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治疗方案

合集下载

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效果好

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效果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效果好
导语:对于面神经炎这种疾病我们是可以通过中医治疗的方法来进行缓解的,面神经炎的类型可以分为很多种,大家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类型来治疗,
对于面神经炎这种疾病我们是可以通过中医治疗的方法来进行缓解的,面神经炎的类型可以分为很多种,大家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类型来治疗,服用药物的话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

1.脉络空虚,风痰阻络
【治法】治宜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方以牵正散加味:白附子、白僵蚕、全蝎、蜈蚣、防风、川芎、白芷。

有寒象者,加细辛、麻黄以温经通络散寒;痰湿重者,加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和胃化痰;有瘀血之象者,加鸡血藤、路路通、红花等活血通络。

2.痰瘀互阻,痹阻经络
【治法】治宜益气活血;祛痰通络。

【方药】方以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加减:生黄芪、川芎、地龙、赤芍、白附子、白芥子、红花、全蝎、白僵蚕、细宰。

有寒象者,可酌加桂枝、羌活等以温经散寒;有热象者,可加黄芩、生石膏清胆、胃经热;痰湿明显者,可以合用二陈汤;伴有面肌痉挛者,可适当加大全蝎的剂量,加用蜈蚣、白芍、甘草、鸡血藤等以解痉缓急、通络。

针灸治疗
局部针刺治疗面神经炎时,应当注意刺激的强度,以局部不出现发僵、发紧感为宜,以免影响面瘫的恢复,导致面肌痉孪的出现。

(1)体针:针刺治疗以疏风散寒,化痰通络为治疗原则,多局部取穴。

常取患侧的太阳、下关、阳白、四白、地仓、颊车、迎香等穴,健侧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面瘫病西医病名:面神经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 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 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四、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 .体针⑴急性期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简介面神经炎,又称为临床性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受损引起的一种疾病。

它的主要症状是面部肌肉的痉挛和疼痛,导致面部表情的异常和困扰。

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面神经炎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面神经炎的常用治疗方法,旨在缓解面部肌肉的痉挛和疼痛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肌肉松弛剂、非甾体抗炎药和镇痛药等。

具体的药物选择和剂量应由医生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肌肉松弛剂肌肉松弛剂可以通过抑制神经传导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作用来缓解肌肉痉挛。

常用的肌肉松弛剂包括苯巴比妥、地西泮等。

它们可以减轻面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提供一定程度的疼痛缓解。

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以减轻面神经炎引起的炎症反应,缓解面部肌肉的疼痛和肿胀。

常用的NSAIDs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它们可以通过阻断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减轻神经炎症反应来减轻症状。

镇痛药镇痛药可以缓解面部肌肉的疼痛感。

常用的镇痛药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它们可以通过减少疼痛信号的传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感知来减轻面神经炎的疼痛症状。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面神经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供局部的舒缓和康复效果。

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热敷、按摩、牵引和康复训练等。

热敷热敷是通过应用热源来促进面部肌肉的放松和血液循环的改善。

可以使用热水袋、热毛巾等物品进行热敷。

每次热敷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每天进行2-3次。

按摩按摩可以通过刺激面部肌肉和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放松。

可以使用指尖或按摩器对面部肌肉进行轻柔的按摩。

按摩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每天进行2-3次。

牵引牵引是一种通过施加拉力来拉伸面神经和面部肌肉的治疗方法。

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物品,如牵引器或按摩仪器进行牵引。

牵引的力度和时间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每天进行1-2次。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和功能练习来恢复和加强面部肌肉的功能。

面瘫(面神经炎)诊疗常规

面瘫(面神经炎)诊疗常规

面瘫(面神经炎)诊疗常规(一)概念根据神经受损部位的不同,面瘫应分为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二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也是有所不同的。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引起的面瘫。

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如桥脑下部、面神经管、中耳或腮腺等。

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

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等,可有听觉改变、舌前2/3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特点,其中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即贝尔麻痹),这个也是面瘫中相对较轻的一个类型,预后良好。

中枢性面瘫是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瘫。

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枢性面瘫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二)病因病机1、正气不足、脉络空虚2、风邪乘虚而入面部经络3、气血痹阻,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三)辨证分型将面瘫的症状分为2种,一个是它的主症,另一个则是它的兼症。

1、主症(1)急性发病,常于睡醒发现(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3)患侧额纹、不能作蹙额、皱眉等动作(4)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人中沟偏歪(5)眼睑闭合不全、露睛流泪。

患侧眼睛无法完全闭合,会露出一条缝隙,同时这只眼睛会出现流泪比较多的症状,不自主的泪多,又叫做鳄鱼泪。

(6)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不能作露齿、鼓腮等动作为什么口角歪斜是偏向健侧呢?因为两侧面神经本是同时协调肌肉作运动,一侧瘫痪后不受本体控制,只有健侧肌肉收缩并牵拉,故偏健侧。

2、兼症(1)部分患侧初起耳后、耳下疼痛。

(2)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病变波及鼓索神经)(3)听觉过敏(镫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概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中医观点: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主要是指面部肌肉瘫痪,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西医观点:面瘫由感染、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

二、诊断:(一)中医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面神经炎的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面神经炎的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面神经炎的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有哪些面神经炎属于非特异性的炎性反应,表现为一种周围性神经损害所致的面部肌肉瘫痪。

这种疾病主要于季节交替时发生,发病原因目前不完全确定,多认为机体遭受风寒,病毒性感染等所导致的面神经发生非特异性的炎性反应。

而面神经管作为骨性管道,无弹性空间,在面神经发生炎性水肿时则对面神经产生压迫,从而导致所支配的面部肌肉瘫痪。

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年龄或性别之分。

发病后机体产生不适,讲话漏风、口角歪斜、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等症状影响到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社交等活动,面貌的改变容易滋生自卑抑郁的情绪。

因此,我们对其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有所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恢复健康回归社会。

1、面神经炎的特点面神经炎的发病率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年龄无特殊,以单侧发病为主,双侧发病相对比较罕见。

患者发病侧的面部肌肉瘫痪,额部的邹纹变浅或者消失,不能邹眉毛,闭眼无力、患者做龇牙动作时口角偏斜,患者在进行闭眼时出现贝尔征(Bell sign),即眼球向外向上转动时露出白色巩膜部分。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下眼睑外翻现象,导致眼泪流出受限,即泪液无法顺利进入鼻泪管,难以流出眼外。

因肌肉瘫痪,吹口哨、撅嘴等动作无法顺利完成,并且在鼓动腮帮时患侧口角处会出现漏气现象,患侧不能完成喝水、进食以及漱口等活动,因面颊肌瘫痪的影响导致进食的食物容易在患侧滞留。

当鼓索以上的面神经受累后,除了发生上述症状表现以外,还会影响到患侧舌前2/3味觉功能。

如累及至蹬骨肌支以上时,会有味觉减退、听觉过敏反应。

当累及至膝状神经节时,会出现患病侧面部肌肉瘫痪、味觉减退、听觉过敏,鼓膜和外耳道部分出现疱疹,称做亨特(Ramsay-Hunt)综合征。

2、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法面神经炎是一种对人们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的疾病,如果恢复不佳,可以影响心理健康,这种负面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重。

因此,一旦发病,必须予以重视,积极前往正规医院明确诊断,并在确诊之后积极治疗。

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不良反应讨论
轻微不适
部分患者在使用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时,可能出现注射 部位轻微不适或疼痛,但通常可耐受。
过敏反应
极少数患者可能对甲钴胺或注射材料产生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 瘙痒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就医。
操作规范
穴位注射是一种专业技术,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因此,在 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治疗安全。
诊断结果
记录患者的面神经炎类型、病 情严重程度等。
治疗方案
记录患者接受的穴位注射甲钴 胺的具体治疗方案,包括注射 穴位、剂量、频率等。
疗效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对 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研究团队致谢
感谢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患者,是你们的 信任和支持让我们有机会进行这项研究
,为面神经炎的治疗探索新的方法。
疗效显著
穴位注射甲钴胺在治疗面神经炎 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大多数 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作用机制
甲钴胺作为一种营养神经药物,能 够通过穴位注射直接作用于受损神 经,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从而改 善面神经炎症状。
疗程短、见效快
相比传统治疗方法,穴位注射甲钴 胺疗程更短,见效更快,为患者节 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病因
面神经炎的病因多种多样 ,包括感染、创伤、压迫 等。
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概述
定义
穴位注射甲钴胺是将甲钴胺药物 注入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和 药物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原理
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了传统针灸 和现代药物治疗的原理,通过穴 位刺激调节气血运行,药物作用 直接作用于受损神经,促进神经
修复。
《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
这篇文献详细描述了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的方法、疗效评估以及与传统治疗方式的对比,提供了本研究 的重要参考。

中医院针灸科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中医院针灸科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宁南县中医院针灸科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2020年)一、病名一、中医病名:面瘫二、西医病名:面神经炎依据:中医参照一般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计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针灸医治学》(石学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

西医参照一般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计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二、概念一、中医概念:由于风邪直中脸部闭经脉,经筋瘫痪;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脸部经络,或素有风痰瘀血内蕴,或耳周及耳内疾病阻碍,脸部经脉阻滞而发病。

二、西医概念:与冷空气刺激有关。

局部受到风或严寒刺激,引发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致使组织水肿,是面神经受压而显现炎性转变。

三、诊断(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脸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烧。

2)一侧脸部呆板,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二、西医诊断: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脸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哨子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二)分期诊断:1)初期(急性期):1-7天2)静止期:7-14天;2)中期(恢复期):15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显现);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显现以后)。

四、中医药综合医治一、大体医治:(针刺特色医治)治那么:活血通络、疏调经筋处方:以脸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阳白四白颧髎地仓颊车翳风合谷操作:将毫针刺入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

方义:近端局部取穴:阳白、四白、颧髎、地仓、颊车、翳风有局部近治作用,四白、地仓、颊车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在脸部偱行,疏通经筋,活血通络,对脸部阻滞进行调剂。

面神经炎治疗方法

面神经炎治疗方法

面神经炎治疗方法
面神经炎是一种面部神经疾病,常常导致面部肌肉无力或疼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面神经炎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抗
病毒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NSAIDs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
症反应,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热敷、按摩和运动疗法来缓解面神经炎症状。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运动疗法可以增强面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3. 针灸治疗:针灸可以刺激面部神经,改善血液循环并缓解炎症。

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针灸师来执行。

4.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和肌肉训练来恢复
面部神经的功能。

这包括面部表情训练、口腔肌肉锻炼和咀嚼训练等。

5. 改善饮食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面神经炎的康复至关重要。

建议摄入富含维生素B12、维生素B6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禽肉、鱼类、坚果和绿叶蔬菜。

6. 减轻压力:压力可能会加重炎症反应和疼痛感。

因此,通过适当的放松和心理技巧来减轻压力对面神经炎的治疗非常重要。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如果面神经炎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通常用于切除压迫面神经的因素,如肿瘤或结构异常。

然而,手术治疗的适应症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判断,并由专业的医生来决定。

因此,在进行任何治疗之前,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团队,以确保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面神经炎治疗方法

面神经炎治疗方法

面神经炎治疗方法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面部疼痛、麻木、痉挛等,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针对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病情的轻重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面神经炎的常见方法之一。

患者可以通过口服镇痛药、抗病毒药物等来缓解疼痛和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减轻症状。

此外,还可以通过局部贴敷止痛贴、外用药膏等方式来缓解局部疼痛和不适感。

其次,物理治疗也是面神经炎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患者可以通过热敷、理疗、针灸等方式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面部神经的康复。

物理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加速神经修复,对面神经炎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另外,对于面神经炎的治疗,心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患者在面神经炎发作期间往往会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这些负面情绪会加重疾病的症状和持续时间。

因此,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释放压力,对于面神经炎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对于面神经炎的治疗,中医中药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中医认为面神经炎属于“面瘫”范畴,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来改善面部神经的功能,减轻症状。

而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也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舒缓肌肉,对面神经炎的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总的来说,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调理和保健,比如避免受风受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劳累等。

相信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患者一定能够顺利康复,重拾健康的面容。

希望本文所述治疗方法对面神经炎患者有所帮助。

经方治疗面神经炎验案三则作者:丁元庆

经方治疗面神经炎验案三则作者:丁元庆

经方治疗面神经炎验案三则作者:丁元庆面神经炎俗称“歪嘴风”,一般认为是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茎乳突孔内受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的影响,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此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激发因素可能系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不稳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脱髓鞘,甚至轴突变性等。

此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为一侧性。

面神经炎相当于中医的“口僻”、“面瘫”、“口眼歪斜”范畴。

1、桂枝加葛根汤治风寒口僻案王某,男,45岁,济南市人。

因六七日前面部受凉致口角左歪,右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额纹消失,口角漏水,右面部活动不灵活。

纳眠可,二便调。

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证属风寒外袭,经络闭阻。

治以疏风散寒、宣通经脉之葛根汤加减。

处方:葛根30g,白芍15g,桂枝9g,炙甘草9g,天南星6g,天麻15g,豨莶草30g,白僵蚕15g,秦艽12g。

水煎服6剂。

二诊:症状明显好转,右侧额纹稍有恢复,右眼睑睑裂缩小,闭合较前有力,口角未变。

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上方加防风6g,芥穗6g,6剂。

三诊:诸症好转,右睑已能闭合,惟感无力,口角漏水消失,略感口干,上方去天南星、秦艽,加石斛15g,生黄芪24g,双花30g,当归15g。

继服6剂。

愈。

按口眼歪斜是风寒侵袭阳明经脉之本证,桂枝加葛根汤虽是治疗太阳病项背强几几之方,但葛根亦是阳明经要药,用以散阳明之邪,兼为诸药引经,为风寒侵袭阳明经脉之正治。

2、桃核承气汤疗瘀热结滞面瘫案何某,男,45岁,济南长淸人。

口眼歪斜10余天。

诊见:口角左歪,右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额纹消失,右口角漏水,大便干结,舌暗红,有瘀斑,苔薄黄少,脉沉略滑。

既往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史,就诊前因肾功能损害正在服通腑泻浊中药治疗,发病后,经当地医院外治效果不佳,前医改方牵正散加减,病情变化不明显,就诊神经内科。

证属瘀热内阻阳明,风邪滞于阳明之脉。

治以通腑化瘀泄热,疏风活血通络,方用桃核承气汤加味。

面瘫(面神经炎)

面瘫(面神经炎)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的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分期诊断1.早期(急性期):发病开始至15天;2.中期(恢复期):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3.晚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寒证:口眼歪斜,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证:口眼歪斜,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四)分型标准1、络脉型:单纯面部表情肌萎软无力,额纹变浅或消失,举眉不能;眼列增大及不能闭眼,闭眼则露白睛;鼻翼下垂、鼻唇沟变浅;唇峰偏向对侧,口角下垂,甚则流涎;不能露齿、不能闭嘴,闭嘴则口嘴歪向对侧。

2、经脉型:⑴具备络脉型表现:单纯面部表情肌萎软无力,额纹变浅或消失,举眉不能;眼列增大及不能闭眼,闭眼则露白睛;鼻翼下垂、鼻唇沟变浅;唇峰偏向对侧,口角下垂,甚则流涎;不能露齿、不能闭嘴,闭嘴则口嘴歪向对侧。

同时具备⑵和⑶或⑶的一些症状和体征:⑵患侧头胀,耳后、乳突部疼痛,耳鸣、重听,舌不辨五味,流泪,甚则耳道、耳甲、面部疱疹。

⑶后期可能出现连带运动,即闭眼则口角歪向瘫痪侧,张口则同时出现闭眼;瘫痪侧流泪;进食时出现患侧流泪和面部流汗;面肌出现萎缩;眼睑、面颊、口角肌肉震颤或抽搐等症状。

三氧水冲洗+三氧自体血疗法治疗面神经炎

三氧水冲洗+三氧自体血疗法治疗面神经炎

三氧水冲洗+三氧自体血疗法治疗面神经炎面神经炎又叫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就是面部肌肉瘫痪。

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中风而引起的,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引起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以卒中、肿瘤、颅内感染等为主,而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则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感染、外伤等为主。

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受到障碍。

面瘫的临床表现临床主要为双侧一重一轻型面肌瘫痪,表现为不能蹙额与皱眉,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畏光,流泪及Bell现象。

口角歪向较健侧,鼓腮时从重病侧漏气,漱口时从重病侧漏水,流口水,进食时食物停留于重病侧牙颊之间。

单侧型面瘫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双侧一重一轻型相似。

中医称之为口歪眼斜,俗称吊线风、瞄准风(就像木工吊线,士兵瞄准一样)。

如双侧同等程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则面无表情,不会笑,双眼不能闭严,口唇不能闭严,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不清。

中医称之为全面瘫,俗称植物瘫、傻瘫。

此三种周围性面瘫起病急,多数是在清晨洗漱时或与他人交谈时发现,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尤其是单侧型和双侧一重一轻型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轻重程度会相互转换;或原发病侧肌肉已萎缩,较健康一侧开始瘫痪。

这就是常见的口角先歪向一侧,后来又歪向另一侧的道理。

面神经炎治疗案例:患者李某某44岁男性,于20年前出现左侧面部麻木及口角歪斜,至某医院就诊,诊断为面神经炎,给予营养神经、活血化瘀治疗后症状好转。

20年间患者左侧面部麻木及口角歪斜时轻时重,无耳鸣、颈项板紧、视物模糊。

1个月前患者左侧面部麻木及口角歪斜加重,并出现左眼闭合困难,左侧肢体无力症状。

臭氧大自血治疗+臭氧套袋+臭氧水冲洗综合治疗:①臭氧套袋疗法治疗前先用注射器取生理盐水对患处进行润湿,然后将套袋套于患处并将袋内空气抽成真空,将一定浓度的臭氧气体通入套袋内封闭治疗20分钟,每天1次,共治疗15次;②臭氧水冲洗:每天一次臭氧水进行患处冲洗,共15次。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GAGGAGAGGAFFFFAFAF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1. 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 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GAGGAGAGGAFFFFAFAF3.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1. 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 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 风痰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作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 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取穴。

1.体针(1)急性期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主穴:攒竹四白阳白太阳颊车承浆地仓翳风合谷GAGGAGAGGAFFFFAFAF( 面部穴位取患侧,循经取穴取双侧)配穴:风寒证者,配风池;风热证者,配曲池;风痰证者,配丰隆。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面瘫\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瘫痪)2009-03-04 22:23面瘫又叫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就是面部肌肉瘫痪。

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中风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受到障碍。

面瘫的临床表现临床主要为双侧一重一轻型面肌瘫痪,表现为不能蹙额与皱眉,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畏光,流泪及Bell现象。

口角歪向较健侧,鼓腮时从重病侧漏气,漱口时从重病侧漏水,流口水,进食时食物停留于重病侧牙颊之间。

单侧型面瘫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双侧一重一轻型相似。

中医称之为口歪眼斜,俗称吊线风、瞄准风(就像木工吊线,士兵瞄准一样)。

如双侧同等程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则面无表情,不会笑,双眼不能闭严,口唇不能闭严,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不清。

中医称之为全面瘫,俗称植物瘫、傻瘫。

此三种周围性面瘫起病急,多数是在清晨洗漱时或与他人交谈时发现,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尤其是单侧型和双侧一重一轻型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轻重程度会相互转换;或原发病侧肌肉已萎缩,较健康一侧开始瘫痪。

这就是常见的口角先歪向一侧,后来又歪向另一侧的道理。

另外,还有慢性外中风,不属于周围性面瘫,面肌并不瘫痪,口不歪,眼也不斜,表现为头疼、头紧、耳后疼、耳后紧、颈疼、肩疼、背疼、腰疼、腿疼、脚手发凉、背凉、半身凉、半身紧、面凉、面疼、面紧、面麻、面痒、面抽搐、面痉挛、怕凉、怕风等不适感。

也属外中风范畴,要比急性面瘫好治的多,但如治疗不当会迁延多年不愈或导致慢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发病原因多数是脉络空虚,感受风寒。

其次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再次是七情过极(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内囊受损,颅内出血,颅内肿瘤,感染(如脑膜炎),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肿瘤(如听神经瘤),外伤(如碰摔伤),中毒(如酒精),代谢障碍(如糖尿病),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族),免疫障碍,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

特别的,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饮酒和正在大出汗时突然受凉。

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5) 面神经炎的康复治疗

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5) 面神经炎的康复治疗

仁 、 子 仁 ; 忘 者 , 五 味 子 ; 多 柏 健 加 汗
此 证 多 由 脾 者 , 黄 芪 、 蛎 ; 不 摄 血 而 出 血 加 牡 气
草 各3 ) 独 活 、 胡 , 酸 枣 仁 、 克 去 前 加
2. 血 不 足 恐 惧 气
白芍、 参 治之 , 剂即见初 效 。但 丹 数 寒 不 热 者 , 胆 阳 气俱 虚 也 , 加 黄 肝 应 芪、 姜 、 干 肉桂 ; 麻 木 者 , 虚 重 兼 血
伤 , 肌 不 会 瘫 痪 , 不 影 响 眼 球 的 眼 故
运动 , 也 就不会虑 。急性 期 (~ 1 2周 ) 的
物 理治疗 可采 用微 米波 、 短 波 、 超 红
在 面 神 经 炎 的 病 程 中 ,如 机 能 光 等 温 热 疗 法 和 药 物 离 子 导 入 等 治
维普资讯
1 1 ;
名 医 _ 拜
慢性疾病 的康复治疗 ( ) 5
疗 ( 物 和 物 理 治 疗 ) 如 不 及 时 治 药 , 疗 或 治 疗 措 施 不 当 ,往 往 会 留 下 后 遗 症 。药 物 治 疗 包 括 激 素 、促 代 谢
胃 生化 之 源 不 足 , 久 病 不 解 , 伤 或 损
气血 , 气 损 不 摄 血 , 失 血 耗 气 , 或 或
者 , 用党参 , 加 阿胶 。 重 并
3肝 胆 虚 怯 恐 惧 . 此 证 多 由 久
或 老年 体 衰 , 阳失调 引起 。 证 除 阴 其
病 体 虚 , 惊 吓 太 过 , 肾精 虚 弱 , 或 或
口 天 津医科 大学总医院康 复医学科 主任 医师 李 立勇
恢 复 为 止 ; 地 巴唑 25 5毫 克 , ③ .~ 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面瘫\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瘫痪)
2009-03-04 22:23
面瘫又叫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就是面部肌肉瘫痪。

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中风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受到障碍。

面瘫的临床表现临床主要为双侧一重一轻型面肌瘫痪,表现为不能蹙额与皱眉,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畏光,流泪及Bell现象。

口角歪向较健侧,鼓腮时从重病侧漏气,漱口时从重病侧漏水,流口水,进食时食物停留于重病侧牙颊之间。

单侧型面瘫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双侧一重一轻型相似。

中医称之为口歪眼斜,俗称吊线风、瞄准风(就像木工吊线,士兵瞄准一样)。

如双侧同等程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则面无表情,不会笑,双眼不能闭严,口唇不能闭严,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不清。

中医称之为全面瘫,俗称植物瘫、傻瘫。

此三种周围性面瘫起病急,多数是在清晨洗漱时或与他人交谈时发现,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尤其是单侧型和双侧一重一轻型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轻重程度会相互转换;或原发病侧肌肉已萎缩,较健康一侧开始瘫痪。

这就是常见的口角先歪向一侧,后来又歪向另一侧的道理。

另外,还有慢性外中风,不属于周围性面瘫,面肌并不瘫痪,口不歪,眼也不斜,表现为头疼、头紧、耳后疼、耳后紧、颈疼、肩疼、背疼、腰疼、腿疼、脚手发凉、背凉、半身凉、半身紧、面凉、面疼、面紧、面麻、面痒、面抽搐、面痉挛、怕凉、怕风等不适感。

也属外中风范畴,要比急性面瘫好治的多,但如治疗不当会迁延多年不愈或导致慢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发病原因多数是脉络空虚,感受风寒。

其次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再次是七情过极(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内囊受损,颅内出血,颅内肿瘤,感染(如脑膜炎),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肿瘤(如听神经瘤),外伤(如碰摔伤),中毒(如酒精),代谢障碍(如糖尿病),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族),免疫障碍,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

特别的,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饮酒和正在大出汗时突然受凉。

1)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叫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瘫。

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

1.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是指病损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又称为核上性面神经麻痹。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俗称“歪嘴”)。

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

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嘴歪眼斜、眼睛流泪等,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2)面瘫手术监测效果更佳
人必须具备正常的面神经,才能够拥有各种表达内心感受的丰富表情。

而发生面瘫则会令人额纹消失,不能或无力抬眉、闭眼,嘴角歪向一侧,说话不清晰,丧失表现表情的能力。

据介绍,一部分面瘫经过药物治疗可以恢复,而另一部分面瘫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面瘫患者而言,意义重大。

在进行治疗前先使用面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术后功能进行评估,而通过面肌电图判断面神经受损程度,可以较明确地判定哪些病人需要手术,哪些病人需要服药保守治疗,而且在手术中也可以使用面神经监测来帮助施行相应的面神经手术。

一般来说,如果早期经过正规治疗,几乎所有的面瘫病人均能够痊愈。

3)如何做好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护理
面神经麻痹一方面可在家中服药治疗,另一方面需去医院进行综合治疗。

急性期应适当休息,面部要持续保暖,外出时可戴口罩,睡眠时勿靠近窗边,以免再受风寒。

有咽部感染时应同时口服抗生素治疗。

服用强的松者要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并注意观察有无副作用。

急性期患侧面部用湿热毛巾外敷,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可指导病人对镜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钟。

由于本病使病侧眼睛不能闭合,所以在睡眠和外出时应戴眼罩,并用抗生素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结膜炎。

进食后要及时漱口,清除患侧颊齿间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软食,禁烟、酒,忌食刺激性食物。

4)中药治疗
1.“三白五虫汤”除“面瘫”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口眼歪斜”,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

主要症状为突然一侧面肌瘫痪,眼皮不能闭合,流泪,面部表情动作消失,说话发音不清,吃饭时漏饭、漏水,额纹消失,不能做皱眉、皱额、鼓腮、示齿和吹口哨等动作,鼻唇沟变浅。

患者闭眼时,患侧眼球转向外上方,常露出白色巩膜。

风湿、中耳炎、脑部疾患及风邪侵袭、突受寒凉等均可引发本病。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本病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侵袭,以致经气阻滞,气血不和,瘀滞经脉,而导致经络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生本病。

笔者自拟“三白五虫汤”治疗面神经麻痹,屡用屡验,一般服药10--15剂即可治愈。

患者不妨一试。

药物组成: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蚕15克,蝉蜕15克,炒地龙15克,全蝎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钩藤20克,黄芪30克,蜈蚣(另包)2条。

用法:上药除蜈蚣外,水煎两次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蜈蚣放瓦上焙焦,研为细末,分2次用药汤冲服。

“三白五虫汤”选用防风、白芷、白附子、钩藤可祛风散寒,增加组织代谢,减轻炎症和水肿,促进血液循环畅通;用“五虫”(即蜈蚣、全蝎、僵蚕、蝉蜕、地龙)祛风通络,加快经络气血运行;用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祛风;黄芪益气扶正祛风。

诸药相合,使邪去正复,风寒得除,经络得养,血脉流畅,“面瘫”乃愈。

2.近年有医家根据面神经周围水肿受压迫的病理改变,主张清热解毒以消除局部水肿,提高了疗效。

凡面神经炎具有咽痛红肿或耳后茎乳突压痛者均可服用本验方:
①金银花、生石膏、板蓝根、芦根、玄参各30g,连翘25克,生地黄、大青叶、地丁各20克,牛蒡子15克,薄荷1、山豆根、生甘草各10克。

水煎服,每日2次。

发病1周内服用为好。

②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一般指发病2周以后,则可选用:
生地黄30克,川芎、生黄芪各15克,当归、僵蚕、地龙、赤芍各12克,红花10克,全蝎6克。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③除内服药外,还可以配合外用药提高疗效。

急性期取用:
黄芪55克,自芥子、白附子、僵蚕、防风、连翘、桅子、桃仁各10克,全虫6克,蜈蚣3条。

上药共研细末,外敷时用少许面粉、鸡蛋清、白酒将药粉拌成糊状;用红花油搽
剂将阳白、太阳、牵正、颧?、地仓、颊车、风池搓红;或用热毛巾敷面部;或用手法将上述穴位按摩后,每穴以6克左右的药物置于直径5厘米的伤湿止痛膏上或胶布上,将药固定并贴于穴位上。

敷药后面部即有紧抽、牵拉、发热的感觉,一般持续2--4小时。

每日更换一次,十天为一疗程,以痊愈为度。

恢复期可取嫩桑技30厘米,槐枝60厘米,艾叶、花椒各15克,煎汤频洗面部,先洗患侧,后洗健侧,疗效可靠。

5)平时应注意预防,保持精神愉快,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

夜间避免受冷风侵袭。

一旦患病要注意防护,冷天外出戴口罩,眼睛闭合不好时应戴眼罩,以防角膜受伤。

常用热水洗脸,井经常按摩局部穴位,进行必要的表情肌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