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通过比较的手法来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从而起到烘托诗歌效果的作用。
2.夸张:通过夸张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加深诗歌的
艺术表现力。
3.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比拟为具有人的思想能力和行为特点
的形象,从而使诗歌有了别样的生命感。
4.象征:通过寓意隐喻的方式,使诗词表现得更加深邃,留给
读者的空间更大。
二、唐诗宋词必备积累
在研究古代诗词鉴赏的过程中,不能完全背诵而缺乏深入理解。
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积累如下:
1.了解唐宋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2.了解唐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能够清楚明确的区分他们的特
点和艺术风格。
3.掌握一些常用词汇和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整首诗
歌的意思。
三、鉴赏技巧
1.语音韵律鉴赏:了解每个汉字的声调,把握诗歌句子的语音、韵律特点和节奏。
2.字词句法鉴赏:了解每个字的田字格、象形、会意、指事、
形声等特点,把握词义、造句法和句子结构。
3.意象、意境鉴赏: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并通过联想、比喻、夸张等方式理解和领会,提升鉴赏水平。
总之,古代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瑰宝,其艺术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我们需要在不断学习、积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1.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战国时期的屈原,他不但是出色的政家家、外交家,而且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的新诗体——楚辞,后世也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诗篇。
他的作品大多编在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里。
2.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
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
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讳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其代表作《咏怀》诗现存八十二首。
3.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作《五柳先生传》,又称“五柳先生”。
他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我们学过他的田园诗《归园田居》。
他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欧阳修曾给予高度评价:“魏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其散文《桃花源记》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一朵奇葩。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系组诗,大都慨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
4. 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唐代有韩愈、柳宗元。
二人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世人并称为“韩柳”。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潮州韩文公庙碑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著有《昌黎先生集》。
高中我们学过《师说》《祭十二郎文》。
5.唐诗的成就把古代诗歌的发展推向了高峰。
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
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称;他的一首游仙诗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其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体诗《蜀道难》《将进酒》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诗风豪放飘逸,著有《李太白全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文文言现象总结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文文言现象总结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文言诗文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几种情况:(1)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如:假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
(2)只有动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如:驴不胜怒,蹄之。
(3)只有动词能带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如: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4)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5)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副词是经常修饰动词,如果是副词作状语和名词连用,那么该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例如:如:秦师遂东。
——就向东出发了(6)表达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那么四月花。
(《采草药》)——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按一般语法习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修饰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如: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再如:③(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项伯)平日善待留侯张良。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知识点梳理PPT学习教案
(围困) (困扰)
第19页/共43页
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小的事)
微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地位低下)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应当,一定)
其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
证实
6、月落庭空影许长: 代词。,如此的,这样的。
7、近语士大夫:
动词,对某某说。
8、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副词,就。
9、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从前。
第35页/共43页
名词作状语
函:用木匣子装 约:订立盟约 本:推究 原:推其根本
1.负而前驱 2.仓皇东出 3.一夫夜呼
前:向前 东:向东 夜:在夜里
第17页/共43页
动词作名词
使动1用.而法 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
兴、亡使动
1.忧劳可以兴国纳,:逸使收豫藏可以亡
形身容词作动词
形容2词.凯作名旋词而纳之
乱:作乱
1忽.一微:夫细小夜的呼事情,乱智者 勇:有四勇应有谋的人物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第20页/共43页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②死而有知
(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知道,动词)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一)成语梳理1.《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
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草一遇到风就倒伏。
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
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
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
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的地为“治”。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六国论》是一篇文言文,其中有一些通假字需要我们注意。
比如“暴”通常读作“曝”,“毋”通常读作“无”,需要特别注意。
在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古今异义,比如“亡”不仅指战败而亡,还包括其他原因导致的亡国。
同时,文章中也有一些词类活用,比如“力亏”中的“亏”是使动用法,表示使…亏损。
此外,文章中也有一些词语有多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比如“为”可以表示作为,也可以表示招致。
而“以”既可以表示因为,也可以表示用。
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分析。
总之,理解文言文需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以及多义词语的使用。
只有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4、强弱胜负已经判定,因此不需要战斗。
5、燕国虽然是小国,但最终灭亡了,这就是兵法的效果。
6、虽然经历了两次失败,但最终取得了三次胜利。
7、虽然可惜使用了武力,但最终没有成功。
8、虽然有这样的势力,但却被秦人所利用。
9、虽然比秦国弱,但仍有可能不用贿赂就能获胜。
10、如果以六国破亡的历史为例,那么这个国家也会走向灭亡。
因此,燕赵国的君主应该具备远见,保护好自己的领土。
1、燕赵国的君主一开始就有远见,能守住自己的土地。
2、可惜赵国虽然使用了武力,但最终没有坚持到底。
3、如果三个国家都能爱护自己的领土,那么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4、虽然六国比秦国弱,但仍有可能不用贿赂就获胜。
1、有关于战败和失去领土的事情,都是诸侯自己的原因。
2、燕国虽然是小国,但最终还是灭亡了。
3、与秦国相比,六国的势力确实比较弱。
4、如果以六国破亡的历史为例,那么这个国家也会走向灭亡。
1、有人说:“六国互相攻灭,是因为都贿赂了秦国吗?”2、与秦国相比,这个国家的情况可能更加难以估量。
1、虽然___姓国家没有帮助其他五个国家,但也没有帮助秦国。
2、与秦国相比,这个国家的情况可能更加难以估量。
1、诸侯失去领土的原因,有战败也有其他因素。
2、这就是兵法的效果,燕国虽然小但最终灭亡了。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课件27张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表达 技巧
诗歌的思想 和情感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炼字 诗眼 炼句 语言风格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咏史怀古诗 山水田园诗 边塞军旅诗 送别怀人诗 羁旅思乡诗 咏物言志诗 即事抒怀诗
1.形象+身份
鉴
人物形象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3.概况社会意义或作者
建功立业,乡愁,战争艰辛,对君 王的不满,赞叹奇异风光
依依不舍,思念与牵挂,对友人 的安慰与勉励,抒发人生感慨
容 和
羁旅思乡诗
羁旅孤凄之愁,思家怀人, 怀才不遇,厌战思家
情
咏物言志诗
感
即事抒怀诗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运用习题继续巩固古诗鉴 赏的各类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总结阅读诗歌的常见方法 教学难点:明晰诗歌阅读的答题内容
总结方法
(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 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总结方法
(二)看注释
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往往在诗歌后面附有几则注释, 对于这些注释,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阅读, 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信息,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做 准备
总结方法
(三)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 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 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 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 作用。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对结尾特 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的捷 径。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古今异义(古/今) 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 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 五、一词多义 (一)以 :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二)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 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三)言: 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8、尔何如(宾语前置) 9、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 10、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 11、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12、浴乎沂(状语后置) 13、风乎舞雩(状语后置) 14、二三子者之言何如(状语后置) 15、则何以哉(固定句) 16、尔何如(固定句) 17、是故哂之(固定句)
译:不也很好吗?
五 一词多义:
虽 虽窥伺效慕。(即使)
虽曰爱之。(虽然)
故 其土欲故。(旧)
故不我若也。(所以)
实 早实以蕃。(结果实,名作动)
不抑耗其实而已。(结果实,名作动)
其实害之。(实际)
若 其置也若弃。(像)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
故不我若也。(如,及,比得上)
而 鸣鼓而聚之。 (表承接,一说表目的,可不译。)
《项脊轩志》文言文字词句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重点字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旧,原来的) 南北为一 (一,整体) 室仅方丈 (方丈,一丈见方) 凡再变矣 (凡,总共;再,两次) 每移案顾视,顾视无可置者 (案,桌子) 久不见若影 (若,你) 日过午已昏 (昏,暗) 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杂,交错) 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亦遂增胜 (胜,佳景,引申为光彩) 吾妻来归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始为篱,已为墙 (已,后来、不久) 三五之夜 (三五,即十五)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竟,整) 且何谓阁子也 (且,那么) 余自束发 (束发,表示成童) 二、一词多义 始 室始洞然 (才,连词)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语文笔记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楚辞专题第一课《国殇》一.原文及注释操吴戈兮被犀甲(1),车错毂(gǔ)兮短兵接(2)。
旌蔽日兮敌若云(3),矢交坠兮士争先(4)。
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5),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6)。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7),援玉枹(fú)兮击鸣鼓(8)。
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9),严杀尽兮弃原野(10)。
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兮路超远(12)。
带长剑兮挟秦弓(13),首身离兮心不惩(14)。
诚既勇兮又以武(15),终刚强兮不可凌(16)。
身既死兮神以灵(17),魂魄毅兮为鬼雄(18)注释:(1)吴戈:战国吴地所制的戈(因制作精良锋利而著名)。
操:持。
戈:武器名。
被:通“披”。
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2) 毂:(gǔ)车轮贯轴处。
车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战车交错。
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
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3)旌:(jīng)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阳,敌兵好像云一样涌上来。
旌: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4)矢交坠兮士争先;流矢在双方的阵地上纷纷坠落,战士们奋勇争先。
矢:箭。
(5)凌:侵犯。
躐(liè,音“列”):践踏。
行(háng):队伍的行列。
(6)左骖(cān):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骖”。
殪(yì义):倒地而死。
右:指右骖。
刃伤:为兵刃所伤。
(7)霾两轮兮絷四马:车轮陷入泥中,驾车的四马被绊住了。
霾(m ái,埋)。
通“埋”,只两轮陷入泥中。
絷(zhí,直);绊住。
(8)援玉枹(fú)兮击鸣鼓: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
援:拿着。
玉枹:用玉装饰的鼓槌。
(9)天时:天意。
怼(duì):怨怒。
威灵怒:神明震怒。
(10)严杀:酣战痛杀。
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学常识
11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
扬名京都。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 ”。张若虚以《 》奠定了他在唐代诗史上的大家地位。
12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人,世称派之先声。其风格质朴明快,清新自然。
3开创新乐府这种新诗体的是
4屈原(约前340一前278) 沉汨罗江,以身殉国。作品主要有《 》《 》《 》《 》《远游》《卜居》
《渔父》 等,创制楚辞体。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伟大的爱国诗人,我国积极 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学常识填空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醉吟先生。他创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和《 》等,讽喻诗《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与元稹齐名,同为中唐 运动的倡导者。
2、典、叹、怨等,其中以歌行为最多,逐渐演变成一种古体诗。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灵活,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篇幅长短不一。
13李贺(791-817),字长吉,陇西成纪人。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辞瑰丽,号称
“ ”。
14周邦彦(1057-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
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严谨,语言典丽、清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推崇。旧时词论称他为“ ”。
15温庭筠(812-866)原名歧,字飞卿,太原人。唐代诗人,词人。精于音律,每入试,押
官韵,吧叉手而成八韵,时号称“ ”。词作多写闺情,成就不高,现存作品大都收入《 》。 源自 育林语文网 由谭幼林整理
5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诗体。因《离骚》是楚辞中最伟大的作
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集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集文言文知识点1.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点大唐王朝国力空前强盛,国家从长期分裂复归于统一,封建经济和文化获得了充分发展的良好条件,再加上朝廷在各方面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尤其是确立了以诗赋取土的科举制度,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对仕途的垄断,使大批有才华的寒门子弟脱颖而出,最终创造了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
有唐一代作家作品数量之多,成就之高,影响之大,都是前未曾有的。
唐代诗歌堪称一代文学标志,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初、盛、中、晚各期都名家辈出,大家纷呈。
诗歌创作几乎遍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男女老少,《全唐诗》收录的诗人就有两千余家,诗作近五万首,而实际远不止此数。
初唐时期,宫廷诗歌承齐梁余风,流行靡丽软艳的“上官体”诗。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诗颓风,使唐诗开始由宫廷走向社会,由艳情转向现实,由靡靡之音变为清新健康的歌唱。
同时的宋之问和沈佺期在诗歌的形式上也做了大胆的探索,他们共同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史称盛唐,这一时期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上承陶渊明、谢灵运而别开生面。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收在《辋川集》中的五言绝句,如《鹿柴》、《辛夷坞》等,善于将绘景状物与阐发禅趣相结合,意境幽美,艺术精妙。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诗风刚健。
韵味深长,唱出盛唐强音。
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歌行体诗,描绘雄奇的边塞风光和艰苦的军旅生活,或悲壮浑厚,或奇逸峭拔,都是唐代边塞诗的佳篇。
李白与杜甫是古今诗坛的“双子星座”。
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史称“诗仙”。
如《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无不显示了诗人独特的情感色调和艺术个性。
杜甫诗歌号称“诗史”,风格沉郁顿挫。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知识总结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知识总结一;通假字并解释意义1;暴霜露;暴通曝,冒着2;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品4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逝世通逝,死去5敛不凭其棺,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6;少纵则逝矣;少通稍。
7;与可没于陈州,没通,死亡.8;而节叶具焉;具通俱,俱全.二;古今异义词1;率赂秦耶古义;一概,全部。
今义;率领。
2;至于颠覆古义;终究,到….结局。
今义;用作表示另捏一事的连词。
3;其实百倍古义;那实际情况。
今义;实际上。
4;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父辈。
今义;指父亲的父亲。
5;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两次。
今义;表示又一次。
6;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慧和力量。
今义;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7;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
今义;指真实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8;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义;可以凭借的意思。
今义;表示可能,能够或许可之义。
9;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古义;推究。
今义;用作名词原则,副词原来。
所以古义;是……的原因。
今义;一般用于因果关系的连词。
10;抑本其成败之迹古义;或者。
今义;动词,抑制等。
11;吾与汝俱少年。
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今义;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12;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古义;成长立业。
今义;组织机构等成立成功,开始存在。
13;将成家而致汝。
古义;安家。
今义;男子结婚。
14;志气日益微。
古义;意志和元气。
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15;而心识其所以然。
古义;原因或道理。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16;初不自贵重。
古义;看重。
今义;价值高。
17;月落庭空影许长。
古义;这样。
今义;也许。
18;废卷而哭失声。
古义;停下,放下。
今义;废弃。
19;吾将以为袜。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20;发函得诗。
古义;打开。
今义;发送。
21;而读书者与之。
古义;赞成。
今义;给。
22;以书遗余曰古义;赠送。
今义;遗失。
三;词类活用1;李牧连却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点归纳总结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情。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鸪飞。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和感叹。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2020-2021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单元 1 将进酒
将进酒[知识梳理]一、词语释义(1)将.进酒(请)一饮三百杯(应当)(2)会须..(3)钟鼓馔玉不足贵(鸣钟击鼓作乐)..不足贵(吃喝;像玉一般美好)(4)钟鼓馔玉..(5)斗酒十千恣.欢谑.(放纵、无拘束;玩笑)(6)径.须沽.取对君酌(即、就;通“酉古”,买或卖,这里指买)二、名句默写(1)《将进酒》中,李白用“白发”“青丝"慨叹人生短暂、时光匆促的两句诗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将进酒》中,李白劝人痛饮狂欢的两句诗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将进酒》中,李白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的两句诗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诗中揭示主旨的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两句。
(5)《将进酒》中,李白化用有关曹植的典故来抒发自己心中块垒的两句诗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资料链接][探背景]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到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知常识]高堂“高堂"原指高大的厅堂。
古代家庭里,父母的居室一般被称为堂屋,而堂屋的地面和屋顶相对比其他房间要高一些,所以古代的子辈尊称父母为“高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您不见黄河的水汹涌澎湃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文本鉴赏]本诗写诗人豪饮高歌,借酒“销万古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了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一、课文内容回顾《六国论》论证六国灭亡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勿重蹈覆辙。
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分论点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分论点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伶官传序》让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祭十二郎文》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韩愈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也饱含着自幼孤苦零丁凄凉家世的慨叹和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阐画竹之理,忆戏笑之言,叙为文之由,抒悼念之情。
二、文学常识《六国论》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四川)眉山人,散文家。
与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伶官传序》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江西)吉水人,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编写两部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醉翁亭记》。
《祭十二郎文》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自称“韩昌黎”,做过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
唐代古文运动领军人物,主张文章言之有物,“惟陈言之务去”。
“唐宋八大家”之首。
代表作《马说》《师说》。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词作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代表作《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
三、字音字形1、注音贿赂城邑昏厥荆棘草芥自古洎今革灭殆尽咽喉削弱箭矢仇雠伶人珍馐依怙夭殁薨匆遽斗斛入殓尚飨筼筜偃仰啸歌蜩蛇蚹兔起鹘落轮扁砍斫缣素蹑手蹑脚树梢匹敌箨龙一曝十寒2、字形仓皇仓黄苍黄仓惶3、查字典,解释成语含义胸有成竹兔起鹘落稍纵即逝克勤克俭四、文言字词句式1、词类活用《六国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一)成语梳理1.《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
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草一遇到风就倒伏。
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
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
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
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的地为“治”。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独夫:①独身男子。
②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避讳: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
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国讳,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一是家讳,或称为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名、祖名。
避讳的方法:(1)改字法,就是把帝王及所尊者之名改用其它字来代替。
(2)空字法:即将应避讳的字空而不书,或作“某”,或作“”。
(3)缺笔法:即对所避之字少写一两笔。
(4)改音法,就是读书时遇到讳字,就改变声调或读别的音。
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
汉时以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
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猪、羊各一头叫“少牢”。
古代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
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祭文: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
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勾者:立即被施刑的人。
勾,勾决,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勾,批准立即行刑。
清制,每年秋季,由刑部会同九卿各官,详审全国判死罪者的名册,一一详议,分别归入“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情实者奏请勾决。
西市:清京城行刑的地方,今北京市宣武区菜市口街上。
上闻:上奏的文书。
舍利:梵语“身骨”的译音。
佛教徒死后之葬,身体内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成为“舍利子”。
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延伸]古代文体(一)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曲、赋、铭等。
(二)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辞藻华丽,因大多用于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三)散文:古代散文种类很多,辩、说、论、奏议、序跋、赠序、铭、祭文、杂记、童话、民间故事、寓言、传说、传奇等都属于散文的一类。
(四)小说:小说是古文学体裁的一种,我国占代小说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上古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元、明清五个阶段。
┏━━━━━━━━┳━━━━━┳━━━━━━━━━━━━┓┃朝代┃发展阶段┃体裁特点┃┣━━━━━━━━╋━━━━━╋━━━━━━━━━━━━┫┃上古到先秦两汉┃起源┃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发展┃志怪志人┃┣━━━━━━━━╋━━━━━╋━━━━━━━━━━━━┫┃唐┃成熟┃传奇小说┃┣━━━━━━━━╋━━━━━╋━━━━━━━━━━━━┫┃宋元┃继续发展┃话本小说┃┣━━━━━━━━╋━━━━━╋━━━━━━━━━━━━┫┃明清┃顶峰┃演义小说、创作小说┃┗━━━━━━━━┻━━━━━┻━━━━━━━━━━━━┛(五)古籍注释体例1.传:传述之意,主要用于解释经书,阐明经义.、例如:《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
2.注:本义是用水灌注。
水道阻塞,用水灌注才能流通。
引申为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
例如:《水经注》《礼记注》。
3.笺:指对前人的解释加以订正、引申、补充或发挥.例如:《诗经》有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
4.疏、正义:唐代出现的一种注释名称。
这种注释不仅解释正义,还对前人的注释作注释。
例如:《诗经》有唐孔颖达疏,《左传》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五经正义,《史记》有唐张守节正义。
5.诠:解释字、词义。
《康熙字典》说:“诠,谓具说事理也。
”如杨树达的《词诠》是解释文言虚词的。
6.义疏:古书的注释体制之一,内容为疏通原书和旧注的文意,阐述原书思想,或广罗材料,对旧注进行考核、补充辩证。
如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
7.义训:指不通过对语音和字形的分析而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是训诂的基本方法。
具体形式有:用同义词解释,如《尔雅·释言》:“逆,迎也。
”用反义词加否定词来释词,如《说文解字》曰部:“旱,不雨也。
”用下定义释词,如《说文解字》口部:“口,人所以食言也。
”用古今词语对照来释词,如《论语·子路》郑注:“古者曰名,今世曰定。
”用指出事物的类属来释词,如《说文解字》木部:“杏,果也。
”用说明事物的性质状貌来释词,如《说文解字》:“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也。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检测题一、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歌及朝庙乐章共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产生了张元干、张孝祥、周邦彦、陆游、辛弃疾等一大批爱国词人,其中辛弃疾成就最高。
C.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被放出京,第二年在东鲁将南游吴越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给东鲁的朋友,原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现题中的“吟”,即吟唱之意。
D.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和赋三类,汉代史传文作家最著名的是司马迁和班固,其代表作分别是《史记》和《汉书》,均为纪传体通史。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苞,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他的《狱中杂记》揭露了清代所谓太平盛世时狱中种种奸弊、污秽、酷虐的情景。
B.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盛唐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著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孟郊。
C.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宋代词作家,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
其《扬州慢》一词抒写了时昔日扬州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破败景象的哀思。
D.《史记》对历史事件记叙详细,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既是伟大的史学著作,又有极高的文学性,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依次是指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
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
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庸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
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骚”指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
思想感情更常常表现为慷慨激昂。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D.“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樾、姚鼐等。
5.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浓缩了《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B.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
C.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
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纪传体的《春秋》,编年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