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1高中历史第4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学业达标测评6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5课 戊戌变法测试 精品

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5课 戊戌变法测试 精品

第15课戊戌变法(测试)1.“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

……但是紧张对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

”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答案】D2.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答案】C3.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谈到:“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

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下列能体现上述思想的著作是:A.《天下郡国利病书》 B.《天演论》 C.《孔子改制考》 D.《文学革命论》【答案】C4.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答案】D5.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答案】C6.民国时期著名记者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非其本源所在。

本源所在,在其思想。

”为解决材料中的“本源”问题,近代先进中国人:A.倡导中体西用 B.主张君主立宪C.宣传民主科学 D.实行三民主义【答案】C7.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1895年6月光绪帝颁布的12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暗助光绪寻求宫外人士支持次年珍妃被慈禧杖责太监寇良才问斩文廷式等被定为“翁党”遭贬斥宫廷关系紧张这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A. 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B. 激化了清廷内外朝矛盾C. 改变了清廷权力结构D. 开启政治博弈的新局面【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光绪帝颁布的12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寻求宫外人士支持的珍妃及其之兄侍郎志锐及师文廷式均被处罚由此可以看出守旧势力强大变法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故A项正确材料现象不是清廷内部矛盾激化的表现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因顽固派的反对而失败并没有改变清廷权力结构故C项错误D项中的政治博弈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2.在历史学习中往往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视角对历史事件作出解释和评价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中从文化视角进行的是()A. 戊戌变法在国内掀起兴学堂、办报纸、编译书籍热B. 戊戌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C. 戊戌变法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诉求D. 戊戌变法推动知识分子由和平改良向民主革命转化【答案】A【解析】题目要求从“文化角度”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 A项中兴学堂、办报纸、编译书籍都是与文化有关的故A项正确B项和D项是政治方面的排除C项是经济方面的排除故选A3.《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这种态度造成了“和魂汉才”的观念这种“和魂汉才”的观念反映了()A. 日本文明的中国化B. 儒家文明的日本化C. 中国文明的日本化D. 日本文明的儒家化【答案】C【解析】明治政府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和魂”指的是忠君爱国思想“汉才”指的是中国文化“和魂汉才”意思是利用中国文化为日本服务故C 正确其余选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ABD故选C4.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占优势的省份总计19个工役制度(1861年改革后农民因缺少土地而被迫租种地主土地实行工役地租)中占优势的省份总计17个两种混合制度占优势的省份总计7个这说明()①改革没有废除农奴制②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③改革后的农村经济是农奴工役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的复杂形式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861年改革后农民因缺少土地而被迫租种地主土地实行工役地租”可以看出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两种混合制度占优势的省份总计7个”可以得出改革后的农村经济是农奴工役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的复杂形式“资本主义占优势的省份总计19个”可以得出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故②③④正确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故①错误故B项正确5.1872年明治政府向土地所有者发放了地契 1873年颁布《地税改革条例》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按地价3\% 的税率征收现款作为地税其对当时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有()①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②地税征收现款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④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地税改革土地所有者获得更多的货币收入他们根据市场需要安排生产农村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政府财政收入也得到提高故①②③正确地税改革并未推动民间企业的兴起故④错误.故选A.6.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 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A. 儒学地位颠覆B. 列强侵略加剧C. 政局变化迅速D. 西学深入民心【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废八股” 但书商的“经学书”仍有人购买而“新学书”却面临亏损等信息可知材料涉及的现象与“戊戌变法”失败有关“百日维新”昙花一现政局斗转星移谈“维新”、讲“新学”就犯了政治忌讳故C项正确A、D明显错误排除B项虽然符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史实(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C7.在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上书要求设立制度局“将旧制新政斟酌其宜草定章程” 然后交由有关部门实行这一要求遭到群臣反对有军机大臣扬言“开制度局是废我军机也我宁忤旨而已必不可开”此事最终不了了之这反映了()A. 维新变法运动顺利发展B. 变法遭到守旧势力反对C. 军机处权力被彻底废除D. 机构重叠加剧财政负担【答案】B【解析】材料“开制度局是废我军机也我宁忤旨而已必不可开”表明变法遭到守旧势力反对故B正确A与题意相悖排除“此事最终不了了之”表明军机处并未废除故C错误“机构重叠”材料未体现故D错误故选B8.刘天纯在《日本改革史纲》中说“因为当时的日本资本家阶级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不过保护助长的方法和性质都不同从前官营模范工厂制度的封建式了……其变化是更加趋向全面实行保护政策”文中所述的“更加趋向全面”的保护政策是()A. 保护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制B. 工部省接管幕藩的矿山和工场C. 鼓励私人资本投资近代企业D. 将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私商【答案】D【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对私营工商业者的保护与土地制度无关.B.接管牧山的矿山和工厂并没有体现出对私营资本家的支持和保护.C.鼓励私人资本投资近代企业只是号召并没有体现出具体的措施.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日本政府将大量的官办企业廉价转让给私商大大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D.9.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A. 在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发生B. 以暴力推翻原有政权后进行C. 改革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 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均是在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发生改革后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故ACD三项属于二者的相同点排除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仍然是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推翻原有政权明治维新实行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因此B项是二者的不同点符合题意故选B10.18世纪末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实际上被马木路克控制主要表现不包括()A. 马木路克单独组建军队B. 奥斯曼素丹在埃及各地驻扎雇佣兵C. 马木路克担任各地的地方长官D. 马木路克基本上架空了帕夏【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 C D三项分别从军事、政治两个方面概括了马木路克势力在埃及的实际权力状况是埃及被马木路克控制的主要表现不合题意B项所说是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统治埃及的措施并非18世纪末的情况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故选B11.1895年6月光绪帝颁布的12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暗助光绪寻求宫外人士支持次年珍妃遭慈禧杖责太监寇良才问斩文廷式等被定为“翁党”遭贬斥宫闱关系紧张这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A. 改变了清廷权力结构B. 激化了清廷内外朝矛盾C. 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D. 开启政治博弈的新局面【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光绪帝颁布的12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寻求宫外人士支持的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均被处罚由此可以看出守旧势力强大变法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故C项正确维新变法因顽固派的反对而失败并没有改变清廷权力结构故A项错误材料现象不是清廷内部矛盾激化的表现故B项错误D项中的开启政治博弈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12.读下列表格改革与内容、结论、评价对应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未使得所有城市居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A项错误19世纪40年代后阿里改革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的全面改革以失败而告终故B项错误明治维新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工业化建设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首次尝试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嫁接到中国来以失败而告终故D项正确故选D13.1946年中国漫画家余所亚创作了下面漫画“中国工厂美国罐头” 该漫画最能说明()A. 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美国B. 美货与国货间的矛盾尖锐C. 民族工业技术落后于美国D. 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滞销【答案】B【解析】由漫画信息可知巨大的美国罐头盒夺人眼球再加上灰暗的天空使下面几座本来已显得冷清的停工倒闭的中国工厂更显冷清直观地把中国民族工业遭受破坏的惨状呈现在人们面前画面构图看似简单但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把美国的商品倾销与中国民族工业之间的尖锐矛盾揭示得很清楚故B正确故选B14.“自上而下的近代化换言之就是实现‘上’即统治阶级的要求特别是以军事技术与装备的现代化为中心……不管是产业或科学技术都是军事优先”上述现象最符合()A. 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B. 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C. 19世纪70年代的日本D. 20世纪20年代的土耳其【答案】C【解析】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正在推行工业革命主要涉及经济领域与材料中“军事优先”冲突故A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在推行农奴制改革这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制残余与“现代化为中心”不符合故B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的曰本完成明治维新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与材料中“不管是产业或科学技术都是军事优先”相符合故C项正确20世纪20年代的土耳其凯末尔推行改革与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建立良好关系而不是展发军事技术故D项错误故选C15.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 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 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答案】C【解析】农奴制改革没能完全消除封建残余仍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没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故排除A分析题干列宁强调的是1861年改革是俄国从封建君主制向资本主义君主制转变的重要一步根据所学史实这次改革后在政治领域仍然实行的是沙皇专制制度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才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故排除B近代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说明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只是拖慢了革命爆发的脚步并没能阻止革命在俄国的爆发 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故排除D故选C16.日俄之所以会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因为()①两国封建势力都较为强大②两国都没有出现革命形势③两国资本主义都较弱④两国统治者都希望发展资本主义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①都符合两国的情况故①正确②与日本不符排除③与两国情况符合故③正确④与俄国情况不符排除故选B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7.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请以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为主论证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答案】示例爱国主义的内涵可以表现为近代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近代爱国主义还要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当中华民族遇到亡国灭种的危机时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关天培、邓世昌及抗战时期抵御外侮、为国捐躯的将士就是爱国英雄其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而义和团运动却盲目排外仇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守护已经陈腐的旧观念、旧制度其“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所以近代爱国主义还要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综上只有将反抗侵路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学习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或反抗西方侵略和学习西方先进事物的统一)才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任意割裂两者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爱国主义【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观点来之后进行论证即可注意史料结合言之有理例如近代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近代爱国主义还要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等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发明孔子变法大义”的目的18.(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维新变法的原因与思路18.(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托古改制”和“仿洋改制”的具体含义评价康有为为了推动维新变法在思想宣传中采取的主要策略【答案】(1)目的让守旧势力没有借口让变法有依据有利于变法的实施【解析】(1)由材料一内容概括其目的所在【答案】(2)原因为了救亡图存不得不变法思路借鉴各国变法的策略选择适合中国的加以推行【解析】(2)从“欲自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从“择其可施行于中国者……推行耳”概括其思路【答案】(3)具体含义托古改制借助孔子权威把他说成是变法先师为维新变法找理由仿洋改制学习各国变法的途径与方法【解析】(3)结合所学阐释“托古改制”“仿洋改制”的含义评价其策略时要结合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变法的实施等方面回答19.(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为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而推行的措施19.(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19.(3)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的教育理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围绕这一理念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答案】(1)焦点要不要“理财”措施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解析】(1)依据材料一可以看出王安石和司马光都在强调自己的“理财”观念可概括出讨论的焦点是“理财” 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可知措施有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答案】(2)原因宋代商品经济活跃王安石的思想有前瞻性【解析】(2)依据材料二“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可以得出原因是宋代商品经济活跃王安石的思想有前瞻性【答案】(3)教育理念注重实用措施废除明经科(废除诗赋取士)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等【解析】(3)依据材料三“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说明了王安石在教育上注重实用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废除明经科(废除诗赋取士)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20.(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根据是什么?20.(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的态度各是怎样的?20.(3)根据材料一、二、三找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缺陷20.(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1)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根据三权分立学说【解析】(1)“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三权分立学说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答案】(2)利用变法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解析】(2)“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利用变法抵制农民起义“大借洋教以举庶政”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答案】(3)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反对帝国主义【解析】(3)“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揭竿斩木已可忧危”不敢发动农民阶级“大借洋教以举庶政”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答案】(4)不正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解析】(4)“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说法错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局的不断恶化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即“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这是当时中国()A. 民族危机出现后的反思B. 器物变革失败后的反思C. 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反思D. 制度变革失败后的反思【答案】D【解析】由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便是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所以“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故选D2.下图是中、日、英、德四国人均GDP的变化示意图其中表示日本的应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英国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个时期英国的人均工业生产总值最高因此①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超过英国②是德国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二战后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实力仍然不及英德因此③是日本近代开始中国就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因此④是中国故C项正确故选C3.以下内容节选自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说明这场改革A. 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性质B. 已满足了农民的要求C. 具有不彻底性和欺骗性D. 动摇了沙皇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通过阅读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的第三、四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着解放农奴旗号的改革法令却在强调”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 要求农民赎买地主划给他们的份地等说明这场改革具有不彻底性和欺骗性 C项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维护地主对土地的全部所有权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土地性质 A项错误满足了农民的要求与“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不符 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动摇了沙皇专制统治 D项错误4.导致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的直接推动因素是()A. 《马关条约》的签订B. 公车上书C. 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狂潮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解析】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使得中国处于被瓜分的境地中国社会各阶层抗争涌起维新运动也由宣传阶段转入政治实践阶段故选C5.英国圈地运动后产生了新贵族美国南北战争前有种植园主德国在普鲁士改革后保留了容克日本明治维新后新兴地主势力发展了上述四个阶级“新贵族、种植园主、容克、新兴地主”的共同点是()A. 都是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维护者B. 都是资产阶级化的新阶级C. 都是反对革命的旧势力D. 都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阶级【答案】B【解析】英国圈地运动后产生了新贵族是指保留了贵族头衔却也从事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的社会阶层种植园主是指排斥自由雇佣劳动制度但为资本主义工业提供原料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起到配合的作用的社会阶层容克是资本主义化的半封建型的贵族地主日本明治维新后新兴地主是从事农业资本主义的地主阶层由此可见“新贵族、种植园主、容克、新兴地主”都是资产阶级化的新阶级故排除ACD B符合题意故选B6.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法国、俄国、英国、德国B. 英国、俄国、美国、德国C. 西班牙、英国、日本、美国D. 西班牙、英国、德国、美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成为殖民强国“先声夺人称大国” 18世纪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手伸五大洲” 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殖民强国成为“亚洲诸国的梦魇”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的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据以上分析 C项正确排除ABD故选C7.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A. 中下级武士破产B. 西南大名的强大C. 民族危机的加剧D. 倒幕运动的胜利【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外部因素” C是外部因素故C正确ABD都属于内部因素、主观因素排除故选C8.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而守旧派名士叶德辉却说“一、中国地处世界东南而‘四时之序先春夏五行之位首东南’ 二、五色黄属土土居中央西人辨中人为黄种是天地开辟之初隐与中人以中位”这一现象说明()A. 中国天朝上国的观念被逐步打破B. 中国传统思想仍占据主流意识形态C. 近代化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新旧杂陈D. 近代报刊成为宣传新知的媒介【答案】C【解析】《醒世歌》大意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天圆地方” 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 而直说“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放弃天朝观念启迪人们解放思想与此同时守旧派名士叶德辉仍然坚持中国中心说题干中这一现象说明了在近代化转型中有着新旧杂陈的冲突故C正确A项仅能说明《醒世歌》这一方面不能反映叶德辉的理论故A排除B项无法从材料中推断出故B排除D项过于片面无法说明叶德辉的理论故D排除故选C9.阅读并分析如图漫画相关解读不正确的是()A. 漫画反映了日本政治改革的必要性B. 漫画反映了日本政府的专制、高压政策C. 自由民权运动的主体是中小地主和大商人D. 在自由民权运动的影响下日本颁布了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答案】C【解析】10.“兴修近代的灌溉系统引进棉花的栽培重新开辟亚历山大港鼓励对外贸易派遣留学生开办各种学校将大约2000本欧洲著作译成阿拉伯语”此材料描述的是()A.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B. 俄国农奴制改革C. 日本明治维新D. 凯末尔改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重新开辟亚历山大港”“阿拉伯语”可知材料应与埃及有关故A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中的信息不符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依据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西方是如何实现“把自己强加于中国和日本的”?11.(2)依据材料二归纳明治维新改革的特点?11.(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的措施是如何体现“东方道德、西方技艺”?【答案】(1)实现美国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解析】(1)从材料一明显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加强对日本和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为美国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答案】(2)特点规模大、程度深借鉴西方文明坚定沉稳有计划、有步骤【解析】(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规模大程度深大力借鉴西方文明改革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坚定而沉稳【答案】(3)东方道德天皇制武士道精神忠君思想西方技艺殖产兴业政策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建立君主立宪制【解析】(3)明治维新坚持日本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保留了天皇制和武士道精神以及忠君思想学习西方的技艺主要包括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建立现代军队和君主立宪制度12.(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废藩置县”的特点12.(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废藩置县”的意义【答案】(1)特点借助有利形势政治诱导以武力为后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釜底抽薪不留后患较为彻底【解析】(1)根据材料“又以武力为后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藩置县”的特点是借助有利形势政治诱导以武力为后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釜底抽薪不留后患较为彻底【答案】(2)意义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文明开化的进程促进了明治维新的深入开展为地方治理变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解析】(2)意义可从制度变革、资本主义发展、明治维新的影响等方面分析13.(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亚洲主义盛行的历史背景1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寺谦吉亚洲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答案】背景一战后日本整体实力的增强欧战的惨状推动部分日本人对西方文明的重新评估旧的殖民理论陷入困境【解析】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当时鉴于欧洲战场的惨状预感西方文明即将走向没落的人比比皆是认为东洋文明绝不劣于西洋文明”可以得出欧洲的惨状推动部分日本人对西方重新评估依据材料“‘一战’使‘落后’地区各民族获得民族独立的良机日本对殖民地的支配以及对中国大陆的膨胀也开始在理论上陷入困境”可以得出旧的殖民理论陷入困境依据材料“在一战的影响之下趁着世界秩序的混乱日本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试图构筑新地域秩序的构想开始大为盛行”可以得出一战后日本整体实力的增强【答案】内容中日团结相互依存以共同对抗欧洲由日本主导对中国实施改造中国教育和语言文字日本化实质是一套掩饰侵略、欲图扩大日本在华(亚洲)利益的理论【解析】第一小问的内容由材料中小寺谦吉主张中日“应相互提携、相互扶助为亚洲乃至全体有色人种理应与白人展开对抗” 概括出中日团结相互依存以共同对抗欧洲由“中国应在日本‘指导’下实施改造教育和文字语言上要采用‘日本假名文字’”可以得出由日本主导对中国实施改造中国教育和语言文字日本化第二小问的实质依据上述亚洲主义内容、特点的理解并结合所学概括总结出亚洲主义的实质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在选官制度方面添加了哪些“软件”?14.(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14.(3)根据材料三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答案】(1)硬件秦始皇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软件察举制、征辟制【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采取的政治措施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和郡县制而汉武帝在汉承秦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例如在选官制上采取察举制和征辟制【答案】(2)选官制度科举制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有利于扩大官吏来源(或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社会公平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解析】(2)结合时间是“隋唐”并且杜绝“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等可以得出是科举制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举制的影响【答案】(3)问题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加强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中军机处的特点及军机处人员的地位和职能回答军机处设置说明的问题以及时代特征。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 许多运动的推动C.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推动D. 民族危机的加深【答案】D【解析】注意限定信息“直接原因” 结合所学可知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当时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故D项正确A项是经济因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项是客观因素应排除C项思想因素应排除2.李喜所在《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中指出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A. 变法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B. 变法措施过于全面进程过于激进C. 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D. 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戊戌政变发生【答案】C【解析】“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表明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3.有关三次开罗起义的表述错误的是()A. 首次开罗起义遭到法国殖民者的镇压B. 开罗第二次起义加速了法军的失败最终取得了胜利C. 首次开罗起义掀起了埃及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序幕D. 开罗第三次起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穆罕默德•阿里站到了起义者一边【答案】B【解析】第二次起义持续了一个多月虽使法军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加速了法军的失败但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故B错误符合题意AC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4.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政权建设是明治政府一切举措的重中之重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A. 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B. 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C. 重建以天皇为首的专制统治D. 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把“天皇重新抬出来”是为了结束封建专制的幕府统治故A项正确BD两项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反映均排除日本明治维新建立的是以天皇为首的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故选A5.推动日本实现脱亚入欧追赶先进国家的重大举措是A. 圈地运动B. 完成统一C. 明治维新D. 洋务运动【答案】C【解析】6.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以近代化的视角认识该事件以下正确的是()A. 外交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提升B. 体现了外交体制的近代化C. 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D. 表明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答案】B【解析】A项是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分析故排除从近代化的视角来看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是与世界外交接轨体现了外交近代化的特征故B正确C项是从政治角度来分析不是从近代化角度分析故C错误清政府早在鸦片战争以后就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故D错误故选B7.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简表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发展()A. 主要得益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B. 使日本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政治大国C. 直接促成了中国与日本邦交的恢复D. 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这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故D 正确日本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战后的改革故A排除当时日本尚未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政治大国故B排除中日建交于20世纪70年代故C排除故选D8.下列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A. 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B. 是对农民的一次厚颜无耻的掠夺C. 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D. 是由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故D项正确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故A项错误是对农民的一次厚颜无耻的掠夺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故B项错误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不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故C项错误故选D9.1898 年 8 月光绪皇帝曾在谕旨中指出“近来朝廷整顿庶务迭经谕令各将军、督抚切实筹办……乃各省积习相沿因循玩懈虽经严旨敦迫犹意存观望”光绪皇帝指出的这种现象()A. 导致汉族地主阶级开始兴起B. 强化了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C. 反映了低层群众对清廷不满D. 是政治改良失败的重要原因【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叙述可以看出戊戌变法时期各地官员并不积极配合这也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D正确汉族地主阶级开始兴起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排除AB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0.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局的不断恶化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即“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这是当时中国()A. 民族危机出现后的反思B. 器物变革失败后的反思C. 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反思D. 制度变革失败后的反思【答案】D【解析】由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便是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所以“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故选D11.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 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B. 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C. 指导维新变法的实践经验D. 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维新派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响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维新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其主张君主立宪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故答案为B项A项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已经开始排除C项该项属于“实践” 不属于“解放作用” 排除D项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救国必须另寻他路而且接下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不是“继承改良道路” 排除故选B1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 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这一历程()A. 反映了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的逐步动摇B. 表明了清政府逐步沦为“洋人的朝廷”C. 为清末新政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环境D. 标志着清政府“中体西用”思想的松动【答案】A【解析】由“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到“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 反映出清政府对外国的态度由排斥到学习说明天朝上国观念的逐步动摇 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清末新政以失败告终 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松动排除D故选A13.导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多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 倒幕力量得到天皇的支持B. 废藩置县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C. 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掌握政权大力推行改革D.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答案】C【解析】面对日本当时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挽救日本的民族危亡改变落后的状况实现民族振兴就必须用武力推翻腐朽的幕府统治进行社会改革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以后掌握了政权明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故C 正确倒幕力量得到天皇的支持有利于推翻幕府统治但不是主导因素天皇的支持更多的是属于精神动力故A排除BD项是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不是导致改革成功的主导因素故BD排除故选C1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产生的主要作用是()A. 废除了包税人的土地所有权B. 打击了宗教长老势力C. 巩固了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D.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答案】C【解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产生的主要作用是巩固了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故C正确ABD均不是主要作用排除15.观察如图“奇兵队”袭击的最有可能是()A. 西方侵略者B. 幕府的军队C. 倒幕派D. 尊攘派【答案】A【解析】“奇兵队”是由尊攘派的领袖高杉晋作组织的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抗击西方侵略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6.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请以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为主论证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答案】示例爱国主义的内涵可以表现为近代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近代爱国主义还要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当中华民族遇到亡国灭种的危机时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关天培、邓世昌及抗战时期抵御外侮、为国捐躯的将士就是爱国英雄其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而义和团运动却盲目排外仇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守护已经陈腐的旧观念、旧制度其“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所以近代爱国主义还要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综上只有将反抗侵路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学习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或反抗西方侵略和学习西方先进事物的统一)才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任意割裂两者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爱国主义【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观点来之后进行论证即可注意史料结合言之有理例如近代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近代爱国主义还要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等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17.(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答案】(1)冲击《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解析】(1)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上万言书力陈变法之不可缓”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中国人民开展救亡图存斗争等方面来回答【答案】(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朝统治者加紧剥削人民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清朝统治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面临内外夹击的窘境资产阶级政治诉求急剧上升维新思想迅速传播解救民族危机、变革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时代潮流【解析】(2)戊戌变法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朝统治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维新思想迅速传播等方面来回答18.(1)据以上材料概括针对戊戌变法的失败四则材料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原因分析?18.(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中认识分歧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顽固势力的抵制帝后党争光绪帝没有实权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不具备改革所必需的社会环境.【解析】(1)本小问依据材料一“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彼盈廷数千醉生梦死之人几皆欲得康之肉而食之”可以得出顽固势力的抵制依据材料二“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由来已久戊戌维新特西后有意纵容之以作废立之口实耳”可以得出帝后党争光绪帝没有实权依据材料三“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可以得出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依据材料四“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使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可以得出不具备改革所必需的社会环境.【答案】(2)史料占有的差别视角和立场时代和政治的影响等.【解析】(2)本小问的因素结合所学可知史料占有的差别视角和立场时代和政治的影响等.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因素19.(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关于1861年改革的观点并据材料二论证此观点19.(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政府地税改革的影响19.(4)综合上述两国农业政策的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主要因素政治上农奴不断起义经济上工业举步维艰思想上废除农奴制思潮的涌动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概括【答案】(2)观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论证促进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二“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可知观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小问的论证可从农业现代化、工业的自由劳动力、农业商品化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等角度分析【答案】(3)影响政府财政增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原料、市场、劳动力农民负担重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刺激日本对外侵略【解析】(3)根据材料“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 不因年景的丰歉有所增减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政府规定的价格很高”“农村佃农数量大量增加而新兴的地主则将负担转嫁到广大佃农身上佃农每年劳动果实接近70%被政府和地主夺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财政增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原料、市场、劳动力农民负担重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刺激日本对外侵略【答案】(4)认识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关注民生【解析】(4)根据上述两国农业政策可知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关注民生。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5戊戌变法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5戊戌变法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第15课戊戌变法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

郑观应认为,君民共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证与书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

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格,难臻富强”。

陈炽指出,君民共主之国“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

主张君民共主的思想家们都将设议院作为基本条件,尽管如何仿效外洋设议院有不同方案,但大多强调在君主之下设立。

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君民共主”主张的主要内容。

,简评“君民共主”思潮。

,考查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早期维新思想,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他们向往英国式的“君民共主”制度,这和洋务派的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区别。

他们强调要重商,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早期维新思想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转化成政治行动。

批判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设立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议(2)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政治因素;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为维新运动创造了条件;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有局限性。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历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

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2)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

(图3)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1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高中历史第4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学业达标测评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4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学业达标测评岳麓版选修1

第15课戊戌变法教材整理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1.社会根源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1)阅读教材P104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中的材料,联系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想一想,他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提示】①其目的是利用古代圣贤、经典著作的影响力来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寻求救国理论。

②在顽固派旧势力还很强大,封建传统观念在许多人的思想中还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借用儒家学说和孔子作偶像对外进行宣传可以减少阻力和压力,在当时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斗争策略。

③康有为的维新活动一开始就抱住孔子的理论权威和皇帝的政治权威,也表明他所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尝试理解教材P105吴汝纶《天演论·序》中的材料的意思。

【提示】大意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无法抗拒的社会变化规律。

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任天为治”、无所作为的态度是不足取的。

只有发愤图强,“以人持天”、“与天争胜”,才能在竞争的世界上生存发展。

教材整理2戊戌变法的经过1.开端——公车上书(1)概况①1895年春,《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立即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

②由于保守派官员的阻挠,致使“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里。

”(2)影响①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②“标志着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2.发展——强学会与《时务报》(1)表现,年由①文廷式维新团体的建立:1895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中国自强之学”“宣讲,康有为在1895年下创办了上海强学会。

,张之洞的资助,1896②康有为创办《维新报刊的创办:年由梁启超强学报,担任》;《时务报》创刊后主笔,使其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最新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检测 岳麓版选修1(考试必备)

最新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检测 岳麓版选修1(考试必备)

第15课戊戌变法1.“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所说的“大梦之唤醒”表现为( )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运动B.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C.暴露清政府的腐败,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D.认识到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解析:甲午战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的呼声。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领导维新变法运动。

答案:A2.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顽固派解析:材料体现号召商战,争夺利权。

主张商战,挽回利权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答案:B3.使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思想理论传播发展为政治实践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组织学会D.创办《国闻报》解析:A项是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C、D两项是维新运动的发展,只有B项是由理论传播到政治实践的转折点。

答案:B4.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下列关于康有为变法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著有《劝学篇》,全面维护封建纲常名教B.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变革C.进呈《日本变政考》,帮助光绪帝坚定变法决心D.成立保国会等团体,促使变法浪潮激荡全国解析:张之洞著有《劝学篇》,他不属于维新派。

准确识记史实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注意分析相关选项。

本题既可根据基本史实直接选出,也可通过分析选项得出答案。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实行君主立宪,不可能维护封建纲常名教。

答案:A5.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活动,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完整、准确地理解维新变法的爱国启蒙作用。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课后演练(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课后演练(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第15课戊戌变法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其中“跪着”主要是指(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C.变法时没有实行早先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D.没有和封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跪着造反”指的是借助封建势力来反对封建势力。

即依靠皇帝来要求实行君主立宪。

“跪着”即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答案:B2.“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皆数十”。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解析:材料所反映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反映了他们要求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但不能说是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

答案:B3.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主张用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来代替封建伦常。

两者的共同目的是( )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解析:无论是康有为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还是谭嗣同推广儒家的“仁”的思想,并与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思想相联系,都是为变法寻找历史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C项正确。

答案:C4.19世纪末,《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见下表),其主要目的是A.希望得到列强支持B.向国人介绍西学C.揭露列强瓜分阴谋D.为变法制造舆论解析:《时务报》是维新派为宣传维新变法而创办的报刊,其大量发表列强在中国的文章意在强调民族危机,为变法制造舆论,D项正确。

答案:D5.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看,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了民族危亡B.实现了政治变革C.引进了西方技术D.促进了思想启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日本明治维新在社会体制方面废除“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皇室亲缘关系者改称为“皇族” 公卿诸侯等贵族改称为“华族” 幕府的幕僚大名的门客等改为“士族” 其他从事农工商职业和贱民—律称为“平民” 这些措施()A. 铲除了幕府统治的基础B. 淡化了封建等级观念C. 实现了国民的政治平等D. 消除了封建残余势力【答案】B【解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在社会体制方面的改革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各等级之间允许相互交往封建等级观念因此有所淡化故B项正确A项和D项夸大了改革措施的作用C项“实现了国民的政治平等”与史实不符故选B2.1876年中国首位外交官刘锡鸿在英国亲身体验了欧洲文明的先进性并感慨万千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却以铁路会破坏风水“不可行者八无力者八有害者九”等理由反对修建铁路据此推知()A. 当时火车安全性能低B. 官僚的认识水平影响近代化进程C. 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D. 铁路的建设便利了列强侵略中国【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刘锡鸿“在英国亲身体验了欧洲文明的先进性并感慨万千”“却以铁路会破坏风水……反对修建铁路”等信息可以得出官僚的认识水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故B正确刘锡鸿的观点并不能说明当时火车安全性能低排除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3.下表为1950-1990年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表对此表解读最合理的是二战后日本A. 农业走向衰退B. 工业占据主导C. 经济持续增长D. 产业结构优化【答案】D【解析】由表格可知农业就业人口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口增加说明战后日本的工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优化 D正确农业就业人口减少无法说明农业走向衰退 A错误1950年和1990年工业就业人口占比分别为22.2%和33.6% 并未占据主导地位 B错误表格体现就业人口分布不能反映整体经济状况 C错误4.19世纪上半叶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各项中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B. 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 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的地位、实力有所上升D. 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统治基础【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可知反映了 19世纪上半叶日本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的提高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商人仍然属于被统治阶级故BD两项错误故选C5.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 农奴制盛行B. 工业革命尚未开始C. 俄国资本缺乏D. 垄断组织尚未产生【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表格中19世纪中叶生铁和1861年铁路总长俄国、英国、德国的数据可知俄国在这两方面大大落后于英德两国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的影响已经波及俄国故B项错误C项不是根源应排除D项产生于19世纪末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排除6.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指古文经学“新”是王莽政权的国号康有为认为古文经根本不存在它是当时的学者为助王莽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 康有为的这一做法()A. 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B. 为儒学发展增添了新内容C. 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D. 动播了传统儒学统治地位【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这一做法并不是为了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而是以学术为幌子为政治上的变法减少阻力体现了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故选C 项排除A项这一做法没有为儒学发展增添新内容排除B项动摇儒学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C7.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 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A. 儒学地位颠覆B. 列强侵略加剧C. 政局变化迅速D. 西学深入民心【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废八股” 但书商的“经学书”仍有人购买而“新学书”却面临亏损等信息可知材料涉及的现象与“戊戌变法”失败有关“百日维新”昙花一现政局斗转星移谈“维新”、讲“新学”就犯了政治忌讳故C项正确A、D明显错误排除B项虽然符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史实(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C8.读下列表格改革与内容、结论、评价对应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未使得所有城市居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A项错误19世纪40年代后阿里改革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的全面改革以失败而告终故B项错误明治维新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工业化建设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首次尝试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嫁接到中国来以失败而告终故D项正确故选D9.梁启超指出“无如下有老耄守旧之大臣屡经严责而不恤上有揽权猜忌之西后一切请命而不行故皇上康先生之所欲改革者百分未得其一焉!”他认为戊戌变法失败是由于()A. 措施未全面实施B. 存在急功近利倾向C. 只变法而不变人D. 没有涉及政治变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老耄守旧之大臣”“揽权猜忌之西后”可知梁启超认为朝廷内部掌权和守旧的大臣较多反对派的势力过于强大没有改变他们的思想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C正确ABD偏离材料主旨排除故选C10.观察如图所示俄国1861年改革后图中所示部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A.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 农民土地所有制C. 沙皇政府国有制D.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当时土地分成两部分大部分是由地主保留图中所示部分的土地是农奴高价赎买的份地其所有制形式是农民土地所有制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半导体产业崛起的原因并分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影响11.(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进程的特点11.(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日本相比中国应对中美半导体领域贸易摩擦的有利条件【答案】(1)原因政府的大力扶持不断调整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升级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相结合引进技术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美国的支持国民经济非军事化(任答三点即可)影响重创了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影响日本科技现代化的发展维护了美国公司的垄断利润确保了美国在半导体市场的绝对优势为美国对后发国家高科技发展采取限制政策提供了先例【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美国在50年代中后期积极向日本转移先进技术”“五六十年代日本颁布文件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与紧盯军方订单的美国半导体企业不同日本企业致力于打造利用晶体管的大众化民生用品”“日本最大的五家计算机公司与通产省的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组成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概括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美国剥夺了日本半导体存储器生产经营的自由”“美国在世界半导体市场占有率方面重新夺魁”结合所学概括回答【答案】(2)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长期遭受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大致与世界先进国家同期起步从封闭、半封闭发展到融入全球化潮流虽经历曲折但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从适应国家计划需要转向服务于市场经济需求受政治环境和政策影响较大(任答四点即可)【解析】(2)根据材料“西方国家……对我国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封锁禁运”“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我国半导体企业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普遍缺乏市场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区世界大型半导体公司均在中国布局”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答案】(3)国家主权独立自主综合国力强大国内市场广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半导体科技创新实力的迅速增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任答两点)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增强(新兴力量崛起单边主义受到更多抑制)(任答一点即可)【解析】(3)结合所学从国内和国际两大角度分析回答12.(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 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12.(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解析】(1)康有为实际上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说明了效法日本更具有时效性要注意将这种时效性加以概括提炼总结出中国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却直接效法日本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容易回答《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地位即成为成成变法的施政纲领【答案】(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解析】(2)由材料二可知尽管各国政治制度有差异但本质都是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而中国“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是效法日本的产物日本则是学习普鲁士的政治制度也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回答局限性要着眼于两个方面制度本身的局限和是否符合中国国情1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学在明治维新中所起的作用13.(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主张学习明治维新的原因【答案】(1)作用提供了思想武器培养了维新人才推动了维新运动【解析】(1)根据材料“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阳明学为日本变革培养了一批人才如吉田松阴、西乡隆盛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用是提供了思想武器培养了维新人才推动了维新运动【答案】(2)原因甲午战败对康有为的刺激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学习明治维新可以少走弯路收事半功倍之效中日之间文字相近、地理相邻【解析】(2)根据材料“遂歼吾国之师割我辽、台”“小国变法也可变强”“今日本为我乡导之卒为测水之杆我尽收其利而去其害”“政俗文字同则学之易……日本道近而费省”可知原因是甲午战败对康有为的刺激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学习明治维新可以少走弯路收事半功倍之效中日之间文字相近、地理相邻14.(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1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的势头下降的原因【答案】(1)现象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有利因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海外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解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中表格信息可知甲午战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年均投资和办厂数量均大幅增加反映了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的现象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国内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等角度来进行作答国外从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海外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等角度来作答还可结合“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来进行概括【答案】(2)原因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自身经营不善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传统经济形式仍占主导地位【解析】(2)根据材料“欧洲各国经济恢复后不再进口日本、中国印度的产品受到打击的日本棉纺织业将大量纺织机器运往中国”可知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根据“中国几年前新建的纺织厂设备简陋、资金薄弱、管理不善处于竞争和还贷的双重压力之下”可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自身经营不善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传统经济形式仍占主导地位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为青岛信号山麓岩壁左侧是德国占领青岛后刻上的“飞鹰国徽” 右侧是日本占领青岛后刻上的“大正三年十一月七日”字样其中“大正三年”可能是指()A. 1895年B. 1901年C. 1914年D. 1937年【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德国占领青岛”、“日本占领青岛” 结合所学可知 1914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青岛港早已垂涎已久的日本军国主义随即借口对德宣战于1914年11月7日德军战败投降日本占领青岛由此可知“大正三年”是1914年故C项正确.故选C.2.以下表格内容是某同学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由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应该是()A. 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B. 反对殖民侵略的变革C. 富国强兵的革命浪潮D. 现代化改革是救国之道【答案】D【解析】克里木战败俄国开始废除农奴制的改革“黑船事件”导致日本国门被打开不得不面向世界学习西方才有明治维新的改革运动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维新变法思潮发展为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材料表明三个国家都是试图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实现现代化来挽救国家于危亡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克里木战争不是殖民侵略战争排除B项通过改革巩固自身统治不是“革命” 排除C项故选D3.如图是19世纪70年代日本地方报纸内容其评论的“时事”是()A. 幕府“锁国令”B. 黑船事件C. 明治维新D. 珍珠港事件【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日本”、“开化”、“专制政体要变成立宪”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开始进行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因此该报纸评论的“时事”是明治维新故C项正确幕府“锁国令”发布在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黑船事件发生在18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珍珠港事件发生在194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下对列宁观点的阐述正确的是()A. 1861年改革成功地改造了沙皇专制统治B. 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C. 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力量在壮大D.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861年改革就性质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广大农奴获得了解放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上层建筑做出局部调整这些变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俄国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的壮大为1905年革命奠定了阶级和经济基础但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沙皇专制的前提下的维护农奴主利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故答案为D1861年改革仍然保留了沙皇专制统治 A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错误1903年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标志着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与1861年时间不符排除C故选D5.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使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②为日本确立近代天皇制度③使日本摆脱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④使日本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⑤是日本走上近代化之路的重要转折点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使得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制国家实现了工业化跻身世界强国行列是日本走上现代化的转折点并且确立了近代天皇制度材料①②③④⑤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故D项正确A、B和C项均不全面故排除故选D6.19世纪60年代有人形容俄国农民“腰杆挺乐面貌表情步履姿势一切都变了”这是因为()A. 沙皇统治结束B. 农奴制被废除C. 十月革命发生D. 俄国退出一战【答案】B【解析】19世纪60年代有人形容俄国农民“腰杆挺乐面貌表情步履姿势一切都变了”这是因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发生在1917年7.《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凡是英国人和中国人发生“交涉词讼” “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 据此可推知()A. 清政府法律制度滞后于英国B. 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C. 侵略者可以在中国无法无天D. 清政府具有近代法权观念【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发给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可知也称“治外法权” B项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中英法律制度的对比无法得出清政府法律制度滞后于英国的结论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治外法权” 但不代表侵略者可以在中国无法无天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领事裁判权损害了中国司法主权没有强调清政府是否具有近代法权的观念8.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认为“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这里所说的斗争是指()A. 农奴起义B. 克里米亚战争C. 十二月党人起义D. 农奴制改革【答案】B【解析】抓住题干中“19世纪中叶”以及“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失败”等信息题干反映的是克里米亚战争的时间、资本主义先进制度与落后农奴制的较量的实质和失败的结果起义在19世纪上半叶就不断涌起 A排除克里米亚战争于1853年爆发符合题意 B正确十二月党人起义于1825年发生 C排除农奴制改革是1861年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仅是时间上相符实质与结果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B9.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A. 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B. 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C. 19世纪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 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答案】C【解析】16世纪前期在德国进行的宗教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 1871年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故A错误18世纪末19世纪初默罕默德·阿里改革推动了埃及的现代化实际上使埃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但实际上在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废除苏丹制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历史 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故B排除19世纪后期在③处即俄国进行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故C符合在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废除苏丹制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历史 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故D排除故选C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戊戌变法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 倡导变法开始向西方学习强国御侮之道B.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经济近代化的序幕C. 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D. 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故C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 故排除B项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故排除D项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故排除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被称为日本的伏尔泰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概括福泽谕吉的观点11.(2)有的学者称福泽谕吉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鼻祖依据材料三评论这种观点【答案】西洋文明随着交通手段的便利强劲东传对于西洋文明只能学习不能阻挡西洋文明传人日本是从长崎开始逐渐东传日本应该主动彻底学习西洋文明“文明开化”【解析】本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一“随着世界交通的手段便利起来西洋文明之风逐日东渐”、“莫不如与时俱进共同在文明之海中浮沉共同掀起文明的波浪共同品尝文明的苦乐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依据材料二“当前不但不应阻止文明反而应尽力帮助文明的蔓延让国民尽快沐浴文明的风气这才是智者之所为”可以得出西洋文明随着交通手段的便利强劲东传对于西洋文明只能学习不能阻挡西洋文明传人日本是从长崎开始逐渐东传日本应该主动彻底学习西洋文明“文明开化”【答案】观点正确日本要“脱亚人欧” 与欧洲殖民者共进退日本要用欧洲殖民者对待中国、朝鲜的办法来对待中国、朝鲜即主张日本侵略中国、朝鲜【解析】本小问是历史评述题依据材料三“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待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 依据材料二“当前不但不应阻止文明反而应尽力帮助文明的蔓延”等信息学者针对福泽谕吉的观点称福泽谕吉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鼻祖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观点是正确其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日本要“脱亚人欧” 与欧洲殖民者共进退日本要用欧洲殖民者对待中国、朝鲜的办法来对待中国、朝鲜即主张日本侵略中国、朝鲜12.(1)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12.(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答案】权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干涉和买卖他们农奴缴纳赎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措施通过赎买方式取消武士的俸禄废除武士佩刀的特权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解析】依据“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得出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干涉和买卖他们农奴缴纳赎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第二问通过赎买方式取消武士的俸禄废除武士佩刀的特权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答案】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保留了封建残余启示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改革要平衡各阶层的利益【解析】结合改革的背景两国改革前都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即阶级矛盾尖锐激化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两国改革都不够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启示类的问题可从其成功的经验中加以归纳概括13.(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史上台湾是怎样抡为日本殖民地的?哪一重大事件结束了这一局面?13.(2)据材料二归纳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13.(3)材料三中的汪卒两位前生前为促进两岸统一作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13.(4)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案】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約》日木割占台湾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归祖国【解析】第一小问的过程结合所学可知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約》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第二小问的事件结合所学可知 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归祖国【答案】由战争对抗到走向缓和【解析】本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二“海峡对岸数百万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直至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命令福建前线部队完全停止对金门的炮击行动两岸炮战正式结束”可以得出趋势是由战争对抗到走向缓和【答案】1992年举行汪辜会谈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解析】本小问的贡献结合所学可知贡献是1992年举行汪辜会谈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答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析】本小问的方针依据材料四、五结合所学可知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4.(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14.(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俄、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影响【答案】(1)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日本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社会【解析】(1)本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依据材料二可以得出日本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社会【答案】(2)共同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保留了封建残余【解析】(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一、二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分析。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亮剑提升知能 导练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亮剑提升知能 导练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

第15课戊戌变法基础巩固1.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X观应的观点是( )①主X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②主X实行君主立宪,改革政治制度③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④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和措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早期维新思想。

王韬和X观应为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他们在戊戌变法之前既已提出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X,①②③均为他们的观点。

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依靠光绪帝推行新法,实行改革。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为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故④不是王、X的观点,答案为A项。

2.19世纪末中日战争的结果,激起了国内几年间的一系列反应。

下列事件按照发生顺序排序准确的是( )①十五日,命各省督抚整饬吏治……士有上书言事者,赴都察院呈递②廿一日,电到……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③廿三日,下定国是之诏,以宣示天下④廿四日,复八股取士之制,罢经济特科,废农工商总局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 D.④①②③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过程。

①为1898年光绪帝实行改革后,鼓励上书言事;②是1895年公车上书;③为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令,开始变法;④为戊戌政变后,变法失败,新法被废除,故C项正确。

3.某和约批准后,光绪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详筹兴革。

”之后清政府采取的变革措施之一是( )A.“整理国故,尊孔复古”B.“改革科举,废除八股”C.“立行宪法,大开国会”D.“设置内阁,厘清官制”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百日维新的内容。

依据所学可知,B项为百日维新时期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而光绪帝并未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等主X,故正确,C项错误。

A、D两项都与戊戌变法无关。

4.在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上书要求设立制度局,“将旧制新政斟酌其宜,某政宜改,某事宜增,草定章程”,然后交由有关部门实行。

岳麓版选修1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练习15

岳麓版选修1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练习15

第15课戊戌变法基础夯实1.19世纪后期,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强烈要求变革政治,掀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

光绪帝积极支持这一运动,其根本原因是( )A.民族危机加深B.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人民群众要求变法D.康有为的宣传,民族危机加深从根本上危及清王朝的统治。

2.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

”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胡适,比革命派旧的政治派别是维新派。

康有为是维新派的典型代表,在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乃至革命胜利后,他仍然坚持资产阶级改良的观点。

3.“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

“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

这反映了维新派( )①希望参与政治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要求设“议郎”一职,实质上是要求建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

4.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

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①裁撤冗员②取消旗人特权③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⑤设立京师大学堂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③④⑤,故排除⑤。

5.戊戌变法具有强烈的爱国性,主要表现在它( )A.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B.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C.主张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D.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主要表现”。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当务之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戊戌变法具有强烈的爱国性,因此是“主要表现”。

故选A项。

能力提升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873年清政府内部展开了一场争论由表格信息可看出当时()A. 清政府仍然坚持藩属外交B. 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的艰难C. 多数清朝官员反对学习西方D. 清政府努力维护外交主权【答案】B【解析】由材料“翰林院编修吴大澄激烈反对外国使节用平等礼仪觐见同治皇帝”“直隶总督李鸿章……朝廷礼制应随情势变通”“监察御史边宝泉强烈要求外国使节行跪拜礼仪”可知材料中三位官员对待外交理解态度分歧很大这体现出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的艰难B项符合题意材料只是描述三位官员的看法未涉及清政府是否坚持藩属外交 A项排除材料不涉及清朝官员对学习西方的态度 C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外交主权的维护问题 D项排除故选B2.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 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A. 儒学地位颠覆B. 列强侵略加剧C. 政局变化迅速D. 西学深入民心【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废八股” 但书商的“经学书”仍有人购买而“新学书”却面临亏损等信息可知材料涉及的现象与“戊戌变法”失败有关“百日维新”昙花一现政局斗转星移谈“维新”、讲“新学”就犯了政治忌讳故C项正确A、D明显错误排除B项虽然符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史实(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C3.元田永孚主张教育的根本精神以讲授仁义忠孝的道德为第一 1882年他编写了充满忠孝仁义的《幼学纲要》发给全日本小学学习向学生系统地灌输国家主义和天皇主义该纲要旨在A. 阻止西方文化B. 培养忠顺臣民C. 强化义务教育D. 挽救社会道德【答案】B【解析】材料“向学生系统地灌输国家主义和天皇主义”体现的是该纲要是为了培养服从国家统治的忠臣顺民 B正确明治维新时期主张学习西方 A排除 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旨在强调()A. 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B. 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C. 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D. 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的是戊戌变法不像西方文化中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意在说明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故A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说明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并不是说明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故D项错误故选A5.沙皇政府在 1861 年改革时期颁布法令规定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村社实行连保村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村社上面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负责处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这些措施旨在()A. 望造农民的集体主义的观念B. 剥夺村社农民的人身自由C. 强化村社管理保障地主利益D. 由村社取代基层行政管理【答案】C【解析】“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村社实行连保村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村社上面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负责处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表明这些措施旨在强化村社管理保障地主利益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6.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导致俄国落后的旧制度是()A. 君主立宪制B. 农奴制和沙皇专制C. 君主专制D. 天皇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尽管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了社会改革但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同时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故俄国在改革之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国家 B项符合题意俄国经过1861年改革后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并未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A C项内容并不全面故不是最佳选项排除日本是天皇制国家俄国是沙皇专制排除D故选B7.一个署名武阳隐士的作者在写于1816年的《世事见闻录》中说“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很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将军的赏赐物也被送进当铺……”这种状况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 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日本社会形成的冲击B. 闭关锁国政策造成日本社会日趋衰落C. 幕府专制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D. 武士奢侈的生活使他们日益入不敷出【答案】A【解析】19世纪初的日本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生活开支日益增大武士阶层特别是中下级武士的生活日益窘迫题目提供的材料就反映了这种情形因此 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BD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故C排除故选A8.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政府将采煤、电力、天然气、铁路民航等收归国有 1979年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后很快掀起了私有化的浪潮许多国有企业都转变为私有制卖给个人这种变化表明英国A. 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B. 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C. “多市场、少政府”成为趋势D.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风靡【答案】C【解析】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政府将采煤、电力、天然气、铁路民航等收归国有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撒切尔夫人推动私有化浪潮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一变化意味着在资源配置中市场占据主导即“多市场少政府”成为趋势 C正确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政府将采煤、电力、天然气、铁路民航等收归国有就意味着放弃了自由放任的自有主义经济政策排除A 题干内容与“世界工厂”无关而且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是在19世纪末排除B 凯恩斯主义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撒切尔夫人的举措相反排除D.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当时会试举人集辇彀下者将及万人” “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梁启超等人所请的是()A. 裁汰冗员B. 裁撤旧军队C. 废除八股取士之制D. 设立京师大学堂【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当时会试举人集辇彀下者将及万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可以看出梁启超等人所请的是废除八股取士之制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0.读下列表格改革与内容、结论、评价对应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未使得所有城市居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A项错误19世纪40年代后阿里改革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的全面改革以失败而告终故B项错误明治维新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工业化建设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首次尝试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嫁接到中国来以失败而告终故D项正确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 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11.(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解析】(1)康有为实际上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说明了效法日本更具有时效性要注意将这种时效性加以概括提炼总结出中国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却直接效法日本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容易回答《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地位即成为成成变法的施政纲领【答案】(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解析】(2)由材料二可知尽管各国政治制度有差异但本质都是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而中国“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是效法日本的产物日本则是学习普鲁士的政治制度也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回答局限性要着眼于两个方面制度本身的局限和是否符合中国国情1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学在明治维新中所起的作用1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主张学习明治维新的原因【答案】(1)作用提供了思想武器培养了维新人才推动了维新运动【解析】(1)根据材料“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阳明学为日本变革培养了一批人才如吉田松阴、西乡隆盛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用是提供了思想武器培养了维新人才推动了维新运动【答案】(2)原因甲午战败对康有为的刺激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学习明治维新可以少走弯路收事半功倍之效中日之间文字相近、地理相邻【解析】(2)根据材料“遂歼吾国之师割我辽、台”“小国变法也可变强”“今日本为我乡导之卒为测水之杆我尽收其利而去其害”“政俗文字同则学之易……日本道近而费省”可知原因是甲午战败对康有为的刺激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学习明治维新可以少走弯路收事半功倍之效中日之间文字相近、地理相邻13.(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人怎样的外交观念?13.(2)根据材料二概括林则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我们如何评价林、魏的思想主张?13.(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说明李鸿章和康有为的思想主张的异同13.(4)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必然性【答案】外交观念天朝上国的夷夏观念【解析】“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天朝上国的夷夏观念【答案】主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评价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维护清朝封建制度但停留在学造器物层面且没有具体实践【解析】第一小问“积极探求西方军事技术科学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维护清朝封建制度但停留在学造器物层面且没有具体实践【答案】同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不同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局限于学习西方技术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康有为主张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解析】“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同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不同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局限于学习西方技术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康有为主张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答案】必然性民族危机的加深各种救亡图存运动的失败向西方学习的深入思想观点的解放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的加深各种救亡图存运动的失败向西方学习的深入思想观点的解放等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半导体产业崛起的原因并分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影响1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进程的特点14.(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日本相比中国应对中美半导体领域贸易摩擦的有利条件【答案】(1)原因政府的大力扶持不断调整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升级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相结合引进技术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美国的支持国民经济非军事化(任答三点即可)影响重创了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影响日本科技现代化的发展维护了美国公司的垄断利润确保了美国在半导体市场的绝对优势为美国对后发国家高科技发展采取限制政策提供了先例【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美国在50年代中后期积极向日本转移先进技术”“五六十年代日本颁布文件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与紧盯军方订单的美国半导体企业不同日本企业致力于打造利用晶体管的大众化民生用品”“日本最大的五家计算机公司与通产省的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组成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概括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美国剥夺了日本半导体存储器生产经营的自由”“美国在世界半导体市场占有率方面重新夺魁”结合所学概括回答【答案】(2)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长期遭受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大致与世界先进国家同期起步从封闭、半封闭发展到融入全球化潮流虽经历曲折但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从适应国家计划需要转向服务于市场经济需求受政治环境和政策影响较大(任答四点即可)【解析】(2)根据材料“西方国家……对我国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封锁禁运”“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我国半导体企业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普遍缺乏市场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区世界大型半导体公司均在中国布局”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答案】(3)国家主权独立自主综合国力强大国内市场广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半导体科技创新实力的迅速增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任答两点)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增强(新兴力量崛起单边主义受到更多抑制)(任答一点即可)【解析】(3)结合所学从国内和国际两大角度分析回答。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明治政府成立之后斥巨资在东京修建日本第一座洋楼“鹿鸣馆” 作为上层人士进行国际社交活动的场所并在其中举办欧式的娱乐活动此举的主要目的()A. 开启日本学习西方之路B. 提升日本民族的自信心C. 通过西化实现强国之路D. 改变欧美对日本的歧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作为上层人士进行国际社交活动的场所并在其中举办欧式的娱乐活动”可知日本政府通过西化实现强国之路故C正确“开启”说法有误排除A材料未体现“民族自信心” 排除B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2.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A. 表达与旧制度决裂的决心B. 刚准备抵制西方侵略C. 开启了近代化的建设道路D. 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 结合所学可知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开始实行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即明治维新因此19世纪70年代日本正进行明治维新开启了近代化的建设道路故C项正确19世纪70年代日本已经开始明治维新故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日本明治维新是以西方文化作为自己效仿和学习的对象故B项错误当时日本刚刚开始明治维新所以还不能说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故D项错误故选C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自己的统治抵御外来侵略B. 保护民族工业C. 改变粮食匮乏、饥荒不断的局面D. 整顿社会秩序【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里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和对外扩张故A正确BCD都属于直接目的排除4.公元前2千纪中后期,赫梯人建立了一个强大国家利用强力的战车和先进的冶铁技术,他们很快建立了地区霸权,并与当时周边多个文明发生冲突其建立霸权的“地区”是()A. 西亚B. 南欧C. 西北欧D. 南亚【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赫梯人是由公元前2千纪迁入小亚细亚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后形成的他们建立霸权的“地区”应为西亚地区 A项正确BCD所涉及的地区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5.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旨在强调()A. 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B. 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C. 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D. 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的是戊戌变法不像西方文化中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意在说明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故A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说明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并不是说明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故D项错误故选A6.19世纪下半叶通过改革迅速崛起为新兴工业化强国并向旧殖民体系下的远东国际关系格局提出挑战的是A. 日本B. 俄国C. 英国D. 德国【答案】A【解析】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有①赋役沉重②战事不断兵役频繁③西方列强帮助奥斯曼帝国打击埃及④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答案】A【解析】8.在近代中国较早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提倡者是()A. 魏源B. 张之洞C. 郑观应D. 梁启超【答案】C【解析】魏源和张之洞都属于学习西方器物层面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是中国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最早将“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故选C9.纪泽在1881年所上《改订俄约办事艰难情形疏》中称“我皇上因俄事日迫意在转圜一切情形许臣由电径达总理衙门代奏请旨已属破格施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疏中的“电”应该是指电话B. 清朝密折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 该条约签署使中国收复了伊犁D. 科技发展有助于行政效率提高【答案】D【解析】“我皇上因俄事日迫意在转圜一切情形许臣由电径达总理衙门代奏请旨已属破格施恩”中的“电”应该是指电报表明科技发展有助于行政效率提高故A错误 D正确BC材料未体现排除10.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道“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制造派”是指()A. 地主阶级顽固派B. 地主阶级洋务派C. 资产阶级维新派D. 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B【解析】从时间信息看蒋百里所说的“制造派”应该是在1873年左右这个时期属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近代海军属于名副其实的“制造派”故选B11.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A. 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B. 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C. 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D. 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答案】C【解析】材料中“脱亚入欧”并不是指地缘上的变化而是指日本效仿欧洲实现社会的根本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模式作为自己改革的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12.维新变法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①王韬②严复③薛福成④郑观应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13.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的重心是A. 派遣留学生B. 翻译西方著作C. 改革教育D. 社会生活习俗“西化”【答案】C【解析】14.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土、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A. 奖励发明B. 废除八股C. 精简机构D. 裁减冗员【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废除八股涉及科举制的存废问题影响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进身之道故B正确奖励发明属于科技创新方面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精简机构只涉及官员而秀才和童生不属于官员故C错误裁减冗员也只涉及官员故D错误故选B15.颜柄罡在《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提到戊戌变法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观念并没有因为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材料反映了A. 戊成变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B. 戊成变法提倡实行君主立宪制C. 戊成变法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D. 戊戌变法因为戊戌政变而失败【答案】A【解析】根据“并没有因为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可得出其强调变法在思想方面的作用变法失败了但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 A项正确B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中国现代化的进步是洋务运动排除C.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6.1902年梁启超在《国之旧史》中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的记忆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记忆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梁启超先生认为历史学习与治史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弘扬民族传统铸魂立德梁启超所言发生的背景正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危机当时摆在国民面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救亡图存求得民族独立与自强为此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努力在进行抗争与探索自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外来侵略与自身面临曲折时以国家大义为重不计个人荣辱显示了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尽管有认识的局限但无畏地反抗侵略者的爱国斗争使当时的官员亦采取赞同认可态度让西方人认识到自身的非正义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民族意识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则走上用革命手段救亡图存探索国家发展之路显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与自强正是在中国人的努力中不断迈进当今在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作为青年学子更要学习了解历史对历史充满温情与敬意更需要民族认同与自豪感更需要以国家、民族为重【解析】本题根据材料中相关人物的记载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分析①认识治史、学史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历史功能②结合时代背景对梁启超的认识进行论述、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从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努力的角度论述③结合材料中各阶层挽救危局的努力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结合林则徐的主要成就从睁眼看世界等角度论述、结合义和团运动反抗外来侵略的影响、从激发民族情感的角度论述结合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从对推动中国社会进程的角度论述④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阐述时要做到条理清晰有理有据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家们提倡民族主义的目的始终集中于“国家”这一点上无论辛亥革命爆发之前提出的“排满”、汉族即中华民族的思想(“小中华民族思想”)还是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经过“五族共和”的时期最后定位于将中国所有各族同化为一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大中华民族思想”)都是在致力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国家”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所走过的历程不仅是中国近代民族意识即“中华民族”意识同时也是近代国家意识即“中华民族国家”意识产生、转换以至最后形成的过程﹣﹣摘自(日)王珂著《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一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论题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民族危亡阐述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国家进行探索恢复中华)虽然带有“排满” 但也受到近代救国思潮的影响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后经历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的失败为了救国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联共也将中国各族同化为一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走向成熟因此为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解析】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依据材料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大日本帝国宪法》有关君主权力内容的异同18.(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钦定宪法大纲》产生的背景并分别指出两部宪法产生的影响【答案】相同点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体现一定的民主性不同点中国皇帝不受议会的制约日本天皇受议会的制约中国皇帝有司法权日本天皇没有直接的司法权中国皇帝凌驾于法律之上日本天皇依据法律行使权力【解析】“二、君上神蚤尊尹不可侵犯三、飲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詔命批准頒布者不能見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第三条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第四条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依本宪法规定实行之第五条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第六条天皇批准法律命其公布及执行”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体现一定的民主性“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詔命批准頒布者不能見諸施行”“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依本宪法规定实行之”中国皇帝不受议会的制约日本天皇受议会的制约“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襾大臣輔弼之议院不得干預”“天皇为保持公共之安全或避免灾厄依紧急之需要于帝国议会闭会期间可发布代法律之教令”中国皇帝有司法权日本天皇没有直接的司法权中国皇帝凌驾于法律之上日本天皇依据法律行使权力【答案】背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立宪派的积极推动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求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严重日俄战争日胜俄败影响《钦定宪法大纲》导致立宪派分化旧官僚离心清政府空前孤立客观上推动了辛亥革命对后世法制产生重要影响《大日本帝国宪法》推动了日本的民主化使日本政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为日本逐步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埋下隐患【解析】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立宪派的积极推动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求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严重日俄战争日胜俄败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钦定宪法大纲》导致立宪派分化旧官僚离心清政府空前孤立客观上推动了辛亥革命对后世法制产生重要影响《大日本帝国宪法》推动了日本的民主化使日本政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为日本逐步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埋下隐患19.(1)哪一个国家首先出现材料中的这种社会状态?最先出现这种社会状态的原因是什么?19.(2)俄国人和日本人在分享工业文明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障碍?后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排除其障碍的?19.(3)如何理解“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答案】(1)英国原因首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使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提供了资本和市场手工工场和科技进步准备技术条件【解析】(1)第一小问的国家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材料中的这种社会状态是指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首先出现材料中的这种社会状态的是英国第二小问的原因实际上考查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首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使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提供了资本和市场手工工场和科技进步准备技术条件【答案】(2)农奴制和封建幕府统治的阻碍方式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日本1868年的武装倒幕和明治维新排除障碍【解析】(2)第一小问的障碍结合所学可知俄国人和日本人在分享工业文明的过程中遇到农奴制和封建幕府统治的阻碍第二小问的方式结合所学可知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日本1868年的武装倒幕和明治维新排除障碍【答案】(3)工业文明的到来使西方列强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进行殖民扩张把中国等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打破了亚洲国家的封闭与隔绝动摇和破坏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生产关系客观上传播了工业文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或推动采用近代工业生产方式)【解析】(3)本小问的理解实际上考查工业革命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工业文明的到来使西方列强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进行殖民扩张把中国等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打破了亚洲国家的封闭与隔绝动摇和破坏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生产关系客观上传播了工业文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或推动采用近代工业生产方式)。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1895年8月,强学会成立,下列对其相关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康有为等发起成立B. 以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为宗旨C. 强学会得到了张之洞等守旧官僚的支持D. 康有为成立上海强学会,促进了东南地区维新运动的迅速开展2.下列措施,在百日维新中被维新派搁置起来的是A. 设立议院B. 发展工商业C. 改革科举制度D. 改革政府机构3.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①首先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②其核心是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③是民族资产阶级参政的开始④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宣扬了西学,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学校之位。

在变科举。

而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对“变官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 破格提拔维新变法人士B. 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载汰冗员C. 变革政治制度D.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5.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 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6.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 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 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 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7.下列各项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的是()A. 拉拢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B. 竭力游说外国驻华公使和传教士C. 奏请聘任伊藤博文为顾问D. 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8.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

这种做法的实质是()A.托古改制容易让人接受,不担风险B.主张托古改制,反对布衣改制C.认为改革是惊人的大事D.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9.戊戌新政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维新派的政治愿望,主要表现在A. 维新派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参政权B. 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得以实现C. 新政鼓励发展工商业D. 京师设立大学堂10.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1867年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上奏朝廷说“当今与外国交际日盛……若改从来之旧习政权奉还于朝廷广尽天下之公议上仰圣断同心协力共保皇国必可与海外万国并立”德川庆喜“大政奉还”的主要原因是()A. 日本被迫开国B. 武装倒幕运动兴起C. 明治天皇支持改革派D. 幕府统治土崩瓦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大政奉还是在武装倒幕运动兴起之后幕府企图消除武装倒幕的借口保住实际权力故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2.19世纪下半叶通过改革迅速崛起为新兴工业化强国并向旧殖民体系下的远东国际关系格局提出挑战的是A. 日本B. 俄国C. 英国D. 德国【答案】A【解析】3.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的重心是A. 派遣留学生B. 翻译西方著作C. 改革教育D. 社会生活习俗“西化”【答案】C【解析】4.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说成是托古改制的先师这说明最实质的问题是()A. 孔子在中国社会有很大的影响B. 维新派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崇拜偶像C.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D. 认为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答案】C【解析】A说法正确但不能体现是最实质的问题B说法错误排除联系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它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所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只有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以减少变法的阻力所以C最符合题意维新派主张西方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所以D不符合史实5.1897年梁启超在《论女学》中指出“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女子应当富国、相夫、教子、保种主张效仿日本全面提高女性智识水平这些主张()A. 反映出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B. 摆脱了传统儒学的影响C. 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特征D. 来源于西方的启蒙思想【答案】C【解析】梁启超认为女学事关天下积弱女子应富国、保种等救亡图存的现实压迫使得他的妇女教育观承载了过多的强国意识却淡化了对女性自身的权利要求这正好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特征故C项正确此时尚未实现男女地位平等 A项错误梁启超认为女子应当相夫教子的主张说明仍受到儒学影响 B项错误D项表述错误故选C6.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 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B. 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C. 指导维新变法的实践经验D. 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维新派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响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维新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其主张君主立宪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故答案为B项A项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已经开始排除C项该项属于“实践” 不属于“解放作用” 排除D项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救国必须另寻他路而且接下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不是“继承改良道路” 排除故选B7.1863年 27位洋商代表要求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准许他们修建上海至苏州的铁路遭到断然拒绝 1865年当外商再次要求在内地修建铁路时李鸿章说:“铁路费烦事巨变易山川彼族亦知断不能允中国亦易正言拒绝”李鸿章竭力反对修筑铁路()A. 反映其思想保守排斥西方先进文明B. 说明战争赔款导致经费紧张C. 表明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存在虚伪性D. 带有维护国家权益的意图【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1863年”“1865年”可知是洋务运动早期由“27位洋商代表”“外商”可知是西方国家要求在中国修筑铁路李鸿章不得不警惕其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用心可想而知李鸿章竭力反对外国人在中国修筑铁路有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考量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60~90年代李鸿章等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开展洋务运动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实现富国强兵故A项错误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不存在虚伪性故C项错误故选D8.公元前2千纪中后期,赫梯人建立了一个强大国家利用强力的战车和先进的冶铁技术,他们很快建立了地区霸权,并与当时周边多个文明发生冲突其建立霸权的“地区”是()A. 西亚B. 南欧C. 西北欧D. 南亚【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赫梯人是由公元前2千纪迁入小亚细亚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后形成的他们建立霸权的“地区”应为西亚地区 A项正确BCD所涉及的地区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9.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有①赋役沉重②战事不断兵役频繁③西方列强帮助奥斯曼帝国打击埃及④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10.1918年4月成立于长沙的新民学会初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1920年后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宗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B. 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 北洋政府政治腐败不堪D. 无产阶级政治地位提升【答案】【解析】11.列宁指出“臭名昭著的‘解放’ 事实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这表明俄国农奴制改革()A. 没有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B. 缓解了俄国的统治危机C. 导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D. 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列宁认为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又一次残酷的掠夺和侮辱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农民可以购买土地但是必须缴纳大量赎金这没有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故选D 农奴制改革在法律上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故排除A 农奴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俄国的统治危机但材料反映出俄国阶级矛盾依旧严重二者主旨不符故排除B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国才进行农奴制改革故排除C.12.颜柄罡在《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提到戊戌变法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观念并没有因为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材料反映了A. 戊成变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B. 戊成变法提倡实行君主立宪制C. 戊成变法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D. 戊戌变法因为戊戌政变而失败【答案】A【解析】根据“并没有因为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可得出其强调变法在思想方面的作用变法失败了但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 A项正确B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中国现代化的进步是洋务运动排除C.13.维新变法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①王韬②严复③薛福成④郑观应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14.1990年5月日本外务省《外交论坛》杂志刊登了当时外务省事务次官栗山尚一的文章《动荡的九十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文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 5 3的合作”这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A. 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B. 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C. 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的抗衡D. 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答案】A【解析】根据“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 5 3的合作“可以看出日本想借经济实力的增强来加强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以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军事排除C项日本是为了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而不是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排除D项15.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和革命的评价正确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A【解析】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A正确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建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B排除B 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君主立宪政治并未实现排除C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排除D.16.最早对日本进行武力叩关的国家是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俄国【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一支舰队来到日本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史称“黑船事件” 故答案为A项其它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但是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摘编自葛兆光《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论题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与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阐述 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人“从容和自信心理崩溃了” 举国皆殇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强占租借地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华民族“突然从睡梦中惊醒” 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宣扬维新变法思想呼吁变法图存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总之 19世纪末在民族存亡的关头维新派把传播西学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解析】根据材料“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但是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提出论题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与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阐述的时候注意结合当时的背景从其积极意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注意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和俄国农奴制改革措施的相同之处1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商鞅变法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作用【答案】(1)相同之处改变土地所有制限制旧贵族利益农民获得土地国家加强对农民的控制(任答三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废井田开阡陌封疆”“规定了人民可以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俄国的土地关系发生了变化”“农民也成为法律上的土地所有者”得出改变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得土地结合所学和材料“政府加强了其对农民的控制”得出限制旧贵族利益国家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答案】(2)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了基础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解析】(2)回顾所学回答即可19.(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特点19.(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与中国古代历法发展在原因上有何主要异同【答案】(1)特点日本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努力摆脱传统不断西化中国历法以服务农事为中心历法水平领先世界【解析】(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可以得出明治维新的特点依据材料二“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可以得出中国历法的特点为以服务农事为中心历法水平领先世界【答案】(2)异日本是为了“文明开化” 引进西方文明改造日本传统文化中国是为了促进封建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同都是为了生产的发展调整历法【解析】(2)本小问的异同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法改革强调学习西方以改造日本的传统文化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的历法则是以促进封建经济为出发点相同点是目的相同二者都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20.(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20.(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答案】原因日本人的观念转变改革者的国际视野改革者的强国抱负改革派掌握了近代新式武装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解析】“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人的观念转变改革者的国际视野改革者的强国抱负改革派掌握了近代新式武装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答案】方式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好处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灾难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解析】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第二小问从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来解答即可21.(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洋务运动背景的相同点21.(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政策措施的不同点并说明从中得到的启示【答案】(1)相同点两者都在封建王朝内外交困、统治发生危机的情况下为维持统治而进行的改革在客观上都顺应了世界近代化的潮流都是为适应19世纪世界形势的发展而求变、求强【解析】(1)本小问的相同点依据材料“它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结合农奴制改革和洋务运动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即两者都在封建王朝内外交困、统治发生危机的情况下为维持统治而进行的改革在客观上都顺应了世界近代化的潮流都是为适应19世纪世界形势的发展而求变、求强【答案】(2)不同点在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改革态度不一如何发展近代工业上支持力度不同在发展近代教育上重视程度相异启示改革政策措施要注重顶层设计要落实有力【解析】(2)第一小问的不同点依据材料二结合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内容从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近代工业以及近代教育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的启示属于开放性题依据两则材料结合农奴制改革、洋务运动以及明治维新相关知识分析22.(1)据材料“教育之渊源”具体指什么?据此概括日本颁布《教育敕语》的本质特征22.(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教育敕语》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答案】(1)渊源皇德深厚臣民忠孝.特征把教育的基本方针与建立在天皇制基础上的国体观念相结合.【解析】(1)第一小问“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表明渊源皇德深厚臣民忠孝第二小问“开辟世务常尊国宪、时守国法一日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表明把教育的基本方针与建立在天皇制基础上的国体观念相结合.【答案】(2)提升了日本国民的素质灌输了忠群爱国的思想助长了军国主义思想为日本对外扩张提供了民众基础.【解析】(2)结合所学可知提升了日本国民的素质灌输了忠群爱国的思想助长了军国主义思想为日本对外扩张提供了民众基础.。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历史学家田口卯吉曾于1883年发表《时势论》中指出“□□一旦进入内海海内之人民开始知道强国横行于海外……皇国不得安王室不得贵德川氏威严不得保士农工商求俸禄安息而不得”□□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 黑船B. 鸦片C. 兰学D. 报纸【答案】A【解析】“皇国不得安王室不得贵德川氏威严不得保士农工商求俸禄安息而不得”表明是黑船事件打开日本的大门冲击了日本的封建统治故A正确B发生在中国排除C是日本锁国时代通过荷兰传入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客观原因是()A.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B. 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C. 新政权进行了有效改革D. 国际环境对日本有利【答案】D【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属于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主观原因或内部条件这与题意不符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属于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主观原因或内部条件这与题意不符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政权进行了有效改革”属于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主观原因或内部条件这与题意不符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客观原因或外部条件是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强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3.光绪二年郭嵩焘率随员在伦敦设立了使馆他将赴英途中的见闻记入《使西纪程》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研究、学习该书寄到总理衙门遭到满朝文武大臣们的攻击和谩骂直到他去世,该书仍未能公开发行该书的遭遇反映了()A. 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势力强大B. 洋务派主张变革中国的制度C. 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阻力大D. 洋务派未得到统治者的支持【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的提议遭到封建势力的反对和攻击其相关著作《使西纪程》直到他去世仍未能公开发行说明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势力强大 A项正确洋务派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不会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C项在范围上应包含在A项中D项的描述与史实不符可排除故选A4.2018年3月安倍政府表明了把自卫队写入宪法第九条的意愿对图3日本修宪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明目张胆发展军事力量B. 力图武力解决国际争端C. 积极谋求政治大国愿望D. 实力已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美国故D说法不合史实合题意ABC均是对日本修宪的正确解读排除5.“尼罗尼罗长比天河穆罕默德·阿里崛起雄心勃勃横扫障碍锐意改革为建帝国大肆侵略对外扩张终尝苦果”该诗歌体现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是()A. 对外扩张耗尽国力B. 野心勃勃专断蛮横C. 列强侵略国弱亡国D. 自然灾害尼罗泛滥【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为建帝国大肆侵略对外扩张终尝苦果”可以看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对外扩张耗尽国力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BCD排除故选A6.下表为主要国家人均消费需求情况该表说明()A. 主要国家工业化同时起步B.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动力不足C. 中外经济水平的差距巨大D.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表格信息可以体现出中国的人均消费需求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需求代表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市场需求所以可以得出中国的市场需求不足所以中国没有和欧美发达国家那样迅速的进行工业化故B正确故选B7.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局的不断恶化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即“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这是当时中国()A. 民族危机出现后的反思B. 器物变革失败后的反思C. 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反思D. 制度变革失败后的反思【答案】D【解析】由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便是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所以“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故选D8.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政权建设是明治政府一切举措的重中之重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A. 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B. 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C. 重建以天皇为首的专制统治D. 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把“天皇重新抬出来”是为了结束封建专制的幕府统治故A项正确BD两项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反映均排除日本明治维新建立的是以天皇为首的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故选A9.下列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A. 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B. 是对农民的一次厚颜无耻的掠夺C. 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D. 是由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故D项正确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故A项错误是对农民的一次厚颜无耻的掠夺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故B项错误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不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故C项错误故选D10.戊戌维新时期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烈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旗人等这说明戊戌变法()A. 违背时代发展潮流B. 改革措施不够全面C. 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D. 未起到思想启蒙作用【答案】C【解析】11.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实行地税改革关于土地的规定是A. 承认私有和买卖权B. 没收封建主土地C. 全国土地收归国有D. 给无地农民分田【答案】A【解析】12.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 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D. 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答案】A【解析】维新变法运动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挽救民族危亡当时严峻的民族危机形势决定了维新运动由理论转入实践阶段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3.以下反映埃及历史的图片按事件发生和发展的逻辑关系排列正确的是()A. 图1-图2-图3-图4B. 图1-图4-图2-图3C. 图3-图1-图4-图2D. 图4-图2-图3-图1【答案】C【解析】图1是1789年1月拿破仑率军南下攻打埃及图2是1811~1832年穆罕默德向外扩张图3是18世纪末马木路克成为埃及的实际统治者垄断了包税权架空了帕夏图4 是1805年阿里上台掌权故其顺序为图3-图1-图4-图2 故选C14.在光绪帝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没有涉及的是()A. 废除旗人的特权B. 改革科举制度C.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D. 改变中国的政体【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变法中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之前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等主张因此中国的政体没有改变故D符合题意A、B、C均是变法内容不合题意故排除15.《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变法最终失败却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C项正确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错误因为变法最终失败中国仍为君主专制制度故B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6.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请以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为主论证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答案】示例爱国主义的内涵可以表现为近代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近代爱国主义还要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当中华民族遇到亡国灭种的危机时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关天培、邓世昌及抗战时期抵御外侮、为国捐躯的将士就是爱国英雄其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而义和团运动却盲目排外仇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守护已经陈腐的旧观念、旧制度其“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所以近代爱国主义还要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综上只有将反抗侵路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学习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或反抗西方侵略和学习西方先进事物的统一)才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任意割裂两者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爱国主义【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观点来之后进行论证即可注意史料结合言之有理例如近代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近代爱国主义还要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等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据以上材料概括针对戊戌变法的失败四则材料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原因分析?17.(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中认识分歧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顽固势力的抵制帝后党争光绪帝没有实权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不具备改革所必需的社会环境.【解析】(1)本小问依据材料一“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彼盈廷数千醉生梦死之人几皆欲得康之肉而食之”可以得出顽固势力的抵制依据材料二“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由来已久戊戌维新特西后有意纵容之以作废立之口实耳”可以得出帝后党争光绪帝没有实权依据材料三“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可以得出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依据材料四“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使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可以得出不具备改革所必需的社会环境.【答案】(2)史料占有的差别视角和立场时代和政治的影响等.【解析】(2)本小问的因素结合所学可知史料占有的差别视角和立场时代和政治的影响等.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因素18.(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关于1861年改革的观点并据材料二论证此观点18.(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政府地税改革的影响18.(4)综合上述两国农业政策的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主要因素政治上农奴不断起义经济上工业举步维艰思想上废除农奴制思潮的涌动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概括【答案】(2)观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论证促进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二“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可知观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小问的论证可从农业现代化、工业的自由劳动力、农业商品化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等角度分析【答案】(3)影响政府财政增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原料、市场、劳动力农民负担重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刺激日本对外侵略【解析】(3)根据材料“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 不因年景的丰歉有所增减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政府规定的价格很高”“农村佃农数量大量增加而新兴的地主则将负担转嫁到广大佃农身上佃农每年劳动果实接近70%被政府和地主夺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财政增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原料、市场、劳动力农民负担重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刺激日本对外侵略【答案】(4)认识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关注民生【解析】(4)根据上述两国农业政策可知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关注民生19.(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认识19.(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影响【答案】(1)认识材料一着眼于思想观念认为戊戌变法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材料二着眼于政治体制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封建专制体制为建立现代国家做出了有益尝试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解析】(1)根据材料“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可知材料一着眼于思想观念认为戊戌变法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根据材料“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可知材料二着眼于政治体制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封建专制体制为建立现代国家做出了有益尝试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答案】(2)影响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和爱国运动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政治的近代化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和爱国运动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政治的近代化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戊戌变法教材整理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1.社会根源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1)阅读教材P104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中的材料,联系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想一想,他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提示】①其目的是利用古代圣贤、经典著作的影响力来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寻求救国理论。

②在顽固派旧势力还很强大,封建传统观念在许多人的思想中还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借用儒家学说和孔子作偶像对外进行宣传可以减少阻力和压力,在当时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斗争策略。

③康有为的维新活动一开始就抱住孔子的理论权威和皇帝的政治权威,也表明他所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尝试理解教材P105吴汝纶《天演论·序》中的材料的意思。

【提示】大意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无法抗拒的社会变化规律。

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任天为治”、无所作为的态度是不足取的。

只有发愤图强,“以人持天”、“与天争胜”,才能在竞争的世界上生存发展。

教材整理2戊戌变法的经过1.开端——公车上书(1)概况①1895年春,《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立即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

②由于保守派官员的阻挠,致使“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里。

(2)影响①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

②“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2.发展——强学会与《时务报》(1)表现①维新团体的建立:1895年,由文廷式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宣讲“中国自强之学”。

1895年,康有为在张之洞的资助下,创办了上海强学会。

②维新报刊的创办:1896年,康有为创办《强学报》;《时务报》创刊后,由梁启超担任主笔,使其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2)影响:宣扬了维新变法,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

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3.高潮——百日新政(1)施政纲领: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组织机构: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救亡团体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

在其影响下,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3)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4)变法内容①百日新政激起了不少普通绅民、下官小吏的参政热情。

②新政的许多内容切中时弊,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

4.失败——无力回天(1)原因①新旧势力的冲突日益尖锐:由于废除八股取士,读书人对变法掀起了一片反对声浪;“王照上书”事件使新旧势力的矛盾冲突趋向白热化。

②慈禧加快政变步伐:从新政之初,慈禧就做好了随时镇压的准备;随着变法的深入,慈禧加快了政变的步伐。

(2)概况①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诛杀维新派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

②新政内容除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1)想一想,强学会有哪些作用?【提示】 一方面联络官员中赞同变法或主张革新的人介绍西学,宣传维新变法,一时刷新了社会风气;但另一方面,强学会成员来源不一,逐渐出现了派系各异、政见不一的情况,内部矛盾越来越大,影响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2)想一想,支持变法的都有哪些人?为什么慈禧太后起初同意光绪帝变法?【提示】 ①维新派和帝党。

②一种说法:是光绪帝当时陈述的新政方案对她刺激不大,且面临内忧外患,她也有心革新政治、加强国力,故同意变法。

另一种说法:富有政治斗争经验的慈禧虽对光绪的夺权欲望、变法要求暴跳如雷,但她最终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先放手让光绪帝变法,在变法激起顽固派势力更大更普遍仇恨的时候,再下手解决。

这种让权,也是慈禧被迫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是给光绪帝设下的一个新圈套,同时也说明光绪帝手中的权力是有限的。

当然,光绪帝毕竟从慈禧口中得到可独自办事的承诺,并有第三者为证,又不能不对慈禧产生一种约束。

(3)“六君子”被杀后,时人评论“谭嗣同待死,杨深秀寻死”,你怎么看待谭、杨二人的献身精神?【提示】二人的献身精神表现了维新志士为国家强盛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教材整理3戊戌变法的影响1.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2.影响(1)政治: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2)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

(3)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传媒)和教育事业(新式学堂)的发展。

(5)习俗:摒除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探究点一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条件(1)根据史料一,分析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

【提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前所未有。

(2)根据史料二,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出现的原因。

【提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兴起与传播。

(3)与洋务派相比,史料三中的思想主张有哪些突破?其根本要求是什么?【提示】突破:史料三不仅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更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史论拓展】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条件(1)客观原因: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

(5)政治基础:无实权的光绪皇帝支持变法。

(6)人员基础: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

(7)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建立。

(8)推动因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探究点二戊戌变法的特点(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了何种作用?【提示】角色: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充当了光绪帝的顾问,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

作用: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不仅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治国平天下”的责任,而且还是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者,更是破坏旧秩序的实践者。

他们的一部分主张被光绪帝采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2)根据史料二,分析概括“定国是诏”的特点。

【提示】以改革为主,适当照顾保守势力。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日维新变法法令中,哪些条款触动了守旧势力的利益。

【提示】政治上,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文化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等。

【史论拓展】戊戌变法的特点(1)目的上: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2)推行者上: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3)方式上:变法要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

(4)内容上:涉及领域比较广泛,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体现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5)推行范围上: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6)过程上: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置失当。

(7)性质上: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向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材料二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

【规范解答】第(1)问由材料一“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和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可知,二人都主张学习西方。

第(2)问由材料一“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可得出光绪帝主张“中体西用”;由材料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等信息,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革政治制度,二者变革思想的差异是造成变法失败的重要因素。

【答案】(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1.恩格斯曾说:“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但却是逐渐地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的瓦解。

”下列史实与恩格斯预言无关的是( )A.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B.战后中国民族工业有了显著发展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中国面临着由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解析】A、C、D三项都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而B项错在民族工业的“显著”发展上,此时的民族工业仅是“初步”发展。

【答案】 B2.康有为打出“孔圣人”的招牌宣传维新变法,其策略在于( )A.利于传统思想作武器B.动员士大夫阶层参加变法C.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D.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解析】康有为维新变法属于资产阶级性质,而传统思想属于封建思想,故A项错误。

士大夫阶层很难参与变法的,他们是变法的反对势力,排除B项;C项不是康有为的目的与策略,排除。

【答案】 D3.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丁”指的是( )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论文数量”。

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推崇革命史观,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和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均符合这些观点,故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较多。

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与1949—1978年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环境不相符,故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较少,故选C项。

【答案】 C4.“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