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探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接受的主动性。老师在台上讲读得天昏地暗,学生在下听得云里雾里。最终教学效果总不如人意,怎样提高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效果呢?读书,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学法,在教师引导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读出语言的魅力,诱发出”内心视像”,减少了不必要的讲解、分析,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了课堂结构,使学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为此,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培养兴趣,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阅读兴趣不仅可以减轻学生阅读中的疲劳感,而且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效率。很难想象,毫无兴趣的阅读,即使凭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规定的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最多也不过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注意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能帮助他们读懂文章,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其次形式要多样化,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读、演、画、唱、比等,让学生聆听美妙的音乐,欣赏美的画面,感觉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最后,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者通过对学生读书能力的夸张性赞扬,对精彩情节的阅读前提示,对阅读任务的具体性明确,对读书效果的表演性检查,对学生演出的随机性点拨,使学生消除了读书的枯燥乏味,感到了读书的无穷乐趣,使学生摆脱了课堂的束缚,获得课堂的自由。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学生怎不感到读书的无穷乐趣呢?这样,就一定会感受并提高阅读的兴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二、感悟体验,重视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阅读目标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例如教学《背影》一课,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回忆亲人外出打工给他们送行时的情景,想想清晨父母匆匆离开的背影,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了体验,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也不用教师多余的说教。重视阅读的感受体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平等对话,注重个性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给予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真正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人文内涵,从而学会学习,受到熏陶感染,以致影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种对话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必须把这个过程列入教学目标之中,还它一个应有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学生阅
读课文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文本中去,让学生到课文中走一遭,把作者的文本中的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感情,然后把自己独特的理解、心中的疑团表达出来,和学生对话,和教师对话,和文本对话,让课堂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场所。这种对话是一种多向交流,是意义建构活动。通过平等对话,可以给师生双方以新的启迪,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使学习向纵深发展,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在对话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处理信息,促进新知识的生成。
四、背诵积累,注重探究过程
积累语言材料,其实就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存储,它们是生活经验,是形象的材料,是思维、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存储在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素质,也就是语文素养的构成。这些材料一旦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语文素养,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完全统一的。无论是口头的表达,还是用笔描绘,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再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难想象,一个对典故一无所知的人,能真正读懂李杜的诗、苏辛的词;一个对祖国语言的瑰丽毫无欣赏能力的人,能充分领略到欧阳修、朱自清、散文的无穷魅力。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无一不是以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完成的。丰富的文化积累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诵读就是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的一种有益于积累、有利于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在阅读中鼓励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断,加强感悟,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的讲解能使学生学懂课文,却不能使学生学会阅读,更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所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教师讲一讲就能培养出来的。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依赖走向独立,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悟”,不断“练”。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實施时,就要重过程,要让学生把作者的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要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感悟外化为言语,。这种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的自主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