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人机器人参数化全方位步态规划方法
仿生四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与仿真研究
仿生四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与仿真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仿生四足机器人是一种模仿动物四足行走方式的机器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被广泛用于恢复性医疗、紧急救援、军事作战等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生四足机器人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仿生四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和仿真研究中,如何设计出稳定且高效的行走模式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不断进步,仿生四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和仿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生四足机器人的步态和动作,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机器人行走时的力学特性和运动规律,为机器人的控制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对仿生四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与仿真研究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仿生四足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基础。
通过对步态规划算法、仿真模型建立、实验结果分析以及研究展望和应用前景的讨论,将全面展示仿生四足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固定步态规划方法在应对复杂环境和不确定性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高仿生四足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和适应性。
通过研究仿生四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算法,探索其在不同地形和工作条件下的运动模式,为其设计提供更加智能和高效的运动策略。
通过建立仿真模型,验证步态规划算法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探索优化算法。
研究将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仿生四足机器人步态规划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开发基于仿生原理的机器人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仿生四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与仿真,探讨未来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挑战,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仿生四足机器人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机器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仿生四足机器人可以模仿动物在不同地形上行走的方式,通过合理的步态规划算法,可以使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定,提高其适应性和灵活性。
仿人机器人设计及步行控制方法
仿人机器人设计及步行控制方法汇报人:日期:contents •仿人机器人设计概述•仿人机器人结构设计•步行控制方法•控制算法与实现•实验与验证•结论与展望目录01仿人机器人设计概述定义特点定义与特点拓展人类能力科学研究仿人机器人的重要性早期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起,各国开始研制具有人类形态和运动能力的机器人,如美国的“UNIVAC”和日本的“早稻田机器人”。
近期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仿人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波士顿动力公司的Atlas机器人和本田公司的ASIMO机器人。
仿人机器人的历史与发展02仿人机器人结构设计整体结构腿部是仿人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包括步长、步高、步频等指标。
腿部设计需要考虑到关节的灵活性、稳定性和耐用性,同时需要与脚部和上半身的设计进行协调。
VS躯干是机器人的核心部分,需要支持机器人的整体结构和动作,同时需要容纳和控制器的位置进行协调。
手臂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动作范围和灵活性,包括手臂的长度、自由度和动作范围等。
头部的设汁需要与机器人的整体结构和功能进行协调,例如可以考虑安装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以提高机器人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上半身是仿人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躯干、手臂和头部等部分。
上半身设计上半身设计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整体稳定性和动作灵活性,同时需要满足机器人的功能和外观要求。
03步行控制方法地面适应能力静态步行控制也涉及到机器人对不同地面条件的适应能力,包括对不同摩擦系数、表面粗糙度、障碍物等条件的适应。
静态稳定性静态步行控制主要关注的是机器人在静态环境中的稳定性,也就是在没有任何外部干扰的情况下,机器人是否能够在给定的步态下保持稳定。
步态调整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和环境条件,机器人需要能够进行自我步态调整,以实现更优的行走性能。
静态步行控制动态步行控制动态稳定性地面跟踪平衡控制步态生成步态规划与优化步态优化步态适应性04控制算法与实现基于模型的控制器设计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步行控制器利用仿人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设计控制器,通过调整输入输出参数实现稳定的步行。
全方位双三足步行机器人步行原理、机构及控制系统
谢谢观看
机构设计
机构设计
全方位双三足步行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包括腿部机构、机械结构和驱动方式。 腿部机构是机器人的核心部分,每个腿部机构都包括一个驱动器、一个连接器和 一个脚掌。驱动器用于产生力量,使腿部机构可以完成支撑、抬起和迈步三个动 作。连接器用于连接腿部机构和机器人的主体结构,同时传递驱动力。脚掌底部 装有传感器,可以感知地面状况,为机器人提供更多的触觉信息。
全方位双三足步行机器人步行 原理、机构及控制系统
01 引言
03 机构设计
目录
02 原理分析 04 控制系统
05 实验结果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结论与展望
引言
引言
全方位双三足步行机器人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和灵活性的步行机器人,具 有在复杂环境中稳健行走的能力。这种机器人的研究背景在于,传统轮式或履带 式机器人对于某些特殊环境,如狭小空间、山地、沙地等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全 方位双三足步行机器人由于其独特的步行原理和机构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些 环境。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全方位双三足步行机器人的步行原理、机构及控制系 统。
双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
双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
双足步行机器人通常由头部、躯干、双臂和双腿等部分组成。其中,双腿是 机器人的核心部分,包括大腿、小腿、脚踝和脚部。为了实现稳定的行走,双足 步行机器人需要具备以下功能:
双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
1、支撑身体重量:双足步行机器人需要具备支撑自身重量和负载的能力,以 确保行走稳定。
文献综述
在步态规划方面,研究者们则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分配各足的运动轨迹和时间, 以提高机器人的行走效率。常见的步态规划方法包括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优化 算法的方法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等。
仿生机器人技术的控制算法和应用示例
仿生机器人技术的控制算法和应用示例在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中,仿生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仿生机器人技术的控制算法和应用示例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它们对于设计和制造能够模拟生物行为的机器人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仿生机器人技术的控制算法和一些应用示例,以展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潜力。
一、仿生机器人技术的控制算法1. 生物启发算法生物启发算法是仿生机器人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控制算法。
这种算法通过模拟生物的行为和演化过程,设计出了一些高效的控制策略。
例如,蚁群算法模拟了蚂蚁的觅食行为,通过多个个体的协作,实现了搜索和路径规划的优化。
而遗传算法则是通过模拟生物的遗传和进化过程,通过选择、变异和适应度评估等步骤来优化控制策略。
这些生物启发算法在仿生机器人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环境感知算法环境感知算法是指机器人通过感知周围环境的信息,以实现自主决策和行动的过程。
在仿生机器人技术中,环境感知算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机器人可以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等设备,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包括障碍物的位置、形状和距离等。
基于这些信息,机器人可以进行路径规划、避障和目标追踪等任务。
3. 运动控制算法运动控制算法是指控制机器人实现特定运动的算法。
在仿生机器人技术中,人们希望机器人能够模拟生物的运动方式,例如行走、跳跃和飞行等。
为了实现这些运动,需要设计高效的控制算法。
例如,对于仿生机器人的步态控制,可以使用循环神经网络或者强化学习等方法,通过调整关节的角度和步长,实现稳定和高效的运动。
二、仿生机器人技术的应用示例1. 仿生机器人助老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机器人在老年人服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仿生机器人技术可以使机器人更好地适应老年人的需求和环境。
例如,仿生机器人可以通过环境感知算法获取老年人周围的信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的陪伴和照料服务。
同时,仿生机器人的表情和语音识别功能可以使其和老年人进行更加自然和亲密的交流。
仿人机器人非稳态平衡机理及步态规划方法
优化算法
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可以应用于步态规划中,对机 器人的步态进行优化,以提高 稳定性、效率等性能。
CHAPTER 04
仿人机器人非稳态平衡与步 态规划的实验研究
实验平台与实验设计
实验平台
为了研究仿人机器人的非稳态平衡机理及步态规划方法,我们采用了具有高度仿真人体结构的仿人机器人作为实 验平台。该平台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高速运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机器人精确控制和实时数据采集。
仿人机器人非稳态平 衡机理及步态规划方 法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仿人机器人概述 • 非稳态平衡机理研究 • 步态规划方法研究 • 仿人机器人非稳态平衡与步态规划的实
验研究 • 仿人机器人非稳态平衡与步态规划的应
用案例 •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01
仿人机器人概述
仿人机器人的定义与特点
实验设计
实验包括两个部分,即非稳态平衡实验和步态规划实验。在非稳态平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模拟各种外部扰动, 如推力、拉力等,来观察机器人的平衡调整能力。在步态规划实验中,我们将设计不同的步态策略,并通过对比 实验来评估各种策略的性能。
非稳态平衡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
在非稳态平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仿人机器人能够利用其高度仿真的身体结构和先进的控制系统,迅 速调整自身姿态,以保持平衡。即使在面临较大的外部扰动时,机器人仍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平衡。
在灾难救援等危险环境中,仿人机器人能 够替代人类执行高风险任务。
教育与娱乐
科学研究
仿人机器人可作为教育机器人,用于科普 教育、技能培训等;同时,也可作为娱乐 机器人,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仿人机器人作为研究平台,可用于人体运 动机理、人体工程学等领域的研究。
仿人机器人(双足步行机器人)——国内仿人机器人研究情况
仿人机器人(双足步行机器人)——国内仿人机器人研究情况主动仿人机器人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仿人机器人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从1985年开始仿人机器人的研制工作,先后研制出仿人机器人HIT-I、HIT-II和HIT-III[84][85]。
HIT-I具有12个自由度,可实现静态步行;HIT-II具有12个自由度,髋关节和腿部结构采用平行四边形结构;HIT-III具有12自由度,基于神经网络逼近系统逆动力学模型和RBF(Radial Basis )神经网络前馈控制的力矩补偿控制方法[86],实现了动态的步行行走。
国防科技大学于1988年到1995年期间,先后成功研制平面型6自由度机器人KDW-I,空间运动型机器人KDW-II和KDW-III。
其中KDW-III具有12个自由度,可实现步幅40cm,步速4s/步的平地行走和上下台阶等静态步行。
2000年底,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先行者”高1.4m,重20kg,可实现前进、后退、转弯等动作,基于此,研究人员还建立了仿人机器人关节转角与零力矩点之间的函数关系,构造了具有学习功能的自适应步态规划参数修正框架[87-89]。
200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了最新仿人机器人Blackmann,具有36个自由度,采用正交关节设计,逆动力学基于几何模型与可变阻尼最小二乘算法相结合来求解[90]。
北京理工大学从2002年和2005年先后完成了BHR-01和BHR-02仿人机器人[91],其中BHR-02高1.6m,重63kg,配置32个自由度,可表演太极圈和刀术等复杂动作,考虑复杂环境的应用,提出了基于机器人自身约束条件的行走调节步态控制算法[92]。
清华大学于2002年4月研制出仿人机器人THBIP-I[93-96],THBIP-I高1.80m,总重量130千克,几何尺寸及质量分布均参考我国成年人相应参数进行设计,共配置32个自由度。
为了复现人体踝关节侧摆的非线性驱动力特性,THBIP-I踝关节侧摆采用了“行星减速器+四连杆传动”的独特结构,实现了踝侧摆和踝前摆两关节传动轴垂直正交,同时减少了运动干涉性,提高了传动性能。
双足机器人参数设计及步态控制算法
制算法的改进方向,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工作总结
01
参数设计优化
通过深入研究双足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和运动学要求,我们成功优化了
机器人的各项参数,包括惯性参数、连杆长度、关节角度范围等,从而
提升了机器人的稳定性和运动效率。
02
步态控制算法开发
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步态控制算法,该算法能够根据不
VS
控制硬件
双足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硬件需要具备足够 的计算能力和实时性能,以支持复杂的步 态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数据处理。选择高性 能的处理器和专用的运动控制芯片,可以 确保机器人对行走指令的快速响应和精确 执行。
动力系统设计参数
要点一
能源供应
双足机器人的动力系统需要为其提供足够的能源供应,以 确保持续稳定的行走能力。选择合适的电池类型和容量, 以满足机器人的能量需求,并在必要时进行能源管理和优 化,以延长机器人的行走时间。
步态稳定性与优化
步态稳定性分析
通过建立机器人的稳定性判据,分析不同步态下的稳定性,为步 态控制算法提供理论指导。
最优控制
以能量消耗、行走速度等为目标函数,通过优化算法求解最优步态 控制策略,实现机器人的高效行走。
仿生学优化
借鉴生物行走的步态特征,对机器人的步态进行优化,提高机器人 在复杂环境中的行走性能。
意义
双足机器人具有人类类似的行走能力,能够在复杂地形中进行灵活移动,这对 于救援、探索等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研究双足机器人也有助于我们更深 入地理解人类行走的机理。
双足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救援领域
在灾难救援场景中,双足机器 人能够跨越障碍,进入危险区
六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研究
六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研究引言:六足机器人是一种仿生机器人,模仿昆虫的行走方式,并具有在复杂地形上移动的能力。
步态规划是六足机器人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对于实现机器人自主导航和避障、提高稳定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六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进行研究,探讨不同的方法和算法。
一、六足机器人的步态六足机器人的步态是指机器人在行走时,六个足部的运动方式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
机器人的步态分为静态步态和动态步态。
静态步态是指机器人在足部接触地面时保持静止的步态,可以提供较强的稳定性;动态步态是机器人在足部不接触地面时保持运动的步态,可以提供较高的行进速度。
二、步态规划的问题与挑战步态规划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安排六足机器人的足部运动和步幅,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目标。
步态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1.动力学约束:六足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需要满足动力学约束,如维持平衡、保持稳定等。
2.地形适应性:六足机器人需要能够适应各种地形,包括平坦地面和不规则地形,需要根据不同地形调整步距和步频。
3.高效性:步态规划需要尽量降低机器人的能耗,提高运动的效率和稳定性。
4.实时性:步态规划需要实时调整机器人的步伐,以应对环境的变化和避免障碍物。
三、步态规划的方法和算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方法和算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基于力反馈的方法: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感知外部环境的力,根据力反馈调整步态和步幅,以增加机器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2.基于模型的方法:机器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自身和环境的动力学特性,通过求解模型进行步态规划。
3.基于遗传算法的方法:通过仿真和优化,使用遗传算法最佳步态,以达到一定的目标或者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
4.基于强化学习的方法:机器人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学习,通过强化学习算法自主调整步态,以提高机器人的适应性和效率。
四、实验与应用为了验证步态规划的方法和算法,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一些实验结果表明,步态规划可以显著提高六足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适应性。
四足步行机器人步态规划及稳定性分析
四足步行机器人步态规划及稳定性分析四足步行机器人是一种模仿动物步态的机器人,具有四个腿部,通过模拟动物行走方式实现机器人的移动。
步态规划是指确定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每个时刻各腿的位置和运动轨迹的过程。
稳定性分析是指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能力。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步态规划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
静态步态规划是指机器人每一步的位置和姿态都是固定的,适用于行走速度较慢的情况。
动态步态规划是指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通过改变腿部的位置和姿态来保持平衡,适用于行走速度较快的情况。
在静态步态规划中,可以使用逆向动力学方法来确定机器人每个时刻各腿的位置和姿态。
首先,需要确定机器人的质心轨迹,然后根据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计算每个时刻各腿的位置和姿态,确保机器人的质心保持平衡。
在动态步态规划中,可以使用运动规划和控制方法来确定机器人每个时刻各腿的位置和姿态。
首先,需要确定机器人的期望轨迹,然后使用运动规划方法来生成机器人的轨迹。
接下来,使用控制方法来调整机器人的腿部位置和姿态,确保机器人的质心保持平衡。
稳定性分析是确保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保持平衡的重要部分。
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线性和非线性控制方法来实现。
线性控制方法是指根据机器人的线性模型进行控制,通过调整机器人的控制参数来保持平衡。
非线性控制方法是指根据机器人的非线性模型进行控制,通过调整机器人的非线性参数来保持平衡。
稳定性分析还可以通过模拟和实验方法来进行。
模拟方法是通过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使用数值计算方法来模拟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
实验方法是通过实际建造机器人,并进行实验来验证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
总之,四足步行机器人的步态规划和稳定性分析是实现机器人行走的关键。
通过合适的步态规划方法和稳定性分析方法,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平衡行走,进而实现各种应用,如救援、探险等。
人体仿生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人体仿生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一、背景介绍
人体构型仿生机器人是基于人体特征和机构结构设计的机器人,它可
以模拟人的身体结构,从而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完成一些服务任务,如家庭
服务、救援服务、巡逻、护卫等等。
相比传统机器人,人体构型仿生机器
人可以与人类更好地交互,更有效的完成任务,使服务效率更高、更准确。
二、人体仿生机器人设计
1.机器人构型设计
人体仿生机器人通常分为上半身解析人型和下半身轮式型两类,上半
身考虑人类的身体结构,可以模仿人类的身体运动,从而实现人机交互,
并且有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手臂。
下半身采用轮式模式,可以模拟人类的
步态,使机器人可以自由移动,可以运输和搬运物品。
2.电机选型
考虑到人体仿生机器人模型的复杂程度,建议采用多轴驱动的方式,
每个关节可以采用容量较大的直流电机。
由于此类机器人运行稳定性要求
较高,因此,可以采用更高级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算法来满足更高的要求。
3.控制系统
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必须考虑到人体仿生机器人的复杂性,使用的控
制算法应足够灵活以及能够满足性能要求,例如人机交互能力、实时性能等。
仿生机器人步态规划与控制系统设计
仿 生 机 器 人 步 态 规 划 与 控 制 系统 设 计
储 忠 , 阮 坚 实
202) 303 ( 肥学 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 系, 合 安徽 合肥
摘
要: 文章分析 了六足仿生机器人典 型直线行走步态和 定点转弯 步态 , 给出了不 同步 态下的机器人 落足点
CHU h n , RUAN in s i Z o g Ja -h
( p .o e to i r o m ain a d ElcrclEn ie rn De t fElcr ncId r to n e tia gn eig,H ee nv riy,H ee 3 0 3,Chn ) fi ie st U fi2 0 2 ia
t e lb v r i st e r l b l y a d c r e t e s o v r l d s g c e e . h a e i e h e i i t n o r c n s fo e a l e i n s h m s f a i
Ke r s bo i o o ;g i ly u ;p st n v co ;c n r ls s e ywo d : in cr b t at a o t o i o e t r o to y tm i
mo e n ft eh x p d bo i r b ta c r ig t h atly u c iv d v me to h e a o inc o o c o dn o t eg i a o ti a h e e .Te t go h o o n s si ft er b ti n
腿夹角为 0, 髋关节在 z 轴旋转角度为 , 髋关节 在 Y轴旋转角度为 )。 ,
由图 2 a可得 六 足步 行 机 器 人 髋关 节 电机 向 上旋转 角度 时, 立足点 A 在 z方 向提升高度 为
仿生机器狗机构特性与步态规划
中文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机器人技术得到蓬勃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
与轮式或者履带式机器人相比,足式机器人的离散式落足支撑更能适应非连续地面,比如山地、沟渠、坑洼地面等,这使得足式机器人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
足式机器人的灵感最早来源于生物,是对生物形态和运动的模仿。
本文机器人的模仿对象为犬类,研制的机器人为仿生机器狗。
首先,研究生物狗的结构特征和运动特性。
第一步即研究犬类的生理结构,分析犬类四肢的作用,然后利用高速摄像机对标记好的生物狗进行运动捕捉,拍摄生物狗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运动视频。
通过PHOTRON软件提取视频中标记点的有效数据,提取出的数据在软件MATLAB中分析处理,最终得到生物狗的结构特性和运动规律。
其次,根据研究所得的生物狗运动规律,参考生物狗的关节角变化范围、关节连接方式和形体尺寸等,设计仿生机器狗的本体结构,包括四肢和腰部。
接着建立仿生机器狗的运动学模型,对单腿和整机进行运动学分析,通过运动学正解得到足端运动空间,通过运动学逆解得到各关节的转角以及电机驱动角。
接下来,规划出仿生机器狗的快速步态、慢速步态和转换步态。
根据实验中生物狗的摆腿顺序规划出各个步态下相应腿的相位,并根据生物狗的足端轨迹特性规划快速步态和慢速步态的足端轨迹。
其中针对快速步态的足端轨迹研究对比了多项式与复合摆线,选出更适合仿生机器狗的多项式足端轨迹,并根据其稳定性判据判断快速步态的稳定性。
慢速步态足端轨迹则采用多项式与直线结合的形式,使机器人相对于地面匀速运动,根据稳定裕度判断慢速步态稳定性。
转换步态中提出在同一时间内四足相位与足端轨迹同时转换的方式,快速完成步态切换,且保证在任何时刻都有至少两条腿与地面接触。
三种步态都在ADAMS软件中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三种步态均可平稳运动。
最后,搭建仿生机器狗的实验平台,对所规划的三种步态进行实验,实验表明,三种步态与规划的运动一致,可进行稳定的快速步态行走、慢速步态行走、并且快速的完成步态转换。
仿人机器人两步步态规划算法研究
n n f o lg e l i gma h n , t esmi r t o s df r u n o dr b t b t t p e mbc mp n a in f r h i d fe e t i go t - g dwak n c i e h w e i l h di u e ma i o , u h u p r i o e s t er ifr n a me s oh o wi l o ot s u tr . W h n a h ma o d r b twa k , f sl ln t e p su e mo e n ft e h ma o d r b t a d t e l h p e i t cu e r e u n i o o l s i ty p a o t r v me to u n i o o , n h n p a t eu p rl r h h n mb
Ab t a t I r e r v a i t f li g o h ma odr b t i s ie y r s a c nt eh ma li ga dt —t pg ip a — s r c : no d r oi t mp o es b l y o wa k n f u n i o , n p r db e r h o u nwak n t i o e h n wo se at ln
摘 要 :为 了进 一 步提 高仿 人机 器人 步行 时的稳 定性 , 过对 人类 步行 的研 究 , 通 并从 两足 步行机 的两步 步态规 划方 法中得
到 启 发 ,对 仿 人 机 器人 步 行 也 进 行 类 似 的 两 步 规 划 ,但 由 于 结 构 上 的 不 同 ,仿 人 机 器 人 中采 用 加 入 上 肢 运 动 补 偿 的 方 式 实 现 平 衡 。 规 划仿 人 机 器 人 的 运 动 姿 态 , 后 根 据 零 力 矩 点 必 须 落在 稳 定 区域 的 原 则 , 仿 人 机 器 人 的 上 肢 运 动 轨 迹 进 行 求 然 对
基于ADAMS的仿人机器人步态规划算法仿真和实现
别描述踝关节和髋关节的空间位置, 其中X(、 ) ( a) Y【、 f t f )
和 x( y( 、z( 分 别 表 示 踝 关 节 和 髋 关 节 在基 坐 标 系 h O、 hO h) t
∑ 。 + k m g ∑ 。 (
一 。西 ∑: ,
0 一 Y 中的坐标值。 f 。 XZ 【表示踝关节与地面的夹角, (表 ) f )
由图 4 1可 以看 出,所设计和实现 的步态规 划算法在 .
A MS上 进 行 步 态 仿真 后 ,成 功 的应 用 到 MI I ,并 能 DA H.上
AD AMS建立 了 MI Hq的虚拟原理样机系统 , 然后在其上进
行 了基于 Z MP的仿人机器人步态算法仿真 ,并最终将通过 仿真的算法运用到 MI 4 的物 理样机上 ,实现 了稳定 的步 H 态行走,既保护 了 MI I物理样机不受破坏 ,又便于进行 H— 算法分析,具有很好 的应用效果 。
腿 部 高 度 先 下 蹲 到 其 总 高度 的 8% ,设 定 的 步 态周 期 为 3 0 秒 , 步长 为 1 米 ,并 生 成 了步 态 规 划 数据 文 件 0厘 然 后 将 在 Ma a t b中生 成 的 MI I 部 的 l l H-腿 0个关 节 的 角
图 22 仿 人 机 器人 步 态 参 数 -
・
后纵深距离为 2 8 0mm,身体总重 2 k 不包括 电池 ) 其外 6 g( 。 形 尺 寸 图 如 图 21 示 。 .所
3 实 验 效 果 2
在进行仿人机器人 MI . 行走实验前 ,先将基于 Z HI MP 的步态规划算法生成的离线步态数据文件转化为 ML - H I上 的运动控制系统实时层可 以发送 的文件格式 。 然后在对仿人
基于三维线性倒立摆的仿人机器人步态规划
关键 词 : 仿人机器人 ; 维线性倒 立摆 ; 三 零力矩点 ; 质心 ; 步态规 划
中 图分 类 号 :P4 T22 文 献 标 志 码 : A
Hu a o d r bo a tpl n n a e n m n i o tg i a ni g b s d o
p o e s h y tm i lt n w sd n c od n o gv n c n i o s a d c mbn d w t h cu y tm n t o ea in r c s .T e s s e smu ai a o e a c r ig t ie o d t n n o i e i t e a t a s s o i h l e a di p rt s o c n i o swee a ay e o v r y t e v i i fte p p s d pa n n to . o d t n r l z d t e f h a d t o r o e l i g meh d i n i l y h o n
T e r b tmoin W i l e o te iv r d p n u u mo in o h h e - i n in ll e r mo e ,a d p s e h r - h o o t a smpi d t h n e t e d l m t ft e t r e d me so a i a d l n a s d t e p e o s i f e o n
W sdt c clt teag fec o t n eZ q ao a it dcd t dsustes blyo ew kn s a ue a ua n eo ahji ,a dt MP eut nw s nr ue o i s t it f h a ig ol eh l n h i o c h a i t l
基于中枢模式发生器的仿人机器人步态规划
第 1 9卷 第 l 3期
Vo .9 11
No 1 .3
电子设计 工程
El cr ni sg g n e i g e to c De i n En i e rn
2 1年 7月 01
J12 1 u. 0 1
基矛 中枢模 式发 生器 的仿人机 器人 步 态规划
李正 文 ,张 国 良,张 维平 ,羊 帆
a h e e . r u h te AD c iv d T o g h AMS smu ai n,t e r s l h w t a h s c n rlsr tg a n i e f c ,a d t e p i cp e h i lt o h e u t s o h tt i o t tae y h sa d a e e t n h r il s o l n i i l ,e s o i lme t ssmp e a y t mp e n .
近年 来 。 生 控 制 已经 在 机 器 人 控 制 领 域 引 起 了广 泛 的 仿 关 注 .基 于 C G 模 型 的 运 动 控 制 结 构 简单 且 耦 合 能 力 强 , P 已 逐 渐 成 为 多关 节 仿 人 机 器 人 的 主 要 控 制 手 段 。 目前 以 C G P 为背 景 的 仿 生 控 制 仍 处 于 起 步 阶段 , 步 态 生 成 方 法 、 境 在 环
仿人机器人的步行控制方法综述及展望
H C M D)则 可以规划 复 杂 多样 的动作 …。由于 仿 人 机器人与人在质量分布 、动力学特性和驱动特性上有 很大差异 ,因此 ,不 能直 接将人 类 的步态 用 于仿
1 仿 人机器 人步 态规 划 的研 究 现状及 分析
仿人机器人采用单 、双脚交替 支撑 的方式步 行 ,
收 稿 日期 :2 1 0 0—1 一1 l 6 作者简介 :付根平 ( 94 ) 18 一 ,男 ,在读博士 ,研究 方向为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 。E— al e ghnna@13 cm。 m i:p ncegio 6 .o
仿人机器人的步行控制方法综述及展望
付根 平 ,杨 宜民 ,李静
( 东工业 大 学 自动化 学 院 ,广 东广 州 50 9 ) 广 10 0
摘 要 :步行控制是仿人机器人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是 仿人 机器 人实现最基本 的类 人动作 的关键 。从 步态规划 和步态控 制两方 面综述 了仿人机器人步行控制 的研究现状 ,对 已有的典 型步态规划和步态控制 方法进行 了分 析与 比较 ,并展 望 了仿
第 2 期 3
付根平 等 : 人机器人 的步行控 制方 法综 述及 展望 仿
・5 ・ 15
的特征数据 ,因此 ,要 得 到大 量适 用 于机 器人 的步 行数 据并不容易 ;此外 ,机器人 的具体步态与实际物 理参 数相关 ,不 同机器人之 间的数 据不具有 共享性 , 故此 方法规 划的步态不具有通用性 。
仿人双足机器人上楼梯轨迹规划及实现
约束驱动等 ,进行 验证。将仿真结果 应用到现实物理 样机上 ,使物 理样 机实现 了人 的上 楼梯
动作 。
关键词 ; 双足机器人 ;约束 ;A A S D M ;步态规划
中图分类号 :T 2 P4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0 3 ( 0 2 1 ( -0 0-0 9 1 4 2 1 ) 上) 1 8 4 0 0
[0 1 第3 卷 18 4 第1 期 O 2 1 —1 ( ) 0 2 0上
I 匐 生
上 }
Y1 3
图 3 起 步 阶 段 上 台 阶 运 动 示 意 图
Z0
表1 髋关节和两腿末端轨迹位置坐标
髋 关 节 步 态
X Y O O 0 5 Z X Y 4 2 4 2 4 2 4 2 Z O O O O X 3 . 45 3 . 45 3 . 45 2 3 Y 42 4 2 4 2 3 2 Z 0 0 O 3 0 0 1 2 3 O 0 7 0 7 0 2 . — 4 5 O15 3 . 1 5 8 1 O 8 lO 8 3 . 45 一 45 3 . 一 45 3 .
高丽丽
GONG i u . Ch。 n GAO ii k L— l
( 上海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 院 ,上海 2 0 9 ) 0 0 3 摘 要 : 通过 对人 的行走方式进行观察模 拟设计了仿人双足机器人 ,运 用D 方法分析其机 构 ,为其设 H 计 了具有 周期循环 性的上楼梯步态 ,并把三维实体模型导人到运动分析软件A AMS ,添加 D 中
腿部和 髋部 。导入 到 A MS中 ,添 加好 质量 ,约 DA
束 ,运动 副等元素 后的虚拟样机 模型如 图 1 所示 。 为 了进 行双 足 机 器 人 的上 楼 梯 轨 迹 规 划 ,首 先 建 立 坐标 系 ,本 文 坐标 系 建立 方 法 如 下 :基 础 坐 标 系 固定 在 地 面 上 。对 机 器 人 进 行 逆 运 动 学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
机 器
人
2014 年 3 月
其中 F z 是竖直方向受力, N 是地面支持力, M x , M y , M z 是所受力矩, G 是重力, (xN , yN ) 是地面支 撑反力的作用点,为保证不发生倾覆,应有 F z = 0, M x = 0,M y = 0,考虑到约束方程:
min max xN < xN < xN max ymin N < yN < yN ∥M z ∥ < µmax ∥G ∥
100084)
2.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摘 要:以实现仿人机器人稳定快速的全方位步行运动为目的,针对现有多体动力学模型描述的复杂性缺陷, 及其他全方位运动策略不考虑步幅连接的问题,采用通用的运动学参数描述机器人的单步运行过程,并提出全新 的全方位运动小车模型以描述步幅间连接约束,进而给出了步幅间过渡算法.在将全方位步行参数化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标准工况作为全方位运动的性能评价指标.通过动力学仿真和样机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步幅 连接算法存在的必要性. 关键词:仿人机器人;步态规划;全方位;参数化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446(2014)-02-0210-08
多以离线方式生成有限数量的步态,并拼接成为机 器人的任意运动.而综合考虑前进、 后退、 旋转、 侧移运动及其任意连接过渡,并且能够实时在线生 成关节轨迹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仿人机器人是一个多刚体高维度混杂动力学系 统,实时在线生成动力学稳定的全方位运动步态 较为困难,为此,文 [5] 基于简化的 3 维线性倒立 摆模型,以预观测控制求解髋部运动轨迹,得到了 任意步幅参数下的滚动在线关节轨迹生成方法;文 [6] 通过求解倒立摆模型运动轨迹的解析解,也实 现了在线步态规划;文 [7] 以提高仿人机器人在足 球比赛中的运动灵活性为目标,采用中央波形发生 器(CPG) ,将各个关节轨迹描述为周期函数,并将 步幅指令设定为周期函数的参数,通过硬件在环实 验,首次实现了仿人机器人的全方位运动.基于文 [5] 的结果,文 [8-10] 实现了跟随任意步幅指令的
器人躯干速度较高时难以在一步之内停止的结论, 进而提出了 capture point 和 capture region 理论,最 终达到逐步降低步行速度而实现减速停止的目标. 由此可见,在应对步幅指令大幅变化时,考虑 步幅的连接约束,使其从当前步幅逐步过渡到目标 步幅是实现全方位稳定步行的一个关键问题.尽管 文 [13,15] 提供了一种实现步幅渐变的策略,然而 带约束的线性优化问题求解复杂度较高,无法得到 类似文 [5] 的显式表达式,进而难以实现实时步态 规划.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全方 位运动小车模型,以描述步幅变化过程中的约束. 如图 1 所示,半径为 R 的球体质量块 m 集中在 高度为 h 的无质量杆上,其下方是无质量的全方位 移动小车,假设底部小车的形状为矩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5288,50805082,51105219) . 通信作者:陈恳,kenchen@ 收稿/ 录用/ 修回:2013-05-13/2013-09-29/2014-02-08
第 36 卷第 2 期
张继文,等:仿人机器人参数化全方位步态规划方法
(6)
Z Fs X Y X
Z S Y X
Z Y Fw
Lcrus Hankle
其中 g 是重力加速度,T 是单步周期. X , Y , Θ 是单 步位移和转角,∆X , ∆Y , ∆Θ 分别是两步间的位移和 转角差值,式 (6) 描述了机器人全方位步幅变化的 约束. 模型是对仿人机器人连续运动过程的高度抽 象,在快速动态步行时,其躯干侧摆幅度很小,因 而近似为水平面内运动,且其不稳定度主要取决于 重心的高度和等价的脚底面积,因而能够较为合理 地描述步行过渡过程所受到的约束.
第 36 卷第 2 期 2014 年 3 月 DOI:10.3724/SP.J.1218.2014.00210
机器人
ROBOT
Vol.36, No.2 Mar., 2014
仿人机器人参数化全方位步态规划方法
张继文 1 ,刘
(1.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北京
莉 1,2 ,李昌硕 1 ,陈
100084;
恳 1,2
211
机器人全方位运动.文 [11] 为提高实时步态规划的 效率,以文 [6] 的方法求解 3 维线性倒摆模型的解 析解,在 NAO 仿人机器人上实现了最快 10.5 cm/s 的全方位运动步态. 尽管上述方法解决了不同步幅间机器人关节轨 迹过渡的问题,但均未考虑到步幅参数突变导致机 器人步行失稳摔倒的因素.研究表明,步行过程中 并不一定能够按指令在一步之内停止下来 [12] ,也 不完全能在一步内实现稳定的步幅切换 [13] ,这一 现象在快速动态步行时显得尤为突出.针对这一问 题,本文提出全方位运动小车模型以描述步行过程 中步幅衔接约束,结合直观的参数化描述方法,在 不具备精确动力学模型的条件下实现快速稳定的全 方位步行运动,并以多体动力学仿真及样机实验的 方法验证其可靠性.
周期姿态变换矩阵 S k 之间的变换参数.齐次变换 矩阵表示为 T cos Θc − sin Θc Xc k+1 TS (7) cos Θc Yc S k = sin Θc 0 0 1
Dlegs Z X Y H Hhip Lthigh
(5)
min max max (xN , xN ) 和 (ymin N , yN ) 是模型小车底部矩形 尺寸约束, µmax 是最大静摩擦系数.联立运动方程 (2)、动力学方程 (3)、受力方程 (4) 和约束方程 (5), 并作积分离散化,最终约束不等式如式 (6) 所示: min 2 gxmax T 2 gxN T < − (2∆X + Θ · Y ) < N h 2 h 2 gymin gymax N T N T < − (2∆Y + Θ · X ) < h h 5g 2 ∥ ∆Θ ∥ < 2 µmax T 4r
Parametric Omni-directional Gait Planning of Humanoid Robots
ZHANG Jiwen1 ,LIU Li1,2 ,LI Changshuo1 ,CHEN Ken1,2
(1.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ib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table and rapid omni-directional walking gait, and overcome such shortcomings as complexity in multi-rigid-body dynamics model and ignorance of step connections in other omni-directional motion strategies, a general kinematic parametric outline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a single stes are described based on a newly reported omni-directional vehicle model. An inter-step transition algorithm is generated with these constraints. A standard working condition is also provid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omni-directional gait. Dynamics simulation and physical robot experiments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 as well as the necessity of inter-step transition algorithm. Keywords: humanoid robot; gait planning; omni-directional; parametric
Fx
图 1 全方位运动小车模型及其受力示意图 Fig.1 Omni-directional running vehicle model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当该小车带动质量块 m 在平面内平动和转动 时,需保证小车不发生倾覆,小车固连坐标系下, ˙ x, v ˙ y ),绕质心的 设平动速度为 (v x , v y ),变化率为 (v ˙ ,在惯性系下质心 旋转角速度及其变化率为 ω 和 ω 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分别为 ˙ x + ω × vy ax = v ˙ y − ω × vx ay = v ˙ ε =ω 小车动力学方程为 ax = F x ma ay = F y ma JC ε = M z 其中 JC 是集中质量 m 的转动惯量, F x 和 F y 分别 是小车受力的两个分量,其力平衡方程: Fz = N + G M x = N yN + F y h M y = N xN + F x h (4) (3) (2)
(m, JC) G N R
2
步幅衔接问题与全方位运动小车模型 (Problem of pace connection and omnidirectional vehicle model)
Mz Fy h
步幅衔接问题出现在基于简化模型的轨迹求解 过程中,3 维线性倒立摆预观测控制 [5] 是目前实现 全方位步态在线规划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将实时求 解线性微分方程的过程转化为无约束的线性最优化 问题,如式 (1) 所示: [ ] ∞ 1 1 ...2 ref 2 min ∑ Q(zi+1 − zi+1 ) + R x i (1) ... ... 2 x k , x k+1 ,··· i=k 2 zi+1 和 zref i+1 分别是实际 ZMP(零力矩点)位置 ... 序列和目标 ZMP 序列, x i 是质量块加速度的导数, Q 和 R 是预设的比例因子,式 (1) 的优化目标是求 解倒立摆的运动轨迹,使得实际 ZMP 序列与目标 ZMP 位置序列的偏差和最小,但这并不等价于实 际 ZMP 位置位于脚面支撑凸包内的步行稳定性判 据 [14].在遇到躯干运动速度突变等状况时,最小 的 ZMP 位置偏差也难以避免实际 ZMP 位于脚面支 撑凸包之外,进而导致机器人摔倒.前后连接步幅 参数的大幅变化将直接导致这一状况的出现,学者 Wieber 指出这一缺陷,并提出以带约束的线性最优 化问题描述躯干运动轨迹的生成 [15] ,文 [13] 则进 一步为使机器人能够跟随任意目标步幅指令,将落 地足迹位置亦纳入到带约束的线性优化问题中,在 其求解结果中,不但包括躯干的运动轨迹,还包括 渐变的足迹序列. 此外,文 [12] 在研究仿人机器人推动-恢复 (push-recovery)过程中亦采用倒立摆模型证明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