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 阅读附答案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共建繁荣”一、【背景材料】材料一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材料二“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这是一个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升级版。
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最大的潜力在西部,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也在西部。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
材料三“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中国在更多方面有能力帮助别国。
材料四“一带一路”建设将贯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
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材料五2015年3月28日,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带一路专题阅读(附答案)
- 1 -一带一路专题阅读现代文阅读一: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公元2世纪中叶,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早在张骞之前,东西方通道已有雏形。
商周玉器是通过“玉石之路”从新疆和田运来的。
《管子》多次谈到“月氏之玉”,也许就是从这条“走私”路上贩运来的。
张骞之后,丝绸之路才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
先秦时期,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具有私人贩运性质,贩运的主体可能是西戎民族。
秦穆公称霸西戎,对于东西贸易开拓有一定促进作用。
秦朝及汉初,匈奴几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也垄断了通道贸易。
汉武帝凭借祖父几代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采取反击匈奴政策,才有张骞的出使。
张骞来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引起他注意的是蜀地的竹制品和纺织品。
当地人告诉他,这些物品是从印度来的。
由此,张骞不经意间就发现了经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
张骞第二次出使,携带了更多的物品分送出使诸国,虽不算官方贸易,却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
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不如说是为了经贸往来。
继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后,昭宣时代和东汉王朝致力于建立西域地区军事管理体制——西域都护,从而保障了这条贸易通道的畅通。
唐朝设立安西四镇和伊西北庭都护府,对葱岭东西地区的羁縻府州实行了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唐朝的丝绸之路,比之于汉代有了长足发展。
可以说,汉唐时代的国力强盛,是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值得提出的是,葱岭以西的道路建设,早在汉代官方开通丝绸之路之前,古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就有相当水平。
在张骞打通西域而建立起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后,中亚原有道路网中的主要干线便成为丝绸之路的西段,从长安横贯中亚、西亚到欧洲,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陆上丝绸之路担当东西贸易的商人主要是月氏、匈奴人。
关于边境贸易,《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前来北魏“四夷馆”贩货的“商胡客贩,日奔塞下”,把来华贸易的热闹情景表现无遗。
外商来了之后,“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
一带一路试题收集
一带一路专题训练1、近年,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海上丝绸之路是海上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该战略吸引了多国多地区的参与。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分析该国所属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文化圈,并列举该文化圈的主要文化特点。
(2)、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理环境特征差异明显,图2中甲乙两区域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两个区域,阐述两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乙区域这些特征对农业、人口、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
2、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回答问题。
(1)某海轮从到阿曼运送货物。
为节约燃料,请建议其出发季节并说明理由。
(2)简述船员在此航行沿途观察到的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
(3)航行途经印度尼西亚。
该国地震多发,请分析其原因。
(4)7月,索马里海域流经的洋流为寒流并且鱼群较多,为什么?(5)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哪些?3、读我国十大重点产业集聚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指出我国十大重点产业集聚区的分布特点。
(2)从矿产资源、交通运输、市场的角度,比较天山北麓重点产业集聚区与海峡西岸重点产业集聚区工业区位的差异(3)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试从地理角度说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4、“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将深度对接“一带一路”,有力推进贸易、旅游、投资、交通、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历史抱负和贡献与丝绸之路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世界经济交通史上的典范,对人类发展和人类贡献必将超过丝绸之路。
(摘编自搜狐网《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是为了什么?》,2017年9月8日,有删改) 材料二:材料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框架下,可以筹划并制定出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以此来克服民族和历史冲突,让所有参与其中的国家都能获益。
新丝绸之路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希望,同时为许多国家面临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拉鲁什表示,要根除恐怖主义和毒品问题,必须要有一个严肃的经济发展方案。
如果能够让人们知道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获得好的生活,这样自然能解决恐怖主义问题。
在拉鲁什看来,当今世界各地区和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地区冲突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甚至可能带来战争威胁,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经济发展平台,一个符合全人类文明共同利益的平台。
她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丝绸之路是当今世界和平的最重要的创举。
”拉鲁什还呼吁人们彻底抛弃有些国家注定永远贫穷而有的国家则永远富有的陈腐观念,创造一个国际新秩序,让每个国家的人们都有可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她说:“我认为新丝绸之路恰恰能帮助人们实现这个目标。
”(摘编自《新丝绸之路是世界和平的希望——专访德国席勒研究所创始人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女士》,新华网2014年8月7日)早在“一带一路”倡议宣布之初,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就是倡议的坚定支持者。
他认为这一倡议将“改变巴基斯坦的命运”。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先行项目。
他认为,“一带一路”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创新和能量,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为消除贫困,给当地人民更加繁荣的生活创造了机遇。
浅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的意义和战略目标
宏观经济浅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的意义和战略目标姚福亮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摘要: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最近两年我国政府提出的新的宏伟构想,是我国向西开放战略重要的一步,也是实现西部腾飞的重大举措。
本文主要介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的意义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意义;战略目标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01-01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的意义(一)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构建合作发展的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我们用创新合作的模式,建设地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从全球的大发展出发,着眼于大合作,构建相关国家的共同发展而提出的。
沿线各国从加强道路联通、贸易畅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货币流通五个方面入手,形成区域内国家的相互合作格局,有助于区域内国家把潜在的资源、市场和技术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扩大相互间的开放与合作。
通过丝绸之路的建立,可以有效促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国家之间的自由流通。
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欧亚大陆,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有利于化解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目前已处于世界第二的位置,而多年来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快速增长,使得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尤为突出,而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已对我国的经济运行造成巨大障碍,依靠国内市场来解决的效果并不明显,而我国传统的出口国相对比较单一和狭窄,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占据出口的核心国位置,但这些国家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的较为充分,且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内部经济增长乏力,并无很大需求,因此我国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很难通过他们来化解,这时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便是我国解决产能过剩,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新思路。
沿线的很多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国内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我国就可以利用我们曾经的经验来帮助这些国家高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化解我国的产能过剩。
一带一路问题及解答
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词汇,在当今的中国,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高层领导提出了“共建现代丝绸之路,扩大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主张。
时隔近20年,随着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上任,“丝绸之路”在国际上更是屡次被提起。
建设“新丝绸之路”的初衷是通过这条链接亚欧两大陆、辐射30多个国家的大动脉促进国际贸易。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与中亚国家、欧洲国家之间的往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空前发展。
“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已不满足于仅仅建设交通运输生命线,还要不断加深沿线区域经贸合作,形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突破了“新丝绸之路”建设的初衷。
材料二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我们共同期盼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中国和法国,亚洲和欧洲,一起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新丝绸之路”。
“新丝绸之路”标志着中欧两个文明的再度交汇,汇聚成“思想的丝绸之路”。
“思想的丝绸之路”一旦碰撞出新的火花、放射出新的光芒,必将照亮整个世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新丝绸之路”的发展为什么突破了建设的初衷。
(14分)(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分析中国在建设“思想的丝绸之路”中应作出怎样的努力。
(12分)解析:(1)本题以丝绸之路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与论证问题的能力。
本小问答案的范围相对明确。
分析问题可知,丝绸之路的发展能突破初衷,主要在于丝绸之路的发展进程超越预想,这就要从“快速发展”及其原因入手进行分析。
因此考生结合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发展的普遍性、量变和质变的相关知识,辩证否定观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2)本小问考查的是文化生活,据题可知,设问范围清晰,知识限定只需把握住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即可,重点在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政治材料阅读题及解析
政治材料阅读题及解析政治材料阅读题及解析【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2000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
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运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得到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
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的传统,“一带一路”同样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
【材料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互通商品。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
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洛阳、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如今的“一带一路”交流合作的范畴更广泛,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
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把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
“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的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12.结合“一带一路示意图”对【材料一】中画线部分进行具体说明。
(3分)答:。
13.阅读【材料二】概括“一带一路”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在达成目标上的不同点。
(3分)答:。
答案解析:12.(3分)参考答案示例:“一带一路”包括陆路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地域上看跨越亚洲、欧洲和非洲;从经过的国家看涵盖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13.(3分)参考答案示例: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一带一路政治主观题
一带一路政治主观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我国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努力实现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全方位、多领域交流合作。
材料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发展愿望,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方面有很强需求,我国加大对我国中西部和沿边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产能充足、外汇储备较多,在装备制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通过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可带动产品和设备出口,实现互利双赢。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8分)(经济生活)①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
(2分)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完善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分)③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分)④有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2分)材料二: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到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外交凸显合作共赢的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这体现了中国外交的一贯追求,符合当今时代潮流,为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1)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
(政治)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一带一路”建设及其影响分析(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一带一路”建设及其影响分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随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一带一路”概念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一带一路”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读材料和图完成1~2题。
1.“一带一路”建设应分阶段实施,近期目标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在这个阶段新疆的建设应该着眼于( )A.交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B.火车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C.计算机制造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D.输气管线和油气加工中心2.图中各经济带和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东北-蒙东经济区今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基础设施并承接产业转移C.京津冀经济区发展耗能高、耗原料多的重工业D.海上丝绸之路将以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为主解析第1题,近期目标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因此,新疆的着眼点是交通方面的建设,A正确。
第2题,东北一蒙东经济区应该突出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A错。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要加强铁路、海运等交通设施建设,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B正确,D错。
京津冀地区要实行产业升级,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技术产业,C错。
答案 1.A 2.B“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带的变化规律相同的是( )A.澳大利亚大陆自东向西自然带的变化B.安第斯山东西两侧自然带的变化C.非洲大陆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D.从刚果盆地到东非高原自然带的变化4.下列自然带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没有经过的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热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D.温带草原带解析第3题,澳大利亚大陆自东向西自然带的变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带的变化都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带一路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XX年一带一路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1.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2.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3.关于“一路一带”对我国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A.促进产能过剩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来源:学。
科。
网]B.有利于我国从中亚地区引进人才、技术C.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建设D.有利于我国多元化获取资源,保障能源安全【答案】1.B 2.B 3. D于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高,大部分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西部乳畜业发达,故C、D错误。
第2题,途经的南海属于太平洋,不会有飓风,A错;此时为夏季,经阿拉伯海时,盛行西南季风,船只多逆风逆水,B对;红海盐度最高,船只吃水深度比其他海域浅;经地中海时,周边地区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D错。
第3题,“一路一带”一海一陆,可以加强沿线地区的经济交流,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多元化获取资源,保障能源安全。
[学科网@#¥] 【趁热打铁】“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一带一路”西段交汇处,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不包括A.温带海洋气候B.经济发展水平高C.人口密集,城市众多D.地域辽阔,土地租金低2.关于“一带一路”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中国开拓西亚等国际市场B.有利于提高中国大陆沿海港口体系的国际地位C.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D.有利于促进中国区域经济水平的平衡协调发展【答案】1.D 2.D区域经济水平的平衡协调发展作用不大。
一路一带发展战略题(2篇)
第1篇一、引言“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提出的重要国际合作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自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内涵、实施策略、成果与挑战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思考。
二、背景1. 国际经济格局变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逐渐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受金融危机、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各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2.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压力加大。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
3. 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随着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各国间的竞争与合作日益复杂;另一方面,我国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加强国际合作成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途径。
三、内涵1. 共同发展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共同发展,即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 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包括公路、铁路、港口、航空、通信等领域的合作。
3. 贸易投资便利化“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降低各国间的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4. 文明交流互鉴“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各国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四、实施策略1.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互通水平。
我国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2. 贸易投资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我国将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3. 金融合作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选考地理热点《一带一路试题集锦》
《一带一路试题集锦》13.(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我国历时5年修建的兰新高铁2014年底全线开通,成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强大运输保障。
材料二古“丝绸之路”在甘肃省境内部分示意图和兰新高铁甘肃段分布示意图。
(1)古今丝绸之路在甘肃省境内路线基本重合,特别是河西走廊一直是丝绸之路上重要通道,分析其自然原因。
(6 分)(2)分析高速铁路成为联通亚欧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
(6分)【答案】(1)连接东西的地理位置;地势相对平坦;山脚下水源较充足(有绿洲)。
(6分)(2)地域广,运距长;资源、货物运输需求量大;沿线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高速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适应性强。
(6分)36.(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
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海上丝绸之路”达到空前繁盛。
图7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路线图。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在陆上古丝绸之路范围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1)试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意义。
(8分)(2)唐中后期,与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哪些优势。
(8分)(3)请你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0分)【答案】36.(1)①加强了沿海地区的贸易往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②推动了沿海地区的文化交流;③促进了沿海地区的民族迁徙;④促进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沿海地区的国际地位;⑤促进沿海地区的资源开发;⑥促进造船技术的发展。
(任选四点,每点2分,共8分)(2)①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路线更长,贸易量更大②海上丝绸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风,有利于航行,海路更具方便性③海路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④海上丝绸之路安全性高⑤几乎全年可通航(任选四点,每点2分,共8分)(3)①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采矿业、矿产品加工工业;②利用气候资源独特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③利用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④利用边境线漫长的优势发展边境贸易;(任选三点,每点2分,共6分)⑤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荒漠化;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止发生次生盐碱化;⑦合理控制旅游规模,提高服务质量;⑧对农矿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中考地理热点之一:一带一路专题训练(附答案)
中考地理热点之一:一带一路专题训练(附答案)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我国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
读图七(一带一路示意图)和图八(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回答问题(13分)⑴请在图上适当位置填出:欧洲、中国⑵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我国东南沿海出发进入A______洋,绕过东南亚进入B______洋,来到C_______洲,最后从亚洲和大洲C的分界线________运河进入地中海,到达欧洲。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得益于我国地理位置具有__________的优越性。
⑶读图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D区域所示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该区域主要矿产资源是:_________。
⑷从发展水平来看,欧洲西部是世界上___________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综合中国和欧洲发展水平的差异考虑,下列商品中,欧洲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为___________。
(至少选2项)鞋类、汽车、航天器、家具、玩具、灯具、化学制品⑸“一带一路”也将给大洲C带来发展机遇。
中国与大洲C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我国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1)C半岛所属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及沿岸地区。
其所属的中东地区大部分居民为阿拉伯人,信仰______________教。
(2)“一带一路”到达的B地区为世界上____________(发达/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
(3)B地区是世界上旅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国是该地区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之一,下列对其旅游业发达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 该地区自然景观丰富多彩B. 该地区居民收入高,休闲时间较多C. 该地区跨国旅游过境方便D. 该地区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美元(4)内罗毕所在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该地区居民人种为____________人。
一带一路问题及解答
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词汇,在当今的中国,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高层领导提出了“共建现代丝绸之路,扩大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主张。
时隔近20年,随着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上任,“丝绸之路”在国际上更是屡次被提起。
建设“新丝绸之路”的初衷是通过这条链接亚欧两大陆、辐射30多个国家的大动脉促进国际贸易。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与中亚国家、欧洲国家之间的往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空前发展。
“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已不满足于仅仅建设交通运输生命线,还要不断加深沿线区域经贸合作,形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突破了“新丝绸之路”建设的初衷。
材料二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我们共同期盼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中国和法国,亚洲和欧洲,一起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新丝绸之路”。
“新丝绸之路”标志着中欧两个文明的再度交汇,汇聚成“思想的丝绸之路”。
“思想的丝绸之路”一旦碰撞出新的火花、放射出新的光芒,必将照亮整个世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新丝绸之路”的发展为什么突破了建设的初衷。
(14分)(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分析中国在建设“思想的丝绸之路”中应作出怎样的努力。
(12分)解析:(1)本题以丝绸之路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与论证问题的能力。
本小问答案的范围相对明确。
分析问题可知,丝绸之路的发展能突破初衷,主要在于丝绸之路的发展进程超越预想,这就要从“快速发展”及其原因入手进行分析。
因此考生结合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发展的普遍性、量变和质变的相关知识,辩证否定观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2)本小问考查的是文化生活,据题可知,设问范围清晰,知识限定只需把握住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即可,重点在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丝绸之路阅读理解
丝绸之路阅读理解丝绸之路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它连接了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各国,促进了商品、技术和文化的交流。
以下是关于丝绸之路的阅读理解:1. 丝绸之路的定义与起源:丝绸之路是一系列连接东西方的陆路和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向西延伸至中亚、西亚和欧洲,成为了重要的商贸和文化纽带。
丝绸之路得名于其最重要的商品——丝绸,但实际上它交易的商品远不止丝绸,还包括了陶瓷、金属、珠宝、药材等。
2. 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丝绸之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的丝绸之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中亚、西亚的陆路通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逐渐扩大和完善,形成了多个分支和路线。
其中最著名的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在唐代达到了鼎盛,而海上丝绸之路则在宋元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3. 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贸交流: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贸交流,使得商品、资源得以互通有无,丰富了各地区的物质文化生活。
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它,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罗马文化等得以相互影响和交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科技传播:丝绸之路上的技术交流也是其重要的一环。
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重要发明,以及养蚕、缫丝等技术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宗教传播:丝绸之路还促进了宗教的传播,如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基督教、伊斯兰教从中亚传入中国等。
4. 丝绸之路的影响与意义:丝绸之路的影响深远,它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商贸和文化交流,还使得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同时,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总之,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它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合作,丰富了各地区的文化和经济生活,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读下列两幅图.回答问题(1)“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起我国的西安.向西可达图2中A大洲.(2。。。
试题答案分析 “⼀带⼀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欧洲经济圈.“⼀带⼀路”作为国家战略,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从图中可以看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起我国的西安,向西可达图2中A欧洲.(2)世界上⾯积最⼤的国家是俄罗斯.(3)东南亚处在亚洲与⼤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字路⼝”,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4)从图中可以看出,由印度到肯尼亚经过图2中的印度洋.(5)“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洋丝绸之路”都穿越了中东地区,中东地区⽯油资源丰富,被称为“世界的⽯油宝库”,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候⼲燥,淡⽔资源缺乏;均为发展中国家.故答案为:(1)A;(2)俄罗斯;(3)东南亚;(4)印度洋;(5)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带⼀路概况,读图理解解答即可.分析 “⼀带⼀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欧洲经济圈.“⼀带⼀路”作为国家战略,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从图中可以看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起我国的西安,向西可达图2中A欧洲.(2)世界上⾯积最⼤的国家是俄罗斯.(3)东南亚处在亚洲与⼤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字路⼝”,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4)从图中可以看出,由印度到肯尼亚经过图2中的印度洋.(5)“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洋丝绸之路”都穿越了中东地区,中东地区⽯油资源丰富,被称为“世界的⽯油宝库”,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候⼲燥,淡⽔资源缺乏;均为发展中国家.故答案为:(1)A;(2)俄罗斯;(3)东南亚;(4)印度洋;(5)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带⼀路概况,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考试题答案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单选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在最佳答案前点击选择。
)1.我国面临严峻的()形势,存在着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来源地过于集中、运输路线单一等三方面的安全隐患。
正确答案是:(C)A 能源B 安全C 能源安全D 以上均不正确2.“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平台。
正确答案是:(A)A 区域合作B 文化交流C 区域经济D 经济往来3.()就是以双边合作促进地区合作。
正确答案是:(D)A 从线到片B 区域大合作C 区域合作D 以点带面4.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自()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是:(A)A 秦汉B 汉唐C 唐宋D 明清多选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案前点击选择。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为不通过。
)1.我们需要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同时,积极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安全作用,突出和强化上合组织在()国际问题上的合作功能。
正确答案是:(A,B,C)A 政治B 安全C 地区关系D 文化2.“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些安全难题,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主要体现在()。
正确答案是:(A,B,C,D)A 有助于缓解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B 有助于保障经济安全C 有助于维护西部边疆地区的稳定D 有助于反恐是非题:1.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在扩大开放、加强交流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安全,并通过促进国际安全来维护国家安全。
正确答案是:(A)A 是B 否2.政策沟通,指各国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阅读附答案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数千年。
张骞到达中亚后,发现那里已经大量使用中国的竹制品和纺织品。
西汉使团凿开亚、欧、非三大洲的通道,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
实际上,就功能而言,还可以叫“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而且地理上的具体路线也不止一条。
历史上,开辟丝绸之路绝非仅仅出于贸易目的,当时的中原王朝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安全,在信息极端闭塞的情况下,凭借传闻与使团的勇气和信念,搭建起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
这个过程既有偶然,更是必然。
丝绸之路尽管曲折,但仍然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极大地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但囿于技术条件、自然条件与政治因素,它难以承载大规模的物质转运的任务。
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丝绸之路被效率更高的海运所取代。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构想既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
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
在新技术条件下,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
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
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成本。
据测算,从我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如果通过丝绸之路,运输距离可比海运缩短9000多公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运费节约近四分之一。
此外,古丝绸之路必须避开山地与沙漠,路线选择范围有限,经济、社会效益不高。
而今天,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把铁路修到世界屋脊。
因此,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将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从而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把资源与市场串联起来。
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复兴与拓展。
新丝绸之路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
从国际角度看,丝绸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
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该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
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
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
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
中亚地区处于地缘战略要冲,又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更是近年恶名昭彰的宗教极端势力的发源地。
新丝绸之路构想以经济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摘编自《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也可以称为“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它是中原王朝搭建起的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
B.由德国科学家命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张骞出使西
域之前,中亚人已经通过这条路进行竹制品和纺织品的贸易活动。
C.“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十分曲折,难以承载大规模的物质转运的任务。
D.开辟“丝绸之路”既有偶然,更是必然,不仅出于贸易目的,也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安全。
2.下列各项,不属于表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的一项是()A.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复兴与拓展,两端是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
B.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使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
C.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D.新丝绸之路的构想需要兼顾地区平衡,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古老的丝绸之路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而新丝绸之路的构想与它一脉相承,而且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
B.政治合作是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前提与推进手段,而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则是它的重要目标。
C.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国际战略基础是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对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遍诉求。
D.古代丝绸之路被海运所取代,新丝绸之路却可能因为在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上优于海运,承载能够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
参考答案:
1.B
2.D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B项错。
原文说: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数千年。
张骞到达中亚后,发现那里已经大量使用中国的竹制品和纺织品。
西汉使团凿开亚、欧、非三大洲的通道,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
由此可知,中亚人的贸易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而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的“丝绸之路”(即“这条路”)是指西汉使团凿开亚、欧、非三大洲的通道。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D项“新丝绸之路的构想需要兼顾地区平衡,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错,张冠李戴。
文中说,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C项以偏概全。
“国际战略基础”还包括“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