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微机原理教学

微机原理教学

微机原理教学微机原理,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理论、硬件结构和操作系统原理等方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材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微机原理教学模式。

一、课程设置微机原理课程应该合理设置,由浅入深地讲解计算机硬件结构、数字逻辑、微处理器等内容,同时要与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紧密衔接,形成知识体系的连贯性。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能使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进行数字逻辑设计的能力;3. 培养学生掌握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选择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微机原理教材应涵盖计算机硬件结构、数字逻辑和微处理器等内容,并且书写规范、结构清晰、讲解详细。

同时,教材中应包括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案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

四、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加深理论的理解。

可以搭建一些仿真实验平台或使用开发板等硬件设备,让学生亲自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课堂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者课堂演示,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材料,展示计算机硬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内容,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和具体。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电气信息学院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电气信息学院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微机原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电气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平台课程。

作为学习计算机硬件原理与应用知识最主要的课程,该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硬件应用能力至关重要,是学生学习部分专业课程、完成毕业设计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

课程以微处理器、总线、接口、通道和管理程序为主线索,通过循序渐进、适当循环提高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构成、微处理器、接口技术及其应用编程方法、微型计算机系统实现技术、单片机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并了解微机系统及接口技术的最新发展。

课程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训练,能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受到系统科学的训练,对提高形式逻辑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大的作用。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一)理论教学部分1. 概念与基本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2)数字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原码、反码、补码的表示和计算;3)微机系统的结构特点;4)8086/88CPU内部结构, EU,BIU,指令队列;5)8086/88CPU外部信号,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总线缓冲器;6)8086/88系统组成和总线时序。

2. 8086/88系统指令与汇编程序设计(基本内容)1)指令作用概述;2)寻址方式,操作数类型(数据、地址、状态、空);3)指令格式与指令系统,数据传输、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转换、I/O、程序流控制、CPU控制、软中断;4)汇编语言程序格式与程序设计,数据格式(变量、数组、结构);5)程序设计举例,数据结构、堆栈使用、程序流控制(分支、循环、条件、子程序);6)BIOS与DOS功能调用。

(可选内容)7)8087浮点指令与编程设计8)典型高级语言接口3. 半导体存储器(基本内容)1)存储器及分类;2)随机读写存储器(SRAM和DRAM);3)只读存储器ROM;4)存贮器在微机系统中的连接与扩充方法,译码电路及设计应用,部分译码与地址重叠。

微机原理课程基本要求

微机原理课程基本要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基本要求第一章了解微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的组成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软件的组成。

第二章1、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方法,及各种进制之间的转换。

2、掌握有符号数的表示方法,真值、原码、补码的表示与相互转换,了解原码、补码表示范围。

3、掌握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加、减、乘、除)与逻辑运算(与、或、异或、非)。

掌握溢出的判断方法。

4、掌握BCD码与ASCII码的表示方法,BCD码的运算。

5、了解浮点数的基本概念(材料班不要求)第三章1、掌握8088/8086CPU的功能结构、寄存器的名称与作用。

2、掌握标志寄存器中状态标志位的作用,能根据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的结果判断状态标志位的状态。

了解控制标志位的作用。

3、了解8088/8086的存储器结构与堆栈,了解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的关系、堆栈的操作方法。

4、了解8086/8088主要引脚的作用如:数据总线、地址总线、IO/M、RD、WR、INTR、NMI,INTA,ALE、BHE5、了解8086/8088的两种工作方式6、了解总线周期、时钟周期的概念,了解存储器、I/O口读写周期中的主要控制信号第四章1、了解汇编语言的特点,了解汇编程序、连接程序的作用。

2、了解汇编语言的格式,掌握各种寻址方式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存储器操作数的物理地址计算。

3、熟练掌握常用指令的格式、功能、使用,会判别指令的正误。

第五章1、了解伪指令的概念,掌握常量、变量的定义方法与使用方法,掌握重复定义符的作用,以及段定义、过程定义、段寄存器的指派、源程序的结束方法。

2、掌握一个完整的汇编语言程序的结构,会编写完整的分支、循环结构的程序3、了解常用系统功能调用的方法,掌握DOS系统功能调用的常用子功能调用(01H、02H、09H、0AH、4CH)。

4、了解汇编语言源程序从编辑到运行的过程、掌握实验中调试程序时所用的DEBUG命令。

第六章1、掌握各类存储器的特点与符号表示。

微机原理步进电机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步进电机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步进电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微机原理在步进电机控制中的应用,理解步进电机的结构、原理及其特点。

2. 使学生了解步进电机与微控制器之间的接口技术,掌握步进电机的驱动程序编写方法。

3. 让学生掌握步进电机速度和位置控制的基本算法,并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微机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编写和调试步进电机控制程序。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步进电机的组装、调试和故障排查。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微机原理和步进电机控制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步进电机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微机原理基础:回顾微控制器的基本原理,重点讲解微控制器与步进电机的接口技术,涉及课本第3章相关内容。

2. 步进电机原理与结构:介绍步进电机的种类、结构、原理及特点,对应课本第5章内容。

3.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讲解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设计,包括驱动芯片的选型、接口电路设计等,参考课本第6章相关内容。

4. 步进电机控制算法:学习步进电机的速度和位置控制算法,如PID控制、闭环控制等,结合课本第7章内容。

5.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步进电机的组装、调试及控制程序编写,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周:微机原理基础回顾,了解步进电机接口技术;第2周:学习步进电机原理与结构,选型及参数了解;第3周:步进电机驱动技术学习,驱动电路设计;第4周:步进电机控制算法学习,编写控制程序;第5周:实践操作,步进电机组装、调试及故障排查;第6周:课程设计总结,成果展示及评价。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一、引言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匡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微机原理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和编程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标准格式,包括任务背景、设计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步骤、设计结果和总结等部份。

二、任务背景本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背景是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该程序能够实现基本的四则运算功能,并具备一定的错误处理能力。

通过该设计任务,学生将深入理解微机原理中的指令系统、寄存器和存储器等相关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程序设计中。

三、设计目标本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设计目标如下:1. 熟悉并理解微机原理中的指令系统、寄存器和存储器等基本概念;2. 能够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简单的计算器程序,并实现基本的四则运算功能;3. 具备一定的错误处理能力,能够对非法输入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提示。

四、设计内容本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平台的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如Intel 8086微处理器;2. 开辟环境的搭建:选择合适的开辟工具和汇编语言编译器,如MASM;3. 程序设计:根据设计目标,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实现计算器的基本功能;4. 错误处理:设计合理的错误处理机制,对非法输入进行处理和提示。

五、设计步骤本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设计步骤如下:1. 硬件平台的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如Intel 8086微处理器,并搭建相应的开辟环境;2. 学习和理解指令系统:深入学习和理解所选择硬件平台的指令系统,包括指令的格式、寻址方式和功能等;3. 程序设计:根据设计目标,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实现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包括输入数字、选择运算符、进行运算和输出结果等;4. 错误处理:设计合理的错误处理机制,对非法输入进行处理和提示,如输入非数字字符或者除数为零等;5. 调试和测试:对设计的程序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其能够正确运行并满足设计要求。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微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微处理器的工作机制。

2. 使学生掌握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能够阅读和编写简单的汇编程序。

3. 帮助学生了解微机系统中内存、I/O设备的基本原理及其与CPU的交互方式。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能够实现基本的输入输出、逻辑判断和循环等操作。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微机系统常见问题的能力,如调试程序、处理硬件故障等。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课程设计项目,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微机系统设计与实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微机原理及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精神和技术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微机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对微机原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微机原理概述:介绍微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重点讲解CPU、内存、I/O设备等核心组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微机原理概述2. 汇编语言基础:讲解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和指令系统,使学生掌握汇编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汇编语言基础3. 微机系统编程:学习微机系统中的程序设计方法,包括顺序程序设计、分支程序设计、循环程序设计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微机系统编程4. 内存与I/O设备:介绍内存管理、I/O设备控制原理,分析微机系统中内存、I/O设备的访问方法。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20208003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船机修造专业总学时:55课时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船机修造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学习后续专业课的重要基础。

其中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应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结合多个实验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微机结构原理,学会微机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掌握微机定时/计数器及中断系统,掌握单片机通信技术及接口技术,即使学生掌握微机技术及其在工业控制(特别是船舶行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走上相应岗位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任务引导的项目活动,为从事电子、机电、船舶电气设备等单片机应用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企业,培养具有单片机应用产品设计、分析、调试和制作能力的实践型人才。

2、具体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微机技术基本知识;(2)掌握微机定时/计数器及中断系统;(3)掌握微机通信技术及接口技术等。

2)能力培养目标(1)具备技术及硬件的集成能力;(2)具备硬件电路的设计能力;(3)具备程序的编写、调试能力;(4)具备产品性能的测试能力。

3)素质培养目标(1)具有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意识。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研究船舶管理发展趋势和新的技术。

(3)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生态环保;执行行业标准和法规,注重技术安全和劳动保护。

(4)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具有懂得沟通、讲究协作和善于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设计主要按照专业总体教学计划要求、根据专业应当掌握的微型计算机技术基本知识要求设置的课程。

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制定教学计划的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安排项目式教学。

首先针对项目化教学模式选取了符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教材,打破了微型计算机教学的常规顺序,不再是先介绍基本知识,然后介绍指令系统,最后是例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微型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衔接及综合应用的课程。

尤其微处理器大量开展和计算机渗透嵌入各种仪表和控制系统后,“微机原理与应用〃成为组构系统的根本技术。

《微型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其课程着重介绍微型计算机根本构成及应用方法。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路与电子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并为《单片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打下根底。

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在微型计算机根本构成与外界联系(广义输入/输出)的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专业开展和计算机的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学习微处理器芯片根本功能、指令系统、构成微型计算机的外围芯片,以及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接口芯片。

掌握微型计算机结构特点,以及实现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连接的软、硬件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掌握和了解各种典型环境下接口设计原那么;熟悉和正确选择常用的儿种大规模集成接口电路。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道《计算机接口技术》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价值;知道该课程的研究领域和技术前景;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 .理解这门课程的主要概念、根本原理利技术要点,拓宽计算机应用的领域和范围的思路和概念。

3 .掌握计算机结构特点,以及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连接的软、硬件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

4 .掌握和了解各种典型环境下接口设计原那么;熟悉和正确运用常用的儿种大规模集成接口电路。

5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到达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 ---- 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 ---- 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学时:56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作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自动化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进行工业控制技能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使学生逐步掌握微型机从硬件组成到软件编程的基本知识,掌握微机组成原理和微机接口控制技术,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1、突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2、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3、注重提供贴近现场实际,能反映新技术的课程资源。

4、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及依据教学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的实验,以加深对有关内容的掌握,同时鼓励学生自学、安排对自学内容的提问及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和学院自身条件,以本校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实验为主,通过教学的合作和互动,确保学生达到既定的技能目标。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本课程注重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接口的基本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

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和实验验证为主,并配以一定的实践项目,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一)知识性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个部件功能;掌握微处理器的内部编程结构、工作模式、引脚信号和CPU 在总线上的操作时序;掌握CPU 与外设传送的三种信息的内容和传送方法、CPU 与外设传输数据的四种方式;掌握串行、并行通信的基本概述、基本原理及应用;掌握中断控制器、计数器/ 定时器和DMA 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编程与应用;掌握A/D 和D/A 转换原理,A/D 和D/A 在系统中的连接,编程和应用。

(二)技能性目标让学生掌握微型机从硬件组成到软件编程的基本知识技能;掌握微机外设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掌握采用汇编语言编写控制计算机外设和外围设备与计算机进行输入/ 输出的I/O 控制程序和中断I/O 控制程序的方法,从而具备一定的硬件接口电路设计能力和直接控制计算机硬件的能力。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303351课程名称:微机原理英文名称: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4% (讲课学时:36实验学时:8上机学时:4)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微机原理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大学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它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学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将来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微机原理是理论严谨、逻辑性强并与工程实际密切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对培养学生正确严谨的科学作风、运用分析的能力、科学的实验能力和工程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其它课程有许多联系,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微机原理》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

其中数制二进制运算,逻辑运算及数字脉冲电路方面知识,应在《数字脉冲电路》中讲授。

计算机组成的基本概念,CPU内部的运算器, 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等应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中讲授。

汇编语言和808&8088指令系统应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讲授,也可在《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中讲授。

为后续《微机控制技术》、《工业控制网络》、《单片机原理》等课程打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和自然科学基本概念,运用到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若干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中;掌握程序的基本结构及其实现方法,指令的寻址方式和常用指令的功能;存储器的分类、部分存储器芯片的容量、外部引脚的设置;并行接口芯片8255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L 1.2)o2.要求学生理解8086微处理器各部分的功能;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汇编语言上机的过程;通过搜索文献资料研究分析,编写汇编程序;存储器芯片与CPU相连的基本方法;I/O指令的功能及其应用、主机与外设之间数据传送的各种方式和特点。

微机原理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 课程背景微机原理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

通过学习微机原理,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底层原理和运行机制,为后续的课程和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掌握微处理器及其相关器件的工作原理- 理解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编写方法-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微机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展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二、课程内容2.1 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分类2.2 软硬件概述- 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基本概念2.3 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指令系统和指令的执行过程- 存储器层次结构和访问方法- 输入输出系统和设备控制2.4 微处理器组成与工作原理- 微处理器的基本功能和结构- 控制器和ALU的作用与实现- 数据通路和指令执行过程2.5 汇编语言基础- 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汇编语言的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 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和调试2.6 总线与存储器- 总线的分类和基本特性- 存储器的种类和特点- 存储器的组织和寻址方法2.7 输入输出系统- 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接口技术- 输入输出控制和数据传输方式- 中断和DMA的原理和应用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3.1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高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3.2 评估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实验报告及实验成绩: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四、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导论》高晓阳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书目:-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与接口》 David A. Patterson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Randal E. Bryant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五、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按照以下进度安排进行授课:- 第一周:计算机系统概述- 第二周:软硬件概述- 第三周: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第四周:微处理器组成与工作原理- 第五周:汇编语言基础- 第六周:总线与存储器- 第七周:输入输出系统六、课程总结微机原理课程的学习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微机原理及系统设计》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及系统设计》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及系统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系统设计适用专业:铁道供电技术1.前言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原理及其应用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51单片机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并掌握51单片机C语言编程方法和技巧,初步形成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课程设计《微机原理及系统设计》课程在设计上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动手训练场地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微机原理及系统设计》课程的内容,经过社会调研对相关岗位要求的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然后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设定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为多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解成多个任务,每一个学习任务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任务由知识点学习、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训练这两个主要环节构成,为学生基本知识的学习,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了较好的途径。

2.课程内容和要求3.学习单元设计4. 教学条件4.1教师团队及职业背景课程教师团队共有校内专任教师7人,2名副教授,5名讲师,教学时间都在5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全部深入过企业进行过调研和实践学习,多名教师具有双师素质。

校外兼职教师4人,全部具有10年以上一线生产经验。

教学团队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达到10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2:1,具备良好的职业教学基础与职教素质。

4.2教学设施课程配套的校内教学场所主要有电子设计与创新实训室等。

5. 实施建议5.1 教学建议1.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2.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情况,结合其实际水平和能力,认真指导。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机原理(The Principle of Microcomputer)课程代码:080134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2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航空器械维修)本科生开课院系: 航空运输学院航空维修工程系教材:许立梓何小敏等编.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主要参考书:1.许立梓等编.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2.易先清等编.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3.郑学坚等编.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微机原理是航空器械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信息时代,任何专业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都要借住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特点、系统组成及接口技术,结合典型机型和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说明工作原理及其基本应用。

课程内容兼顾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具有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的牢固概念,培养学生进行微机扩展的应用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为本专业知识的应用和转化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微型计算机概述回顾: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与软件)、结构、发展历程、分类及其功能实质。

重点:微处理器及微机系统的发展历程,微机系统与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系统的联系与差别,强调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具有独特结构的计算机系统,由此决定了微机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及其特点。

2.8086/8088微处理器及其体系结构回顾: 8086/8088的内部结构和寄存器,地址分段的概念,8086/8088的工作过程。

重点:寄存器结构和存储器组织。

3.8086/8088指令系统回顾:8086/8088指令系统的指令格式、寻址方式和各类指令。

简单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简单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简单微机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微机的基本原理,包括CPU的结构与功能、内存的工作原理、输入输出设备的作用。

2. 使学生理解微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协调工作方式。

3. 让学生了解微机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时期微机技术的特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微机原理,分析并解决简单微机系统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组装和调试简单的微机系统。

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微机技术最新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微机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和合作。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微机技术在国家发展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特点是具有一定电子技术基础,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简单微机原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微机概述:介绍微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微机概述2. 微机硬件系统:讲解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微机硬件系统3. 微机软件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软件组成部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微机软件系统4. 微机组装与调试:指导学生动手组装微机系统,并进行调试。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微机组装与调试5. 微机故障分析与维修:分析常见微机故障现象,讲解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五章 微机故障分析与维修6. 微机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探讨当前微机领域的热点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并展望未来发展。

- 教材章节:第六章 微机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微机概述(1课时)2. 微机硬件系统(2课时)3. 微机软件系统(2课时)4. 微机组装与调试(2课时)5. 微机故障分析与维修(2课时)6. 微机新技术与发展趋势(1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实操演示,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同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微机原理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70131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学时数:110(其中讲课:64 实验/实训:46)学分:4一、课程性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点主干课程之一,面向学生职业知识的培养。

是信息学科相关专业后继课程学习的纽带。

教学内容包括:微机原理、汇编语言、微机接口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典型的接口芯片,能够对计算机接口电路进行简单分析。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计算机电路》(包含: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从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目的出发,使学生掌握微机接口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典型接口芯片的主要特性及其使用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硬件分析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在专业领域内应用微型计算机的初步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能编制简单汇编应用程序。

✧能够承担计算机系统的安装、操作、维护和调试等工作任务。

✧能设计简单的接口应用电路。

三、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门课程以培养计算机硬件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验/实训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围绕实训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组成相对独立的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加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实训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根据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课程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项目到综合应用,以这些项目为载体,使实验/实训任务具体化。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88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88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88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习并掌握汇编语言编程的基本方法,能够阅读和编写简单的汇编程序。

3. 了解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以及中断系统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微机应用系统,完成基本的输入输出控制功能。

2.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汇编语言的编程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微机原理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

3.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88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课程目标既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又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汇编语言编程能力,并能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微机原理概述:介绍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微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微机原理概述2. 微处理器结构:详细讲解CPU的结构、寄存器组、指令系统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微处理器结构3. 汇编语言编程:介绍汇编语言的语法、指令、伪指令,以及编程技巧。

教材章节:第三章 汇编语言编程4. 存储器系统:阐述存储器分类、存储器芯片、内存管理及扩展技术。

教材章节:第四章 存储器系统5. 输入输出接口:讲解I/O端口、I/O指令、中断系统、DMA传输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输入输出接口6.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微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微机原理课程大纲

微机原理课程大纲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微机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Microcomputer二、课程编码及性质课程编码:0800305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必修课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32学分:2.0四、先修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及其编程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与电子封装技术专业学生开设,也可以供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修。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微机原理》是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必修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包括:1、通过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职业技能课程,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编写程序能力与动手能力。

2、深入了解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原理与结构,为今后成型设备开发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3、系统掌握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接口技术和一般应用开发方法,为今后设计实际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4、了解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沿,掌握其发展特点与动向,具备研发单片机的基础与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当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本课程以介绍单片微型计算机中最典型的8051为主体、以讲述单片机结构与应用为重点;2)在全面了解与掌握单片微型计算机种类及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汇编语言开发单片微型计算机技术;3)课程将重点或详细介绍新颖的流行的微型控制器及其开发方法,为同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4)重点学习的章节内容包括:第2章“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4学时)、第3章“单片机的指令系统”(4学时)、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8 学时)、第6章“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8学时)。

教学难点: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之一,本课程将密切结合学生的生产实习、课程设置、实验课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对单片微型计算机的认识及设计能力,提高授课质量与效果。

2)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单片微型计算机中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应用范围、控制方法等,具备合理开发单片微型计算机实践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70131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学时数:110(其中讲课:64 实验/实训:46)学分:4
一、课程性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点主干课程之一,面向学生职业知识的培养。

是信息学科相关专业后继课程学习的纽带。

教学内容包括:微机原理、汇编语言、微机接口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典型的接口芯片,能够对计算机接口电路进行简单分析。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计算机电路》(包含: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从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目的出发,使学生掌握微机接口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典型接口芯片的主要特性及其使用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硬件分析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在专业领域内应用微型计算机的初步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能编制简单汇编应用程序。

✧能够承担计算机系统的安装、操作、维护和调试等工作任务。

✧能设计简单的接口应用电路。

三、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门课程以培养计算机硬件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验/实训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围绕实训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组成相对独立的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加课程
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实训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根据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课程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项目到综合应用,以这些项目为载体,使实验/实训任务具体化。

四、教学内容分解
实训一交通灯控制实验
实训二数字录音机
实训三温度检测实验
实训四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五、实施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

教学应采取项目教学法,即以典型应用产品设计与调试为载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

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感,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尽可能采用实验室或现场进行教学,以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实验实物、图片、投影、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条件应具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训场所和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相关的教师指导用书、学生学习与实验辅导用书、实验实训装置以及仿真软件等。

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将先进的方法、手段和技术资料引入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