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两卡”发放制度
地质灾害相关制度
![地质灾害相关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7e2dc46336c1eb91a375d90.png)
地质灾害防灾巡查监测值班制度一、巡查制度1、5月20日至9月30日为巡查重点期,村组监测员每天巡查监测点一次,村委会每周巡查一次,并将巡查监测情况及时上报给镇人民政府,国土资源所和相关单位。
2、10月1日至次年5月19日为一般巡查期,村委会每月巡查一次,村组监测人员每两周巡查一次,并配合有关单位,做好重点危害区的移民搬迁动员工作和用地报批工作。
3、各监测人员必须做好监测记录。
二、值班制度1、汛期值班期间,每天24小时值班,若有灾情需及时、准确统计上报,不得瞒报、虚报。
2、若发现险情,监测人员必须24小时对灾害点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
三、责任追制在值班期间,对因不负责任,擅自离岗,玩忽职守,瞒报、虚报,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的,除扣发监测补助外,视其情节,将按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映塔居委会二OO六年四月十八日2006年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制度为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增强应急反应能力,根据金碧镇人民政府《2006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预案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为村委会地质灾害值班时间。
特殊情况下需要提前或推迟值班时间另行通知。
二、汛期期间,本村委会要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不得外出,特殊情况必须外出的,须经主要领导批准,并做好工作移交。
三、本村委会汛期值班人员要做好本辖区内各监测点地质灾害日常预警、预报、预防和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对地质灾害点的监测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巡回检查,在出现突发性地质灾害时,迅速、准确、及时上报有关情况,与相关部门做好协调联系,为镇人民政府组织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准确依据。
四、本村委会要加强对监测人员的领导和督查,发现对监测工作不负责任的要及时上报给予撤换。
五、汛期值班期间,本村委会值班电话要24小时处于良好的通讯状态,确保联系畅通。
六、值班人员在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并将情况及时上报镇人民政府,隐瞒不报或拖延时间不报,造成重大损失的,将追究有关责任。
防灾减灾救灾网上竞答知识题库判断题
![防灾减灾救灾网上竞答知识题库判断题](https://img.taocdn.com/s3/m/0d32af5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5.png)
防灾减灾救灾网上竞答知识题库判断题1在青岛,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范围较小的地质灾害。
(X)2、大规模的滑坡有可能掩埋村镇、摧毁厂矿、中断交通、堵塞江河。
(V)3、在青岛山区,大量的降雨可能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4、爆破可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5、在斜坡上堆积矿渣、砖、石或其他重物可加重发生滑坡的危险性。
(V)6、降雨、洪水、地震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地质灾害的发生。
(V)7、若山坡上明显出现裂缝,并有加宽、加长的现象,这意味着可能发生滑坡。
(V)8、若山坡上明显出现裂缝,特别是裂缝有加宽、加长的现象时,发现者没有必要向当地政府报告。
(X)9、滑坡停止后,住在滑坡附近的人应立刻回家检查房屋损坏情况。
(X)10、大量开采地下水会使地面沉降。
(√)I1农民建房可以从山坡上随意取土。
(X)12、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13、青岛市数量最多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
(×)14、青岛市地质灾害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和人为工程活动控制。
(V)15、滑坡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16、青岛市地面塌陷以采空塌陷为主,主要分布在平度、莱西。
(√)17、青岛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18、青岛市地质灾害预警最高级别为蓝色预警。
(×)19、发现地质灾害征兆时,应立即到地质灾害下方现场查看情况,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20、地质灾害发生后立即按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的路线进行撤离。
(V)21、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时应首先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2、地质灾害〃两卡〃发放制度中〃两卡〃指的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V)23、"工作明白卡"发放对象主要为隐患点监测人员。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通知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54a2f0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b.png)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23•【字号】南府规〔2016〕10号•【施行日期】2016.05.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通知南府规〔2016〕1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南宁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已经市十三届人民政府第1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5月23日南宁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
矿山作业、建筑、铁路、公路、航道、水利、市政建设边坡治理工程和建筑弃土引发的地质灾害等,依照相应的行业管理法规、规范执行。
第四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专群结合、群测群防,谁引发、谁治理,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因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在划分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含开发区管委会)承担。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费用,由责任方(单位、组织或个人)承担。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将地质灾害防治费用列入财政预算。
第七条地质灾害防治费用用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基础调查、群测群防、巡查监测、预警预报、应急避险、宣传培训和地质灾害临时应急抢险处置、地质灾害专项工程治理等。
市城区范围内由财政出资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单项总投资预算500万元(含)以上的,费用由市本级财政承担;总投资预算100~500万元之间的,由市本级财政和城区财政按照6:4比例分摊承担;总投资预算100万元(含)以下的,由城区财政承担。
地质灾害两书一函制度
![地质灾害两书一函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f0b894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5.png)
地质灾害两书一函制度1.引言1.1 概述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和地壳表层的自然因素导致的、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的突发性灾难性事件。
它包括了地震、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多种形式。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人口密集地区的扩大,地质灾害的风险也不断上升。
为了更好地应对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引入了两书一函制度。
所谓两书一函制度,指的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三个重要文件,即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书、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书、地质灾害防治建议函。
通过制定这些文件,可以提前发现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书是由专业机构通过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分析,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提醒信息。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书是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规模,结合区域发展的需要,制定出应对措施和防治方案,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指导性意见。
地质灾害防治建议函则是在地质灾害发生后,根据实际情况向有关部门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应对方案。
引入两书一函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能力和防治水平,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科学预报和及时应对,可以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灾害的定义和分类,探讨两书一函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为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提供参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和探讨地质灾害两书一函制度的背景、意义以及其优势和不足,最后给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首先,介绍地质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明确地质灾害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包括但不限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地质灾害防治两卡一表
![地质灾害防治两卡一表](https://img.taocdn.com/s3/m/80bf8f6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5.png)
地质灾害防治两卡一表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地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标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地质灾害防治两卡一表。
地质灾害防治两卡一表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工具,由两张卡片和一张表格组成。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张卡片和一张表格的内容和作用。
第一张卡片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卡片。
风险评估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通过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防治措施的优先级和力度。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卡片包括了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类型、灾害潜在危害性、灾害风险等内容。
通过填写这张卡片,可以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科学评估,为防治工作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张卡片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卡片。
防治措施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核心,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地质灾害的危害。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卡片包括了预防、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填写这张卡片,可以详细记录和管理各项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及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这样可以确保防治措施的有效执行,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效果。
地质灾害防治一览表是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综合梳理和总结,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一览表包括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危害程度等内容。
通过填写这张表格,可以对地质灾害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全面的参考和指导。
地质灾害防治两卡一表的使用可以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和有效。
通过风险评估卡片和防治措施卡片的填写和管理,可以全面了解地质灾害的风险和防治工作的进展。
通过地质灾害防治一览表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制定出更加精准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两卡一表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管理工具,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制度
![地质灾害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f832c4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e.png)
地质灾害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制度地质灾害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制度是为了规范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中资金的使用,有效避免资金浪费和管理不善而制定的管理措施。
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这一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地质灾害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资金来源地质灾害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补助资金、募捐、捐赠等渠道。
这些资金的使用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二、资金管理机构地质灾害项目资金应当由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确保专人专责,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资金审批、预算编制、项目评估等环节,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
三、资金使用范围地质灾害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地质灾害的治理、防范和恢复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灾害调查评估、防治工程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
资金使用范围应当明确,不得擅自挪用或超范围使用。
四、资金监督和审计地质灾害项目资金的使用应当接受独立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公布监督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五、资金报告和公开地质灾害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开,包括资金来源、使用情况、项目进展等内容。
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六、资金风险防范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内部控制,防止资金浪费和滥用。
同时要注意防范各类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
结语地质灾害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制度对于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规范资金使用,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希望各地在实施地质灾害项目时,能够认真贯彻执行这一管理办法及制度,不断提高灾害防治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地质灾害监测员和监测补助经费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监测员和监测补助经费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e5fc5e7a32d7375a517804a.png)
地质灾害监测员和监测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员和监测补助经费的管理,建设高效的监测员队伍,提高补助经费使用效率,保障监测员的合法权益,根据《AA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AA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监测员,是指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批同意,从事地质灾害隐患巡查监测、预警报告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财政补助经费,由自然因素引发或由人为因素引发但责任人已灭失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和监测补助经费的管理。
矿业、旅游、水利、电力、公路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等资源开发与工程建设企(事)业单位的监测员和监测补助经费,由责任主体或主管部门负责落实。
第四条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因自然因素引发或由人为因素引发但责任人已灭失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排查、核查和监测员的登记备案、分类动态管理,指导和监督因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群测群防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因自然因素引发或由人为因素引发但责任人已灭失的地质灾害隐患监测员补助经费的筹措、使用和监管。
第五条地质灾害监测员实行公选制、审批制、备案制,并分类动态管理。
第六条各地、各部门和地质灾害监测员应当遵守和认真执行地质灾害群策群防“十项制度”。
第七条监测补助经费由州(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共同筹措。
其中,州级财政安排部分不得低于监测补助经费总额的2/3,县级财政安排部分不得低于监测补助经费总额的1/3。
第二章监测员公选与审批第八条地质灾害监测员实行公选制。
有地质灾害隐患的自然村,其监测员由所属村(居)委会负责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公开推选,每村推荐2名,经村(居)委会认可并报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
第九条地质灾害监测员实行审批制。
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应当坚持“人村对应、实事求是,健全制度、严格考评,监督约束、激励保障”的原则,对村(居)委会认可上报的监测员进行审批和监管。
“双卡”管理制度
![“双卡”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48ed11e0975f46526d3e10b.png)
青岛平建建筑安装股份有限青岛分公司“双卡”管理制度为切实维护公司、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升企业对农民工的综合管理与服务水平,根据青岛市建管局相关文件(青建管建字【2008】17号、21号,【2009】4号,【2010】17号,【2012】45号、55号,【2013】18号)的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条定义“双卡”是指青岛市建管局组织开发了建筑业从业人员实名制电子信息卡(建管亲情卡)与农民工工资银行卡(爱心工资卡)"双卡"工程管理系统。
第二条 "建管亲情卡"作为项目部从业人员进出施工现场的身份识别与管理证件。
施工现场从业人员流动时,必须通过刷卡办理人员劳动合同签订、入场、转场、离场、劳动合同解除等手续,并将有关信息存入施工现场项目部"双卡"管理数据库,作为从业人员管理、信息查询和统计的基础性数据及解决劳动纠纷的依据.第三条建筑施工现场项目部须对所有从业人员上、下岗实行刷卡考勤。
考勤信息存入施工现场项目部"双卡”管理数据库,作为工资核算、发放及解决劳资纠纷的依据,并作为从业人员管理和信息查询、统计的基础性数据.第四条实行月度应发工资报送制度。
青岛分公司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实行月度应发工资报送制度。
以项目部为单位,每月初,劳务队伍须将上一月份在该工程所有参建人员的应发工资及预借工资数额在施工现场予以公示后,报项目部,由项目部汇总后报公司存档备案,项目部并按要求格式于15日前上报至全市”双卡”管理数据库。
第五条实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
项目部须按照"谁用工、谁负责" 的原则,要求劳务队伍为所招用的所有建筑工人申办”爱心工资卡"。
每月15日前按规定格式要求,将本劳务队伍建筑工人上一月份的实发工资数额报给管理银行,并办理工资发放手续,通过管理银行将建筑工人工资发至"爱心工资卡”,并在施工现场公示实发工资数额。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制度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f70034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d.png)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制度地质灾害是指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防灾和避险工作至关重要。
为此,建立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制度是一项重要举措。
这种制度可以通过向居民发放明白卡,提供灾害预警信息和灾害避险知识,以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首先,明白卡发放制度可以通过向居民发放明白卡,向他们提供基本的地质灾害防灾知识。
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预警信号、应急措施等基本内容将在明白卡上详细说明,让居民了解如何在地质灾害发生时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其次,明白卡发放制度可以通过明白卡发放单位与各地灾害防治部门合作,不定期更新和发放明白卡。
地质灾害的预警技术和防范措施在不断进步,因此,及时更新和发放明白卡可以让居民掌握最新的防灾、避险知识,增强其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此外,明白卡发放制度还可以通过明白卡上的联系方式,建立起居民与地质灾害防治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
居民可以通过明白卡上提供的电话号码或网址等方式,向当地防灾部门咨询和报告灾情,从而形成一种互动和共同抵御地质灾害的机制。
最后,明白卡发放制度应该是全面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和人群。
不仅包括城市居民,还应包括农村居民、学校、工厂等各类机构。
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地质灾害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提高整个社会的灾害防治能力。
总之,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制度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措施。
通过向居民发放明白卡,提供基本的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和联系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自救能力,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
同时,明白卡发放制度应全面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和人群,确保防灾工作的全面开展。
地质灾害是由地球内外部力学作用和自然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由于地质灾害的特殊性,防灾和避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建立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制度是一项必要的举措。
首先,明白卡发放制度可以通过向居民发放明白卡来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两卡”(2014年度修改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两卡”(2014年度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aa58de33d4b14e8524682b.png)
编号:
户主姓名
家庭人数
房屋类别
灾害基本情况
灾害类型
家庭住址
灾害规模
家
庭
成
员
姓名Leabharlann 性别年龄姓名性别
年龄
灾害体与本住户的位置关系
灾害诱发因素
本住户注意事项
监
测
与
预
警
监测人
撤
离
与
安
置
撤离路线
联系方式
安置单位地点
负责人
预警信号
联系电话
预警信号发布人
救护单位
负责人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本卡发放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
(盖章)
负责人
户主签名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日期
年 月 日
(此卡发至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群众手中,一式三份,受威胁群众、发放单位、国土局各存一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
韩城市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
镇(办)村组 编号:
灾
害
基
本
情
况
灾害位置
灾害类型
灾害规模
诱发因素
威胁对象
监
测
预
报
监测负责人
联系电话
监测的主要迹象
监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临灾预报的判断
应
急
避
险
撤
离
预定避灾地点
预定报警信号
预定疏散路线
疏散命令发布人
值班电话
抢、排险
单位
值班电话
负责人
治安保卫
单位
值班电话
负责人
医疗救护
单位
财政部关于印发《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6913f3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e.png)
财政部关于印发《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9.09.26•【文号】财资环〔2019〕44号•【施行日期】2019.09.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关于印发《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资环〔2019〕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为规范和加强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管理,我们研究制定了《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2019年9月26日附件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简称防治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安排的用于支持地方政府履行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和工作力度的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综合性预防,以及灾害发生后的重大项目治理。
第三条特大型地质灾害包括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第四条防治资金使用遵循集中投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第五条防治资金支出范围包括地质灾害调查排查、监测预警、综合治理等。
下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得纳入防治资金支持范围:(一)应当由铁路、公路、航道、水利、市政等相关主管部门负责治理的地质灾害;(二)应当由厂矿企业负责治理的地质灾害;(三)因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的通知-河政办发[2008]90号
![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的通知-河政办发[2008]90号](https://img.taocdn.com/s3/m/3d3fdac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6c.png)
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的通知正文:---------------------------------------------------------------------------------------------------------------------------------------------------- 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的通知(河政办发[2008]90号)各县(市)、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河池市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防治工作。
二○○八年五月十六日河池市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为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河池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预案。
一、2007年我市发生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2007年我市共发生地质灾害31起(其中崩塌20起,滑坡10起,地面塌陷1起),主要为危岩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共造成9人死亡,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6.6万元。
地质灾害直接引发因素主要为连续强降雨。
二、我市地质灾害点的分布及威胁对象(一)地质灾害的分布目前,我市境内存在的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为主。
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为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大石山区、矿区、公路及水库区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1、都安、大化、凤山、东兰、南丹、天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灾害主要发生在裸露型岩石山区,为溶蚀、侵蚀、剥蚀地貌,地形高差大,坡度陡,大部分为悬崖峭壁,尤其是地质构造断裂带发育经过的位置,如丹池大断裂、都阳大断裂带等,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岩溶发育。
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危岩崩塌(崩落)以及由于坡脚风化覆盖层厚、岩石松散、结构、密实度差、岩石质量不高而引发的滑坡现象。
地质灾害两卡发放制度
![地质灾害两卡发放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812ac4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8.png)
胶南市地质灾害应急防备
“两卡”发放制度
为切实有效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尽量减少地质灾害导致旳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旳规定, 结合本市实际, 制定本制度。
一、本市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实行《倒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倒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简称“两卡”)发放制度。
“工作明白卡”要做到一点一卡;每个灾害点旳“避险明白卡”要做到每户一卡。
二、“两卡”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下发旳样式, 由市国土资源局统一复印后下发给镇、办事处国土所和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使用。
三、“两卡”旳填写发放工作, 在市国土资源局旳指导下, 由镇、办事处国土所和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详细负责。
四、《倒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对象重要为地质灾害负责单位和负责人、有关责任单位和隐患点监测人员。
填写内容由镇、办事处国土所根据各灾害点不一样状况与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共同确定, 并由镇、办事处国土所负责填写发放。
五、《倒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旳发放对象重要为受地质灾害点威胁旳机关、厂矿、学校和农户, 每户一份。
由各隐患点监测人员根据各隐患点旳状况负责填写发放到户。
六、“两卡”旳发放实行立案制。
市国土局发放旳“两卡”, 必须造册登记, 并报市国土资源局立案。
市局定期对“两卡”填写发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七、对不认真实行“两卡”发放制度, 使地质灾害导致群众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财产损失旳, 要追究有关负责人旳责任。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制度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ebc5b0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4.png)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制度(一)全面实行地质灾害隐患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以下简称“两卡”)发放制度。
(二)“两卡”统一使用自然资源部制作的样式,由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两卡”样式印发给乡镇政府,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发放工作。
(三)“两卡”发放应在全面开展汛前调查的基础上,由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乡镇政府,根据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实际情况,逐点填写“两卡”内容。
(四)《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对象为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相关责任单位和隐患点监测人员;《避险明白卡》的发放对象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和群众。
每户(或单位)一份,由乡镇政府组织村组和隐患点监测人发放,告知相关避险内容,住户(或单位)应签收,并妥善保管或张贴在醒目位置。
(五)“两卡”发放工作须在4月15日前完成。
乡镇人民政府须对发放的“两卡”登记造册,建立发放台账,报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4月20日前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将“两卡”发放汇总表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备案。
(六)“两卡”发放工作每年一次,不得因为过去已发
放“两卡”而当年不发放。
对未按本制度发放“两卡”或“两卡”发放不到位,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地质灾害举报奖励制度范本
![地质灾害举报奖励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61b2d1c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e.png)
一、总则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奖励原则1. 公正、公平、公开原则;2. 严格保密原则;3. 依法依规原则;4. 举报奖励与责任追究相结合原则。
三、奖励范围1. 举报本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现象;2. 举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违法行为;3. 举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四、奖励标准1. 举报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现象,经查实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的,给予举报人人民币500元至1000元的奖励;2. 举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违法行为,经查实并依法予以处理的,给予举报人人民币1000元至5000元的奖励;3. 举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经采纳并取得显著成效的,给予举报人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的奖励。
五、奖励程序1. 举报人可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现场等方式进行举报;2. 举报内容应真实、准确、详细,并提供相关证据;3. 接到举报后,相关部门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4. 经核实,符合奖励条件的,由奖励实施单位向举报人发放奖励;5. 举报人应提供有效身份证明,以便奖励发放。
六、奖励资金来源1. 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2.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3. 其他可用于奖励的资金。
七、奖励管理与监督1. 奖励实施单位应建立健全奖励管理制度,确保奖励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2. 奖励实施单位应加强对奖励工作的监督,确保奖励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3. 举报人有权对奖励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奖励实施单位应认真听取并予以答复。
八、附则1. 本制度由XX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制度旨在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共同努力,为建设和谐平安家园贡献力量。
地质灾害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应急物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2267cc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b.png)
地质灾害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为了应对突发的地质灾害,减少灾害对生命财产的损失,制定本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一、应急物资管理机制
1.设立应急物资管理机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管理工作。
2.采取定期检查和保养的方式,确保储备物资的完好无损。
二、应急物资储备
1.根据灾害类型和受灾范围,合理确定储备物资种类、数量和储备地点。
2.应急物资储备包括食品、饮用水、防护用品、通讯设备、应急工具等,并应保证储备量充足。
三、应急物资调拨
1.应急物资调拨需遵循“以灾情为先、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原则。
2.应急物资调拨方式分为总部调拨和地方调拨,总部调拨需征
得当地政府同意。
3.应急物资调拨应统一协调、科学合理,确保物资送达灾区时
间和数量的准确性。
四、应急物资管理
1.应建立健全的应急物资管理台账,对储备物资的进出库、管
理和维护等情况进行统计和记录。
2.应定期检查物资的有效期限,及时更新或更换过期物资。
本应急物资管理制度,使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减少地
质灾害对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实现了对灾害的有效遏制和防控。
迁安采取“2115”措施重点帮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迁安采取“2115”措施重点帮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e4c0a1a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5.png)
迁安采取“2115”措施重点帮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张涛
【期刊名称】《河北国土资源》
【年(卷),期】2005(000)007
【摘要】“2115”即:两卡、一网、一牌、五措。
两卡:地质灾害隐患点登记卡。
该局在汛期来临之前,聘请河北省地质五队对市区内极易诱发地质灾害部位进行了地质灾害评估,并对检查出的隐患点进行登记、建档,便于更好的监测和治理。
地质灾害明白卡。
该局在确定隐患点后,对隐患点周围群众逐户进行走访,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向群众重点宣传介绍了引发地质灾害的诱因、前兆及逃避方法,从而提高了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自救能力。
【总页数】1页(P39)
【作者】张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94
【相关文献】
1.河北省迁安市采取有力措施,真帮实扶促贫困妇女早日脱贫 [J], 王晓艳
2.山西天镇县采取多项措施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J],
3.积极采取可行措施全力服务好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J], 无
4.磐安县:采取四项措施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J], 顾忠良
5.遂昌县采取三项措施做好台风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J], 罗亨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南市地质灾害应急防范
“两卡”发放制度
为切实有效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尽可能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我市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实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简称“两卡”)发放制度。
“工作明白卡”要做到一点一卡;每个灾害点的“避险明白卡”要做到每户一卡。
二、“两卡”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下发的样式,由市国土资源局统一复印后下发给镇、办事处国土所和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使用。
三、“两卡”的填写发放工作,在市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由镇、办事处国土所和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具体负责。
四、《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对象主要为地质灾害负责单位和责任人、相关责任单位和隐患点监测人员。
填写内容由镇、办事处国土所根据各灾害点不同情况与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共同确定,并由镇、办事处国土所负责填写发放。
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的发放对象主要为受地质灾害点威胁的机关、厂矿、学校和农户,每户一份。
由各隐患点监测人员根据各隐患点的情况负责填写发放到户。
六、“两卡”的发放实行备案制。
市国土局发放的“两卡”,必须造册登记,并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市局定期对“两卡”填写发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七、对不认真实施“两卡”发放制度,使地质灾害造成群众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财产损失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