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诗练习卷

合集下载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诗,是一种美妙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的创作需要灵感和技巧的结合,而练习题则是提升诗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本文中,我将给出五道诗歌练习题,并附上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提升自己的诗歌写作水平。

练习题一:以“春天”为主题,写一首五言绝句。

参考答案:春风吹绿枝,花开满山坡。

百鸟齐啼唱,春意渐浓多。

解析:这首五言绝句以春天为主题,通过描绘春风、花朵和鸟儿的欢唱,表达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练习题二:以“夜空”为主题,写一首七言绝句。

参考答案:夜空繁星点,皎洁如银河。

月光洒人间,梦境似仙家。

解析:这首七言绝句以夜空为主题,通过描绘繁星和月光,表达出夜晚的宁静和神秘感。

练习题三:以“离别”为主题,写一首五言律诗。

参考答案:离别情难断,相思意绵绵。

千里寄相思,思念愈加深。

解析:这首五言律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离别时的相思之情和思念之深。

练习题四:以“雨”为主题,写一首七绝。

参考答案:雨声落花间,湿润了旧时光。

雨滴敲窗外,思绪在雨中飘。

解析:这首七绝以雨为主题,通过描绘雨声、雨滴和思绪,表达了雨天带给人们的回忆和思考。

练习题五:以“思念”为主题,写一首五言绝句。

参考答案:思念如潮水,涌动在心间。

时光匆匆过,思念不曾减。

解析:这首五言绝句以思念为主题,通过比喻思念如潮水涌动,表达了思念的强烈和持久。

通过以上五道练习题的答案,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主题下的诗歌创作方式和表达手法。

在写诗时,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寻找灵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通过不断练习和尝试,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诗歌写作能力,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总之,诗歌练习题是提升诗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通过练习不同主题下的诗歌创作,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创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希望以上练习题和答案能够帮助读者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部编版4年级语文 上册 古诗词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4年级语文  上册  古诗词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词期末复习含答案01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练习题1、苏轼评论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试结合本诗作简要的分析。

2、本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试作简要的分析。

3、落笔先写“”,寂绝人迹,接着以“”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4、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说说前两句与后两句在“动”与“静”上的关系。

5、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已经不同?()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鸟鸣涧》)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春夜喜雨》) D.“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题画》)参考答案1.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但不见人中感受到有人的活动,同时“空山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

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2.本诗的艺术手法是反衬,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是“幽寂”,前两句,诗人写山中“ 不见人”,山只是一座“ 空” 山,接着一声“ 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

同样,后两句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 青苔上” 的“ 幽”景。

但他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的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3.(空山但闻)4. (前两句“ 静中有动”: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 动中有静” ,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5.C02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练习题1、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赏析首句中“铺”的妙处。

4、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望庐山瀑布诗歌练习题

望庐山瀑布诗歌练习题

望庐山瀑布诗歌练习题望庐山瀑布诗歌练习题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望庐山瀑布诗歌练习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庐山瀑布诗歌练习题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

完成第1~3题。

(8分)(05上海)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飞流直下三千尺:千古长如白练飞:(1)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2)(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望庐山瀑布诗歌赏析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是一首家喻户晓、雅俗共赏、人人口熟能详却又摹仿不得的神来之作。

庐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风景与文化胜地之一,有“无限风光”的仙人洞穴,有“天下奇观”的飞流瀑布,有山中盆地,有峰上天地,还与远处隐约可见的万里长江和千顷鄱阳湖,互为映衬,这一切自然而然地组成了气象万千的天然图画,不但如此,庐山还以它极为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而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最引人注目的承载之一。

古往今来,不知引发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灵感,绞尽脑汁地写下无数歌咏诗篇,而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不过是一首小小的七言绝句,却在众多诗作中,雄视古今,独占鳌头。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也就是安禄山叛乱的第二年六月,李白从安徽的宣城来到了长江边上的庐山,一直呆到了这一年的年底,才奉永王李?之召下山,在庐山上度过了夏、秋、冬三季,一共写了二十四首诗。

写景诗知识、练习与答案

写景诗知识、练习与答案

写景诗鉴赏景物作用:(一)内容上的作用翻译解析----(点明时间季节)(二)表达情感的作用运用手法(如:动静、远近高低、色彩、感官、反衬、虚实结合、修辞)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主旨)。

(三)结构作用照应题目、照应上下文、对比(承上启下,铺垫)例:早行陈与义(宋诗)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第二句与第四句具有怎样的作用?答:①内容上: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只听到稻田深处的草虫鸣叫,交代了天未放亮,突出诗人出行之早。

②情感上: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衬出夜之昏暗;稻田深处的草虫鸣叫,反衬出环境之寂静。

渲染寂静凄冷的氛围,烘托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羁旅漂泊的愁绪(借景抒情—主旨)④结构上;照应题目:天未放亮,星斗纵横,稻田深处的草虫鸣叫,可见出行之早。

照应题目“早行”。

写景抒情类诗歌问答格式例析。

第一种类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正确解答:这类问题,解答思路分为三步:1、再现诗歌画面2、概括意境特点3、剖析作者情感第一步,考生应用描写性的语言把诗歌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尽量优美生动,切忌直接翻译。

第二步,描绘画面后,用一句简洁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或清新明丽,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孤寂清冷,或绚丽多彩,或生机勃勃,或萧瑟苍凉……第三步,根据这首诗歌的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剖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剖析时应注意,大部分的写景抒情诗是以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但还有一类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小练习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小练习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小练习1.结合常见意境,运用一定的分析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写写这些诗(词)句表现出来的意境。

(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答:(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二首(其一)》]答:(3)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答:(4)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温庭筠《送人东归》)答:(5)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台城》)答:(6)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答:(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答:(8)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答:(9)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戴复古《月夜舟中》)答:(10)西风驿马。

落月书灯。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张可久《普天乐·秋怀》)答:答案:(1)清新(2)明净绚丽(3)清冷孤寂(4)辽阔深远(5)缥缈哀婉(6)孤寂闲适(7)雄阔悲壮(8)幽深美好(9)寥落悲凉(10)萧索苍凉2.(2018·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

写景诗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写景诗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写景诗鉴赏练习题宋兴树2010-8-1一、社日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

试举两例分析。

二、过分水岭唐·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

1. 全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一词总领全诗,堪为“诗眼”。

2 .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三、江南春绝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见解。

四、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述。

(2).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四、.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诗人写桃花溪借用《桃花源记》的典故,使之富有神秘色彩,说说末句一问透视了诗人怎样的意趣?五、水槛遣心唐·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此诗写景最传神的是哪一联?联系全诗试作评说。

六、山中问答唐·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从结句“别有天地非人间”看全诗,诗人陶醉的“碧山”是怎样的世界?从中看出诗人崇尚的是什么?八、. 山中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道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人山中留客的理由有几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九、次北固山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诗歌写景技巧练习题

诗歌写景技巧练习题

诗歌写景技巧练习题诗歌写景技巧练习题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能够通过文字描绘出丰富多彩的景象,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然而,要写出一首优美的诗歌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练习。

下面,我们来尝试一些诗歌写景的技巧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提升写作水平。

练习题一:描绘春天的美景春天,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的季节。

请你用诗歌的形式,描绘出春天的美景。

可以从春风拂面、花朵绽放、鸟儿鸣唱等方面入手,展现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可以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活力。

练习题二:描写夏日的炎热夏天,是阳光灿烂的季节。

请你用诗歌的形式,描绘出夏日的炎热景象。

可以从烈日炎炎、蝉鸣声、汗水滴落等方面入手,展现夏天的热情与活力。

可以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夏天的炙热和激情。

练习题三:描绘秋天的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请你用诗歌的形式,描绘出秋天的丰收景象。

可以从金黄的稻谷、丰满的果实、麦浪翻滚等方面入手,展现秋天的丰收与喜悦。

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丰富和喜悦。

练习题四:描绘冬天的寒冷冬天,是寒冷的季节。

请你用诗歌的形式,描绘出冬天的寒冷景象。

可以从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白雪皑皑等方面入手,展现冬天的寒冷与凛冽。

可以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和坚韧。

练习题五:描绘自然的和谐自然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生活的基础。

请你用诗歌的形式,描绘出自然的和谐景象。

可以从山水相依、鸟语花香、四季更迭等方面入手,展现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祥和。

以上是一些诗歌写景技巧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提升写作水平。

通过练习,你可以更好地掌握描写景物的技巧,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写作过程中,不要忘记用心感受自然,用文字将美景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情感和思考。

祝你写作愉快!。

写景抒情类古诗带练习题

写景抒情类古诗带练习题

写景抒情类古诗带练习题一、选择题A. 《登鹳雀楼》B. 《望庐山瀑布》C. 《使至塞上》D. 《春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A. 《凉州词》B. 《使至塞上》C. 《塞下曲》D. 《赋得古原草送别》A. “日照香炉生紫烟”B. “遥看瀑布挂前川”C. “飞流直下三千尺”D. “疑是银河落九天”二、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______”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______”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象。

3.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绘了山的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孟浩然《春晓》中描绘的春天景象。

2. 请分析王维《使至塞上》中如何通过写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四、默写题1. 默写杜甫的《望岳》。

2. 默写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五、阅读理解题1. 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象?2. 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的?3. 你认为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六、匹配题1. “月落乌啼霜满天” __________ A. 《静夜思》2.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__________ B. 《宿新市徐公店》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__________ C. 《望岳》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__________ D. 《登高》答案:1. D 2. B 3. C 4. A七、改错题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正确诗句应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确诗句应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八、连线题1. 王维 __________ A. 《鸟鸣涧》2. 杜牧 __________ B. 《枫桥夜泊》3. 李商隐 __________ C. 《无题》4. 孟浩然 __________ D. 《春晓》答案:1. A 2. B 3. C 4. D九、判断题1. 《春望》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写景诗知识、练习与答案

写景诗知识、练习与答案

Fpg寫景詩鑒賞景物作用:(一)內容上の作用翻譯解析----(點明時間季節)(二)表達情感の作用運用手法(如:動靜、遠近高低、色彩、感官、反襯、虛實結合、修辭)渲染氛圍;奠定感情基調;表達作者怎樣の感情(主旨)。

(三)結構作用照應題目、照應上下文、對比(承上啟下,鋪墊)例:早行陳與義(宋詩)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幹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第二句與第四句具有怎樣の作用?答:①內容上: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只聽到稻田深處の草蟲鳴叫,交代了天未放亮,突出詩人出行之早。

②情感上:主要運用了反襯手法。

星斗縱橫,分外明亮,襯出夜之昏暗;稻田深處の草蟲鳴叫,反襯出環境之寂靜。

渲染寂靜淒冷の氛圍,烘托詩人孤獨寂寞の心境,羈旅漂泊の愁緒(借景抒情—主旨)④結構上;照應題目:天未放亮,星斗縱橫,稻田深處の草蟲鳴叫,可見出行之早。

照應題目“早行”。

寫景抒情類詩歌問答格式例析。

第一種類型:提問方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の畫面?表達了詩人什麼樣の思想感情?提問變體:這首詩歌描繪了什麼樣の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の情懷?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の意境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の情感?正確解答:這類問題,解答思路分為三步:1、再現詩歌畫面2、概括意境特點3、剖析作者情感第一步,考生應用描寫性の語言把詩歌展現の畫面描繪出來,儘量優美生動,切忌直接翻譯。

第二步,描繪畫面後,用一句簡潔の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の意境の特點,或清新明麗,或恬靜優美,或雄渾壯闊,或孤寂清冷,或絢麗多彩,或生機勃勃,或蕭瑟蒼涼……第三步,根據這首詩歌の情境氛圍の特點再來剖析詩人の思想感情。

剖析時應注意,大部分の寫景抒情詩是以樂景寫樂情(如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或哀景寫哀情(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但還有一類是以樂景襯哀情の,如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写景抒情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写景抒情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写景抒情诗一、概念:写景抒情诗,是诗人以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风光等为内容,来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的一类诗歌。

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重点需要突破:写了什么景?景有何特点?怎么写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二、鉴赏技巧:技巧一:抓意象,明特点意象是诗歌中承载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是诗中具体的景、物、人等。

在诗歌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一些意象有了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

技巧二:析手法,知技巧常见写景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双关、对偶、对比、衬托、设问等;描写方法有虚实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白描等。

技巧三:辨哀乐,悟情感。

三、鉴赏中的常用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

1.对诗歌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战事激烈,秋雁哀鸣,所见所闻,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月夜”的背景。

B.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

C.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两句诗既写自己兄弟分离,生死难卜的现状,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六年级人教版诗词鉴赏练习卷 - 部分参考答案

六年级人教版诗词鉴赏练习卷 - 部分参考答案

六年级诗词鉴赏复习卷(一)宿建德江,。

,。

1、烟渚:2、暮:3、客:4、旷:6、诗中点明诗人观景地点的诗句是移舟泊烟渚7、“日暮客愁新”的意思是茫茫暮色使游子新添几分乡愁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借景抒情,联系前面两句。

诗人所抒之情是羁旅之愁(羁旅之思、异乡愁绪)。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

1、本词作者是(朝),字号。

2、醉书:书:3、翻墨:4、两首诗前两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说说其表达作用。

第一句:涌来的黑云比作打翻了的墨汁,天空霎时昏暗,写出了雨的来势。

第二句:雨点比作珍珠,漫天大雨就像老天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洒下,用“跳珠”描绘出雨的大而猛。

5、从诗中任选一句说说这首诗语言的色彩美或动态美。

色彩美示例:用“白雨”写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写出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

动态美示例:用“跳珠”形容雨点,突出晶莹的雨点大而无序的情景。

(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西江月是这首词的2、本词作者是(朝),字号。

3、别枝:4、茅店:5、社林:6、见:7、找出词中两组对偶的句子:(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8、词中一、二句静中有动,二偏重于静景的描绘,鹊惊、蝉鸣显出环境的幽静。

(☆掌握以声(动)衬静的手法)9、这首词把词人在江南夏夜里的经历和感受全方位的写了出来,请说说词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分别感受了什么?视觉:明月、别枝、惊鹊、星星、茅店。

嗅觉:稻花香。

听觉:蝉鸣、蛙声。

触觉:清风、雨点。

(四)浪淘沙(其一),。

,。

1、本诗作者是(朝),字。

2、簸:。

3、“九曲”在诗中的意思是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在诗中形容黄河河道弯弯曲曲之多。

4、最能体现黄河雄伟气势的两句诗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5、最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以豪迈的语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江南春,。

,。

1、本诗作者是(朝),字,他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北师大语文八年级绿、望庐山瀑布练习题

北师大语文八年级绿、望庐山瀑布练习题

《绿》、《望庐山瀑布》辅导资料一、《绿》节选,完成 1—5题。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 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1.句子“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 的潭边了”中的“揪、攀、探身、又鞠躬过了、便到了”与文中哪两个词语相照应?2.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我来讲那醉人的绿可以有怎样实际的用处。

3. 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句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它表现了梅雨潭的绿怎样的特点。

4.选段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梅雨潭的绿,试仿照例句赏析文中的比喻句。

初中语文部编版课内古诗《钱塘湖春行》中考试题精编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课内古诗《钱塘湖春行》中考试题精编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钱塘湖春行》精编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原文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主旨通过描绘了西湖的秀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愉悦的心情。

一、理解填空(共15小题)【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临沂市】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鸟儿争春来描绘初春景象的句子是,”。

(2分)【四川省广安市,黑龙江省绥化市,2012年山东省淄博市】2.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歌燕舞所带来的勃勃生机的诗句是:“,。

”【贵州省黔南州】3.“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

徜徉于文学海洋,情景交融的佳句比比皆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借莺歌燕舞表达对早春的喜爱。

【湖北省黄冈市】4.美好的春天常常是诗人描绘歌咏的对象。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描绘出了鸟儿迎春的喜悦。

【吉林省】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两句诗描绘了春回大地,树荣鸟欢的早春美景。

【江苏省盐城市,2011年江苏省泰州市】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

【湖北省襄阳市】7.自古以来,“诗言志”,大自然的风花雪月成为文人墨客情感的载体、心意的寄托。

如《钱塘湖春行》中的“,”,白居易借花草表达了对早春的喜悦之情【河北省】8.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钱塘湖早春花草景色的句子是:,。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9.孟浩然从大处入笔,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白居易则【湖北省恩施州】10.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生动描绘春的活力的诗句是:,。

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一、选择题A. 苏轼B. 李白C. 杜甫D. 白居易A. 山水田园诗B. 边塞诗C. 咏物诗D. 赠别诗A. 水光B. 潋滟C. 山色D. 苍茫二、填空题1.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的下一句是“______”。

2. “欲把西湖比西子”的下一句是“______”。

3. 诗中描绘的西湖美景,使得诗人发出了“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感慨。

三、判断题1.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的西湖美景。

()2. 诗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晴朗天气的喜爱。

()3.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

()四、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主题。

2. 诗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两句,是如何描绘西湖美景的?3. 请举例说明《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五、翻译题请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默写题请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七、匹配题将下列诗句与对应的描述匹配:1. 水光潋滟晴方好2. 山色空蒙雨亦奇3. 欲把西湖比西子4. 淡妆浓抹总相宜A. 描述雨中西湖的神秘美B. 描绘晴日下湖面的波光粼粼C. 将西湖美景与美人西子相比D. 表达无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宜八、改错题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齐。

”2.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3. “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九、仿写题请仿照《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句式,创作一句描绘其他自然景色的诗句:1. 仿写“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仿写“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作文题十一、诗词鉴赏题1. 诗中的“晴方好”和“雨亦奇”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诗人为何要将西湖比作西子?这样的比喻有何妙处?3. 你认为《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十二、连线题请将下列诗人与他们的代表作连线:1. 苏轼2. 李白3. 杜甫4. 白居易A. 《将进酒》B. 《望岳》C. 《琵琶行》D. 《饮湖上初晴后雨》十三、实践题请根据《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设计一次户外观察活动,并说明活动目的、准备物品、活动步骤及注意事项。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古诗词背诵《写景诗》测评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古诗词背诵《写景诗》测评

古诗词背诵写景诗一、读诗悟诗来填空。

1.《鸟鸣涧》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两首诗都是描写________景色的。

《鸟鸣涧》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动景营造出春天山谷中的一片生机。

以________衬________,韵味无穷。

《江畔独步寻花》所写地点在________,围绕________来写,展现了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

2.王维字______,他的诗淡泊宁静,清新自然。

苏轼称赞他的诗“______________”。

我们曾学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诗。

杜甫,字________,被人们誉为“________”,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我们曾学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诗。

二、按要求填写下列诗句。

1.在下列诗句中填上鸟名。

①两个________鸣翠柳,一行________上青天。

②千里________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③旧时王谢堂前__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

④草长________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在下列诗句中填上带颜色的词。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杏出墙来。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③()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④日照香炉生()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三、古诗词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2.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3.__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4.泥融飞燕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云独去闲。

(李白)6.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景诗练习卷

写景诗练习卷

写景诗练习(一)(4分) 过湖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诗中有画。

(2分)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

抬头望去,——2.景中有情。

(2分)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2、(2分)愉悦、快乐。

(大意写出即可)(二)野池(4分)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3.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分)4.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3、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4、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意思符合即可)(三)(4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5.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4分)(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分)(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5、(4分)(1)(2分)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

(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2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

(四)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姜夔①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6.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7.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晨光古诗练习题

晨光古诗练习题

晨光古诗练习题晨光如丝,微风轻拂。

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大地上。

沉浸在这美景之中,不禁使人回想起那些传世之作,优美动人的古诗。

1.请用五言绝句的形式,写出一首描绘晨光的古诗。

朝阳照耀万里云,晨光如水映山村。

翠竹摇曳风轻柔,花香扑鼻鸟儿闻。

2.请用七言绝句的形式,写出一首描绘晨光的古诗。

晨光洒满林间径,微风吹过草地香。

霞光云影交相辉,人间美景最难忘。

3.请用五言律诗的形式,写出一首描绘晨光的古诗。

朝阳初照满天明,晨光如丝染彩霞。

云海脚下波纹绿,风吹树叶舞纷纱。

4.请用七言律诗的形式,写出一首描绘晨光的古诗。

晨光初照华山脚,云海波涛如翻酒。

碧水蓝天辉煌丽,山峦拔地触云透。

5.请用绝句和律诗形式各写一首描绘晨光的古诗。

绝句:朝阳照耀万物新,晨辉点缀绿林空。

鸟儿飞翔歌声乐,花开繁茂满山中。

律诗:晨光初现艳阳天,云海波涛纹绿烟。

山川小桥鸟儿舞,美景无边令人怜。

晨光如丝,柔和温暖,带给人们无尽的诗意。

透过古诗的形式,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每一个清晨的美好。

无论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律诗,每一句字字珠玑,字字入韵,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在这个练习题中,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都以晨光为主题,描述了早晨的宁静与美丽。

从描绘晨光的色彩、景象,到融入自然元素,诗人们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于晨光的热爱和敬仰。

诗歌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表达。

通过练习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人的智慧与创作才华,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

无论是在清晨的阳光下,还是在午夜的黑暗中,古诗都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让我们一起用纸笔,感受每个时刻的美好,表达自己对晨光的热爱之情。

无论是五言、七言,或是其他形式的古诗,只要我们用心去书写,都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作品。

晨光练习题就此结束,希望通过这些练习,你能够更加熟悉古诗的创作,并且在写作中找到灵感与乐趣。

愿你在美好的早晨里,获得无限的启示与创作灵感。

二上语文场景歌练习题

二上语文场景歌练习题

二上语文场景歌练习题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课文《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请填空:春眠不觉____。

2. 在《静夜思》中,李白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____。

3. 《望庐山瀑布》中,李白描述瀑布的壮观景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____。

4. 《登鹳雀楼》中,王之涣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____。

5. 《江雪》中,柳宗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雪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____。

6. 《绝句》中,杜甫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____。

7. 《望岳》中,杜甫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____,____。

8. 《江南逢李龟年》中,杜甫写道: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____。

9. 《春夜喜雨》中,杜甫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____。

10. 《游子吟》中,孟郊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床前明月光”出自哪位诗人的《静夜思》?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孟郊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孟郊3. “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香炉”指的是什么?A. 香炉山B. 香炉峰C. 香炉寺D. 香炉石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中的“黄鹂”是什么?A. 一种鸟B. 一种花C. 一种草D. 一种树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悲伤B. 喜悦C. 豪迈D. 忧郁7.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指的是谁?A. 李龟年B. 杜甫C. 王之涣D. 孟郊8.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中的“好雨”指的是什么?A. 下雨B. 雨后C. 春雨D. 雨声9.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思念B. 悲伤C. 喜悦D. 豪迈10.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的“晖”指的是什么?A. 阳光B. 月光C. 星光D. 灯光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春晓》一诗的意境和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诗练习
(一)(4分) 过湖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诗中有画。

(2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

抬头望去,——
2.景中有情。

(2分)
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2、(2分)愉悦、快乐。

(大意写出即可)
(二)野池(4分)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3.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分)
4.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3、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
4、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意思符合即可)
(三)(4分)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5.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4分)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5、(4分)(1)(2分)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

(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2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

(四)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6.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7.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分)
6、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

(2分,意思对即可。


7、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

(2分,意思对即可。


(五)晚春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8.(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3分)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分)
8、(1)(3分)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

)
(2)(3分)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

)
(六)雨后池上(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薝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薝楹:薝廊。

②更:又。

9.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2分)
10.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3分)
9、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静、明净(清澈)的状态(答山1点给1分)。

10、垂杨、荷叶,春季(答对1点给1分)。

(七)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1. 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2分)。

12.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

11. (2分)1、“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2、“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蒙的意境。

12. (2分):1、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

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蒙飘渺的雨景。

(答出“虚实结合”即可得满分)
2、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

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蒙飘渺的雨景。

(答出“联想”即可得满分)
(八)秋风引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3.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2分)
A.送别之情B.思归之心C.喜悦之意D.愤怒之思
14.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2分)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3、B(2分) 14、A(2分)
(九)登西楼怀汤损之陈允平
杨柳飘飘春思长,绿杨流水绕宫墙。

碧云望断空回首.一半阑干无夕阳。

15.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 ) ,一个“空”字写出了诗人( )的心情。

15、答案:借景抒情;失落、怅惘。

(每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十)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6. 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2分)
17. 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

(2分)
16、愉快(高兴、愉悦等)。

(1分)“人意好”(“好”“意好”)(1分)
17、“乱”,(1分)不仅生动形象的描绘出繁华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

(意思相近,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浅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游西湖时的风光。

一二两句“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是写湖上之景。

有红花青草,还有黄莺白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三四两句,进而写春游西湖的人,“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在夕阳之中,一条条画船,正载着经过一天畅游的人们归去。

船上还传来了吹箫打鼓的声音。

他们春游湖上的兴致,至今还很浓哩。

写春游的人,不写他们春游时的境况,独独写他们归去时的情形。

这是一种巧妙的表现方法。

“归”时兴趣还是这样的浓,那“游”时就更能想见了。

(十一)舟行[明]吴承恩
白鹭群翻隔浦①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②。

【注释】①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

②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

18. 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19. 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18、“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凸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19、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与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十二)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上林:上林苑,指长安城。

20.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分)
21. 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20、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

(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
21、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