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质控指标17
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是指用于评估麻醉科医疗质量的一系列量化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麻醉科医生和医院管理者监测和改进麻醉科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
1. 麻醉术前评估成功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医生在麻醉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成功率。
一个高成功率表明麻醉前评估得当,可以减少手术风险。
2. 麻醉前药物使用错误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医生在麻醉前给患者用药的准确性。
错误用药可能会导致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3. 麻醉过程中事件发生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在麻醉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这些事件包括低血压、过度镇静、呼吸系统抑制等。
4. 麻醉药物过度使用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医生在麻醉过程中对药物的使用情况。
药物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镇静和呼吸系统抑制等不良反应。
5. 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估成功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医生在术后镇痛方面的工作效果。
一个高成功率表明医生选择的镇痛方法对患者有效。
这些指标对于麻醉科医生和医院管理者有很大的帮助,它们可以帮助医生监测和
改进麻醉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术后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2020年8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发布了《中华医学会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总共涵盖了172项临床行为指标。
以下是2022年版的指标:
一、术前评估:
1. 麻醉摄入剂控制指标;
2. 确定术前麻醉方案的指标;
3. 评估麻醉风险的指标;
4. 进行术前准备的指标;
5. 编制术前文书的指标;
二、麻醉操作:
1. 应用麻醉药物和附加物质进行麻醉操作的指标;
2. 操作麻醉机以调节麻醉状态的指标;
3. 调节止血器官功能的指标;
4. 实施阻滞静脉操作的指标;
5. 实施神经阻滞行动的指标;
三、术中管理:
1. 确保术中安全的指标;
2. 加强术中呼吸支持的指标;
3. 管理各种术中异常状况的指标;
4. 稳定体内环境,进行病理代偿的指标;
5. 术中应用、监测麻醉持续时间的指标;
四、围术期管理:
1. 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指标;
2. 管理术后疼痛的指标;
3. 管理术后非志愿运动的指标;
4. 管理术后恢复期畸形与功能障碍的指标;
5. 管理术后的面容感觉的指标。
五、其他:
1. 评估术后麻醉质量的指标;
2. 评估及管理麻醉药物副作用的指标。
利用2022年版的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可以减少手术编程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为自身的医疗管理活动提供一个规范的基本标准,以提高麻醉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精确性。
另外,这些指标也可用于考核机构,从而改善整个麻醉治疗体系。
麻醉质控指标准
麻醉质控指标准一、麻醉效果评估1.麻醉效果应符合手术要求,充分满足手术需要,无明显不适反应。
2.麻醉深度适宜,无痛觉过敏或痛觉缺失现象。
3.肌松效果良好,无肌肉紧张或松弛不全现象。
4.麻醉过程中无呼吸困难、喉痉挛等呼吸道梗阻情况。
二、麻醉并发症1.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应低于5%。
2.麻醉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抑制、低血压、低氧血症等并发症。
3.严格掌握麻醉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4.做好围麻醉期的镇痛、镇静工作,减轻患者痛苦。
三、麻醉药品使用1.严格遵守药品使用规范,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对麻醉药品实行严格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3.对药品使用进行严格监督,防止滥用和不合理使用。
4.严格执行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回收等管理制度。
四、麻醉记录1.对麻醉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生命体征、麻醉用药、手术操作等内容。
2.记录应及时、准确、完整,能反映整个麻醉过程和麻醉效果。
3.对麻醉记录进行定期保存和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五、麻醉设备及环境1.麻醉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2.麻醉设备应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确保正常使用。
3.手术室环境应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保持清洁、消毒和通风。
4.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六、人员资质及培训1.从事麻醉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技能,熟悉麻醉知识和技能。
2.对新员工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
3.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
4.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进行教育和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七、麻醉过程的安全性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对患者进行全面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3.在整个麻醉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八、患者满意度1.应向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力求使患者满意。
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 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 年版)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 个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制定了相关专业的质控指标,供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中使用。
附件:1.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2. 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3.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4.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5. 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6.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附件 1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 年版)一、麻醉科医患比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麻醉科医患比=[ 同期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 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 万例次)] ×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 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
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该ASA分级患者数/ 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 同期麻醉总数)×100%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三)非插管全麻;(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2017科室质控管理记录本(麻醉)
2017科室质控管理记录本(麻醉)1. 质控概述医院麻醉科是一个关键性的临床科室,它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加强和改进麻醉科的管理水平,我院在2017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质控工作。
2. 目标和计划为了达到质控的目的和要求,麻醉科制定了详细的质控工作计划和目标。
具体包括:1.制定科室内部质控方案,明确质控的内容和流程;2.安排专人负责质控工作,指导和监督所有麻醉操作;3.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强化麻醉知识和技能;4.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程序、操作风险和安全预防措施;5.建立麻醉质量评估体系,对所有麻醉操作进行评估和。
3. 质控具体工作3.1 麻醉前评估麻醉前评估是麻醉质量的关键环节,对此麻醉科进行了如下的质控改进:1.规范评估流程,明确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2.严格落实评估文书,保证评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3.强化评估培训,提高麻醉医生的技能和评估水平;4.加强评估质量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2 麻醉操作对麻醉操作的规范和管理,在2017年麻醉科也进行了相应的质控工作:1.制定麻醉操作管理规范,纪录每一次麻醉操作情况;2.定期召开麻醉操作技术汇报会,交流经验和感悟;3.加强患者安全监测,及时对麻醉操作进行调整;4.对麻醉药物和器械进行管理,保证安全有效。
3.3 麻醉后处理麻醉后处理的质控包括术后镇痛、特殊药物管理等方面。
1.加强麻醉后镇痛的管理和评估,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镇痛方法;2.加强特殊药物使用管理,严格控制特殊药物开具和使用;3.加强麻醉后质量评估,经验和教训,提高工作质量。
4. 成果和2017年,麻醉质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1.麻醉前评估技能和水平得到显著提高;2.麻醉操作规范化和标准化,操作流程更加安全和科学;3.麻醉后处理更加规范化,患者满意度提高;4.麻醉科整体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麻醉科的质控工作是不断迭代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麻醉质控方面的建设和改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和优质的麻醉服务。
26项麻醉质控指标
根据提供的参考信息,2022 年版的《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新增了9 项质控指标,并对多项原有指标进行了重新定义。
以下是26 项麻醉质控指标的具体内容:
1. 麻醉手术间设置率
2. 术前访视率
3. 麻醉医生参与术前讨论率
4. 麻醉医生主持麻醉复苏室工作率
5. 麻醉质控小组设置率
6. 麻醉死亡病例讨论率
7. 麻醉意外事故报告率
8. 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9. 麻醉药械不良反应报告率
10. 患者满意度调查率
11. 麻醉医生岗位培训率
12. 麻醉医生继续教育率
13. 麻醉科规章制度完善率
14. 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数据填报率
15. 麻醉科质量改进项目实施率
16. 急性疼痛治疗覆盖率
17. 麻醉医生参与重症监护室值班率
18. 麻醉医生参与分娩镇痛率
19. 麻醉医生参与疼痛门诊服务率
20. 麻醉科临床科研项目开展率
21. 麻醉科论文发表率
22. 麻醉科专著出版率
23. 麻醉医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率
24. 麻醉科教学活动开展率
25. 麻醉专业学生实习满意率
26. 麻醉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率
这些指标旨在加强对麻醉专业的质量控制,提高麻醉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通过监测和评估这些指标,可以更好地指导麻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麻醉服务。
2021年卫计委麻醉质控指标版
附件1欧阳光明(2021.03.07)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麻醉科医患比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麻醉科医患比=[同期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
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该ASA分级患者数/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同期麻醉总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各类麻醉方式比例定义:各类麻醉方式比例是指该麻醉方式数占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各类麻醉方式比例=(该麻醉方式数/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100%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应用各类麻醉方式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注:麻醉方式分为5类:(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三)非插管全麻;(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五、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定义:麻醉开始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麻醉药物。
卫计委麻醉质控指标2015版
附件1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麻醉科医患比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得比例。
计算公式:麻醉科医患比=[同期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得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
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就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得比例、计算公式: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该ASA分级患者数/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就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得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得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得麻醉数/同期麻醉总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各类麻醉方式比例定义:各类麻醉方式比例就是指该麻醉方式数占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得比例。
计算公式:各类麻醉方式比例=(该麻醉方式数/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100%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应用各类麻醉方式所占比重,就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注:麻醉方式分为5类:(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三)非插管全麻;(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五)其她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她、五、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定义:麻醉开始就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麻醉药物。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版)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的指标,以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制定和实施这些指标,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麻醉相关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速度。
二、术前麻醉评估⑴患者历史记录的完整性⑵术前麻醉顾问评估的准确性⑶过敏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评估⑷麻醉前准备的合理性⑸术前患者教育的充分性三、麻醉操作⑴麻醉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⒊⑴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⒊⑵呼吸管理的严谨性⒊⑶麻醉深度的监测和控制⒊⑷麻醉操作的记录和文档化⑵麻醉风险和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⒊⑴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⒊⑵麻醉误咽误吸的风险管理⒊⑶麻醉相关的过敏反应的处理⒊⑷麻醉康复过程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四、术后麻醉管理⑴麻醉后恢复室和重症监护室的管理⑵麻醉后镇痛的管理⑶减少术后恶心和呕吐的风险⑷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五、术后康复随访⑴患者康复的评估和随访⑵康复建议和指导的提供⑶康复效果的评估及记录六、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和使用:●麻醉操作记录表●麻醉风险评估工具●气管插管操作步骤指南●麻醉后恶心和呕吐预防方案七、法律名词及注释●医疗质量控制:指对医疗过程和医疗结果进行监测、评估和改进的管理活动。
●麻醉操作:包括麻醉诱导、维持和解除等过程。
●麻醉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手术类型和麻醉药物的使用等因素,评估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并发症。
●麻醉后恢复室:用于监测和管理患者在手术后恢复期间的设施。
●麻醉后镇痛:通过给予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疼痛。
●术后并发症:患者在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新版麻醉质控指标发布更新要点
新版麻醉质控指标发布更新要点0117到26 新增9项质控指标2019年,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受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托,开展麻醉质控指标修订工作,在以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质量管理学组组员以及各省级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主任为核心的指标修订团队努力下,《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 年版)》的修订历时3年,将2015年版的17项麻醉质控指标扩充到2022年版的26项。
新版指标扩大了质控指标的覆盖面,新增关注点主要包括:麻醉科医护比该指标首次被列入,旨在关注麻醉专科护理队伍建设,因为麻醉作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亟需建立麻醉专科护理队伍,配合麻醉科医师开展相关工作。
手术室外麻醉占比关注非传统手术科室对于麻醉学科的需求,是舒适化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术后镇痛满意率关注了围术期急性疼痛服务,对急性疼痛服务的质量加以关注。
阴道分娩椎管内麻醉使用率关注分娩镇痛,应用麻醉学技术为产妇提供舒适化医疗服务,体现了整个医疗体系对产妇的人文关怀。
此外,“术中牙齿损伤发生率”“麻醉期间严重反流误吸发生率”以及“全身麻醉术中知晓发生率”等指标,加强了对15版17项麻醉质控指标未覆盖的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关注。
02质控指标更加贴合麻醉工作内涵为了让质控指标更加贴合麻醉质控工作的内涵,促进麻醉专业安全质量的提升,新版麻醉质控指标还对旧版指标进行了扩充以及定义修订。
麻醉诱导阶段质量安全评估系列指标新指标关于麻醉访视、诱导阶段的质量增设了“择期手术麻醉前访视率”和“入室后手术麻醉取消率”,与2015年版指标“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一起,构成了麻醉诱导阶段质量安全评估系列指标。
旨在推动规范术前访视,提升麻醉访视质量,在患者入室后充分关注患者病情突然变化,以避免因评估不充分导致的麻醉后手术取消。
围术期体温系列指标为了关注围术期体温变化,给患者有温度的麻醉,体温相关指标除“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入室低体温发生率”外,又增设了“全身麻醉术中体温监测率”“术中主动保温率”以及“手术麻醉期间低体温发生率”,构成了围术期体温相关系列指标。
国家麻醉质控指标 详细说明
国家麻醉质控指标详细说明国家麻醉质控指标是指对于麻醉过程中各项参数的控制指标,包括术前评估、麻醉选用、麻醉深度、呼吸道管理、镇痛、恢复期、离院宣散等等。
这些指标对于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术前评估是麻醉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涉及到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特殊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等。
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可以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此外,还应该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风险评估,对于高风险患者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其次,麻醉选用是指医生在术前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手术部位、患者特点、麻醉药物的效果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为麻醉方法和药物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麻醉的深度、效果等方面。
第三,麻醉深度也是麻醉质控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
麻醉深度不足会导致患者醒来或感觉疼痛,而麻醉过深则会导致患者呼吸抑制和循环不稳定。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多个方面进行监测和调整。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状况对麻醉深度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四,呼吸道管理是麻醉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麻醉的过程中,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性需要得到保障,否则容易发生呼吸衰竭等危险状况。
因此,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频繁的检测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患者的呼吸道。
第五,镇痛也是麻醉质控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镇痛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患者的压力和焦虑程度,有助于术后康复。
医生需要选择适当的镇痛方法和药物,并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第六,恢复期是指患者从麻醉状态中逐渐恢复到清醒状态的过程。
医生需要对患者在恢复期中的生命体征、疼痛等问题进行监测和管理,以确保患者安全地恢复到清醒状态。
最后,离院宣散是麻醉质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医生需要在患者离院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和监测,确保患者安全地离院。
综合来看,国家麻醉质控指标涵盖了麻醉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重要指标,对于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麻醉质控指标17课件
十二、术中自体血输注率
定义:
麻醉中,接受400ml及以上自体血(包括自体全血及自体血 红细胞)输注患者数占同期接受400ml及以上输血治疗的患 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
自体血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异体输血带来的风险,是反映医
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十三、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
定义:
发生率
十四、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
定义:
并发症发生率
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是指在椎管内麻醉后新发的重度头痛、
局部感觉异常(麻木或异感)、运动异常(肌无力甚至瘫痪)等,持续
超过72小时,并排除其他病因者。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
是指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例数占同期椎管内麻醉总例数的
比例。
五、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
定义: 麻醉开始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麻醉药物。麻醉开始后 手术取消率是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取消的数占同期 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 体现麻醉计划性和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 要过程指标之一。
六、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
定义:
转出延迟率
入PACU超过3小时的患者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
定义:
心跳骤停率
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是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非医疗目的的心
脏停跳。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率,是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
跳骤停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患者心跳骤停原因包括患者
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
计算公式:
意义:
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 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卫计委麻醉质控指标2015版
附件1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麻醉科医患比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麻醉科医患比=[同期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承受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
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该ASA分级患者数/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表达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同期麻醉总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各类麻醉方式比例定义:各类麻醉方式比例是指该麻醉方式数占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各类麻醉方式比例=(该麻醉方式数/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100%意义:表达医疗机构应用各类麻醉方式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注:麻醉方式分为5类:(一)椎管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三)非插管全麻;(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麻醉+神经阻滞;(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五、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定义:麻醉开始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麻醉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
定义: 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 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 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各类麻醉方式比例
定义: 各类麻醉方式比例是指该麻醉方式数占同期各类麻 醉方式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 体现医疗机构应用各类麻醉方式所占比重,是反映 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
意义:
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 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七、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
定义:
麻醉后新发昏迷是指麻醉前清醒患者麻醉手术后没有苏醒,持续昏迷超 过24小时;昏迷原因可包括患者本身疾患、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
素,除外因医疗目的给予镇静催眠者。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是指麻
十、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 亡率 定义:
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患者死亡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它 任何因素。
计算公式:
意义:
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与患者本身病情轻重、手术质量和麻醉质量等 密切相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定义:
十二、术中自体血输注率
十三、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 十四、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 十五、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十六、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 十七、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
一、麻醉科医患比
定义: 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 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醉后新发昏迷发生例数占同期麻醉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
麻醉后新发昏迷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 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Thank you
十一、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 心跳骤停率
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是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非医疗目的的心 脏停跳。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率,是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
跳骤停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患者心跳骤停原因包括患者
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
计算公式:
意义:
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 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 意义:
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定义:
十五、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 发生率
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是指由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引起的气胸、血胸、 局部血肿、导管或导丝异常等,需要外科手段(含介入治疗)干预的并
发症。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指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
发生例数占同期中心静脉穿刺总例数的比例。
四、各类麻醉方式比例
注:麻醉方式分为5类
(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
骶麻,鞍麻; (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 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 (三)非插管全麻;
(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
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 内麻醉+神经阻滞; (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定义:
十四、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 并发症发生率
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是指在椎管内麻醉后新发的重度头痛、 局部感觉异常(麻木或异感)、运动异常(肌无力甚至瘫痪)等,持续
超过72小时,并排除其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者。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
是指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例数占同期椎管内麻醉总例数的 比例。
意义: 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定义:
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 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 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
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 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反映围手术期体温保护情况,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 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八、非计划转入ICU率
定义:
非计划转入ICU是指在开始麻醉诱导前并无术后转入ICU的 计划,而术中或术后决定转入ICU。非计划转入ICU率,是 指非计划转入ICU患者数占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
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麻醉科医患比 二、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 四、各类麻醉方式比例 五、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 六、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 七、PACU入室低体温率
八、非计划转入ICU率
九、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 十、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率 十一、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率
五、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
定义: 麻醉开始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麻醉药物。麻醉开始后 手术取消率是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取消的数占同期
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 体现麻醉计划性和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 要过程指标之一。
定义:
六、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 转出延迟率
入PACU超过3小时的患者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 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
体现手术和麻醉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
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七、PACU入室低体温率
定义:
PACU入室低体温是指患者入PACU第一次测量体温低于 35.5℃。PACU入室低体温率,是指PACU入室低体温患者
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的比例。体温测量的方式推荐为
红外耳温枪。
计算公式:
意义:
十二、术中自体血输注率
定义:
麻醉中,接受400ml及以上自体血(包括自体全血及自体血 红细胞)输注患者数占同期接受400ml及以上输血治疗的患 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
自体血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异体输血带来的风险,是反映医 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十三、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 发生率 定义:
严重过敏反应是指发生循环衰竭和/或严重气道反应(痉挛、水肿),明 显皮疹,需要使用肾上腺素治疗的过敏反应。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是
指麻醉期间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过敏反应。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
率,是指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例数占同期麻醉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
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 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
意义:
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定义:
十六、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 声音嘶哑发生率
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是指新发的、在拔管后72小时内没有恢 复的声音嘶哑,排除咽喉、颈部以及胸部手术等原因。全麻气管插管拔
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是指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例数占同
期全麻气管插管总例数的比例。
九、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
定义:
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是指在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拔除后6小时内,非计划再 次行气管插管术。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是指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患 者数占同期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
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提示在麻醉复苏阶段,对于拔管指征的掌握可能存 在问题,或者患者出现其它问题需要再次进行气管插管,是反映医疗机构 麻醉质量管理和/或手术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