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及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准则

合集下载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卫生,有效防备和掌控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和发展,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职工。

每个员工都有责任遵守本制度,公司将为员工供应必需的安全保障和培训,以防范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带来的潜在风险。

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1.公司将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对工作场合的空气、噪声、振动、辐射、化学物质等影响员工身体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2.监测将定期进行,监测频率依据工作岗位的特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

3.监测内容包含但不限于:空气质量、噪声、振动、辐射、化学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浓度变动趋势、暴露时间等。

4.监测工作由专业监测人员负责执行,监测结果将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员工。

三、职业危害因素评价1.公司将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评价,对各类职业危害因素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定量分析其对员工健康的影响程度。

2.职业危害因素评价包含但不限于:危害程度评估、暴露风险评估、健康效应评价等。

3.评价结果将作为订立职业危害防控措施的依据,确保员工健康和生产环境的安全。

四、职业危害因素管控1.员工职业危害因素暴露防控责任由公司与员工共同承当,公司将为员工供应必需的防护设施和培训。

2.公司将建立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包含但不限于:供应个人防护装备、建立防护设施、开展岗位培训等。

3.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必需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严禁私自改动或不使用防护设施。

4.员工如发现职业危害因素超标或有其他安全隐患时,应立刻向上级汇报,并采取临时措施减少危害。

5.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岗位防护设施的完好性和员工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情况,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有缺陷的设备。

6.公司将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管控效果的评估,调整防护措施并确保其有效性。

五、培训与教育1.公司将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安全培训,确保其了解工作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及相关防护知识和操作要求。

2.公司将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本领。

2022年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风险评价准则

2022年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风险评价准则

MS-CARE-01::在对有限公司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分类、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 52 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47 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发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22 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22〕73 号《山东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安监发〔2022〕76 号《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管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 (鲁政办字〔2022〕36 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 2022 ﹞ 16 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一部份:生产性粉尘》 GBZ/T229.1-202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二部份:化学物》 GBZ/T229.2-202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三部份:高温》 GBZ/T 229.3-202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四部份:噪声》 GBZ/T 229.4-202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 GBZ230-202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10 部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Z/T 189.10-2022DB37/T 288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973-2022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3 分级管控内容和范围对有限公司在生产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现场检测、实验室分析,对职业病危害的健康效应、防护水平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作业场所和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制订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方案。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范本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范本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维护生产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单位及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和完善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工作机制,落实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责任制,提高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四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应该坚持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原则,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可信。

第五条本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监测与评价的方法与要求、监测与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应用等。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六条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XX (职务),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

第七条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由XX部门负责,具体职责如下:1. 负责制定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工作方案和计划;2. 组织实施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3. 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和报送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数据;4.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检查和审核;5. 协调解决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中的问题和纠纷。

第八条各部门应配合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按照工作计划,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并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第九条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的职责分工如下:1.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组负责具体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2. 职业卫生监督室负责监督和检查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执行情况;3. 人力资源部提供人员配备和培训等支持。

第三章监测方法与要求第十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应采取科学、规范的监测方法,并确保监测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十一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应包括定期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和工作场所的环境监测。

第十二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应选择适宜的监测对象,并采用合适的监测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安全生产及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准则(最新)

安全生产及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准则(最新)

目录1、合用范围 (3)2、编制依据 (3)3、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准则 (3)4、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方法 (4)5、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分级 (7)6、安全生产风险级别确定 (8)7、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的确定原则 (8)8、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准则 (9)9、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法 (9)10、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分级 (14)11、职业病危害重大风险的确定原则 (14)1、合用范围本风险评价准则合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的管理。

2、编制依据( 1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882( 2 )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 2974( 3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973(4)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相关要求;( 5 )涉及规范、技术标准;( 6 )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7 )本公司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安全管理及技术标准。

3、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准则本公司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wei)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结合本公司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充分考虑了以下要求:( 1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4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5 )相关方的投诉。

4、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方法本公司选用风险程度分析法( MES )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 1 )风险的定义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人们往往将可能性 L 的大小和后果 S 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 R 的大小,即 R=LS。

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 M 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wei)险状态) 的频繁程度 E1 ;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 M 和危害(危(wei)险状态)浮现的频次 E2。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第一条目的为提高员工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相关因素的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和生产车间。

第三条职责3.1生产安全部门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负责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设置专职人员,负责日常检测和管理工作;负责对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安排休养;3.2技术部门负责从优化工艺技术、采用无毒或低毒原料来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3.3 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车间负责从加强员工管理和培训,从规范操作上减少或杜绝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

第四条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4.1各车间根据生产工艺和使用的物料(如原材料、辅料、中间品、半成品、成品等)的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

4.2根据生产机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4.3 通过委托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来识别。

4.4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以及类比同行业职业危害案例进行识别。

第五条识别后的处理5.1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并保留申报回执。

5.2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及时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申请逐步替代现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第六条检测项目的确定6.1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根据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测项目。

6.2检测项目经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现场调查确认。

第七条检测机构的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市级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第八条检测周期的确定8.1检测的布点详见公司检测点统计表。

8.2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噪声,粉尘。

职业健康安全评估准则

职业健康安全评估准则

职业健康安全评估准则引言职业健康安全评估是各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旨在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职业健康安全评估的准则和标准,旨在提供一种系统的方法来评估并改善工作场所的健康与安全。

一、背景概述职业健康安全评估是一种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危害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并为改善工作条件提供依据。

这项工作需要广泛地调查和分析各行业的工作条件、员工的健康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害。

二、评估流程1. 风险识别与评估在进行职业健康安全评估时,首先需要明确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为了全面识别潜在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调查工作场所,包括物理环境、工作设备和工作流程。

b. 收集员工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环境感受。

c. 分析过往的职业病和工伤记录,以了解现有的问题和趋势。

2.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在明确潜在风险后,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a. 设立适当的工作规程和操作指南,明确工作流程和安全要求。

b.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紧急设施,如紧急疏散通道和急救设备。

c.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3. 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与监测实施和监测是评估的重要环节,需要进行以下工作:a.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b. 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c. 追踪和记录工作场所中的事故和职业病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控制措施。

4. 评估结果的反馈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管理层和员工,促使他们共同努力改进工作环境。

这可以通过开展以下活动实现:a. 组织会议和沟通,讨论评估结果和提出改进建议。

b. 定期审核评估结果,以确保改进措施的实施和有效性。

c. 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和匿名举报渠道,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工作环境的改善。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职业健康安全评估的实际应用,我们以制造业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本公司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车间、部室。

第二章职责与要求第三条安全监察部(一)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负责联系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三)安全监察部负责将公司年度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公司员工进行公布,并上报XX县卫健部门备案。

(四)负责制定公司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

第四条各车间(一)负责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

并安排专人进行岗位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每周更新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公告栏。

(二)负责对检测结果发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情况进行限期整改。

(三)负责辖区内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设备的日常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四)负责辅助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及评价工作。

第五条财务部门负责保障检测、评价经费的落实。

第三章罚则第六条涉及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未按要求每周更新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公告栏的,处罚相关责任人50元/次。

第七条未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的,处罚相关责任人100元/次。

第八条未对检测结果发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情况进行限期整改的,处罚相关责任人100元/次。

第九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设备未备用或未使用的,处罚相关责任人100元/次。

第四章附则第十条本制度适用于XXXXX有限公司。

第十一条本制度解释权属安全监察部,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安全风险评价判定准则

安全风险评价判定准则
造成9例以上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4
人员伤亡
造成轻伤3人以上。
15
设备损坏
造成设备或财产损失在10万元到50万元之间。
生产中断
造成设备一类障碍。
环境污染
对周边居民及环境有些影响,引起居民抱怨、投诉。
职业健康损害
造成1~2例可治愈的职业病;
造成3~9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5
人员伤亡
造成轻伤1~2人。
5
设备损坏
暴露期低于正常允许水平
0.5
表3 后果(C)基准值
序号
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分值
1
人员伤亡
造成死亡≥3人;或重伤≥10人。
100
设备损坏
造成设备或财产损失≥1000万元。
生产中断
造成较大以上电力安全事故。
环境污染
造成大范围环境破坏;
造成人员死亡、环境恢复困难;
严重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职业健康损害
造成设备或财产损失在2万元到10万元之间。
生产中断
造成设备二类障碍。
环境污染
轻度影响到周边居民及小范围(现场)生态环境。
职业健康损害
造成1~2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造成3~9例有影响健康的事件。
6
人员伤亡
可能造成人员轻微的伤害(小的割伤、擦伤、撞伤)。
1
设备损坏
可能造成设备或财产损失在2万元以下。
生产中断
造成3~9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
造成9例以上很难治愈的职业病。
2
人员伤亡
造成1~2人死亡;或重伤3~9人。
50
设备损坏
造成设备或财产损失在100万元到1000万元之间。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准则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准则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准则
1、目的
切实有效的进行岗位及环境的风险评价,为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适用范围
公司生产、服务、作业等各项活动及岗位、场所的风险评价。

3、评价方法
工作危害分析(JHA)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

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4、评价范围
5 评价范围
5.1确定范围的基本原则:本着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基本思路,不扩大,不遗漏,轻重有别,清晰准确,以达到评价的最佳效果。

5.2 基本范围
5.2.1行为评价:违规、习惯、忽视、意识和能力
5.2.2 设备设施评价:状态、系统、可靠性
5.2.3 物料评价:状态、理化性质
5.2.4 作业活动评价:规范性、专业性、工艺等综合评价
5.2.5 场所评价:重点选择
5.2.6 管理评价:法律法规、标准的辨识和执行、制度的健全、完善程度
注:行为评价可体现在作业活动评价之中
5、评价准则
R=S×L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风险评估表。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模版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模版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模版一、概述本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单位职工的身体健康,避免职业病危害,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权益。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本单位工作的职工,包括管理人员、工人等。

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的目标1. 掌握职业病危害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因、发生途径等;2. 评估职业病对职工的危害程度;3. 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的发生风险;4. 保障职工的工作环境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的内容1. 职业病危害检测1.1 职业病危害检测的对象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特点,确定职业病危害检测的对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化学物质的危害检测;(2)物理因素的危害检测;(3)生物因素的危害检测;(4)粉尘、毒物、噪声等有害物质的检测。

1.2 职业病危害检测的方法职业病危害检测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2)现场监测,记录关键数据;(3)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

2. 职业病危害评价2.1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确定危害因素的职业病危险性;(2)评估职工的暴露水平;(3)评价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4)评估职业病对职工的健康影响。

2.2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方法职业病危害评价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分析;(2)职业病暴露水平的测定;(3)职业病危害评估的模型和方法。

四、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结果的处理与管理1.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结果的分析根据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和程度;(2)分析职业病危害的具体影响;(3)分析职业病危害对职工的健康影响。

2.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结果的处理根据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制定职业病危害控制的目标和指标;(2)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措施和方法;(3)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时间和实施计划。

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理念及行为准则培训效果评估

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理念及行为准则培训效果评估

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理念及行为准则培训效果评估一、引言工作安全和职业卫生是员工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为了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预防职业疾病,企业经常会组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培训。

本文旨在评估此类培训的效果。

二、职业病危害防治培训职业病危害防治培训是企业围绕员工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卫生进行的教育培训。

此类培训通常包括职业病的种类、危害因素、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该培训的目的是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健康发展。

三、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生产培训是企业为了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而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

其中,包括了员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如火灾、电器故障、意外伤害等等。

通过此类培训,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的安全措施和应对技巧,同时也能更好地掌握个人行为规范和安全防范技能。

四、培训效果评估企业在组织职业病危害防治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后,需要对员工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具体而言,评估的方式可以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

定量评估: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测评手段,如考试、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来评估培训的效果。

定性评估: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员工的交流和反馈来了解员工的学习情况,获取相关的信息。

通过培训效果的评估,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员工的学习情况,了解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培训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论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培训在员工的个人安全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对培训过程进行有效的效果评估,不仅可以双方都能够受益于此,同时,也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在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本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本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旨在全面监测和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工作场所,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室等。

三、定义1. 职业病危害因素: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对职工健康造成损害的物理、化学、生物、人因等因素。

2. 监测:指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实时或定期测量、观测、调查和记录的活动。

3. 评价:指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和总结,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监测内容1. 物理因素监测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噪声、震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

2. 化学因素监测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有害颗粒物、有害液体等化学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采样分析,确定其浓度和暴露水平。

3. 生物因素监测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控制可能存在的传染病风险。

4. 人因因素监测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作业方式、工时安排、工作强度等人因因素进行调查和监测,了解职工的工作负荷和职业病诱因。

五、监测方法1. 物理因素监测方法采用仪器设备对噪声、震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测量,确保工作场所符合相关标准。

2. 化学因素监测方法采用气体监测仪、颗粒物采样器等仪器设备对有害气体、有害颗粒物、有害液体进行定期监测和采样分析,确保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和暴露水平符合相关要求。

3. 生物因素监测方法采用采样器、培养皿等仪器设备对细菌、病毒、真菌等进行定期监测和采样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可能存在的传染病风险。

4. 人因因素监测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对职工的作业方式、工时安排、工作强度等进行调查和监测,了解职工的工作负荷和职业病诱因。

六、监测频次1. 物理因素监测频次根据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对噪声、震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不少于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病是由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条件等原因导致的一类具有特定致病性的疾病,给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安全,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

本文旨在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其中的具体要求和程序,为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提供参考。

二、制度内容和范围的界定1. 制度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监测。

辨识是指通过调查和研究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条件等因素,准确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评价是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

监测是指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条件等因素进行定期监测,确保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

2. 制度范围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适用于各类劳动单位和劳动者,涵盖所有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这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噪声、振动、放射性物质等。

同时,制度也适用于不同行业和职业中的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确保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评价要求和程序1. 评价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应遵循科学、客观、准确和全面的原则。

评价应基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评价要求包括:(1) 区分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准确评估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2) 评价过程中应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累积效应和潜在风险,确保综合评价的准确性。

(3) 基于实际工作环境和条件,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和控制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和控制措施。

(4) 评价结果应得出具体的数据和结论,为采取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评价程序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初始资料收集:收集相关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条件等资料,包括工作场所布局、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6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理念及行为准则

26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理念及行为准则

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理念及行为准则职业病的预防应该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应该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介入,参与厂房的设计,从源头上消除、控制职业病危害,但是不是所有的危害都能从源头控制或者消除的,因此还有从工艺的改进,使用更先进更环保的生产原、辅料等,如果以上皆无法控制,那应该从个人防护方面着手,正确佩戴合格的防护用品,最大限度降低对人体的危害,总之一切以人为本。

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理念: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珍视健康。

行为准则要求:1、凡在公司区域内从事生产作业及相关辅助、管理工作的人员,都必须自觉接受三级安全教育,认真学习、执行党和国家、上级公司、各级劳动部门及公司颁发的各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增长安全技术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实现“三不伤害”(详见附录)要求,保证每个人员的安全健康及生产的顺利进行。

2、公司区域内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时刻保持“安全第一”思想,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3、进入生产区域作业,必须严格遵守“三戴一不戴”,并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做好自我保护,如:女工长发和留海不得露出防护帽,割、焊工、机加工不得戴纱手套作业;电工、焊工、机加工等作业人员进入岗位严禁佩戴各种金属饰品及非金属挂件;在公司区域内不准赤脚、赤膊,进入生产现场不准穿凉鞋、拖鞋、高跟鞋、裙子等。

4、作业前,首先须清点自己所带的工具设备数量并确保完好;作业时,应集中思想,严禁嬉戏打闹和串岗、离岗、睡岗;作业结束,要做到工完料清、场地净,并仔细清点个人工具设备用品是否按数收回,严防遗落在产品关键要害部位。

5、必须注意识别公司区域内各种安全标志。

6、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持有政府劳动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独立操作。

未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须在有证人员带领下工作,并持有公司安环保卫部颁发的《实习操作证》,严禁违章无证操作。

安全生产及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准则(最新)

安全生产及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准则(最新)

某某某公司安全生产及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准则二0一八年二月二十六日目录1、适用范围 (3)2、编制依据 (3)3、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准则 (3)4、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方法 (4)5、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分级 (7)6、安全生产风险级别确定 (8)7、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的确定原则 (8)8、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准则 (9)9、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法 (9)10、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分级 (14)11、职业病危害重大风险的确定原则 (14)安全生产及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准则1、适用范围本风险评价准则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的管理。

2、编制依据(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974(3)《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973(4)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相关要求;(5)涉及规范、技术标准;(6)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7)本公司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安全管理及技术标准。

3、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准则本公司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结合本公司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充分考虑了以下要求:(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4)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5)相关方的投诉。

4、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方法本公司选用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1)风险的定义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

1.5.1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理念和行为准则(新增)

1.5.1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理念和行为准则(新增)

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理念和行为准则为确保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得到有效实施,公司倡导“珍爱生命、我要安全”的核心安全理念,要求各层次管理人员:1、认真履行岗位安全责任,为企业安全负责、为部门安全负责、为工友安全负责、为自己安全负责、为个人家庭幸福负责。

2、自觉遵守国家、行业和公司的各种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规章、制度、规定。

要坚决与“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敌人做斗争;努力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3、遵守消防安全管理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规定,积极学习灭火与火场逃生知识,熟悉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逃生线路,保持消防器材清洁完好。

4、遵守生产中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操作规程、规定,不准疲劳作业、不准酒后作业、禁止不懂操作规定盲目作业,不得将机械设备借予无资格、未经公司准许的人员操作。

操作机器设备中或正在检查、检修、检测中不准接打手机、看信息。

5、日常工作中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盲目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

特别是动火作业、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对人体有害、对公司财物有损害等特殊环境场所作业时,必须执行审批程序,设立监护人,保证作业安全,并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服从管理,听从正确指挥;有权拒绝错误指挥。

工作中不准许抱有侥幸心理,不准为省时省力采取不符合规定的简易方法处置。

紧急情况简易处置,必须有专人看护并及时修正,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7、支持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上级安全生产监察部门的督导工作,积极接受安全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对自己不安全行为的批评和建议并及时改正。

不准许抱有抵触心理,更不允许采取打击、报复安全管理人员和其他指出自己不安全行为的人员。

8、及时提醒同事注意安全,主动制止同事的不安全行为,对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9、自觉接受公司、部门、班组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自觉执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要求的各种安全措施,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安全培训和安全学习、安全活动、事故应急演练,掌握作业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双重预防体系验收评分标准

双重预防体系验收评分标准

山东省工贸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评估标准(试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本评估标准适用于对工贸行业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表中双重预防体系指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及职业病危害双重预防体系,除特别注明外,表中风险均包含安全生产风险和职业病危害风险,隐患均包含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

2、总分共计1000分,累计得分/总分X100=实际得分,其中缺项部分按0分计入累计得分,相应的评估要点按0分计入总分。

每一评估要点的分值扣完为止。

3、标杆企业得分80分合格,一般企业得分60分合格。

4、评估记录应根据评估标准逐项描述评估情况,并附带相关评估记录,严禁仅简单填写不符合。

5、以抽查形式进行询问或者检查的情况,应将总数、抽查数目、不符合情况等描述清楚。

6、本评估标准最终解释权在山东省安监局工商贸处。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某公司安全生产及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准则二0一八年二月二十六日目录1、适用范围 (3)2、编制依据 (3)3、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准则 (3)4、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方法 (4)5、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分级 (7)6、安全生产风险级别确定 (8)7、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的确定原则 (8)8、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准则 (9)9、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法 (9)10、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分级 (14)11、职业病危害重大风险的确定原则 (14)安全生产及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准则1、适用范围本风险评价准则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的管理。

2、编制依据(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 (2)《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974(3)《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973(4)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相关要求;(5)涉及规范、技术标准;(6)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7)本公司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安全管理及技术标准。

3、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准则本公司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结合本公司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充分考虑了以下要求:(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4)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5)相关方的投诉。

4、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方法本公司选用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1)风险的定义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

2)控制措施的状态M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见下表1。

表1 控制措施的状态(M)判定准则3)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

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见下表2。

表2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判定准则4)事故的可能后果S表3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

表3 事故的可能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R=L·S=MES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E1或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分别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

风险程度R为三者的乘积。

将R亦分为若干等级。

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M、E、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的级别。

风险程度的分级见表4。

表4 风险程度的分级判定准则(R)5、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分级本公司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判定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风险分级按以下级别划分。

——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6、安全生产风险级别确定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安全生产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7、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的确定原则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1)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2)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3)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4)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5)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8、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准则采取以本公司为主导的工作机制。

落实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全员参与职业病危害风险辨识、分级和管控,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

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分管负责人督促、检查相关制度的落实,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生产、技术、设备管理人员及劳动者均应参与该工作。

遵循本公司自主建设为主的工作模式。

根据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结果,落实职业卫生管控措施。

风险评价遵循科学客观的原则,评价所需基础资料的调查详实、准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真实有效且覆盖所有接害岗位和工作地点。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应严格遵守相关检测规范的要求,按照GBZ 159的规定进行采样,按照GBZ/T 160、GBZ/T 189、GBZ/T 192等标准的规定进行测定或测量。

根据作业场所或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程度、接触水平和作业工人体力劳动强度,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有害因素对风险的影响权重,结合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和健康效应,借助风险评估的经验公式量化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判定风险等级。

9、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法(1)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a)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指数按下式计算:L B M W W W G ⨯⨯=式中:G ——分级指数;W M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W B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 L ——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 )的分级和权重数W M 取值见表5。

表5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级和取值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 B 直接取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B ,B=粉尘浓度实测值÷接触限值。

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见表6,权重数W L 取值见表7。

表6 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7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权重数取值分级指数(G),将生产性粉尘作业分为四个级别,见表8。

表8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b)接触化学物作业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指数按下式计算:L B D W W W G ⨯⨯=式中:G ——分级指数;W D ——化学物危害程度的权重数;W B ——工作场所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 W L ——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

其中,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W L 取值同上,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由其危害指数(THI )决定,THI 取值由DB37/T 2973中查询计算,危害程度的权重数W D 取值见表9。

表9 化学毒物的危害指数分级和权重数取值工作场所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 B 直接取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B ,B=化学物浓度实测值÷接触限值。

分级指数(G),将接触化学物作业分为四个级别,见表10。

表10 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c)接触高温作业根据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接触高温作业时间和WBGT 测量结果按照GBZ/T 的规定将高温作业分为轻度危害(Ⅰ级)、中度危害(Ⅱ级)、重度危害(Ⅲ级)和极度危害(Ⅳ级)。

d)接触噪声作业接触稳态噪声和非稳态连续噪声作业依据8小时等效声级(L EX,8h )或40小时等效声级(L EX,w )测量结果、接触脉冲噪声作业依据声压级峰值(Lpeak )和工作日内的脉冲次数(n )测量结果,按照GBZ/T 的规定将噪声作业分为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重度危害和极度危害。

(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按下式计算:S M P Ci T ni ⨯⨯⨯==∑=1式中:T ——风险值;n ——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序号,i-n对应的取值(1~n);Ci——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级别的权重数;P ——各作业岗位劳动定员的权重数。

M ——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权重数;S ——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发生结果的权重数。

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级别的权重数Ci取值见表11。

表11职业病危害作业级别权重数取值作业岗位劳动定员的权重数P取值见表12。

表12作业岗位劳动定员权重数取值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的权重数M取值见表13。

表13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权重数取值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发生结果的权重数S取值见表14。

表14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发生结果权重数取值根据风险值(T),将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为4个级别,见表15。

表15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10、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分级根据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结果,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四个级别,分别以“红、橙、黄、蓝”色标注。

11、职业病危害重大风险的确定原则将以下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确定为重大风险:(1)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的风险值(T)大于32的作业岗位;(2)存在矽尘或石棉粉尘的作业岗位;(3)存在“致癌”、“致畸”等有害物质或者可能导致急性职业性中毒的作业岗位;(4)存在放射性危害的作业岗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