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加快提升农村品质行动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加快提升农村品质行动计划

(送审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李源潮同志视察南京重要指示精神,全面组织实施农业农村“2+8”政策措施,加快提升我市农村品质,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坚持统筹为要方针,坚持镇村科学发展,大力推进农民向新市镇新社区集中居住、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拓展、农村土地向规模化经营转型、农业生产向产业化升级,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共进之路,通过2~3年的努力,有效优化提升农村产业竞争实力、镇村功能布局、生态环境质量、基本公共服务和农民素质,把农村地区建设成“生产先进、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

——产业竞争实力显著提升,先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2015年,郊县GDP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农业实现现代化,工业集中度明显提升,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企业增加值比重达50%,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达35%,所有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70万元以上。

——镇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新市镇新社区的功能配套更加完善。2013年,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2015年,实

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所有郊区县通达轨道交通,所有镇街通达一级干线公路,形成“15分钟出行圈”;构建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配置均衡、服务周到的农民基本公共服务“20分钟生活圈”;区域供水和农村燃气实现镇街全覆盖。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的都市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基本实现。2013年,实现村庄环境整治全覆盖;2015年,国家级生态镇(街)和市级以上生态村(社区)创建比例均达80%,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8%,空气优良率达95%以上,初步建成“田地方整、山川秀丽、村庄美化、家园清洁、空气清新”的生态家园。

——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覆盖城乡、保障有力的社会服务体系全面建成。2015年,建立健全“一套体系、多个档次、自由选择、可续转移”的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城乡医保制度有效衔接,力争城乡低保实现并轨,基本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确保农民劳有多得、学有优教、老有颐养、病有良医、住有宜居。

——农民综合素质显著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富裕能力有效加强。2015年,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率达80%以上,农民自主创业率达12%以上,农民收入倍增目标顺利实现,达到23000元,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3︰1左右,农村恩格尔系数降低至38%以内,农村居民家庭最高最低组别收入比控制在4倍以内。

二、重点任务

围绕加快提升农村品质总体目标,创新实施路径,细化

政策措施,着力强化镇村科学发展能力,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力改善农村外在形态与内在功能,努力彰显南京农村的风采特色和独特品质。全面推进6大任务、18项重点工作。

(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提升农村发展品质

1.重点推进试点镇街创新发展。在11个试点镇街整村连片综合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农民集中区建设、农业“1115”工程、农田水利道路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五位一体”项目,每个试点镇街整治规模达到万亩左右。加快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有形市场,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和利用机制,建立实物留用地征地补偿安置制度,促进耕地得保护、农民得实惠、发展得空间、产业得集聚、环境得提升。加快筹组统筹城乡发展投融资平台,扩大“三农”贷款有效抵质押物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信贷业务,按照市场化、多元化运作方式解决农村发展资金瓶颈问题。(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市委农工委、市农委、住建委、水利局、金融办)

2.积极引导镇街特色发展。进一步完善镇街分类考核体系,强化分类指导和政策倾斜,制定精细化的镇街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差别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和土地保供机制,推动镇街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引导郊县镇街走生态优先、错位竞争、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提升经济欠发达镇发展能力,整村推进农民增收项目,确保被帮促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增

幅分别高出所在区县平均增幅30%、20%、10%以上。(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委、市发改委、农委、经信委、商务局、财政局、国土局)

3.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坚持全域统筹一体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各郊县发展阶段、产业形态和功能定位,确立差异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郊县与南京同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以简政放权、创新政策为核心,推动江宁、栖霞两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园区和特色产业;以合作共建、产业转移为核心,推动高淳、溧水两县主动承接新兴产业、全面提升经济竞争力;以园区转型、产业升级为核心,推动浦口、六合两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发展层次。(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委、市发改委)

(二)以人才科技为支撑,提升农村产业品质

4.促进人才科技向现代农业集聚。加速农业人才集聚,全面落实领军型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和科技人才“下沉”计划,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和就地转化,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强化农业科技推广载体建设,园区化、片区化推进农业“1115”规划全面落地,在老五县各建设一个现代农业开发区,以镇街为单位打造2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人才科技资金向现代农业园区集聚,推动园区成为实用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载体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集中示范区。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大力发展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培育优势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组织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70%,农户参加合作经济组织比重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均达80%,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责任单位:市农委、科委、水利局、市委组织部)

5.加快镇村工业转型升级。推动镇街园区向专业化、集聚化方向转型,着力提高镇街工业园区的专业化配套服务水平,规范项目、土地、规划、环保等各项审批制度,引导镇街工业园区走专业集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道路。推动镇村工业向科技化、高端化方向转型,结合全市产业总体布局和转移规划,分区域制定产业转移和招才引智计划,大力调整镇村工业结构,强化节能减排,全面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推动镇村产业实现“腾笼换凤”。推动镇村传统产业向技术化、品牌化方向转型,贯彻落实创业创新“1+8”政策体系,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品牌打造,着力提升船舶、食品、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2015年,郊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郊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到0.5吨标准煤,传统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600亿元。(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发改委)

6.积极发展农村新型业态。全面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发展,科学整合城乡旅游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培育高品质旅游路线和旅游产品,推动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2015年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超15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84亿元。加快发展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