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培 养 基
第三章 工业培养基
所以选择合适的无机氮源有两层意义:
满足菌体生长
稳定和调节发酵过程中的pH
2、有机氮源
来源: 一些廉价的原料:花生饼粉、黄豆饼粉、棉子饼粉、 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粉、鱼粉、蚕 蛹粉、尿素、废菌丝体和酒糟。
成分复杂:除提供氮源外,有些有机氮源还 提供大量的无机盐及生长因子,少量糖类、 脂肪。 例 玉米浆: ①可溶性蛋白、生长因子(生物素)、苯乙酸 ②较多的乳酸 ③硫、磷、微量元素等
例:地衣牙孢杆菌生产α-淀粉酶 碳源对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碳源 葡萄糖 蔗糖 糊精 淀粉 细胞浓度(OD值) 4.2 4.02 3.06 3.09 α-淀粉酶 0 0 38.2 40.2
二、氮源
氮源主要用于构成菌体细胞物质(氨基 酸,蛋白质、核酸等)和含氮代谢物。 常用的氮源可分为两大类: 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
第二节 工业培养基的成分及来源
一、碳源 1、作用 a.提供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所需 的碳成分
b.提供合成目的产物所必须的碳成分
2、来源
糖类 油脂 有机酸 其他碳氢化合物
3、工业上常用的糖类
a. 葡萄糖 b. 糊精、淀粉及其水解物 c.糖蜜(蔗糖、乳糖、麦芽糖)
3、工业上常用的糖类 a. 葡萄糖 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 工业上常用的葡萄糖由淀粉水解制备
1、无机氮源 种类:氨盐、硝酸盐和氨水
特点: 吸收快 引起pH的变化 如: (NH4)2SO4 → 2NH3 + 2H2SO4 NaNO3 + 4H2 → NH3 + 2H2O + NaOH
无机氮源被菌体作为氮源利用后,培养 液中就留下了酸性或碱性物质,这种经微生 物生理作用(代谢)后能形成酸性物质的无 机氮源叫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胺 若菌体代谢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则此种 无机氮源称为生理碱性物质,如硝酸钠。正 确使用生理酸碱性物质,对稳定和调节发酵 过程的pH有积极作用。
生产工艺第三章 培养基制备 第三节培养基的配制
第三节 培养基的配制
3.渗透压 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营养物质要有合适的浓度。营 养物质的浓度太低,不仅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对营养物质 的需求,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提高设备的 利用率。但是,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过高时,由于培 养基的渗透压太大,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此外培养基中 的各种离子的浓度比例也会影响到培养基的渗透压和微生 物的代谢活动,因此,培养基中各种离子的比例需求要平 衡。在发酵生产过程中,在不影响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代 谢转化率的情况下,通常趋向在较高浓度下进行发酵,以 提高产物产量,并尽可能选育高渗透压的生产菌珠。当然, 培养基浓度太大会使培养基黏度增加和溶氧量降低。
第三节 培养基的配制
1.根据微生物的培养需要 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成分是不同的,要确 定一个合适的培养基,就需要了解生产用菌种的来源、 生理生化特性和一般的营养要求,根据不同生产菌种的 培养条件、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化学性质 等确定培养基。
第三节 培养基的配制
2.营养成分比例恰当 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之间应有适当的比例,培养基 中的碳氮的比例(C/N)在发酵工业中尤其重要。如培养 基中氮肥源过多,会引起微生物生长过于旺盛,而不利于 产物的积累;氮源不足,则微生物菌体生长过于缓慢。当 培养基中的碳源供应不足时,容易引起微生物菌体的衰老 和自溶。培养基的碳氮比不仅会影响微生物菌体的生长, 同时也会影响到发酵的代谢途径。不同的微生物菌种、不 同的发酵产物所要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微生 物在不同的培养阶段,对培养基的碳氮比的要求也是不一 样的。
第三节 培养基的配制
为了减少实验次数,可考虑用“正交试验设计”等数 学方法来确定培养基给分和浓度,它可以通过比较少的实 验次数而得到较满意的结果,另处,还可通过方差分析, 确定哪些因素影响较大,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发酵工程培养基
糖蜜使用的注意点:
除糖份外,含有较多的杂质,其中有些是有用的, 但是许多都会对发酵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进行预 处理。
例:谷氨酸发酵
有害物资:胶体成分(起泡、结晶)、钙盐(结 晶)、生物素(发酵控制)。
预处理:澄清→脱钙→脱除生物素 例:柠檬酸发酵 有害物质:铁离子含量高(导致异柠檬酸的生成)。 预处理:→黄血盐
但过多的初始葡萄糖会抑制微生物生长,引 起葡萄糖效应,这主要是葡萄糖的分解代谢 阻遏造成。
另外过多葡萄糖会过分加速菌体呼吸,以致 溶解氧不能满足需要,使一些中间代谢物积 累,pH下降,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
2.糖蜜 又称糖浆,俗称糖稀。
生物发酵工业所用的糖蜜,主要是指制糖工 业上的废糖蜜,它是甘蔗糖厂或甜菜糖厂的 一种副产品。
又如肠膜状明串珠菌的生长需要补充10种维 生素、19种氨基酸、3种嘌呤及嘧啶等。
2.前体
能直接结合到产物中,而自身结构没有多大 变化,但是产物产量却有较大提高。
青霉素:分子量356
苯乙酸:分子量136
如青霉素生产中,加入玉米浆,产量增加, 原因是玉米浆含有苯乙酸,被优先结合到青 霉素分子中去。
速效氮源。
无机氮源的迅速利用会引起pH的变化。 生理酸性物质:硫酸铵。 生理碱性物质:硝酸钠。
正确使用生理酸碱性物质,对稳定和调节发 酵过程的pH有积极作用。
氨水:
在发酵中除可以调节pH外,它也是一种容易 被利用的氮源,在许多抗生素的生产中得到 普遍使用。
氨水因碱性较强,因此使用时要防止局部过 碱,加强搅拌,并少量多次地加入。
铁:
发酵培养基及制备
同理,可以计算并确定B3、C3、D1分别为B、 C、D因素的优水平。四个因素的优水平组合 A2B3C3D1为本试验的最优水平组合,即酶法 液化生产山楂清汁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加水量 50mL/100g,加酶量7mL/100g,酶解 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1.5h。
• 根据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的不同要求选择 • 根据经济效益分析选择培养基
–价廉、来源Βιβλιοθήκη 富、运输方便、就地取材、无毒二、发酵培养基成分选择的原则
• 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成分是不同 的,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培养基,就需要了 解生产根据不同生产菌种的培养条件、生 物合成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化学性质 等确定培养基。
3
2
1
3
2
1
3
18
3
3
2
1
42
不考察交互作用的试验结果分析
(1) 确定试验因素的优水平和最优水平组合
分析A因素各水平对试验指标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A1 的影响反映在第1、2、3号试验中,A2的影响反映在第4、5、 6号试验中,A3的影响反映在第7、8、9号试验中。
A因素的1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之和为
度。Rj越大,说明该因素对试验指
标判的断影因响素越的大主。次根顺据 序。Rj大1小. ,计可算以
Kjm,kjm
极差分析法-R法
Rj 因素主次
2. 判断 优水平
优组合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因素
液化率
A
B
C
D
%
1
1
1
1
0
1
2
2
发酵工程第三章培养基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培养基:广义上讲培养基是指一切可供微生物细胞生长 繁殖 所需的一组营养物质和原料。同时培养基也为微
葡萄糖效应
这是大肠杆菌首先利用葡萄糖进展生长繁殖,在 葡萄糖耗尽后,过一段时间菌体才开场利用乳糖 再生长繁殖。后来的酶学试验证实,当葡萄糖存 在时,细菌不利用其他糖。在上述培养基中即使 参加乳糖酶诱导物,葡萄糖没耗尽,利用乳糖的 酶系也不能合成。
葡萄糖效应是由葡萄糖的某种分解代谢物引起的, 这种代谢物阻遏了细菌能够利用其他糖的酶的生 成。
气搅拌性能以及发酵产物的后期处理。
3.1 发酵工业培养基的根本要求
必须提供合成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物的根 本成分;
有利于减少培养基的单耗,即提高单位营 养物质的转化率;
有利于提高产物的浓度,以提高单位容积 发酵罐的生产能力;
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速度,缩短发酵周 期;
尽量减少副产物的形成,便于产物的别离 纯化,并尽可能减少产生“三废〞物质;
次参加,并强强搅拌; 二是氨水中含有多种嗜碱性微生物,因此在使用前要用石棉等
过滤介质进展过滤除菌,防止因通氨而引起的染菌。
毛霉产蛋白酶的研究
陈涛,中国酿造,2004
初始pH的影响: pH偏酸比较好,中性蛋白酶影响大
无机氮源的影响: 硫酸铵>硝酸铵>硝酸钠>尿素
2、有机氮源
来源:工业上常用的有机氮源都是一些廉价的原料,花生饼 粉、黄豆饼粉、棉子饼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
第三章培养基及其配制
⑷2,4—D(2,4—二氯苯氧乙酸)起动能力比IAA高10倍, 特别在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上活力最高,但它强烈抑制芽 的形成,影响器官的发育。适宜的用量范围较狭窄,过量 常有毒效应。
5.2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多用于诱导不定芽的分化和茎、苗的增殖,而 在生根培养时使用较少或用量较低。这类激素是腺嘌吟的 衍生物,包括6-BA(6-苄基氨基嘌呤)、Kt (kinetin 激动 素)、Zt (zeatin 玉米素)等,细胞分裂素0.05-10mg/L。 其中Zt活性最强,但非常昂贵,常用的是6—BA。
(三)母液配制的药品与器材
1、药品:配制MS培养基所需的药品、生长调节 物质、蒸馏水、0.1mol/L的NaOH,0.1mol/L的 HCL 2、器材:各类天平、烧杯、容量瓶、量筒、 母液瓶、标签、冰箱等。
(四)母液配制(以MS培养基为例)
无机大量 母液
有机物母液
激素母液
无机微量母液
铁盐母液
配制MS培养基时母液的计算Fra bibliotekGA (赤霉素): 有20多种,生理活性及作用的种类、部位、效应等各有不 同、培养基中添加的是GA3,主要用于促进幼苗茎的伸长 生长,促进不定胚发育成小植株;赤霉素和生长素协同作 用,对形成层的分化有影响,当生长素/赤霉素比值高时 有利于木质部分化,比值低时有利于韧皮部分化;此外, 赤霉素还用于打破休眠,促进种子、块茎、鳞茎等提前萌 发。一般在器官形成后,添加赤霉素可促进器官或胚状体 的生长。
在培养基中添加细胞分裂素有三个作用:
①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萌发生长。 ②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 ③抑制根的分化。
5.3激素配比模式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它们的比例决定着发育的方向,是愈伤 组织、长根还是长芽。如为了促进芽器官的分化,应除去或降 低生长素的浓度,或者调整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 例。 高:有利于根的形成和愈伤组织的形成; 适中:有利于根芽的分化; 低:有利于芽的形成
微生物工程(发酵)第三章 培养基制备与灭菌
3.3 培养基及设备的灭菌
3.3.1常见灭菌方法: • 加热灭菌 • 过滤灭菌 • 辐射灭菌 • 化学灭菌 • 熏蒸灭菌
1、高温灭菌
• 1)干热灭菌
烘箱内热空气灭菌 160℃,2小时
干)煮沸消毒
3)丁达尔灭菌 4)常规高压灭菌 121℃,15分钟; 115℃,30分钟;
类胡萝卜素高产菌Y11的培养基的优化
郭秒,食品与工业发酵,2004
类胡萝卜素的作用:色素、营养保健
原培养基:
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分(以碳源为例)
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适宜的培养基成分(以碳源为例)
考虑到成本:乙酸钠是较为合适的碳源 进一步:乙酸钠的浓度2%比较好
结果: 碳源:乙酸钠 0. 2% 氮源:氯化铵 0.2% 酵母膏0.03%
3.1.1.6 前体物质、抑制剂和促进剂
前体物质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彼 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 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 较大的提高。
青霉素:分子量356
苯乙酸:分子量136
• 前体一般都有毒性,浓度过大对菌体的生 长不利 • 苯乙酸,一般基础料中仅仅添加 0.07%
有些促进剂的作用是沉淀或螯合有害的重金属离子。
抑制剂:能使酶的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质 变性的物质; 可用透析或超滤的方式去除;
在培养基中添加抑制剂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 同时会使另一代谢途径活跃,从而获得人们所需要 的某一终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某一代谢中间产物积 累起来;
3.1.2 发酵工业原料的选择原则
• • • • • • • •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营养丰富,浓度恰当; 资源丰富,容易收集; 易于储藏; 理化性质稳定,成分间无反应; 不影响通气、搅拌、产物分离,废物处理方便 不含毒副作用的物质 价格低廉
第三章 培养基的灭菌
ln (
K2 K `2 ) ln > ( ) K1 K `1
ln (
K `2 ) ∆E ` K `1
即随着温度的上升,微生物的死亡速率常数增加倍数 微生物的死亡速率常数增加倍数要大于培养基成分的破坏速 微生物的死亡速率常数增加倍数 率的增加倍数。也就是说, 结论1:当灭菌温度上升时, 结论 :当灭菌温度上升时,微生物死亡速率的提高要超过培养基成分的破坏速率 的增加。 的增加。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在热灭菌过程中,同时会发生微生物死亡和培养基破坏这 两种过程,且这两种过程的进行速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速,但微生物的死亡速率 随温度的升高更为显著。据测定,每升高10℃时一般化学反应的反应
5、过滤除菌法 、
利用过滤方法阻留微生物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制备无菌空气
6、火焰灭菌法 、
火焰 适用范围:接种针、玻璃棒、 适用范围:接种针、玻璃棒、三角瓶口 酒精灯
二、湿热灭菌原理
湿热灭菌原理
由于蒸汽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而且在冷凝时 会放出大量的冷凝热(潜热),很容易使蛋白质 凝固而杀死各种微生物。
速率的增加倍数是1.5-2.0,而杀死芽孢为5-10,杀死微生物细 胞为35左右。 。
灭菌温度℃
灭菌时间(分) 400 36 15 4 0.5 0.08 0.01
营养成分破坏量% 99.3 67.0 50.0 27.0 8.0 2.0 1.0
再看表3-21灭菌温度、 时间与营养成分破坏量的 关系(N/No=0.001) 同样的灭菌效果
一、灭菌的原理和方法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与灭菌在发酵工业中均有广泛应用。 消毒与灭菌在发酵工业中均有广泛应用。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 容器、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 外的病源微生物。 外的病源微生物。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细菌 芽孢。例如,用于消牛奶、 芽孢。例如,用于消牛奶、啤酒和酿酒原汗等的巴氏消毒 是将物料加热至60℃维持30min,以杀死不耐高温的 法,是将物料加热至 ℃维持 , 物料中的微生物营养细胞。 物料中的微生物营养细胞。 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生 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生 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消毒不一定能达到灭菌要求, 消毒不一定能达到灭菌要求,而灭菌则可达到消毒的 目的。 目的。
第三章 发酵培养基
米糠
13 45 13 14 16 91 2.64 22 23.2 297 1250 0.5 0.1 0.9 0.2 0.4 0.6 0.5 0.4
酵母 膏
50 0 3 10 95 3.3 1.4 1.6 5.5 6.2 6.5 2.1
无机氮源和尿素、玉米浆等可被迅速利用,为速效氮;
蛋白质氮则需先水解成肽和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属迟效氮
二、氮源
有机氮源 豆饼(粕)粉、花生饼粉、鱼粉、蚕蛹粉、酵母粉、玉米 浆、尿素等
无机氮源 铵盐、硝酸盐等 (由于细胞内的含氮物质都以氨基或亚氨基的形式存在,故
铵态氮可以直接用于合成细胞物质;而硝态氮需还原成氨后 才能被利用)
成分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脂肪/% 纤维/% 灰分/% 干物/% 核黄素/(mg/kg) 硫胺素/(mg/kg) 泛酸/(mg/kg) 尼克酸/(mg/kg) 吡哆 醇/(mg/kg) 生物素/(mg/kg) 胆碱/(mg/kg) 精氨酸/% 胱氨酸/% 甘氨酸/% 异亮氨酸/% 亮氨酸/% 赖氨酸/% 甲硫氨酸/% 苯丙氨酸/%
糖蜜主要含有蔗糖,总糖可达50%-75%。
糖蜜分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二者在糖的含量和无机盐 的含量上有所不同,即使同一种糖蜜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其成 分也存在差异,因此使用时要注意。
淀粉糊精 多糖,也是常用的碳源; 需经胞外酶水解成单糖后再被吸收利用; 使用淀粉可克服葡萄糖代谢过快的弊病,价格也比较低廉, 在发酵工业中被普遍使用。 常用的淀粉为玉米、甘薯、马铃薯、木薯淀粉。
5)其他 牛肉膏、蛋白胨、动物心、肝等组织浸液等都含 有丰富的生长因子
五、水
生理功能:
1)是微生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进行代谢反应的介质 3)营养物、代谢物、氧气等必须溶解于水后才能通过细胞表 面进行正常的活动;
生产工艺第三章 培养基制备 第四节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第四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2.淀粉水解反应动力学 参与淀粉水解反应的物质,除淀粉本身以外,还有 水和无机催化剂,反应进行的速度理应取决于这三种物 质。无机酸是催化剂,其氢离子对于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但是在反应过程中并不消耗,酸的浓度应该不变化。水 解实际上是淀粉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双分子反应,反应 进行的速度取决于两者的浓度。但在水解情况下,淀粉 乳浓度一般较低,水的量较大,虽有一部分水参与反应, 但是水的量变化很少,不影响反应速度,于是水解的速 率只决定于淀粉的浓度,反应则属于单分子反映的一级 化学反应类型。
第四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据研究,水解反应速率常数k与下列几个因素有关, 并建立关系式如下。
K=α﹒cN﹒δ﹒γ 式中 α--催化剂的活性常数,因不同种类的酸,其H+解 离 程 度 不 同 , 由 实 验 测 定 HCl 的 H+ 能 够 1 0 0 % 解 离 。 其 α=1,H2SO4为0.5~0.52,H3PO4为0.3,CH3COOH为0.025, HBr为1.7,因此,盐酸是一种良好的催化剂;
第四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3.酸酶结合法 酸酶结合法是集中酸法和酶解法制糖的优点而采用的 结合生产工艺。根据原料淀粉性质可采用酸酶水解法或酶 酸水解法。 (1)酸酶法 是先将淀粉酸解水解成糊精或低聚糖, 然后再用糖化酶将其水解成葡萄糖的工艺。如玉米、小麦 等谷类原料的淀粉,淀粉颗粒坚硬,如果用α-淀粉酶液化, 在短时间内作用,液化反应往往不彻底。工厂采用淀粉用 酸水解到一定的程度(用液化DE表示,一般为10~15), 再降温中和后,用糖化酶进行糖化,此法的优点是酸液化 速度快,糖化时间可采用较高的淀粉乳浓度,提高生产效 率。酸用量少,产品颜色浅,糖液质量高。DE值表示淀粉 水解的程度,指的是葡萄糖(所测的还原糖都以葡萄糖计 算)占干物质的百分比。
第三章__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设备
3dG1C A T2dT
0
W2C A1T 1 Tt1
冷却降温时间:
3G1C AlnT1t1
W2CA1 T2t1
式中: T1—培养基冷却前的温度,℃ T2—培养基冷却后的温度,℃
.
2、加热和冷却介质用量
加热蒸汽用量:
S1 GC1(T2 T1)
I
式中:I—加热蒸汽的焓,kJ/kg
λ—冷凝水的焓,kJ/kg
(三)加热灭菌方式
培养基→加热升温→维持保温→冷却降温→发酵
分批灭菌:三个过程在一个设备内完成 连续灭菌:三个过程分别在不同的设备内完成
(四)灭菌要求
❖ 达到无菌程度 ❖ 尽量减少营养成分损失 ❖ 降低能量消耗
.
(五)理论灭菌时间
微生物的受热死灭过程属于一级反应
dN kN
d
式中: τ——受热时间 N——活菌个数 k——反应速率常数,随反应温度变化
营养成分破坏较少 蒸汽负荷均衡,操作方便 降低了劳动强度,适宜自动
控制
缺点:需要专门设备,投资较大 设备较多,染菌机会也相.应较多
2、要求
①.加热设备:加热均匀, 1 4 4 ℃ 2 0 s 2 - 3 m i n 2 0 s 快速升温到灭菌温度
(温度一致)
②.维持设备:使培养基按
温 度
顺序流动,维持灭菌
N0 40106 2107 81014(个) NS 0.001(个) k 0.25(s1) t 1 ln N0 2.7(min)
k NS
.
二、分批灭菌过程与计算
(一)分批灭菌操作过程
(实罐灭菌或实消)
❖ 升温:将培养基置于 发酵罐中用蒸汽加热
❖ 保温:达到预定灭菌 温度后维持一定时间
第三章 工业发酵培养基
第三章工业发酵培养基一、填空题1.工业培养基按用途分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2. 培养中速效碳是指,速效氮是指。
3.工业发酵培养基的成分有碳源、氮源、水以及,,。
4. 碳源物对微生物的功能是 __和_ __,微生物可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___ _、___ _、__ _、__ _、__ __等。
5. 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物质主要有_ _、_ _、_ __、_ __、__ _等。
6. 生长因子主要包括、和。
7. 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基本要求是__ _、_ _、_ _、_ _和_ _。
二、名词解释1.前体2.促进剂3.碳氮比4.孢子培养基5.玉米浆6.发酵培养基三、判断题1.培养基灭菌前加豆油,主要是预防泡沫的产生和提供氮源。
2.青霉素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苯乙酸目的是促进产量的增加。
3. 前体是构成细胞结构的小分子物质。
4. 营养成分碳源是细胞组成成分和各种产物的构成元素,不能作为生物能量代谢的必需元素。
5. 柠檬酸可调节培养基的pH,但不能作为碳源被菌利用。
6. 在味精生产时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是为了抑制杂菌。
7. 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0.5—1.0%.8. 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其作用是调节渗透压。
四、选择题⒈大肠杆菌液体培养时,它首先利用的碳源是()。
A 淀粉B 乳糖C 葡萄糖D 玉米粉⒉适合细菌生长的C/N比一般为()A 5:1B 25:1C 40:1D 80:1⒊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高氏一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⒋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A.葡萄糖 B.蛋白胨 C.NaCl D.生物素⒌食品工业微生物发酵一般要求培养基原料( )A.价格高质量好B.营养好价格高C. 价廉易得D.纯度高6 无机氮是速效氮,因为其()A.微生物对其吸收快B.是无机物C. 纯度高D.价廉易得7 下列哪些是生理碱性物质()A.硝酸钠B.氯化钠C.氢氧化钠D.氯化铵8 平板划线分离法需要下面所有的物品,除了( )之外。
【发酵工程】第三章 发酵培养基3
灭菌
在大规模发酵中应该尽可能的采取连续灭菌的操作, 而且保证灭菌条件的稳定是保证发酵稳定的前提 有时避免营养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相互作用, 可以将营养物质分开消毒。 Na2HPO4+CaCO3→CaHPO4+Na2CO3 有些物质由于挥发和对热非常敏感,就不能采用湿 热的灭菌方法
第四节、重组产品培养基的介绍
13.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 ) 培养基 A 基础培养基 B加富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15.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某种细菌,培养基要用( )
A.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B.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
养基 C.固体培养基
D.液体培养基
C
16.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划分的发酵种类
是
(
)
第一节第一节发酵培养基的要求和种类发酵培养基的要求和种类第二节第二节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来源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来源第三节第三节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原理与优化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原理与优化第二节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来源一碳源1作用2来源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二氮源1作用2来源三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糖类油脂有机酸烃和醇类四生长因子前体和产物促进剂从广义上讲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均称生长因子
pH控制摇床:反应器水平上的摇瓶研究
五、培养基设计时注意的一些相关问题
原料及设备的预处理 原材料的质量
发酵特性的影响
在抗生素发酵生产中往往喜欢所谓的“稀配方”,因 为它既降低成本、灭菌容易、且使氧传递容易而有利 于目的产物的生物合成。如果营养成分缺乏,则可通 过中间补料方法予以弥补。
单因子实验
多因子实验:均匀设计、
正交实验设计、 响应面分析等。
3.培养基
第二节 培养基的种类
复合培养基
按来源分类 合成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按形态分类 半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孢子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
按用途分类
发酵培养基 生物检测 其他:分离培养基 再生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一、孢子培养基 用途:制备大量的优质孢子 要求:营养物质的浓度要低,特别是有机氮源 的含量要低 举例: 麸皮孢子培养基、大米孢子培养基、 人工配制:葡萄糖、淀粉、 NH4NO3、 KH2PO4、琼脂
4. 烷烃类:石油产品
2CO2+H2O+NaOH)
二、 氮源
作用:
构成菌体细胞物质 构成代谢产物 但碳源不足时,可被当作碳源利用
1.无机氮源:如NH4Cl、(NH4)2SO4、NH4NO3、 (NH4)3PO3等 速效营养物质:分子量小,能迅速被菌体吸收利用 的物质。 NaNO3+4H2→NH3+2H2O+NaOH (NH4)2SO3→2NH3+H2SO3 生理酸性物质:经微生物代谢后,能够产生酸性物质的营 养成分。 生理碱性物质:经微生物代谢后,能够产生碱性物质的营 养成分。
② 淀粉、糊精
使用条件:微生物必须能分泌水解淀粉、糊精的酶类 缺点:难利用、 发酵液比较稠、一般>2.0%时加入一定的α-淀粉酶 成分比较复杂,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等等。 优点:来源广泛、价格低 由于难被利用,可以解除葡萄糖效应
2.脂肪:豆油、花生油、菜籽油
3.有机酸、有机醇:甲醇、乙醇、甘油、山梨醇、 有机酸盐 (CH3COONa+2O2 →
六、 生长因子
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等 1. 维生素:是辅酶的组成成分; 2. 氨基酸:有些生物不能合成某种氨基酸; 3. 嘌呤和嘧啶:构成核酸和辅酶。
第三章 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技术
第三章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技术性和实践性强、无菌条件要求高的一项工作。
掌握组织培养的工作程序和基本操作技术,是做好组织培养工作的基本要求。
因此,我们在组织培养的学习和实践中应不断提升操作水平,掌握技术要领和相关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按照工作程序的要求,高质量开展组织培养的试验研究和苗木生产。
第一节组培的一般工作程序植物组织培养的完整过程一般分为制定培养方案、外植体选择与处理、接种、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壮苗与生根培养、试管苗的驯化移栽等几个技术环节(图3-1),各技术环节的具体要求见本章第2~6节内容。
第二节培养基及其配制培养基是提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各种养分的介质。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植物以及同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细胞对营养要求不同,只有满足了它们各自的特殊要求,才能更好地生长发育。
因此,理解培养基的组成及其作用,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及筛选方法是取得组培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培养基配制的目的完整植株具根、茎、叶等器官,它们彼此分工协作,通过新陈代谢从环境中吸收营养,以自养方式建造自身。
离体培养材料缺乏完整植株那样的自养机能,需要以异养方式从外界直接获得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养分。
配制培养基的目的就是人为提供离体培养材料的营养源,包括碳水化合物、矿质营养、维生素等,以满足离体材料的生长发育。
按照不同配方配制的培养基,是为满足不同类型离体材料的营养需要。
二、培养基的成分培养基的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植物激素、培养物的支持材料五大类。
(一)水分水是植物原生质体的组成成分,也是一切代谢过程的介质和溶媒。
配制培养基时选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不但可以保持培养基配制的准确性。
另外,也有利于减少发霉变质,延长培养基母液的贮藏时间。
大规模生产时,配制培养基可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
(二)无机盐根据植物对无机盐需求量的多少,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大量元素大量元素是指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浓度小于0.5 mmol/L的营养元素,主要有N、P、K、Ca、Mg、S等。
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原理园艺
三.培养基
○ 植物营养 ○ 植物生长调节剂 ○ 培养基的物理性质
四.培养条件
#2022
第三章作业:
愈伤组织 外植体
细胞水平再分化
薄壁细胞 分生细胞 管胞细胞 色素细胞
再生植株
各种器官
器官水平再分化
(器官发生-----形成器官原基)
离体培养中器官发生的两种类型:
1. 器官型
2. 器官发生型
组织水平再分化
分 生 组 织
维 管 组
结织
节
3.2.3 植株再生
离体培养中再生植株的主要途径:器官发生 途径和胚胎发生途径
外植体细胞
胚胎发生 愈伤组织
萌发
脱分化 (器官发生型)器官发生
不定根
器官发生 (器官型)
胚胎发生
不定芽 萌发
再生植株
三.愈伤组织培养
四.愈伤组织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
○ 诱导期:外植体细胞准备进行分裂的时期; ○ 分裂期:外植体外层细胞迅速分裂并逐渐恢复到分生组织状态,细胞进行脱分化的时
期; ○ 分化期:分裂期的愈伤组织中由于一些停止分裂的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变化,
丛生芽:指由顶芽或侧芽 在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 件下,诱导腋芽原基不断 萌发而形成的丛生状芽。
原球茎:兰科植物组织培 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中 间繁殖体,是呈珠粒状、 由胚性细胞组成、基部生 假根、类似嫩茎的器官。 圆球茎可以增殖形成原球 茎丛。
3.2.2 再分化
外植体经离体培养形成完整再生植株所经历的再 分化过程:
脱分化和再分化
脱分化概念:
再分化概念:
不定芽: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在适宜的培养基和培
发酵培养基及其制备
要求此种培养基的组成丰富完整,营养成分浓度和粘度适中, 即利于菌体生长,又利于合成大量的代谢产物。
发酵培养基的组成要考虑菌体在发酵过程中的各种生化代谢的 协调,在产物合成期,使发酵液pH值不出现大的波动。
不同的菌体,不同的产品,对培养基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 发酵产品,培养基的状态、粘度、各成分的含量也是不同的。但是, 基本的营养需求是一致。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发酵培养基。
根据使用目的可分为: (生物)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 选择培养基(selected medium):
根据形状可分为: 固体培养基(solid medium): 半固体培养基(semi-solid medium): 液体培养基( liquid medium):
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可分为:
碳氮比不当,还会影响菌体按比例地吸收营养物质,直接影响 菌体生长和产物的形成,菌体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其碳氮比的最适 要求是不一样的。
根据元素组成:酵母菌的碳氮比约为10020;霉菌的碳氮比约 为10010。
一般发酵工业的碳氮比约为100 0.2~2.0,但在氨基酸发酵中, 碳氮比就高。如谷氨酸发酵C:N=100:15~21,若碳氮比为 100:0.2~2.0,则会出现只长菌体,而不产谷氨酸的现象。
微生物的营养活动,是依靠向外界分泌大量的酶,将周 围环境中大分子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分解成小 分子化合物,再借助于细胞膜的渗透作用,吸收这些小分子 营养来实现的。
第一节 培养基的选择与制备
一、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
根据来源可分为: 天然培养基(complex /undefined medium): 合成培养基(defined medium): 半合成培养基(semi-defined mediu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3.1
培养基改良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
当新的培养工作开始时,必须拟定适合该培养工作特殊要求的培 养基。因此,20 世纪 60 年代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各种效果好的培养 基配方相继诞生(见表 3.1)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Murashige 和 Skoog(1962)的 MS 培养基,也是目前应用最普遍、适应范围最广 4 ,对 泛的一种培养基,主要是由于它含有较高浓度的 NO 3 、K+、 NH 一般植物组织和细胞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此后,为了适应不同物种, 在 MS 配方的基础上修改设计了多种培养基, 有适合十字花科植物的 B5 培养基(Gamborg 等,1968) 、适合木本植物的 WS 配方(Wolter and Skoog,1966)和 LS 配方(Linsmal and Skoog,1962) 、适合禾 本科植物花粉培养的 N6 配方(朱至清等,1975,1987)及 Nitsch 修 改 的 H 培 养 基 ( 1969 ) 等 ( 见 图 3.2 ) 。
在水中溶解矿物盐时,各种矿质元素要经过解离和电离。在培养 基中的活性因素与其说是化合物, 不如说是不同类型的离子。 一种离 子可能通过一种以上的盐提供。例如,在 MS 培养基中, NO 3 离子通 过 NH4NO3 和 KNO3 供应,而 K+则是通过 KNO3 和 KH2PO4 供应。 因此, 两种培养基之间的比较可以通过比较其中不同离子总的浓度进 行。 如前所述,White 培养基是最早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之一,它 包含了所有必需的营养物, 广泛用于根培养。 但是许多研究者的经验 表明, 这个培养基中无机营养物在数量上对愈伤组织的良好生长是不 适合的(Murashinge 和 Skoog,1962) 。这一缺点通过在培养基中加 入复杂的混合物,如酵母提取液、水解酪蛋白、椰乳、氨基酸等较早 地得到解决(Reinert 和 White,1965;Risser 和 White,1964) ,并 以形成适宜的合成培养基为目的。 后来, 有些研究者通过增加各种无 机营养物, 尤其是钾和氮的应用有效地取代了有机添加物。 现在广泛 采用的多数植物组织培养基(见表 3.1) ,其中的矿物盐(离子)较 White 培养基更丰富。Heller(1953)所采用的铝(Aluminium)和 镍 (Nickel) 未被证明是必要的, 并被后来的研究者删除。 钠 (Sodium) 、 氯(Chlorine)和碘(Iodine)的必要性也没有被证实。 Heller(1953)进行过植物组织培养中无机营养物的详细的研究, 并特别强调铁和氮。 在原来的 White 培养基中 (1943) , 铁以 Fe( 2 SO4) 3 的形式加入,但 Street 及其合作者以 FeCl2 取代并用于根培养,因 为这个方案中含有锰和其他金属离子杂质( Street 和 Henshaw , 1966) 。但是,FeCl2 也没有提供一个纯粹的满意的离子来源。在这个 方案中,铁在 pH 值为 5.2 左右时对组织是有效的。众所周知,根培 养开始后一周内,培养基的 pH 值从开始的 4.9~5.0 升至 5.8~6.0, 根开始表现出缺铁的征兆。 克服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 在多数培养基 中采用现在用的 Fe.EDTA,在这个方案中 pH 值达到 7.6~8.0 时铁 仍然有效。根通过与铁结合的自然螯合物,当 pH 值为 6.0 时愈伤组 织培养物还能利用铁(Heller,1953) 。 培养基中无机氮的供应有两种形式——硝酸盐和铵盐。作为氮的 惟一来源时,硝酸盐远远优于铵盐,但在单独使用硝酸盐时,培养基 的 pH 值向碱性漂移,加入少量铵盐能抑制这种漂移。因此,几种培 养基中都同时含有硝酸盐和铵盐。 愈伤组织表现的缺素症状如下(Heller,1965) : ① 氮——某些愈伤组织出现花青甙;没有导管形成。 ② 氮、钾和磷——细胞过度增大,形成层减少。 ③ 硫——很明显褪绿。 ④ 铁——细胞分裂停止。
1865年Knop 盐溶液培养基 1939年 Gautheret 愈伤组织培养基
1925年Uspenski和Uspenskaia 海藻培养基
1943年White根培养基
B5——十字花科植物 (Gamborg等,1968) 改 良 培 养 基 N6(朱至清等,197—禾本科植物花粉培养 WS (Wolter & Skoog,1966) & LS(Lingmal & Skoog, 1962) ——木本植物
和有山梨醇(Sorbitol)时效果相同(Chong 和 Taper,1972) 。 已知植物组织中利用的其他形式的碳源包括麦芽糖(Maltose) 、 半乳糖(Galactose) 、甘露醇(Manitol)和乳糖(Lactose)等。 (3)生长激素 除营养物质外,通常需要加入一种以上的生长物质,如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 以维持组织和器官的良好生长。 对这些物质的 需要随组织的不同而变化, 但可以认为主要取决于激素的种类、 水平 和激素之间的平衡状态。 ① 生长素。这类激素随茎和节间的伸长、向性、顶端优势和生长 等而存在, 在组织培养中主要用于细胞分裂和根的分化。 通常用于组 织培养的生长素有吲哚丁酸(IBA,Indole-3-butyric acid) ;萘乙酸 (NAA, Naphthylene acetic) ; 萘氧基乙酸 (NOA, Naphthoxy-acetic acid) ;对氯苯氧基乙酸(P-CPA,Para-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 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 5-三氯苯氧基乙酸 (2, 4, 5-T, 2, 4, 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 吲哚乙酸(IAA,3-Indolelacetic acid) 。它们中的 IBA 和 NAA 广泛 用于组织生长,与细胞分裂素结合用于芽的增殖;2,4-D 和 2,4, 5-T 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非常有效。通常生长素既可在乙醇中也 可在稀氢氧化钠中溶解。 ② 细胞分裂素。 这类激素与细胞分裂、 顶端优势改变和芽的分化 等有关,在培养基中则主要是与从愈伤组织和器官上分化不定芽有 关。 这些化合物也用于减弱顶端优势的腋芽的增殖。 常用的细胞分裂 素有卞氨基嘌呤 (BAP, Benzylamino purine) 、 异戊烯基腺嘌呤 (z-ip, Isopentenyl-adenine)和激动素(Kinetin,furfurylamino purine) 。 细胞分裂素常溶于稀盐酸或氢氧化钠。 ③ 赤霉素(Gibberellin) 。已知的赤霉素超过 20 种,一般用的是 GA3。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比,赤霉素使用很少。有报道,赤霉 素可促进高粱不定胚再生小植株的正常发育。 GA3 可完全溶于冷水直 到 1 000 mg/L。 (4)琼脂 当采用液体培养时,静止培养中的培养物会由于缺氧而致死。为 了避免这种现象,培养基可用琼脂[从海草(Seaweed)中得到的一种 多糖]固化,使培养物处于培养基的表面,这种培养基被称作固体培 养基。通常琼脂的浓度为 0.8%~1.0%,浓度过高,培养基会变硬,营 养物不易扩散到组织中。 广泛采用的固体培养基由于与培养物紧密接 触,对多数培养都非常适合,但琼脂不是培养基必要的营养成分。进 行营养研究时,应避免使用琼脂,因为商业用琼脂不纯,含有 Ca、 Mg 等元素。Heller(1953)为了避免这种影响,在液体培养基上采
第三章
第一节
培 养 基
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和主要培 养基
培养基的组成对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关系甚大。离体组织对适合 生长的营养需求随物种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甚至同一物种不同部位 的组织和器官所需的营养物质也不完全相同 (Murashige and Skoog, 1962) 。因此,没有哪个培养基能完全满足各种植物组织和器官的要 求。 最早的一些植物组织培养基,如 White( 1943 )的根培养基和 Gautheret( 1939)的愈伤组织培养基都是从早先用于完整植株培 养 的 营 养 液 发 展 而 来 。 White 培 养 基 是 基 于 Uspenski 和 Uspenskaia 的海藻培养基( 1925 ) , Gautheret 的培养基是根据 Knop( 1865 )的盐溶液(水溶液)而设计,所有后来的培养基配 方都是以 White 和 Gautheret 的培养基为基础。 早在 20 世纪 30、40 年代,植物组织培养初期所使用的培养基成 分比较简单,无机盐浓度低,培养效果也差,与当时生产的化学试剂 纯度不高,含杂质较多有关。若无机盐浓度较高,对植物组织有害的 物质必然也相应增多。因此,20 世纪 30、40 年代使用的培养基浓度 偏低。 某些愈伤组织(如胡萝卜组织、黑樱桃组织及多数瘤状组织)可 以在只含有无机盐和可利用糖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 而对于大多数其 他植物来说,则需要在培养基中补充不同数量和不同比例的维生素、 氨基酸和生长调节物质, 所以, 通常把许多复杂的营养物质组合到培 养基中(见图 3.1) 。
⑤ 硼——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迟缓。 ⑥ 镁和锰——影响细胞伸长。 2. 有机营养物 (1)含氮物质 多数培养细胞能够合成所必需的全部的维生素( Czosnowski , 1952;Paris,1955,1958) 。为使组织生长更好,必须补充一种以上 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其中硫胺素(Fhiamine HCl,维生素 B1)通常 是一种主要的成分。其他维生素尤其是吡哆素(Pyridofine HCl,维 生 素 B6 ) 、 烟 酸 ( Nicotinic Acid , 维 生 素 B3 ) 和 泛 酸 钙 (Ca-Pantothenate,维生素 B5)以及肌醇(Cinositol)也是已知能 改良培养材料生长的维生素。 不同标准培养基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的组 成有很大差异(见表 3.1) 。 许多组成不明确的复杂营养混合物,如水解酪蛋白(CH) 、椰乳 (CM) 、玉米乳、麦芽提取液(ME) 、番茄汁(TJ)和酵母提取液 (YE)也被用来促进某些愈伤组织和器官生长。但是,这些天然提 取物的应用应尽可能避免。 这些物质的不同样品, 尤其是果实提取物, 可能会影响结果的重复性, 因为在这些提取物中促进生长的物质质量 和数量往往随供试验有机体的品种和组织的年龄、 环境及栽培条件的 不同而变化,而且可用单个氨基酸有效地替代这些物质。例如,对玉 米胚乳愈伤组织来说,Straus(1960)单独用 L-天门冬酰胺替代酵 母提取液和番茄汁。同样,Risser 和 White(1964)证明 L-谷酰胺 能替代 Reinert 和 White(1956)较早用于白云杉(Picea Glauca) 组织培养物的 18 种氨基酸。 (2)碳源 Haberlandt(1902)试图培养绿色叶肉细胞,可能他认为绿色细 胞对营养的需求较简单, 但是这种想法未能实现。 一般开始具有绿色 的组织在培养中会渐渐失去绿色素并依赖于外部碳源, 甚至那些具有 色素的组织在培养时经过突然的变化或在特殊条件下碳不能自给。 对 于在培养中有完全组织的绿芽, 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碳源时, 可以生 长得更好,而且能增殖。因此,在培养基中加入可利用的碳源是十分 必要的。 通常使用最多的碳源是蔗糖,一般浓度为 2%~5%,葡萄糖和果糖 也是已知用来维持某些组织良好生长的碳源。Ball(1953,1955)证 明高压灭菌的蔗糖比过滤除菌的蔗糖对红杉属(Sequoia)愈伤组织 的生长更好, 高压灭菌可使蔗糖水解产生更多可有效利用的糖。 如通 常切下的双子叶植物的根有蔗糖时生长更好, 而单子叶植物的根有右 旋糖(葡萄糖)时生长最好,苹果的组织培养有蔗糖或葡萄糖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