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课堂
诗意的语文,激情的课堂
![诗意的语文,激情的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1857cd17fad6195f312ba6a8.png)
诗意的语文,激情的课堂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
作为学生学习母语的“家园”,语文不仅仅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
语文是“川流不息的生命”,它充盈的主体情感和人生体验为学生构建了“诗意栖居”的世界。
语文是一门精彩的艺术,它看似无声的语言却能激起澎湃的浪花,流淌着诗一样的意境。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语文与诗水乳交融,“诗意”是语文教育的生命与活力所在。
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滋润心灵,积淀文化,语文就会折射出人性的魅力,流放出生命的光彩。
一、在精彩的表演中感受一份情感语文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激情,张扬自己的个性。
在教学中恰当的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不但可以活跃课堂,而且能深化认识。
在教学《一片树叶》时,我意识到该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讲了一群小动物采用不同方式爱护小树的故事,内容童趣盎然,语言生动活泼,特别适合孩子表演。
于是我就让学生课前要先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上课时,我就带上课前准备好的该文中所提的小动物面具,并让学生戴上面具,给他们创设表演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引导他们积极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小椿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思维品质,懂得了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的思想,而且也让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在师生的言语中迸发一种意境《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平等对话的过程。
在看似不经意的谈话过程中,师生融为一体,才能出现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在教学《悲壮的一幕》一文时,我就通过师生的对话,将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超越了文本,跨越了时空,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进行着一次智慧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
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使学生对献身于宇航事业而无怨无悔的科马洛夫,无不敬仰、无不折服,也更深刻地领悟到:尽管探索宇宙充满了危险,但永远抵挡不住人类前进的脚步。
润物细无声——诗意语文课堂分析
![润物细无声——诗意语文课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bbdd3c10661ed9ad51f3a5.png)
同时 , 师还应 该 积 极 引导 和 鼓 励 学 析 , 关 键 还 是 要 根 据 学 生 学 习 的 认 知 规 教 最 采用 各种有 效方 法 , 起 他 激 生 大 胆 进 行 创 作 , 示 才 华 , 如 学 习 苏 律和 学 习特点 , 展 比
享 轼( 江城 子> “ 年 生 死 两 茫 茫 ” 后 我 设 们 学 习 诗 词 的 兴 趣 , 受 语 文 ,当 思 考 成 (十 ) 计 了 一 个 小 练 笔 , 大 家 用 自 己 的 体 会 来 为 ~ 种 习惯 , 阅 读 成 为 一 种 对 话 , 表 达 让 当 当
出来的 , 与课 文 内蕴相 和谐 的课 堂审 美心 理状 态及 其 外 显的 意蕴 和境 界 。诗 意 的 课 堂 , 是语 文教 学培 养具 有 纯 正的 理 想 、 实 正 真 的品 格和 具有 审美情 趣 的理 想课 堂 。本 文 主要 从 关 注学 生个性 、 设课 堂情境 、 升 教师 素 养三 个 方 面来进 行探 讨 。 创 提
再现 一 下 这 种 深 情 。很 多 同 学 都 写得 不 成 为一种倾 诉 , 想 就 不会 有 那 么 多 的 人 我
也 对 比 , 人 联 想 到 了 我 曾 经 教 给 他 们 的 陆 的 诗 词 教 学 体 系 需 要 注 意 很 多 问 题 , 需 有
错。 有 人渲 染明 月夜 , 人 细 腻 描 绘今 昔 不 喜 欢 诗 词 课 堂 了 。 当 然 要 构 建 一 个 完 整 [ ] 王 学光. 创 设各 种有 效情 境 , 有 4 《 激发 学生 学
Absr c :Th e i e i e a u geca s o m ,s t e t a he nd t e s u n n t a gu g ut r n du a in a d ta t e po tc s ntm ntlng a ls r o i h e c r a h t de ti he ln a e c lu e a d e c to n
让语文课堂洋溢着诗意的芬芳
![让语文课堂洋溢着诗意的芬芳](https://img.taocdn.com/s3/m/a56d930a16fc700abb68fc65.png)
释 , 读 是 生 活 的 体 验 . 文 是 生 活 的 再 现 。语 文 教 学 不 阅 作 应 该 固 守 课 堂 , 守 课 本 , 应 该 建 立 大 语 文 观 . 导 学 固 而 引 生 走 向课 堂 之 外 的 万 水 千 山 , 本 之 外 的 万 紫 千 红 我 们 课
己 的课 堂 语 言 字 字珠 玑 , 采 飞扬 。诗 意 语 文 大 师 王崧 文
舟 在 教学 《 相 思 》 课 时说 :在 王 安 石 的 眼 中 , 愁 是 长 一 “ 乡 那 吹 绿 了 江 南 岸 的 春 风 , 到 了 张 继 的 笔 下 . 愁 又 成 而 乡
了 一 封 写 了 又 拆 , 了 又 写 的 家 书 , 么 , 纳 兰 性 德 的 拆 那 在
情 , 老 师 本 身 的 语 言 准 确 练 达 , 行 云 流 水 般 优 美 流 畅 当 如 时 , 生 才 能 充 满 激 情 , 能 在 这 样 的 语 言 文 字 的 浸 染 中 学 才 聪 慧 起 来 , 意 起 来 , 雅 起 来 。 这 对 教 师 素 质 提 出 了更 诗 高 高 的 要 求 . 要 求 我 们 不 断 进 行 自我 充 电 , 富 精 神 境 它 丰 界 , 养 情 感 世 界 。 面提 升 自己 的文 学 素 养 , 力 使 自 滋 全 努
文性 和超 功 利 的审 美 意识 和 熏 陶 功 能化 为轻 烟 。 为 泡 成 能 够 从 老 师 富 有 启 发 性 的 语 言 中 迅 速 理 解 教 学 内 容 并 内 化 为能 力 。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 用 恰 如 其 分 的 比 喻 、 谐 幽 默 的 夸 要 诙
张 、 体 生 动 的 描 绘 、 情 四溢 的 情 绪 去 吸 引 学 生 。 我 们 具 激 常 常 发 现 ,当 老 师 拥 有 真 情 灵 动 的 语 言 和 浪 漫 鲜 活 的 诗
诗意流淌——浅谈小学语文的“诗意课堂”
![诗意流淌——浅谈小学语文的“诗意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d2fcf8004a7302768e99391d.png)
笔者 结合 自身多年教 学经验 ,力求为 小学生打造诗 意课 堂 , 富 的情感 ,每 一篇 文章 就想 心灵 的窗户 ,一 旦打 开这 个窗 希望 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激发 小学生的诗 意潜能。 户,就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而作为教学工作者的主要 【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诗 意 课 堂 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教师要在 基于 小学生 的年龄 特征 与心 理特 征来看 ,在 小学 生眼 上 课之 前认真 备课 ,首先对 课文 所描 述 的情 境进 行一 次感 里 一切 都那 么美 好 ,整 个世 界都 充满 了诗意 ,作 为教 师也 悟 ,然 后在 课堂 上带领 学生 一起 走入 作者 的 内心世 界,与 知道 只有 为学 生打造 具有 诗意 的环境 ,才能 充分 激发 学生 作者一起去经历、思考。唯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通过 的诗 意潜 能。 诗意 的课堂 是以学 生为主 体 ,具有 较高 的灵 准 确 的表情 、生 动语 言 ,来 将 作者在 课文 中所传 达 的情感 活 性 ,并 且整个 课堂 从始 至终都 贯穿 了美好 的意 境 。一堂 充分表 达 出来 ,并 以此作 为与 学生 共鸣 的基 点,构 建 出一 成 功的语 文课 堂本 该像一 首诗 ,诗 的境界 就是 让人轻 松 、 种与 课文 意境 相符 合的 教学情 境 ,激发 学生 诗意 的情感 。 愉快 、 自由,而小学 生在 这样 的环境 中学 习 ,不仅 能更 好 三 、充分利用 多媒体融入诗意 的 学习语 文知 识 ,而且 能受到 诗意之 美 的熏 陶。 因此 ,在 小 学语文 课堂 诗意 化 ,应该使 学生 真正 获得语 文教 育 小 学语 文 中开展诗 意课堂 是教 育者 当前 必须研 究 的课题 。
心 ,而 从 古至今 关于 写母亲 的文 章与诗 歌也 是非 常 多的 ,
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75d54c66561252d380eb6e4c.png)
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作者:郭怀英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01期诗意语文大师王崧舟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一.创设情景传诗情不少学生认为作文难写,面对作文或愁眉苦脸,或抓耳挠腮,或叫苦连天,仿佛让他们上刀山下火海一般。
而我的学生最喜欢我给他们上的就是写作课。
原因之一,就是我善于设置情境,营造氛围。
即创设一种情境,或巧设圈套,或引起悬念,或制造冲突,来诱发思维,启迪智慧,使学生进入最佳境界。
最初,我常做一些简单的训练,以激发他们的必趣,提升他们的写作热情和信心。
扩写训练便是我首选的方法。
给他们几个词语或一个句子,连词成段,的句成篇。
例如设置这样一道训练题:根据下列词语提供的情景各写一段话(任选一题)情景1: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我伞情景2:暮春时节细雨濛濛路上行人伞同学们看过后觉得很简单,连平时怕写作文的同学也认真思考起来。
十分钟后,我让同学们读自己的文段。
有的写道:“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到处都像蒸笼似的,散发出阵阵热气。
我撑着一把破伞,疲倦地走在毒辣辣的太阳光下,感到特别的郁闷和烦躁。
”有的写道:“暮春时节,细雨濛濛,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树为盈耳的雨声呼唤成朦胧的画,就连路上行人手中撑起的伞,也成了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如鲜花,似荷叶,那么安逸,那么别致。
”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的思想在自由的风里穿梭,或长成一棵树,或开出一朵花,也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浪漫与诗意。
二.张扬个性显诗趣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舒展和自由发挥,给他们驰骋想象的空间、言论自由的舞台,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个性阅读,在重视他们人格健全发展的同时,教师应适时引导他们去想象,去探索,在无疑处求疑,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诗意的语文 诗意的教学
![诗意的语文 诗意的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476511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9.png)
阅读写作新教师教学(接上页)中国已经是新中国,而不是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的民国。
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发达、国家昌盛、人民富裕,那是不是国民劣根性已经被革新,鲁迅等人提出的的国民性改造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呢?其实,国民劣根性是几千年的封建礼教一代代传承下来又慢慢渗进中国人心灵深处的一种性格,绝不会因为国家政体的改变或者经济情况的转变而从中国人的精神中除去。
鲁迅的改造国民性的号召停留在揭示和批评国民劣根性,却没能改造国民性。
回顾文化大革命就能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人“吃”人的现象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政体的改变而改变。
而阿Q 式的自欺欺人的心态也一直存在于国人心中,比如近年来流行的选秀节目中每次有被淘汰的选手,在离开选秀舞台之前泪流满面的告诉观众自己没有失败、自己还有机会等等,这些话听起来像是鼓励自己的话,其实细分析的话和阿Q 被打了耳光还想着是被儿子打了耳光的那种心态。
作为老阿Q 的后代,现在的中国人也完整的遗传了精神胜利法。
改造国民性这一问题在上世纪20年代被提出,过了将近一个世纪也没有得到本质性的改善。
鲁迅批判讽刺的国民劣根性依然存在,封建礼教的毒害依然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进而影响国家的发展。
如果我们不会尊重个人的要求就不会追求个人的发展,作为国家的最小单位的个人不寻求发展,国家也就止住了发展的步伐;如果我们沉浸在阿Q 式的自欺欺人的心态中,就发现不了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而沉浸在往日的繁荣中慢慢落后于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的国民性是几千年的沉淀物,绝不是几十年就能根除的。
鲁迅的作品指出国人性格中的弊端,也指出这笔断不会轻易改造。
改造国民性的任务还需要继续。
参考文献[1]张梦阳.鲁迅在今天的意义〔J/OL 〕.人民网.http :///GB/14759/21867/4951799.html[2]常林.鲁迅文本的时代意义及其解读〔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p48-p50[3]常纪.鲁迅国民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 〕.长春.吉林大学.2006[4]陶力.鲁迅小说国民性批判主题的建构与发展〔D 〕.沈阳.辽宁大学.2012[5]蒋帅.鲁迅小说人学意蕴浅析〔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6]靳丛林.竹内好的鲁迅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潘剑冰.大先生也挺逗〔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诗意是语文的本质也是语文的本色,语文教学要富有诗意,这是语文学科特点决定的。
打造溢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打造溢满诗意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9dcbcc1b6edb6f1afe001f06.png)
前前后后挤满 了听课的老师 , 间学们虽说也是久经沙场 , 但他 们
二、 提升个 人 素养 , 炼 诗意 语言 锤
著名特级教师 十漪说 : 教 师 的语言 委锤 炼 、 确生 动 、 “ 准 流
畅 优 美 , 磁 石 吸 铁 一 样 , 牢 吸 引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 正 为 于 像 牢 ” 漪 老 师 努 力 追 求 课 堂 教 学 语 言 艺 术 , 以 , 的教 学 语 言生 动 隽 所 她
嚼蜡 、 毫无生机时 , 意已远去 !真 的语 文课 堂 , 是诗 意 四 诗 应
溢 的柄 息 地 , 灵 魂 畅 游 的 伊 甸 冈 , 情 感 荡 漾 的乐 同 , 妙 不 是 是 是
可言 的美 的殿堂 ; 意的课 堂 , 诗 应有 “ 然 回首 , 人却 在灯 火 蓦 那 花 柳
I 四坛心沿
打造溢满诗意 的语文课 堂
江 苏省溧 阳市西平 小学 邢玲 湘 2 30 1 30
德国哲学 家海 德格尔 说过 : 人 , “ 诗意 的安居 。 但 足 , 几 ” 曾
何 时 , 们 的课 堂 , 得 不 被 一 些 毫 无 诗 意 的 东 西 允 斥 着 , 生 我 不 师
情。
一
瑰花茶 , 让学生通过 目视 、 手触 、 鼻嗅 、 口尝 , 再结合 自己的生活 阅历 , 运用 丰富的联 系和想象 , 写 《 丁 ・ 关 杯化茶》 的作文。
笔 者 也 会 教 他 们 打 破 常 规 , 通 观 感 , 耳 朵 看 世 界 , 眼 打 用 用 睛 尝 气 味 , 鼻 子 嗅 色彩 , 味 觉 品 声 音 , 以 , 生 会 写 出 这 样 用 用 所 学 的 句 子 : 天 是 云 朵 的 家 园 , 阳是 她 最 亲 密 的 伙 伴 , 蓝 是 “ 太 蔚 她最 钟 爱 的 霓 裳 , 亮 、 星 则 是 天 空 对 她 殷 殷 的 注 视 和 祝 月 星
浅谈我对诗意化语文课堂的几点认识
![浅谈我对诗意化语文课堂的几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8e62d3330912a21614792916.png)
『 2 1 赵 雪芬. 学生辩起 来 , 课 堂 活起 来——
论语文课 堂的生机 与学生的参 与[ J ] , 新课程 :
上, 2 0 1 1 ( 3 ) .
『 3 1 黄云龙. 让语 文课 堂焕发 生命的 活力 『 A 1 ;江苏省教 育学会 2 0 o 5年小 学语 文优 秀
论文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 2 0 0 5 .
考——谈 如何上好一堂有效的语 文课 , 中
华活 页文选 : 教师版 . 2 0 1 0 ( 9 ) .
语文本是诗 意的 .语文教材 中的很多篇
章都能给学生美 的感受 。 作 为语文 教师 . 我们 应该将语文课堂建设成 为学生放飞心灵 的地 方. 给学生营造一种诗意 的美 。 诗意 的情景是
学 景 2 堡 0 1 4 年 曼 第 宴 4 期
◆ 实 践 讲 堂 ◆
浅谈我对诗意化语文课堂的几点认识
谢 晓 军 ( 甘 肃省 张掖 市甘 州区 南关 学校
摘要 : 富有诗意的语 文课 堂 , 就是将课文 作为主载体 .让教师和 学生的思想在有活 力 氛 围的语文课 堂中畅游 四方. 又充满“ 心有灵 犀一点通… ‘ 此时无声胜有声” 境界 . 还要师生
一
关键词 : 诗 意 语 文课 堂 艺术
生 活
魅力
漫与精彩
新课程呈现的语文教材 . 是艺术 化的 . 教 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 就像诗一样优 美生动 .
在现在 的语文教 学中 .很多教师 已经 改
富有 韵味 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 散发着 艺术
的魅力 。 教学中 。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教学
『 5 1 吴 玉平 , 新课 标背景 下语 文课 堂的应
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
![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7aa5b7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5.png)
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是每个学生都无法避免的一门必修课程。
然而,有些学生对于语文课产生了厌恶和无趣的感觉,觉得这门课程缺乏创造性和乐趣。
但实际上,只要我们正确引导,语文课堂也能呈现出一种诗意盎然的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氛围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打造一个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
一、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课程设计是打造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的基础。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能够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课程设计时,教师可以注重选取具有诗意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其中包含丰富的形象和意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主题,让学生从中找到共鸣并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兴趣。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学习效果。
为了打造一个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演讲等。
情景教学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启发、互相学习。
而课堂演讲则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让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三、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打造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的关键。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快乐和自由。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分享有趣的故事和经验,以及赞扬和鼓励学生的方式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在课堂中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的重要性。
总之,打造一个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细心呵护。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美的魅力和创造的喜悦。
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这门课程所带来的诗意与快乐。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和“诗情”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和“诗情”](https://img.taocdn.com/s3/m/4d037b3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8.png)
文苑·教2020.04近年来,央视一档综艺节目《中华诗词大会》引爆荧屏,很多少年诗词高手们的精彩表现令大家啧啧称赞,一时间全民“读诗”、全民“赛诗”成为风尚。
中华诗词文化历史悠久,既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
诗词文艺隽永,词章秀美;注重诗词的积累与感悟不仅能提高语文和语言文字素养,做到出口成章、出口成诗,更能提高鉴赏水平和人格气质;这也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华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优美文学性等特点,更是切合语文课程人文性这一总体要求。
因此,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对中华古代诗词的常读、常诵、常感和常新就更加重要。
一、品诗意,感诗情,要在“勤”天道酬勤。
要让诗词真正走进课堂,勤读、勤背就必不可少。
有丰富的诗词积累才能为今后品诗意、感诗情打下坚实的基础。
1.“照猫画虎”,勤读。
诗词本就适合朗读,它们是诗人千锤百炼、反复推敲的精品佳作;诗词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唯有大声吟诵方可感悟诗词的悠然韵味,难怪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可诗词的韵味单靠学生自己读只能是“不求甚解”,也难解“其中味”,此时教师恰当的引读、示范读就尤为必要。
正如于永正说过: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好的朗读更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1]诗词的范读,教师应重视强调读音、停顿与节奏,并可结合学生的朗读情况逐步教授学生诗词的平仄押韵,让学生感受诗词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体味诗词平仄相间的和谐美。
如执教《游园不值》时,教师可一句一句地领读,让学生根据范读对诗句中的停顿、重音做到了解,并标上记号,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次指导本诗的停顿、重读,则效果更好: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同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诵读、大声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唯有勤读诗,方可与诗中景、诗中情、诗中人融为一体,才能爱上诗词,才能在“诗意”和“诗情”中沉醉。
让语文课堂绽放诗意的花朵
![让语文课堂绽放诗意的花朵](https://img.taocdn.com/s3/m/68f53db869dc5022aaea0012.png)
原到 “ 为 圣 明 除弊 事 , 肯将 衰 朽惜 残 年 ”的韩 愈 ; 从 “ 欲 人 长 篙 、星 辉 ”的 意象 ,在 舒缓 、轻 柔 、低 沉 的 诵读 中感受 诗
文 章 只有 通 过 美读 才 能 感觉 到 它 的 美与 内涵 。语 文 文 本 的 内 容 是丰 富多 彩 的 ,例 如 : 《 阳楼 记 》 中表达 的 “ 天 下之 岳 先 忧 , 后天 下之 乐 ”的 博 大胸 襟 , 《 爱莲 说 》 中称 赞 的君 子 风 度 , 《 净 沙 ・ 思 》 中透 出的怀 乡情 愫 , 《 筝 》 中追 求 天 秋 风 慧 、丰 富情 感 、锤 炼 意 志 、 完善 人 格 ,使 他 们 知 、情 、 意 、
的积 累 、 独 特 的珍 藏 , 从 而 拥 有 独 特 的 言 语 世 界和 精 神 世
追寻诗意的语文课堂
![追寻诗意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13b8f5d8360cba1aa811dad2.png)
的打造 , 可 以提高学生 对于语文作品诗意理解 的热情 , 促使学 生 语言将 自己的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 , 使学生享受语文课 堂。 在进
从诗意的角度对文章 的主 旨与内容进行分析 , 并 在此过程 中保持 行师生交流的时候 , 教师更要引导学生与其他人进行沟通 , 例如 思维的活跃度 。在 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中, 教师可 以加强对 在进行诗意的语文教学之时 ,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课 堂讨 论
自己置身于蝴蝶谷之中 , 想象蝴蝶谷 的样子 , 更会从诗意 的角度 可能会更 容易理解教师 的语言意义。
去欣赏台湾蝴蝶谷 的美丽。另外 ,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 三、 调动诗意的语文课堂行 为
体技术 , 在网络平 台上搜集相关 的教学视频与图片 , 利用生动形
样, 可以拉近学生 与课文 内容的紧密程度 , 更好地融入到诗意 的
在诗意的语文课堂 当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不仅 仅是 知识 意的语文课 堂 ,教师可 以利用情感因素对学 生课 堂行 为进行调
象 的动态 图像与静态图片为学生呈现一 幅诗意 的 自然之景 。这 方面的交 流 , 更会是一种思想与情感上 的交流 。因此 , 要追 寻诗
新。 想象为思维插上翅膀 , 为未来描绘蓝图 , 为语言添光增彩 。 小 的词语 就会表达意义 , 语 调会在他们 的脑海 中萦绕 , 句式 、 表情
一
二、 加强诗意的语文课堂交流
所谓 的诗意语文 ,不仅是学生可 以利用思考能力对文学作
品背后 的感情进行揣摩 , 更要能够与作者进行心灵上 的对话 , 以
、
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情境
教学情境 的创设对 于每一个学科的教学活动质 量都 有着 明 此来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双重共鸣 。而在 H常的小学语文教学过 显 的促进作用 , 因此 , 在进行诗意的语文课堂 的打造过程 中, 一定 程 中, 教师作为 引导 者 , 学生 作为主体 , 是心灵交流 的重要 对象 要重视课堂情境的重要作用。 加强诗意的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创 与参与者 。 打造诗意的语文课 堂, 需要 学生 与教师在语文课堂之 设, 会使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的主题意义很充分地显现 出来 , 使 小 上进行有效的心灵 沟通 。因此 , 在这样 的需求之下 , 教师要 对 自 学生更为深切地理解文字背后 的人文情怀。 诗意 的语 文课堂 情境 己的语言进行 规范与提高 , 加强 自身文字驾驭能力 , 利用诗 意的
让语文课堂徜徉“诗意”美论文
![让语文课堂徜徉“诗意”美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624006ba1aa8114431d9c7.png)
让语文课堂徜徉“诗意”美所谓“诗意”,是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语文课堂诗意的美,那不是海市蜃楼的虚无缥缈,不是断臂维纳斯的美丽遗憾,更不是昙花一现般课堂偶尔的出彩,那是一种华而又实、植根于学生心田的永恒的美,那是一种美的境界。
怎样让语文课堂充盈着清丽、隽永的诗意美?首先,教师要有丰厚的底蕴,要沉下心来钻研教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实践,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进入韵味悠长,遐想美妙的诗意课堂。
一、钻研教材,发现美——诗意课堂的奠基石“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大雕塑家罗丹道出了亘古不变的真理。
作为课堂上美的使者——教师,自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审美修养。
只有爱美的人,才能再去发现美、创造美。
教师不能只教不学,自己也要不断地学习,广泛地阅读,善于从琴棋书画中的优美意境吸取美的营养,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让解读文本进入三种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这样,才能独具慧眼,充分地、深入地挖掘出作品中的美:语言文字的遣词造句美,布局谋篇的结构美,文字背后的意境美以及标点符号的神奇美。
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教师反复研读教材,设计了“确定一个支点,拉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的教学模式,教学的立足点是血脉亲情的真情美。
教学的思路遵循了这样一条逻辑链条:目睹9.21惨案,积蓄酝酿血脉情——对话品味语言,感悟血脉情——拓展延伸,抒颂亲情美。
以“情”为基点,由浅入深,以文传情,在情中传递着美,在情中传递着人间的真情之美,人性之美。
二、营造氛围,诱发美——诗意课堂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感知一个特定对象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就越全面,越深刻。
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利用音乐的抒情性,语言的感染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心与心交流,渲染出一种诗意的氛围,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1.教师的语言教学《白杨》一课时,课伊始,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白杨没有婆娑的姿态,也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它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它就这样笔直笔直地向上生长,一排排,一行行倔强地挺立着,然而它决不是平凡的树。
诗意语文,诗意课堂
![诗意语文,诗意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ca8a161159eef8c75fbfb3f3.png)
诗意语文,诗意课堂作者:高宇兰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46期摘要: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诗灌溉出了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
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
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诗一般的情感氛围,让课堂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韵。
关键词:语文课堂诗歌诗意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语文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这和诗歌的陶冶功能是一致的。
文饭诗酒。
酒,能深入人心的肌体和血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诗中的真、诗中的善、诗中的美。
一、诗意地积累——为学生奠定诗意人生。
早在春秋时期,诗歌是正统文学的代表,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的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厚积薄发”,积累是创作的基础。
不背诵则谈不上积累,背诵的方法有很多。
1.分类背诵法:教会学生进行古诗词分类整理的方法。
例如按季节分类,整理出写春、夏、秋、冬的诗句;按情感分类,整理出写表达思乡、爱国、欢喜、悲伤之情等的诗句;按自然景物分类,整理出写花鸟鱼虫等的诗句,等等。
接着,可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性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积累。
不断拓宽学生积累的途径,让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引用或化用古诗词,既复习了古诗词,又使文章增色不少。
2.拓展背诵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如学了《黄山奇松》后背诵描写黄山的诗句,描写其他山的诗句;学了《夕阳真美》背诵描写日出、日落的诗句;学了《台湾的蝴蝶谷》,背诵描写昆虫、动物的诗句……这样的拓展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而且是丰富学生古诗积累的良好途径。
3.每周一诗:教师每周推荐一首名诗,让学生背诵。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赛诗会”、“古诗知识积累大赛”、“古诗名句接龙”、“演绎诗歌,再现经典”等,使学生积累古诗的热情持续升温。
二、诗意的语言——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
灵性的语文,诗意的课堂
![灵性的语文,诗意的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e0b8ea14227916888486d76a.png)
今 天 的初 中 语 文 教 学 从 很 大 意 义 上 说 走 进 了 一 个 尴 尬 的灵 性 ,就 必 须 恢 复语 文 的 诗 意 。
的 境 地 : 要 么 天 马 行 空 , 言 不 及 义 , 学 生 云 里 雾 里 ,不 得 要领 ;要 么循 规蹈 矩 ,照 本 宣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锐 减 。
蹙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
处 处 留 心 , 语 文 遍 布 生 活 的 每 一 个 角 落 , 诗 意 渗 透
远大 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 文教师的涛性 。语 文教师应该 与
时俱 进 ,多读现代教育 教学思想与方法 的书籍,不断更新 到 师 生 共 处 的每 一 分 钟 , 这 样 ,学 生才 能领 悟 到 语 文 的 真
新精 神 ,对 提 高 学 生学 习 效 果有 重 要 作 用 。
内容 , 帮 助 学 生 消 除 对 深 奥 知 识 的恐 惧 心 理 ,深 入 理 解 所
学知识。
四 、设 置 序 列 性 问题 ,深 化 学 生理 解 学 生 学 习 知 识 具 有 一 定 的 认 知 规 律 ,传 统 教 学 中 ,很
这篇文章 的写作背景 ?” “ 魏徽认 为天下君主 为什 么易失
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诗意的语文教师
![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诗意的语文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99c80a0abed5b9f3f90f1cd8.png)
第20卷2006年4月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Vol.20Apr.2006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诗意的语文教师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焦春焕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课程,语文的本性是诗意的,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都是诗意的。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散文。
组成语文的材料是诗意的。
每篇文章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写作的人要反映大千世界中纷繁的客观事物,必然在观察、感受、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鲜明态度,用文字真实地表达出来,就是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是充满诗意的文章。
翻开课本,篇篇美文纷至沓来:柳永长歌《雨霖铃》,阵阵寒蝉,悠悠斜阳,浩浩烟波,好一幅凄恻婉转,柔肠百结的挥泪图;朱自清月下吟河塘,至纤至细,清流月瀑,宛若有灵。
这样的学习材料,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展。
语文课的教学对象是富于诗意的。
十七、八岁的学生,个个朝气蓬勃,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富于幻想,敢于想象,心中都充满了对美好理想的憧憬,生活在他们眼里是五彩斑斓的。
他们年轻的心里渴望诗情画意的课堂。
诗意的教材和学生期望着的诗意课堂呼唤着诗意的老师。
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不愧时代的寄托和学生的期望。
我们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要有丰富的感情世界。
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必须感悟作品中丰富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我们要真爱学生,真倾心于语文,被课文中优美的景物所陶醉、崇高的理想所鼓舞、精辟的见解所折服,以诗性之力扣击学生的心扉,在学生心灵深处弹奏,引起悦耳的共鸣。
我们要学会感动。
感动是挂在心之天空里一抹绚丽的彩虹;是盛开在心灵阳光上的一束红艳的玫瑰;是飞落在心之崖边的一条磅礴的瀑布。
打造精彩的语文“诗意”课堂
![打造精彩的语文“诗意”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f9f6e2340912a21614792999.png)
抹 抹 抹 要把幸福带给大家。 通过充满个性 的积极思维创 造出了一个 富有诗意 的 光, 出了喜悦的心情 , 出了丰收的热闹 , 出了幸福的生活…… ”
课 堂 , 其 中感 受 着诗 意 , 淀 着 诗语 。 在 积 ( 启发 质 疑 , 养独 立 思 维 2) 培 2感悟体验 , . 在解 读 文本 中求 统 一 来 自课 堂 的 情 感 , 对 文 本 的 真 实 体 验 、 入 与 感 动 。 情 感 的 课 堂 泛 是 融
[ ] 崧 舟 沉 醉 后 的感 悟. 3王 小学 语 文 教 师 ,0 4 ( 8 . 20 ,7— )
个是动情地唱 , 一个是默默地 听; 别时 , 分 一个是 “ 明年春天请你 回来 ” 一 ,
[ 康希福. 4] 用诗性语 言打造诗话课堂 小学语文研究,0 5,4) 20 ( .
1 6 0 / 01 3 52 0
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 , 求解 决问题 的多种方法 或方案 , 寻 以此 来培养 学生的发散思维 。
二、 营造 诗 意 的 氛 围 。 养学 生 的诗 意 语 言 培 1 用充 满 诗 意 的 语 言 , 学 生 记 住 细 节 , 会 感 动 . 让 学 如《 年 的 树》一课 , 句 非 常 简 单 : 棵 树 , 只 鸟 。 故 事 也 简 单 : 去 语 一 一 一 参考文献 : [ ] 日制 义务 教 育 语 文课 程标 准 . 京 师 范 大 学 出版 社 ,0 17 1全 北 20 ,. [] 2 王崧 舟 . 崧 舟 教 学 思 想 与经 典 课 堂.山西教 育 出版 社 ,0 5 学 生 的创 造 思 维 培
1 利 用情 境 创 设 弥 漫 诗 意 的课 堂 .
一
篇 篇课 文是 有 情 有 境 有 血有 肉 的 。如 果 在 教 学 时 , 师 能 够 精 选 课 教
诗意的语文课堂
![诗意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5ab374c2cc17552706220816.png)
诗意的语文课堂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现阶段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让学生单纯地背诵和默写,更多的是通过对诗词的学习来丰富学生的意象知识,培养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创造力、智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本文为了营造一个诗意的语文课堂,就如何开展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在素质教育目标下,教师应该将富有诗意的诗词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欣赏诗情画意的途径和手段。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诗词的方法,也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谓一举夺得。
为了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堂,下面就如何开展诗词教学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一、读诗也读史古代的诗词通常都有其自身所包含的历史背景,要想真正理解诗词所要表现的各种情感,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该诗词所包含的历史背景进行细致的了解。
现阶段一些流行的经典诗词由于其本身具有文字上的美感,读起来使人感觉非常激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仅仅停留于对诗词表面的理解,而对于诗词背后所隐含的作者的历史背景则视而不见。
这样一来,会使我们很难从意境的基础上了解一个富有浓厚历史背景的诗词。
因此,在高中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这些富有深刻历史意义和丰富历史背景的诗词的理解一定要将读诗和读史结合在一起,即通过让学生在课下提前搜集一些与诗歌内容有关的史实资料,然后让同学们在这个基础上来体会诗歌所要表现的情感和其所营造的意境。
例如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写于曹操在经历官渡之战之后,可以充分表现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所表现的雄心和壮志。
又如其在定鼎许都后所写的一首《龟虽寿》,将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所表现出的悲壮和慷慨的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但是如果学生对于曹操征战这段历史不了解,则很难体会到这两首诗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此外,苏轼的《江城子》,其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
![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8ab69d402b160b4e767fcff3.png)
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作者:尹建芳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26期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那么我们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就应该是富有诗意的境界。
课堂,是学生和老师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应该让它处处洋溢着诗的浪漫,涌动着诗的灵性,弥漫着诗的芳香,演绎着诗的精彩,时刻注意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诗意飞扬。
一、巧妙创设诗意的课堂导语诗意的语文课堂首先体现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充满诗意的精妙导语上。
巍巍中华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伟大诗人和词家,他们留下了浩如烟海、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因此,我们可以恰到好处地选择一些诗文名句作为导语。
这些名句可以是学生熟知的、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名言警句、诗词文赋。
这样的诗文名句不仅能够贴切自然地引入课文,不致于喧宾夺主,而且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同时,教师在诵读时,还需根据其内容和性质来确定自己的语调、表情,做到声情并茂,使学生有所感悟,把学生自然地导入课文中。
二、用心发掘诗意的课堂文本课本中的诗文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学智慧的结晶,是时空大浪淘沙之后的精华,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范本。
其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语句,精彩的修辞,和谐的韵律,多彩的背景;其深刻的智慧,博大的胸怀,深沉的爱心,悠远的美感;其浓厚的正义感,强烈的报国情,豪迈的英雄志;其厚重的历史积淀,沧桑的人情冷暖,延绵的文化传承,无不在学生的心灵中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注重灵性的解读文本的诗意。
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以文本为基础,借助教师独到的眼光、思想的引领,带领学生进入诗意的世界,领悟诗意的美妙,探求人生的真谛,教会学生透过语言文字,通过人情物理去解读世界,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喜怒哀乐。
三、努力营造诗意的课堂对话诗意的课堂,应是师生共同的生命投入,是一种良性的互动,而绝不是单向的给予。
要做好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能关注学生,张显学生个性,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耐心地倾听学生的陈说,注意捕捉课堂上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敏锐地观察,准确地判断,因势利导,使之成为鲜活的教学资源,成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再度探究的契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课堂
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作为教学母语的语文老师。
几十年来,我一直在想,语文老师在母语教学中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自从和孩子们在课内课外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诗海边拾贝,畅游诗海时,我深深地感觉到,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做一位追求“诗意课堂”的“诗意老师”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拥有一颗爱的诗心
作为一个“诗意教师”的追寻者,需要你拥有一份“爱”的诗情、诗意、诗境,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爱的“诗心”。
这颗诗心靠的不仅仅是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
诗意的课堂就是用高尚的精神来感动学生。
感动,来自于教师长年累月的努力,来自于学生灵光乍现的瞬间,关键是老师应当以善感的心来面对每一个学生,感动自己,感动学生。
本人爱诗,平日里也喜欢信手涂鸦,所写文字虽不成为诗,但她确确实实培养了我的诗情画意,提高了我的文学修养,更使我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正因为有了这份诗心,所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也影响了我的学生们。
孩子们也很乐于和我一道漫步于诗情画意之中,享受文字所带来的乐趣与魅力,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每天我们所面对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你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有方法与过程,更重要的情感与态度,通过这样“诗意课堂”的追求,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和创造力,又关注了学生对生命成长意义的理解。
以诗意的心态来工作,在忙忙碌碌中收获诗意的快乐。
做一个充满诗情的语文老师
诗意的课堂,是一个激情的课堂,诗情的课堂,是一个教师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
小学语文看似简单,可是它包容丰富的内涵。
升华语言和精神共筑美好的境界,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座右铭。
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能让孩子喜欢语文。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
一个言谈拘谨,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的教师,如果在合适时来一句格言,吟一首古诗,说一个典故,抖一个成语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怎能不成为学生课上喜欢,课下效仿的好老师呢!
这就是艺术,一个充满激情和诗意的,高超的艺术课堂。
给学生安上思维和想象的翅膀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反映,它作为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是与人的感知觉、表象有密切联系的。
想象作为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与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想象不仅是人的科学研究、文学、艺术等创造性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也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语文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因为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
“推”“敲”不定的月下门……语文世界如此绚丽多姿,诗情画意,我们没有理由把最有灵性的语文变得枯燥无比,远离诗意,远离情感,远离审美。
闻一多说,既然是诗,就得有“诗的艺术、诗的想象、诗的情感”。
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
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
让每一个小学生心底里沉淀的情发酵、释放。
我们的教学往往受制于标准答案,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为考试而学习,长此以往我们的语文课就会成为一塘死水,这也是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拘形式,尽情享受文字所带来乐趣,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
在想象中尽情体会“诗的艺术、诗的想象、诗的情感”。
这就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
马卡连柯曾说:“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
”诗意的语文教师,课堂应该是博大的,宽容的,充满人性关怀的。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闪溢着灵动和惬意,既有小桥流水的平淡温馨,也不缺乏长江黄河的豪迈气势。
所以,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诗意的语文教师不容易。
用你的智慧去点燃诗意的语文课
德国诗人荷尔格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诗意课堂应该有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和思维的沟通;更有思想的传承、精神的孕育和生命的对话。
诗意的课堂,是神奇的,熏陶着学生的灵魂;是智慧的,给予学生以力量。
诗意的课堂,是一种人生的享受,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一种人格的提升,是一种思想的撞击,是一种生命
的感悟吧。
王崧舟老师说的好:“诗人是令人敬慕的。
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
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语文教师亟需诗意水的滋养。
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的境界之时。
”
语文应该闪耀着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浪漫的情怀,一种自由的精神,一种高贵的灵魂,一种抒写生命、寄托生命、实现生命自身的尊严和价值的感性存在。
既然做一个诗意的语文老师,追求诗意的课堂,我们就要做到深入各个领域,心灵体验要伴随每一个过程,把握好语文课堂教学抒发激情和诗意的最佳时机,运用娴熟的教育教学技巧,让语文课堂教学永远保持一种清新的感觉。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是精致的。
诗意语文,应该用全人类的文化神韵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诗意语文,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走进积淀着五千年民族精魂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诗意语文,是尊重学生的精神诉求、千方百计地满足学生精神诉求的语文。
诗意语文,应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闪耀生命光华的语文。
诗意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
诗意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
人肺腑的歌。
诗意语文,呼唤一种高智慧、大智慧的关照和统领。
诗意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智慧的结晶。
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演奏出和谐温馨的育人旋律。
总之,我将努力做一个诗意的语文老师,用智慧去点燃诗意的语文课,让诗心,爱心感染学生;用激情,艺术轻松课堂,它将作为我今后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