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办学模式”利弊分析

合集下载

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等院校实行多校区办学,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管理体制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生事物,也是当前高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多校区办学不仅给高校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伴随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资源浪费、校园文化缺失和割裂等问题。

这一系列问题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和管理实践者面临的新挑战。

为化解多校区办学中的问题和矛盾、规避多校区办学的风险,应该从寻求政府支持、合理定位校区功能、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做好资源整合等几个方面作出努力,力求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高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标签: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管理体制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生事物。

在我国,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多校区办学给高校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迅速扩大了高校招生规模、拓展了办学空间,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

然而,多校区办学在给高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伴随一系列问题。

当前,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化解多校区办学中的矛盾、规避多校区办学的风险,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和管理实践者面临的新挑战。

一、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分析在多校区办学过程中,因各个学校办学历史、形成过程、校区间距等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模式。

总体来说,多校区办学一般采用“条”和“块”结合的模式。

所谓“条”,即是学校多校区的纵向管理,是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向校区的延伸管理;所谓“块”,即是校区内部的横向管理,由校区成立的管理机构实行本区化管理。

根据对“条”、“块”的侧重点不同,高校多校区办学主要形成了如下4种管理模式:1.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通常表现为由学校统一制定发展规划,统筹教学资源、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学院则是二级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组织的运作;各分校区作为二级学院所在地,不设任何管理机构。

多校区大学办学弊端分析与对策

多校区大学办学弊端分析与对策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Journa l of Chongqing Unive rsity of Sc i ence and Technol ogy(Soc ial Sciences Editi on) No.62008多校区大学办学弊端分析与对策吴海燕摘 要:从完善服务、营造氛围、优化队伍健全机制等方面入手,探讨多校区大学办学的弊端及其解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多校区大学;不平等现象;办学弊端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08)11-0104-02作者简介:吴海燕(1982—),女,浙江台州人,台州学院医学院(浙江台州318000)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收稿日期:2008-03-13 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多数高校为了克服自身发展与空间受限的矛盾,相继开辟新校区,或为改变规模偏小、布局欠佳、学科单一等弊端合并重组几所独立的学校,从而形成多校区办学的模式。

多校区办学拓展了教育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新的问题,引发一系列不平等现象,使学生成才面临一定的困境。

一、多校区大学办学的弊端无论是何种原因形成的多校区办学,往往都是因有限的资源与学校发展战略之间存在着矛盾。

而各校区在不同功能环境之中获得权利与发展的机会不均衡,位于不同校区的个人和组织之间就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不平等现象。

具体来讲,这些不平等现象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分配不合理多校区大学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科发展规划,以便形成利于优势学科发展、专业布局合理的局面。

某些原在合并前属于优势发展的学科,在合并后的多校区大学里可能归入了不是重点发展的学科行列里。

或者某些高校出于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尽快形成学科优势的目的,对新成立专业学科实行优惠政策,导致其他专业遭遇不公平现象。

(二)校区环境差异在多校区大学里,由于校区间办学水平和办学环境存在差异,不同专业、不同院系的生源数量和质量也存在不合理的差异。

关于高校采用多校区办学模式的优劣分析——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

关于高校采用多校区办学模式的优劣分析——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
科技信 息
0本刊重 稿O
S IN E&T C N L G F R A I N CE C E H O O YI O M T O N
21 年 01
第 1 期 9
关于高校采用多校区办学模式的优劣分析
以合 肥 工 业 大 学为 例
厚瑞 芳
(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 安徽
【 摘
合肥
20 0) 309
优 化 和创 新 提供 新 思 路 。
1 我 国 高 校 多 校 区 办 纪 8 O年 代 中期 ,发 展 于 9 O年
校 相 应 职 能 部 门 的 协调 、 督 、 导 和 管 理 。 监 指 1 . “ 块结 合 、 块 为主” , 4 条 以 型 即在 校 本 部 的 统 一 管 理 下 , 区 作 为 校
了 一 校 三 区 的 新 格 局 。2O 02年 . 翠 湖 校 区 一 期 工 程 的 建 成并 投 入使 的 科 研 项 目难 以 胜 任 。 翡 用 .成 为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发 展 史 上 的 一 个 重 要 里 程 碑 —— 确 立 了远 距 13 “ 块 结 合 、 条 为 主 ” , _ 条 以 型 即校 区 的 办 学 资 源 由校 本 部 统 一 调
模式的优与劣 , 以便 为构建更加合理 的双校 区办学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 【 关键词 】 高校 ; 多校 区办学; 优劣 ; 分析
近 些 年 来 , 着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的快 速 发 展 , 英 教 育 向大 众 化 教 1 随 精 . “ 式 管 理 ” , 在 总 部 的统 一 协 调 下 . 校 区作 为 一 个 或 者 多 2 块 型 即 各 育 转 变 的 进 程 不 断 加 快 , 等 教 育 的 规 模 也 日益 扩 大 。很 多 高 校 纷 纷 个 学 院相 对 独 立 , 各 自独 立 的 体 系 。 每 个 校 区 有 各 自的 一 整 套 管 理 高 有 通 过 学 校 之 间 的 合 并 、 合 、 建 新 校 区 等 来 满 足 社 会 对 高 层 次 教 育 体系 , 整 扩 包括行政机构 、 实验室 、 教学基地等 , 有相对独立性 。 具 总部 只是 的 需 求 , 校 区 办 学 应 运 而 生 。 而 , 校 区办 学 在 我 国还 处 于 探 索 阶 在 大 政 方 针 上 给 予 指 导 。该 种 类 型 学 校 一 般 是 学 科 门类 多 、 一 管 理 多 然 多 统 段 , 取 什 么 样 的 管 理 模 式 没 有 现成 的 经 验 。 正 是 顺 应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比较 困难 的 综 合 性 大 学 , 优 势 是 各 学 院 享 有 较 大 的 自 主权 , 科 特 采 其 学 快 速 发 展 的 趋 势 , 校 在 原 有 南 区 的基 础 上 创 办 了翡 翠 湖 校 区 , 成 色 有 利 于 发 挥 , 足 之 处 是 造 成 教 学 资 源 的 浪 费 , 些 重 大 的 综 合 性 我 形 不 有

多校区高校办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多校区高校办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Liaoning Economy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结构与布局也随之不断调整,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普及化快速发展,进而引发了高校教学资源的紧缺,尤其是空间资源的不足。

最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便是扩大办学规模,有的高校通过合并组建完成校区扩张,有的高校则通过新建校区解决发展瓶颈,越来越多的高校走上了多校区办学的道路。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值得肯定的是,多校区办学有效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改善了办学条件,推动了学校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了学科融合和学科结构的优化整合,增强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了高校社会资本生产能力,为我国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多校区办学产生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单一校区办学的特点和问题,给广大高校建设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多校区高校办学管理模式分析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可划分为三种:集权型、分权型和混合型。

集权型管理模式以条为主,是学校主校区各职能部门在分校区的职能纵向延伸,特点是一套管理体系和一个管理核心,上传下达便于集中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调配,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合并组建高校的初级阶段,是管理跨度过大造成管理成本偏高而效率偏低。

分权型管理模式以块为主,是学校各分校区成立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进行横向管理,特点是自主管理,管理者主动性高,管理链条短、效率高,特别适用于具有独立学院的高校,但分校区权力过于强化,学校整体凝聚力不高,主校区政策难于贯彻,且存在机构重复设置,增加了办学成本。

混合型管理模式条块结合各有侧重,相对集权和适度分权既保证了学校全校“一盘棋”的管理格局,又充分发挥出各分校的自主积极性,既提升了对资源的统一掌控,又保证了资源的配置效益,但也存在权责不清、管理盲区或管理重叠等问题。

二、多校区高校办学管理面临的问题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实践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相较于单一校区办学来说,在办学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分校区办学弊大于利一辩稿

分校区办学弊大于利一辩稿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分校区办学的利弊大小,我方认为,分校区办学弊大于利。

所谓分校区办学,是指在同一学校名称之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理位置相距较远,地理环境差距较大分散的校区所组成的学校。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需要,从1999年高校扩招至今,各地高校合并、校区新建、大学城建设、异地办学的热潮从未停止过。

多校区办学主要有三种形式:分校区独立学院式、分校区阶段培养式、分校区分层次办学式,无论哪种形式,在管理和运行中都出现了诸多问题。

我方认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因此分校区办学弊大于利。

接下来,我方将从三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首先,分校区办学对于学生来说,不利于他们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资源的使用也不公平。

在分校区阶段培养式的学校的学生在高年级回到本部时需要经历一个本不必要的适应期,这学生学习、成长的连续性将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只要在分校区学习生活过的同学必将在一段时期内难以享受本部学生同等的利用学校及城市资源的机会,这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身财产安全和参与社会活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分校区办学必然会使学校面临重复建设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分校区的建设要求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会造成图书馆、体育馆等的重复建设,学校可能会面临后期资金不足等问题,影响学校的正常管理运行。

分校区的建设必将导致不同校区之间沟通交流的费用增加,包括交通、通讯等方面,后勤等保障成本的增加同样会加大学校本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即使增加成本,分校区的教学科研设施、图书馆藏书量、社会资源等也都很难与本部匹敌。

而在办学规模扩大,学校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师资后勤力量将会分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办学质量的提高。

由于分校区位置一般较偏僻,教师在分校区停留时间相对较短,学生与老师交流机会较少,同时由于教师要在多个校区奔波,途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学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分校区办学不利于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学生的归属感的形成。

有关我院多校区办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分析报告

有关我院多校区办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分析报告

关于我院多校区办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双力推动的产物。

虽然多校区办学属于新生事物,但是发展迅速,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多校区办学的行列,多校区办学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性的课题。

我院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和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为了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多校区办学将是我们今后必须长期面对的问题和长期坚持的办学模式。

因此,对我院多校区办学问题进行研究,积极探索有我院特色的多校区办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仅对于提高我院多校区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对于我院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当前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的经验借鉴我国高校的多校区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于90年代。

1985年,国家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启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

据统计,仅1992至2001年的十年间,我国高校进行了275次院校合并,先后有612所高校进行了合并与重组,组建了250所新的大学。

其中,以2000年为最多,短短一年中,共进行了105次合并,有203所高校经合并重组为79所新的大学。

(一)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基本类型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指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高校在两个以上的校区同时办学,其不同校区之间可以相互毗邻,也可分处异地。

根据校区的形成和起源,多校区办学可以分为合并高校模式和新建校区模式两大基本类型。

合并高校模式,是指两个或多个院校的合并。

新建校区模式,则是指学校因所处地理位置的局限性而到外部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办学增长点。

此外,依据不同标准,还可有其它一些划分方式,如根据校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可分为本地模式和异地模式;根据合校前各校的办学实力可分为强强合并、强弱合并和弱弱合并等模式,也有一些多校区高校同时兼有并校和新建校区。

(二)多校区高校的管理模式目前比较常见的多校区管理模式主要有:1.集权式管理模式。

集权式管理是指以校长办公室为首的校级管理机构集中在某一校区内,各个校区只设置一个校区管理办公室,它打破了各个校区的管理体系,实行一个校本部、一套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运行机制。

多校区办学存在的优势及它本身带来的问题

多校区办学存在的优势及它本身带来的问题

多校区办学存在的优势及它本身带来的问题多校区办学存在的优势及它本身带来的问题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今年来研究探讨的热点。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很多的高校都在进行着一校多区的办学实践,例如南人口、南农、南林等等。

我国发展多校区大学产生的直接动因是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办学的效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是由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所决定的。

也是高等教育多样化、灵活性的表现。

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指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高校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校区同时进行办学,其不同的校区可以相互比邻,也可以分出异地。

多校区也可以是合并的高校模式,也可以是新校区模式。

大多数学校进行多校区办学看重的是它存在的优势:1、有利于高校拓展发展空间,有利于办学规模和服务领域,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竞争力。

一方面通过院校的合并,使一部分院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得以实现短期内的跨越式的发展。

从整体来看,学校的力量加强了,影响加大了,社会竞争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方面,一些高校通过开辟新的校区,突破了原有地域及空间上的局限,拓展了发展空间。

新的校区一般都是建在高新技术开发或者经济开放的城市,有的是建在由多所大学汇聚而成的现代大学城,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经济环境为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2、有利于多校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高校进行多校区办学可以充分调用各校区的办学资源及利用其所在地的人文、商业环境进行特色文化建设。

这样,不仅有利于高校学术研究,也有利于培养出适合新时代社会要求的各类人才。

其次多校区办学的高校比单校区办学的高校办学规模扩大了,办学空间开阔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规模也随之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面也越来越广、越来越受到关注,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不断的突现,有利于学校形象的建设。

由于每一个校区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和文化,所以可以利用自身原有的校区资源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优势互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弊端及对策探析

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弊端及对策探析

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弊端及对策探析摘要:多校区办学成了高校管理中的新课题。

多校区办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但同时也对高校发展和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教育资源的浪费,校园文化的割裂断层、大学生的成长缺少保障等。

在分析这些问题并借鉴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审视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现状的基础上,笔者试图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作一初探。

关键词:多校区高校弊端对策20世纪末,随着高校扩招这一历史趋势的演进,高校的既有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当时的这一问题,许多学校采取了合并他校、新建校区等方法,为突破发展过程中的场地瓶颈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多校区办学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不愧为教育发展历程上的一个壮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对教育质量的关注远远超过对教育数量的要求时,多校区办学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弊端。

从高校的长远发展来看,多校区办学有悖于教育科学发展的规律,并非长远之计,因此,在高校走向社会中心、教育质量备受关注的今天,探索解决多校区办学这一问题的途径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弊端所在1.1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从长远发展来看,多校区办学首先困扰高校的是校区间联络所耗财力、物力的问题。

很多高校在新辟校区之初,考虑的是土地的低廉,只有价格低廉才可能购置更大区域的土地,但也只有在远郊才可能有价格低廉同时又面积广袤的土地,因此,这就造成了高校新老校区之间的距离少则十几里,多达几百里,给日后校区间的紧密联络造成了巨大的成本负担。

还有些高校是由几个学校间的合并而形成了多校区的局面,这类高校存在校区间距离遥远这一问题的同时,还存在着校区众多的烦恼,而原有各校的文化、制度等内在差异更是给各个校区间的整合、统一带来了困难。

中山大学广州校本部与珠海校区之间每天要往来20 多个班次的班车,每年仅交通费一项就花掉上千万元,而班车每往返一趟就需要半天时间;[9]江苏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的本部与浦口校区间相隔长江大桥,时常由于交通堵塞等原因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

“多校区办学模式”利弊分析

“多校区办学模式”利弊分析

【摘要】文章以安徽大学多校区办学模式为分析对象,运用文献综述法、调查问卷法、excel 统计法和访谈法,依托900余份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分析了群众和大学生对此问题的看法,并提出了对多校区办学模式的一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一种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和高效的教学运行机制的建立,也利于推动大学生更好地享受高等教育体制改进成果。

一、安徽大学多校区发展概述安徽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校园面积达3200余亩。

其中包括:磬苑校区(即新校区),龙河校区(即校本部),江淮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

在“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的指引下,这所一校多区的重点大学正朝着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新的奋斗目标稳步前进。

二、安徽大学多校区办学模式效果分析(一)安徽大学多校区优势主要表现优势互补,提升核心竞争力。

依托不同的地理环境、教学设施和研究器材,安徽大学文理工不同院系能够因地制宜,发展各自特长。

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实现学校竞争力的增强和整体利益的高效率实现。

更大规模的各种活动和学生社团。

多校区便于开展跨专业,跨校区的大型集体活动,避免了仅将活动局限在小范围。

某个校区的社团总部也可以在其他不同校区设立分部,内部的管理结构更加具有层次性,如安徽大学的英语社团。

扩大交友圈,领略不同校区的环境和特色文化。

由于地理环境、建造年代、聚集专业和年级、学科建设侧重点的不同,不同校区形成了相异的文化氛围。

在各个校区参加学校活动,都能感受不同的校区文化,增加大学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新建校区在硬件设施上先进。

磬苑校区在图书馆、机房、实验室、宿舍条件等比龙河校区好了许多。

一方面是因为修建年代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在新校区建设方面的重视。

(二)安徽大学多校区校园劣势主要表现1.学校角度不易统一管理。

多校区校园统一管理中面临着管理模式、资源配置、学科建设与校园文化问题。

高校多校区办学教学管理模式探析

高校多校区办学教学管理模式探析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
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提高高校管理效率的关键。 通过数据集成和智能分析,提升决策质量。
多校区办学的财务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 分散管理 混合管理
财务资源集中控制,提高统筹和调度能力。 各校区自主管理财务,提高灵活性和自主权。 结合集中与分散优势,平衡控制和灵活性。
多校区办学的人力资源管理
完善资源管理制度
制定规范的资源管理制度,确保资源共享的公平性。
推动协同合作
通过合作与沟通,促进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
开展定期培训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资源使用能力。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高校发展的基石,通过科学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监控与评估
1
持续监测和评估教学效果。
教师发展 2
提供培训和支持,提升教学技能。
学生反馈 3
重视学生意见,改进课程质量。
师资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
团队建设
建立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为各校区提供优质的 教学支持。
专业培训
定期组织培训课程,提 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 能力。
激励机制
通过奖项和晋升机会, 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 和科研。
反馈与改进
收集教学反馈,及时调 整策略,持续改进教学 质量。
混合管理模式
混合管理模式结合了集中与分散管理的优点。 在该模式下,中心校区制定总体战略和方针,各校区则负责具体执行。
集中管理模式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集中管理模式确保政策一致性,提高决策效率。 该模式减少重复投资,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挑战
灵活性不足,难以满足各校区独特需求。 权力集中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公,激发内部矛盾。
集中管理模式

多校区办学存在的优势及它本身带来的问题

多校区办学存在的优势及它本身带来的问题

多校区办学存在的优势及它本身带来的问题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今年来研究探讨的热点。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很多的高校都在进行着一校多区的办学实践,例如南人口、南农、南林等等。

我国发展多校区大学产生的直接动因是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办学的效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是由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所决定的。

也是高等教育多样化、灵活性的表现。

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指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高校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校区同时进行办学,其不同的校区可以相互比邻,也可以分出异地。

多校区也可以是合并的高校模式,也可以是新校区模式。

大多数学校进行多校区办学看重的是它存在的优势:1、有利于高校拓展发展空间,有利于办学规模和服务领域,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竞争力。

一方面通过院校的合并,使一部分院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得以实现短期内的跨越式的发展。

从整体来看,学校的力量加强了,影响加大了,社会竞争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方面,一些高校通过开辟新的校区,突破了原有地域及空间上的局限,拓展了发展空间。

新的校区一般都是建在高新技术开发或者经济开放的城市,有的是建在由多所大学汇聚而成的现代大学城,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经济环境为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2、有利于多校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高校进行多校区办学可以充分调用各校区的办学资源及利用其所在地的人文、商业环境进行特色文化建设。

这样,不仅有利于高校学术研究,也有利于培养出适合新时代社会要求的各类人才。

其次多校区办学的高校比单校区办学的高校办学规模扩大了,办学空间开阔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规模也随之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面也越来越广、越来越受到关注,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不断的突现,有利于学校形象的建设。

由于每一个校区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和文化,所以可以利用自身原有的校区资源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优势互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3、有利于推动教育管理改革,提高学校整体办学的效益。

办事处关于集中办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办事处关于集中办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办事处关于集中办学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办事处的要求,我们对目前各个校区的集中办学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旨在了解校区集中办学的优劣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校区的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集中办学的优劣势优势:1.资源共享:多个校区集中办学可以让不同校区之间的资源得到共享,包括教师、教学设备、图书等,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服务质量。

2.效率提高:集中办学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和人力物力,减少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使得教学效率得到相应的提高。

3.互动交流:学生来自多个校区,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劣势:1.场馆限制:多个校区同场集中办学需要有足够的教学设备,场地以及教室,而不同教学地点的建筑物情况不太相同,因此一些设备和场馆限制成为了开展集中办学的瓶颈。

2.运营管理密集:多个校区同场集中办学所需的后勤和教学人员增多,管理成本和协调工作量也会增加。

二、存在的问题1.场地不够:目前各个校区面积不够,教学场地紧张。

2.课程设计不合理:集中办学的课程设计没有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学需求,而是统一设计,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3.学生管理不当:由于多个学生来自不同的校区,学生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包括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安全维护等。

三、解决方案1.增加场地:可以通过租借场地等方式增加相应的教学场地。

2.制定差异化课程设计方案:针对不同的校区,制定特色课程,使每个校区教学质量都有所提高。

3.学生管理:制定管理制度和考勤制度,保证学生安全,管理有序。

四、结论在教育领域,集中办学是一种优秀的教育管理模式,它可以有效提高人力物力的利用率,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但不可忽略的是,它的存在问题也是有的。

最终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集中办学模式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对高校实行分校区办学的若干思考

对高校实行分校区办学的若干思考

高校实行分校区办学是指高校在不同地点设立分校区,在各自分校区办学。

这种办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

扩大招生范围:通过设立分校区,高校可以扩大招生范围,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

提高教学质量:分校区办学可以让高校在不同地区都能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更好地服务学生。

增加研究机会:分校区办学可以增加研究机会,高校可以在不同地区开展研究并与当地企业和组织合作。

增加就业机会:分校区办学可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因为他们可以在不同地区找到工作。

增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分校区办学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吸引人才和投资,提高地区的整体水平。

然而,高校实行分校区办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分配不均、师资力量不足、管理难以协调等。

因此,在实施分校区办学时,高校需要进行充分的规划和研究,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解决问题。

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引发的问题

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引发的问题

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引发的问题[提要] 多校区高校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多校区发展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扩大了教育生存的空间,提高了高校竞争的优势,因此研究高校多校区办学的管理模式,对全面提升高校的整体办学效益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从高校多校区的含义入手,分析多校区管理模式的类型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在中国,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初起,随着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很多高校开始形成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分析多校区办学的管理模式,研究多校区格局下教学管理存在的困难,建立一种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和高效的教学运行体制,是多校区大学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之一。

一、多校区高校的含义及起源(一)多校区高校的含义。

多校区高校是指:有一个独立法人地位,至少两个在地理位置上不相连的校区,这样的高校办学方式称之为多校区办学。

高校多校区办学既满足了时代、国家、社会的外部需要,又满足了各高校相互竞争的内部需要,日前我国多校区高校办学发展已遍及大江南北,成为普遍现象。

(二)多校区高校的起源1、高校合并。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国家教育部提出“共建、调整、合作、合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导下,中国高教体制改革的进程全面启动。

“高校合并”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成为多校区高校形成的一条主要途径。

从1990年至2005年2月,全国高校合并共418校次,涉及高校1,056所,占高校总数50%以上。

这种为扩大办学空间,提高高校实力,优化区域高教资源,在一定区域内由两所或两所以上独立建制的高校通过优势互补合并重组为一所高校,称合并型多校区高校。

例如,过去的镇江师专、镇江医学院与江苏理工大学于2001年合并组建成立江苏大学。

2、高校扩建。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另一重大政策是高等教育的“扩招扩限”,特别是“扩招”深刻地改变了高等教育的进程,大幅度扩大了高校在校生规模。

浅谈高校多校区教育管理问题

浅谈高校多校区教育管理问题

浅谈高校多校区教育管理问题[摘要]: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调整、合并为主要途径,迈出了重大的改革步伐。

高校多校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而其教育管理也显得日益重要。

多校区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有其自身特点,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分析原因并寻找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多校区教育管理解决思路高校多校区办学是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科教兴国符合我国国情。

教育同步协调发展,出现了发展的高峰阶段,多校区办学是面对高校教育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

在拥有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的特点高校多校区办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学校的制度建设跟不上改革的步伐。

多校区高校的管理者面对新校区管理运行系统,怎样寻求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应对学生教育管理,是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

二是新校区与老校区之间的文化融合很难在短时间内见效,因此校区之间的磨合过程容易使得师生教职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变弱。

三是不同校区的教师和学生在享受学校资源方面和实现个人发展的机会方面并不均等。

四是各校区之间地理位置上相距较远,增加了交通费用,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另外,多校区相对于单校区还有其特殊性。

首先,学校的办学规模扩大,无论是教职工人数,还是学生的数量都会因为合并学校的原有规模和合并学校的数量而大幅度增加。

其次,学科趋于综合化,数量明显增加。

经过高校合并形成的一校多区高校在学科的数量上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尤其是一些实力比较强、学科门类较全的大学之间的合并,合并后学科增加的幅度就更加明显。

最后,校区文化的多样性。

校园合并容易,但文化的融合却很难,校区之间在校园文化上的差异较大。

二、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多校区模式下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第一,多校区学生教育管理套用单校区教育管理模式。

两地办学模式探索不足之处

两地办学模式探索不足之处

两地办学模式探索不足之处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两地办学模式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模式通过在不同地区设立学校,让学生在两地之间进行学习和交流,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然而,尽管这种模式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反思。

首先,两地办学模式存在着学生适应困难的问题。

由于学生在两地之间频繁地转换学习环境,他们需要适应不同的学校制度、师资队伍和同学们的交往方式。

这种频繁的转换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并对其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适应问题,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和适应两地学习环境。

其次,两地办学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由于学校分布在不同地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一方面,学校需要在两地招聘和培养优秀的教师,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

另一方面,学校还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管理,确保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和管理事务,保持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只有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两地办学模式的优势,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此外,两地办学模式还存在着学校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学校在教育资源和设施方面存在着差距。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图书馆和体育设施,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则面临着资源匮乏和设施落后的问题。

这种资源不均衡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发展,甚至加剧地区的教育差距。

因此,学校和政府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以确保两地办学模式的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两地办学模式需要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

学校应该密切关注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办学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对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的认识与思考

对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的认识与思考

2014年1月总第304期作者简介:王佳发(1984—),男,山东日照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办公室科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对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的认识与思考王佳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2206)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一校多区”的办学行列。

多校区办学关系到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关键词: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多校区办学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既是高校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对高校最大化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多校区办学涵义与现状多校区大学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资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地理位置上不相连的校园办学的大学,其校区可以相互毗邻,也可分处异地。

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虽然在两个以上不同的校区办学,但作为独立法人的办学实体却只有一个。

我国高校的多校区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的结构,要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大学本科主要通过改革、扩建和各种形式的联合,充分发挥潜力,朝着规模大、学科全的综合性大学方向迈进”,启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

截止到2013年12月,我们对39所“985”高校进行统计,其中38所高校存在多校区办学的现状,平均校区数量达到3个以上。

由此可见,多校区办学是绝大部分高校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管理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分析目前,我国大部分学者用“条块”理论研究多校区办学的管理模式。

所谓“条”是指学校对校区的纵向管理,是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向校区实施的延伸管理;所谓“块”是指校区或院系内部的横向管理,是由校区成立的管理机构实施的属地管理。

双校区教学模式创新实践(3篇)

双校区教学模式创新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校区分布日益广泛。

在这种背景下,双校区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

本文将探讨双校区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分析其优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双校区教学模式概述双校区教学模式是指高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校区之间进行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模式。

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校区的局限,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双校区教学模式的优势1.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双校区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两个校区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实验室、图书馆等,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这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教学模式创新双校区教学模式有利于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

这种模式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生发展多样化双校区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发展空间。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校区和专业,实现个性化发展。

4. 校际合作与交流双校区教学模式促进了校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校的整体实力。

三、双校区教学模式的挑战1.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双校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可能存在不均衡现象,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2. 教学管理难度加大双校区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管理的复杂性,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

3. 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双校区教学模式可能导致教师队伍流动性加大,影响教学稳定性。

4. 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双校区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可能引发心理适应问题。

四、双校区教学模式创新实践1. 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高校应建设双校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师资、课程、图书等资源的在线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2. 教学模式创新实践高校可以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内地高校分校制度

对于内地高校分校制度

对于内地高校分校制度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独立的大学。

这些大学在各自所属的省市招收本科生、专科生,为当地的人才培养做贡献。

内地高校的办学模式正在向分校制度转变,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就是由两个母体学校合作创办而成的。

今天小编给你们讲一下内地高校分校制度的利弊,供大家参考哦!
实行分校制度对于学生来说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是节约时间,在校读书期间不用担心因毕业论文或者答辩而请假耽误课程;其次能够方便学生实习和找工作;最后是可以获得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

但是有好也会有坏,分校不仅使学生浪费宝贵的求学时光,还会让他们错失提升自己的机会。

那么,分校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第一,学校内部管理松散,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整体学风建设。

有些名牌大学的分校比较注重引进外面先进的办学理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办学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且与母体学校之间相互依托,共同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分校与母体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导致了双方在发展上出现了脱节,从而出现了内耗,严重阻碍了大学内涵式发展。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文章以安徽大学多校区办学模式为分析对象,运用文献综述法、调查问卷法、excel 统计法和访谈法,依托900余份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分析了群众和大学生对此问题的看法,并提出了对多校区办学模式的一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一种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和高效的教学运行机制的建立,也利于推动大学生更好地享受高等教育体制改进成果。

一、安徽大学多校区发展概述
安徽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校园面积达3200余亩。

其中包括:磬苑校区(即新校区),龙河校区(即校本部),江淮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

在“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的指引下,这所一校多区的重点大学正朝着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新的奋斗目标稳步前进。

二、安徽大学多校区办学模式效果分析
(一)安徽大学多校区优势主要表现
优势互补,提升核心竞争力。

依托不同的地理环境、教学设施和研究器材,安徽大学文理工不同院系能够因地制宜,发展各自特长。

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实现学校竞争力的增强和整体利益的高效率实现。

更大规模的各种活动和学生社团。

多校区便于开展跨专业,跨校区的大型集体活动,避免了仅将活动局限在小范围。

某个校区的社团总部也可以在其他不同校区设立分部,内部的管理结构更加具有层次性,如安徽大学的英语社团。

扩大交友圈,领略不同校区的环境和特色文化。

由于地理环境、建造年代、聚集专业和年级、学科建设侧重点的不同,不同校区形成了相异的文化氛围。

在各个校区参加学校活动,都能感受不同的校区文化,增加大学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新建校区在硬件设施上先进。

磬苑校区在图书馆、机房、实验室、宿舍条件等比龙河校区好了许多。

一方面是因为修建年代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在新校区建设方面的重视。

(二)安徽大学多校区校园劣势主要表现
1.学校角度
不易统一管理。

多校区校园统一管理中面临着管理模式、资源配置、学科建设与校园文化问题。

建立一种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和高效的教学运行机制,是这类高校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新校区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往往相对滞后。

由于新旧校区建设时间不同,专业与年级分布具有很大差异性,导致新旧校区发展不平衡。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对于新建校区的高校来说,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部分教师依然坚持“走教”,而大学生们还是希望能在课外时间与自己的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

建设和运行成本负担加重。

多校区的建设与管理本身也是一个经济实体的运作过程。

安徽大学新校区建设基本上通过贷款实现,其他高校也大致如此。

新校区的运行也需要较大的长期的投入,因此要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

2.师生角度
交通不便,师生互动缺乏。

校本部(龙河校区)与新校区(磬苑校区)之间每天要往来多个班次的班车,每年仅交通费一项就花掉众多资金,再加上用于发放教职工的校区补贴以及其他的相关支出,实际费用是相当惊人的。

虽然可能有学校的补贴,但奔波不仅给教师增加了经济和精神上的额外负担,也带来了诸多不便。

新旧校区学科建设不平衡。

旧校区建设时间较为久远,文化氛围浓厚;新校区建设时间较晚,缺少厚实的文化气息。

而且实验设施的不完善也使得新校区一些学科的发展受到限制。

不同专业和年级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

就安徽大学来看,校本部主要是研究生和部分专业的本科生,新校区则集中了文史院校,其他的则主要是专科生。

这样一来,跨学科跨年级交流大幅缩水。

三、对多校区办学的一些建议
实现校园文化的融合,才是合并高校实质性融合的标志。

应以学科建设、科研强校为契机带动校园文化整合;以人才立校、外引内培为平台促进校园文化整合;以国内一流、世界领先为目标加强校园文化整合。

政府和上级部门大力支持。

多校区办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因此只有得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支持,才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注入新的活力,打破单一性的办学格局和培养模式。

领导班子培养创新意识,改进管理观念。

若沿袭过去的那种旧思路、旧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多校区校园这个新事物的顺利发展,因此领导应该具备较高的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够带领高校整体进步。

发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高校的主体是广大师生,多校区高校发展的前景如何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师生的参与度和支持度,这种巨大的合力能更好的推动学校快速稳步前进。

总之,多校区办学是一把双刃剑。

任何一所多校区办学的高校也许都会在现阶段存在一些或大或小困难,这不可避免。

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也是一定能够克服的。

减弊增利,实现最大限度的优化,在各种力量的支持下,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多样化办学模式,这些便是实现多校区校园快速、稳定、综合、健康发展的关键与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