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战时陪都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9-10-9 22:34:52 中国地产网60年甲子风云,岁月变幻。
重庆历史上大致经历过5次城市总体规划。
透过几经扩容的规划蓝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一座城市的成长轨迹。
1980年开始编制、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是重庆市首个法定规划。
此次规划的重点仍然放在渝中等主城区范围,核心面积102平方公里,范围为9区12县城镇区。
这一规划体制,一直持续至重庆直辖。
“1983版总规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明确城市的性质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这体现了当时专家的远见;确立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将城市分为14个组团,一个中心,四个副中心。
”张远介绍。
不过,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严格控制城市规模”。
1983版总规因此仅仅局限于南山和歌乐山之间的300平方公里。
“直辖新总规”的硬伤1998年版总规是重庆直辖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
但1998年版总规编制其实始于1993年,其在城市空间布局上首次引入“都市圈”概念。
“都市圈”范围东起迎龙、南彭,西至缙云山、白市驿,北起北碚、两路、鱼嘴,南至西彭、一品,面积约为2500平方公里,突破了铜锣山、中梁山两山屏障,扩城速度明显加快。
但由于对城市空间发展时序和速度缺乏引导,1998版总规对城市发展造成的变化准备不足,在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质量等方面改善力度不够,导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2003年重庆准备再次修编城市总规时,主城人口规模已超过500万,集中居于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的旧城区,城镇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4000人。
由于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加剧了城市环境压力,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一座城市的成功往往来自规划的成功。
60年甲子风云,岁月变幻。
重庆历史上大致经历过5次城市总体规划。
从“以半岛为中心、沿江两岸60平方公里”,到现在主城区的5473平方公里;从局限于南山和歌乐山之间,到突破两山阻隔的蔓延……透过几经扩容的规划蓝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一座城市的成长轨迹。
中国城市建设史部分题目参考答案
中国城市建设史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初期城市产生的条件是什么?(p3-4)【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城,郭】新石器时期,农业逐渐发展,到后期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氏族部落的形成就必然产生聚族而居的固定居民点。
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
原始的居民点遗址都是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的组合。
居民点的位置,由于生产及生活的要求,有一定的选择,一般都位于较为高爽,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
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点多在靠近河流的较高台地上,在长江中下游由于地势低下,水道纵横,居民点多在靠近水的墩上在浙江吴兴钱山漾由于多水潮湿,还发现高出地面的桩上建筑。
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及发展而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中分化出来的,城市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
仰韶龙山文化说明公元前22世纪的夏代以前仍为原始社会,如财产公有及禅让制度等。
廓,有屋顶并一边有墙。
夏代就有“筑成以卫君,造廓以守民”龙山文化,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
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市建设技术水平有哪些表现?(p5-7)【版筑墙,茅茨土阶】有宫殿,平民住宅区,有铸铁,制骨,制陶等手工业作坊,半穴居的住屋,可分为早期和晚期。
在这些穴居住室之间,还长间有一些制陶制骨冶铜等场地。
城池包括宫室,庙宇,住宅,坟墓,土穴,窖和地牢,方圆皆离宫别馆,绵延100余公里。
房屋结构,茅茨土阶○2殷墟(安阳小屯)一小屯村为中心,发现大量的》土房屋台基,这是当时公式建筑群的遗址。
房屋台基沿洹河两岸呈带状分布,长达5公里。
王宫的外围有密集的居住遗址,可能为小奴隶主或自由民的住宅。
王宫的遗址有一定布局,成组排列。
住宅有东西,南北两屋相对,中间有庭院,已发现四组,建筑轴线与磁针方向北偏东5度左右。
可知当时已注意朝向及日照。
发现有半穴居,还有穴及竖穴。
发现一长20米,宽10米,深2.8-3米的窖,为圈牛的牢,还有深7-8米的窖,有上下脚窝,可能是关罪犯或奴隶的牢。
重庆市历年城市规划介绍
活用地大体做到就地平衡。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城市
多级中心的结构体系,设立观音桥、南坪、沙坪坝和大
杨石四个城市副中心,强调每个组团应完善组团中心和
社区中心。规划突破了中梁山和铜锣山两山屏障,在主
城外围地区规划了鱼嘴等11个组团,作为与主城密切
联系的独立新城,是主城用地结构的延伸和发展。
三大城镇群
三大城镇群具体划分
• 第三个层次是市域,即8.23万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以 产业布局为依据,能源、交通、原材料和旅游开发为动力 ,主要交通干线为发展轴,以都市圈为核心,万州、涪陵 、黔江等地区中心城市为增长极的“一心多极网络式”结 构体系,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由特大城市——大 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 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城镇体系
83版城市规划——多中心、组团式(14组团、一中心四副中心)
四、98版城市规划
• 本次总规于1993年开始编制,1998年获国务院批准。
•
规划继续沿用“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在主
城(大于过去的母城)内规划了渝中、大杨石等12个
组团。提出组团与组团之间以河流、绿化和山体相分隔
,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使每个组团内的工作、生
城市概况
城市性质
重庆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 城,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交通通信枢纽和 贸易口岸;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 中心城市和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和中心。
一、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1946年)
规划提出了疏 散市区人口, 降低人口密度, 发展卫星城镇 的设想,并规 划了12个卫星 市,18个卫星 镇,和12个预 设卫星市镇。
总结:创新与特色
• 本次规划从全国、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发展的角度研 究重庆的地位、作用和性质;从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 展战略目标中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规模;依据可持 续发展的原则分析城市空间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 设;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研究资源配置和协调 发展;遵循以人为本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 施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抗战时期的中国战时住宅与城市规划
抗战时期的中国战时住宅与城市规划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迎来了艰苦的抗战时期。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战时住宅和城市规划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抗战时期中国的战时住宅与城市规划,旨在揭示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建设的特点与背后的逻辑。
一、战时住宅的需求与特点战时住宅是指用于满足战时人民居住需求的建筑物。
在抗战时期,战争带来的冲突和破坏导致大量的居民失去了家园。
同时,从战时需求出发,住宅也需要兼顾军事需求和居民生活需求。
因此,战时住宅在功能和设计上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战时住宅需要具备抗日军事需求。
由于日军的频繁轰炸和破坏,人民需要能够提供基本防护的住宅。
这导致了疏散的普遍实施,人们纷纷涌向避难所和地下室。
此外,战时住宅还需要与其他军事设施相连,以便于军队的协同作战。
其次,战时住宅在材料和建造方式上具有限制。
由于战时物资短缺,建造战时住宅所需的材料常常紧缺。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人们开始采用简易材料如石块、竹子和沙袋来搭建临时住所。
这种灵活的建造方式既可以满足住宅需求,又能够节约珍贵的资源。
最后,战时住宅需要考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尽管在战争阴影下,人们依然需要居住、工作和生活。
因此,战时住宅还需要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如厨房、厕所和供暖。
二、抗战时期城市规划的挑战与应对抗战时期的城市规划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战争导致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损毁和混乱,例如道路、桥梁和电力供应等。
这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重建基础设施的同时考虑城市的整体布局。
其次,战争导致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城市面临着空间和资源的压力。
大量灾民以及从前线撤退的军队需要在城市中找到一个安全的住处。
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合理规划土地、住宅和公共设施,以满足这些人口的需求。
另外,抗战时期的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军事防御的需求。
由于与日军的长期抗争,城市需要布置防空洞、防空堡垒、隐蔽掩体等设施,以保卫城市不受敌军的侵袭。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进行城市规划。
浅谈重庆抗战陪都文化旅游开发
浅谈重庆抗战陪都文化旅游开发摘要:重庆是年青的直辖市,也是抗战时期的陪都。
二战期间作为盟军远东反法西斯司令部所在地,留下了较为丰富的抗战文化遗迹和陪都文化遗迹。
其抗战陪都文化在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中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是重庆都市文化旅游开发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分析了重庆抗战陪都文化旅游开发的社会经济意义和开发现状,提出了重庆抗战陪都旅游开发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重庆抗战文化;陪都文化;旅游开发重庆简称渝,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
二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中国的陪都和盟军远东反法西斯指挥中心而蜚声海内外,这种带有历史烙印的知名度,令许多城市望尘莫及。
八年抗日战争,给重庆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抗战陪都文化遗迹,既有实物的,也有文献记载及民间流传的。
重庆的抗战陪都文化在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中最富有价值和代表性,是重庆走向世界的又一张名片,是重庆都市文化旅游开发的核心内容之一。
重庆的抗战陪都旅游文化开发,以前重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教育,成功开发出了以弘扬“红岩精神”为主题的景区和线路。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呼声日增,也有一些大的动作,比如修建黄山抗战遗迹博物馆和歌乐山抗战文化传统街区等。
然而,由于在认识上还不到位,对这项工作还是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旅游开发仅限于遗迹的保护和开发。
由于保护和开发不得力,致使不少抗战陪都遗迹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带毁损、破坏严重。
重庆抗战陪都文化旅游开发需要端正认识、创新思维、科学规划、系统管理。
否则,重庆丰富的抗战陪都文化遗产的价值就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和体现。
一、重庆抗战陪都文化旅游开发的社会经济意义1.重庆是原国民政府二战时的首都,还是二战时期盟军司令部在远东战区的指挥中心。
因此,重庆抗战陪都旅游文化的开发,不仅能弘扬中华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彰显中国融入世界主流、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国际地位,还有利于两岸达成共识,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2.抗战陪都文化是重庆人民宝贵的历史和精神财富,应该倍加珍惜,好好加以保护和弘扬,警醒后世。
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
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2007-08-14 14:41:54)分类:专业资料汇总-规划建筑标签:学习公社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我国城市空间空间结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将城市作为区域中的一个点,研究城市与整个区域的空间组织关系,主要指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研究的内容有区域城镇体系的城市化水平、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以及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等,即传统的“一化三结构”研究;另一部分是将城市作为一个面,研究其内部空间结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内部土地利用、CBD、郊区化、城市边缘区、城市形态结构眼花以及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等等。
(一)重庆市的城镇体系从重庆陪都10年来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陪都十年计划重庆在1946年4月,在《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2.重庆城市初步规划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3.98版总规规划继续沿用“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在主城(大于过去的母城)内规划了渝中、大杨石等12个组团。
提出组团与组团之间以河流、绿化和山体相分隔,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使每个组团内的工作、生活用地大体做到就地平衡。
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城市多级中心的结构体系,设立观音桥、南坪、沙坪坝和大杨石四个城市副中心,强调每个组团应完善组团中心和社区中心。
规划突破了中梁山和铜锣山两山屏障,在主城外围地区规划了鱼嘴等11个组团,作为与主城密切联系的独立新城,是主城用地结构的延伸和发展。
重庆市历年城市规划介绍
总结:创新与特色
• 本次规划从全国、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发展的角度研 究重庆的地位、作用和性质;从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 展战略目标中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规模;依据可持 续发展的原则分析城市空间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 设;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研究资源配置和协调 发展;遵循以人为本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 施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主城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五 片、多中心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 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 区组成。多中心包含一个 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 心。主城城市建设用地分 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 区。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个中心、六个副中心、十六个组团
一圈了两翼
• 2007年在5月27日结束的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 上,“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正式敲定。着力打 造以主城区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建设以 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 南地区“两翼”。“一圈两翼”成为重庆规划新 的格局。
• 第三个层次是市域,即8.23万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以 产业布局为依据,能源、交通、原材料和旅游开发为动力 ,主要交通干线为发展轴,以都市圈为核心,万州、涪陵 、黔江等地区中心城市为增长极的“一心多极网络式”结 构体系,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由特大城市——大 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 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城镇体系
Then End
Thank you ! ! !
五、2007年以来
• 重庆城市的发展空间分为三个层次。
• 第一个层次是主城,即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约600平方 公里的地区。分为三个片区、十二个组团,继续保持“多 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组团之间以河流、绿化和山 体分隔,是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
传承与创新_抗战陪都文化建筑风格探索与实践_重庆市委礼堂改造设计项目
2013.N0.建筑是城市个性文化最直观的体现,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地理人文资源,在传统文化历史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将城市建设的经济效能发挥到最大化,并凸显城市独特风格,已经成为内陆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对重庆这个新兴直辖市而言,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道路,打造富有自身城市特色的人文空间是设计者的重要责任。
1挖掘人文历史传统,打造重庆本土风格重庆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90年开埠以后。
随着重庆海关的设立,欧洲国家开始入侵西南腹地的经济文化,西方工程设计技术,新型材料应用等随之传入西南内陆。
重庆城市发展“得风气之先”,优秀近现代建筑冠于全川。
抗战时期陪都地位的确立,更促进了城市建筑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与后来的红岩风格、西南局风格建筑都成为了重庆本土独有的风格,并且形成了比较集中的建筑群落。
对这几种特色建筑风格加以发掘与再利用,凸显西南城市的历史风貌,对于重塑城市空间人文气场不无裨益。
陪都时期成就了近现代重庆建筑的精华。
这些作品打破了照搬西方设计图纸,且必须由外国设计者监造的格局。
1937年国民政府西迁后,反法西斯指挥中心在重庆设立。
大批海归建筑专家、学者也纷纷迁往重庆开设事务所,入渝高校大量培养建筑技术人员。
此后,重庆的建筑设计开始注重将西方理念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着眼实用。
对当时陪都的城市建设产生了极大影响。
国难关头,经济凋敝,物资匮乏,城市建设必须尽可能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同时也必需满足基本的审美要求。
为此,设计者在建筑选址、材料取舍、规划设计上将中国传统元素与西方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相结合,就地取材,因势就形,成功筑造了一大批优秀建筑。
这些建筑既实现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而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建国后的学校、科研、政府办公楼的设计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沿袭和发展。
陪都建筑所具有的典型的中西结合或中西混合的风格,在目前现存的许多旧建筑中,仍可以切身感受到。
这些建筑糅合中西,并加以发挥,呈现出多种品貌:政府办公楼多采用砖石材料,庄重典雅,简洁质朴,稳妥牢固;官邸别墅依山就势,砖木结构居多,突出实用和审美;民居建筑简而易行,竹木材料大量使用,滨江、山地吊脚楼相得益彰……各阶层的各种使用功能的建筑组合成了重庆的独特城市风貌,成为重庆自己的时代标志。
重庆的城市发展历程
重庆的城市发展历程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城市发展历程可追溯到秦代,但真正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初。
以下是重庆的城
市发展历程:
1. 秦代至明清时期:重庆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交通枢纽起步,并逐渐发展为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其在水运和山地交通方面的地理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2.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重庆成为了中央政府暂时驻扎的地方,这使得重庆成为了整个中国战时经济的支撑点。
然而,由于战争破坏和经济困境,城市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80年代: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庆成为重要的军事和工业基地。
然而,由于长期遭受工业发展不均衡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重庆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发展滞后的问题。
4. 1990年代至今:在经济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重庆开始实施
一系列开放政策和城市发展战略。
特别是在工业、贸易、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开放政策的推动下,重庆逐渐崛起为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
5.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近年来,重庆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激励,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重庆力争成为西部地区的国际物流和金融中心,同时也在促进城市文化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随着重庆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其城市发展历程也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典范。
重庆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国内外各地进行合作交流,积极探索适合其发展的道路。
相信随着未来的发展,重庆将继续在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的制订及规划评述
《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的制订及规划评述龙彬;赵耀【摘要】《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作为我国近代城市规划史中重要的都市计划案,对研究我国近代城市规划及其理论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该计划草案为研究对象,梳理相关历史文献,主要论述陪都计划的缘起、起草机构人员与过程,简要介绍陪都计划的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并且分析计划案中所体现的近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最后评价其历史地位及价值。
%Draft of Ten-Year Plann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lternate Capital, as an important text in modern urban planning history of China, has great signiifcance for studying the modern urban planning and theoretical methods. Centering on this planning tex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asons, institutions, participants and planning process based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brielfy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and main contents of the planning text. Moreover,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modern western urban planning theories embodied in the planning, and evaluates its historical status and value.【期刊名称】《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7页(P100-106)【关键词】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近代都市计划;陪都重庆;城市规划理论【作者】龙彬;赵耀【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2龙彬, 赵耀. 《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的制订及规划评述[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 30(05): 100-106.以史为鉴是城市规划的前提,历史上规划人员、专业理论和政治社会条件为我们的城市规划打下了时代的烙印,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放眼未来。
论重庆大轰炸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业、 工业 、 行政 、 文化等 特点发 展各计划 区域 , 展道路 系统及水 陆交通 , 发 发展公用 事业及 上下水道 , 土地
・
5 ・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 区使 用 , 确定市 区 内 中小 学及体 育 、 卫生 、 空 、 防等公 用地 设置 地点 , 防 消 环境 生态保 护等 。 13 9 9年 1 2 月行政 院 4 5次会 议通 过 了新 勘定 的重 庆市 新市 区地 界 , 4 面积约 3 0平 方公里 , 0 为形 成 大重庆 奠定 了基 础 。14 9 0年 1 行政 院决定 建 立重庆 陪都 建设 计划 委员 会 , 细 规 划重 庆建 设 事宜 。是 年 , 0月 详 陪都 建设 计划 委员会 编制 了《 战时三 年建设 计划 大 纲》 提 出 了陪都 整建 计划 , 布重 庆 在抗 战 时期 为 全 国政治 、 , 宣 军事 、 经济 、 文化 中心 , 战后 亦将 为西 南政 治 、 经济 中心 , 庆 建 设 以贯 彻 战 时 与平 时两 重 性原 则 。 由 重
论 重庆 大 轰 炸 对 城 市 建 设 的 影 响
扶 小 兰
[ 摘
要]重庆大轰炸给重庆城市和人民造成 了极其惨重 的灾难和伤痛 , 市建 筑和基 础设施遭到空前 城
的毁坏, 必要的城 市规划和建设 无法正常推进, 严重地破坏和阻碍 了城 市建设和发展 的进程。大轰炸影 响下的城 市建设及所形成 的城市格局和城 市形态 , 无疑会对以后 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产生历史影响。
被 炸毁 , 行金融业 集 中的陕西街被 炸得 断墙残壁 , 银 下半 城 2 7条 主要街 道 有 l 被炸成 废 墟 ; 烧 弹 9条 燃 将 朝天 门 、 陕西街 到 中央公 园两侧 的 4 条街 道烧成一 片火海 ; 1 上半城 3 街 道 中弹被 炸 , 邮街 等 l 8条 都 0
重庆市历年城市规划介绍
总结:创新与特点
• 本次企图从全国、长江流域和西南区域展开的角度研 究重庆的地位、传染感动和性质;从实现全市经济社 会展开策略方针中一定城市的展开方针和范围;凭据 可延续展开的原那么分解城市空间布局和生态情况回 护和建立;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展开需要研究资本设置 装备摆设和和谐展开;遵守以工本钱研究城市根底举 措措施和社会办事举措措施布局。企图科学、公道、 可操作性强。
城市概况
城市性质
重庆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假名 城,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城市、交统统信关键和 商业口岸;是西南区域和长江上游最大年夜的 经济中央城市和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和中央
1、陪都十年建立企图草案〔1946年〕
企图提出了分 散市区人丁, 下降人丁密度, 展开卫星城镇 的假想,并企 图了12个卫星 市,18个卫星 镇,和12个预 设卫星市镇。
主城空间布局
城市空间布局为“一城五 片、多中央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 南部、西部、东部五大年 夜片区构成。多中央包孕 一个城市中央和六个城市 副中央。主城城市建立用 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 功能区。
一个中央、六个副中央、十六个组团
一圈了两翼
• 2007年在5月27日完毕的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 上,“一圈两翼”的展开策略正式敲定。出力打 造以主城区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建立以 万州为中央的渝东北区域和以黔江为中央的渝东 南区域“两翼”。“一圈两翼”成为重庆企图新 的名目。
2、重庆城市初步企图〔1960年—大年夜分手、小集中、 梅花点状分布〕
长江
嘉陵江
九个片区,四个卫星城
3、83版城市企图
• 1983年国务院核准重庆市第一次城市整体 企图,本次总规于1980年入手下手编制, 1982年报四川省人平易近当局审批,1983 年获国务院核准。此次总规编制工作,是 在文化大年夜革命的历史后台下入手下手 准备,在拨乱归正的初期入手下手编制的 。“严厉控制城市范围”是这一时代我国 城市建立的根底方针,对其时城市范围切 实其实定,起着决意性的传染感动。
构建宜居重庆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范本模板】
构建宜居重庆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文章基于宜居城市评价的科学内涵,结合重庆当前的实际,阐述了建设“宜居重庆"的必要性。
运用SWOT战略分析重庆“宜居城市”建设内外部的优势和挑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把重庆建设为全国宜居城市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宜居重,SWOT分析,对策建议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管理职能向服务性的转变,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城市的主人翁就对城市生活各个层面的环境与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仅仅是城市的发展,出现了衣、食、住、行等涉及生活质量方面的许多问题,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房价偏高、城市犯罪等.2007年5月30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公布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宜居城市标准有六条,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
按照这一标准,宜居城市应当是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氛围浓郁,设施舒适齐备,适于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它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
处于西部经济重镇的重庆,借助于直辖市的政策优势,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
重庆有着1419万的城镇人口,443。
6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GDP为5096。
66亿元。
而重庆又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的优越性,随着314战略的部署以及“五个重庆”的提出,把重庆打造成为一个全国宜居城市势不可挡。
有助于全面提升重庆市城市环境和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更适宜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环境.一、宜居城市的科学内涵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
他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
2005年,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宜居城市"概念.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
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 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袁勤华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必将深刻改变成渝两地的战略位势㊁区域能级和发展格局㊂重庆市綦江区作为一区一域,将切实增强机遇意识㊁战略意识㊁责任意识,主动登台唱响主题歌㊁唱好大合唱,加快高质量发展,为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㊁科技创新中心㊁改革开放新高地㊁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作出綦江贡献㊂一㊁在深化认识㊁抢抓机遇中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㊁亲自研究㊁亲自推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继京津冀协同发展㊁长江经济带发展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之后又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两大战略在新时代与时俱进的 升级版”㊂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还有其内涵和空间重点上的提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优化国家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优化国家对外开放格局;有利于保护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利于形成强大战略后方,维护国家战略安全㊂成渝两地有着相近的区位优势㊁资源禀赋㊁人文环境㊁产业积淀,昔日既有生活上的味蕾之争㊁性格之争,也有发展上的产业之争㊁方式之争,更有你追我赶㊁共同进步的总体态势㊂如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 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锚定了成渝地区未来发展的坐标方位,推动成渝两地从相对简单的竞争关系转向内涵深刻的合作发展㊂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深刻把握㊁科学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变化大势㊁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态势和高质量发展宏观趋势,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深谋远虑的战略考量㊂綦江是邓小平同志曾定位的重庆 卫星城” 南大门”,是抗战时期 陪都”重庆的战略大后方,是 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大基地,有着辉煌的过去㊂如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渝地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蕴含着补齐短板㊁打牢基础,优化结构㊁加快升级,深化创新㊁增添动力,扩大开放㊁拓展空间,绿色发展㊁倒逼转型 五大新机遇”㊂綦江身处其中,这些机遇必然会带来巨大发展红利㊂全市 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载体,赋予綦江 万盛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定位,这是綦江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被提升到全市战略层面进行谋划㊁支持和推动,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㊂我们将珍惜机遇㊁抢抓机遇㊁用好机遇,紧紧围绕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目标,按照市委书记陈敏尔2018年5月㊁2019年11月两次来綦调研作出的 因地制宜走好转型路,因势利导打造升级版” 加快綦万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步伐,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等指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㊁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打造 一点三区一地”,即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㊁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服务区㊁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试验区和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推动重庆 南大门”驶入发展11快车道”,更多更好地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体现担当作为㊂二㊁在深挖潜能㊁发挥优势中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18年5月28日,市委书记陈敏尔来綦调研时指出,除了齿轮㊁煤炭等传统资源外,綦江还拥有通道㊁自然生态㊁历史人文㊁产业㊁乡村等五大资源优势㊂我们将立足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发展定位,对现有资源进行再认识㊁再发掘,不断为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㊁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蓄能增势㊂(一)区位优势显著綦江扼渝黔要冲,古为渝贵滇茶马古道必经之地,现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渝南黔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战略位置不言而喻㊂通过打造主城都市区南向重要支点和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级城市,綦江 万盛必将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全市改革发展的战略要地㊁新的经济增长极,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㊂(二)支撑能力强大綦江资源丰富,是重庆重要的能源基地㊁工业重镇,境内有煤炭储量23.7亿吨㊁页岩气资源量1.26万亿立方米,火力发电装机426万千瓦,有川渝两地储量最大㊁产能最高的煤炭基地,有重庆第一大页岩气储量地,能够为主城都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㊂ 十三五”以来,綦江 万盛地区生产总值㊁工业增加值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㊁城镇化率等均处于渝南黔北前列,综合实力较强,发展势头较好,能够有效发挥区域性引领带动作用,支撑主城都市区南向联动发展㊂(三)承载空间充足经过多年努力,綦江 万盛中心城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㊁人口52.3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㊂当前,綦江正携手万盛抢抓发展机遇,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发展空间有效拓展,推动城市㊁交通㊁商贸㊁物流㊁信息㊁金融等提档升位,着力建设有影响力㊁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区域增长极,完全有空间㊁有能力承载主城都市区人口转移以及现代制造业㊁公共服务㊁物流集散㊁信息安全㊁休闲旅游㊁会展服务等功能疏解㊂(四)内生动能强劲綦江 万盛作为一个 有机整体”共同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对全市 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影响,有利于形成聚合效应,培育主城都市区发展新动力源;有利于释放通道效应,深化渝黔合作,加快向南开发开放;有利于发挥联动效应,协同周边地区共同融入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㊂随着綦江 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步伐加快,必将迸发出澎湃活力㊁凝聚起强劲动力,有力助推主城都市区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㊂(五)辐射作用明显綦江作为重庆 南大门”,城乡品质㊁产业发展㊁营商环境㊁治理水平等诸多方面都直接影响着由黔入渝的 北上者”对重庆的印象,既担负着展示功能,更体现出辐射作用㊂綦江 万盛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近可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化区域间战略合作,串联带动川㊁渝㊁黔等联动发展;远可利用处在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三条主通道的中线出海通道节点位置㊁重庆距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垂直出海距离最近的城市等优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服务区建设为抓手,深度融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合作,更好地为国家战略发挥支撑㊁集聚㊁传递和辐射作用㊂三㊁在强化功能㊁提升能级中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是一项战略性㊁系统性工程㊂綦江将立足全国㊁全市发展大势大局,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差异化㊁特色化发展,主动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㊁渝黔合作㊁全市 一区两群”战略布局㊁綦江 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发展等各个维度找寻方位㊁科学定位,在不断强化核心功能㊁提升城市能级中更好地融入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㊂21(一)凝聚发展共识,促綦万 融”起来綦江 万盛山同脉㊁水同源㊁人相亲㊁文相通㊂加快綦江 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发展,既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㊁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的必然要求,也是两地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和全市 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的路径选择㊂我们将坚决担起促一方发展㊁护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坚持 一盘棋”思想,秉持 一家亲”理念,按照将綦江 万盛 哑铃型”中间地带建起来㊁强起来的要求,重联动㊁重协同㊁重 1+1>2”,携手万盛经开区,走好㊁走实总体规划一体化㊁产业布局协同化㊁功能配套统筹化㊁公共服务便捷化㊁沟通协调常态化㊁发展成效共享化 六化”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已经建立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战略规划㊁产业发展㊁交通建设㊁公共服务4个专项工作组和2个重点项目指挥部作用,集中力量打造以永城 南桐为中心的 三化”发展先行示范区㊁以金桥 隆盛为中心的临空经济产业园和以关坝 扶欢为中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有计划㊁有载体推进实施当前已经明确的交通互联互通㊁产业互补互融等五大类100余个重点项目,推动綦江 万盛在加快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发展中产业耦合度更紧㊁区域融合度更高,以发展凝心聚力,共同建好重庆 南大门”㊂(二)提升基础功能,促城市 活”起来城市是发展的载体,也是生活的母体㊂城市有颜值才能吸引人;有品质才能凝聚人;有气质才能感染人㊂我们将在规划㊁建设㊁管理上强化统筹,立足现代城市化主战场,遵循以人为本㊁道法自然,城乡互融㊁山水交融,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推动中心城区㊁綦万连接镇㊁南部四镇和其他各镇差异化㊁特色化发展,建设一批生产㊁生活㊁生态 三生融合”的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㊁乡村让人们更向往㊂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一步㊁公共服务紧跟快进,着力畅通渝贵高铁㊁渝黔高速等 大动脉”,织密内部 毛细血管”,推动形成 20分钟綦万通勤交通圈㊁30分钟都市通达交通圈㊁1小时城际覆盖交通圈”,建设渝南综合交通枢纽;积极引进信息安全学院㊁城市管理学院等,深化与成都中医药大学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合作,打造西部产教城㊁区域性医疗中心,让广大居民生活得更方便㊁更舒适㊁更安心㊂我们努力追寻城市的记忆和灵魂,把地域特色㊁历史人文等 綦江因子”注入城市 经脉”,抢抓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推动物联网㊁云计算㊁大数据㊁人工智能等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深度融合,让城市管理更具智慧㊁社会治理更加智能,不断扮靓主城都市区的 南客厅”㊂(三)推动转型升级,促产业 强”起来没有产业,城市就空有骨架,经济就缺乏支撑㊂2018年5月28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在綦江㊁万盛调研时,作出 因地制宜走好转型路㊁因势利导打造升级版”的指示要求㊂近年来,我们坚持工业主体地位,立足新型工业化主战场,一手抓传统产业智能升级,建成一批智能化工厂㊁智能化车间,为齿轮等传统制造业插上了 智能之翅”,推动国内变速器领域最先进的上汽S 项目在綦江传动下线并批量生产;一手抓新兴产业引进培育,以华芯智造这只 落地之鸟”吸引了博远科技㊁魔方卫星等 天上群鸟”,商用低空卫星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实现了 綦江造”㊂今年以来,我们克服疫情影响,集中签约了新能源㊁大数据㊁智能终端等产业项目25个,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不断补弱点㊁通堵点㊁连断点,新兴产业的 幼苗”正在不断发展壮大㊂下一步,綦江区将大力促进高端装备制造㊁新材料㊁新一代信息技术㊁资源循环化利用㊁消费品工业等 3+2”产业结构与成都 5+5+1”㊁重庆 6+1”产业体系精准对接,努力在项目承接㊁产品配套㊁链条延展等领域找融入㊁寻突破,着力构建互相融合㊁有序竞争㊁集群发展的 一廊六园”产业格局㊂我们还将依托落户綦江的公共大数据国家实验室重庆分部㊁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西部中心,全力创建国家高新区,大力推进数据中心㊁人工智能㊁齿轮交易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基建;按照 产㊁学㊁研㊁用㊁测㊁资㊁服”一体发展思路,筹建重庆信息安全学院;积极培育信息安全产业,着力建设西部信息安全谷,为全市 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和 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补链补31群,努力助推我市打造 智造重镇” 智慧名城”㊂同时,我们也将紧扣綦江资源优势,统筹推进现代服务业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等加快发展,做优 老四川” 饭遭殃”等品牌,用 綦江服务”为全市发展助力,以 綦江味道”为市民生活添香㊂(四)凸显通道优势,促开放 深”起来古诗有云: 君看缥缈綦江路,万马如龙出贵州”㊂綦江是川渝黔重要联结点,公元639年,国内最长的南向官道交通线从綦江一路向南出邕州(广西南宁)㊁通交州(越南北部),堪称最早的南向通道;川盐入楚㊁入黔等盐马古道蜿蜒綦河两岸,盐关设于綦城东门㊂可以说,綦江人身上代代相传着 开放”的基因,綦江大地上层层累积着 开放”的厚土㊂新时代,我们将立足綦万通道优势和重要支点城市的带动㊁辐射功能,充分发挥綦江地处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线主通道的区位优势,依托区内4条铁路大动脉㊁7条铁路专用线等交通优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服务区和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渝南陆港型物流枢纽㊁中新灾备产业园㊁智能物流装备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为重庆运营组织中心提供基础性㊁功能性㊁保障性服务㊂近期,綦江已与四川自贡㊁攀枝花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接下来将携手自贡㊁攀枝花等地在信息安全产业㊁铝加工上下游产业㊁绿色食品产业㊁恐龙主题旅游等领域深化合作,同时继续深化与贵州遵义㊁桐梓㊁习水等地交流合作,推动渝贵高铁㊁藻渡水库㊁蟠龙抽水蓄能电站等渝黔合作重大项目建设,共建綦遵物流综合服务平台㊁遵赤綦 红三角”精品文旅线路,不断拓展 交流面”㊁扩大 朋友圈”,推动綦江由前些年开放的 边缘地带”向 前沿地区”嬗变㊂另外,我们将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㊁创新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践行讲法治㊁讲诚信㊁讲效率㊁讲帮扶,努力实现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打造更有影响力㊁更具吸引力的 开放綦江”㊂(五)涵养山水人文,促生态 美”起来綦水一带环,瀛岭千峰矗㊂”綦江城以水而名,因山而灵,这里历史与人文交相辉映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㊂贺龙元帅曾赞叹 綦江是个好地方㊂”我们将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深入贯彻 共抓大保护㊁不搞大开发”方针,全面落实 河长制” 林长制”,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大力推进三峡集团綦河水环境治理PPP 项目,让 一湾碧水入长江”;一体推进156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让 黑色”矿区披上 绿色”新装,努力为重庆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筑牢渝南生态屏障,让綦江人民看得见绿水青山㊁听得到鸟语虫鸣㊁闻得进花果飘香㊂我们坚信人不负青山㊁青山定不负人,将在保护中深化资源利用㊁推动绿色发展,依托530多平方公里高山生态群资源,大力推进横山原乡小镇㊁郭扶北纬29度康旅示范小镇㊁东溪国家级特色小镇㊁中医国医馆等建设,加快构建 康养+”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打造渝南黔北区域性康养中心,让心灵得以悠闲地滋养㊁生命得以诗意地栖息,努力让綦江成为八方游客流连忘返的 养生㊁养老㊁养心”之所㊁ 想来㊁想留㊁想念”之地㊂我们将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王良故事,积极建设区域性干部培训教育和党员宣誓基地,打造好石壕 安稳红一方面军长征主题文化公园,助力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㊂征程路上风正劲,重任在肩又扬帆㊂乘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浩荡东风,綦江将用担当诠释忠诚㊁用落实体现责任㊁用方法演绎作为,更加奋发有为地走好转型路㊁打造升级版,加快綦江 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步伐,着力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在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努力交出一份优异的高质量发展 綦江答卷”㊂作 者: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书记责任编辑:马 健41。
重庆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愿景:城市规划者与未来科技发展者
• 科技发展机遇,为重庆城市规划与未来科技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重庆城市规划与未来科技发展的挑战
• 地形地貌复杂,为重庆城市规划与未来科技发展带来了技术难题和挑战
• 生态环境脆弱,为重庆城市规划与未来科技发展带来了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压力
• 城市人口众多,为重庆城市规划与未来科技发展带来了公共服务需求和社会治理难
重庆城市发展与未来科技发展的产业合作契合
• 两者都要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 两者都要实现产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 两者都要加强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重庆城市发展与未来科技发展的人才培养契合
重庆城市发展与未来科技发展的人才培养契合
• 两者都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
• 两者都要优化人才结构和布局,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
题
重庆城市规划与未来科技发展的前景预测
重庆城市规划与未来科技发展的前景预测
• 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经济持续增长和竞争力提升
• 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 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优美和宜居宜业
重庆城市规划与未来科技发展的前景展望
• 城市规划与科技发展相融合,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制定重庆城市规划与未来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
• 加强政策支持,鼓励科技产业发展和创新
• 加强资金投入,保障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需求
•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
加强重庆城市规划与未来科技发展的政策支持
加强重庆城市规划与未来科技发展的政策支持
• 制定科技政策,鼓励科技产业发展和创新
• 制定人才政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战争对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影响
战争对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影响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存在的主题,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生活,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战争对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影响尤为深远。
本文将探讨战争对城市规划与建筑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对其造成的变化和挑战进行分析。
一、战争对城市规划的直接影响战争不仅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破坏,也对城市的规划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战争爆发后,城市常常成为军事目标,遭受战争的摧毁和破坏。
此时,城市规划需要全面调整,以适应战争对城市环境所带来的变化。
其一,城市规划需要考虑战略布局。
战争使得城市变成前线军事防御的重要据点,因此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军事布局。
城市的道路、建筑和绿地等必须能够满足军事行动的需要,以保障城市内部的交通和防御系统的畅通。
其二,城市规划需要修复战争破坏的基础设施。
战争不仅对建筑物造成了毁坏,也对城市的交通、通信和供水等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加大对这些基础设施的修复和建设力度,以恢复城市的正常运转。
二、战争对建筑的直接影响战争对建筑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物的破坏和修复方面。
战争往往会将城市中的建筑物摧毁、损毁,然后需要进行修复和重建。
其一,战争造成建筑物的毁坏。
在战争中,建筑物往往成为攻击目标或战斗的阵地,因此很容易被破坏。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被轰炸或炮火摧毁,住宅建筑被炸毁或火灾烧毁等都是战争对建筑的直接影响。
其二,战争需要进行建筑物的修复和重建。
战争结束后,城市需要进行废墟清理和建筑修复工作。
这不仅需要重建那些毁坏的建筑物,还需要对城市中的防御设施、交通设施以及其他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和重建。
三、战争对城市规划与建筑的间接影响除了直接的影响之外,战争还对城市规划与建筑产生了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战争加速了城市发展与重建进程。
战争常常带来巨大的破坏,但也促使一些城市进行大规模的重建。
重建过程中,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得到了提升和改善,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重庆作为陪都在抗战中的作用
重庆作为陪都在抗战中的作用重庆--抗战的神经中枢摘要:抗日爆发后,由于淞沪会战的失利,上海、南京相继失陷,南京作为中华民国首都的地位和职能已不复存在,为了坚持抗战,国民政府决定以地理位置险要、战略价值极高的重庆作为战时陪都,这样在抗战八年中,以及在抗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重庆一直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并发挥着指挥抗战,成为世界战场中国战区“神经中枢”的作用,直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
还陪都南京以后,国民政府为了纪念其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决定将其定为“永久陪都”,可见重庆在抗战中发挥的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长大,和我们美丽坚强的山城重庆一路成长。
对历史的学习让我知道这个美丽的城市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
抗日战争中,重庆磨练得越发坚强,重庆人民变得越发团结。
重庆凭着他天然的地理优势,长江、嘉陵江两江天水自然环抱,又有大巴山做天然屏障,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功,被中华民国革命政府命为陪都。
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指挥抗战中“神经中枢”的作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1月,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1940年9月,国民政府明令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
至此,重庆既是中国战时的指挥中枢和领导核心,同时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远东地区的指挥中心。
作战期间,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
随着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要兴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可见其作用的影响力。
重庆地下防空工程施工
重庆地下防空工程施工重庆,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历史悠久,地理环境独特。
山城重庆的地形地貌给城市建设带来了许多挑战,同时也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在重庆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解决城市发展空间限制的重要途径。
其中,地下防空工程是重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防空工程是指在城市地下建设的用于防护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等袭击的工程。
它可以有效保护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减少战争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破坏,保障城市的稳定运行。
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有着悠久的防空历史,地下防空工程在重庆的城市建设中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重点。
在重庆,地下防空工程施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在规划阶段,重庆充分考虑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和防空需求,将地下空间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包括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地下仓储、地下公共服务等。
同时,充分考虑地下防空工程的需求,合理布局地下防护设施,确保在战争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城市居民能够迅速疏散和得到有效保护。
2. 施工技术研发与创新:重庆地下防空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各参建单位积极开展施工技术研发与创新。
通过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例如,采用机械化施工,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和进度;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3. 质量安全管理:在地下防空工程施工过程中,重庆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各参建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质量标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同时,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预案制定,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环境保护与节能:在地下防空工程施工过程中,重庆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降低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扬尘和废水等得到有效控制。
技能认证城乡规划基础知识考试(习题卷15)
技能认证城乡规划基础知识考试(习题卷15)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74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主要是用来说明集中城市化阶段的运行机制的是( )。
A)推力说B)拉力说C)向心说D)推拉说2.[单选题]下列关于近代城市规划说法正确的是?( )A)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多数城市,遭受了严重破坏,东部地区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较快发展。
B)近代西方殖民者在开埠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青岛、大连形成了典型的城市规划。
C)20世纪20年代末,南京“首都计划”和《大上海都市计划》最具有代表性。
D)抗战结束后,编制了较为系统完善的城市规划方案,其中1949上海的《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和重庆《陪都十年建设计划》最具代表性。
3.[单选题]土地利用的三大经典模式是( )。
A)同心圆、单中心和多中心模式B)扇形、楔形和多中心C)同心圆、扇形和多中心模式D)同心圆、扇形和楔形4.[单选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主要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包括近30种化学元素,其中主要的是碳、氢、氧、氮和磷五种,它们构成全部原生质的( )以上。
A)94%B)95%C)96%D)97%5.[单选题]城市区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一些原则,下述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符合规划要求、遵守自然法则、建立绿地系统、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护城市水源、防止城市自然灾害B)符合规划要求、遵守自然法则、建立绿地系统、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护重要生态环境目标、防止城市自然灾害C)符合规划要求、遵守自然法则、建立绿地系统、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重要生态环境目标、防止城市自然灾害D)符合规划要求、遵守自然法则、建立绿地系统、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护重要生态环境目标、避开断裂带6.[单选题]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主体是( ? ?)A)居民B)居民委员会C)物业管理机构D)业主委员会7.[单选题]根据《物权法》,业主的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定外,还应当经( )同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战时陪都时期区域近代建筑及街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从现状 矛盾和解决方法这两个方面,探讨了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及街区的保护原则与 发展模式。
杜莉莉等人[9-12]对重庆的建筑、地理开发、城市形态、近代历史进行了研究, 对本文的研究思路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战时重庆的城市问题突显,其中关于环境卫生方面主要体现在城市的排污能 力差,污水横流,难以行路。1938 年,市政府工务局以罗竟忠的设计方案对重 庆下水道进行新修或修复,如:对学田湾、国府路、林森路等路段进行修建和维 护,在不同的地方设进水口、检查井、排水沟渠等。1945 年,市政府卫生工程 委员会对市区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逐一汇总如旧排水沟 104 条,总长 40km;进
1.2 研究框架
本论文共分为六章,各章节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本论文的背景和学者的研究综述、以及研究主要 框架内容以及术语说明。 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面的主要建设规划内容。从城市马路建设、 铁路建设、公路建设航空建设,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旧城改造方面的主要建设规划内容。从市内交通、城外道路、公交 线路方面进行阐述,以及相关的发展。 第四章,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法规调控、新增城市分区、 城市管理方面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阐述。 第五章,城市建筑方面的主要建设规划内容。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对当时的 建筑特色进行解释。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对论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可以深入的研究方向。
XX 大 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重庆战时陪都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学 院: 学 系: 专 业: 课程名称: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计 软 中国区域历史文化地理
徐
201x 年 12 月 23 日
重庆战时陪都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重庆战时陪都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摘要
重庆抗战时期的城市发展建设有许多特色,现代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 研究。城市规划与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推动城市向前发展需要考虑的重点,本文结 合战时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旧城改造、城市规划与 建设管理、城市建筑等四个方面对重庆陪都时期的规划与建设进行发掘,以及其 分别对当时城市发展的实际作用进行说明。以史为鉴,为重庆今后的城市规划与 建设,建立具有地域意识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提供科学的历史依据,以 此更好地面对今天和明天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都市计划法》:1939 年,国民政府立法院颁布《都市计划法》,规定城市 功能分区的划分,按住宅、商业、工业、行政、文化等特点规划设计;规划道路 系统与水陆交通;规划公用事业及上下水道;规划土地分区与使用;规划市区内 中小学及体育、卫生、防空、消防等公用地设置地点及环境生态保护等。[3]
《重庆市建设方案》:1939 年 12 月,成立“大重庆市建设期成会”,负责大 重庆的调查与计划工作。1940 年,制定《重庆市建设方案》。方案提出提出关于 城市建设、市政公用事业的幵发等发展计划,如确定市区建设计划、修建螺旋形 马路干线、修建地下隨道及过江铁桥、改善及增建交通工具等,开始战时城市建 设。[2]
3 旧城改造
1930-1940 年代,重庆城市的辖区面积增长了 3 倍多。[3]城市的迅速膨胀与 原有城市规划之间的矛盾,带来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对此,市政当局觉得以发展 城市道路、交通来带动城市发展和旧城改造,并对 1930 年代的城市规划作了较 大的调整。
3.1 市内交通
重庆道路狭窄,城市空间狭小,容易引起火灾。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 人口膨胀,临时住宅密集于城内,又缺乏公园、广场等疏散地,加重火灾的危险。 遭遇日机的轰炸,极易引起城市火灾的蔓延。这一时期的旧城改造,主要体现在 “御灾救火”的层面。其中,御灾主要表现在防御火灾的蔓延,通过开辟火巷改 善市内建筑密集的状况;救火主要表现在积极应对空袭造成的火灾,通过新建市 内马路沟通上下半城的联系,利于疏散和救火措施的实行。
1940 年代以前,老城内只有 2 条马路连接上下半城,一是由过街楼至南纪 门,一是两路口经南区马路至菜园坝,交通非常不方便。为沟通上下半城,市政 府组织修建南纪门至较场口的一段马路,工程造价约 20 万元。1941 年 4 月,该 路正式通车使用。
在贯穿市中区干道和南区干道的基础上,继续延长中区干道到朝天门,同时 通过打铜街和新修的凯旋路、中兴路等把中、南干道连为一体,形成经纬交织的 交通路网,联系上下半城,形成整体的市区格局。
3.4 城市给水和排水
1937 年 10 月,成立重庆市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为市区供水。设水管 总长 35000 公尺,设售水站 10 处。到 1945 年,售水站共有 29 处,专用户 3000 户,日售水量约 13000 吨。期间,陆续建成沙坪坝渝西自来水特种股份有限公司、 李家沱给水公司、北碚水厂等。
与之同时,有很多学者对重庆的抗战时期的城市发展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研 究。张涛[2]回顾抗战时期以前重庆与长春城市发展史,包括重庆 1891 年开埠、 1921 年设商埠督办、1927 年重庆建市等时期城市建设管理与城市建设史;以及 长春宽城子老城、俄国宽城子铁路附属地、“满铁”铁路附属地、商埠地等区域 城市建设管理与城市建设史。谢璇[3]从重庆约开埠到自开埠、从军政到民政、从 商埠督办到新市制等多条线索,论述了重庆战前、战时、战后的近代城市演变过 程,揭示了重庆近代城市规划始于“以新市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的规划模式; 从“开埠时的外来冲击到设市后的局部规划、战时的应急规划和陪都的总体规划” 的规划发展过程;从“城市规划行政到防空城市规划、欧美规划理念导入、乡村 近代化建设、城市规划职业”的城市规划特点。李珊珊[5]以重庆市中央公园的空 间为研究对象,利用亨利列菲伏尔空间认识三维度的理论模型,从物质空间维度、 社会空间维度和观念空间维度三重维度对中央公园的空间演变进行梳理。郭小兰 [6]以重庆陪都时期的建设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第一手原始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分 析,将制度、技术、人才、教育以及历史文物保护这五个方面作为主要框架体系, 来论述重庆陪都时期建设发展的进程。郭建[7]从范型的角度对近代中国人在中国 的城市规划活动进行研究,着重考察和探讨了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源与流,以期 更清晰的把握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演变的历史脉络,总结近代城市规划实践的经验 教训,探求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演变发展的规律。黄玺[8]主要运用了目前历史文化 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基本研究理论了,在广泛地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大量
关键词:重庆 战时 陪都时期 城市规划建设
1 绪论
1.1 文献综述 近年来,有学者对于城市规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邹涵[1]采用文献调研、
实地调查、统计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回顾国际政治、经济流变背景下的 香港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实践的内容、规划管理机构的发展演变, 提出了近代城市规划的历史分期。
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2.1 城市马路建设
作为山城,重庆的地势起伏较大,城市道路多为截截路、梯连坎、坎接巷, 错综复杂。针对 1930 年代的城市路况,国民政府提出“切实筹划,彻底改善” 的原则,实行“道路网计划”的方法[2],以增大交通流量为主要目的。以发展市
2
重庆战时陪都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铁路的建设为交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3 公路建设
1939 年,四川公路局将将重庆北碚、歌乐山、青木关等地的公务班车逐渐 发展成固定营业路线。1941 年 8 月,成立重庆市公共汽车管理处,统一管理、 调度市区和近郊的公营公共汽车。1939 年 10 月,成立商营客运汽车公司,到 1942 年,全市营运客车达到 60 万余辆。公路的发展,使得物资的迁移,大部分依靠 公路,居民的生活交通也更加依赖公路,促进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
2.4 航空建设
重庆的民用航空始于 1931 年,开辟汉口至重庆的航线。1933 年 6 月,开辟 重庆至成都的航线。1935 年 4 月,中航公司开通重庆至昆明航线。随着多条航 线的开辟,重庆原有的珊瑚坝机场不能适应航空业的发展。且因该机场地势低,
3
重庆战时陪都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每年涨水季节被淹没。1936 年 3 月,中航公司决定修建九龙坡机场。经过专业 人士的勘察,7 月动工。自此,重庆有广阳坝、珊瑚坝、九龙坡 3 个机场。机场 的修建,航线的开通,促进城市的发展。
4
重庆战时陪都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水口 350 个,排水口 16 个,污水分别排入长江和嘉陵江。这些调研资料,为 1946 年重庆下水道的建设与整治提供了基础。
4 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4.1 法规调控
限于本文篇幅以及资料搜集内容的不足,以下罗列一些重庆战时陪都时期相 关建设规划的法规以及一些机关结构的具体做法。
郊道路、完善市区道路为重点,成立三个工程技术部门如:道路工程规划、测量 和验收,并设置三个测量队具体负责相对应的内容。对新建或改建的道路,采取 拓宽取直、合并成新马路的方法:对原有道路釆取调整与修改的方法。所需费用, 以国家补贴和使用单位相结合。
1938 年初,修筑市区的三大马路,即由临江门经定远门达劝工局段;由段 牌坊经玉带街、雷公阻、三圣殿达磁器街段;由临江门沿嘉陵江而上达大溪沟段。 8 月,市府又令工务科会同马路工程处翻修城区都邮街、关庙街、较场口、大、 小梁子等支马路。至此,重庆城区干、支线系统基本形成。
3.2 城外道路
以西郊(即两路口以西至沙坪、山洞、杨家坪一带)地区的开拓发展为重点, 相继修筑佛图关→新桥、佛图关→九龙坡、小龙坎→杨公桥、山洞→白市释等公 路,同时修建通往广阳坝、珊瑚坝、九龙坡、白市释 4 个机场的城郊道路。这样 一来,城市外部的交通条件得以改善,并促进卫星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3.3 公交线路
2.2 铁路建设
成渝铁路:1936 年 3 月,成立“川黔铁路特许股份有限公司”,先修筑成渝 线及内江至自流井支线。1937 年春开工,计划 2 年半时间修完。后因抗战,仅 完成渝永(川)段部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