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领导干部选拔考试通用题库(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人:周昕,法学博士,讲师
命题人单位:中共武汉市委党校
命题时间:2010年10月
全国领导干部选拔考试通用题库(公共案例一)
【题型】公共案例
【适用职位层次】县处级
【难度】较难
【题干】
W市人口近千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近6000吨。为解决生活垃圾难于处理、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等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W市政府在考察外地环保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上马焚烧垃圾发电项目。这一技术属于新能源发电,将生活垃圾焚烧用于发电,进而缓解能源紧张。2009年10月,W市第一个焚烧垃圾发电厂开始动工,却遭到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由于焚烧垃圾发电会产生一种叫二口恶英的有毒气体,附近居民担心会危害身体健康,纷纷通过上访、打市长热线、向媒体曝光等方式,强烈要求市政府停建垃圾焚烧发电厂。部分“两代表一委员”也反复呼吁,要求市政府慎重考虑修建这一工程。2010年12月,投资5个亿的焚烧垃圾发电厂项目被迫停工。
【设问】
1、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结合当前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分析W市政府的行为。
2、如果你是W市市长,你将如何开展工作?
【参考答案】
本案例属于“两型社会”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垃圾焚烧发电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新的新能源技术。然而,由于焚烧垃圾发电会排放有毒气体,侵害了附近居民的健康权,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杭州、上海等地,这一新技术的运用却屡屡遭到质疑甚至是反对。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新的社会矛盾、新的利益博弈,也就对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行为必须建立在公开、透明和依法行政的基础上,认真组织环保专家论证,分析权衡建设发电厂的利弊,并依法举行听证会,吸纳居民和有关部门广泛参与政府决策,在依法行政、信息公开、尊重民意、关注民生的前提下作出最适当的选择。
全国领导干部选拔考试通用题库(公共案例二)
【题型】公共案例
【适用职位层次】县处级
【难度】中等
【题干】
汉江市是一个西部内陆城市,人口约480万,城市的综合实力一直徘徊在全省中游。王跃进担任汉江市市长后,根据该市的资源、区位以及文化优势,主张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胆引进外资,发展经济。这一主张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于是,倡导和鼓励引进外资,开创全市对外开放新局面成为全市经济工作中的一个突破口。该市的福汉药业公司为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决定进行二期技改,但工程缺乏大笔资金。经多方努力,1000万美元的外资可望引进。由于引资心切,加之前景看好,又符合市委意图,应外商要求,王市长、市财政局局长都在担保书上签字盖章。药业公司引进这笔资金后,二期技改工程顺利竣工。不料,周边省市的同种新药产品捷足先登,迅速挤占了福汉药业的市场份额。眼看合同期到,药业公司在偿还了外商700万美元后,再无力偿还剩余的360万美元(合利息)。于是,外商将汉江市政府、市财政局以及福汉药业推上了被告席。
【设问】
1、企业融资,政府(市委)该不该担保?为什么?
2、政府(市委)为企业融资进行担保该不该负责?为什么?
【评分参考】
本案例是一起具有典型意义的涉外经济的活教材。积极引进外资,振兴当地经济无可非议,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市委)决不可随意对企业行为大包大揽,以致产生不良后果,有损政府(市委)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政府(市委)既然为企业融资担保,就等于承担了企业融资的风险。政府官员要严格依法行政,转变职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府官员要努力学习涉外经济知识,尽量回避引资风险,努力营造引资的良好环境;政府官员应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心理,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全国领导干部选拔考试通用题库(公共案例三)
【题型】公共案例
【适用职位层次】厅局级
【难度】中等
【题干】
2005年11月,J省某大型国有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大量有害化学物质倾泻入东江,严重威胁到H市900万群众的饮水安全。为避免水源污染恶化,进而造成市民恐慌,H市政府于11月21日发布公告,以“市政供水管网全面检修”为由全市停水4天。然而,由于政府没有及时通报事实真相,使得老百姓忧心忡忡,“H市部分居民供水网含剧毒”、“在江边晨练也会吸入苯和硝基苯”、“离开H市的火车票机票早已售光”、“停水是因为即将发生地震”等流言不胫而走。一时间,机关、企业、学校的正常秩序被打乱,工厂停业、学校停课,老百姓争相抢购饮用水和帐篷,街边消防水龙头前排起了长龙,一瓶普通矿泉水竟被炒到20元。面对突发的社会危机,2005年11月22日,H市政府果断决策,一天内连续发布两则政府公告,向市民详细解释了水污染的成因、环保部门和卫生部门对水源实时检测的结果,以及政府应对水源短缺的具体解决方案。在公告发布24小时后,H市的社会秩序逐渐恢复正常,居民饮水需求基本得到保障。
【设问】
1、请运用依法行政的基本观点,分析H市政府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的行为。
2、在上述案例背景下,如果你是H市市长,你将如何开展今后的工作?
【评分参考】
本案例涉及到依法行政理论中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以考察领导干部的法律常识和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为侧重点。信息公开体现出宪法的内在价值取向,既是政治民主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打造阳光政府、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由之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因此,各级政府应牢固树立公共危机防范意识,认真贯彻信息公开的法治理念,依法建立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和灾难预警评估体系,在公开信息的过程中正确引导舆论,切实保障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避免危害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