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上《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四年级上科学说课稿水在加热和冷却后_苏教版
四年级上科学说课稿水在加热和冷却后_苏教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这是一节在差不多认识了一些物质的性质之后的一节综合课,是一节结合周围事物进行探究和实验的实践课。
第一我来说一下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水的蒸发与云、雾、雨、雪、霜、露等形成的关系。
2.通过对蒸发觉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形成。
亲身感受认识到水在蒸发时会吸取热量。
3.通过雨、雾、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形成缘故。
4.让学生观赏自然界水体的漂亮。
通过一些实验了解大自然的隐秘。
体会到自然界奇异的变化。
教学重点了有两个:一是了解水的蒸发与云、雾、雨、雪、霜、露等的关系,二是造雨、造雾、造霜的模拟实验。
在这一节课的设计中我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简化了课堂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而把更多的时刻和精力投入到实验中来,多让学生动脑思、动嘴说、动手做、动眼看,让学生的思维与科学的实验相碰撞。
尽管在开始设计的时候,我就明白这一节课专门可能会上得磕磕碰碰,但在几次的构思中我都将学生动手实验这一环节保留了下来。
让学生大胆来设计、来构思、来动手,事实上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最好的方法。
假如在课堂中遇到一些问题,那么只要我们细心地去解决它就行了,方法总比困难多。
这确实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
请大伙儿多提意见,因为意见有时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的科学课是一门极其复杂的课,能够说是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物理、语文、数学等无所不包的课。
但它同时也是小学时期一节极其重要的一门。
它能够成为学生了解科学的窗口,也能够成为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甚至能够成为学生迈入科学大门的起点。
那么如何上好这一节课了?在科学课中有各种各样的知识,那我们的课堂是去传递这些知识吗?在科学课中也有各种各样的道理,那我们的课堂是为了让学生们明白这些道理吗?我认为,都不是。
我们的需要做的远不只这些。
我们的课堂更多的应该去做一个点燃的工作,点燃学生探究的火花!点燃学生问什么缘故并寻求答案的火花!点燃学生迈入科学大门,了解科学世界,寻求科学真理的火花!在学生内心悄悄的种下一颗种子,一颗能够发芽、能够生根、能够开花、能够结果的种子。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说课稿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中的第五课。
本单元主要围绕物体的冷热现象展开,而本节课则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以及热传递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形态变化以及相关的科学原理。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观察水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了解水的形态变化;二是研究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三是探讨水的形态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观察到了水的蒸发、沸腾、凝结等现象,但是对于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但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会发生形态变化,了解蒸发、沸腾、凝结、凝固等概念。
(2)认识到水的形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知道温度是影响水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2、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和温度变化,并能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2)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得出水的形态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水的形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年级上科学教案-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苏教版
7、讲解: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做凝结。云、雾、露、雨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凝结成的。
四、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提问:水在自然界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互相转化?
2.根据课文图示,将水循环的过程自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或者编成童话剧来表演。
三、认识水的蒸发、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1、谈话:小朋友看看刚才老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的“水”字还在不在了?它跑到哪里去了?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你能做一个蒸发的实验吗?(让学生将水滴到手背上体会蒸发的作用。)
4、设计实验方案。
5、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蒸发加快?
2、造雨
(1)提问:你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吗?
(2)学生回答。
(3)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将设计结果记录下来。
(4)汇报设计方案,互相评价,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
(5)讲解:当小冰晶下落时,如果地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就会下雪。
第2课时
导入
讲述:这节课继续学习关于水的知识。
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水”。
(1)谈话:刚才我们看过了各种形态的水,你们觉得好看吗?你们想自己动手制造出她们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吧!
(2)学生参照课本提示,讨论实验方法。
(3)小组活动,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云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4)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再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5)教师讲解: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雾就是低空中的云。
二、设计实验,制造露、霜
1、造露
(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案,明确方法。
苏教版科学四上《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第一课时)本寨乡拉芒中心小学罗老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通过雨、云、雾、霜和露的模拟实验了解雨、云、雾、霜和露的形成缘故;2、能够正确使用酒精灯;3、能针对现象提出科学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推理及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1、明白水在常态下有三种不同的形状;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探究;3、会使用酒精灯等实验器材;4、明白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5、明白云、雾、雨、露、霜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细心观看、留意周围事物的适应;情愿合作交流,尊重证据,能够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体会大自然的奇异与漂亮。
教学重难点:重点:云、雾、霜、的成因。
难点:云、雾、霜、的模拟实验。
教学预备:方巾、冰块、玻璃片、开水、温度计、烧杯、火柴、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易拉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喷水壶,里面所装的是什么?(板书:水)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可供我们饮用,在擦玻璃的时候(朝着玻璃喷一下)也经常会用它。
大伙儿在哪里还见过水的身影?它们差不多上什么形状的?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一)认识大自然多姿多彩的水体(观看教材插图)1、这些差不多上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化身。
看到这般如此漂亮的化身,你们想说什么呢?是啊!我们不得不赞颂大自然的奇异与漂亮。
2、水我们都能看见吗?哎!刚才喷到玻璃上的水,你们看到它跑哪里了吗?没有看到啊?这不怪你们,因为你我之间就藏着许许多多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水蒸气。
3、刚才不依旧液体的水吗?是什么让它们变成了看不见的水蒸气了呢?液体形状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状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就叫做蒸发。
(板书:加热、蒸发、水蒸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奇异的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所发生的奇异的变化。
(板书课题:水在加热和冷却后)4、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水的化身中,像霜、雪、冰是固态形式显现的,而云、雾、雨、露则以是液态形式显现的,而当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显现的时候,我们是看不见的。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5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2、知道云、雾、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3、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难点:做造雾、雨、霜的模拟实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基础。
三、设计实验,制造云、雨、雾1、造云(1)谈话:刚才我们看过了各种形态的水,你们觉得好看吗?你们想自己动手制造出她们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吧!(2)学生参照课本提示,讨论实验方法。
(3)小组活动,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云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4)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再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5)教师讲解: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雾就是低空中的云。
2、造雨(1)提问:你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吗?(2)学生回答。
(3)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将设计结果记录下来。
(4)汇报设计方案,互相评价,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
(5)讲解:当小冰晶下落时,如果地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就会下雪。
第二课时一、导入讲述:这节课继续学习关于水的知识。
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水”。
二、设计实验,制造露、霜1、造露(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案,明确方法。
(2)分组实验,汇报结果。
2、造霜(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仔细观察:易拉罐外出现了什么?这时的温度是多少?通过结冰实验,学生可以认识水的冰点,同时认识霜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实验中包括液态的水变成固体和气态的水变成固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同时认识到水的两种变化。
三、认识水的蒸发、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1、谈话:小朋友看看刚才老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的“水”字还在不在了?它跑到哪里去了?2、学生回答。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2)我们把水结冰时的温度称作冰点。
(3)谈话:见过霜吗?霜是什么?在什么温度下会出现霜?
(4)演示讲解实验要求。
5.小结:水蒸气遇冷(0摄氏度以下)会变成小冰晶,这就是霜的成因。雨、雾、霜都是水的不同表现形式。正是因为有它们自然界才如此的美丽。
(三)认识水的蒸发、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1.谈话:小朋友看看,刚才老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的“水”字还在不在了?它跑到哪里去了?
2.讲解: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说说自然界中的蒸发现象。
3.讲解: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云、雾、雨、露等都是有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四)了解水的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说明注意事项:水同样多;热量一样多;面积一样大。
2.小结: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程度及周围的温度有关。
(五)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提问:水在自然界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互相转化?
2.讨论: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却总是降不完?
讨论: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
(六)拓展
根据课文图示,将水循环的过程自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或者编成童话剧。
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学生讨论汇报。
学生参照课本提示,讨论实验方法。
小组活动,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云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生回答。
小组设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将设计结果记录下来。
汇报设计方案,互相评价,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
生回答。
生回答。
生举例。(湿衣服变干了,雨后土壤变干了等。)
生交流讨论,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苏教小学科学四上《2.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word教案(1)
水加热、冷却后【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2.能够通过对沸腾和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成因;3.能够通过了解水结冰、沸腾、凝结的条件;4.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5.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知识与技能1.知道云、雾、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2.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3.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2.感受物质的循环变化。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中水的三种形态及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玻璃杯、冰块、易拉罐、湿毛巾、盐、温度计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基础。
三、设计实验,制造云、1.造云谈话:刚才我们看过了各种形态的水,你们觉通过模拟云和雾的形成,可以让雨、雾得好看吗?你们想自己动手制造出她们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吧!学生参照课本提示,讨论实验方法。
分小组活动,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云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再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讲解: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雾就是低空中的云。
2.造雨提问:你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回答。
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将设计结果记录下来。
汇报设计方案,互相评价,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
讲解:当小冰晶下落时,如果地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就会下雪。
学生认识自然界中云和雾形成的道理。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变化。
第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讲述:这节课继续学习关于水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苏教版
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本课是选四年级上《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一个点“蒸发”以及四年级上《吸热和散热》的部分内容来进行教材的挖掘及处理,并进行有机整合,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为了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必须做到精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典型”,在于“有价值”。
学生对于蒸发现象已有初步的生活认识和体验。
也知道了温度下降是个散热过程,但要他们来解释蒸发时物体温度会下降,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但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及观察分析及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也具有初步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他们对一些现象感到新鲜好奇、求知欲望强。
因此,本课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谈起,创设问题情景,自然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适当的体验和实验,让学生自己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并注意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去。
学生在不断猜测、验证、对比、分析具体过程中建立科学概念,并且通过观察到的证据合理推出液体蒸发时吸收周围的热量有致冷作用等,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并进行拓展,根据蒸发吸热的原理,设计一个保存食物的方法或装置,是为学生构建开放性的课堂,从科学走向生活。
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让学生亲自去动手参与,去观察,去感知,同时,结合实验,教给学生一些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知能力。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能够通过对沸腾和蒸发觉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成因;●能够通过了解水结冰、沸腾、凝聚的条件;●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水在蒸发时会汲取热量;●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2、知识与技能●了解云、雾、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自然界的奇妙变化;●感受物质的循环变化。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难点:做造雾、雨、霜的模拟实验。
(教学打算)玻璃杯、冰块、易拉罐、湿毛巾、盐、温度计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漂亮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学生商量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根底。
三、设计实验,制造云、雨、雾1、造云(1)谈话:刚刚我们看过了各种形态的水,你们觉得好看吗?你们想自己动手制造出她们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吧!(2)学生参照课本提示,商量实验方法。
(3)小组活动,认真观察、思考并记录:云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4)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再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商量的结果。
(5)教师讲解: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雾就是低空中的云。
2、造雨〔1〕提问:你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吗?〔2〕学生答复。
〔3〕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将设计结果记录下来。
〔4〕汇报设计方案,相互评价,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
〔5〕讲解:当小冰晶下落时,如果地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就会下雪。
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述:这节课继续学习关于水的知识。
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水〞。
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冷却以后(教案)
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冷却以后(教案)教案: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冷却以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在加热后会发生的变化;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水在加热冷却过程中的变化;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活动的方式获取知识;3. 学生学会合作并分享实验结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滚烫的水和冷水、水杯、温度计、计时器、实验记录表、实验报告模板;2. 学生准备:笔、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分成小组进行,每组需要用手指着水杯表面感受温度,猜测水杯里面的水是冷水还是热水。
通过感受和猜测,学生可以引发对水的加热和冷却现象的讨论。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水的加热冷却现象。
让学生了解水加热后的温度会增加,水变热;当水冷却后,温度会降低,水变冷。
3. 实验操作(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份实验材料。
每组从水龙头里获得冷水和开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两种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随后,借助计时器,每隔1分钟测量一次水的温度,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当水的温度接近室温时,停止测量。
学生们可以用实验记录表的形式记录温度的变化。
4. 实验结果整理(15分钟):学生将实验记录整理成图表,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他们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水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学生可以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问题,例如:哪一种水加热速度更快?哪种水冷却速度更快?5. 实验报告(10分钟):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
报告可以包含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图表展示、数据分析、实验心得等等。
六、巩固与拓展(15分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水的加热和冷却相关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我们在冬天的时候喜欢喝热水?为什么我们在夏天的时候愿意喝冷饮?七、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讨论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强调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教案四上第二单元《水在加热和冷却后》备课
教师同步示范:首先,老师在烧杯里倒一些温水,因为温水比冷水蒸发得(快),然后,怎么办?(请同学说)老师在上面盖上一个冷的玻璃盖。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做,并仔细观察,冷玻璃盖上有什么现象出现。
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板书)
它们在天空中聚到了一起就是(云)。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科学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能够走进自然,用科学的眼光去发现更多大自然中的奥秘。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注重了学生技能的培养。这节课,有哪些技能培养?首先是实验,本课安排了演示实验:烧水;分组实验:造雾雨,造霜,应该说在实验方法上,学生还只是入门,表现在不会动,不敢做,“等”“靠”的现象很明显,实验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第二是观察:观察贯串课的始终,但是怎么观察,观察目的交代不到位,指导不足。第三是讨论,应该说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但是说不到点子上,需要其他课程与科学课良好的整合。另外还有交流、假设预测、解释、小组合作等。只是学生质疑的培养是欠缺的,如“造雨”实验,由于受气候条件和实验材料准备不合适的影响,实验效果不理想,没能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和欲望,指导不够。
学生小组实验。
汇报交流。
6、(1)发现了什么?什么温度下变成的?
教师讲解: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温度时就会变成小冰晶。
(2)如果在天空中的小冰晶越聚越多,就会变成雪落下来。
四、拓展延伸
1、老师这还有一副雾凇的图片,谁能说一说它是怎么形成?
2、同学们把书翻到27页,书中还有一个造雾的实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一试,应用咱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想一想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好吗?
小组交流、汇报。
6、师生总结:水蒸气像空气一样,它也包含在空气中,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所以,它是什么形态的?
苏教版科学四上《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再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5)教师讲解,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雾就是低空中的云。
2.造雨。
提问:你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吗?
学生回答。
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将设计结果记录下来。
汇报设计方案:互相评价,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
3.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感受物质的循环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认识自然界中水的三种形态及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
玻璃杯、冰块、易拉罐、湿毛巾、盐、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个 性 化 备 课
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
1.提问 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2.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
3.讲解:当小冰晶下落时,如果地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就会下雪。
4.通过模拟云和雾的形成,可以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云和雾形成的道理。
5.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变化。
四、板书设计: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造云
造雨
造雾
五、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课时安排
2-1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能够通过对沸腾和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成因,能够通过了解水结冰、沸腾、凝结的条件,能够通过亲身感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2.知道云、雾、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科学四上《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第二单元冷和热
5.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3.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科学知识:
1.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
3.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知道什么是蒸发、什么是凝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能够通过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2.能够通过对沸腾和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成因。
3.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水结冰、沸腾、凝结的条件。
4.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
5.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科学知识
1.知道云、雾、露、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
2.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3.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
2.感受物质的循环变化。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描述云、雨、露、霜的成因。
描述水的三态变化。
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教学材料:
水杯、冰块、杯盖(或玻璃片)、课件、试管、温度计两支、冰块、盐、湿抹布
教学步骤:
集中话题导入新课
1.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画面.(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
2.从画面中你看到了哪些自然现象?[师板书云、雾、雨、雪、霜、露、冰等]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3.看来,大部分同学都很好奇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的,老师和你们一样,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
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形态。
探索和调查进行有关“水的变化”的实验。
1.请你联系自己平日的生活,想一想这些自然现象,你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看见的?{霜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霜是什么东西[水]水汽凝华成霜露是水汽遇冷凝结成的[实验时放两块冰] 云和雾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云和雾主要是高度不同云是怎样产生的[冷热空气相遇]}。
2.你们想不想把这些自然现象在我们的实验室里再现呢?黑板上写的这些自然现象哪些可以利用实验在教室里进行再现?
3.黑板上写的这些形态的水哪些是你感兴趣的?你想研究什么?先请你在心里想好研究的内容,下面根据你们的选择组成新的研究小组,先安排好的小组请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
(每组前面放一个牌子,并宣布组长)
4.讲解表的填写要求。
(请组长带领大家讨论的同时,记录下你们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你们准备如何实验的步骤,并写出你们预计的实验结果。
在记录的过程中既可以用文字也可以利用符号和简笔画进行记录。
)
5.指导小组讨论。
6.下面同学来交流你们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的同学请认真听讲并给他们纠错。
“请代表上台来展示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
云的实验:你们准备利用哪些材料?怎样做?你觉得在哪能观察到云或雾?
雨、雪的实验:雨和雪实验设计中的不同点
露的实验:注意易拉罐的外面出现了什么?温度又是多少?(湿毛巾是为了增加周围的湿度或水汽的量)[鼓励学生做对比性的实验(干毛巾和湿毛巾的对比)]
7.刚才,每个实验都有小组进行了汇报和交流,下面请每个小组根据大家交流的情况对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进行完善和补充。
8.各小组是不是已经完成了修改。
请各小组的组长来选取你们小组实验所需的器材。
9.“请各小组在实验的过程中,将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记录在什么情况下,在哪里可以看到这些现象)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适当的时候给与必要的帮助。
10.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
11.观看教学光盘,进一步加深云、雾、雨、霜、雪的形成。
研究蒸发
1.提问:空气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猜测、汇报
2.提问:把水和酒精涂在手背上,会怎样?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进行实验、汇报
3.提问:用温度计先测量教室的温度,再测量水的温度,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的瞬间,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会是多少?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把水和酒精涂在手上后,手总是感觉凉丝丝的?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时,温度反而会下降呢?
6.得出结论:水在常温时会吸收周围的热,由液体形态的水变成眼睛看不见的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7.观看教学光盘进一步理解蒸发和沸腾的现象。
了解水的冰点;认识霜的成因。
认识水蒸气的凝结现象,了解云、雨、露的成因。
认识水的蒸发现象。
回顾和解释
1.在这次研究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想法?
2.利用教学光盘复习巩固水的三态及其形成的条件。
水的循环
1.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却总是降不完?
2.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3.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4.小组讨论。
(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水的循环)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