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整理版翻译加简答
初三语文文言文翻译资料(答案)
给详细说出所听闻的事情惊叹
渔人一一(为他们)详细地说了自己所听闻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邀请
其余的人也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告辞离开告诉
(渔人)停留了几天,就告辞离开。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
不能就
守丞不能取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就进入占领了陈县。几天后,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集会商讨
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铁甲拿武器
这些人都说说:“将军您亲自穿着铁甲,手拿武器,
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模模糊糊好像舍弃
(里面)模模糊糊好像有光似的。(渔人)就离开了船,从洞口进去。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仅使人通过开阔敞亮的样子
起初洞口十分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一下子有狭隘幽暗变得开阔敞亮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宽阔房屋整齐的样子类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园、竹林之类。
士兵们们夜里都惊慌恐惧。第二天,士兵中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平时被
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故意屡次想要逃跑使……恼怒
一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屡次说要逃走,使军官恼怒,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
答习题
这份文档旨在提供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文的注释、翻译和简答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文知识。
古文注释和翻译
1. 课文注释:提供对每篇古文课文的字词解释、句子结构和句意等的注释。
课文注释:提供对每篇古文课文的字词解释、句子结构和句意等的注释。
2. 课文翻译:提供每篇古文课文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含义。
课文翻译:提供每篇古文课文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含义。
简答题
本部分包含一些简答题,旨在帮助学生检验对古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选择题:包括对古文中字词的选项和对古文背景知识的选择题。
选择题:包括对古文中字词的选项和对古文背景知识的选择题。
2. 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古文上下文填写合适的字词。
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古文上下文填写合适的字词。
3. 解析题:要求学生分析古文中的某个句子或段落,并解释其
含义和作用。
解析题:要求学生分析古文中的某个句子或段落,并
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4. 综合题:要求学生结合多个古文段落进行分析、推理或评价。
综合题:要求学生结合多个古文段落进行分析、推理或评价。
如何使用本文档
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本文档:
1. 阅读古文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字词和句子结构。
2. 参考注释部分,查阅对应课文的注释,帮助理解生词、句子
意义等。
3. 阅读课文翻译,理解古文的意义和含义。
4. 尝试完成简答题,检验对古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使用本文档的不同部分,以提高研究效果。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第9课《桃花源记》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由于。
2、鲜美:鲜艳美丽。
3、落英:飘落的花瓣。
4、缤纷:五彩缤纷。
5、异:奇特。
6、欲穷其林: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穷:到达尽头。
7、林尽水源:林子的尽头有水源。
8、仿佛:好像。
9、才通人:通晓人情世故的人。
10、豁然开朗:突然心情舒畅。
11、俨然:庄严肃穆的样子。
12、属:属于。
13、阡陌交通:街道纵横交错。
14、相闻:相互听闻。
15、悉:全部。
16、黄发垂髫:年老头发花白,年幼头发垂在肩膀上。
垂髫:头发垂在肩膀上。
17、乃:就是。
18、具:有。
19、要:必须。
20、咸:全部。
21、妻子:妻子们。
22、绝境:荒凉的地方。
27、叹惋:感到惋惜。
28、延:邀请。
29、语云:说道。
30、不足:不值得。
31、便扶向路:就帮助他走向路途。
扶:帮助。
向:朝着。
32、志:心愿。
23、遂与外人间隔:于是与外界隔绝了。
33、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到达。
间隔:隔绝。
24、乃:就是。
25、无论:无论是。
26、为具言:作为具体的描述。
二、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沿着溪流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突然遇到了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中间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花飘飞,渔夫们非常惊异。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继续前行,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这片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庄重,有良田美池,还有桑树和竹子。
街道纵横交错,鸡犬相闻。
34、诣:到达。
35、规:规劝。
36、未果:没有成功。
37、寻:寻找。
38、问津:询问路线。
津:渡口。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其中有人种植作物,男女穿着,都和外界的人一样。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他们就要回家,准备杀鸡设宴。
高中语文学考常考翻译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 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想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十五座)城恐怕不可能得到, (赵国)白白地被欺骗。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衡量(或“比较”)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秦国),让秦 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 于是(蔺相如)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里藏着那 和氏璧,从小路逃走。 •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高 尚的品德。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0师说
• 老师,是(可以)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 题的。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 不理解断句停顿,向老师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却不 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看 不出他们是明智的 。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实在令人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 师就近于谄媚。
2.荆轲刺秦王
• 秦将王翦(jiǎn)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 至燕南界。 秦国的将军王翦打败赵国,俘虏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 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即使太子不说,我(也)希望可以请求刺秦。现在到秦国去, 却没有使秦王相信的凭证,那么(我)就无法接近秦王。 (那么秦王我就无法接近)
9过秦论
• 一夫作难(nàn)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者,何也?
• 一个戍卒发难国家就灭亡了,皇子皇孙都在人家 手里死去,被天下人耻笑,为什么呢?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是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就不同。 •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马说》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马说》注释、翻译、简答习题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祗】10、【策之】策:2、【奴隶人】3、【骈死】骈:4、【不以千里称也】5、【一食】6、【或】7、【食(sì)】8、【外见(xiàn)】见:9、【且】二、重点句子翻译: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故虽有名马,辱于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1、【不以其道】1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临】15、【其真无马邪】其: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7、且欲与XXX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8、策之不以其道9、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课内简答题:1、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原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它们的比喻义分别是什么?2、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3、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XXX的感慨,试举两例。
5、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祗】只,紧。
2、【奴隶人】奴仆。
3、【骈死】(和通俗马)一同死。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5、【一食】吃一次。
6、【或】有时。
7、【食(sì)】同“饲”,喂。
8、【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
见:同“现”。
9、【且】犹,尚且。
二、重点句子翻译: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翻译:千里马是常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常常有。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及答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第11课《醉翁亭记》检测题第12课《湖心亭看雪》检测题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
谪,贬官。
守,指做州郡的太守。
2、【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到。
3、【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4、【具】同“俱”,全、皆。
5、【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制,规模。
6、【属】同“嘱”,嘱咐。
7、【胜状】胜景,美景。
胜,美好。
8、【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9、【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边际。
10、【朝晖夕阴】早晚阴睛多变。
晖,日光。
11、【大观】壮丽景象。
12、【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13、【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4、【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极,至、到达。
15、【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迁,贬谪、降职。
16、【骚人】泛指文人。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得无,表推测。
18、【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
19、【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20、【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21、【开】指天气放睛。
22、【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曜,光芒。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25、【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倾,倒下。
摧,折断。
26、【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冥冥,昏暗。
2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国,指国都。
28、【景】日光。
29、【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风浪。
3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万顷,极言广阔。
31、【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停息。
32、【锦鳞】美丽的鱼。
鳞,代指鱼。
33、【岸芷汀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
专题07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与文意简答-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太宗“诏群臣论列者,即时引对”一事,富弼有什么看法?请简要 概括。(3分)
答案 富弼认为这样做确实可以使言路畅通无阻;但有些朝臣没有机 会上殿当面奏事,导致相关国事被耽搁。
解析:根据原文“太宗求治之切……此言路所以无壅也”可知,富弼认 为这样做确实可以使言路畅通无阻;根据原文“自后臣僚……边事尚拘 常例,况他事乎”可知,有些朝臣没有机会上殿当面奏事,导致相关国 事被耽搁。
[参考译文] 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己未日,(皇帝)下诏在朝群臣论述朝政的,立刻
询问对答。富弼评价说:“太宗皇帝想要治理好国家的心情迫切,所以 下诏让群臣议论朝事,想要当面奏议的,立刻询问对答,这是言路没有 阻塞的原因。自此以后,臣僚中没有被差遣不适合上殿的不能对答,也 有朝臣请求上殿陈奏边境事务的,超过一个月仍未得到回应。边境事务 尚且被惯例束缚,更何况其他事务呢!”
(1)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 渠官。”
恰逢(朝廷)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疾苦,尚野提议:“水利有既成之法,应该隶属有关
官员,不应该再设置河渠官。”
得分点:“隶”,隶属;“有司”,有关官员;“置”,设置。
(2)学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
二、文意简答专练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3分) 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己未,诏群臣论列者,即时引对。富弼[注]曰:“太宗求治之
切,故诏群臣论事,欲面奏者,即时引对,此言路所以无壅也。自后臣僚非差遣合上殿 者不得对,亦有朝臣乞上殿敷奏边事,逾月不得报。边事尚拘常例,况他事乎!”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有删改) 注 富弼,北宋仁宗、神宗时的名相。文中所记是他对前代朝政的评价。
议和出自他们的主意,怎么能一切都轻易顺从他们,倘若元使以邻国交往之道来到 这里,应当让他们入朝觐见。
语文必修重点句子翻译答案
第一册《劝学》1、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身,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
4、借助船和桨的人,并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5、君子的本性与常人并无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累土壤堆成山脉,风雨就会在那里兴起;积累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崇高的品德,就能悟到大智慧,圣人的思想也就在自己头脑里具备了。
7、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
8、雕刻东西但是中途停止了,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东西并且中途不停止,金属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9、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的缘故啊。
《师说》1、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2、有了疑惑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3、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并且以他为老师。
4、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蠢。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此吧。
6、不通晓句读,不能解答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但是大的方面却遗漏了,我看不出他高明之处啊。
7、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胜过弟子,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秦穆公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国君曾对晋文公不以礼相待,并且对晋国怀有二心而亲近楚国。
2、我没有能够及早任用您,现在在危急时刻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啊。
3、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那是困难的。
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4、如果放过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出使的人来往经过,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及答案第10课《岳阳楼记》重点句子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到第二年,政治稳定,人民和乐,许多废弃的事业重新兴起。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XXX今人诗赋于其上。
翻译:他们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了它的规模,并在上面刻上了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3、属予作文以记之。
翻译:(XXX)委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录这件事。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翻译:我看到了巴陵郡的美丽景色,在洞庭湖上。
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翻译:洞庭湖连接着遥远的山脉,吞噬着长江,水波浩荡,宽阔无边。
在一天之内,早晚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
6、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虽然如此,但XXX巫峡,XXX,被降职调离的官员和来往的诗人,经常在这里聚会。
他们看到自然景物时,所产生的感情,难道不是不同于常人吗?7、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翻译:如果遇上连绵不断的阴雨,有时整个月都没有晴天,寒风呼啸,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8、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翻译: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
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登上岳阳楼,就会怀念家乡,担心被人诽谤和批评,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
10、至XXX和XXX,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XXX游泳,XXX,郁郁青青。
翻译:春天阳光明媚,湖面平静,上下天空一片碧绿,广阔无际;XXX飞翔,鱼儿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
11、而或长烟一空,XXX,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翻译:有时烟雾散尽,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水波闪耀着金光;没有风的时候,月影静静地沉入水中,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无穷尽!12、登上岳阳楼,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感到喜气洋洋的愉悦。
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及答案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全册古文文言现象、翻译、默写习题班级:姓名:古文目录: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四、登泰山记/姚鼐一、《劝学》【习题】重点句子翻译: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参考答案】重点句子翻译: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翻译: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翻译: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二、《师说》【习题】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参考答案】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名句翻译(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名句翻译(含答案)考试是检测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孰能生巧,考前一定要多做做练。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名句翻译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名句翻译题:《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老老少少济济一堂。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子高挺。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围绕在亭子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列坐在曲水旁)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即使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做点诗,也足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
)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一天,天高气爽,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之内畅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
)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虽然他们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不知衰老即将要到来。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了。
)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过去所喜欢的,转眼之间,就成为旧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更何况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穷尽。
)1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名句翻译题:《赤壁赋》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大学语文要点和简答
大学语文要点和简答要点1《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而成,内容有孔子的谈话、与弟子的问答以及弟子间关于孔子思想的谈论。
2.《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富,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3.在宋代,四书合编为:《孟子》《中庸》《大学》《论语》4.《老子》相传为老聃所作,5.《老子》语言朴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6.《大同》相传是西汉宣帝时戴圣所辑,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7.三礼:《周礼》《仪礼》《礼记》8.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说:“其中有一条是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的”9.高尔文在日内瓦掌握了宗教大权,把一个敢独立思想、敢批评教条的学者塞维图斯定了“异端邪说”的罪名10.《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作者:莫言诺贝尔文学奖11.李白《古风》共59首,是五言古体诗集12.《秋兴八首》是杜甫漂泊夔州所作,现实主义13.《一滴水可以活多久》作者:迟子健中国14.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15.朱光潜的主要著作:《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翻译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2.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译: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译:自然的规律是损减有余的来补充不足的,自然社会世俗的做法则不然,而是损减不足的来供奉有余的4.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译:人们不单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单是亲爱自己的子女,使社会上的老人得以安亨天年,壮年人得以贡献才力,小孩得以顺利成长。
使死了妻子的丈夫,死了丈夫的寡妇,失去父母的孤儿,失去儿子的独老,有残疾的人都能有所供养5.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译:桥下春水碧绿,我却伤心如斯,这沈园的水照见大雁的影子,像我一般孤独伶仃6.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译:我已经老了,眼看着要长埋在这会稽山上,成为这里的一掊土,回过头,却依然很怀恋过去习题1.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在语言运用上具有哪些特点?答:语言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谏逐客书》p572.文章的中心议题是客卿问题,但作者始终不谈客卿的利益,而处处从秦国的危亡着眼,为秦王的统一大业着想,你认为作者在策略上有何高明之处?答:当时秦王的最大欲望是兼并天下,凡是违反这一欲望,就难以立足,凡是利于达到这一欲望,就容易被接受。
(完整版)必修三文言重点句翻译和答案
必修三文言重点句翻译,注意落实好加点词的意思,有特殊句式在后面指出来。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文:冬冬地敲响战鼓,两军兵器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就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就停住脚。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判断句)译文: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判断句 )译文: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宾语前置句 )译文: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称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 )译文:黄河以内的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河内;黄河以东遭了饥荒,也是这样办。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状语后置句 )译文: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7.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宾语前置句 )译文:蓄养鸡、狗、猪等家畜,不要错过繁殖时节,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
8.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译文: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来归顺了。
”9.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状语后置句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变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10.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语文文言文重点翻译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及郡下,闻有此人,欣然然来。
为具言所闻,令华子安闻之,悦,欲遗此境,由此绝域之外,遂不复出焉。
原文翻译:在晋朝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突然,他发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夫对此感到非常惊讶,便继续前行,想要探究这片林子的尽头。
林子尽头是水源,渔夫发现了一座小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口仿佛透出光芒。
渔夫便放下船,从洞口进去。
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林等。
田间小路交错,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
这里的人们来来往往,种植作物,男女的衣着打扮都像外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自乐。
当渔夫遇到他们时,他们非常惊讶,询问渔夫从哪里来。
渔夫详细回答了他们。
于是,他们邀请渔夫回家,摆酒杀鸡款待。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
他们自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着妻子和村民来到这个世外桃源,从此不再出去,与外界隔绝。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夫回到郡城后,听说了这个故事,感到非常高兴。
他向华子安详细讲述了这一切,华子安听后很高兴,想要离开这个世外桃源,但最终没有出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外桃源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人们在那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初中一二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翻译完整版
初中一二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翻译完整版《曹刿论战》1.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师:军队。
伐:攻打。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
庄公准备迎战。
2. 曹刿请见。
请:请求。
见:拜见。
译文:曹刿请求进见(庄公)。
3.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谋:谋划。
间:参与。
译文: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见识)浅陋。
译文:曹刿说:“大官们(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
”5. 乃入见。
问:“何以战?”何:什么。
以:用、凭、靠。
译文:于是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靠什么作战?”6.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安定民生。
弗:不。
专:专有。
以:把。
译文: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普遍。
从:听从。
译文: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8.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
加:虚夸。
信:诚信。
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不敢(向神)虚报数字,一定对神说实话。
9.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受到……信任。
福:降幅。
译文:小信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神是不会降幅给您的。
10.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了解清楚。
情:实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11.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属:类。
可:可以。
以:凭借。
请:请让我。
从:跟随,跟从。
译文: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
作战时请让我跟随前去。
12.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在。
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13.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鼓:击鼓,这里指击鼓进军。
译文: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
曹刿说:“不行。
”14. 齐人三鼓。
高考语文翻译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翻译试题及答案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了知识之后经常去复习它,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2.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 请将以下古文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例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翻译:不到极度渴望的时候不启发,不到极度困惑的时候不点拨。
4.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例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5.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成为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进行改正。
6. 请将以下古文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例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迷茫,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7.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例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君子心胸开阔,小人总是忧虑不安。
8.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应当效仿天道,不断自我加强,永不止息。
9. 请将以下古文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例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翻译: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累小溪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10.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例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翻译:工匠想要做好工作,必须先使工具锋利。
11.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聪明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
12. 请将以下古文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初中语文重点文言文语句翻译答案
初中语文重点文言文语句翻译《论语十则》1、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多个人一起走路之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引以为戒加以改正。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期行》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真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出行却抛弃别人自己走了。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朋友感到很惭愧忙下车拉元方表示道歉。
元方走入家门连头也没回。
《伤仲永》1、令作诗不能称chèn前时之闻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符合从前的好名声了。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马上就能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3、泯然众人矣仲永的才能完全消失已和普通人一样了。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请仲永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爱莲说》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è玩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1,《庄子•秋水》(节选)是如何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的?答:以寓言的形式阐明观点本文与一般说理性文章不同,一般说理性文章只是局部地穿插寓言故事,寓言只作为例证出现,而本文整篇就是一个寓言故事。
河伯代表庄子思想的对立面,北海若则是庄子的代言人。
叙述故事的过程就是论证说理的过程。
所要阐发的哲理完全融化在具体的寓言形象之中,没有直接道明,让读者通过故事去领悟。
2,《秋水》(节选)是如何写景的?景物描写对文章的说理起到了什么作用?答: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和渲染描写了河水浩荡的景象和大海无涯的气势,二者构成对比,形象地表明了人在广阔无比的宇宙中所知有限的观点,也有效地衬托了河神与海神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的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秋水》一文是如何通过援譬设喻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的?答: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揭示“井蛙”三句说明人的认识不可能超越其生存活动的环境,“小石小木”等三个比喻说明事物的大小、多少都是相对的,人在自然界中十分渺小,微不足道。
4,举例说明庄子《秋水》(节选)一文是如何通过寓言的形式将说理形象化的?答:文中借助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譬,生动贴切,而且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使抽象的结论蕴含于形象的比喻之中,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使所欲阐述的深微玄奥的哲理增强了美感和形象性。
5,《容忍与自由》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答:文章的第一部分,胡适从个人角度来论证“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观点。
先写自己年轻时由于幼稚、激进和不容忍,曾写文章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发出摧除迷信的言论,而自己后来又给《西游记》作考证。
而社会居然“容忍我的无神论”,让“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通过对自己以往行为和经历的反思,认识到容忍的可贵,并提出要用感激和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自己的容忍。
第二部分,作者主要从宗教史、思想史、政治史的角度来论证“容忍是最难得、最稀有”的观点。
首先分析了不容忍现象长期泛滥的群体心理根源,其一是人类喜同恶异习惯,其二是“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心理”。
接着列举了两个事例:一是新教领袖高尔文最初反对罗马旧教的不容忍而执掌大权后自己对异端不容忍,杀了赛维图斯;二是五四时期作者与独秀的争论时陈独秀“必以吾辈所主张为绝对之是”的固执态度。
这两个事例,说明绝对主义、自我中心主义和一元论依然存在,因此容忍“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第三部分提出戒律自己,绝不可以吾辈所主张为绝对之是的分论点。
作者认为,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容忍谅解别人见解的度量。
从逻辑关系而言,这是针对上文所揭示的不容忍态度的一个解决方案,将抽象的理论提升到实践操作的层面。
6,《容忍与自由》第一部分的核心命题是什么?胡适是如何论述这个的核心命题的?答:文章的第一部分,胡适从个人角度来论证“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观点。
先写自己年轻时由于幼稚、激进和不容忍,曾写文章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发出摧除迷信的言论,而自己后来又给《西游记》作考证。
而社会居然“容忍我的无神论”,让“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通过对自己以往行为和经历的反思,认识到容忍的可贵,并提出要用感激和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自己的容忍。
7,《容忍与自由》第二部分的核心命题是什么?胡适是如何论述这个的核心命题的?答:第二部分,作者主要从宗教史、思想史、政治史的角度来论证“容忍是最难得、最稀有”的观点。
首先分析了不容忍现象长期泛滥的群体心理根源,其一是人类喜同恶异习惯,其二是“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心理”。
接着列举了两个事例:一是新教领袖高尔文最初反对罗马旧教的不容忍而执掌大权后自己对异端不容忍,杀了赛维图斯;二是五四时期作者与独秀的争论时陈独秀“必以吾辈所主张为绝对之是”的固执态度。
这两个事例,说明绝对主义、自我中心主义和一元论依然存在,因此容忍“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8,《容忍与自由》体现了胡适怎样的文风?(见课本109页)答:本文体现了胡适一贯的文章风格:言之有物,明白清楚。
胡适是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言之有物就是“要有话说,方才说话”。
明白清楚就是“使人懂得,使人容易懂得,使人决不会误解”。
本文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讲历史到将自己亲身的感受体会,不摆理论架势,详明清楚,尽显大家风范。
9,在了解《礼记王制》中“四诛”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四诛”的实质。
答:站在现代人文思想的角度看,《礼记王制》“四诛”的第一诛和第四诛是摧残宗教信仰的自由。
第二诛是摧残科学发明、艺术创作的自由。
第三诛是摧残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10,《纪念傅雷》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进行回忆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作者选取自己与傅雷交往27年中的若干片断,顺着时间线索展开回忆,每一段的开头常用时间来标识,依次写来,显得层次井然。
这种写法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史笔”的客观性,一切让事实说话。
时间线索是全文的明线11,《纪念傅雷》是如何通过两条线索来进行记叙的?答:全文设置了两条线索,一条是时间线索,作者选取自己与傅雷交往27年中的若干片断,每段的开头用时间来标识,全文顺着时间线索展开回忆,依次写来,显得层次井然。
另一条是傅雷三次发怒的线索,作者将回忆傅雷的片断材料组织在傅雷三次发“怒”的主线之上。
从三次发“怒”归结出傅雷的刚直个性,再从傅雷的刚直个性引发出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反思。
思路自然贴切,顺理成章。
时间是全文的明线。
三次发怒是全文的暗线。
明线体现了“史笔”的客观性,暗线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性。
全文结构看似松散,实则构思慎密。
12,《段太尉逸事状》最后一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答:1.交代写作动因。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了段秀实以笏击贼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以此贬低段秀实的形象,为分裂和割据造舆论。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反击小人对段秀实的诽谤。
强调段秀实奋勇击贼的行为“决非偶然”和一时冲动,而是平时人格的自然表现。
2.对传主的性格作进一步的归纳和补充。
作者通过老校退卒的介绍,使读者传主性格特征更为了解。
段太尉平时“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但“遇不可,必达其志”。
这样的介绍,使得段太尉的外柔内刚的形象显得更为丰满。
3.说明所写材料的真实性。
这一部分交代自己到各地采访段秀实逸事的经历,说明文中的材料都是通过自己亲自采访得来的,又经过“言信行直”州刺史崔能的证实,反复核校对没有疑点,因而逸事状所写的内容是真实可靠的。
13,《段太尉逸事状》作者为什么要打破事件原有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答:首先,从写作动因看,作者为了反击小人对段秀实的的诽谤,强调他“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勇服郭晞”一事最能体现段秀实“必达其志”的无畏性格。
其次,从性格表现看,在段秀实性格的“勇”、“仁”、“节”三个方面中,刚勇坚毅是最基本的方面;将“勇服郭晞”提至前面叙述,可以突出地表现其性格基本面。
一开始就赫然树立起段秀实神威凛然的形象。
再次,从艺术效果看,“勇服郭晞”一事故事性很强,先写剑拔弩张的气氛,激烈对抗的场面,往往能先声夺人,一下子震慑人心,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
14,《段太尉逸事状》中段太尉的形象有哪些主要特征?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答:文章突现了段太尉的刚勇、仁义及气节凛然,多侧面地表现了段太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
(刻划了作为封建时代一位正直的官吏不畏强暴、爱民如子、清正廉洁的形象。
)一是精心选材, 文章选取段太尉一生中三件逸事作重点刻画。
每件事都表现主人公思想性格的一个方面,勇服郭晞凸显其刚勇,仁愧焦令谌表现其仁义、节显治事堂突出其气节。
三者交相辉映,多侧面地表现出段太尉的个性特征。
二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形象。
如段秀实诣军营说理一段,通过对他在紧张惊险场合中从容自如的言谈举止的细致描写,使他那大智大勇、大仁大义的形象跃然纸上。
为农者疗伤哺食代偿田租之事,通过对段秀实一系列外在行动的叙述,传神写心,温婉从容地展示他对弱者的哀悯之情。
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的笔调作客观的议论。
而揄扬褒贬暗寓其中。
三是用用次要人物从侧面烘托陪衬,强化传主的性格特色。
文章以白孝德之懦怯、郭晞之骄纵、焦令谌之横暴和朱泚之奸诈作对比衬托,使段秀实的形象倍添光彩。
15,龚自珍《咏史》“避席”一联应当怎么理解。
答:一是抨击清王朝钳制思想,厉行文字狱的高压政策,使思想界言论不自由,文人动辄得咎,二是批判文人胆小怯懦,苟且偷安,成为畏避文网、无筋无骨的碌碌庸夫。
他们著书立说,只为谋求衣食饭碗,全与经时济世、时政民生无关。
16,龚自珍《咏史》的尾联引用了什么典故?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咏史》的尾联引用了历史上田横和他五百部下殉难的典故。
诗中借用这个典故,讽刺清朝统治者惯于欺骗,指出当时士大夫趋炎附势,没有骨气,实无益处。
用此典故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骨鲠忠贞之士日渐消亡的深深悲哀。
17,《沈园》(其一)是如何因情写景的?答:用借景言情的手法,以斜阳暗淡、画角哀鸣来渲染气氛,眼中之色、耳中之声无不凄凉哀怨,于是触动诗人的伤心情怀。
第三句“伤心”二字由眼前景象转入回忆,第四句借桥下春波当年曾映照过唐婉身影,展现出深藏诗人心底那翩若惊鸿的美好形象。
18,《沈园》(其二)是如何运用反衬笔法的?(见课本66页)答:第二首运用反衬手法,重在抒发“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长恨。
以“柳老不吹绵”——草木无情,来反衬自己数十年不变,至老弥坚的一往情深。
“犹吊遗踪一泫然”,则传递自己重游沈园盘绕心怀的爱,恨,痛,悔等诸般情感。
19,分析婴宁性格转变的文化象征意义。
答:1.婴宁的性格经历了从“无时不笑”到“矢不复笑” 的巨大转化。
婴宁在万花掩映深山幽谷自然长成,具有山花野草般言笑由心、率性烂漫的性情。
出嫁以后,婴宁由原本天真烂漫的少女,转变成既庄重又勤劳、既知礼又孝敬、既智慧又练达的少妇,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
2.作者十分欣赏婴宁自然天真的个性,但也意识到婴宁的这种个性是不合时宜的,在社会中必然要受到制约与改造,不能任由自然天性的自由泛滥。
狐女要嫁到人间,必须把她的狐性鬼气改造成人性人气,否则,她今后的命运就令人堪忧。
所以作者最终还是不得已地把婴宁推上了顺应现实的道路。
3.这种性格的转化意味着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和对社会礼法的顺从,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压抑、窒息妇女健康天性的揭露与批判。
任何社会都必然有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从自然人到社会人,是人人无法回避的必由之路。
因此,婴宁性格的转化又是社会人生的必然,即使可悲可叹也无可奈何。
4.婴宁性格的转化,呈现出人类永远无法解脱的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矛盾的两难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