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的作用(修改)
写作手法有哪些 写作手法的作用及好处
写作手法有哪些写作手法的作用及好处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悬疑、借鉴、联想、想象、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对比对比、铺垫、托物抒情、铺垫悬疑、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对比、渲染、动静对照、实写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等。
写作技巧有哪些,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等等?表达就是写文章时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的方式方法。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分别是:叙述(旁白)、议论、抒情、描写、解释。
写作方法又称表现手法,是指文学创作中用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包括:托物表志(托物表人)、欲升先发、衬托(衬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兼顾、攀比等等。
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现代文阅读的题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概念不清,导致答题失误的情况。
尤其是题目问到表达方式、写法、修辞手法的时候,经常被问这问那。
如何区分它们?记叙文主要是叙述和描写,包括解释、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以解释为主,也有记叙文、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写作以讨论为主,辅以记叙文、解说或抒情。
修辞,又称修辞方法,是指对写作中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句、对偶、重复等等。
简而言之,表达是就文章的写作内容而言,写作方法(表达手法)是就文学作品写作的具体手法而言,修辞手法是就语言的修辞效果而言。
由于角度不同,说法也有一定差异,要注意区分。
1常见的写作手法和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个性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2)比喻:生动简洁地描述事物,说明道理。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的作用(修改)
【常见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的作用】姓名【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4、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5、(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全文紧凑.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6、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8、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9、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0、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11、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2、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写作手法及作用(大全)
目录基本修辞手法及作用 (2)表达方式 (13)五种表达方式 (13)表现手法 (17)表现手法分类 (17)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7)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手法 (19)结构手法 (23)基本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
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1)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3)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比喻的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6、运用原则1.要贴切;2. 注意创新;3. 要通俗、形象;4.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的修辞⼿法及作⽤修辞⼿法是为提⾼表达效果,⽤于各种⽂章或应⽤⽂的写作的语⾔表达⽅法的集合。
这是店铺为⼤家带来的常见的修辞⼿法及作⽤,希望能帮助到⼤家。
常见的修辞⼿法及作⽤常见的修辞⼿法及作⽤1⽐喻作⽤:(1)能将要表达的内容说明得⽣动、形象、具体、逼真 (2)能给⼈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作⽤:能使事物⼈格化,⽣动、形象。
3夸张作⽤:(1)揭⽰事物的本质,烘托⽓氛,增加语⾔感染⼒。
(2)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增加语⾔的⽣动性。
4排⽐作⽤:(1)加强语⾔⽓势⼀⽓呵成。
(2)使富有节奏感。
(3)增强⽂章的说服⼒和感染⼒。
5对⽐作⽤:(1)能使语⾔⾊彩鲜明。
(2)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6对偶作⽤:(1)形式整齐匀称、声韵和谐。
(2)意义简练、醒⽬。
(3)对⽐鲜明。
7反复作⽤:(1)强调思想内容。
(2)突出思想感情。
(3)描写事物情态。
(4)摹写声⾳和颜⾊。
8反问作⽤:(1)加强语⽓。
(2)增强语⾔⼒量。
(3)激发了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9设问作⽤:(1)标题与开头⽤设问,能启发读者深思。
帮助读者领会⽂章的主题。
(2)段与段之间使⽤设问,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
(3)结尾处⽤设问,既可点明主旨,⼜能增加回味。
10引⽤作⽤:(1)使论据确凿、充分、有⼒。
(2)增强说服⼒,富有启发性。
(3)语⾔精炼,含蓄典雅。
其他优秀的⽐喻句1、那雪,就如⽩⽟,铺满了⼤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原始森林就像是⼀个性格粗犷骠悍的⼭野⼤汉。
3、⼈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4、美丽的彩虹就像⼀座七彩的桥⼀样⾼挂在⾬后的天空。
5、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巧,娇嫩,好像是⼀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6、弯弯的⽉亮像1条⼩船挂在夜空中。
7、⼏次渗地⾬下过,⽟⽶苗像⽓吹似的长起来,没多久,⼀年⼀度的青纱帐⼜出现了。
qq个性签名8、这⼏天的天⽓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割⼀样9、⽥垄⾥的麦苗稀稀拉拉的,像是在翘⾸苦盼着下⾬。
常见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作用和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作用和答题格式常见修辞手法是一种修辞手法的分类,是指作家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些手法可以帮助作家更生动地描述事物、抒发情感或者引发读者的共鸣。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 比喻: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隐喻联系的描写,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所描述事物的意义和特征。
比喻常用于描写复杂概念、抽象事物或者增强作品的形象感。
例句:她眼睛里的泪水宛若断了线的珍珠,闪烁着心灵的悲伤。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特征、心理和行为,使其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拟人手法常用于描写自然景物、抽象事物或者通过描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来包含情感。
例句:太阳像个害羞的姑娘,躲在云彩后面,不愿见人。
3. 排比:通过列举具有相同结构的词语、短句或句子,来强调一种感情或表达一种思想。
排比常用于修辞感情、强调归纳或分析的结论。
例句:忍辱负重,奋发向前;坚持不懈,勇敢探索;努力学习,追求进步。
4. 倒装: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正常语序颠倒,以达到改变语气、突出某一部分的目的。
倒装手法常用于疑问句、感叹句或者强调某一部分。
例句: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breathtaking sunset!5.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规模或影响,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达到一种戏剧效果。
夸张手法常用于幽默、夸示和渲染气氛。
例句:我已经等了一个世纪那么久了!6. 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反或不同事物的对比,来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矛盾或相互制约关系。
对比手法常用于突出某个事物的特征或者通过对比而表达某一思想。
例句:春天的花朵娇艳欲滴,寒冷的冬天白雪皑皑。
7. 修辞问答:通过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组织句子或段落,以达到引起读者思考、引发情感共鸣的目的。
修辞问答常用于反问、质问或者引发读者对问题的思考。
例句:难道不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有和睦相处的氛围吗?8. 比较:通过对两个事物或现象的相似之处或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或者引发读者的思考。
小学语文简单的修辞手法与写作技巧
小学语文简单的修辞手法与写作技巧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给文学作品增添魅力,使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而写作技巧则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观点和情感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可以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一、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类比,使文字更具想象力和表现力。
例如,“她的笑容如同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2. 拟人: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类特点,使其更加形象生动。
例如,“大树伸展出长长的双臂,欢迎着每一个来到校园的孩子。
”3. 夸张:有意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绪,以强烈的语言表达出来,营造出戏剧性的效果。
例如,“我饿得可以吞下一头大象。
”4. 对偶:通过将相对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放置在一起,形成对比,以加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青山绿水,白云蓝天,组成了美丽的自然画卷。
”5. 排比:将相同的词语或短语排列在一起,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例如,“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红红的花朵,构成了美丽的风景。
”二、写作技巧1. 想象力: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通过描述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等方面,增加作文的吸引力。
2. 描写细节:注重丰富的描写细节,将作文中的人物、事物、环境等形象地展示出来,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联想和感受。
3. 用词准确:选择准确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使作文更加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
4. 句式多样:运用不同的句式,使作文更加丰富多样。
可以使用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句式,以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
5. 结构清晰:合理的段落分行和段落间的过渡,使作文结构清晰,逻辑连贯。
可以通过开头引出主题,分段叙述、归纳总结等方式来组织作文结构。
总结: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简单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增加阅读的乐趣;而灵活运用写作技巧,则能够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说明方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论证方法作用大总结
说明方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
形式相同,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拈连(又称:顺捏)。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
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
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
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答题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特征2、拟人:如: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答题方法:赋予+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表达+思想感情。
3、夸张: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答题方法:引发读者的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对偶:答题方法: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增强表现力。
5、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答题方法:增强文章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
6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如: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7、反语:有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
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标致”“爱国青年”“正人君子”8、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作用: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和定义
十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和定义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作者在表达时所使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表达的力度和说服力。
下面将介绍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和定义。
一、比喻作用: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观点。
定义:比喻是通过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一个事物用另一个事物来说明,以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二、拟人作用: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定义: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思维、感情和行动,使其具有生命一样的形象和特征的修辞手法。
三、夸张作用: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和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定义:夸张是指在表达中对事物的特征、情感等进行放大处理,以增强表达的效果的修辞手法。
四、对比作用: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对比,突出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增加表达的力度。
定义:对比是指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或相似之处,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表达作者的观点的修辞手法。
五、排比作用: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结构或相似意义的词语或句子,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定义:排比是指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句子、词语,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的修辞手法。
六、反问作用:通过提出反问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表达的深度和说服力。
定义:反问是指在文章中提出一个问题,但是并不期望得到回答,而是通过问题本身来表达某种观点或强调某种情感的修辞手法。
七、设问作用: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读者思考,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定义:设问是指在文章中提出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八、比较作用:通过比较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突出事物的特点或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
定义:比较是指通过对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进行对比,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的修辞手法。
九、揭示作用: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特征,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3.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常用基本概念汇总与辨析一、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拟物、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二、常见记叙文(散文、小说)写作表现手法及作用(常见的有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突出表现。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常见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作用和答题格式(精简版)
常见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作用和答题格式常见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作用和答题格式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比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排比: 参考格式:兼顾描写对象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
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
设问:参考格式:概括该修辞手法表现(引出)的内容+引起思考和注意、兴趣。
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反问: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语气更强烈,发人深省,语气更强烈,激发读者思考。
夸张: 强调/突出_______,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
反复:参考格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______,强烈地表达_______对偶对比(修辞,表现手法)双关顶真通感常见写作手法(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1、对比。
包括烘托(红花衬绿叶,烘云托月,众星捧月)、反衬(以反衬正,以有衬无,以动衬静,以虚衬实。
正反对比。
抑扬褒贬对比)。
作用:都使文章主旨表达更加鲜明。
2、托物言志、借物喻义、象征作用:含蓄委婉地表达中心。
3、设置悬念作用: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
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一般来说,散文以记叙为主,但同时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⑴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⑵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⑶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渲染气氛,服务于文章主旨,深化主题。
常见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作用和答题格式。
写作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写作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一、知识梳理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复、对偶、引用、对比、反问、设问等修辞及其表达作用:1、〔比喻〕(明谕、暗喻、借谕)(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用比喻阐明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语言形象化.〔举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3、〔夸张〕(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6、〔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分类):连续反复、间隔反复.(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在说理文、记叙文中运用反复,能起到加强论点,分清条理的作用;在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中运用反复,能表达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美的作用.〔举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7、〔设问〕(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举例〕如:是谁创造力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8、〔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作用):增强语气.〔举例〕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9、〔对比〕(定义):又叫对照,是把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作用):突出其中一种事物或特点.(作者所要表现的对象.)对比在写作手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结合写作来理解.九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⑨对比——突出其中一种事物或特点.首先按叙述的详略,叙述方法可分为概括叙述和细述法.什么是概叙法?概叙的含义是相对详叙(或叫细叙)而言,就是概要,该略的意思,即对某种人物、事件、场景、外观、品种、情绪等做概括的粗线条的叙述.有人又叫它“从类并叙”.这种叙述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它包含得越广,文字又简明,它就越能产生更好的效果.什么是细叙法?细叙法是对人物事件进行详细的具体的叙述,它是和概叙法相对而言的又叫详叙法.其作用在于通过详细、具体的叙述使读者更多更深的了解事情的复杂情况和曲折的变化过程,以引起关注、同情或共鸣.其次,按叙述的顺序,可讲将叙述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几种.(一)顺叙法顺叙法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反映人物的经历和事件发展过程,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叙述方法.按照时间顺序来反映人物事件的原委,便于确定文章的中心和格局,便于安排材料,写起来也比较顺手,眉目清楚,层次分明,情理谐调文章气势也易于贯通,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文学史上许多的名作,像《桃花源记》等,都是采用这种叙述方法的.(二)倒叙法它是把人物事件引人注目的高潮或结局提到文章的开头,产生惊奇之感.然后再一步一步揭示这个高潮或结局所形成的原因和经过.因此倒叙不是逆叙,不是逆推理.在一定范围来说,倒叙事实上是顺序的一种变通.比如鲁迅的〈祝福〉〈伤逝〉等作品,大体上都是用倒叙手法写成的,祥林嫂悲苦的一生,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等作品都是把人物的最后结局在开头告诉了读者,然后把人物的经历一层一层展开,使读者看清了这些悲剧的社会根源和人物自身思想上原因,从而启发人们去追求合理的人生.(。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作用:比拟和夸张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作用:比拟和夸张一、比拟的作用1.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比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可以使描述更加形象,更易于读者理解和感受。
“她的声音像天籁般悦耳”,通过将声音和天籁进行比拟,使得读者对声音的美妙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2.烘托情感比拟可以通过对事物的比较,来表达情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他的心情如同被放飞的气球一般自由”,通过将心情与被放飞的气球进行比拟,表达了一种自由和愉悦的情感。
3.增加作品的艺术性比拟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使读者更愿意细细品味。
“她的微笑如春风拂过,温暖而舒适”,这样的比拟使得描述更加丰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夸张的作用1.突出事物的特点夸张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大处理,能够更加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其更加醒目。
“他跑得飞快,就像一道闪电一样”,通过夸张来描述他的快速奔跑,使得读者对他的快速有了更加生动的感受。
2.引起共鸣夸张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认同作者的观点。
“这个人真是个饭桶,一顿饭吃得比牛都多”,通过夸张对吃饭的描述,让读者对这个人的吃货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3.增加趣味性夸张可以使作品更加有趣,增加了作品的娱乐性和吸引力,使读者更愿意阅读。
“他的智商简直可以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通过夸张来形容某人的聪明,使得描述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语比拟和夸张是中文语言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它们在文章写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比拟和夸张,作者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了解和掌握比拟和夸张的用法,对于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希望同学们在中考语文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比拟和夸张,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在中考语文的考试中,比拟和夸张是常见的修辞方法,也是考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写作手法及作用效果(大全)
目录基本修辞手法及作用 (2)表达方式 (14)五种表达方式 (14)表现手法 (19)表现手法分类 (19)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9)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手法 (21)结构手法 (26)基本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
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昊、疏桐等等。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1)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3)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比喻的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6、运用原则1.要贴切;2. 注意创新;3. 要通俗、形象;4.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
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七种常见的修辞⼿法的作⽤及效果七种常见的修辞⼿法的作⽤及效果⼀、⽐喻:⽤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动、形象、具体,给⼈以鲜明的印象;⽤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瑕,美得⾼贵。
送⼈⼀枝玫瑰,给世间⼀缕馨⾹。
窄窄的⽊板,是⼀⽀飞鸣的利箭。
⼩⼩的三⾓帆,是⼀⽀彩⾊的⼤翅膀。
⼆、⽐拟:(拟⼈、拟物)拟⼈: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使其具有⼈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段。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鲜明的印象,产⽣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们真幽默,吃着西⽠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
⼈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的新娘⼦。
秋⼭,变得丰腴起来了;秋⽔,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回答⽅式。
⽣动形象地写出了某事物的某个特点+拟⼈特有的作⽤(如:使事物有⾎有⾁有灵魂。
有了⼈的特征等)三、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四、对偶:形式上⾳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强。
如:四⼗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缺⽉圆,梦萦魂牵。
五、排⽐:可增强语⾔的⽓势。
⽤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旅途中有多少携⼿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漫漫长路,总有朝⼣相处的亲⼈,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多少⽆私。
六、设问:总的作⽤是引起读者思考。
⽤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章的中⼼;⽤在⼀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在议论⽂中,能使论证深⼊,脉络清晰。
如: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个吗?简洁背诵记忆⽐喻(明喻、暗喻、借喻):⽣动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的作用】姓名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
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它可以显示
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
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4、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
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5、(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
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全文紧凑。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6、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
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
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8、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
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9、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
的思想。
10、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1、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
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2、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
围。
13、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4、以静衬动: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热闹、灵活、敏捷等)特征。
15、以动衬静: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叙述方法及作用】
叙述是指运用叙述人的口吻对作品中的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环境状况等进行具体说明和交代的一种表现手法。
文学创作中的基本叙事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即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展开讲述的叙事方式。
这种叙事方式具有条理清楚、脉络明晰的优越性,运用起来简单便捷。
倒叙,即有意打破时间的先后顺序,把发生在后面的事件结局先讲述出来,然后再追溯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叙事方式。
倒叙往往采用事件当事人事后回忆的形式展开。
这种叙事方式,首先将事件的结局突出醒目地加以呈现,使其得到有效的强调,并由此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力量和强烈的悬念感。
插叙,即在以原有时间顺序讲述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对主要情节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往事追忆或情况介绍,然后再返回到主要情节叙述的叙事方式。
插叙的方式可以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交代、扩大容量、丰富完善的作用,并可以调节叙事的进展节奏,使情节的发展更加完整,更加合理。
【表现手法及作用】
1.象征(托物言志):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充满了浪漫的情致。
11.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12.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相得益彰,生动富有情趣。
13.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14.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人物描写法】
(一)分解动作。
人物性格想表现出来,动作不可少,动作(这里的动作,比通常说的人物的动作描写要大,包括人物的一切外在表现)是人物性格的外在表现,只有写出动作,才能由外到内,让人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塑造就算成功了。
(二)写出声形色。
四种描写:外貌(又称肖像可以包括神态,只是前两个突出静态,神态强调动态)、动作、语言、心理等。
这其中心理描写其实就是内在语言描写,那么,其实写出四种描写就是写出人物的声(声音)形(外貌)色(情态)。
这套术语的优势在于更突出形象性。
(三)用好动词形容词。
声形色之类,最能表现的词汇是动词和形容词,所以多用这两种词汇当然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可爱。
【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语句的作用】
在阅读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考题,请欣赏某一个句子并说出它的作用,此时好些学生找不到切入点.其实很简单,句子的作用要考虑两方面的作用: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这就要看所给你的句子是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如果出现在开头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
4.点明中心,升华中心
5.另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4.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