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导学案
专题03 诗歌鉴赏选择题(导学案)-2023年新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专题03 诗歌鉴赏选择题(导学案)-2023年新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01d19f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a.png)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导学案(三)选择题【真题体验】(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 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 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方法指导】解答古代诗歌综合性选择题“三步骤”第一步,反复咀嚼,读懂诗歌。
第二步,选项切片,找敏感点。
细读选项,依据常见设误点,圈定选项中的敏感词语。
第三步,分析比对,定出答案。
综合比对四个选项,用排除法确定存疑选项的正误,并选出答案。
选择题常见设误点设误一:重点词句含义理解(2022全国乙卷)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022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古诗文鉴赏导学案
![古诗文鉴赏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2b66f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f.png)
古诗文鉴赏导学案一、啥是古诗文鉴赏?嘿,你知道古诗文鉴赏就像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吗?就好比你走进了一个古老的世界,那些诗人、词人就站在你面前诉说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比如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你看,他多孤独啊,只能和月亮、影子一起喝酒。
这就是古诗文鉴赏的魅力,能让你感受到古人的情绪,就像你和他们是老朋友一样。
二、为啥要学古诗文鉴赏?你可能会想,学这个有啥用啊?这就大错特错喽!古诗文就像一座宝藏,里面藏着无尽的智慧。
你想想,要是你能理解古人的想法,那你就像拥有了一个超级大脑。
就像杜甫的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难道不震撼你吗?学会鉴赏古诗文,就等于打开了一扇通往伟大灵魂的大门。
三、导学案的第一个宝藏:字词理解在古诗文鉴赏的导学案里,字词理解可是个关键。
这就像拼图,每个字词都是一块小拼图。
要是一块拼错了,整个画面就不对了。
就拿“停车坐爱枫林晚”里的“坐”来说吧,它可不是坐下的意思,而是“因为”。
你要是不懂这个,那对这句诗的理解可就差远了。
所以啊,一定要把字词这块基石打牢。
四、意象——古诗文中的神秘密码意象可神奇了,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密码。
你知道“柳树”在古诗文中常常代表着离别吗?就像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那青青的柳树,就暗示着朋友即将分离。
你要是掌握了这些意象,就像拥有了一把打开古诗文世界的钥匙,多酷啊!五、鉴赏诗歌的韵律美诗歌的韵律美就像音乐一样动听。
你听啊,“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写得简直绝了。
那种韵律,就像你在听一场美妙的音乐会。
你在鉴赏古诗文的时候,可不能忽略了这一点。
要是忽略了,就像吃饺子没蘸醋,总觉得少了点啥。
六、了解作者背景很重要你要是想真正读懂一首古诗文,就得了解作者的背景。
这就像你要了解你的朋友一样。
比如说辛弃疾,他一生都渴望收复失地,他的很多词都充满了这种壮志豪情。
诗歌导学案4
![诗歌导学案4](https://img.taocdn.com/s3/m/bb534f2b2f60ddccda38a00f.png)
即墨市市北中学导学案学科:语文级部: 高三编写:吴迪审核:高三语文组 2012.12.23编号40课前预习案诗歌技法的快速把握⑴托物言志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思想,情感,哲理,等等。
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例如:瀑布联句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此诗借写瀑布,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⑵用典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思想情感,这就叫作用典。
例如: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中借用王昭君的典故——王昭君因君王昏庸(画图省识春风面),尽管国色天香,也只能演出“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的人生悲剧——抒发了怨恨之情:如君王昏庸,杰出人才往往只能演出人生悲剧。
⑶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重要标志。
借景抒情,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
比如马致远的《秋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再如: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其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
“无边落木萧萧下”,让人联想到一年将尽,韶华易逝,平添乡愁。
“不尽长江滚滚来”,让人联想到不尽的愁绪、飞逝的时光、历朝历代的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
杜甫此处明为写景,实为抒发人生的感慨。
⑸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例如: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1668de3186bceb19e8bbd9.png)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摘要】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规定有两个考点是针对古代诗歌鉴赏的,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试卷,我们发现诗歌鉴赏命题有很多共同点。
在进行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时,要让学生明确考纲规定,引导学生通过近几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把握命题的共同点,积累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和解题技巧,开展有效复习。
【关键词】诗歌鉴赏考点阐释复习目标重点难点方法指导【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57-011 考点阐释(i)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能力层级为d级。
2 复习目标2.1明确考点内容,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题型。
2.2了解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特点。
2.3感悟诗歌鉴赏应积累的基础知识。
2.4感悟鉴赏的基本步骤和解题技巧。
3 重难点3.1重点熟悉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特点。
3.2难点从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问答模式、详解,感悟解题技巧。
4 方法指导自主阅读资料,独立解答07—12高考诗歌鉴赏题,总结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特点。
5 学时安排一课时预习,一课时展示。
6 直击湖北高考6.1链接2012年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诗歌鉴赏导学案-2-炼字式
![诗歌鉴赏导学案-2-炼字式](https://img.taocdn.com/s3/m/3cd11aa1f524ccbff12184d5.png)
主备人:温长军审核:于春霞谭世珺时间:2010年11月12日一、学习目标:掌握炼字型(分析“诗眼”型)诗歌的基本思路和一般答题模式。
二、重难点:解读举例作品,掌握答题规律,有效组织答案,做到准确答题。
突破策略:主要通过方法归纳——尝试高考——强化训练的方式进行突破。
教学方法:练习、讨论、归纳课型模式:分析高考题型——归纳解题方法——变式练习巩固三、预习内容1.你认为下面两首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巧妙?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驾《晴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2.请替诗人分别选两个字填在空白处。
春日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A)春泪,无力蔷薇(B)晓枝。
A:盈、化、惜、酝、没、溢、迎、含、悔、怜、滴、拾、隐B:依、绝、垂、扶、抚、浮、醉、念、恋、倚、红、卧、缀四、课前检测:提问诗歌鉴赏一般思路。
五、导入新课五代著名诗僧齐己一次在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发现有几枝梅花已经开了,觉得开得很早,为了突出一个“早”字,便写了一首《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其中有两句是:他对“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这两句诗很满意,便高兴地拿着这首诗去请教诗友郑谷。
郑谷看了几遍后,建议将其中一个字改一下,这样更合诗意。
齐己听了,认为改得很好,欣然接受,并向郑谷拜谢,后人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
你知道这个字是什么?对,数枝梅花开已经相当繁盛了,不足以说明“早”,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贴切。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
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
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激动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诗句?如果考试出现对这些“字”的考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番——六、知识梳理㈠“诗眼”概念过渡:“诗眼”是种比喻的说法,是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因此在熟练使用“诗眼”去鉴赏古诗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诗歌导学案3
![诗歌导学案3](https://img.taocdn.com/s3/m/278484e319e8b8f67c1cb90f.png)
即墨市市北中学导学案学科:语文级部: 高三编写:吴迪审核:高三语文组 2012.12.23编号39课前预习案鉴赏口诀: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②怀古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⑤闲适类。
⑥借景抒情类。
⑦托物言志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
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0aeb929e314332396893e5.png)
一、诗歌鉴赏专题——如何读懂诗歌切入点一看标题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题材、情感等,是解读诗作主旨的重要切入点。
为什么要读标题?标题有哪些作用呢?练习:请根据标题推测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劳停驿》欧阳修(2015湖北)《月圆》杜甫(2015安徽)《雨过至城西苏家》黄庭坚(2015天津)《秋夜纪怀》陆游(2015福建)《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2015江苏)《醉翁操》苏轼(2015北京)《桃夭》诗经(2014湖南)《残春旅舍》韩偓(2015全国2)《含山店梦觉作》韦庄(2014全国2)《春日秦国怀古》周朴(2011全国)《咏山泉》储光羲(2011山东)《春日忆李白》杜甫(2011江苏)《晓至湖上》历鹗(2011福建)《清明》黄庭坚(2011江西)《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2011四川)《月》杜甫(2009广东)拓展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看,这是一首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切入点二看作者(知人论世)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
论世: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
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干谒诗)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
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
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
拓展训练2:(09四川)阅读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2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2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09c4cf48d7c1c709a14513.png)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2复习教案第二节鉴赏用词之妙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
(静夜思是个例外吧!)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诗歌鉴赏导学案
![诗歌鉴赏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cbf6f1fab069dc502201b5.png)
高三语文学案“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复习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苏轼、辛弃疾诗词的风格,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掌握切入点,快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由点带面,全面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复习检测】名句填空:1、,,。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5、,。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7、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文本探究】1、《念奴娇·赤壁怀古》(1)“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感情基调切入点: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都写了那些人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感情基调切入点:3、补充篇目卜算子①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③,舍我其谁也?【注】①这首词是辛弃疾因力主抗金遭贬,赋闲在江西农村时所作。
②李蔡:李广堂弟,才能平庸,元朔五年被封为乐安侯。
③力田:汉代掌管农事的小官。
简析词中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诗歌的感情基调切入点:总结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切入点:【跟踪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①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
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
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
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导学案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07a57327284b73f2425038.png)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导学案编写:王智斌审核:樊洁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自读资料,能说出考纲中人物形象考察内容。
2、通过分析例1——例3中的诗词,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3、通过自我学习、合作探究,会概括出“人物形象类”考题的答题步骤。
学习重点品味诗句,学会概括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归纳总结此类考题的答题步骤,稳步提分。
知识链接1、在诗歌鉴赏中,“形象”常包括:形象,形象,形象。
2、读下列诗句,试说出诗中的人物形象特点: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自主学习1、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诗中的渔翁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出场的?②.“孤舟”、“独钓”体现了渔翁怎样的特点?③.你觉得诗中的渔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鑑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
①.读过这首诗后,你觉得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②.你是从哪些词句发现概括的?试将它们写出来。
③.与同学交流、修改后的人物形象概括如下:合作探究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是不是诗人形象?为什么?试从自己读过的诗句中选择诗句来分析,并在组内交流。
我认为:诗句:分析:当堂检测(2选1)1、《与名师对话》板块一第1、5题。
(A组)2、感受高考(B组)(2013·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答:小结反思1、高考中人物形象类诗歌考察常见提问方式:①②③2、答题步骤: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意象内涵作用导学案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意象内涵作用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90604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9.png)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意象内涵作用导学案高考诗歌鉴赏意象内涵作用导学案一、【高考真题再现】1、(2021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问题】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分析意象含义),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2)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分析意象含义),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表情达意方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
“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2、(2021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问题】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分)【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
(分析表层属性)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探求深层含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内涵。
“兰”“蕙“菊“”是诗歌中重要物象,属于抒情意象,要准确解读就必须了解其象征意,作者意趣。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意境》导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意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12c30ebed5b9f3f90f1c13.png)
《诗歌鉴赏之意境》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准确掌握诗歌的意象。
2.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3.由境寻情,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1.意象(回顾)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是蕴涵着主体思想感情的形象。
如“柳”、“菊”、“竹”、“梅”等。
2.意境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简而言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
3.意境与意象的关系(1)、相关意象组合构成特定意义的意境。
(2)、意象是细小的、具体的单位,意境范围大而抽象。
4.意境之方法攻略(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绘景)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析景)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方法点拨:①在分析景物(意境)形象时通常是以下几个步骤:⑴提炼意象;⑵概括意象特点(意境);⑶剖析作者思想。
②答题模式这首诗通过()意象,或描绘出()图景画面,营造出了()的氛围,抒发(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心情)。
(5)、典型例题分析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8e4e2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7.png)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篇1第六节分类鉴赏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下面分别说明。
一、送别诗(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二)举例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解说]全诗从地点、景物特点写起,然后叙述史实,赞扬汉朝的威德,结点出全诗的主旨:你这次去安西一定要让外族惧怕,不要去寻找屈辱的“和亲”方略。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解说]: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是在暮雨时分送别李胄,用景物特征为送别定下了调子,建业──则是友人要去的地方。
“深深的海门看不到尽头,远处的浦树在雨中摇曳,诉不完的别情,就如同这无边的雨丝。
”这四句则把别情形象化,反衬了情义的深重。
(三)检测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诗歌鉴赏---炼字导学案
![诗歌鉴赏---炼字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fb2815767f5acfa0c7cd4d.png)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总结诗句中所炼字的词性特点及表达效果。
2.通过合作探究归纳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做题步骤。
3.通过反馈训练和能力提升检测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掌握情况。
【重点难点预测】学习重点:通过合作探究,归纳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做题步骤。
学习难点:通过反馈训练和能力提升检测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掌握情况。
【知识链接】考纲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语言高考考查三个方面:①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②炼字③炼句。
2.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设问方式:①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④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⑤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法指导】预习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请找出下列诗句中用的传神的字,标出词性,分析其效果。
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早梅》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6.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二.合作探究1.(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6分)2.归纳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做题步骤。
三.反馈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夜宴左氏庄杜甫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①。
注:①杜甫曾漫游吴越四年,江南水乡的秀美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请找出颔联中用的生动传神的两个字,分析其妙处。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导学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9ebd0eeff9aef8941e06b4.png)
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
2.掌握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什么是景物形象、意象、意境?【学习过程】一、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二、合作探究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6分)【答题步骤】【答题范式】【答题套路】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 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②泠泠:形容声音清越③楹:房屋的柱子。
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三、巩固提高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诗歌鉴赏-炼字导学案
![诗歌鉴赏-炼字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bda9cb7375a417876f8f74.png)
诗歌鉴赏----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1.明确高考炼字命题方式。
2.掌握炼字解题技法学习重点炼字解题步骤。
学习过程:一.导入炼字小故事:1.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
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2.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
他在京城闭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于京口(令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
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的亲人来了。
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
诗歌高考诗歌鉴赏指导学案(八)
![诗歌高考诗歌鉴赏指导学案(八)](https://img.taocdn.com/s3/m/cc8358d8195f312b3169a5ab.png)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八)古诗鉴赏0302 1436诗歌鉴赏指导学案(八)练习一参考答案1.深幽寂静;以动写静2.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3.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4.泉眼、小荷、蜻蜓;惜、露、立;初夏时节荷花池塘5.运用拟人,使无意化为有情,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的境界,饶有情趣。
6.含苞待放的小荷蓓蕾7.多用说明某人的才华刚刚表露出来,就得到赏识。
8.白描;绿草、红叶、青山;大漠清秋9.动;外外跃动着活力10.以动衬静。
11.重归的燕子、徘徊于小园的诗人;自然的春光、人的青春年华;以景传情,情景文融12.婉约13.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练习二答案一、1.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
2.这首诗描写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二、1.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淒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的离情。
2.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三、1.香诗表达了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
李诗表达了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二者语意贯通,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和敢于进取的勇气。
2.整首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写瀑布的“不辞劳”、“出处高”表现诗人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借写瀑布的“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表现诗人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四、 1.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2.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重情惜别的情怀。
五、1.平淡质朴2.在山青水秀的村庄里,“农人”们一家大小在田地里欢快地忙碌着,他们的笑声在青山间回荡。
诗歌导学案2
![诗歌导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e161331459eef8c75fbfb30f.png)
即墨市市北中学导学案学科:语文级部: 高三编写:吴迪审核:高三语文组 2012.12.23编号38课前预习案一.读懂诗歌1、第一步,读懂内容: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解。
看题目:定诗歌类型、定题材。
分类标准:①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②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代诗);③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④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持、咏史诗、闺怨诗、赠别诗等;⑤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看作者:定诗风、明情感。
看诗句:意象选择、情感表达、字词锤炼、画面描述。
看注解:背景材料、特殊提醒。
2、第二步,划定类型:题材、形象、情感、风格、手法。
题材: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赠别诗、边塞诗、闺怨诗。
形象:洒脱豪放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
情感:忧国伤时、人生感怀、思乡怀人、羁旅行役、长亭送别、怀古伤今、寄情山水、田园逸趣。
风格:语言风格,平淡、工丽、直率、含蓄、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练、清新、沉郁。
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3、第三步,审题干,答题目。
课堂探究案二、掌握诗歌题材(一).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内容范围: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多。
★分析重点: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①借景抒情;②营造氛围;③塑造背景或环境;④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或情操;⑤以景衬境、以景衬情;⑥奠定情感基调。
)★基本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典型题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溪居[唐]柳宗元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 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1.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有着怎样的特点?(5分)【答案】(5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赏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
..通过“五看”读透诗意的方法★★★
2、熟悉
..诗歌常见的情感类型、意象含义、艺术手法★★
3、了解
..诗歌赏析常见的考点类型及答题要求★
●学习过程
一、独立预习
(一)请学习通过“五看”读透诗意的方法
“五看”法——看题目
..揣摩情感;
..弄清背景与字词;看意象
..预估内容;看作者
..回顾风格;看注释
看议论句抒情句
......确定主题
(二)请熟悉以下有关诗歌赏析的文体常识
解题四部曲:第一步: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
第二步:析——析题目、析末两句、析出主题
第三步:审——审清题意、审清考点
第四步:答——规范答题
常见考点二:赏析艺术手法(1、炼字 2、赏析某句或全诗的艺术手法)
资料补充:《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广泛。
解读步骤及结果:
二、课后巩固
目的:1、熟悉解读诗歌的各种诀窍;2、熟悉诗歌赏析的考点;3、规范诗歌赏析的答题语言
1、《饮酒》中“悠然见南山”的“见”改作“望”好不好?(考点:赏析之炼字)
答:
2、请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妙处。
(考点:赏析)答:
3、请读课后附录古诗《无题》,说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的妙处。
答:
4、附录古诗《登飞来峰》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年少气盛,抱负
不凡。
末两句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一脉相承。
请你说说王安石这两句诗歌的妙处所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