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1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一、目的要求1.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方法,掌握其配制过程。
2.了解几种灭菌方法,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3.熟悉菌种分离筛选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操作方法。
4.每2人一组,每人一份实验报告。
二、实验材料1.药品:酵母粉、蛋白胨、氯化钠、琼脂、葡萄糖、KNO3、MgSO4•7H2O、FeSO4•7H2O、1N HCl、1N NaOH2.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紫外线灭菌灯、75%酒精棉。
3.材料:天平、药匙、电炉、pH 试纸、烧杯、量筒、5mL、10mL 注射器、玻璃棒、试管、培养基、吸管、移液器(1mL 0.2mL)、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三、实验内容(一) 培养基的配制1.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1)称量:按照配方正确称取所需药品放于烧杯中。
2)溶化:在烧杯中加入所需水量,玻棒搅匀,加热溶解。
3)调pH 值:用1N NaOH 或1N HCl 调pH,用pH 试纸对照。
4)加琼脂溶化:加热过程要不断搅拌,可适当补水。
5)分装:注意不要污染试管塞或纱布。
6)包扎成捆:用记号笔注明何种培养基。
7)灭菌:在高压锅中, 115 °C 高温灭菌30min。
2.培养基的配制A.富集培养基(液体):海水2216E 液体培养基(g/L):蛋白胨5.0,酵母粉1.0,海水1L,pH 8.0。
取50mL 分装250mL 三角瓶后,8 层纱布封口,外包1层牛皮纸,121℃,高温灭菌20min。
B. 2216E 斜面(固体):海水2216E 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的琼脂粉,加热溶化琼脂,每支试管内。
加入3mL,121℃高温灭菌20min,灭菌后摆斜面。
C. 无菌生理盐水和保种液:生理盐水: NaCl 0.85% 蒸馏水配制。
每支试管加入5mL,盖上试管帽、包扎、121°C 高温灭菌20min。
保种液:生理盐水,加25%甘油D. 碳源优化培养基:以海水2216E 液体培养基(蛋白胨0.5%,酵母粉0.1%,磷酸铁0.01%,人工海水,pH7.6)为基础,碳源分别是:葡萄糖、蔗糖、甘油、柠檬酸钠、乳糖,每种碳源的添加量为1%。
细菌培养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观察细菌的生长特征。
3. 掌握无菌技术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繁殖速度快、形态多样等特点。
在适宜的培养基和条件下,细菌可以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通过细菌培养,可以观察其生长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三、实验材料1.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等。
2.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3.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移液器、无菌操作台等。
4. 实验试剂:无菌水、无菌棉签、无菌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培养基制备:按照说明书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营养肉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2. 细菌接种: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营养肉汤培养基中。
3. 恒温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分别于37℃和30℃下培养24小时。
4. 观察记录: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5. 无菌技术操作:在无菌操作台中,进行接种、移液等操作,防止污染。
五、实验结果1.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圆形、金黄色、表面光滑的菌落。
2. 大肠杆菌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乳白色、浑浊的菌液。
六、实验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在不同培养基和温度下的生长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3.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污染。
七、实验讨论1. 细菌在不同培养基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有何差异?2. 如何提高细菌培养的效率?3. 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污染?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细菌培养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规律,掌握了无菌技术操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细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生命科学专业)教师:黎勇目录索引实验一油镜的使用与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实验二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5实验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7实验四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8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10实验六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与分离纯化11实验七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2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3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黎勇实验一油镜的使用与细菌的简单染色法〔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1、 N·A=n·sinα2、 D=λ/2N、A3、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
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瞧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瞧不清。
4、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 S、arueus 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一) 油镜的使用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 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 仔细观察并绘图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 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三) 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结果分析〕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与排列。
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篇一: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实验报告一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原理和方法2 学习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微生物3 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原理实验材料:1 土样溶液0.5ml,无菌生理盐水2 取液器(1000μL一支,100μL一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1000μ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实验步骤:A培养基的制备(已提前制备好)B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作如下实验1 取三个平板,用100μL的取液器分别吸取100μL的河水、豆浆、豆奶,均匀加在三个培养基上,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2 再取三个平板,三个同学分别用手指(未洗过)在培养基上涂抹几秒钟,一个同学对应一个平板。
3 再取一个平板,其中一个同学将手用肥皂洗过后,再在培养基上涂抹。
4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一个同学对着培养基咳嗽,使口腔中的气流和飞沫落到培养基上。
5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在空气中放置10min左右,关上皿盖。
6 将上述9个平板放置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C土壤中分离微生物1 采土样,制备土壤稀释液(已准备好)2 取三个平板,每个培养基上用取液器添加100μL的土壤稀释液,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3 将平板依旧放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D菌落计数培养24h后,取出培养平板,算出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量。
其中,土样中的微生物含量可用以下式子计算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个/g土壤)=菌落平均数×10×稀释倍数实验结果及数据:实验结果如附图。
开盖10min 手指直接按压手指直接按压手指直接按压1号的手指经肥皂洗后按压对着培养基咳嗽豆奶河水土壤溶液土壤溶液豆浆土壤溶液实验讨论及感想:1根据你对周围环境中微生物存在的观察,你认为无菌操作要注意什么?在进行无菌操作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始终在明火旁边操作,既不能离得太远,也不能离得太近。
实验报告微生物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2. 掌握微生物采集、分离、培养的基本方法;3. 培养无菌操作意识,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生物,它们在土壤、水体、空气、生物体等多种环境中均有存在。
微生物的分布与各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温度、湿度、pH值、营养物质等。
本实验通过采集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观察,了解微生物的分布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水体、空气、植物表面等;2. 仪器:无菌操作台、无菌棉签、无菌试管、培养皿、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等;3. 试剂:无菌生理盐水、营养琼脂、无菌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微生物采集(1)土壤样品:用无菌铲子取适量土壤,放入无菌试管中;(2)水体样品:用无菌吸管吸取水体样品,放入无菌试管中;(3)空气样品:将无菌棉签在无菌生理盐水中蘸湿,在空气中滚动,收集空气中的微生物;(4)植物表面样品:用无菌棉签在植物表面滚动,收集植物表面的微生物。
2. 微生物分离与培养(1)将采集的样品进行适当稀释;(2)将稀释后的样品涂布在营养琼脂平板上;(3)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 微生物观察(1)观察培养皿上生长的微生物菌落;(2)用无菌接种环挑取菌落,进行纯培养;(3)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形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样品:在培养皿上观察到较多的微生物菌落,菌落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2. 水体样品:培养皿上菌落较少,菌落形态与土壤样品相似;3. 空气样品:培养皿上菌落较少,菌落形态与土壤样品相似;4. 植物表面样品:培养皿上菌落较多,菌落形态与土壤样品相似。
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土壤、水体、空气、植物表面等环境中均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形态和数量与采集环境有关,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其次是植物表面和水体,空气中微生物数量最少。
六、实验结论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各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2. 通过微生物的采集、分离、培养和观察,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分布规律;3. 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防止污染。
微生物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微生物形态观察和简单生理生化试验的方法。
3. 熟悉微生物鉴定的一般程序。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分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
通过纯化培养,可以得到单一种类的微生物,便于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
微生物鉴定则是对纯化后的微生物进行分类和命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生理盐水、革兰氏染色液、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等。
2. 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酒精灯、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微生物分离(1)土壤样品采集:取适量土壤样品,置于无菌试管中。
(2)土壤样品处理:将土壤样品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振荡混匀,制成土壤悬液。
(3)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土壤悬液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取适量稀释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4)挑取单菌落:用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2. 微生物形态观察(1)革兰氏染色:将纯化后的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菌体的形态和染色特性。
(2)显微镜观察:将菌落制成临时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
3. 微生物生理生化试验(1)糖发酵试验:将纯化后的菌落接种于糖发酵管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是否产生气泡。
(2)V-P试验:将纯化后的菌落接种于V-P试剂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是否产生红色沉淀。
4. 微生物鉴定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已知的微生物分类学知识,对纯化后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生物分离:成功分离出多个单菌落,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乳白色。
2. 微生物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菌体为革兰氏阳性菌,呈杆状。
3. 微生物生理生化试验:糖发酵试验结果显示,该菌能发酵葡萄糖,产生气泡;V-P试验结果显示,该菌能产生红色沉淀。
4. 微生物鉴定: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该菌为葡萄球菌属。
微生物染色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二、实验目的:1. 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2. 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3. 巩固显微镜的使用;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差异,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渗入;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疏松,肽聚糖层薄,脂质含量多,乙醇易渗入。
在革兰氏染色过程中,G+菌被染成紫色且不被酒精脱色,而G-菌则被染成红色。
四、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已接种大肠杆菌的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玻璃铅笔、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二甲苯;2. 实验试剂:革兰染色液(结晶紫、卢戈碘液、95%乙醇、稀释复红染液)。
五、实验步骤:1. 涂片制备:取干净载玻片1块,用玻璃铅笔划分加样区域,做好标记,并在各分区分别用接种环取生理盐水2环,置于玻片上,接种环灭菌后,取细菌培养物少许与盐水混匀,并涂成均匀薄膜涂片。
如用液体材料,如痰、尿液、脓汁等可直接涂片,不必加生理盐水。
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下自然干燥,必要时可将标本面向上,小心间断地在弱火高处烘干,但切勿紧靠火焰将涂膜烤枯。
固定:涂片干燥后,将标本片在酒精灯上快速的来回通过三次,共约2s~3s,注意温度不可太高,以涂片涂膜的反面触及皮肤觉轻微烫觉即可。
固定目的:杀死细菌;使菌体与玻片粘附较牢,在染色时不致被染液和水冲掉;菌体蛋白变性易着色。
2. 结晶紫初染:将涂片放入含有结晶紫的染液中,染色1分钟;3. 卢戈碘液媒染:将涂片取出,放入卢戈碘液中,媒染1分钟;4. 95%乙醇脱色:将涂片取出,放入95%乙醇中,脱色30秒~1分钟;5. 稀释复红染液复染:将涂片取出,放入稀释复红染液中,复染1分钟;6. 油镜观察:将涂片放入显微镜油镜下观察。
六、实验结果:1.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呈紫色,细胞壁较厚,边缘清晰;2.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呈红色,细胞壁较薄,边缘模糊。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使用显微镜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方法,以及学会运用血球计数板对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种群密度,为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使用显微镜测微尺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微生物细胞的长度、宽度和直径等参数。
显微镜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在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上面刻有刻度;镜台测微尺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中央有精确的刻度,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
(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工具。
它由一块特制的厚玻璃片制成,玻片上有四个槽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半边上面各刻有一个方格网。
方格网上刻有 9 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
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 16 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 25 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 25 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 16 个小方格。
但无论哪种规格,每个大方格的边长均为 1 毫米,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
因此,在一定体积的菌液中,通过计算微生物在计数室中的数量,就可以换算出菌液中微生物的数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一)材料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的菌悬液。
(二)仪器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血球计数板、盖玻片、滴管、擦镜纸、吸水纸等。
四、实验步骤(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1、安装目镜测微尺将目镜测微尺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注意有刻度的一面朝下。
2、校正目镜测微尺(1)将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线。
(2)移动镜台测微尺,使镜台测微尺与目镜测微尺的刻度线平行,并使两者的“0”刻度线重合。
(3)换用高倍镜观察,找出两尺再次重合的刻度线。
分别记录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重合线段内各自的格数。
微生物生长情况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2. 分析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3. 了解微生物生长周期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牛肉膏、酵母膏、葡萄糖、琼脂、牛肉汁、蒸馏水、pH试纸、培养皿、移液器、酒精灯、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2. 实验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pH计、恒温水浴锅等。
三、实验方法1. 培养基制备:称取牛肉膏、酵母膏、葡萄糖、琼脂等,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分装于培养皿中,在高压蒸汽灭菌器中灭菌,备用;2. 菌种接种:取适量牛肉汁,加入少量琼脂,搅拌均匀,倒入培养皿中,待冷却后,用移液器吸取菌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表面;3. 环境因素设置:将培养皿放置于不同温度(25℃、37℃、50℃)、pH值(4.0、6.0、8.0、10.0)的培养箱中培养;4. 观察与记录:每隔24小时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包括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存在差异。
在25℃和37℃条件下,微生物生长旺盛,菌落形态规则,颜色鲜艳;而在50℃条件下,微生物生长缓慢,菌落形态不规整,颜色暗淡。
这表明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2. 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pH值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存在差异。
在pH值为6.0和8.0条件下,微生物生长旺盛,菌落形态规则,颜色鲜艳;而在pH值为4.0和10.0条件下,微生物生长缓慢,菌落形态不规整,颜色暗淡。
这表明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适宜的pH值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3. 微生物生长周期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微生物的生长周期为24小时。
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微生物生长迅速,菌落形态规则;而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微生物生长缓慢,菌落形态不规整。
微生物生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生化实验报告微生物生化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生化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细菌的酸碱耐受性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常见的大肠杆菌和乳酸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培养基的酸碱度来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酸性环境更为耐受,而乳酸菌则更适应碱性环境。
这与它们在人体内的定位有关,大肠杆菌主要寄生在肠道中,而乳酸菌则主要存在于酸性环境中,如乳制品中。
实验二:真菌的产酶能力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它们具有丰富的酶系统。
我们选择了常见的曲霉菌和酵母菌进行实验,通过培养在含有特定底物的琼脂平板上,观察它们的酶活性。
实验结果显示,曲霉菌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而酵母菌则表现出较高的蛋白酶活性。
这些酶的产生对于真菌的生存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三:病毒的感染机制病毒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微生物,它无法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
我们选择了常见的流感病毒和艾滋病病毒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它们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来了解感染机制。
实验结果显示,流感病毒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部并复制自身。
而艾滋病病毒则通过感染免疫细胞破坏宿主免疫系统。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病毒的传播和防治方法。
实验四: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对其生存和环境适应至关重要。
我们选择了常见的厌氧菌和好氧菌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代谢途径来了解其能量来源。
实验结果显示,厌氧菌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而好氧菌则通过有氧呼吸产生能量。
这种代谢途径的差异使得它们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微生物的生化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不同微生物在酸碱耐受性、产酶能力、感染机制和代谢途径等方面表现出差异,这与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和适应有关。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内。
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是疾病的致病因子,也可以是药物的生产者。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探索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一:细菌培养和鉴定在实验室中,我们首先收集了一些样本,包括空气、水、土壤和人体表面的皮肤。
然后,我们将这些样本分别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结果显示,空气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
而水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主要是一些单细胞的微生物。
土壤样本中的微生物种类丰富,包括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人体表面的皮肤样本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这些细菌通常是人体的正常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
通过鉴定这些细菌,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些细菌在人体中可能引发感染和疾病。
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益的细菌,如乳酸菌和酵母菌。
这些细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制药工业中。
实验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用的抗生素,并将它们分别加入到含有细菌的培养基中。
然后观察细菌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不同。
有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高度敏感,而对另一种抗生素则不敏感。
这表明了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杀菌效果不同。
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病例,以提高治疗效果。
实验三:微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微生物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细菌分别暴露在高温、低温、酸性和碱性环境中,观察其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有些细菌对高温和低温环境具有较高的耐受性,而对酸性和碱性环境则较为敏感。
这可能是因为细菌在不同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生理和代谢特性。
了解细菌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助于我们预测和控制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和传播。
微生物的计数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计数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我们周围、无法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它们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科学家们开展了许多微生物计数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简单的计数实验方法,了解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试管•试管架•高倍显微镜•盖玻片•种植平板•物理盐水•洗净的玻璃滴管•显微镜目镜刻度尺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试管和盖玻片用70%乙醇消毒,待干燥后用吹吸管将物理盐水加入到试管中。
2.取一定量的样品:将待测样品取出一定量加入到试管中,摇匀使样品均匀分布。
3.进行稀释:根据需要,将待测试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4.取样:用洗净的玻璃滴管取出适量的稀释液,滴于盖玻片上。
5.进行计数:将盖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到适当倍数,使用显微镜目镜刻度尺计数。
计数时应随机选取视野内的区域进行计数,统计每个区域内微生物的数量,并计算平均值。
6.记录结果:记录每个区域的计数结果,并将结果求平均得到最终的微生物数量。
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微生物的数量统计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讨论。
首先,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与样品来源和环境密切相关。
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样品的计数实验,对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其次,微生物计数实验也可以评估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
通过对环境样品的计数实验,我们可以判断环境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清洁和消毒。
此外,微生物计数实验还可以用于研究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速率。
通过定期进行微生物计数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进而了解其生命周期和生长速率。
结论微生物的计数实验是研究微生物数量和分布的重要手段。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微生物计数实验的基本步骤,并对微生物数量和分布进行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
微生物计数实验对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微生物培养基配制实验报告(共5篇)
微生物培养基配制实验报告(共5篇)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详细)一、实验题目: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二、实验目的:1、明确培养基的配置原则,掌握配置方法。
2、了解灭菌的原理,学习掌握灭菌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器材:1、药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水、琼脂。
2、仪器:三角瓶、培养皿、试管、线绳、棉花、烧杯、报纸、移液管、试管架、铁针、量筒。
四、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制备包括一下几种成分:(1)水分:主要成分。
(2)N源: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
(3)C源:主要是含碳有机物、碳氢化合物等。
(4)无机盐:如NaCl、KH2PO4等。
微量元素:Cu、K、Mg、S、P、Zn。
有些还需要添加“生长因子”,通常是维生素类、某些氨基酸或核酸等。
2、培养基配置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及培养目的,选用不同的培养基,但有机物总量不得超过15%,盐类一般不超过1%。
培养基有以下分类:按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按状态: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按用途: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培养基配好后应立即灭菌,防止营养物质中的微生物富集。
3、灭菌:用理化手段杀灭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包括芽孢和孢子,在实验中应对所有仪器、操作场所、药品及培养基灭菌或消毒。
(1)高压蒸汽灭菌:将物品放入封闭的加压灭菌器,加热使灭菌锅套间的水沸腾产生蒸汽,将冷空气排尽,压力上升,使水沸点变高,导致菌体蛋白质变性,一般0.1MPa、121℃、15~30min 可以彻底灭菌,本次实验灭菌20min。
若是含糖培养基,110℃、30min。
(2)干热灭菌: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因高温而凝固变性。
因高温,所以含水量小,不利于蛋白质受热变性,所以温度高,时间长。
(3)紫外灭菌:诱导胸腺嘧啶二聚体形成抑制DNA复制。
(4)过滤除菌:实验室中用微孔滤膜(孔径一般为0.22μm)。
除病菌需更小。
五、实验步骤: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依次准确称取0.5g牛肉粉、1.0g蛋白胨、0.5gNaCl放入烧杯,加入100mL水,用玻璃棒搅匀溶解,移入三角瓶,并加入1.5g琼脂。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一
1、紫外线杀菌试验:描述实验结果,包括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生长情况和
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生长的情况;分析并解释其原因。
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基本不生长,而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正常生长。
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主要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的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与死亡所以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死亡。
但是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可被普通玻璃、纸张、尘埃、水蒸汽等阻挡,且紫外线只能沿直线传播,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细菌,因此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正常生长。
2、药敏试验结果:测试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单位是mm。
0mm
对大肠杆菌最敏感的是(卡那霉素);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敏感的是(青霉素)。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方法。
2.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技巧,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3. 了解微生物染色技术,观察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4. 掌握微生物纯化技术,获得纯种菌株。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是一类具有微小体积的生物,其形态和结构各异。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微生物染色技术可以进一步揭示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
纯化技术则是获得纯种菌株的重要手段。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2. 试剂:营养肉汤、营养琼脂、革兰氏染液、无菌水、酒精、盐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微生物培养- 将微生物接种于营养肉汤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 将培养好的菌液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 显微镜观察- 取培养好的菌落,制作临时装片。
- 使用显微镜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 使用革兰氏染色法观察细菌的细胞结构。
3. 微生物染色- 取培养好的菌液,制作临时装片。
- 使用革兰氏染色法观察细菌的细胞结构。
- 使用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菌的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4. 微生物纯化- 将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的菌落挑取至新的平板上,重复数次,直至获得单菌落。
- 将单菌落接种于营养肉汤中,培养过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生物培养- 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菌落,表明微生物已成功培养。
2. 显微镜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大肠杆菌为杆状,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形,枯草芽孢杆菌为棒状。
- 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
3. 微生物染色- 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具有鞭毛,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荚膜。
4. 微生物纯化- 通过纯化技术,成功获得纯种菌株。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培养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
2.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染色技术,成功观察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特殊结构。
微生物筛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微生物筛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特定微生物。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筛选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特定条件(如营养、pH、温度、氧气等)的敏感性,通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得到富集,而其他微生物受到抑制或死亡。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肉汤培养基- 琼脂培养基- 水浴恒温振荡器- 灭菌器- 紫外线灯- 移液器- 试管- 玻璃棒- 滤纸- 微生物接种环2. 实验仪器:- 离心机- 显微镜- 烧杯- 研杵- 移液管- 恒温培养箱四、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肉汤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并进行灭菌处理。
2. 接种:将待筛选的微生物接种到肉汤培养基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3. 制备平板:将培养好的肉汤培养基加热融化,倒入平板中,待冷却凝固后,用无菌玻璃棒蘸取菌液均匀涂布于平板表面。
4. 添加抑制剂:根据待筛选微生物的特性,在平板表面添加相应的抑制剂,如抗生素、重金属盐等。
5. 培养观察:将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6. 记录结果:记录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并统计菌落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肉汤培养基中培养的微生物菌落生长情况良好,表明实验操作无误。
2. 在平板表面添加抑制剂后,部分菌落生长受到抑制,而其他菌落生长正常。
3. 通过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初步判断筛选出的微生物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六、讨论1. 微生物筛选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筛选效果。
2. 本实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受到抑制,而在其他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某些抗生素具有抗性。
3. 微生物筛选实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如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
1. 本实验成功筛选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验证了微生物筛选方法的有效性。
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加深对微生物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1. 酸奶样品;2. 纱布;3. 洗好的试管、镊子、移液管和一些培养基;4. 显微镜。
三、实验步骤:1. 酸奶样品制备取适量酸奶放入试管中,加入上清水,摇匀后静置,离心后倒掉上清水,沉淀物为酸奶样品。
2. 观察酸奶样品取一滴酸奶样品放在玻璃片上,加入一滴蒸馏水,用镊子将纱布盖在样品上,静置10分钟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3. 培养微生物将一部分酸奶样品加入培养基中,摇匀后装入试管中,进行悬浮液培养。
同时,从外部环境中取得样品,放入不同培养基中,进行接种培养。
4. 观察微生物在培养时间到达后,取出不同培养基中的微生物,放在玻璃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
四、实验结果:经过观察,我们在酸奶样品中观察到了多种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在环境样品中,我们还观察到了许多其他菌种,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
五、实验结论:通过观察酸奶样品和外部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广泛的生物,它们会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发生着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也存在许多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不仅仅是我们身体内的必需生物,还可以用于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中。
六、实验思考在实验中,我们对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了观察,提高了我们对微生物的认识。
我们也发现,不同的环境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从而减少微生物的滋生。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倒平板、涂布平板等微生物接种技术。
3. 学习观察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4. 培养无菌操作意识和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是指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只含有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
实验中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有稀释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划线分离法等。
通过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菌落,可以实现对微生物的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糖、无菌水、无菌棉签、无菌镊子、无菌培养皿、酒精灯、酒精棉球、显微镜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处理- 称取适量土壤样品,加入10倍体积的无菌水,充分振荡混匀。
- 以无菌操作,取1ml土壤悬液,加入9ml无菌水中,制成10^-1稀释液。
- 重复上述步骤,制成10^-2、10^-3等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悬液。
2. 倒平板- 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0-55℃时,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使培养基厚度约为2-3mm。
- 待培养基凝固后,用无菌镊子取适量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悬液,分别滴加到培养皿中。
- 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3. 涂布平板- 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0-55℃时,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使培养基厚度约为2-3mm。
- 待培养基凝固后,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土壤悬液,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
- 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4. 划线分离- 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0-55℃时,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使培养基厚度约为2-3mm。
- 待培养基凝固后,用无菌接种针取适量土壤悬液,在培养皿表面进行划线分离。
- 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5. 菌落观察与鉴定- 观察不同平板上的菌落形态,记录菌落的颜色、大小、形状、边缘等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实验报告
一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原理和方法
2 学习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微生物
3 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原理
实验材料:
1 土样溶液0.5ml,无菌生理盐水
2 取液器(1000μL一支,100μL一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1000μ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
实验步骤:
A培养基的制备(已提前制备好)
B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作如下实验
1 取三个平板,用100μL的取液器分别吸取100μL的河水、豆浆、豆奶,均匀加在三个培养基上,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2 再取三个平板,三个同学分别用手指(未洗过)在培养基上涂抹几秒钟,一个同学对应一个平板。
3 再取一个平板,其中一个同学将手用肥皂洗过后,再在培养基上涂抹。
4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一个同学对着培养基咳嗽,使口腔中的气流和飞沫落到培养基上。
5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在空气中放置10min左右,关上皿盖。
6 将上述9个平板放置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C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1 采土样,制备土壤稀释液(已准备好)
2 取三个平板,每个培养基上用取液器添加100μL的土壤稀释液,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3 将平板依旧放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D菌落计数
培养24h后,取出培养平板,算出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量。
其中,土样中的微生物含量可用以下式子计算
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个/g土壤)=菌落平均数×10×稀释倍数
实验结果及数据:
实验结果如附图。
开盖10min 手指直接按压
手指直接按压手指直接按压
1号的手指经肥皂洗后按压对着培养基咳嗽
豆奶河水
土壤溶液土壤溶液
豆浆土壤溶液
实验讨论及感想:
1根据你对周围环境中微生物存在的观察,你认为无菌操作要注意什么?
在进行无菌操作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始终在明火旁边操作,既不能离得太远,也不能离得太近。
因为在明火旁边可以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操作器具中的概率。
2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让讲究饮食和生活卫生?
生活中,剩菜剩饭应该存放在冰箱内或是干燥低温处,尽量避免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环境。
3试解释夏天时煮好的饭如果放在锅中保持盖着锅盖不动,不容易变质,而一旦盛在碗里饭就容易变质,如果是吃剩的剩饭就更容易变质的原因。
煮好的饭由于高温,本身含有的微生物被杀死,保持盖着锅盖不动,外界的微生物难以进入,但是一旦盛在碗里,抑或是吃剩的剩饭,由于跟空气直接接触,大量微生物会在其表面生长繁殖,导致其变质。
4根据实验结果,试从微生物的角度批驳“洁癖行为”。
完全的洁癖行为是不存在的。
就算东西收拾的再干净,也有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依然停留在器具表面,无法完全清除掉,所以,“洁癖行为”是永远无法达到的。
二固定化酵母细菌发酵啤酒实验与酸奶制作
实验目的:
1 了解固定化细胞技术的方法和意义
2 了解酵母发酵产生啤酒的过程
3 学习酸奶制作方法
4 了解纯种发酵和传统发酵在无菌操作方面的区别
实验材料:
1 无菌滴管,无菌封口膜封好的100ml三角瓶
2 发酵培养基:100ml8%-10%的麦芽汁装于250ml三角瓶中
3 浓度为2.5%的海藻酸钠溶液5ml,灭菌
4 浓度为1.5%的CaCl250ml,灭菌
5 浓度为0.9%的无菌生理盐水,5ml
6 袋装巴氏消毒的牛奶,
7 啤酒菌种:啤酒酵母
8 酸奶菌种:市售酸奶
实验步骤:
A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啤酒
1 菌体培养:将培养了24h的新鲜斜面菌种接种于三角瓶中培养。
2 细胞固定化:在预热至35℃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2ml预热至35℃的酵母培养液,混合均匀,以无菌滴管(离液面5cm以上,离液面太近无法制得凝胶珠)缓慢而稳定的滴入CaCl2溶液中,即可得到直径约为3mm左右的凝胶珠。
注意无菌操作。
钙化30分钟左右。
3 固定化细胞发酵啤酒:在无菌玻璃棒的帮助下倒掉CaCl2溶液,将生理盐水倒入制得的固定化好的酵母细胞的瓶子中,洗一次凝胶珠,倒掉生理盐水。
将100ml发酵培养基(麦芽汁)倒入制得的固定化小球的瓶子中,用无菌封口膜封好瓶口。
20-28℃静置培养24h。
注意无菌操作。
4 放置在4℃的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品尝啤酒。
B制作酸奶
1 取1000ml鲜奶搅拌煮沸消毒,加白糖60g搅拌溶解,乘热分装到干净无菌的100ml 三角瓶中,用无菌封口膜封好瓶口。
让其自然冷却(冷却中最好能摇晃三角瓶2-3次,以免乳脂结皮)。
用洁净的封口膜将三角瓶口盖住。
冷至40℃(不烫手)时,取市面上销售的未经过灭菌的原味酸奶按5%(体积分数)比例倒入溶解好的糖的牛奶中,摇匀。
2 或直接把是受经过巴氏消毒的“无抗牛奶”分装到干净无菌的100ml三角瓶中,加入6%(质量分数)白糖,摇晃确保使糖分充分溶解,取市面上销售的未经过灭菌的原味酸奶按5%(体积分数)比例倒入溶解好糖的牛奶中,摇匀。
三角瓶可用一次性纸杯或塑料杯代替,封口膜可用白纸代替。
3 在42℃的情况下,三角瓶(纸杯或塑料杯)静置发酵培养6-8h(如果用纸杯盛牛奶,白纸封口,由于传热慢,需要发酵10-12h)。
牛奶变为不流动的酸奶时,停止发酵。
4 置于4℃的冰箱中24h以上,待冷却老熟后便得到酸奶。
5 品尝酸奶。
实验附图
我制作的酸奶我制作的酸奶
实验讨论及心得
1 谈谈固定化细胞技术的意义。
固定化技术就是将生物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的基质上。
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能多次使用菌体的特点,简化了操作步骤。
2 试述纯种发酵和传统发酵在无菌操作方面的差异。
纯种发酵对无菌操作的要求较高,因为是在成分单一的发酵基质中,仅接入一种微生物,通过对该种微生物的培养,得到纯度较高的单一性产物,所以对无菌操作的要求也较高一些。
3 为何有的同学用无菌滴管把海藻酸钙与酵母菌混合液滴加入CaCl2溶液时,未得到凝胶珠,而得到了不规则形状的固体?
可能是在滴加的时候没有保证逐滴加入,使得大量的混合液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不规则形状的固体。
4 在制作酸奶时,为什么要使用“无抗奶”作为原料?
“无抗奶”即不含抗生素的牛奶,在制备酸奶的时候,如果不使用无抗奶的话,牛奶中含有的抗生素会杀死原味酸奶中的乳酸菌,导致无法正常发酵,也就无法制成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