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化学

合集下载

十则成语与化学

十则成语与化学

十则成语蕴含的化学原理百炼成钢公元前600年中国已掌握冶铁技术,早期的炼铁是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地放在炼炉中,在650-1000℃和上焙烧利用木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使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铁,冷却后,取出铁块。

这种炼铁方法叫块炼铁,用这种方法炼得铁质地疏松,还夹杂着许多杂质,不坚韧,并无多大实用价值。

后来经过不断的实践,人们发现把这种铁,加热到一定温度下经这反复锻打,就可把夹杂的氧化物挤出去,此时铁的机械性能就得到了改善。

在反复锻打铁块的基础上,古人又得出块炼铁渗碳成钢的经验,这是最早的钢。

西汉时,为提高钢的质量,人们又增加了锻打的次数,由十次,三十次,五十次增至近百次从而得到所谓的"百炼钢"。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但取粗铁煅之百余火,每煅称之,一煅一轻,至累煅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

"这就是"百炼成钢"。

语源:晋•刘琨《重赠卢谌》:"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现意:比喻人经过多次刻苦的锻炼,非常坚强,或成为优秀的人物。

此地无银三百两银,是一种白色柔软的金属元素,熔点961℃,是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金属,有很好的延展性。

银在自然界的储藏量稀少,但比黄金多近四十倍。

银的化学稳定性好,不易被氧化,但与空气中的硫化合而变黑。

银一般与铝矿共生,在冶炼铝时,银被还原出来。

大约在公元前二千多年,人们就已采用这种"吹灰法"提取银,数千年来,银与金一样,应用价值都不大,除了用作货币、装饰品外,几乎没有其他用途。

直到现在,白银才在工业上发掘出大量的用途,如,人们发现银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可以用于计算机、导弹等精密电路上;银的反射性能高,可镀在玻璃上制造镜子及在保温瓶内胆防止热量的散失;银的杀菌性能也很好,是氯化物的十倍,可用于医疗上的收敛及消炎;银的溴化物遇光即分解,具有非常灵敏的感光性,可以用于照相底片及X光片生产,这是银的最大用量的用途。

【成语中的化学】

【成语中的化学】

沙里淘金金是一种稀有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5%左右,分布稀落,主要来源为山金及砂金,山金夹在岩石和矿石中,含量极少,提取极为困难,砂金本也是山金,历经千百年来的风吹雨打,被冲入江河,与沙一起沉积成矿床,通常每吨沙中约含金3-10克,从古到今,人类都是采用“沙里淘金”的方法开采黄金,即用重力选矿法,利用黄金与沙子的比重差异,用水反复淘洗得到,过程异常艰苦,收获甚微。

唐朝诗人刘禹锡有一首诗,生动地描述了“沙里淘金”的艰辛: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语源:宋•王谠《唐语林•赏誉》:“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

”原意:从沙里淘出黄金。

现意: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剔出糟粕,选择精华,有时也用来形容做一件事情十分困难,用力很大而收效甚微。

水乳交融乳液是一种多相体系,其中至少有一相液滴均匀分散于另一种和它不相混合的液体之中,此种体系皆有一种最低值的稳定度,这个稳定度可因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儿大大增强。

乳液的类型很多,一般分成两大类,一类为水包油型(o/w)型,水为连续相,油为分散相,如牛奶、天然或合成胶乳;另一类为油包水(w/o) 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如黄油、雪花膏等。

"水乳交融"当指前一类,这类乳液可用水无限地稀释。

乳液在工农业生产、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大量的应用,牛奶就是蛋白质、脂肪通过乳酪素为乳化剂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营养品。

天然胶乳是热带橡胶树分泌出来的聚异戊二稀树脂的水分散液,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

化学工业上的乳液聚合也是利用乳液形成的原理,如今已成为一种重要高分子合成方法,生产的胶乳可以直接用作涂料及粘合剂,经过凝聚干燥后,又可得到固体树脂或合成橡胶。

原意:水和奶汁混合在一起。

现意:比喻关系密切,十分融洽,或结合得十分紧密。

也作“乳水交融”。

成语中的化学

成语中的化学

成语中的化学
1.火树银花:描述的是焰火,俗称烟花。

火树就是指焰火,银花则是指焰火
呈现出的银白色。

2.石破天惊:只有火药爆炸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之一,基本成分是硝石、硫磺及木炭。

三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光和热。

3.死灰复燃: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在多用于指已经熄灭的火又重新
燃烧起来。

4.木已成舟: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这只是物
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5.水滴石穿:水滴不断滴在石头上,时间长了,石头就会被打穿。

这是因为
水滴中含有二氧化碳,与石头中的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导致石头逐渐变小。

6.百炼成钢:将烧红的生铁反复锤打,转化为坚硬的钢。

这是对生铁的不断
除杂致纯的过程。

7.沙里淘金:金是一种稀有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5%左右,与沙一起
沉积成矿床,通常每吨沙中约含金3-10克。

成语中的化学

成语中的化学

小常识
为什么易燃易爆的混合物叫做“火
药”?
KEY:火药的主要成分硝避瘟疫等。
根据科学杂志介绍,目前,硝酸钾已经被 氯酸钾所替换,这样制得的火药用量少,性 能好,威力大。
谢谢观看
05级化教(3)班 05级化教( 级化教 倪娜
百炼成钢
NO.1炼铁(1)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高温下用
(2)原料:铁矿石 焦碳 石灰石 (3)设备:炼铁高炉 还 原剂把铁矿石里的炭还原出来。
百炼成钢
NO.1炼铁 (4)反应:a.还原剂的生成 炼铁
C+O2=CO2 ,C+CO2=2CO b.Fe3+的生成 Fe2O3+3CO=2Fe+2CO2 c.炉渣的生成 CaCO3=CaO+CO2 CaO+SiO2=CaSiO3
成语中的化学
——化学知识点回顾
教学背景
成语源远流长,多有来历 是人们对周围客 成语源远流长 多有来历,是人们对周围客 多有来历 观事物长期细致观察、反复认真琢磨的结晶。 观事物长期细致观察、反复认真琢磨的结晶。 有相当一部分包含丰富的科学知识, 有相当一部分包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其中当 然包括化学知识的领域。在此, 然包括化学知识的领域。在此,通俗的介绍 部分成语中涉及的化学知识, 部分成语中涉及的化学知识,既带同学们回 顾以前的知识点, 顾以前的知识点,又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 科学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科学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百炼成钢
QUESTION:
炼钢与炼铁有什么区别
KEY:钢是含碳量小于2%的铁矿合金 KEY 2% 与炼铁相比,是在高温下用还原剂把生铁里过多的 碳和其他杂质氧化除去。
石破天惊
火药的成分: 硝石
硫磺 炭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成语,构造精巧,言简意赅,是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

很多成语包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了解成语中的化学知识,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拓宽知识面,使人耳目一新。

成语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有哪些呢?现分类简述如下:一、成语中有关燃烧的知识1、刀耕火耨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

燃烧后的草木灰含钾5-12%、钙5-25%、磷0.5-3.5%,它是一种高效肥料,还可降低土壤酸性,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肥料。

2、火树银花火树就是指焰火,俗称烟花。

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装有类似火药的发射药剂,上部装填燃烧剂、助燃剂、发光剂及发色剂,发色剂内含各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在燃烧时显示各种各样的颜色,化学上称之为焰色反应。

3、炉火纯青人们很早就知道根据燃烧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的变化:炉火温度在1200℃时,火焰发亮,逐渐变白;继续升到接近3000℃后,呈白热化;如果超过3000℃,火焰由白转蓝,这就是“炉火纯青”了,它是燃烧时可达到的最高温度。

4、石破天惊只有火药爆炸才能产生“石破天惊”的效果。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基本成份为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三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热后,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光和热。

5、水火不容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由燃烧引起的火灾,一般情况下,用水扑救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因为水是不会燃烧的液体,可以隔断空气,吸收热量,降低温度,这就是“水火不容”的道理。

6、抱薪求火(火上浇油、杯水车薪、釜底抽薪) 这些讲的都是可燃物与燃烧现象的关系:抱着柴火去救火,肯定适得其反;往火上浇油,只能使火烧得更旺;用一杯水去灭一车柴产生的火焰,是多么微不足道啊;移走柴火,还是釜底抽薪解决问题嘛!7、百炼成钢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坚硬的钢,其实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

二、成语中涉及的物质性质8、水滴石穿一般认为,“石穿”是由于水滴经过长年累月冲击石面而产生的,孰不知,这里面还拌随化学反应: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部分溶在雨水中,使雨水略呈酸性,滴在主要由碳酸钙组成的岩石上,碳酸钙与酸起反应,溶解在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累积,地壳或岩石可演变成奇峰异洞、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等。

成语中的化学

成语中的化学

成语中的化学成语中的化学成语,结构精巧,言简意赅,是汉言语中的精品。

很多成语蕴藏着丰厚的化学知识,理解成语中的化学知识,可使化学教学增趣,化学视野开阔,让人耳目一新。

A题:"无济于事"和"釜底抽薪"成语词典的解释:无济于事--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柴火,比喻杯水车薪。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基本上处理成绩。

无济于事:_。

釜底抽薪:_。

B题:"沙里淘金"和"点石成金"成语词典的解释:沙里淘金--从沙石中挑选黄金,比喻从少量资料中选取精髓,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低。

点石成金--石头经"点化"变成了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或伟大的事物改动成很好的事物。

黄金在现代时,是作为财富的意味。

历代都有一些梦想点石成金的人,如刘安、汉武帝、王莽等等,这些人组织了一大批人才,消耗少量的工夫、资金用于炼金术。

《史记》记载:"而事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

"《抱朴子》记载:"神丹既成,不但长生,又可以作黄金。

"那些在事先可以称得上为一流的化学家,希图应用事先曾经失掉的各种化合物,如铜、铅、铁、锡等金属,丹砂、雌黄、硝石、矾石等无机化合物,统称"五金八石"。

在炼丹鼎中,经过采用加热、蒸馏、升华等化学进程,使低贱的金属点化为黄金,当然,最终除了失掉一些锌铜合金,色如金而无金性的"伪金",简直一无所获。

从明天的观念来看,他们那种经过人工处置,改动物质的性质及构造的思想是具有一定的物质根底的,炼金术所根据的自然物质随着工夫的延续,自然朝着自我完善的方向转化的"自然退化论",是一种十分反动的思想。

古代的化学工业无不是由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化学反响构成的,实践上,古代的化学家曾经成功经过人工核反响,用疾速中子轰击汞原子失掉金,完成了现代炼金家数千年来朝思暮想的愿望。

成语中蕴含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蕴含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作者:范玉英来源:《中学理科·初中版》2008年第08期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它不仅具有文化韵味,而且与生活、自然界中的某些化学现象密切相关.以成语知识为载体考查化学基础知识,正逐步融进中考试题中,成为中考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现举例如下:1.铁杵成针:相传唐代诗人李白少年求学时,曾遇一老媪,磨杵不辍,问何为,媪答:欲磨作针.自受感动,由此奋发而终有大成就.比喻做事能持之以恒,则必有成果.【化学含义】铁杵磨成针,只是杵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2.烈火真金:真金不怕在烈火中烧.比喻英雄本色不变.【化学含义】黄金是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金属,即使在高温下煅烧,也不会被氧气氧化.3.海枯石烂:大海枯干,岩石风化成土.形容经历极其久长的时间.多用作誓词,表示意志坚定,永远不变.【化学含义】海枯即海水干涸,属于物理变化;石烂意为岩石风化,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4.水滴石穿:滴水可使石穿.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之力也能成就难能之功.【化学含义】由于水滴长年累月冲击石头而发生的,其中包含着化学反应.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雨水后,使雨水呈酸性,滴在岩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上,碳酸钙与酸发生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Ca(HCO3)2,反应方程式为CaCO3+H2O+CO2=Ca(HCO3)2.5.点石成金:即“点铁成金”.古代方士称能用灵丹将铁点化成金子,后比喻把别人文句略加点窜,顿然改观.【化学含义】“石”通常指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金”指黄金(Au),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没有改变,因此点石是不能成金的.6.百炼成钢:铁经过反复煅炼能成钢.比喻人经过斗争生活的长期考验,能成为坚强的英才.【化学含义】在炼铁过程中,生铁中的碳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使含碳量降低,即变成钢.7.木已成舟: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可挽回.【化学含义】木头已经做成了船,是木材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8.钻木取火:远古时代的取火方法.钻木使摩擦发热而爆出火星来.【化学含义】钻木时对木材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使温度达到木材燃烧的着火点.9.煽风点火:比喻煽动或唆使别人干坏事.【化学含义】煽风时,鼓入了新鲜空气,从而使可燃物燃烧更旺.10.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燃着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或东西太少,解决不了问题.【化学含义】一杯水可降温度不大,很难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从而难使一车燃着的木材熄灭.11.釜底抽薪:从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化学含义】燃烧需要可燃物,减少可燃物不利于燃烧.12.死灰复燃:冷却的灰又重新燃烧起来.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也用来比喻已经消亡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含贬义.【化学含义】燃烧需达到两个条件:①与O2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

包含化学知识的成语

包含化学知识的成语

包含化学知识的成语011.滴水穿石:比喻虽然力量很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难以办到的事情。

水滴的力量是如此微小,它为什么能够把石头滴穿呢?通常人们认为,这是由于水滴长年累月地冲击石头的结果。

殊不知,这里面还伴随着化学反应,因为石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雨水中溶有二氧化碳,使得雨水略呈酸性。

碳酸钙与水及二氧化碳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随水流走。

久而久之,滴水的地方就形成了凹陷,甚至是穿孔。

屋檐下的青石板就常有这种情况发生,其化学方程式是:CaCO3 + CO2 + H2OCa(HCO3)2风景区的石笋和钟乳石,就是由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长期冲刷而成。

022.如胶似漆: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

三千多年前,人们就用动物皮、角、骨来熬制骨胶、牛皮胶等,用来粘合各种物件,这是最早的粘合剂。

相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也是用石灰、糯米胡等混合调配的粘合剂,把无数的石块粘结起来而建成的。

生漆是我国的特产,是由天然漆树分泌出来的粘性液体,是最早的化学涂料。

033.甘之如饴:比喻甘心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

饴就是麦芽糖,是一种使用较早的糖类化合物,它可以通过风干的麦芽或谷物发酵酿造得到。

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来自于糖类化合物氧化产生的热量,糖类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044.水乳交融: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

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并不溶于水,但通过乳酪素为乳化剂,可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

洗洁精、洗发精去污的原理与此相似,让不溶于水的油脂乳化分散到水中,因“水乳交融”而除去。

055.炉火纯青:比喻一个人的技术或学问达到了最高境界。

一般的火焰都是红色的,这是因为一般的燃料都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在供氧不足时燃烧不完全,部分没有燃烧的碳粒,在高温下灼热发出红光。

比如,过去使用的小煤油灯,其火焰就是红色的,如果在煤油灯火焰的上方放一张白纸,过一会儿白纸就会被熏黑,这种黑灰就是没有燃烧的碳。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2019-06-01“知识是相通的”。

虽然同学们的学习分为多门学科,但这些学科之间的知识不是孤⽴的,⽽是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

⽤这种“关联”来考察同学们的综合思考和运⽤能⼒,是近⼏年来出现的⼀种新的体型。

下⾯列举近⼏年⼀些地⽅的中考题,就不难看出流传久远的成语,蕴涵着某个⽅⾯的化学知识。

⼀、下列两个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

请你任选⼀个,简述其中的化学原理。

A. 百炼成钢(将反复烧红的⽣铁在空⽓中不断锤打,转化为钢。

)B. 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指柴⽕。

)你选择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其中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

答案:若选A“百炼成钢”,其化学原理是:锤打烧红的⽣铁时,⽣铁中的碳与氧⽓反应⽣成⼆氧化碳,使含碳量降低,转变为钢;若选B“釜底抽薪”,其化学原理是:燃烧需要可燃物,减少可燃物不利于燃烧。

⼆、成语“点⽯成⾦”,本意为古代⽅⼠的⼀种法术,即能使⽯头变成黄⾦;现⽐喻能化腐朽为神奇。

有⼈说他能把⽯灰⽯变成黄⾦,请你⽤化学知识说明⽯灰⽯不能变成黄⾦的道理。

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黄⾦是由⾦元素组成的,由此可见,⽯灰⽯是不可能变成黄⾦的。

三、“酒⾹不怕巷⼦深”这⼀现象说明了( )。

A. 分⼦体积很⼤B. 分⼦分裂了C. 分⼦在不断运动D. 分⼦质量很⼤答案:C. 分⼦在不断运动。

四、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滴⽔成冰B. 百炼成钢C. ⽊已成⾈D. 聚沙成塔答案:B. 百炼成钢五、“真⾦不怕⽕炼”这句⼴为流传的俗语,能充分体现⾦具有的性质是()。

A. 硬度较⼩B. 密度较⼤C. 导电性好D. 化学性质稳定答案:D. 化学性质稳定习题训练:下⾯两个成语也包含了化学知识,请⽤你学过的化学知识来完成练习。

1. “杯⽔车薪”的意思是⽤⼀杯⽔救⼀车着了⽕的柴,⽐喻⽆济于事。

成语和诗词中的化学考点(初级)

成语和诗词中的化学考点(初级)

成语和诗词中的化学考点(初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中还有诗词中都蕴含着很多化学知识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一看~1.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解释:千锤百凿出深山,是开采石灰石,将其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烈火焚烧若等闲: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

粉身碎骨浑不怕: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要留清白在人间: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解释:爆竹一般是用硫磺等物质制成的,引燃后发生爆炸,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等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

3.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释:只有形状发生改变,铁还是铁,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考真题1(2018·菏泽).成语、俗语、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C.百炼成钢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C。

【解析】A、B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并没有新物质形成,所以是物理变化。

D,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是锤打烧红的生铁时,生铁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含碳量降低到2%以下,转变成钢,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O2,故蕴含化学变化。

综上分析,正确答案为C。

2.(2018·张家界)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钻木取火C.木已成舟D.花香四溢【答案】B。

【解析】A、C,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并没有新物质形成,所以是物理变化。

B,钻木取火,是使木头达到着火点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成语中的化学(2)——百炼成钢

成语中的化学(2)——百炼成钢

成语中的化学(2)——百炼成钢1、百炼成钢和成语“百炼成钢”含义相同的有:久炼成钢,指铁经过多次锻炼就能炼成钢。

比喻人须经过长期的、反复多次斗争生活的锻炼和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百折不挠的英才。

我国东汉哲学家王充(27-97年)在“论衡”一书的“率性篇”中,就曾以铁的反复锻炼比喻人性格、毅力的锻炼。

“百炼”一词作为冶金的工艺名称最早出现与公元二世纪的东汉末年,见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刚同钢)公元前600年中国巳掌握了冶铁技术,早期的炼铁是将铁矿石和炭一层夹一层地放在炼炉中,在650~1000℃以上焙烧,利用木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使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铁,冷却后取出铁块。

这种炼铁方法叫块炼铁,用这种方法炼得的铁质地疏松,还夹杂着许多杂质、不坚韧,并无多大实用价值。

后来经过不断实践,人们发现把这种铁加热到一定温度下经反复锻打,就可把夹杂的氧化物挤出来,此时铁的机械性能就得到了改善。

在反复锻打铁块的基础上,古人又得出块炼铁渗碳成钢的经验,这是最早的钢。

西汉时,为提高钢的质量,人们又增加了锻打的次数,由10次、30次、50次增至近100次从而得到所谓的“百炼钢”。

曹操建安年间(196-200年)发出“内诫令”命有司造“百炼利器”。

东吴国君孙权(182-252年)有宝刀就名“百炼”。

“晋书”记载名叫“大夏龙雀”的“百炼钢刀”是“名冠神都”、“威服九臣”的利器。

晋·刘琨“重赠卢堪”诗:“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后人以“百炼之钢”比喻久经锻炼、坚强不屈的优秀人物。

明代著名学者宋应星(1587-?)在“天工开物”中说:“刀剑绝美者以百炼钢包裹其外”。

可见百炼钢是历代公认的质地优良的钢。

用高炉炼铁,我国要比西欧早1000多年。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但取粗铁煅之百余火,每煅称之,一煅一轻,至累煅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

'说得是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坚硬的钢,这就是'百炼成钢'。

成语中的化学

成语中的化学

成语中的化学百炼成钢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坚硬的钢,其实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

据有关出土文物证明我国的炼铁炼钢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公元前600年中国已掌握冶铁技术,早期的炼铁是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地放在炼炉中,在650-1000℃和上焙烧利用木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使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铁,冷却后,取出铁块。

这种炼铁方法叫块炼铁,用这种方法炼得铁质地疏松,还夹杂着许多杂质,不坚韧,并无多大实用价值。

后来经过不断的实践,人们发现把这种铁,加热到一定温度下经这反复锻打,就可把夹杂的氧化物挤出去,此时铁的机械性能就得到了改善。

在反复锻打铁块的基础上,古人又得出块炼铁渗碳成钢的经验,这是最早的钢。

西汉时,为提高钢的质量,人们又增加了锻早期的炼铁是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地放在炼炉中,在650-1000℃和上焙烧利用木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使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铁。

由于炼炉中温度偏低,不能使熔点为1535℃的铁熔化,所以到液态的铁。

人们等炼铁成功后冷却炼炉,取出铁块,这种炼铁方法叫块炼铁。

用这种方法炼得铁质地疏松,还夹杂着许多来臬矿石的氧化物和经。

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如果把这种铁,加热到一定温度下经这反复锻打,就可把夹杂的氧化物挤出去,此时铁的机械性能就得到了改善。

在反复锻打铁块的基础上,古人又出块炼铁渗碳成钢的经验,这种钢地就是最早的钢。

它是为改变块炼铁的性能而要用木炭作燃料,加热块炼铁并打,这样少量的碳会从铁的表面渗进去。

西汉时,为提高块炼铁渗碳钢的质量,人们啬增加了锻打的次数,由十次,三十次,五十次增至近百次从而得到所谓的“百炼钢”。

由此也产生了“百炼成钢”这一成语,它用来比喻久经锻炼,变得非常坚强,成为优秀人物。

打的次数,由十次,三十次,五十次增至近百次从而得到所谓的“百炼钢”。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但取粗铁煅之百余火,每煅称之,一煅一轻,至累煅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

成语中的化学

成语中的化学

成语中的化学信口雌黄:雌黄,即三硫化二砷,颜色金黄鲜艳。

(古代曾用雌黄作黄色颜料来进行绘画和书写等。

古代的纸张大多是黄色的,人们在修改文字的时候,就用雌黄加水混合后,涂在上面,利用了雌黄呈现黄色的特性,这相当于今天的涂改液,只不过现在纸张都是白色的,因此用钛白这种白色颜料代替雌黄而已。

)饮鸩止渴:鸩是一种毒鸟,也指放了砒霜的毒酒,砒霜是三氧化二砷的俗称,剧毒。

古人用雄黄、不纯的氧化砷、硫砷铁矿加热,便可得到砒霜。

砒霜虽毒,但少量服用,可以医治关节严、梅毒、牙疼等病症。

另外,砒霜在古代还是一种有效的农药,可以灭绝鼠害、防蛀、防腐。

沙里淘金:金是一种稀有金属元素,分布稀落,主要来源为山金及沙金。

山金夹在岩石和矿石中,含量极少,提取极困难;通常每吨沙中约含金3-10克,沙金提取较易。

从古到今都是采用“沙里淘金”开采黄金,即用重力选矿法,利用黄金与沙子的比重差异,用水反复淘洗得到,过程异常艰苦,收获甚微。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生动描绘了“沙里淘金”的艰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炉火纯青:人们很早就知道从燃烧火焰的颜色变化来观察温度的变化,炉火温度在500°C以下呈暗黑色,升至700°C时,火焰变为紫红色,也就是俗称的“炉火通红”,再上升到800-900°C后,火焰由红变黄,1200°C时,火焰发亮,逐渐变白,继续升到接近3000°C后,呈白热化,相当于灯泡钨丝发亮的温度,如果超过3000°C,火焰由白转蓝,这就是“炉火纯青”了,是燃烧温度的最高阶段。

甘之如饴:饴糖即麦芽糖,是一种较早利用的糖类化合物,通过风干的麦芽或谷物发酵酿造,是最早的生物化学产品。

制造麦芽糖的工序比较复杂,后来逐步为原料易得、生产简单、质量更高的蔗糖所代替。

糖是一类由碳、氢、氧所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分为单糖、二糖及多糖,不能再水解的为单糖,如葡萄糖;由两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为二糖,如蔗糖和“甘之如饴”的饴糖;由多个单糖缩合而成的为多糖。

成语中的化学

成语中的化学

成语中的化学冰清玉洁像冰一样清明,像玉一样纯洁,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成语出自汉·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又见唐·徐坚“初学记“晋中兴书”:“循冰清玉洁,行为俗表。

”比喻办事清正廉明,行为举止为一般人的表率。

在冬天我们可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各将一碗清水和盐水放在露天,若室外气温降至0℃以下,会发现清水已结成冰,盐水则未结冰。

实验表明纯水的凝固点是0℃,盐水则在0℃以下,只要在溶剂水中加入任何一种溶质,不管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溶解后形成溶液都有凝固点下降的趋势。

海水是一种组成复杂的溶液,溶解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一般情况下海水中各种盐类的总含量为30-35‟,其中以食盐为主约占78%,其它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钾等等共占22% 。

海水是溶液故0℃时不会结冰。

当温度更低时,海水中的一部分纯水才会凝聚成冰。

在高纬度的南、北两极地区,海上会漂浮着巨大的冰山,水面的出露部分仅占其总体积的1/10,陆上存在巨大的冰原。

海水又咸又苦,海水凝成的冰却是淡的,也就是说它比海水要纯净的多。

原因在于各种盐类杂质在海水中的溶解度要远远大于在固体冰中的溶解度,所以当冰从海水中凝聚出来时才会“清”。

在生活中我们也能发现这样的现象:一水缸不那么洁净的水放在室外,滴水成冰的时节水缸上层的水结成了冰,晶莹透亮,将冰敲破取出再融化成水,就比原来的水干净多了。

根据“冰清”的原理,科技工作者发明了“半冰半水”净水法,就是控制好温度,让有杂质的不洁之水凝聚,待到半冰半水状态,再将剩余的水放掉,杂质随水流去,取冰融化就获得了较纯净的水。

众所周知淡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严重,是当今世界环境所面临的十大生态问题之一。

科学家预测:在今后的五十年中,全世界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将会面临水资源缺乏,2050年全球生活在缺水状态下的人口可达20亿。

而在南极洲约有2500万立方千米的冰川,它要占全球淡水资源总量的80%。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成语中有关燃烧的知识1、刀耕火耨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

燃烧后的草木灰含钾5~12%、钙5~25%、磷0.5~3.5%,它是一种高效肥料,还可降低土壤酸性,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肥料。

2、火树银花火树就是指焰火,俗称烟花。

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装有类似火药的发射药剂,上部装填燃烧剂、助燃剂、发光剂及发色剂,发色剂内含各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在燃烧时显示各种各样的颜色,化学上称之为焰色反应。

3、炉火纯青人们很早就知道根据燃烧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的变化:炉火温度在1200℃时,火焰发亮,逐渐变白;继续升到接近3000℃后,呈白热化;如果超过3000℃,火焰由白转蓝,这就是“炉火纯青”了,它是燃烧时可达到的最高温度。

4、石破天惊只有火药爆炸才能产生“石破天惊”的效果。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基本成份为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三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热后,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光和热。

5、水火不容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由燃烧引起的火灾,一般情况下,用水扑救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因为水是不会燃烧的液体,可以隔断空气,吸收热量,降低温度,这就是“水火不容”的道理。

6、抱薪求火(火上浇油、杯水车薪、釜底抽薪)这些讲的都是可燃物与燃烧现象的关系:抱着柴火去救火,肯定适得其反;往火上浇油,只能使火烧得更旺;用一杯水去灭一车柴产生的火焰,是多么微不足道啊;移走柴火,还是釜底抽薪解决问题嘛!7、百炼成钢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坚硬的钢,其实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

成语中涉及的物质性质8、水滴石穿一般认为,“石穿”是由于水滴经过长年累月冲击石面而产生的,孰不知,这里面还拌随化学反应: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部分溶在雨水中,使雨水略呈酸性,滴在主要由碳酸钙组成的岩石上,碳酸钙与酸起反应,溶解在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累积,地壳或岩石可演变成奇峰异洞、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等。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成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言简意赅、意蕴深远的特点。

许多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这些知识涉及物质形态与变化、化学反应与现象、化学元素与性质以及化学物质与用途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分析,探讨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一、物质形态与变化1.1. 雾凇雾凇是指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的白色絮状物。

这种现象与物质的凝结和结晶过程有关。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时,水分子会逐渐凝结成小冰晶,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雾凇。

这种现象反映了温度变化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1.2. 火树银花火树银花是指烟花或爆竹燃烧时所发出的五光十色的火花。

这种现象与焰色反应有关。

不同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会产生不同的颜色。

例如,钠产生黄色火焰,钾产生紫色火焰,钙产生橙红色火焰等。

因此,火树银花中的颜色变化正是由于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在火焰中灼烧时所产生的焰色反应。

1.3. 雪崩雪崩是指大量积雪突然崩塌的现象。

这种现象与重力作用和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

大量积雪形成的高山冰川具有巨大的重力作用。

当积雪达到一定规模并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在外力作用下极易发生崩塌。

此外,雪崩还与雪的结构和密度有关。

密度较大、结构紧密的雪不易发生崩塌,而密度较小、结构松散的雪则容易发生崩塌。

因此,雪崩现象反映了重力作用、物质聚集状态以及外力作用对物质稳定性的影响。

二、化学反应与现象2.1. 煽风点火煽风点火是指通过吹风或扇动空气来使火焰燃烧更旺。

这种现象与促进燃烧的过程有关。

燃烧需要氧气和可燃物两个要素。

煽风点火通过提供充足的氧气来促进燃烧,使火焰更旺。

这种现象反映了氧气对燃烧反应的影响。

2.2. 凿壁偷光凿壁偷光是指通过凿穿墙壁引入光线进行照明。

这种现象与光的传播和散射有关。

当光线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和散射现象。

凿壁偷光通过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使光线能够进入室内进行照明。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的传播和散射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化学元素谐音梗的成语

化学元素谐音梗的成语

化学元素谐音梗的成语
1. 碳烤猪
意思:碳是一种化学元素,烤猪是指烤制整只猪的烹饪方法,暗指能烧猪的热力和火势很强。

2. 锌菜配
意思:锌是一种化学元素,菜配指食物搭配。

暗指合理的食物搭配对身体健康很重要。

3. 银杯盛热
意思:银是一种化学元素,杯盛热指暖杯中的热水。

暗指心情如热水般温暖愉悦。

4. 钾到家
意思:钾是一种化学元素,到家指抵达目的地。

暗指事情完成得很顺利,到达预期效果。

5. 锶笑颜
意思:锶是一种化学元素,笑颜指笑容满面。

暗指心情愉悦、笑容可掬。

6. 铜头铁臂
意思:铜和铁都是化学元素,头臂指的是头和手臂。

暗指力量强大,身强体壮。

7. 汞石之阵
意思:汞是一种化学元素,石指的是石头。

暗指陷阱或是难以
突破的困局。

8. 锑声可触
意思:锑是一种化学元素,声可触指声音可以触摸到。

暗指声音非常清晰、质量非常好。

9. 铟如秋水
意思:铟是一种化学元素,如秋水指水的清澈、澄澈。

暗指非常清澈透明。

10. 磷心如焰
意思:磷是一种化学元素,心如焰指心情热烈、激昂。

暗指热情高涨。

这些成语中的化学知识,你都知道吗?

这些成语中的化学知识,你都知道吗?

这些成语中的化学知识,你都知道吗?关于学习关于成长Let‘s go! 1.滴⽔穿⽯:⽐喻虽然⼒量很⼩,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难以办到的事情。

⽔滴的⼒量是如此微⼩,它为什么能够把⽯头滴穿呢?通常⼈们认为,这是由于⽔滴长年累⽉地冲击⽯头的结果。

殊不知,这⾥⾯还伴随着化学反应,因为⽯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溶有⼆氧化碳,使得⾬⽔略呈酸性。

碳酸钙与⽔及⼆氧化碳会发⽣化学反应,⽣成了⼀种易溶于⽔的碳酸氢钙随⽔流⾛。

久⽽久之,滴⽔的地⽅就形成了凹陷,甚⾄是穿孔。

屋檐下的青⽯板就常有这种情况发⽣,其化学⽅程式是:CaCO3 + CO2 +H2OCa(HCO3)2 风景区的⽯笋和钟乳⽯,就是由含有⼆氧化碳的⽔长期冲刷⽽成。

2.如胶似漆: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

三千多年前,⼈们就⽤动物⽪、⾓、⾻来熬制⾻胶、⽜⽪胶等,⽤来粘合各种物件,这是最早的粘合剂。

相传举世闻名的万⾥长城也是⽤⽯灰、糯⽶胡等混合调配的粘合剂,把⽆数的⽯块粘结起来⽽建成的。

⽣漆是我国的特产,是由天然漆树分泌出来的粘性液体,是最早的化学涂料。

3.⽢之如饴:⽐喻⽢⼼情愿地从事某种⾟苦⼯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

饴就是麦芽糖,是⼀种使⽤较早的糖类化合物,它可以通过风⼲的麦芽或⾕物发酵酿造得到。

⼈体维持⽣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来⾃于糖类化合物氧化产⽣的热量,糖类也是⽣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4.⽔乳交融:⽐喻关系⾮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

⽜奶中的蛋⽩质、脂肪并不溶于⽔,但通过乳酪素为乳化剂,可分散在⽔中形成乳液。

洗洁精、洗发精去污的原理与此相似,让不溶于⽔的油脂乳化分散到⽔中,因“⽔乳交融”⽽除去。

5.炉⽕纯青:⽐喻⼀个⼈的技术或学问达到了最⾼境界。

⼀般的⽕焰都是红⾊的,这是因为⼀般的燃料都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在供氧不⾜时燃烧不完全,部分没有燃烧的碳粒,在⾼温下灼热发出红光。

⽐如,过去使⽤的⼩煤油灯,其⽕焰就是红⾊的,如果在煤油灯⽕焰的上⽅放⼀张⽩纸,过⼀会⼉⽩纸就会被熏⿊,这种⿊灰就是没有燃烧的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中的化学
一.与燃烧相关的成语
1.刀耕火耨(nòu):
解释:耨:除草。

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

泛指原始的耕作技术。

(成语“刀耕火种”、“刀耕火耘”意思同样。

)
2.炉火纯青
解释:原指古代道士炼丹,在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成功了,(燃烧,火焰的颜色能间接反映出炉内的的温度,温度超过3000℃,火焰就会变成蓝色,这是燃烧的温度最高阶段,即“炉火纯青”)
3.石破天惊
化学解释:真正能产生“石破天惊”效果的只有炸药爆炸。

4.百炼成钢
化学解释:一种说法是,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
致纯的过程。

生铁中的含碳量为2%-4.3%,钢的碳含量0.03%-2%,生铁更高,经
过高温,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铁中的含碳量,
就成了钢。

5.水火不容
6.恨铁不成钢
7.火中取栗
8.釜底抽薪
9.灯尽油干10.火上浇油11、杯水车薪12、抱薪救火13、风烛残年14.钻木取火15.煽风点火16.火树银花(涉及的燃烧是化学变化,烟花的五颜六色是焰色反应是物理过程)
二.成语中的变化
1.水滴石穿:化学变化CaCO3+CO2+H20==Ca(HCO3)2
与此相反的是溶洞中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溶解有Ca(HCO3)2水溶液,当压强减少或温度升高时,发生分解反应:Ca(HCO3)2====CaCO3↓+CO2↑+H2O产生的碳酸钙沉积起来,经过千百万年的积累就形成了钟乳石和石笋。

2.饮鸩止渴:鸩是一种毒鸟,也指放了砒霜的毒酒,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俗称。

(对应变化是化学变化,砒霜使人体蛋白质变性)
3.坚如盘石:描述硬度的,物理性质。

类似的:削铁如泥反映出铸成刀的合金的硬度特别大
4.沙里淘金:物理过程。

金很重。

1立方米的沙子只重2吨左右,而同体积的金却达19.3吨重!很早人们就利用金与沙比重的悬殊,用水冲洗含金的砂,这就是所谓的“沙里淘金”。

5.月桂飘香:分子的运动,物理过程。

6.铁杵磨针:物理过程。

7.水乳交融: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并不溶于水,但通过乳酪素为乳化剂可分散在水
中形成乳液。

洗洁精、洗发精去污的原理与此相似:让不溶于水的油脂乳化分散到水
中——水乳交融而除去(是一物理过程)。

三.成语中所涉及到的化学物质
1.信口雌黄:雌黄: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颜色金黄鲜艳,是一种很早就被发现的重要的含砷化合物,是古代进行书写及绘画的一种颜料。

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

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与“口中雌黄”相同。

与此类似的有一种物质叫雄黄,化学成分为α-As4S4,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了解即可,不用背)
2.丹青不渝:丹即丹砂又被称作为“朱砂”、“辰砂”,主要成份为硫化汞(HgS),青即青雘(huò)是一种青色矿物颜料。

一般认为即今石青,主要成份为Cu3(CO3)2(OH)2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朱砂(HgS),而墨的成分就是碳黑,是最好的黑色颜料,非常稳定,古代的字画历经千年不变就是缘于碳的稳定性
4.抛砖引玉:砖有青砖红砖,青砖含氧化亚铁,红砖含三氧化二铁
5.甘之如饴:饴即麦芽糖。

6.争风吃醋:醋是3%~5%的乙酸水溶液,故乙酸又称醋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