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演讲稿
马原讲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稿)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首先,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演讲稿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演讲稿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演讲稿马原演讲稿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这堂课。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从哲学名言中看智慧”。
首先来看一段视频。
哲学,貌似和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但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似乎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哲学”。
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们来听一个小故事:说一位哲学家与船夫正在船上进行一场对话。
“你懂哲学吗?”“不懂。
”“那你至少失去一半的生命。
”“你懂数学吗?”“不懂。
”“那你失去了百分之八十的生命。
”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掉到了水里。
看着哲学家在水中胡乱挣扎,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不……会……”“那你就失去了百分之百的生命。
”看来,哲学真的没什么用途,关键时刻连命都救不了,还不如去学习一项具有实际用途的技能。
但求知是人的本性,人类不会先衡量一门学问是否有用再去决定是否继续思考下去。
同样,哲学也不会因为“有用”和“无用”而被人类有所取舍,实际上,你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哲学之中,人说到底就是“哲学的”存在。
所以说,哲学永远不会消亡,因为人不能否定自己的本性。
好的,了解完哲学,我们再来认识一些哲学家。
首先来看西方哲学界的泰斗。
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伊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古希腊有文献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哲学家。
早年是商人,后游历巴比伦,埃及等国,学到数学和天文知识,后从事政治和工程活动,晚年转向哲学。
几乎涉足人类的全部思想和活动领域,被尊为“希腊七贤之首”。
今天我们看一句他的名言:“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普通人以为物质的、看得见东西才是活着的意义,而他只是把食物看成存在的条件,但不是存在的目的,求得智慧、知识才是存在的意义。
下一位是卢梭,他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马原量变和质变的朗诵稿子
马原量变和质变的朗诵稿子马原量变和质变的朗诵稿子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主题是“马原量变和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的变化。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个主题。
量变是指事物在某一过程中数量的增长或减少,它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而质变则是指事物在一定量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质的飞跃,即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它是事物发展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生命的例子来理解量变和质变。
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在成长过程中会发生量变,也就是说身高和体重会逐渐增加。
但当一个人从青春期进入成年期时,身体不仅仅是发生了量的变化,还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声音变低、发育成熟等。
这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例子。
同样,社会的发展也经历了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社会力量的增长或减少,比如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减少等。
而质变则是社会形态的变革,比如人类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每一次质变都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量变和质变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量变为质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而质变又推动了新的量变。
正如马克思所言:“事物的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而质变是由量变积累起来的。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变化,还要深入思考背后的内在规律。
我们要善于抓住量变和质变的关键节点,引导事物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正如我们在学习中,要通过积累知识的量变,实现对知识的质变,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追求量变和质变的完美结合,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马原演讲稿(共五则范文)
马原演讲稿(共五则范文)第一篇:马原演讲稿马原演讲:对于夷陵之战的看法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对于夷陵之战的想法》,相信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这两场极为有名的战役,那么夷陵之战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三国时期,这三场战争是齐名的,被称为“三大战役”。
它是刘备在章武元年为夺回荆州而对孙权发动的一场战役,结果大败。
那么我们不禁产生了第一个问题,刘备是否应该发动这场战争?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场战争的具体背景:当时刘备刚夺得了益州,受命镇守荆州的关羽急于建功,又自恃天下无敌,极度轻敌,最终被东吴的吕蒙所杀,丢掉了兵家必争之地荆州。
于是,刘备在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对孙权发动了这场战争。
了解了这场战争的具体背景,我们就可以来看看我们的问题了。
对于刘备是否应该发动这场战争,我想从首先从战争的成败概率的客观角度来分析,对于它可分三个方面: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从天时的角度,刘备发兵时正值7月份,天气极其炎热,将士难以忍受。
以致刘备在夷陵驻扎部队时犯了致命性的错误。
这样对于刘备打仗肯定是极为不利的。
而孙权这边,他们的士兵算是住在自家里,平日里也这么守着,早已习惯。
所以从天时的角度来说,这对刘备东征是很不利的。
再从地利的角度来看看,刘备是劳师远征,地形不熟,水土不服。
而且东吴多山地,对于刘备驻军和攻击都是不利的。
而东吴方面,他们对于地形肯定是了如指掌,如何利用优势地形来御敌肯定也是他们擅长的。
所以从地利方面来说,刘备是处于劣势的。
最后,从名义上去看这场战争,因为古代发动战争是特别讲究出师有名的,对于这个,刘备的猛将赵云就看到了这一点,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刘备发动这场战役。
他认为刘备发动这场战争是出师无名的。
因为刘备之所以得人心,是因为他一直把歼灭汉贼,匡复汉室为己任的,如今汉贼是曹操,不是孙权,要战得跟曹操战,而不是孙权。
所以在名义上刘备是站不住脚的。
既然名义上站不住脚,士气自然不会很高昂,上下关点也不统一;再看东吴方面,他们属于被迫出战的,谁都知道,没啥道理的打人当然是要还手的。
马原课内实践教学演讲(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很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我在马原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感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而实践则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马原课内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1. 理论来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我们所学到的理论,都是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而形成的。
在马原课内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2. 理论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必须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我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使我们的实践活动更加科学、有效。
同时,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也会促使我们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知识。
3. 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在马原课内实践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检验理论的真理性,使理论更加完善;而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又能为实践提供更强大的指导。
二、马原课内实践教学的体会1. 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马原课内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我们通过走访社区、农村等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2.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原课内实践教学使我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剖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马原课内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这种团队协作精神对于我们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增强社会责任感马原课内实践教学使我们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了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马原演讲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所以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举个栗子。
青年时期习近平在
陕北插队七年,在深入群众吃苦耐劳的奋斗经历中,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真正理解了农民,了解了社会,为他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得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就是认识的“源头活水”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
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发展经济的重要问题能源一直困扰着各国发展,近日我国的“蓝鲸一号”,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实现了全球首次对可燃冰的试采。
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③相当于超1000亿吨石油量储备,可燃冰试采的成功不仅对我国未来的能源安
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能给世界能源接替研发格局带来改变,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也就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人士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共享单车的普及,一方面小黄小蓝小红
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对城市管理提供了新的难题。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经济的异军突起,到底是不是好事呢?市场会给出答案,社会会给出答案。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爱因斯坦说:“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
大二马原课演讲主题美好生活
大二马原课演讲主题美好生活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人们常说:有钱人的生活很美好,每天吃香喝辣。
但是,我却不认同这个说法。
有钱人虽然被人崇拜、爱慕,但是他生(她)们真的会感到快乐吗?也许会也许不会。
因为人一旦有了钱,如果健康却被夺走了,那么钱财之类的东西还有什么用呢?人们常说:作家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动笔,财富便向他(她)们滚来。
但是,我却不同意这个说法。
作家表面上是只要能写出好文章,便有许多稿费和名誉。
但如果写不好呢?他(她)们的稿费不仅空无一有,就连名誉也败落。
说明,当个好作家很难,想过好作家的美好生活更难!人们常说:明星的生活很美好,每天可以尽情的在荧屏上“闪耀”。
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
明星虽然表面上是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着,但人们并不知道他(她)们为此付出付出了多少努力!潜规则、整容等各种各样的“黑锅”经常“笼罩”在他(她)们的身边,但他(她)们为了自己的梦想,毫不犹豫的“顶”着这些“黑锅”,终于成功了!他(她)们用自己的努力换得了自己美好的生活!所以,人们不可以认为当明星很简单,更不可以认为随便就可以过上明星的美好生活。
人们常说:老师的生活很美好,每周都有周末可以歇息,有假期可以放松。
但是,我觉得老师的休息来之不易。
因为老师每天要为自己的学生传授知识,讲的口干舌燥,直把自己的学生教会为止;因为老师每天晚上还要为我们第2天上课要写备课笔记,直写到晚上12点才睡……所以老师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得假期,换得自己学生的成功。
但是我觉得有钱人、作家、明星、老师的生活都不值得我去崇拜。
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才美好。
因为每天我可以吃着妈妈做的香甜可口的饭菜,可以享受着爷爷奶奶对我的疼爱,可以与爸爸一起探索数学的“有趣”。
每天还可以与同学做游戏,可以听语文老师——张老师讲解汉字的“神奇”。
所以,我每天的生活过的很充实、很快乐!因为我有着家人的关爱、老师授予我无穷的知识,还有健康与快乐陪伴着我,所以我很开心!美好的生活在于每个人怎么样去认知,平凡的生活也是美好的,生活美好与否关键是在平凡中寻找快乐,那样每个人的生活都会美好,不是吗?。
马原演讲
古往今来,为人君者无不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贵君轻”等民本思想来治理国家。
每次朝代的兴衰更替都是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在斗争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一切社会矛盾都是人与人的矛盾,社会矛盾只能通过人的活动去解决。
历史上一切社会矛盾的地解决,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斗争。
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变革时期。
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它们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的。
社会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通过被剥削、被压迫阶级反对反动的统治阶级的革命斗争来实现。
奴隶阶级、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尽管在革命斗争中有过挫折和失败,但它们始终是各自时代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新兴的剥削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中,革命的主力军仍是劳动者阶级。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
”强调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并不意味着对杰出人物作用的否定。
又例如清朝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的压迫和剥削,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
但马克思主义认为,伟大人物发动的重大历史运动,不仅要考虑人心的向背,而且要以不同的方式同人民群众的斗争相结合。
例如在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农民迫于残酷的剥削压力进行起义,虽没有取得胜利,推翻秦朝的统治,但是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了历史发展的结局。
新时期的党的领导也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在我国的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造性的提出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马原实践课题的演讲稿
马原实践课题的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实践中的理解和思考。
作为一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生,我深知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也深感责任重大。
因此,我选择了“马原实践课题”作为我的演讲主题,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演讲,和大家一起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我们所处的社会现实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演进过程,指导我们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比如,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作用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提供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不断地将其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完善,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心国家民族大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初心和使命,也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在今天的演讲中,我就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简要地谈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我深信,在座的各位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充满热爱和信仰的人,我也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会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谢谢大家!。
马克思主义原理实践演讲稿[1]
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阐释“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站在这里,我为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和谐社会要以人本”,主要目的是阐释“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存在很多矛盾。
这些问题大到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的矛盾,小到人际交往的矛盾甚至人与自身的矛盾。
这些矛盾给人类社会引出了各种问题,导致冲突甚至战争。
充分认识“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将会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化解矛盾,进而构建和谐社会,现在我们切入正题。
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实践本质的观点是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人”的钥匙。
“人”是研究“以人为本”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认为,人是从事自由自觉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
这里的“人”是“实践活动中的人”,是“现实的具体的人”,即具有实践本质的人。
下面举一个古代以人为本的例子。
(放3,4幻)下面具体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
(放5,6幻)先看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阐述: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人分为不同种类。
请看大屏幕。
作为一个整体并区别于自然物的人是以类的实践形式存在的,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
后代人虽然不在场,但他们与当代人共同拥有进行实践活动的自然资源条件和自然环境基础,把其放在“以人为本”的“人”的视域中也是合法的、合理的。
作为人类内部、人与人之间具有社会关系的人是以群体或以个体实践的形式存在的,包括不同的利益群体和每一个个人。
在当今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过程中,“人”最根本的是现实的、具体的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劳动者、建设者。
再看马克思主义对本的阐述:懂得什么为“人”以后,我们来理解什么为“本”。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活动的动因是科学分析“以人为本”的“本”的关键。
既然“以人为本”是以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为本,那么,我们必须回答以人的什么为本?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人的实践本质与人的需要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马原对资本的演讲稿
马原对资本的演讲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使得传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们必须以发展的观念,认清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本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暂时性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当然也不例外。
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长期辩证运动的必然结果。
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
”所以,以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去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才能找出它的原因,认清它的实质,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的客观历史规律的认识,坚定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重新沦为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经济盘剥、政治干预、军事侵略的对象,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遭到严密的包围和遏制。
而资本主义国家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新变。
首先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其次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加剧,金融资本的统治进一步扩大和加深。
接着由于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取得强势地位。
最后因为政治经济发展愈益不平衡,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在加深。
这些都威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新科技革命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西方国家的自我调节、经济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影响。
1、新科技革命带动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一直是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决定性因素。
在经济发展层面上,当代资本主义特别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加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也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必然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性增强的趋势,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经营形式和组织形式。
马原展示演讲稿
马克思主义原理展示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在习主席十九大报告上提到,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由前几年我国社会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近几年以及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以前的人们是吃不饱穿不暖,所以人们都想使物质方面充分富裕起来;而如今,大家研究的问题已经变成如何吃得好,穿得优雅得体,都在物质选择更加精益求精。
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生产力发展既是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制约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只有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要。
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有重要意义。
3.这一方法要求我们全面认识和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断完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这是由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的。
矛盾的观点是辩证唯物法的根本观点。
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然而,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
十九大中提到当前社会我们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其中包含农村与城市,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发展问题。
例如,中国的“三四线城市”不如一线城市的经济更加繁荣。
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产业升级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缺乏像一线城市那样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因此高达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就很难沾上边,他们也缺乏像二线城市那样交通优势,因此在吸引外资上也很难获得高精尖的制造业。
2.我们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同时重视部分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大学课前马原三分钟演讲
大学课前马原三分钟演讲大学课前马原三分钟演讲「篇一」同学们: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
其实,微笑不仅能让你年轻,还是一座沟通人际关系的桥梁,一剂化解人们矛盾的良药。
你听说过关于日本原一平先生的故事吗?原一平本是一位极其普通平凡的保险推销员,他相貌平平,身高只有158厘米,但是,他为什么能成为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人呢?正是因为他有事没事就研究微笑,对着一面随身携带的小镜子练习,并把这些微笑应用到工作中去,才走向了成功,成为鼎鼎有名的人。
原一平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一共研究出了39种微笑,并且自己也将这39种微笑练得非常自然。
有的微笑能让人感到温暖,有的微笑能让人感到亲切,有的微笑能带给人们力量,有的微笑能让烦躁不安的人立刻安静下来,有的微笑能让你不由自主地去聆听。
正是他的微笑,才让人乐意购买他推销的保险,认为他推销的保险有百利而无一害;正是他的微笑,让客户与他成为无话不谈、无事不说的知心朋友。
的确,微笑能沟通人的心灵,把彼此间的距离拉近,甚至帮助你走向成功。
记得一次去医院看病,我坐在椅子上排队等待,一个男的对着护士说:“你们这是怎么搞的?医生约了我上午9点整来,你自己看看都已经9点40分了。
”我本以为护士肯定会以牙还牙,然后两人会大动干戈,谁知,护士却微笑着对那个男的说:“先生,实在很抱歉,人太多了,我进去帮您看看,也催一下。
请您稍等。
”过了一会儿,只看见那个护土微笑着说:“先生,到您了,请进去。
”我不禁佩服起这个护士来,过了一会儿,那个男的出来了,他找到刚才一直对他微笑的护土,诚恳地说:“刚才实在对不起,请原谅。
”护士依旧微笑着说:“没关系的。
”可见,微笑有时候还能化干戈为玉帛。
每天你给别人一个真诚的微笑,别人也会给你一个微笑。
微笑能让别人对你所怀的顾虑在一瞬间消失;微笑能让你与别人的关系融洽;微笑是沟通彼此心灵的无声语言。
既然如此,那么,朋友,就请大方起来,请别吝啬你的微笑。
谢谢大家!大学课前马原三分钟演讲「篇二」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大家早上好!像往常一样,课前三分钟轮到我做励志演讲。
我最爱的马原课(5篇材料)
我最爱的马原课(5篇材料)第一篇:我最爱的马原课我最爱的马原课最开始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时候,其实我心里是有点抵触情绪的。
无论是初中政治课完完全全的死记硬背,还是高中文理分科造成的文科忽视,亦或是从别处听来的关于马原无聊的流言,都让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种课完全提不起任何兴趣。
在我想象中,马原课堂大概就是一个枯燥乏味一本正经的老师干巴巴的照着书本念,宣扬着共产主义伟大和新中国万岁,而下面的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即便要求严一些,也不过是点名提问和背书罢了。
可是,这学期我真正接触了马原课,认识了孙老师和王老师,我才发现我错的离谱。
原来思政课可以是这样的活泼生动、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先来聊聊活泼开朗的孙老师吧。
孙老师的第一节课就让我对马原课大为改观,她一开始就直接提出来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马原课是什么样子的。
本来还有些喧闹的教室瞬时间安静了,同学们都疑惑了:为什么要问这种问题?这和教学内容有什么关系?马原课不就是政治思想教育课,用来洗脑的吗?孙老师仿佛看穿了我们的想法,她说:“同学们可能会觉得马原课枯燥无聊,就是背背书罢了,那么,是什么让你们觉得马原课无聊呢?”许是感觉到了这位老师那份与众不同的开放、宽容与活泼,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的和老师聊了起来。
“中学的政治课就是背书”、“高中理科并不重视政治课”、“马克思主义听起来就是老套又无聊的东西”“学长学姐们说马原课很无聊”。
认真的听过了同学们的吐槽,老师对我们说:“马原课大家都还没有真正接触过,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仅凭别人的判断和之前的想象直接就判了死刑是不是有些不公道呢?我们为什么不尝试着去听一听、自己来判断这是一门怎样的课呢?”我一向自诩是公正客观的人,听到这倒真有些羞愧了,我以往对马原的看法确实带了不少偏见,这正如老师所说,是对一个还没有为自己申诉的人判了死刑。
况且,孙老师看起来是个犀利的老师。
于是我摆正了态度,决定认认真真听一听。
几节马原课听下来,我越来越觉得这课有滋味。
马原发言稿
马原发言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思想体系,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革命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
它不仅全面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根源和规律,而且提出了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原则,为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三个方面。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它强调社会发展是以物质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引发社会关系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将历史观归结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客观事物的矛盾统一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也强调了发展的不平衡性、螺旋上升的规律以及“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三)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来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坚持阶级斗争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主张革命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提出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它对旧有哲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和不可持续性,而且批判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等旧有哲学思想,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马原演讲——精选推荐
1、什么是唯物主义辩证法通俗讲,任何事物有两个方面,好和坏,且相互转化,再俗一些就是什么都好,什么都坏。
中国有句古话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想这就已经比较接近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念了。
唯物主义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它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简单的说,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那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之所以发展,是由于矛盾作用的结果。
我查阅资料时看到用人蚊矛盾来解释对立统一规律的。
说到了夏天,蚊子就出来了。
蚊子要叮咬人,人要对付蚊子。
人和蚊子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
人们为了对付蚊子,最原始的方法是用树枝赶走,用手拍死它。
但人要睡觉,怎么办?哦,人们想到了用烟来薰。
后来又发明了蚊帐,人睡觉时躲在蚊帐里,蚊子就无法进攻了。
但比如说我有时不小心把蚊帐弄开了,蚊子乘机钻进来,那咋办?于是人们又发明了驱蚊油,往皮肤上一抹,蚊子就不敢来了。
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现在又产生了灭蚊灯、电子蚊香······到现在为止,“人蚊大战”依然没有结束。
这是不是可以说明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呢?是不是证明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也就是说唯物主义辩证法确实可以使人类进步,它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纵观中国的历史,有许许多多的思想贯穿始终。
我们都知道,春秋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时期,百家争鸣。
其中,儒家墨家思想是比较突出的了。
墨家思想算是中国古版的唯物主义理论,它更加注重于对自然科学的探索,他在力学、光学、几何学、逻辑学上都有所简述。
不过中国古代统治者比如汉代还是更推崇儒家思想。
因此自然科学在我国发展的并不迅速,我们更注重实用性,而对事物的原理不是很在意。
马克思原理概论演讲稿(含5篇)
马克思原理概论演讲稿(含5篇)第一篇:马克思原理概论演讲稿演讲稿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我们小组对第三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现在,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2、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看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3、科学技术对社会历史发展作用4、从道德的建设看上层建筑的反作用5、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我组讨论的情况吧!一、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文化商业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在日趋多元化的当今世界,文化不自然地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从某种程度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也是一个民族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可或缺的个性特征。
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看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原有的生产关系上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之更好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
2: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同时,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相比,我们现有的政治制度(等同于生产关系)改革相对滞后,原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在部分领域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3: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坚持不懈地对生产关系进行优化,使之更好的适应和促进新形势下的生产力发展。
4:应该认识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螺旋式的推进,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适时地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之更好的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马原发言:共产主义的道路是实践的道路
1、为什么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首先、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个生长、成熟的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从低到高、从初级到高级的很长的发展过程。
我国历史发展是跨越了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阶段,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
由于资本主义在旧中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相对薄弱。
因此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一方面,既有正在发展着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一系列因素。
另一方面,又是共产主义因素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的阶段,不仅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比较薄弱,而且社会主义社会还保留着许多旧社会的“痕迹” ,不可能达到纯而又纯的程度,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不成熟,存在着许多不属于社会主义的东西。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经阶段。
苏联在1936 年宣布实现社会主义,1961 年宣布已经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时期” 。
在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就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不切实际的口号,从1958 年开始,提出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认为“巩固社会主义”就是停止向共产主义前进。
这种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左”的错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成熟程度的阶段性决定的。
而生产关系和发展水平的平衡则绝对不是一时心急就可以完成的,必然是长期实践才能达到的。
因为生产力与社会制度的联系,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这一中介环节才能被理解,社会发展阶段划分也必须坚持以社会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来说明,并以此为衡量尺度。
按照这一观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任务的实现,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终结的基本标准。
这是个综合标准,包括了社会生活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其中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发展的动力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二、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马克思曾说过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所谓科学就是是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总称。
而狭义的技术则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与手段。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极大的促进了欧洲近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世界,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由于人们对科学技术认识不够全面,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土壤板结、产生太湖蓝藻现象,更严重的使人们遭受核辐射等不同程度的伤害。
“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应努力做到:改变观念,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