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常见修辞手法(共32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 鲜明的对比,突出胡屠户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 附势的典型市侩的性格。
对偶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 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3、种类:正对wk.baidu.com反对、串对。
例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连续 反复)
漫画上画着一位厂长,有人告诉他车间停工待料了,他 无动于衷;一会儿又告诉他产品大量积压了,他无动于 衷;又有人告诉他房子着火了,他无动于衷;有人又告 诉他局长来检查了,他便立即活动起来。(间隔反复)
3、反复的作用:
答题格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 ,强烈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词。 2、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
字必须是平声。(仄起平收) 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
相同)。 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
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反复
1、概念: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 句子或句组的修辞手法,反复可以是连续,也可以是间 隔。
比拟
1、比拟的概念: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 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 甲物化为乙物。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比拟的种类:
一种就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 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使物像人一样会说话、有 感情、会做人的动作等,这一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拟人”。
例如:(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 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 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2)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 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 体面的相貌……”
设问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 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 技术的力量。
3、设问的作用(如何答题)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 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很 自然地引出下文。
4、对偶的作用(如何答题)
答题格式: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景 物(抒发了……情感,或阐明了……哲理)
例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夜退日出, 冬去春来的变化,蕴涵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的 哲理。
对偶题型——写对联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例如: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案: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气势,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气势 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反问 (反诘)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 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 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七上语法复习:
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C、夸张 E、反问 G、对比 I、反复
B、比拟(拟人) D、排比 F、设问 H、对偶
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
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 辞格。
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例如: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的 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共同点
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
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 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 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 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如:她还没有端酒杯,人就醉了。
3、夸张的作用(如何答题)
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 能听见。
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 特别安静,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 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 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 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 香风毒雾脚下踩。
3、排比的作用(如何答题)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增强气势,强调 了……的……特性,句式整齐、气势如虹,表达 了作者……的情感。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5、比喻的作用(如何答题)
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 ……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 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 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 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对比
1、概念: 对比是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放 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
例如:社会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 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对比的作用(如何答题)
答题格式:运用对比手法,把……和……进行对比,突出 了……的……特性。
1、概念:
夸张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 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 辞方法。
如: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 一套衣服。
2、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 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故意把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 张形式 例如:在这里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
例如: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 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
如: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唤醒。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的入睡了。 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打量着这个新奇的
世界。
2、比拟的种类:
第二种就是把人当物来写,或者把甲物当乙物来 写,我们称之为“拟物”(不论“拟人”还是“拟 物”,习惯上我们都喜欢称作“拟人”,而不太称 作“比拟”)。
如:……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
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 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 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 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3、比喻的种类:
(1)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似、仿佛、好像、犹
如、如同、……似的” 。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比喻的种类:
(2)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没有喻词。 中间用“是”“就是”“成为”“成了” “变成”“等于”等联结,代替喻词。
例如:月初的月亮是一把弯弯的镰刀。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3、比喻的种类:
(3)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和喻词,而是借用喻 体直接代替本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 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 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 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 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 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如何答题)
答题格式: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 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 ……情感。
例如:这能全怪我吗,做为父母,你们就没有责 任吗? 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 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 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3、比拟的作用(如何答题)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人 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 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例如: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人的情感 和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 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对偶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 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3、种类:正对wk.baidu.com反对、串对。
例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连续 反复)
漫画上画着一位厂长,有人告诉他车间停工待料了,他 无动于衷;一会儿又告诉他产品大量积压了,他无动于 衷;又有人告诉他房子着火了,他无动于衷;有人又告 诉他局长来检查了,他便立即活动起来。(间隔反复)
3、反复的作用:
答题格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 ,强烈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词。 2、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
字必须是平声。(仄起平收) 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
相同)。 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
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反复
1、概念: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 句子或句组的修辞手法,反复可以是连续,也可以是间 隔。
比拟
1、比拟的概念: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 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 甲物化为乙物。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比拟的种类:
一种就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 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使物像人一样会说话、有 感情、会做人的动作等,这一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拟人”。
例如:(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 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 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2)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 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 体面的相貌……”
设问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 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 技术的力量。
3、设问的作用(如何答题)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 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很 自然地引出下文。
4、对偶的作用(如何答题)
答题格式: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景 物(抒发了……情感,或阐明了……哲理)
例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夜退日出, 冬去春来的变化,蕴涵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的 哲理。
对偶题型——写对联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例如: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案: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气势,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气势 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反问 (反诘)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 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 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七上语法复习:
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C、夸张 E、反问 G、对比 I、反复
B、比拟(拟人) D、排比 F、设问 H、对偶
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
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 辞格。
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例如: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的 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共同点
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
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 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 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 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如:她还没有端酒杯,人就醉了。
3、夸张的作用(如何答题)
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 能听见。
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 特别安静,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 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 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 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 香风毒雾脚下踩。
3、排比的作用(如何答题)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增强气势,强调 了……的……特性,句式整齐、气势如虹,表达 了作者……的情感。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5、比喻的作用(如何答题)
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 ……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 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 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 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对比
1、概念: 对比是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放 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
例如:社会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 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对比的作用(如何答题)
答题格式:运用对比手法,把……和……进行对比,突出 了……的……特性。
1、概念:
夸张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 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 辞方法。
如: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 一套衣服。
2、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 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故意把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 张形式 例如:在这里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
例如: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 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
如: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唤醒。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的入睡了。 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打量着这个新奇的
世界。
2、比拟的种类:
第二种就是把人当物来写,或者把甲物当乙物来 写,我们称之为“拟物”(不论“拟人”还是“拟 物”,习惯上我们都喜欢称作“拟人”,而不太称 作“比拟”)。
如:……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
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 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 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 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3、比喻的种类:
(1)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似、仿佛、好像、犹
如、如同、……似的” 。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比喻的种类:
(2)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没有喻词。 中间用“是”“就是”“成为”“成了” “变成”“等于”等联结,代替喻词。
例如:月初的月亮是一把弯弯的镰刀。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3、比喻的种类:
(3)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和喻词,而是借用喻 体直接代替本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 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 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 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 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 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如何答题)
答题格式: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 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 ……情感。
例如:这能全怪我吗,做为父母,你们就没有责 任吗? 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 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 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3、比拟的作用(如何答题)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人 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 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例如: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人的情感 和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 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