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合集下载

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寓言故事是一种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来阐述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的文学形式。

它以动物、植物或其他非人类形象为主要角色,通过寓意和象征的手法,传达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美德和原则。

下面是一些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四字成语。

1.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外物》中的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见到老虎时装扮成老虎逞强。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以别人的势力、权威等来吓唬人的行为,给人以恐吓、威胁的感觉。

2. 鹿死谁手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秦策》中的故事,比喻在竞争、斗争中,最后胜利的是谁,还不确定。

形容情况变化莫测,胜负难断。

3. 虎头蛇尾这个成语形容开始的时候显得非常强有力,但后来变得无力,没有结果。

比喻事情开始很有声势,但后来没能坚持下去,成效不大。

4. 孔雀东南飞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秦策》中的故事,意思是孔雀只能向东南方飞去。

比喻受制于某种限制,只能做出某种选择或取得某种结果。

5.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弓高》中的故事,比喻疑神疑鬼,过分敏感。

形容人容易因为一点儿似是而非的事情而产生错误的恐惧和猜疑。

6. 鸡犬不宁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战国策·魏策》中,意为鸡犬都不得安宁,形容局势混乱,人心不宁。

7. 因噎废食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楚策》中的故事,意为噎住了吃东西,后来不敢再吃。

比喻由于一次失败,而导致对某种事物完全放弃。

8. 弃旧图新这个成语意为舍弃旧有的事物,追求新的目标。

比喻摒弃过时的东西,追求更新的、更好的事物。

9. 石破惊天这个成语描述撞石头破了天的情景,比喻一个小的事件引起非常大的事故或变化。

10.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来源于《列子·弟子》中的故事,意为守着一棵树等待兔子自己撞进来。

比喻坐等机会,不主动去争取。

以上是与寓言故事有关的一些四字成语。

寓言故事不仅具有讽刺、教育和启发作用,而且还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齐宣王命令人们吹竽的时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里充数。

齐宣王死了以后,齐缗王继位,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2.截竿入城出自《笑林》鲁国有个人,拿着长竿子准备进城,起初,竖着拿,不能进城;横着拿,也不能进城。

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不久,有个老人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你为什么不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进城呢?”于是那个鲁国人就按照老者的说法把长竿截断了。

寓意: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3.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4.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5.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呢?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呢?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想知道答案的,一起来看小编怎么说吧。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鹬蚌相争画蛇添足自相矛盾杯弓蛇影螳螂捕蝉亡羊补牢人面兽心无价之宝囫囵吞枣庖丁解牛起死回生患得患失庸人自扰、拔苗助长、惊弓之鸟、滥竽充数愚公移山、买椟还珠狐假虎威,爱屋及乌打草惊蛇,破镜重圆,才高八斗,一毛不拔迎刃而解,毛遂自荐,八仙过海,一鸣惊人纵虎归山,世外桃源,项庄舞剑,下笔成章天衣无缝,呆若木鸡,怒发冲冠,鱼目混珠乐不思蜀,班门弄斧,走马观花,后来居上狼狈为奸,半途而废,得意洋洋,望梅止渴塞翁失马,掩耳盗铃,叶公好龙,凿壁借光骄兵必败,磨杵成针,入木三分呕心沥血,才高八斗,伯乐相马!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和解析: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跟寓言故事有关的四字词语

跟寓言故事有关的四字词语

跟寓言故事有关的四字词语
以下是一些跟寓言故事有关的四字词语:
1. 叶公好龙:表面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或者喜爱。

出自《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2. 画蛇添足:形容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3.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切实际。

出自《列子·周穆王》。

4.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纠正,避免同样的问题再发生。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5.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目光短浅。

出自《庄子·外物》。

6. 狐假虎威:借助别人的威势欺压他人。

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7. 对牛弹琴:比喻说话做事要针对对象,才能有效。

出自《庄子·齐物论》。

8. 刻舟求剑:比喻固守陈规,不思变通。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9. 守株待兔:不主动努力,希望不劳而获。

出自《庄子·外物》。

10. 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突出文章或讲话的实质,使内容更为
生动有力。

出自《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跟寓言故事有关的四字词语,它们都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和社会现象。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00个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00个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00个1. 九牛一毛2. 龙生九子3. 人多力量大4. 瓜田李下5. 山中无老虎6. 守株待兔7. 远了龙眼8. 乌溜溜9. 两窗风雨同舟10. 远水不解近渴11. 螳臂当车12. 豹子头13. 火中取栗14. 小肚鸡肠15. 心灵手巧16.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17. 穷形尽相18. 树大招风19. 醋里挑毛20. 斗转星移21. 日晕三竿22. 桃李满天下 23. 鸡鸣狗盗24. 井底之蛙25. 滥竽充数26. 好事多磨27. 熊掌不可夹棘枝28. 引狼入室29. 小苗要求大量30. 心术不正31. 光明磊落32. 奸雄出于口舌33. 重蹈覆辙34. 善贾穷途35. 胜败乃兵家常事36.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37. 无迹可寻38. 旧铀新石39. 光火不容4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41. 掩耳盗铃42. 破瓦做马43. 秋毫无犯44. 不留墓穴45. 崔嵬虚构46. 决鱼死网47. 求救无门48. 惊鸿瞥一眼49. 仓皇走马50. 虎穴龙盘51. 不学无术52. 十拿九稳53. 历尽沧桑54. 半斤八两55. 虚惊一场56. 山高路远57. 毛遂大谋58. 无理取闹59. 胆大包天60. 马虎漏网61. 巧舌如簧62. 龙鱼朝圣63. 无所不能64. 虚無灰飞65. 呼风唤雨66. 千金买笑67. 拨欠聚财68. 冰火两重天69. 千古奇冤70. 情投意合71. 夜阑梦乡72. 涸辙之鲋73. 火上浇油74. 虎穴斗鸡75. 蛇行鱼贯76. 不失时机77. 半途而废78. 雾里看花79. 虎头蛇尾80. 以鼠相忌81. 飞沙走石82. 实践出真知83. 奇货可居84. 灯蛾之火85. 诸葛亮算盘86. 打草惊蛇87. 拿手好戏88. 调兵遣将89. 无影无踪90. 心宽体胖91. 调兵遣将92. 马观车言93. 余悸不已94. 不受羁绊95. 悬崖勒马96. 斗智斗勇97. 调虎离山98. 百发百中99.张灯结彩100. 山穷水尽.。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后生可畏、程门立雪、别开生面、白头如新、不遗余力、髀肉复生、三人成虎、不贪为宝、一丘之貉、天经地义、为虎作伥、雕虫小技等。

扩展资料词语解释:1、狐假虎威:假:借。

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

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战国时期《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白话翻译: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

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

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2、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白话翻译: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汇总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汇总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汇总寓言故事成语是指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这些成语皆有关寓言故事或源于寓言故事。

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方便大家学习。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经死了。

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2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

没有学会,反而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最后爬着回了燕国。

寓意: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还把自己原来的本事弄丢了。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3【农夫献曝】从前,宋国有个农夫,家里很穷,一年到头、从早到晚在田地里忙忙碌碌地劳动,从来不曾出过远门。

他既不知道世上的富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也从未见过本乡以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因为家里十分贫穷,这个农夫经常穿着乱麻编织的衣服,艰难地熬过严寒的冬天。

好不容易春天来了。

冰雪融化了,太阳温暖地照着大地,农夫也因此而像田地里的禾苗一样焕发了生机。

有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没有一丝风。

农夫在田地里干了半晌,觉得有些劳累,便坐在田埂上休息晒太阳。

暖融融的阳光照在农夫身上,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的温暖和舒服,简直像到了云里雾里一样,他觉得晒太阳取暖简直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享受。

他全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暖和的高楼大厦、华宅深院,也不知道有温软的丝棉袍子和贵重的狐皮大衣。

可怜的农夫回过头对妻子说:“晒太阳的暖和,真是舒服极了,世上只怕还没有什么人知道这种好处。

我们如果把晒太阳取暖的舒服享受献给国君,一定会得到一笔重赏。

你看怎么样?”农夫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也同意去向国君敬献晒太阳的办法。

于是夫妻俩抛下田间的农活回家,打算去献计领赏。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来自的成语有哪些呢?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呢?寓言故事成语是指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这些成语皆有关寓言故事或源于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叶公好龙、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井底之蛙、刻舟求剑、南柯一梦、亡羊补牢杯弓蛇影拔苗助长惊弓之鸟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买椟还珠守株待兔郑人买履智子疑邻螳螂捕蝉掩耳盗铃南辕北辙揠苗助长滥竽充数庖丁解牛寓言故事的成语解释: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分享的出⾃寓⾔故事的成语⼤全。

欢迎阅读参考!出⾃寓⾔故事的成语【篇⼀】 1.掩⽿盗铃 出⾃《吕⽒春秋》原为“掩⽿盗钟”,范⽒灭亡了,有⼈趁机偷了⼀⼝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背不动,于是⽤锤⼦把钟砸碎,刚⼀砸,钟就发出了很⼤的声响,他⽣怕别⼈听到钟声,把钟抢⾛了,就急忙把⾃⼰的⽿朵捂住。

他以为捂住⾃⼰的⽿朵,别⼈就听不到了。

最终也被别⼈抓获了。

寓意: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其果。

2.杞⼈忧天 出⾃《列⼦天瑞》刻画了⼀个“杞国⼈”的形象,他头顶蓝天,脚踩⼤地,却整天担⼼蓝天会崩塌下来,⼤地会陷落下去,以致于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天上的太阳、⽉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

在别⼈的劝导之下,他⼜放下⼼,开⼼极了。

⼀个栩栩如⽣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另外⼀个⼈物,开导杞⼈的热⼼⼈,他的解释虽然不科学,但是他关⼼他⼈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寓意:该故事⾟辣的讽刺了那些胸⽆⼤志,患得患失的⼈。

⽐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

“天下本⽆事,庸⼈⾃扰之”。

3.夜郎⾃⼤ 出⾃《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同汉朝的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哪个更⼤?”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以为⾃⼰是⼀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

寓意:⽐喻骄傲⽆知的肤浅⾃负或⾃⼤的⾏为。

4.揠苗助长 出⾃《孟⼦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嫌⽲苗长得太慢,就⼀棵⼀棵的往上拔⼀点,回家还夸⼝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

他⼉⼦听说后,到地⾥⼀看,⽲苗都已经死了。

寓意:⽐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坏事。

5.邯郸学步 出⾃《庄⼦秋⽔》战国时期,⼀个燕国⼈听说赵国邯郸⼈⾛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赵国学习邯郸⼈⾛路。

没有学会,反⽽忘记了⾃⼰是怎么⾛路的,最后爬着回了燕国。

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呢?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呢?寓言故事成语是指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这些成语皆有关寓言故事或源于寓言故事。

叶公好龙、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井底之蛙、刻舟求剑、南柯一梦、亡羊补牢、杯弓蛇影、拔苗助长、惊弓之鸟、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买椟还珠、守株待兔、郑人买履、智子疑邻、螳螂捕蝉、掩耳盗铃、南辕北辙、揠苗助长、滥竽充数、庖丁解牛狐假虎威:狐狸冒用老虎的威势。

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残害人。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害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少根据的担忧和害怕。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杯弓蛇影:将百花在酒杯里的弓影误以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发恐惧。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宜时代形势的须要。

也所指相左世俗习尚。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曲突徙薪:把烟囱扩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出。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就可以避免灾祸。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骂人处事前后相冲突。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稀奇古怪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羊逃走了再回去加固羊圈,还算不上晚。

比喻出来了问题以后想要办法解决问题,可以避免稳步受损失。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掩耳盗铃:偷走铃铛害怕别人听到而蒙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蒙骗己,明明掩饰不了的事情TNUMBERV12V4想法子掩饰。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黔驴技穷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

有个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写出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写出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写出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如下: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井底之蛙、亡羊补牢、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

详解:1、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楚国有个人过江,不小心把剑掉在了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水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宝剑,结果自然是找不到。

寓意:比喻拘泥于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者办法。

2、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拔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4、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5、买椟还珠,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6、滥竽充数,出自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7、黔驴技穷,出自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8、天女散花,出自《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

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9、鹬蚌相争,出自。

《战国策》: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1. 井底之蛙。

成语“井底之蛙”最早出自《庄子·外物》,“夫子不为也,而庸讵知之?井底之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也。

”寓意着眼光狭隘,见识浅薄。

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只蛙生活在井里,它认为自己所在的井就是整个世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有一天,它听到了外面的大海的故事,但它却不相信,认为海就是它所在的井。

后来,它见到了外面的大海,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井底之蛙。

2. 狐假虎威。

成语“狐假虎威”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狐假虎威,欺世盗名。

”意思是利用他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

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只狐狸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老虎,它装作很害怕的样子,向老虎告状说有人在欺负它。

老虎听了很生气,立刻跑去找那个人算账。

结果,那个人被老虎吓得不敢再欺负狐狸了。

狐狸得意地笑着说,“狐假虎威,欺世盗名。

”。

3. 孔雀开屏。

成语“孔雀开屏”最早出自《庄子·天下》,“孔子见庄周,庄周与之游。

顾而见一雀,披其羽而向秦汉之间。

曰,斯乃孔雀之开屏之时乎!”形容人得意扬扬,像孔雀开屏一样美丽动人。

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只孔雀展开美丽的羽毛,向四面八方炫耀自己的美丽。

它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动物,于是便展开了美丽的羽毛,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美丽。

4. 杞人忧天。

成语“杞人忧天”最早出自《庄子·天下》,“杞人忧天,天无二日。

”形容杞人虑虑不安,杞国的人们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

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是这样的,杞国有位聪明的人,他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天无二日,怎么能撑得住呢?”别人都笑他愚蠢,但他却依然担心不已。

5. 鹬蚌相争。

成语“鹬蚌相争”最早出自《庄子·天下》,“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形容双方争斗,最后却被旁人得利。

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一只蚌和一只鹬在海边争斗,渔夫看到后,赶紧下海捕捞,结果捞到了两者都没有得到的利益。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的成语有哪些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的成语有哪些1、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

2、千万买邻:指好邻居的难得可贵。

3、千里鹅毛:比喻情深义重的微小礼品。

4、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

5、七步之才:形容才思敏捷。

6、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7、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8、三寸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9、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10、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11、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12、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3、自作聪明: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14、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15、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16、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17、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

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18、一发千钧: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19、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

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20、一诺千金:诺:许诺。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21、一夔已足: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

夔一人已足制乐。

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22、夜郎自大: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

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23、以卵击石:拿蛋去碰石头。

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24、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25、庸人自扰:自扰:自找麻烦。

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26、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

后比喻进展极快。

27、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1. 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捕蛇者说》。

故事中,一个杯子倒影里的弓被人误认为是蛇,形容人们对事物过分敏感、过于猜疑。

2. 杞人忧天 (qǐ rén yōu tiān)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泰伯救父》。

故事中,一个名叫杞梓的人整日担心天塌下来,形容人们过于杞人忧天、杞人忧国。

3.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百里挑一》。

故事中,一个耕地的农夫不辞辛劳,只守株立等,等待兔子自己跳进罗网,形容人们不愿努力争取,只希望得到不费力气的好处。

4. 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狐狸借虎威》。

故事中,狐狸假借虎的威力吓唬其他动物,形容那些依仗别人威势欺压弱小的行为。

5. 狗急跳墙 (gǒu jí tiào qiáng)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宰相刘罗锅》。

故事中,宰相刘罗锅在一次发怒时将墙撞得破了,形容人们在危急关头不顾一切逃生或采取极端行动。

来自寓言故事四字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四字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四字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叶公好龙、狐假虎威一、刻舟求剑白话释义: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朝代:清作者:曹雪芹出处:《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翻译: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二、守株待兔白话释义: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朝代:汉作者:王充出处:《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译者:就像是守株待兔一样;藏身于破置的小路三、画蛇添足白话释义:图画蛇时给蛇迎上脚。

比喻搞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最合适。

朝代:明作者:施耐庵出处:《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

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四、叶公好龙白话释义:比喻说道就是嗜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嗜好。

朝代:汉代作者:刘向出处:《新序·杂事》叶公好龙翻译:据说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

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

叶公一见到,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五、狐假虎威白话释义:比喻仰赖或依仗别人的权势去残害、教唆人。

朝代:清作者:凌濛初原文:《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果然府中去筹钱,怎不好不筹钱,狐假虎威只怕被别人~的疯帽的回去,这个却保与严禁他。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并无本领的伪装成存有本领,次货伪装成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道嗜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嗜好。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画蛇添足:图画蛇时给蛇迎上脚。

比喻搞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最合适。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10篇

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10篇

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10篇小学必备知识点,接下来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方便大家学习寓言故事的成语1、【成语】:尔虞我诈【拼音】:ěr yú wǒ zhà【解释】:尔:你;虞、诈:欺骗。

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举例造句】:国内,南方各会党首领之间,也是互相猜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售价烦恼。

任光春《戊戌喋血记》第十七章?【拼音代码】: eywz【近义词】:勾心斗角、尔诈我虞【反义词】:推心置腹、坦诚相见【歇后语】:骗子遇骗子【灯谜】:骗子交流经验【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彼此互相玩弄【英文】: each trying to cheat the other【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

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

于是两军讲和2、【成语】:发奸擿伏【拼音】:fā jiān tì fú【解释】:发、擿:揭发;奸:奸臣,坏人;伏:指隐瞒坏事。

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出处】:《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

”【举例造句】:闻丈人发奸擿伏,惠化如神,何以至此? 《南史·傅琰传》?【拼音代码】: fjtf【近义词】:发隐擿伏【反义词】:姑息养奸【歇后语】:【灯谜】:【用法】:作谓语;指揭发隐蔽的坏人坏事【英文】: bring hidden treason and crime to light【故事】:汉宣帝时颖川太守赵广汉秉公办案,诛杀许多残害百姓的豪强。

后来他调到都城长安任京兆尹,亲自办案,捉拿坏人,经常能把藏匿的坏人坏事揭露出来,就连一般隐藏未露的情况,他也能了解得非常清楚,就像神一样灵验3、【成语】:多多益善【拼音】:duō duō yì shàn【解释】:益:更加。

源自寓言的成语

源自寓言的成语

源自寓言的成语
黔驴技穷、抱薪救火、愚公移山、杯弓蛇影、打草惊蛇、买椟还珠、叶公好龙、画龙点睛、伯乐相马、画蛇添足、滥竽充数、自相矛盾、惊弓之鸟等等。

抱薪救火:就是抱着柴火去救火,意为消除灾祸的方法错误,结果反而更加糟糕。

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魏世家》,魏国一味地把土地割给秦国,最终只能让秦国更加强大,魏国走向灭亡,就好比抱薪救火一样。

愚公移山:愚公虽然不能把山移走,但是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迟早可以被子子孙孙移开。

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最终两座大山被天帝挪走。

这个故事让我们学会了坚持不懈、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杯弓蛇影:这个故事是说乐广一个朋友来家里喝酒,朋友看到酒里有蛇觉得恶心患病,其实酒里的蛇是弓上漆画在酒里的倒影,朋友解惑后病彻底好了。

杯弓蛇影用来比喻疑神疑鬼,不能明察秋毫、弄清真相的人。

寓言故事成语有哪些

寓言故事成语有哪些

寓⾔故事成语有哪些相关推荐寓⾔故事成语有哪些 有些成语是建⽴在故事上的,⽽成语正是这些故事的提炼,不仅寓意丰富,⽽且朗朗上⼝。

关于寓⾔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呢?下⾯⼩编为⼤家整理的寓⾔故事成语有哪些,⼀起看看吧! 寓⾔故事成语有哪些1 1、⽆价之宝:⽆法估价的宝物。

指极珍贵的东西。

2、叶公好龙:⽐喻⼝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3、有名⽆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4、下笔成章:⼀挥动笔就写成⽂章。

形容写⽂思敏捷。

5、以管窥天:管:⽵管;窥:从⼩孔或缝隙⾥看。

通过⽵管⼦的孔看天。

⽐喻见闻狭隘或看事⽚⾯。

6、掩⽿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听见⽽捂住⾃⼰的⽿朵。

⽐喻⾃⼰欺骗⾃⼰,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掩盖。

7、⽻⽑未丰:丰:丰满。

指⼩鸟没长成,⾝上的⽑还很稀疏。

⽐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量还不够强⼤。

8、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

仰望海神⽽兴叹。

原指在伟⼤事物⾯前感叹⾃⼰的渺⼩。

现多⽐喻做事时因⼒不胜任或没有条件⽽感到⽆可奈何。

9、异军突起:异军:另外⼀⽀军队。

⽐喻⼀⽀新⽣⼒量突然出现。

10、以强凌弱:仗着⾃⼰强⼤就欺侮弱者。

11、饮醇⾃醉:醇:浓酒。

⽐喻与宽厚⼈交,不觉⼼醉。

12、⼀鸣惊⼈:鸣:鸟叫。

⼀叫就使⼈震惊。

⽐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下⼦做出惊⼈的成绩。

13、有备⽆患:患:祸患,灾难。

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14、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

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5、饮鸩⽌渴:鸩:传说中的毒鸟,⽤它的⽻⽑浸的酒喝了能毒死⼈。

喝毒酒解渴。

⽐喻⽤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不顾严重后果。

16、⼀发千钧: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

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根头发上。

⽐喻情况万分危急。

17、亡⽺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的圈。

⽺逃跑了再去修补⽺圈,还不算晚。

⽐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继续受损失。

寓言故事有哪些成语

寓言故事有哪些成语

寓言故事有哪些成语寓言故事是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学形式,它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达着丰富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在寓言故事中,常常运用了许多成语,这些成语既能够丰富故事情节,又能够增加故事的趣味性,让读者在阅读中不经意地学习和理解成语的含义。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寓言故事中常见的一些成语有哪些。

1. 狐假虎威。

寓言故事《狐假虎威》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利用他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这种行为就好像狐狸借助虎的威势一样,是不道德的行为。

2. 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是一则古老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杞国人整日担心天会塌下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总是杞人忧天,过分担心一些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是没有必要的。

3. 守株待兔。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农夫守株待兔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依赖运气,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成功。

4. 杀鸡取卵。

寓言故事《杀鸡取卵》讲述了一个农夫为了贪图鸡蛋的利益而杀死了母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图一时的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是愚蠢的行为。

5. 塞翁失马。

寓言故事《塞翁失马》讲述了一个老人失马后,又因此得到了一匹好马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似不幸的事情,可能会带来好运,所以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

6. 画蛇添足。

寓言故事《画蛇添足》讲述了一个人在画完一条蛇后,又在蛇身上画了脚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节制,不要画蛇添足,否则会适得其反。

7. 掩耳盗铃。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讲述了一个人掩住耳朵,偷了别人的铃铛后,自己却以为没有被发现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骗别人最终只会欺骗自己。

总的来说,寓言故事中的成语丰富多彩,通过这些成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成语的含义,还能够从中学习到许多道德和人生哲理。

希望大家在阅读寓言故事时,能够留意其中的成语,从中受益。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寓言故事:1、亡羊补牢: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

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

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

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

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

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

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

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于是他接着对庄辛说:“庄爱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于是,庄辛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无价之宝、叶公好龙、有名无实、下笔成章、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1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

指极珍贵的东西。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

形容写文思敏捷。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寓言故事简介杯弓蛇影
晋朝河南人乐广十分好客,见一朋友好久不来家里,十分奇怪,就去拜会他,朋友说上次在你家喝酒杯中有蛇,喝后回来后就生病。

乐广不解,回到家便查原因,原来是挂在墙上的角弓影子倒射在酒杯所至,朋友闻知后就病愈。

门可罗雀
汉朝廷尉翟公的府第总是车来轿往,热闹非凡。

翟公自身还养了一些门客,皇帝听信谗言把翟公的官职撤了。

平时那些称兄道弟的纷纷改变态度。

门客也各走东西,门前非常冷清,鸟雀飞舞,张网就能捕捉到。

后来他官复原职就不与他们往来。

庖丁解牛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