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三章章末总结提高教学案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 第三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学习目标】1、认识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2、初步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3、体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运算【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1、正确画出物体受力图;2、能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相关力的计算【学习难点】1、体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运算.2、能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相关力的计算【自主学习】受力分析的步骤:(认真阅读,体会)1、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的是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所以分析出的各力的受力物体必须是研究对象受到的力。
画受力图时,可以用一个点表示物体。
物体受到的各力一般画到同一点。
2、受力分析的顺序(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按先找已知力,再找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以上三种力要根据力产生的原因、条件、特点进行分析)3、画出研究对象所受各力的示意图4.注意事项(1)不能总认为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即在画力时要明确该力的施力物体是哪一个。
(2)受力分析是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能把研究对象对外界物体施加的力也画在受力图上。
(3)判断弹力的有无可假设把外界物体移走,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来判断接触面处有没有弹力。
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可假设接触面光滑,通过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方向来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合作探究】一、在水平面上物体受力情况 基础准备1、试画出A 的受力示意图基础准备2、三物块均静止。
求:A ,B ,C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3、如图所示,重50N 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370角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保持静止,F=30N 。
试求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cos370=0.8,sin370=0.6)应用训练4、如图所示,某装卸工人推着质量为m 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已知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该工人推力与水平面间夹角为α,求工人推力的大小。
(重力加速度取g )二、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力情况 基础准备5、试画出A 的受力示意图例题6、如图所示,放在长木板上的木块质量为m ,当木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时,木块静止在长木板上。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3章《第三章磁场》章末总结(教案)
《第三章 磁场》章末总结
【教学过程】 ★重难点一、有关安培力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有关安培力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安培力是一种性质力, 既可以使通电导体静止、 运动或转动, 又可以对通电导体做功, 因此,
有关安培力问题的分析与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与力学问题一样,
先取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
析,判断通电导体的运动情况,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由牛顿定律或动能定理等规律求解。
具体求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1.安培力的大小 当通电导体与磁场方向垂直时,
F= ILB;当通电导体与磁场方向平行时,
F= 0;当通电导体
和磁场方向的夹角为 θ 时, F= ILBsinθ 。
2.安培力的方向 由左手定则判断, 安培力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也垂直于导线的方向, 即安培力垂直于磁场和 导线所决定的平面,但磁场与导线可以不垂直。
mv0 2 Bq
t=( T1+T2)/2=7 π m/4Bq, 得: v=2v0/7 π (3)则在每 4 周期刚结束时粒子第二次经过 符合要求的点。
x1 2r1 的这一点,以后每过一周期将会出现
故 xk
2r1 (k 1)r1
k3 r1
(k 3)m0v
2
2
2 Bq
(式中 k 取 1、 2、3……)
★重难点三、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规律★ 一、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规律 1.复合场 指重力场、磁场和电场并存,或其中某两场并存,或分区域存在.粒子连续运动时,一般要 同时考虑重力、洛伦兹力和静电力的作用. 2.三种场的不同特点比较
(1)粒子在 x 轴上方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 r1
(2)如把 x 上方运动的半周与 x 下方运动的半周称为一周期的话,则。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物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学案:第三章 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2节牛顿第二定律错误!错误!【p44】夯实基础1.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__所受的合外力__成正比,跟__物体的质量__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__相同__.(2)表达式:F合=__ma__.该表达式只能在国际单位制中成立.因为F合=k·__ma__,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才有k=1。
力的单位的定义:使质量为1 kg的物体,获得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即1 N=__1__kg·m/s2__.(3)适用范围①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__惯性__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__匀速直线__运动的参考系).②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__宏观__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系统化地理解其内涵:F量化了迫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外部作用,m量化了物体“不愿改变运动状态”的基本特性(惯性),而a则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v)变化的快慢.明确了上述三个量的物理意义,就不难理解如下的关系了:a∝F a∝错误!另外,牛顿第二定律给出的F、m、a三者之间的瞬时关系,也是由力的作用效果的瞬时性特征所决定的.(1)矢量性:加速度a与合外力F合都是__矢量__,且方向总是__相同__.(2)瞬时性:加速度a与合外力F合同时__产生__、同时__变化__、同时__消失__,是瞬时对应的.(3)同一性:加速度a与合外力F合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两个物理量.(4)独立性: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都遵循牛顿第二定律,而物体的合加速度则是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__矢量和__,合加速度总是与合外力相对应.(5)相对性:物体的加速度是对相对地面静止或相对地面做匀速运动的物体而言的.(6)局限性: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粒子.3.单位制(1)单位制:__基本__单位和__导出__单位共同组成了单位制.①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有__长度__、__质量__、__时间__,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__米__、__千克__、__秒__.②导出单位是由基本单位根据__物理关系__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有力(N)、速度(m/s)、加速度(m/s2)等.(2)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单位特别提醒:①有些物理单位属于基本单位,但不是国际单位,如厘米、克、小时等.②有些单位属于国际单位,但不是基本单位,如米/秒(m/s)、帕斯卡(Pa)、牛(顿)(N)等.考点突破例1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0的平盘,盘中有一物体质量为m。
高中物理 第3章复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复习课一、力的基本知识1.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的图示和示意图4.力的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力的分类二、力学中的三大力三、力的合成和分解四、本章解题的基本思路1.认清研究对象从题目所给的信息来选取有关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是解题的出发点。
2.正确的受力分析分析研究对象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并画受力图,做到不多一个力,也不少一个力物体之所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是由于它们的受力情况不同。
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第三章中通常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具体方法:(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然后找出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产生作用注意:①不要找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的力。
②不要把作用于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要养成按步骤分析的习惯①重力:只要物体在地球上,无论处于什么运动状态,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
②弹力:绕研究对象观察一周,看是否有接触点(面),某个接触点(面)若有挤压,则有弹力,有时要用到假设法。
③摩擦力:如果有弹力,则观察接触面上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还要注意题意,接触面是否光滑。
④分析其他外力(3)画完受力图后再作一番检查。
①检查一下画出的每一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若没有施力物体,则该力一定不存在。
②检查一下分析的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的运动状态,以防发生了多力或漏力的现象。
③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以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观察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时,研究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④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地列为物体所受的力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等效替代”的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存在。
(特别注意分析斜面上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如果已考虑了某个力,那么就不能再考虑它的分力。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I)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I).doc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I) 摘要:本教案旨在为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提供一份详尽的章末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平衡、摩擦力等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理解力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掌握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力的合成与分解。
共点力平衡的判定和计算。
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中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理解与应用。
共点力平衡条件下的动态分析。
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和静摩擦力的计算。
四、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定义、性质、作用效果。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矢量性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共点力平衡: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条件的应用、三力平衡的特殊情况。
摩擦力:摩擦力的分类、产生条件、计算方法、影响因素。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对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系统讲授。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难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展示力的作用效果。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力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知:系统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平衡、摩擦力等知识点。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实验演示: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演示,加深理解。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易错点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准备下一章的学习内容,预习新课。
八、教学反思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是否到位。
学生在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平衡条件。
学生对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是否熟练。
九、结语通过对第三章《相互作用》的系统学习和总结,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共点力平衡条件以及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第三章5篇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第三章5篇由于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第三章,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第三章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物理学史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地心说(托勒密)和日心说(哥白尼)分别以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天体运动的观点;通过学习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了解牛顿是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阅读使学生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也使学生懂得科学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光明大道,也是要通过斗争,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说明:1、日心、地心学说及两者之间的争论有许多内容可向学生介绍,教材为了简单明了地简述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没有过多地叙述这些内容.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2、这一节的教学除向学生介绍日心、地心学说之争外,还要注意向学生说明古时候人们总是认为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是由于它遵循的运动规律与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不同.3.学习这一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下一节推导万有引力定律做铺垫,因此教材中没有过重地讲述开普勒的三大定律,而是将三大定律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加以说明,节后也没有安排练习.希望老师能合理地安排这一节的教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让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并进行阅读,如:第谷在1572年时发现在仙后座中有一颗很亮的新星,从此连续十几个月观察这颗星从明亮到消失的过程,并用仪器定位确证是恒星(后称第谷星,是银河系一颗超新星),打破了历来“恒星不变”的学说.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为__以亚里士多德为旗号的经院哲学对科学的禁锢、改变与加深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科学认识而奋斗了一生,因此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开普勒幼年时期的不幸,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完成了第谷未完成的工作.这些物理学家的有关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在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畏强权的精神.教法建议具体授课中教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讲述.也可通过放资料片和图片的形式讲述.也可大胆的让学生进行发言.在讲授“日心说”和“地心说”时,先不要否定“地心说”,让学生了解托勒密巧妙的解释,同时让学生明白哥白尼的理论__了统治人类长达一千余年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理论,为宣传和捍卫这一学说,意大利的思想家布鲁诺惨遭烧死,伽利略也为此受到残酷迫害.不必给结论,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典型例题关于开普勒的三大定律例1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约为27天。
学案: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章末综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相互作用[体系构建][核心速填]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相互性、矢量性.2.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2)按效果分类:动力、阻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3.重力(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方向:竖直向下.(3)大小:G=mg(4)重心: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4.弹力(1)产生:物体直接接触;接触处产生了弹性形变.(2)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与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同.①在接触面上产生的弹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②绳产生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3)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4)胡克定律: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5.摩擦力(1)静摩擦力①产生:物体接触且有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趋势.②方向:沿接触面的切面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③大小:0<F≤F max(2)滑动摩擦力①产生:物体接触且有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②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③大小:F=μF N.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等效关系.(2)遵守的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3)合力范围:|F1-F2|≤F≤F1+F2.摩擦力和弹力的分析弹力摩擦力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1)相互挤压(2)接触面粗糙(3)两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1)支持力、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2)绳子拉力沿绳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大小(1)弹簧弹力:胡克定律(2)发生微小形变物体的弹力:二力平衡(1)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判断(2)滑动摩擦力:F=μF N(1)假设法.(2)结合物体运动状态判断.(3)效果法.【例1】如图所示,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B上放一重为1 200 N的物体A,物体A与木板B间、木板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木板B重力不计,当用水平拉力F将木板B匀速拉出,绳与水平方向成30°角时,问绳的拉力F T多大?水平拉力F多大?(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解析] (1)求绳的拉力F T:隔离A,其受力如图所示.则水平方向上:F T cos 30°-F f1=0竖直方向上:F T sin 30°+F N1-G=0而F f1=μF N1联立以上三式解得F T≈248 NF f1=F T cos 30°≈215 N.(2)求水平拉力F:隔离B,其受力如图所示.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F f1′,地对B的摩擦力为F f地,地对B的弹力大小F N2=F′N1,F′N1=F N1,F f1=F′f1故拉力F=F f地+F f1′=μF N2+μF N1′=2F f1=430 N.[答案] 248 N 430 N[一语通关](1)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无关,根据物体的状态进行判断.(2)无弹力,就无摩擦力;有弹力,未必有摩擦力;有摩擦力、必有弹力.[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被水平力F紧压在倾角为θ=60°的墙面上静止.则关于木块的受力情况、墙面对木块的作用力(压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墙面对木块一定有压力B.墙面对木块一定有摩擦力C.墙面对木块的作用力为3 2 FD.墙面对木块的作用力为F2+mg2C [对木块受力分析,受推力、重力,若没有支持力就没有摩擦力,物体不可能平衡,故一定有支持力,同理有静摩擦力,故A、B正确;墙面对木块的作用力(压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推力的合力是平衡关系,重力和推力的合力为F2+mg2,故墙面对木块的作用力为F2+mg2,C错误,D 正确.]物体受力分析问题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由它受力的情况决定的.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础,也是学好力学的先决条件.1.受力分析的步骤—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通常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逐个分析↓—将作用点画在重心上↓—是否有遗漏或多余的力,已分析的力是否正确2.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1)整体法:以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一般用来研究不涉及系统内部某物体的力和运动.(2)隔离法:将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一般用来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及运动情况.3.受力分析时要注意的问题(1)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施加的力.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以用假设法分析.(3)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地列为物体所受的力.因为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 (4)受力分析一定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特别是物体处于临界状态的受力分析.【例2】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A 放在质量为M 的三角形斜劈上,现用大小均为F 、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 和B ,它们均静止不动,则( )A.A与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B与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C.B对A的支持力可能小于mgD.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m)gCD [本题疑难之处在于能否在正确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整体法以及正交分解法求解物体的平衡问题.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受到重力(M+m)g、支持力N和已知的两个推力,对于整体,由于两个推力刚好平衡,故整体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且有N=(M+m)g,故B错误,D正确.再对木块A受力分析,至少受重力mg、已知的推力F、B 对A的支持力N′,当推力F沿斜面的分力大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当推力F 沿斜面的分力小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当推力F沿斜面的分力等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时,摩擦力为零.在垂直斜面方向上有N′=mg cos θ+F sin θ(θ为斜劈倾角),故A错误,C正确.][跟进训练]2.(多选)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垂直于倾斜天花板平面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木块一定受到4个力的作用B.木块可能受到2个力的作用C.逐渐增大推力F,木块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D.木块受天花板的摩擦力随推力F的增大而增大AC [木块在重力作用下,有沿天花板下滑的趋势,一定受到静摩擦力,则天花板对木块一定有弹力.木块受力如图,故A正确,B错误;根据平衡条件得:F=F N +G cos α,F f =G sin α.逐渐增大F 的过程,F N 增大,最大静摩擦力增大,而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F f 不变,木块将始终保持静止,故C 正确,D 错误.]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1)两种平衡状态: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静止”和“v =0”的区别与联系v =0⎩⎪⎨⎪⎧a =0时,是静止,是平衡状态a ≠0时,不是平衡状态总之,平衡状态是指a =0的状态. 2.动态平衡及其分析方法动态平衡是指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可以认为任一时刻都处于平衡状态.分析此类问题时,常用方法有:(1)图解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画出不同状态下力的矢量图(画在同一个图中),然后根据有向线段(表示力)长度的变化判断各个力的变化情况.(2)解析法:对研究对象的任一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出因变参量与自变参量的一般函数,然后根据自变参量的变化确定因变参量的变化.【例3】 如图所示,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弹力大小为F N1,木板对球的弹力大小为F 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 .F N1始终减小,F N2始终增大B .F N1始终减小,F N2始终减小C .F N1先增大后减小,F N2始终减小D .F N1先增大后减小,F N2先减小后增大 B [解法一:解析法甲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 N1=mg tan θ,F N2=mgsin θ,随θ逐渐增大到90°,tan θ、sin θ都增大,F N1、F N2都逐渐减小,所以选项B 正确. 解法二:图解法乙对球受力分析,球受3个力,分别为重力G 、墙对球的弹力F N1和板对球的弹力F N2.当板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即F N1与F N2的合力F 始终竖直向上,大小等于球的重力G ,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F N1的方向不变,大小逐渐减小,F N2的方向发生变化,大小也逐渐减小,故选项B 正确.][一语通关](1)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时,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有一个力是不变的,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而第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变化.(2)当大小和方向均变化的分力与另一方向不变的分力垂直时,该分力为最小值. 3.如图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 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 、D 两点,A 、B 两端被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2l .现在C 点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为使CD 绳保持水平,在D 点上可施加力的最小值为( )A .mgB .33mg C .12mg D .14mgC [对C 点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绳CD 对C 点的拉力F CD =mg tan 30°,对D 点进行受力分析,绳CD 对D 点的拉力F 2=F CD=mg tan 30°,故F 2是恒力,F 1方向一定,则F 1与F 3的合力与F 2等值反向,如图所示,由图知当F 3垂直于绳BD 时,F 3最小,由几何关系可知,F 3=F CD sin 60°=12mg ,选项C 正确.]。
(名师导学)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三章章末总结提高教学案新人教版
章末总结 提高知 识 网 络 【p 57】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不受力作用下的理想状态惯性牛顿第二定律⎩⎪⎨⎪⎧∑F=ma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质量和重力:G =mg 超重和失重牛顿第三定律⎩⎪⎨⎪⎧F 1=-F 2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物体低速运动惯性参考系力学单位制⎩⎪⎨⎪⎧基本单位导出单位 解题思路与方法 【p 57】一、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1.取对象——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2.画力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图;画图时,力的方向要准,大小与实际情况不能相差太大,否则可能造成假象;3.定方向——规定正方向(或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较为适宜;4.列方程——根据牛顿定律列方程,根据运动学公式列运动方程;5.求解——统一单位,求解方程;对结果分析检验或讨论.二、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常用方法1.合成法与分解法:当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且加速度方向已知时,常利用合成法;当物体受多个力的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2.整体法与隔离法:在确定研究对象或物理过程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是相对的.3.图象法:在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可利用图象法将其关系直观地显示出来,以便更准确地研究它们之间相互依赖制约的关系,如探究加速度a 与合外力F 的关系,可作a -F 图象.4.假设法: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受力情况不明确时,可以根据题意作某一假设,从而根据物理规律进行推断,验证或讨论.如可假定加速度的方向,建立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求出a ,从而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5.极限分析法:用“放大”或“缩小”的思想把物理过程所蕴含的临界状态“暴露”出来的方法,本章中涉及不少,注意体会.6.程序法:依顺序对研究对象或物理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要注意对象与对象之间、过程与过程之间的关系(F、a、v、t、s等关系).7.“超重”、“失重”分析法: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时,物体就“超重ma”或“失重ma”,据此就能够迅速快捷地判断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体验高考【p57】1.(2018·全国卷Ⅰ)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 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由牛顿运动定律,F-kx=ma,∴F=kx+ma.x为离开原平衡位置的位移,对比题给的四个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答案】A2.(2017·全国卷Ⅲ)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1 kg 和m 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 =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解析】(1)如图所示,对A、B和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其中f A、f B分别表示物块A、B受木板摩擦力的大小,f A′、f B′和f分别表示木板受到物块A、B及地面的摩擦力大小,设运动过程中A、B及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a B和a,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f A=m A a A①f B=m B a B②f B′-f A′-f=ma ③且:f A=f A′=μ1m A g ④f B=f B′=μ1m Bg ⑤。
人教版高中物理学案:第三章 章末复习
第三章章末复习【学习目标】1.认识重力、弹力、摩擦力,熟练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平衡条件。
2.合作探究,运用分析法加深对摩擦力方向的理解。
3.激情投入,体验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力的图示、重力大小和方向及重心的概念,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学习难点】理解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
【请回顾本章所学习的内容,并完成本章知识框架图】【探究案】专题一:力的正交分解例1.如图所示,力F1、F2、F3、F4在同一平面内构成共点力,其中F1=20 N、F2=20 N、F3=N、F4=,各力之间的夹角在图中已标出,求这四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专题二:物体受力的动态变化分析例2.如图所示,两根轻绳OA、OB悬挂一重物,使其处于静止状态,A点不动,保持θ不变,将B点缓慢向上移,则BO绳的拉力将()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专题三:利用矢量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解题例3.如图所示,两根长度相等的轻绳,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上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M、N 两点,两点间的距离为s,已知两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则每根绳的长度不得短于_____.【课堂小结】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与水平面夹角θ为60°的匀强电场中,有一带负电的物块A放在倾斜的绝缘木板上,物块所受电场力的大小为其重力大小的一半,木板的倾角α为30°和60°时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恰好相等,则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B.C.D.2.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10:1,a、b 两端接入图乙所示的电压,图中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D 为理想二极管,R0 为定制电阻,L 为电阻恒定的指示灯,RT 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导学教程2017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教参新人教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主干回顾]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揭示物体具有惯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惯性⎩⎪⎨⎪⎧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量度:质量是唯一量度,惯性与物体受力及运动速度 无关二、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表达式:F =-F ′[自我检测]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有力物体就运动,无力时物体就静止,因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运动速度大的物体的惯性大,速度小的物体的惯性小。
(×)(3)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一定是相互作用力。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不随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其合力为零。
(×)2.[导学号:60810136](多选)(2013·山东理综)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C.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外力来维持,A正确;伽利略假想将轻重不同的物体绑在一起时,重的物体会因轻的物体阻碍而下落变慢,轻的物体会因重的物体拖动而下落变快,即二者一起下落快慢应介于单独下落时之间。
而从绑在一起后更重的角度考虑二者一起下落时应该更快,从而由逻辑上否定了重物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并用实验证明了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相同的规律,C正确;物体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是牛顿总结的,对应于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故B、D皆错误。
第三章 章 末 小 结—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学案
章 末 小 结知识网络构建相互作用——力⎩⎪⎪⎨⎪⎪⎧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重力⎩⎨⎧产生原因:由于__地球的吸引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__竖直向下__大小:G =mg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__不一定__在物体上弹力⎩⎪⎨⎪⎧产生:物体直接接触,接触处产生了__形变__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__相反__,与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__相同__大小:弹力的大小与__形变量__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__大__⎩⎪⎪⎨⎪⎪⎧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物体接触且__相互挤压__,接触面粗糙,有__相对__运动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与__相对运动__方向相反大小:F f =__μF N __静摩擦力⎩⎪⎨⎪⎧产生:物体接触且__相互挤压__,接触面粗糙,有__相对__运动趋势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与__相对运动趋势__方向相反大小:0<F <F max⎩⎪⎨⎪⎧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相等__,方向__相反__,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理解⎩⎪⎨⎪⎧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同种性质分别作用在__两个相互作用__的物体上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力的合成和分解⎩⎪⎨⎪⎧合力与分力:__等效替代__关系遵循的定则:__平行四边形__定则、三角形定则合力大小范围:|F 1-F 2|≤F ≤F 1+F 2共点力的平衡⎩⎪⎨⎪⎧平衡状态:__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____平衡条件:__F 合=0__求解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方法归纳提炼一、物理思维方法1.抽象思维方法从大量生活事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再把这种抽象具体形象化——用有向线段进行描述,通过这种方法,把对力的运算转化为几何问题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