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四诊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
30
五、望舌
• 舌质:即舌体,舌 的肌肉脉络组织。
• 舌苔:舌面上附着 的苔状物,由胃气 熏蒸而成。
• 望舌注意事项:光 线;自然伸舌;顺 序:舌 尖→舌中→ 舌根→ 两侧; 舌苔 → 舌质。
• 注意辨别染苔。
31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
肾 肝胆
舌边舌根 舌中舌尖脾 心肺32正常舌象
• 淡红舌,薄白苔。 舌质淡红明润, 胖瘦适中,柔软 灵活;舌苔淡白 均匀,干湿适中, 不粘不腻,揩之 不去。
烦躁多言 • 虚证、寒证—声音轻清,细小低弱,静
默懒言 • 新病—声音重浊、嘶哑 • 久病—声音轻清、体弱
52
一、听声音
2.语言
• 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数变,声音高亢。 热扰心神
• 郑语—神志不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 心气大伤,精神错乱
• 独语—神志不清,喃喃自语,喋喋不休,逢人则止。 心气不足,痰气郁结
64
三、问疼痛
(2)疼痛部位
头痛
• 太阳经头痛—痛连项背。 • 阳明经头痛—痛在前额或连及眉棱骨。 • 少阳经头痛—痛在两颞或太阳穴附近。 • 太阴经头痛—头痛而重,腹满自汗。 • 少阴经头痛—头痛连及脑齿。 • 厥阴经头痛—痛在巅顶,牵引头角。
65
三、问疼痛
四肢痛(多见于痹证): • 游走痛—风胜(行痹); • 剧痛喜暖—寒胜(痛痹); • 重着而痛—湿胜(着痹,湿痹); • 红肿热痛—热胜(热痹)
66
四、问饮食口味
1.食欲和食量 2.口渴和饮水 3.口味
67
五、问睡眠
失眠 实证:邪气内扰,气机失 调,痰热食滞 虚证:心血不足,阴虚火旺
嗜睡
虚证:阳虚阴盛、气血不足 实证:痰湿内盛,困扰心神

中医诊断知识点

中医诊断知识点

中医诊断知识点中医诊断的基本知识点:1. 四诊: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又称“四诊合参”。

2.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脉象等来判断病情。

3.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通过听患者的呼吸、语言、咳嗽等声音,以及嗅患者的口气、排泄物等气味来辅助诊断。

4. 问诊: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生活环境等信息,以了解病情。

5.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脉诊是通过触摸脉象来了解病情,按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身体部位来判断病情。

6. 辨证论治: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以及正邪关系,然后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7. 舌象:舌象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内容,包括舌质、舌苔、舌下脉络等,不同的舌象反映了不同的病情。

8. 脉象:脉象是中医切诊的重要内容,包括浮沉、迟数、虚实等,不同的脉象反映了不同的病情。

9. 证候:证候是对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正邪盛衰等内容。

其中脉象是指医生通过手指触摸患者的脉搏,感知脉象的变化,从而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脉象的分类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脉象分类:1. 浮脉: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2. 沉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3. 迟脉:脉象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少于 60 次)。

4. 数脉:脉象一息五至以上(每分钟 90 次以上)。

5. 虚脉:脉象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

6. 实脉:脉象三部脉举按皆有力。

7. 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8. 涩脉:脉象往来艰涩,迟滞不畅,如轻刀刮竹。

9. 弦脉: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这些分类只是一些基本的脉象类型,实际上脉象的表现非常复杂,需要医生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准确判断。

同时,脉象也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如望诊、闻诊、问诊等,综合分析病情,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如果你对脉象感兴趣,建议你向专业的中医医生咨询,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中医的精髓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中医的精髓
• 病機 十九病機:「諸風掉眩,皆屬於 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
臨 證 察機
• 抓主證 • 識病機 • 例:「少陰病,始得之, 反惡熱,
脈沉者, 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咳,
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中 醫的精髓
謝謝



• 《素問.熱論》:「今夫熱病 者,皆傷寒之類也。」
• 寒:反映陽氣的收藏狀態,是 陽氣收藏的外在表現。 不但是冬之氣,也是藏之氣



• 時間:寒為冬,為收藏
•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冬三月,此為閉藏,…無擾 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 方位:寒為西北
• 傷「寒」即傷「藏」
三陰三陽
• 三陰三陽: 太陰、少陰、厥陰 太陽、少陽、陽明
• 《繫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 兇吉,兇吉生大業。」
三陰三陽
• 陽明: • 兩陽相合為陽明,溝通節氣 • 厥陰: • 兩陰交盡為厥陰,溝通歲與歲
三 陽、三 陰 的 開 合 樞
• 太陽為開 太陰為開 • 少陽為樞 少陰為樞 • 陽明為合 厥陰為合
• 「形而上者謂之道,

形而下者謂之器。」
• 素問:
• 「氣合而有形,氣聚而成形」
中醫的奧妙
肝、心、脾、肺、腎
中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西醫
• 天人合一: • 「肺主氣,肺主治節。」 • 五日一侯,三侯為一氣。 • 一個月有兩個氣,一為節氣,一為
中氣。 • 一年有24個節氣 • 一個人有?個關節
中醫的運用
• 《素問.金匱直言論》:「北 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 陰,藏精於腎,故病在溪,其 味鹹,…其穀豆,…上為星辰, 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臭 腐。」

《中医诊断学》四诊

《中医诊断学》四诊

《中医诊断学》四诊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主要通过四诊法对病人的脉搏、舌身、面色和问诊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观察,以确定病人的病因、病机和病情,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首先是望诊。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精神状态、舌质和舌苔、眼底、毛发和皮肤等来推断病人的健康状况。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代表了血虚,面色红润则可能是由于阳气亢盛;舌苔薄白可能是脾胃虚弱,舌苔厚腻则可能是湿热内蕴等。

通过望诊,中医可以了解到病人的机体情况,辅助判断疾病的发展程度及病因。

其次是闻诊。

中医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呼吸声和腹部及其他部位的音响来了解病情。

例如,嗽声重、伴有痰中带血可能是肺部感染,腹部听到肠鸣音减弱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等。

闻诊可以帮助中医进一步确定病人的病机,例如感染、阻塞或湿热等。

接下来是问诊。

中医医生会询问病人的主诉、症状、发病时间和病程、饮食习惯、排泄情况、睡眠情况以及其他和疾病有关的信息。

通过与病人的交流,中医可以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疾病背景和身体状况,从而指导针对性的治疗。

最后是切诊。

中医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了解脉搏的频率、强弱、滑涩和力度等来判断病人的脉象。

中医讲究“闻其声、观其色、察其形”,通过触诊脉搏不仅可以了解病人的脉象特点,还可以判断病人的脏腑功能状态以及气血阴阳等各种生理参数的变化。

综上所述,中医诊断学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病人的面色、舌质、声音、脉搏和病史等方面的观察和询问,中医可以综合判断病人的病因、病机和病情,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种综合诊断方法有助于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诊断病症,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的理论与实践将继续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除了四诊法外,中医诊断学还包括辨证论治和病机分析等内容。

辨证论治是指根据四诊观察到的病人的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病机,通过辨证分型进而确定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是中医治疗的核心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之四诊ppt

中医基础理论之四诊ppt

闻诊的方法与技巧
听声音
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包括语音、音量、音调等,来判断病情。例如,声音高亢 洪亮可能表示实证、热证,声音低微无力可能表示虚证、寒证。
嗅气味
通过嗅闻患者的口气、排泄物、分泌物等,来判断病情。例如,口气腥臭可能表 示脾胃湿热,排泄物恶臭可能表示脏腑热毒炽盛。
闻诊的注意事项
医生应保持敏感度
闻诊需要医生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对异常声音和气味保 持高度敏感。医生应经常进行自我训练,提高自己的感知 能力。
综合考虑其他三诊
闻诊虽然重要,但仍然需要与其他三诊(望、问、切)相 结合,综合判断病情。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全面考虑患者 的各种症状和体征,避免片面和误诊。
注意环境因素
闻诊时应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室内空气流通情况、外 界噪音等。医生应选择安静、通风良好的环境进行诊断, 以保证闻诊结果的准确性。
切诊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切诊时,医生需要注意手部清洁和温暖,以免对患者 造成不适。同时,医生需要细心观察患者的反应,注意询问 患者的感觉,以便更准确地了解病情。
切诊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因此医生需要不断学 习和实践,提高切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医生还需要 结合其他三诊(望、闻、问)的结果,综合判断病情,以便 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状况。
望诊的定义
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基本 方法,主要通过观察病人的神态 、气色、形态等外在表现,以推 断其内在的病理变化。
望诊的重要性
望诊是四诊中的第一诊,能够为 后续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预防和 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望诊的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望神态
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是 否神志清晰、思维敏捷, 以及有无疲劳、紧张等异 常表现。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八纲-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八纲-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四诊第七章八纲一.单项选择题1.得神的表现是 A 两目晦滞,目光乏神 B 面色少华,暗淡不荣C 两目晦暗,目无光形D 面色荣润,含蓄不露2.下列哪一项是神气不足的表现A 两目晦滞,目光乏神B 面色无华C 意识模糊D 骨枯肉脱3.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者,多属A 气虚证B 血虚证C 阳虚水泛D 血郁4.面色恍白虚浮,则属A 气虚证B 血虚证C 阳虚水泛D 阳虚证5.面色萎黄者多属A 阴寒内盛B 湿热为患C 脾虚湿蕴D 脾胃气虚6.突然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心胸闷痛,则多为A 肝郁脾虚B 热闷心神C 心肾不交D 心阳不振,心血瘀阻7.皮肤粘膜出现深红色或青紫色斑块,平铺与皮肤,抚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此为A 疹B 斑C 痈D 湿疹8.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粟粒状疹点,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退色,此为A 疹B 斑C 疖D 湿疹9.正常的舌象是A淡红舌,薄白苔B淡白舌,薄白苔C红舌,薄黄苔D绛舌,薄黄苔10.心火亢盛可见A舌尖红,或有糜烂B舌边红C舌红,中间有黄厚苔D舌根红绛11. 阴虚火旺可见A舌红少苔少津B舌红苔黄燥C舌红,中间有黄厚苔D舌红苔黄腻12.恶寒重发热轻多见于 A 表热证 B 表寒证 C 里热证D 里寒证13.长期微热,劳累则甚兼有少气.自汗的是A 血虚发热B 气虚发热C 阴虚发热D 气郁发热14.寒热往来无定时多见于A 太阳病B 阳明经证C 阳明腑实证D 少阳病15.自汗多见于A 气虚证 B 阴虚证 C 阳盛实证 D 湿热证16.瘀血致痛的特点 A 胀痛 B 灼痛 C 刺痛 D 酸痛17.头两侧痛,则病在 A 太阳经 B 阳明经 C 少阳经 D 厥阴经18.有“胃气”的脉象,最突出特点是A和缓有力B节律整齐C不浮不沉D不滑不涩19.有“神气”的脉象,最突出的特点是A不浮不沉B和缓有力C从容有节,不徐不疾D尺脉有力,沉取不绝20.有根的脉象,最突出的特点是A不长不短B节律整齐C柔和有力D尺脉有力,沉取不绝21.病人风寒表实证可见脉象为A浮数脉B浮紧脉C浮缓脉D沉紧脉22.表热证可见脉象为A浮数脉B浮紧脉C浮缓脉D沉紧脉23.沉细数脉的主病是A肝郁气滞B寒凝血瘀C阴虚内热D脾虚湿盛24.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此脉象为A 浮脉B 沉脉C 洪脉D 滑脉25.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的脉象是A 濡脉B 细脉C 弱脉D 微脉26.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的脉象是A 洪脉B 大脉C 滑脉D 弦脉27.端直以长,如按琴弦的脉象是 A 洪脉 B 大脉 C 滑脉 D 弦脉28.绷急弹指,状如牵绳转索的脉象是 A 弦脉 B 紧脉 C 滑脉D 细脉29. 在脉象上,促脉、结脉、代脉的共同点是A 脉来较缓B 脉来较数C 止有定数D 脉来有止30.区别表证与里证,最主要的是A 表证脉象浮,里证脉象沉B 表证为新病,里证为内伤久病C 表证较轻浅,里证较深重D 表证寒热并见,里证寒热独见31.“寒热”是A 辨病因的纲领B 辨正邪的纲领C 辨病位的纲领D 辨病性的纲领32. .阳证一般不出现于下列哪项A 心烦不宁B 淡白舌C 发热口苦D 脉数有力33. “实”的含义主要是指A 体质壮实B 正气旺盛C 阳邪中人D 邪气盛实34.“虚”的含义主要是指A 虚邪中人B 邪气不盛C 正气亏虚D 气血亏虚35.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A 虫积B 痰湿C 血瘀D 津液不足36.下述哪种情况多为虚证A 体质壮实B 病情激剧C 先天不足D 新起暴病37.“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是说明下述哪项A 虚实转化B 寒热转化C 虚实真假D 寒热真假38.月经两月一行的称A 居经B 激经C 并月D 避年39.舌红苔黄而干,主病:A 寒证 B 里热证 C 表热证 D 虚热证40. 脉细数,主病:A 表热证 B 热毒证 C 痰热证 D 虚热证二.多项选择题1.面色发赤所主的病证包括A 热证B 气虚证C 血瘀证D 湿证E 戴阳证2.面色发黄所主的病证包括A 失血证B 亡阳证C 脾虚证D 湿证E 疼痛证3.面色发白所主的病征A 惊风B 虚证C 寒证D 失血证E 气滞证4.面色发青所主的病证A 寒证B 惊风证C 血瘀证D 痛证E 失血证5.面色发黑所主的病征A 肾虚证B 寒证C 水饮证D 血瘀证E 气滞证6.面色发青与发黑所主的病征中相同的是A 寒证B 失血证C 血瘀证D 湿证E 肾虚证7.在疾病状态下,语声高亢洪亮有力,声音连续者,多属A 虚证B 实证C 热证D 阴证E 寒证8.表现为语声低微细弱,懒言而沉静,声音断续者,多属A 实证B 阳证C 虚证D 寒证E 热证9.滑脉多见于 A 痰饮 B 食滞 C 实热证 D 表证 E 妊娠10.涩脉多见于 A 气滞 B 血瘀 C 精亏本 D 痰食内停 E 血少11.细脉的主病有 A 虚证 B 湿证 C 宿食 D 痛证 E 阳热证三.填空:1.四诊合参是指将、、、四种诊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系统、准确地进行诊断。

中医学基础诊法述要四诊

中医学基础诊法述要四诊

青色:主寒、痛、瘀血、惊风 赤色:主热 黄色:主湿、虚、黄疸 白色:虚、寒、失血 黑色:肾虚、水饮、瘀血
(三)望 形 形体强弱
强壮: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旺盛、抗病力强 瘦弱:内脏脆弱、气血不足、抗病力差
胖瘦
肥胖:痰湿内蕴 消瘦:气血不足、阴虚内热
(四)望 态 动静
喜动:阳证、热证、实证 喜静:阴证、寒证、虚证
同一平面
(三)正常脉象 平脉(常脉):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
慢(一息四到五至,约60-90次/分),和缓有力,节
律均匀,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有胃、有神、有根
有胃:从容和缓,流利有力 反应脾胃运化功能盛衰
有神:快慢适度,节律整齐,应指有力 反映正气存内,病情轻浅
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反映肾气盛衰
迟钝
黯淡
少华
正气虚弱 虚实夹杂
迟钝消失 呆滞无光 无华
正气衰竭 病情恶劣 预后不良
原本精神萎 假 神 靡,突然转

循衣摸床 搓空理线
目光转亮
两颊 脏腑精气将绝 色红 病情恶化 如妆 预后不良
《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二)望 色
通过观察病人皮肤色泽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色:属血属阴 泽:属气属阳
灰黑苔
59
望苔形
全 苔(满舌面苔)----正常、痰湿 花剥苔(舌苔多处不规则剥脱)--胃阴不足 光剥苔(舌光红无苔)----阴虚
全苔
花剥苔
胃阴不足:胃部隐痛、灼热, 易于饥饿、口干等
光剥苔
三、望排出物
64
(一)定 义
通过观察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的色、质、 量,了解病情。
痰涎、唾液、呕吐物、 大小便、眼泪、鼻涕、 汗、月经、恶露、乳汁

八纲【中医基础理论+四诊】

八纲【中医基础理论+四诊】
`
(3)虚实真假
• 真虚假实证
例: 腹胀 腹满 腹痛 脉弦— 实证?
假实
伴 声(饭低时后气怯现甚,,)纳呆(面黄时,减舌淡)( 按苔白绵 之—绵 减虚作 )证痛?(无力)
真虚
病机:脾虚,运化功能减退 气机不畅
(真虚)
(假实)
(3)虚实真假
• 真实假虚证
例:神情默默 肢冷 泄泻 脉沉伏— 虚证?
假虚
4、虚实之间的关系
(1)虚实错杂
• 实证夹虚
例:•伤虚暑证夹实 如:•气虚虚实血并瘀重证 面大白热例形神、:体疲大臌消乏渴胀瘦力、,,汗面少出黄气,懒+ 神疲言疲乏+胸乏,胁力脉刺浮痛大,无舌力紫暗
伴腹胀大,腹壁青筋外露
(2)虚实转化
• 实证转虚 如 阳明热证 肝肾阴虚
壮•如虚热心证、气转大虚实汗、(大气渴不、行脉血洪,数血瘀身内体停消)瘦,胸五痹心 面白神疲,心烦悸热怔,忡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胸闷胸痛,痛如针刺,舌紫暗
相兼: 错杂: 转化: 真假:
一、表 里
1、概念: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病势深浅的 一对纲领。
适用范围及意义:外感病
病进
表证(轻、浅)
里证(深、重)
病退
2、比较
表证
里证
概念
六淫从口鼻、 皮毛而入之证
病邪深入于里之证
病位 外感病初期 外感病中后期、内伤病
病因 病机
邪客肌表 正邪相争
外邪入里、外邪直中 七情饮食伤
热邪、阴虚
病机四肢、形阳阳面体气气色受 亏、分遏 虚唇泌甲物 脏腑机二能便清冷舌减、退痰排泄物
阳热亢盛
全阴身虚面阳、亢目分、泌唇物 局部亢 舌进、皮排肤泄物
表现 冷、白、稀、迟 热、红、稠、数

中医四诊的古句

中医四诊的古句

中医四诊的古句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中医四诊简介
2.中医四诊的内容
3.古句的意义
4.古句的应用
正文
一、中医四诊简介
中医四诊,又称“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这一诊断方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二、中医四诊的内容
1.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眼底、脉象等,了解患者的外在表现,判断脏腑气血的盛衰。

2.闻诊:通过嗅闻患者的口气、汗味、尿味、排泄物等,了解患者的体味变化,判断脏腑功能的正常与否。

3.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了解患者的内在感受,判断疾病的病位和病性。

4.切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了解脏腑气血的运行状况,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

三、古句的意义
关于中医四诊,古人曾留下许多经典古句,如“望闻问切,医之四诊;辨证论治,药之四性”。

这些古句高度概括了中医四诊的重要性,强调了
诊断和治疗的紧密关系。

四、古句的应用
古句“望闻问切,医之四诊;辨证论治,药之四性”为中医学者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在实际临床中,医生需运用四诊合参,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并结合患者的体质、脏腑气血状况等,进行辨证论治,选择适当的药物和治法,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9.中医基础理论--四诊(1学时)

9.中医基础理论--四诊(1学时)
青紫舌:主气血不畅
阴寒内盛—舌色淡紫带青,嫩滑湿润 热毒炽盛— 舌紫红、紫绛而干枯少津 瘀血阻滞局部—紫色斑点
医学
五、望舌
(2) 舌形 • 老舌:实证、热证 • 嫩舌:虚证、寒证
医学
五、望舌 胖舌:主虚、湿
• 舌淡白胖嫩,苔白水滑,多 为脾肾阳虚,水湿停留; • 舌红绛胖大,苔黄厚腻,多 是脾胃湿热,痰浊停滞; • 舌赤肿胀而苔黄,乃热毒壅 盛,心脾有热;
医学
五、望舌 2.舌苔
• 苔色:白、黄、灰、黑 • 苔质:厚薄、腐腻、润燥
医学
五、望舌
(1)苔质 厚苔:主里证, 外邪入 里
薄苔:主表证, 疾病轻浅
医学
五、望舌
润燥苔
润苔:津液未伤
医学
燥苔—津液亏耗、 热盛伤津
五、望舌
腐腻苔
腐苔—主食积胃肠, 痰浊内蕴 腻苔—主湿浊、痰饮、 湿温
医学
五、望舌
舌色淡白(气血不足证) 淡白而瘦薄(气血两虚)
医学 淡白而胖嫩(虚寒证)
五、望舌
红舌:主热证
• 舌红苔黄(实热证)
医学
舌红少苔(虚热证)
五、望舌
绛舌:主邪热炽盛、阴虚火旺
• 舌绛有苔—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 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久病阴虚火旺,或 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医学
五、望舌
医学
五、望舌
瘦舌
舌瘦瘪淡红而嫩: 心脾 两虚 气血不足
舌瘦薄绛干: 热盛伤阴 阴虚火旺。
医学
五、望舌
芒刺:主热证
• 舌尖—心火亢盛 • 舌中—胃肠热甚 • 舌边—肝胆火盛
医学
五、望舌
齿印:主脾虚湿盛
• 舌质淡嫩,边有齿痕, 多为脾虚; • 舌体胖大,舌质淡白, 苔白湿润而有齿痕,常 为阳气虚弱,水湿内停。

中医四诊 标准

中医四诊 标准

中医四诊标准
中医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个部分。

1. 望诊:望诊是中医四诊的第一步,也是最为直观和重要的步骤。

望诊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舌苔、排出物等方面来判断病情。

例如,如果一个患者面色发黄、枯槁无光,那么中医大夫可能会判断这个患者脾虚失运,气血不足。

2. 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是指诊察患者的呼吸、咳嗽、呕吐、喷嚏、肠鸣等各种声响。

嗅气味则是指通过嗅觉来观察患者身体散发的气味,例如是否有口臭、体臭等。

3. 问诊:问诊是中医大夫通过询问患者或家属来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既往病史等信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大夫会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持续时间、程度等,以及是否有家族病史、饮食偏好等。

4. 切诊:切诊是中医四诊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独特和神奇的一步。

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通过切脉,中医大夫可以判断出患者的寒热虚实、气血阴阳等情况,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中医四诊的标准步骤,通过这四个步骤的观察和分析,中医大夫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从而制定出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完整版)中医四诊

(完整版)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诊法是中医诊查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法,简称“四诊”。

四诊所搜集的病情资料是疾病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一、望诊望诊是指医生对病人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态、望头面五官、望舌、望皮肤、望小儿食指络脉,望二阴和望排出物等.1。

望神望神是通过观察神的得失有无,以分析病情及判断病情及判断预后等的诊察方法。

神具体反映在人的目光、面色、表情、神识、言语、体态等方面,这是望神的主要内容。

望神主要观察以下几种情况:(1)得神(2)少神(3)失神(4)假神(5)神智错乱2。

望色望色是通过观察面部与肌肤的颜色和光泽,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望色以望面部气色为主,兼顾肌肤、口唇、爪甲等。

忘面色包括常色与病色.常色包括主色、客色。

(1)主色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也称正色或本色。

(2)客色是指随生活环境以及劳作等因素而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

病色即是疾病状态下面部色泽的异常变化。

观察病色关键在于辨别五色善恶及五色主病。

(1)五色善恶:凡五色光明润泽者为善色,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血未衰,预后良好;凡五色枯槁晦暗者为恶色,提示病情加重,脏腑精气衰败,气血阴阳亏虚,胃气已衰,多预后不佳。

察五色善恶时,不论何色,皆以病色明润含蓄还是晦暗暴露为区分要点。

(2)五色主病: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五色变化见于面部,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变及病邪的性质。

3。

望形态形指形体,态指姿态.望形态是通过观察病人之形体胖瘦强弱及动静姿态,以诊断疾病的方法.望形态包括:形体和姿态。

(1)望形体:指观察人形体之胖瘦强弱及体质形态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形体时应注意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与体质的差别。

(2)望姿态:通过观察病人的动静状态及肢体动作和体位,以诊断疾病的方法.望姿态时主要观察病人的行、坐、卧、立时的动作与体态,并应结合其他诊法进行辩证。

中医基础理论之四诊

中医基础理论之四诊

( 1 )胖大舌:舌淡白而胖—脾肾阳虚、痰湿内盛。 胖大舌舌体边缘常见牙齿的痕迹,称为齿痕舌,多属 脾虚湿盛;舌体胖大而深红——心脾热盛。 ( 2 )瘦薄舌:多为阴血不足,舌体不充之象。若瘦 薄色淡——气血两虚;瘦薄色红绛而干燥者——阴虚 火旺,津液耗伤。 ( 3 )老嫩舌: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不论 苔色如何——实证。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 嫩,——虚证。
脉 诊
脉 诊
3. 正常脉象 正常脉基本脉象是:三部有脉,不浮不 沉,一息四至,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 常脉随年龄、性别、体重、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有
相应的生理性变化。如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秋季脉 稍浮,冬季脉稍沉;小儿脉象较数,老年人脉多弱;瘦人 脉多浮,胖人脉多沉;妇女脉象较男子濡软而略数;妇女 妊娠多见滑脉。当喝酒、运动、劳动以及情绪波动时,也 能引起脉象的变化,但其变化是暂时的,亦属正常脉象。
(二)望舌苔
1.望苔色:
主要观察苔色和苔质的异常变化, 可以判断病邪的浅深,疾病的轻重等变化。
(1)白苔:主表证、寒证。
(2)黄苔:主里证、热证。 (3)灰苔:主里热证、寒湿证。 (4)黑苔:主热极、主寒盛。常见于疾病的严重阶 段。多由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而来。
2.望苔质:
(病情较轻;厚苔— —病邪传里,病情较重,或内有饮食痰饮积滞。由 薄增厚——病进;由厚变薄——病退;舌苔由无渐 有——胃气恢复;舌苔突然消失——胃气已伤。
按诊包括按肌肤、手足、脘腹、腧穴等。
★ 重点内容:
脉 诊
1.部位
掌后桡动脉浅表部位。寸口诊法。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桡骨 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 (肘端)为尺。 寸、关、尺三部分候的脏腑是: 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 右寸候肺,右关候脾,右尺候肾(命门)

手诊【中医基础理论+四诊】

手诊【中医基础理论+四诊】

手掌软硬
• 一:手掌软 • 一般精力欠佳,疲劳乏力,体弱多病,气血两虚。 • 二:手掌硬
静脉不畅,气滞血瘀,多为消化系统疾病。
手指观健康
• 一:拇指 • 拇指关联着肺和脾,主全头。 • 二:食指 • 食指关联着肠和胃,大肠经所过。 • 三:中指 • 中指关联着心脏,心包经所过。主管人的情志和神智。 • 四:无名指 • 无名指关联肝胆、内分泌,三焦经所过。主管肝胆。 • 五:小拇指 • 关联心肾、心经和小肠经所过。
手诊
主讲:许连光
• 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物质是生命的基础,功能是生命的标 志,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物质的反应。
• 在手和面部都能反映出人身体的五脏的兴衰。
掌型诊病
• 一:细长型 • 内外向兼具,健忘,失眠。手掌圆厚,掌色鲜润明亮,感情
线粗长,有羽纹,多数是才子才女。 • 二:四方形 • 内向性格, 不喜欢沟通。比较稳重。多数有通贯掌。
手掌九宫
• 一:坎宫 • 泌尿生殖系统 • 二:艮宫 • 腰腿部 • 三:震宫 • 性系统疾病 • 四:巽宫 • 肝胆区 • 五:离宫 • 头面部,心脏。
手掌九宫
• 六:坤宫 • 肾功能系统 • 七:兑宫 • 肺脏,小肠、大肠 • 八:乾宫 • 内分泌 • 九:中宫 • 脾和胃
掌纹诊病 --------三大主线
手掌异常纹
• 六:川字纹 • 男士代表有气质,女士一般为女强人。所以 川字纹一般会肝火旺盛,一般不要喝酒、熬夜。 • 七:断掌纹 • 这种人的执行力,有种“不到黄河不死心” 的精神,有种“打不死”的精神。但是,一般人 肝火旺,脾气烦躁,容易上火。口干口苦,所以 这种人应当在生活上注意。
手掌异常纹
• 一:生命线 • 又叫肾线,生命线是手掌最重要的三大主线 之一。 • 生命线起源于拇指与食指之间,呈现抛物线 形,一直延伸至手腕线。 • 生理意义:表现一个人的精力的强弱和个性的 缓急。表示一个人是否有大病发生。 • 生命线粗深,一般是身体健康,长寿的征兆。 有两条线生命力特强,有刀纹或断断续续精力不 足 多病,事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变化诊察疾病的方法。
青(属木):寒证、痛证、惊风、血瘀
赤 (属火):热证 黄(属土):湿证、虚证、黄疸
白(属金):虚证、寒证、失血 黑(属水):医学肾虚、水饮、血瘀 12
肺 心 肝


医学
13
医学
14
⒉ 病色 一、全身望诊
善色:明润光泽而
含蓄,表示病情 较轻,预后较好;
• 恶色:晦暗枯槁 而显露,表示病
绛舌:主邪热炽盛、阴虚火旺
• 舌绛有苔—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 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久病阴虚火旺,或
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医学
36
五、望舌
青紫舌:主气血不畅
阴寒内盛—舌色淡紫带青,嫩滑湿润 热毒炽盛— 舌紫红、紫绛而干枯少津 瘀血阻滞局部—紫色斑点
医学
37
五、望舌
(2) 舌形 • 老舌:实证、热证 • 嫩舌:虚证、寒证
医学
38
五、望舌
胖舌:主虚、湿
• 舌淡白胖嫩,苔白水滑,多 为脾肾阳虚,水湿停留;
• 舌红绛胖大,苔黄厚腻,多 是脾胃湿热,痰浊停滞;
• 舌赤肿胀而苔黄,乃热毒壅 盛,心脾有热;
医学
39
瘦舌
五、望舌
舌瘦瘪淡红而嫩: 心脾 两虚 气血不足
舌瘦薄绛干:
热盛伤阴
阴虚火旺。
医学
40
五、望舌 芒刺:主热证
医学
24
二、局部望诊
毛发 眼-神色态 鼻 口唇 齿龈 喉
医学
头 面

躯干 皮肤
25
二、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 头过大、头过小——先天不足。 • 口眼歪斜——中风 (二)望五官
• 眼、耳、鼻、口唇、齿龈、咽 喉
(三)望颈项躯体 • 瘿瘤——肝气郁结,气结痰凝 • 羸疬——痰凝或血瘀 • 项强——经气不利或热极生风 • 鸡胸——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 腹部深陷——久病虚弱,新病
• 主色:指由禀赋所致、 终生不变的色泽。
医学
9
(二)望色一、全身望诊
⒈ 常色 • 主色:指由禀赋所致、
终生不变的色泽。
黄种人正常面色:
医学
微黄透红,明润光泽。10
客色:
• 指受季节气候、生 活和工作环境、情 绪及运动等不同因 素影响所致气色的 短暂性改变,非疾 病所致。
医学
11
五色诊(病色):根据面部五色
医学
20
一、全身望诊
(5)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
• 面色淡暗: 肾阳虚 • 面黑干焦: 肾阴虚 • 眼眶周围色黑: 肾虚水饮或
寒湿带下。
•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多为 瘀血久停所致。
医学
21
一、全身望诊
(三)望形体
1.肥胖—痰湿体质 干瘦— 多火体质
2.浮肿 水肿证 臌胀证 3.瘦瘪 恶病质 疳积证
医学
32
五、望舌 病舌及主病
1. 舌质
• 舌色:
淡白、红、绛、紫
• 舌形:
老嫩、胖瘦、裂纹、齿痕
医学
33
五、望舌
(1) 舌色
• 淡白:主虚证、寒证。
舌色淡白(气血不足证) 淡白而瘦薄(气血两虚)
淡白而胖医嫩学(虚寒证)
34
五、望舌
红舌:主热证
• 舌红苔黄(实热医学证)
舌红少苔(虚热证)35
五、望舌
医学
29
五、望舌
• 舌质:即舌体,舌 的肌肉脉络组织。
• 舌苔:舌面上附着 的苔状物,由胃气
熏蒸而成。
• 望舌注意事项:光 线;自然伸舌;顺
序:舌 尖→舌中→ 舌根→ 两侧; 舌苔 → 舌质。

注意辨别染苔。 医学
30
肾 肝胆
医学
脾胃 心肺
31
正常舌象
• 淡红舌,薄白苔。 舌质淡红明润, 胖瘦适中,柔软 灵活;舌苔淡白 均匀,干湿适中, 不粘不腻,揩之 不去。
薄苔:主表证, 疾病轻浅
医学
44
五、望舌
润燥苔
润苔:津液未伤
医学
燥苔—津液亏耗、 热盛伤津 45
一、全身望诊
(一)望神 广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
外在表现。 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 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 表现来判断病情。有得神、失 神、少神 、假神四种情况。
医学
7
一、全身望诊

神有 的神
失 神

种少

情神


医学
8
一、全身望诊
(二)望色
⒈ 常色
正常面色: 微黄透红,明润光泽。
• 小儿眉间、鼻柱、 唇周见青色,为小 儿惊风。
医学
17
一、全身望诊
(2)赤:主热证
满面通红(实热证)
两颧红赤(虚热证)
医学
18
一、全身望诊
(3)黄:主脾虚、湿
• 萎黄:脾胃气虚 • 黄肿: 脾虚湿盛
阳黄:湿热证
医学
阴黄:寒湿证 19
一、全身望诊
(4)白色:主虚、寒
• 面色淡白无华: 气血虚 • 面色晃白: 属阳虚 • 面色苍白: 亡 阳、脱血夺气或 阴寒内盛。
• 舌尖—心火亢盛
• 舌中—胃肠热甚
• 舌边—肝胆火盛
医学
41
五、望舌 齿印:主脾虚湿盛
• 舌质淡嫩,边有齿痕, 多为脾虚;
• 舌体胖大,舌质淡白,
苔白湿润而有齿痕,常
为阳气虚弱,水湿内停。
医学
42
五、望舌
2.舌苔
• 苔色:白、黄、灰、黑 • 苔质:厚薄、腐腻、润燥
医学
43
五、望舌
(1)苔质 厚苔:主里证, 外邪入 里
医学
22
(四)望动态
1.动静
• 多动—多为阳
证,热证,实 证
• 少动—多为阴
证,寒证,虚

医学
23
(四)望动态
2.咳喘 • 气粗声重,坐而仰首者—多为热证,实证; • 喘促气短,坐而俯首—多为寒证,虚证。 3.抽搐:主肝风内动 4.偏瘫:中风偏枯证 5.痿痹 • 痹证—关节肿痛,曲伸不利,麻木疼痛。 • 痿证—四肢痿软无力,行走困难。
医学
27
三、望排出物
1.望痰涎涕唾 2.望呕吐物 3.望大便 4.望小便
清稀、腥味
黄稠、恶臭
医学Biblioteka 寒证、虚证 实证、热证28
四、望小儿指纹
• 正常指纹:红黄相兼,隐现于 风关之内。
• 内容:观察指纹长短,颜色, 浮沉三个方面。
• 部位:分风、气、命三关。 • 临床意义:浮沉分表里,红紫
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 轻重。
津脱 • 腹部青筋暴露——肝郁血瘀
医学
26
二、局部望诊
(四)望皮肤 1.外形:水肿、鼓胀、皮肤干瘪枯槁、疳积、皮 肤甲错 2.斑:斑形如锦,或红或紫,平摊于皮肤,抚之不碍手
消失后不脱皮。 3.疹:色红,形如米粟,稍高于皮肤,摸之有碍手感,
消失后脱皮。 4.痈毒疔疖:丹毒、湿毒、痈、疽、疔、疖
(五)望毛发
情较重,预后欠 佳。
医学
15
一、全身望诊
(1)青:主寒、痛、瘀血、惊风
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属寒盛、痛 剧。
• 久病面色与口唇青黑者,多属 于心气、心阳虚衰,或肺气闭 塞,呼吸不利。
• 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 凉脉微者多为心阳暴脱,心血 瘀阻之象,可见于真心痛病人。
医学
16
• 面色青黄(苍黄) 者,可见肝郁脾虚, 肝脉瘀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