是用一些真命题来确定某个命题的真假性的思维形式(或推理过程)。

(这就是证明的意义)从结构上看:数学证明有三个要素:(1)论题(要确定真假性的那个命题);(2)论据(被用来作为证明的充足理由,它包括题目的已知,公式、定理及其他真命题);(3)论证,论证不但要符合逻辑(注:论证过程要符合逻辑的推理过程,而逻辑规律有四条:逻辑规律有四条:(1o)同一律:A是A(即:每一个概念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下,应该是确定不变的,即:在同一讨论过程中,每个概念都应当按照同一的意义来使用,而不能忽而这样,忽而那样)。

(2o)矛盾律:A不是非A(在推理或讨论的过程中,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不能对同一对象作出两个相反的论断)。

(3o)排中律:或A,或者非A(在同一讨论过程中,A和非A有且仅有一个成立,不能有第三种情形出现)B )(B表示用来确定A(4o)充足理由律:因为有B,所以有A,(即由A真的一个或几个判断);3.2 数学证明的规则:数学证明还要符合下面三条规则。

(1)论题要明确;(2)论据要真实;(3)论据不能靠论题来证明。

(注:论题的真实性是靠论据来证明的,如果论据的真实性又要靠论题来证明,那么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证明,违反这条规则的逻辑错误,叫做循环论证。

)讨论:下面证明错误在哪里:例5:在Rt △ABC 中,C=90°,求证222c b a =+证明:∵1cos sin 22=+A A 又∵sin ,a c A =cos b c A = ∴A A c b a 22222cos sin +=+2222)cos (sin c A A c =+= 注:这个证明是错误的,∵证明过程中的证据是1cos sin 22=+A A ,论题是:222c b a =+,而证据1cos sin 22=+A A 是由论题222c b a =+推出的。

因此在证明:222c b a =+时不能以1cos sin 22=+A A 为证据来证明222c b a =+。

3.3 有几种最常用的证明方法:(1)综合法与分析法综合法:由问题的已知或已知的真命题出发,一步一步推出问题的结果的证明方法叫∽。

(执因导果)例1:已知a 、b ∈R +,且a ≠b ,求证a 3+b 3>a 2b +ab 2证明(综合法):a 、b ∈R +,且a ≠b ,∴0a b +>,∴2()0a b ->, ∴(a +b )(a -b )2>0,∴(a 2-b 2)(a -b )>0,∴a 3+b 3-a 2b -ab 2>0,∴a 3+b 3>a 2b +ab 2.分析法:由问题的论证结论出发,步步寻求结果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这个充分条件已经具备,至此问题获解,(执果索因)(或称倒溯法) 例:证明:213≤-+-x x (13≤≤x )证明(分析法):31≤≤x .∴03≥-x 、01≥-x 要使213≤-+-x x ,只要4)13(2≤-+-x x 只要:4)1)(3(213≤--+-+-x x x x 只要:1)1)(3(≤--x x只要:2440x x -+≥,即:2(2)0x -≥显然2(2)0x -≥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A BC注:应用分析法时,必须“下一步是上一步的充分条件”,即由“下一步”能推出“上一步”。

分析法是“执果索因”,这有利于寻找证题思路;而综合法是“执因索果”,其优点是:书写证明过程清晰简洁.因此常把分析法与综合法结合起来应用:用分析法寻找证题思路;用综合法书写证明过程.例:若,,a b c R +∈,证明:222a b c ++≥分析(用分析法寻找证题思路)要证结论成立→22a b ≥≥2c ≥,但事实上这三个不等式不可能成立,看第一个不等式:把a 固定,而b 没有限制可以无限增大,因此不成立.此思路错误.考虑证明:222a b +≥,(用分析法寻找此不等式的证题思路):要证222a b +≥→222233()()()()0a b a b ab a a b b b a +≥+→-+-≥ 33222()()0()()0a b a b a ab b a b →--≥→++-≥最后一个不等式显然成立,到此证题思路就完全清楚了. (用综合法书写证题过程):证明:因为,,a b c R +∈,所以:222()0,()0,a ab b a b ++≥-≥222()()0a ab b a b ∴++-≥,所以33()()0a b a b --≥,所以33()()0a a b b b a -+-≥,所以33()()0a a b b b a -+-≥,所以2222()()a b a b ab +≥+,所以222a b +≥. 同理2222,22b c a c ++≥≥,三式相加可得原不等式成立.分析综合法:把分析法和综合法同时使用的证题方法叫分析综合法.例.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三个内角,,A B C 的三条对边.证明: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cot ,cot ,cot 222A B C 也成成等差数列.分析:应用分析综合法:解. 由,,a b c 成等差数列得a b b a -=-,(把“边换成角”:)sin sin sin sin A B B C ∴-=-(结合所证结论中是半角,应用和差化积,化为半角) 2cos sin 2cos sin 2222A B A B B C B C +-+-=,∴2sin sin 2sin sin 2222C A B A B C --= (上面推出的最后一个等式,而无法再进行下去了,下面再用分析法寻找证题思路), 要证:cot,cot ,cot 222A B C 也成成等差数列, 只须证明:cos cos cos cos 2222sin sin sin sin 2222A B B C A B B C -=- , 只须证: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22222222sin sin sin sin 2222A B B A B C C B A B B C --=⋅⋅, 即: sin sin 22sin sin 22B AC B A C --= 只须: sin sin sin sin 2222C B A A B C --⋅=⋅, 此等式成立.作业:P 157:1、2第一节 猜证结合思想(2)授课内容:1、(1、4)比较法;(1)叠合比较法;(2)割法,补法和比法;(3)作差法,作比较,取函数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