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巧算周长》教学教案

《巧算周长》教学教案

《巧算周长》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探索并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周长的存在,理解周长的意义。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计算周长的方法。

3. 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计算周长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操作、讨论、总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形状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准备直尺、剪刀等工具,让学生实际操作。

3. 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围栏、衣服等,让学生感受周长的存在,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总结计算周长的方法。

3. 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计算周长的方法和过程。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进行点评。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掌握情况。

八、拓展与应用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围栏的周长、衣服的周长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十、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并计算周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巧算周长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巧算周长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巧算周长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灵活的解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求解由小正方形拼合成的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拼合处与周长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周长2.长方形周长公式3.正方形周长公式二、运用平移、翻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形状,巧算周长.1.移动哪几根火柴,就能使它变成正方形?怎样移?火柴的总根数变没变?周长是多少根?你是怎样算的?2.下面各图形行、列之间点与点的距离都是一厘米,几号图形的周长与其它3个不同?你是怎样想的?小结:有些图形通过将线段平移或翻转,可转化成标准的长方形、正方形,从而便于计算他们的周长.对于这些图形,这是一个巧方法.三、重新认识长、宽或去掉拼合处的边,巧算周长.1.求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14=4(cm)2.用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2倍吗?(拼一拼,算一算)(2+1)2=6(cm) 42-12=6(cm)(板书:去掉拼合处的边)3.你能用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算出它们的周长吗?①(4+1)2=10(cm) ②24=8(cm)①44-23=10(cm) ②44-24=8(cm)问:(1)为什么图②的周长比图①的周长小?(讨论)(板书:拼合处越多,周长越小)验证结论(2)4个小正方形还可以怎样拼?你能想出与众不同的拼法,并算出它的周长吗?(反馈)(3)你发现了周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四、综合练习1.两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怎样拼周长最大?2.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7cm,宽3cm,如图叠放,求图形的周长.(1)指一指周长是哪一部分.(2)拼一拼,算一算.(3)选择答案:①平移,翻转74=28(cm)②(7+3)2=20(cm)202-32=34(cm)③7-3=4(cm)(7+3+4)2=28(cm)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结论.比较:哪种方法最巧?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周长—巧求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周长—巧求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周长—巧求周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3. 巧求周长的方法:利用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简化周长的计算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周长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巧求周长的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周长相关的课件、图片、模型等。

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周长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周长的定义,介绍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4. 活动二:学生分组实践,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验证巧求周长的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3. 巧求周长的方法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提高题:运用巧求周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周长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应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巧求周长的方法1. 巧求周长的方法:(1)利用图形的性质: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可以利用它们的性质简化周长的计算过程。

巧求周长教案

巧求周长教案

巧求周长教案【篇一: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设计】巧算周长商南县城关小学李强设计意图:学习有课内学习,也有课外学习。

丰富的假期生活让学生增长了不少见识,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参加一些探究活动。

本节课上教师把课外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索,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探究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能力。

学生拥有这些,就拥有了自主学习的本领。

让学生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等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铺设了一条可操作的能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

教、学具准备:长方形纸、三角尺、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课1、把你丰富的假期生活讲一讲,让我们和你一起分享。

——观看奥运比赛、旅游、晨练、做作业(学习)、阅读、手工制作……2、动手操作。

①从长方形上剪去最大的正方形。

怎样才能使正方形达到最大?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时,才能保证这个正方形最大。

如图:②用剪下的正方形进行手工制作。

3、剩下的还是一个长方形。

看着手中的长方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它的周长是多少?这其实是我在阅读中发现的一个问题,我们大家一起解答好不好?二、学习探究1、出示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

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的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从题目中你了解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2、思考、讨论、交流。

讨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的小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交流:假设原长方形的宽是……那么剩下小长方形的长是……宽是……周长是……3、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论原长方形的宽等于多少,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都是一个固定值?这是为什么?你还有什么好的办法来验证这个结论?4、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验证办法。

7.2巧求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7.2巧求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7.2 巧求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周长的概念。

2. 灵活运用周长公式。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或图片。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提问: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或图片,思考如何计算周长。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三、讲解周长公式(10分钟)1.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 (长宽)× 22.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 边长× 43. 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周长公式。

四、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拓展(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哪些图形的周长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计算?2.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周长公式的应用和灵活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在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能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周长公式。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周长公式”。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周长公式,以及能否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周长—巧求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周长—巧求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周长—巧求周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测量图形周长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巧求周长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周长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巧求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周长概念的建立。

2. 巧求周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3. 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二、探究周长的概念(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提出问题: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图形的边都是直线。

3. 提问:如果我们要计算这些图形的边长总和,应该怎么计算呢?4. 学生回答:将所有边的长度相加。

5. 总结:将图形的所有边的长度相加,得到的结果就是图形的周长。

三、测量周长(10分钟)1. 分组活动:每组发一张图形卡片,要求学生用测量工具测量图形的周长。

2.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测量方法。

四、巧求周长(10分钟)1. 出示课件或黑板上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周长有什么规律?2. 学生回答: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以4,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和宽的和乘以2。

3. 教师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到,这就是巧求周长的方法。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课件或黑板上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六、总结(5分钟)1.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周长的概念、测量周长的方法以及巧求周长的方法。

2. 教师总结:周长是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工具测量周长,也可以通过巧求周长的方法快速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3.2巧求周长(一)教案教学设计

3.2巧求周长(一)教案教学设计

2巧求周长〔一〕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周长的意义,学会用平移等方法求出不规那么图形的周长,浸透转变的数学思想。

2、初步认识图形拼接和切割后,新图形周长的变化规律,能灵便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领悟数学与生活的亲近联系,培养着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重点 :把不规那么图形经过平移割补等方法变成规那么的图形求出周长。

授课难点:1、掌握计算不规那么图形的周长的方法2、初步认识图形拼接和切割后,新图形周长的变化规律授课过程:一、情况体验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师:你会求哪些图形的周长呢?师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周长 =边长×边长长方形周长=〔长+宽〕× 2师:今天清早,朋朋和爸爸沿着公园的小池塘跑步,跑了几圈后,朋朋问爸爸:“我们跑一圈有多少米啊?〞爸爸摸着朋朋的脑袋说:“跑一圈的行程就是小池塘的周长。

〞朋朋诱惑地说“我只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我们跑的路线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该怎样算呢?〞〔老师作图,学生思虑〕师:现在只知道 80 米和 60 米这两条线段的长度,这个图形的周长简单求出来吗?生:不简单师:为何?生:因为这个图形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不能够直接用公式求。

师:对,我们前面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规那么图形,这个图形是我们学过的规那么图形吗?生:是不规那么的图形师:那该怎样求它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不规那么图形的周长的求法。

板书:巧求周长。

朋朋沿着以以下列图所示的小路跑步,跑一圈的行程是多少呢?〔单位:米〕师:想一想,该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呢?〔学生分组谈论〕生:我发现右上角缺了一个小长方形,补上此后就变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跟原图形的周长相等。

师:大家赞成他〔她〕的说法吗?〔学生谈论,得出结果:赞成〕师:你是怎么发现大长方形的周长跟原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呢?生:因为小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是相等的师:很好!跟原图形对照,就相当于将原图形中的两条线段进行平移,变成一个规那么的长方形〔课件显现动画〕师:平移后线段的长短有没有改变?生:没有师:对,所以对于不规那么的图形,我们能够经过平移的方法转变成规那么的图形再来求周长,请自主完成计算过程。

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设计(新)

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设计(新)

巧算周长山西省阳泉市矿区平潭街小学高振国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312、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怎样可以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3、出示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

(电脑演示剪出一个不规则图形)提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同吗?学生小组讨论,白板展示。

4、提问: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通过刚才的观察、演示、讨论,我们发现了把一个不规则图形的一部分边长平移后就可以转化为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可见平移、转化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一同来研究巧算周长.(板书课题)二、学习探究1、出示题目:如何求出我们观光路线的长度?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2、思考、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白板展示)3、教师演示。

4、小结。

如何求出楼梯防滑毯的长度?小组合作,白板展示大家积极开动脑筋,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使用了平移和转化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大家的认识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四、课堂训练1、小乔同学用5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了一个组合图形,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学生将不同的答案展示.大家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答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方法适合你,你就选用那中方法.2、如图:这是我们3人的两种旅游路线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认为这两种路线的长度一样吗?五、课外拓展右图是由10个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恰好在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且边相互平行,求这个图形的周长。

(课后利用老师制作好的微课进行习题的讲解)。

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设计

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设计

巧算周长山西省阳泉市矿区平潭街小学高振国教学目标:一、通度日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周长的含义,熟练把握计算周长的方式,能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二、经历发觉问题、试探问题、探讨问题的进程,把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式,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目光去观看生活、试探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发觉问题、试探问题、探讨问题的进程。

教学难点:把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式。

教、学具预备:教学课件教学流程:一、温习导课一、黑板上显示的是什么图形?2、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如何能够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3、出示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

(电脑演示剪出一个不规则图形)提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同吗?学生小组讨论,白板展现。

4、提问: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通过适才的观看、演示、讨论,咱们发觉了把一个不规则图形的一部份边长平移后就能够够转化为咱们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可见平移、转化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式.今天这节课咱们就用这些方式一同来研究巧算周长.(板书课题)二、学习探讨一、出示题目:如何求出咱们参观线路的长度?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二、试探、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白板展现)3、教师演示。

4、小结。

如何求出楼梯防滑毯的长度?小组合作,白板展现大伙儿踊跃开动脑筋,通过观看,发觉问题,利用了平移和转化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大伙儿的熟悉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四、课堂训练一、小乔同窗用5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了一个组合图形,求出那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大伙儿能从不同的角度试探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答的进程中你以为哪一种方式适合你,你就选用那中方式.二、如图:这是咱们3人的两种旅行线路图,请大伙儿认真观看,你以为这两种线路的长度一样吗?五、课外拓展右图是由10个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每一个小正方形的极点恰好在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且边彼此平行,求那个图形的周长。

四年级《巧求周长》奥数教案

四年级《巧求周长》奥数教案

原正方形的边长:6 ÷ 2 = 3(厘米)原正方形的周长:3 × 4 = 12(厘米)答: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

练习一:(6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减少16厘米。

原来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分析:本题难度不高,与例题一的区别在于数字的变化,只要学生将例题一理解透彻了,就能很快将练习一解答出来。

教师在讲解时要重点关注还没有理解透彻的学生。

原正方形的边长:16 ÷ 2 = 8(厘米)原正方形的周长:4× 8 = 32(厘米)答:原来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周长是32厘米。

(二)例题二:(14分)将一张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对折,再将对折后的纸沿它的竖直中线(右图虚纸)剪开,得到三个矩形纸片,其中两个较小的矩形的周长之和是多少厘米?师:看来例题一这种类型的题并没有难住大家。

那么现在请看大屏幕,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我按照例题二的要求,对它进行折叠,请看。

【课件演示纸张折叠动画。

】师:请问纸张折叠完之后,会出现什么?生:折痕。

师:对,最右边的这个虚线就是这张纸的折痕,这个先记住。

师:将纸张折叠之后还要干嘛?生:沿它的竖中线剪开。

师:好,那我就先找出竖中线,然后剪开。

师:剪开之后,想一想,这张纸被分成了几部分?生:两部分。

生:三部分。

师:嗯,说法各不相同,那我们只要把纸张张开数一数不就知道了。

生:1、2、3。

【课件演示张开纸张分成三部分的动画。

】师:所以总共有3部分。

师:然后,认真看看这三张纸张,你能不能发现出什么?的结果。

【课件演示解题过程。

】(24+24÷2)×2=72(厘米)答:较大矩形的周长为72厘米。

三、小结:(2分)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两类巧算周长的问题,你们觉得巧求周长的题目还有吗?生:肯定还有。

师:没错,巧求周长的题目,还有很多,更好玩,更有趣,想学吗?生:想。

小学三年级《巧求周长》奥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巧求周长》奥数教案

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周长了是吗?生:是。

师:那什么叫做周长呢?生:绕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我们叫周长。

师:很好。

看来同学们是真正用心在学习,记忆力也非常好。

那现在我们看到例题一的第一个图形。

这个图形我们知道所有线段的长度吗?生:不知道。

师:对,但是我们能不能用已知的线段长来求出图形的周长呢?生:……师:我们都学过图形的平移,对不对?生:对。

师:那我们能不能把这道题中的某一条或者某几条线段进行平移,得到一个我们能立刻算出周长的图形呢?同学们想想看,移移看。

生:可以!师:哦,来说说看。

生:这里有三层,我们把下面两层的宽度向上移到和最上层同样高的地方,把每层的高度向右移到和最左侧高度一致的地方。

师:大家听清楚了吗?生:没有。

师:好的,那老师老帮助这位同学把图形的平移画出来。

(通过PPT的演示)现在大家清楚怎么移动了吗?生:清楚了。

师:好的,那同学们请看,现在我们看到的图形是什么?生:是长方形。

师:对,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长了吗?生:知道,是120厘米。

师:没错,那我们知道长方形的宽了吗?生:不知道,但是我们能把它算出来。

师:那我们怎么算呢?生:12+24+48=84(厘米)。

师:非常好。

那我们现在周长是不是可以算了?生:没错。

师:周长是?生:(120+84)×2=408(厘米)。

师:非常棒!师:解决了第一小题,我们来看一看第二小题。

这道题目能不能跟第一小题一样,我们进行平移?生:可以。

师:那请同学们先试试看。

把尝试的结果告诉老师。

生:可以平移,但是有线段多出来。

师:哦,多出来,哪条线段多出来了?生:是10厘米的,多了两条。

师:那我们算周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生:把多出来的也加进去。

师:非常好,我们不能落下每一条线段。

所以最后的答案是?生:(50+35)×2+10×2=190(厘米)师:非常棒,看来同学们掌握的都很不错,观察的也很仔细。

那么我们就开始做练习,熟能生巧,我们不仅要会做,还要做得快、做得正确。

巧求周长课程设计

巧求周长课程设计

巧求周长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运用周长公式求解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 学生了解周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围栏、地板铺设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准确获取平面图形的边长信息。

2. 学生能够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周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 学生养成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团队精神。

3. 学生了解周长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已有一定了解,具备初步的测量、计算能力,但对周长概念及实际应用尚需进一步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实例讲解、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周长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入周长概念: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操场跑道、桌布边缘等,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

-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一节《平面图形的周长》2. 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 矩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三角形周长计算方法- 圆的周长估算及计算公式-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二节《周长的计算》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活动,测量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三节《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4.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周长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围栏、地板铺设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四节《周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并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巧求周长 教案

巧求周长  教案

巧求周长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将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多边形)转化成可利用规则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知识的图形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般所用的是“平移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周长公式。

二、新课教学:例题1:求下列图形的周长。

(单位:厘米)(1)(2)习题1:求下列图形的周长。

8cm6cm例题2:下图是一个台阶的侧剖面图,已知每级台阶宽30厘米,高20厘米。

这个台阶的侧剖面周长是多少米?习题2:根据右图所示,用“<”“>”或“=”填空。

甲的面积( )乙的面积,甲的周长( )乙的周长。

3cm例题3:求右图的周长。

习题3:求右图的周长。

例题4:如右图,BEDG 是正方形,DF=6厘米,AB=9厘米。

求长方形ACFH 的周长。

习题4:已知,长方形的长是9,宽是6,求图中阴影部分周长。

例题5:下图是由四个一样大的长方形和一个周长4分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边长是11分米的大正方形。

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习题5:下图是由四个一样大的长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边长是15厘米的大正方形。

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例题6:下图是一个正方形被分成3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习题6:下图是一个正方形被分成6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14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练习:1、填空题:(1)把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分成两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

(2)如下图,由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则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面积是( )。

2、选择题:(1)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 )A 、周长大B 、面积大C 、一样大D 、不可比(2)一个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如果从4角各减去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 )A 、增加4厘米B 、减少4厘米C 、与原来一样D 、没法判断3、一块菜地的形状如图,求它的周长。

《巧算周长》教学教案

《巧算周长》教学教案

《巧算周长》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几何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计算周长的方法:a. 对于规则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计算周长。

b. 对于不规则图形,可以通过分割、拼接等方法,将其转化为规则图形,再计算周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对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

2.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及相关实例。

2. 学具:各种形状的卡片、剪刀、胶水等。

3. 实际问题:如教室的周长、操场的周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新课:讲解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一些图形的周长。

4. 拓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周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提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巧求周长(一)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巧求周长(一)

2 巧求周长(一)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周长的意义,学会用平移等方法求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初步了解图形拼接和切割后,新图形周长的变化规律,能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不规则图形通过平移割补等方法变成规则的图形求出周长。

教学难点:1、掌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方法2、初步了解图形拼接和切割后,新图形周长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一、情景体验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师:你会求哪些图形的周长呢?师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周长=边长×边长长方形周长=(长+宽)×2师:今天早晨,朋朋和爸爸沿着公园的小池塘跑步,跑了几圈后,朋朋问爸爸:“我们跑一圈有多少米啊?”爸爸摸着朋朋的脑袋说:“跑一圈的路程就是小池塘的周长。

”朋朋疑惑地说“我只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我们跑的路线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该怎样算呢?”(老师作图,学生思考)师:现在只知道80米和60米这两条线段的长度,这个图形的周长容易求出来吗?生:不容易师:为什么?生:因为这个图形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不能直接用公式求。

师:对,我们前面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规则图形,这个图形是我们学过的规则图形吗?生:是不规则的图形师:那该如何求它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

板书:巧求周长。

朋朋沿着如下图所示的小路跑步,跑一圈的路程是多少呢?(单位:米)师:想一想,该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呢?(学生分组讨论)生:我发现右上角缺了一个小长方形,补上之后就变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跟原图形的周长相等。

师:大家同意他(她)的说法吗?(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同意)师:你是怎么发现大长方形的周长跟原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呢?生:因为小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是相等的师:很好!跟原图形相比,就相当于将原图形中的两条线段进行平移,变成一个规则的长方形(课件展示动画)师:平移后线段的长短有没有改变?生:没有师:对,所以对于不规则的图形,我们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再来求周长,请自主完成计算过程。

三年级《巧求周长》奥数教案

三年级《巧求周长》奥数教案

再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周长,但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是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加4条边。

第二个图形是一个“上”字,我们同样用平移法来转化一个长方形,所以平移成一个长方形后还多出2条边,所以这个图形的周长是长方形的周长加2条边的长。

板书:平移后的长方形周长:平移后的长方形周长:(5+1+1+10)×2=34(厘米) (5+2+3+3+2)×2=30(厘米)图形的周长:图形的周长:(10-1)×2+34=52(厘米) 2×2+30=34(厘米)三、火星漫步(5分钟)巧求周长我们可以用平移法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然后再运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周长,如果还有多余的边长再加上多出来的边长,这样就求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40分钟)一、外星游记(5分钟)师:大家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我们上节课学的图形呢?生:有。

师:谁来说一下有哪些图形?生:……(主要让学生说楼梯)如图师:楼梯大家每天都要走的,那我们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楼梯的周长呢?师:现在我们动手剪一个如图所示的图形,动手感知一下。

生:……师:谁来说一下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生:(180+200)×2=760(米)师:这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那我们这节课继续来学习巧求周长。

二、太空遨游(30分钟)(一)太空遨游1(10分钟)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2倍,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宽都为4厘米,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师: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要求长方形的长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生:要先求出长方形的周长。

师:那长方形的周长已知条件里有吗?生:没有。

师:那能求出来吗?哪个条件可以求出?生:能。

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宽都为4厘米。

师:那这句话可以让我们求出什么呢?生:可以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师:怎么求?的正方形怎么剪呢?生:以13厘米为边长剪一个正方形。

师:那还剩下的长方形的长是多少?生:13厘米。

师:还剩下的长方形的宽是多少?生:15-13=2(厘米)师:最后还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生:(13+2)×2=30(厘米)板书:剩下的长:28-15=13(厘米)剩下的宽:15-(28-15)=2(厘米)剩下的周长:(13+2)×2=30(厘米)答:最后余下的长方形周长是30厘米。

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指导设计

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指导设计

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指导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应用周长的计算公式。

2.掌握巧算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巧算周长的例题和解题思路,计算器,活动指导手册。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0分钟)1.教师用学生熟悉的具体例子引入周长的概念,如围绕一个操场跑步一圈的距离。

2.让学生思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是什么,周长有什么用处。

活动2:学习周长计算公式(20分钟)1.教师讲解周长的计算公式:对于一个规则图形,如矩形,周长等于长和宽的两倍之和。

2.教师通过例题的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计算公式。

活动3:学习巧算周长的方法(30分钟)1.教师以具体的例子介绍巧算周长的方法,如通过已知的一条边长和其他已知条件来计算周长。

2.让学生自己找出巧算周长的方法,并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

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巧算周长的方法,引导学生应用巧算周长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

活动4:团队合作解题(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教师分发巧算周长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解答,并且只能使用巧算周长的方法。

3.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将解决过程和答案写在纸上。

4.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活动5:总结回顾,展示成果(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巧算周长的方法和应用。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介绍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肯定。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数学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周长的概念,还通过巧算周长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教师在活动中起到了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年级数学上册《 巧算周长》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 巧算周长》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巧算周长》教案(共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六年级数学上册《巧算周长》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巧算周长》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灵活的解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求解由小正方形拼合成的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拼合处与周长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周长2.长方形周长公式3.正方形周长公式二、运用平移、翻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形状,巧算周长.1.移动哪几根火柴,就能使它变成正方形怎样移火柴的总根数变没变周长是多少根你是怎样算的2.下面各图形行、列之间点与点的距离都是一厘米,几号图形的'周长与其它3个不同你是怎样想的小结:有些图形通过将线段平移或翻转,可转化成标准的长方形、正方形,从而便于计算他们的周长.对于这些图形,这是一个巧方法.三、重新认识长、宽或去掉拼合处的边,巧算周长.1.求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1×4=4(cm)2.用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2倍吗(拼一拼,算一算)(2+1)×2=6(cm)4×2-1×2=6(cm)(板书:去掉拼合处的边)3.你能用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算出它们的周长吗?①(4+1)×2=10(cm)②2×4=8(cm)①4×4-2×3=10(cm)②4×4-2×4=8(cm)问:(1)为什么图②的周长比图①的周长小(讨论)(板书:拼合处越多,周长越小)验证结论(2)4个小正方形还可以怎样拼你能想出与众不同的拼法,并算出它的周长吗(反馈)(3)你发现了周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四、综合练习1.两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怎样拼周长最大?2.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7cm,宽3cm,如图叠放,求图形的周长.(1)指一指周长是哪一部分.(2)拼一拼,算一算.(3)选择答案:①平移,翻转7×4=28(cm)②(7+3)×2=20(cm)20×2-3×2=34(cm)③7-3=4(cm)(7+3+4)×2=28(cm)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结论.比较:哪种方法最巧?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1.用7张边长都是3cm的正方形纸,这样叠放,求周长,怎样求最简便(21页7题)2.23页6题。

三年级奥数巧求周长教案

三年级奥数巧求周长教案

三年级奥数巧求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利用图形性质解决一些剑桥小学三年级的求周长问题;2. 掌握相关的求周长知识;3. 理解与积极参与求周长过程。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了解周长:周长是指一个图形四个顶点组成的边。

给定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顺序遍历它的边,我们就能把它拆成一段段的小线段,把小线段的长度加起来就是它的周长了。

2. 学习运用求周长公式:周长常使用公式 p = a + b + c+d 求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图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 p = 4a;矩形: p = 2a + 2b;圆形:p = 2πR;三角形:p = a + b + c;3. 练习应用下面给出一些图示,请学生应用周长公式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1)此图为矩形,则周长公式为:p = 2a + 2b,矩形的边长为a = 3 cm, b = 5 cm,则此矩形的周长为:p = 2 × 3cm + 2 × 5 cm = 16 cm三、课堂活动1. 老师呈现出一些图形,教学将图形的基础概念,比如正方形的定义,以及它的周长求法,矩形的定义和求周长公式,以及圆形的定义和求周长公式,都用图片和文字结合来加深学生对图形基础概念学习;2. 教师分组活动,学生贴图出示一些已给定的图形,请学生用粉笔圈出周长,然后根据公式计算求出其周长的长度,对比自己判断是否得出正确答案;3. 教师出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比如以下两个问题:问题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厘米,请求出它的周长是多少?答案:周长为:p = 4 × 12 cm = 48 cm4. 用纸、原子笔、钢笔将问题和答案写上来,教师统一验证学生答案。

四、教学拓展让学生看图判断其周长是多少,可以让学生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增强周长作业的学习,比如:(1)此图形为三角形,它的边长为a = 4cm,b = 6cm,c = 8cm,则三角形的周长:p = 4cm + 6cm + 8cm = 18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算周长
山西省阳泉市矿区平潭街小学
高振国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课
1、黑板上显示的是什么图形?
2、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怎样可以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
3、出示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

(电脑演示剪出一个不规则图形)
提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同吗?
学生小组讨论,白板展示。

4、提问: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通过刚才的观察、演示、讨论,我们发现了把一个不规则图形的一部分边长
平移后就可以转化为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可见平移、转化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一同来研究巧算周长.(板书课题)
二、学习探究
1、出示题目:
如何求出我们观光路线的长度?
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2、思考、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白板展示)
3、教师演示。

4、小结。

如何求出楼梯防滑毯的长度?
小组合作,白板展示
大家积极开动脑筋,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使用了平移和转化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大家的认识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课堂训练
1、小乔同学用5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了一个组合图形,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
学生将不同的答案展示.
大家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答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方法适合你,你就选用那中方法.
2、如图:这是我们3人的两种旅游路线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认为这两种路线的长度一样吗?
五、课外拓展
右图是由10个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恰好在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且边相互平行,求这个图形的周长。

(课后利用老师制作好的微课进行习题的讲解)
板书设计
巧算周长
平移
长(正)方形
不规则图形
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