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 明清小说读后感
《明清小说》读后感
《明清小说》读后感《明清小说》是一部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对明清时期小说的深入研究,作者揭示了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阅读完这部书籍,我深受启发,对中国古代小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书中对明清时期小说的分类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这一时期的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小说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小说。
从传统的神话传说到现实主义的写实小说,从浪漫主义的仙侠小说到社会风俗的章回小说,各种类型的小说在明清时期都有所涌现,展现了当时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次,书中对明清时期小说的艺术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明清时期的小说在描写人物形象、情节设置、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体现了作者们对人性、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例如,金瓶梅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生动细腻,展现了作者对社会风俗、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和揭示。
这些艺术特点使明清时期的小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
最后,书中还探讨了明清时期小说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和延续,让我对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明清时期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也为中国文学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明清时期小说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文学的传统和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阅读《明清小说》让我对中国古代小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部书籍不仅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学的窗户,也让我对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希望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学习,我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文学的精髓和灵魂,为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愿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之美和人文精神永远闪耀在人们心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瑰宝和宝贵财富。
阅读《子不语》后的感受1500字.docx
阅读《子不语》后的感受我喜欢的你是静静的。
是随着水中涟漪轻轻漂流的荷瓣,是与指尖缝绻交缠的薄雾,是吹起衣角的第一缕晨风。
未闻只言片语,却已悄然驻进我心。
正如同你的名字,《子不语》。
每唤一声便好似立于门扉虚掩的经阁,唯恐惊起安睡的微尘。
“幽人竹桑园,归卧寂无喧。
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
”书中的麟趾镇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静谧与安逸氛围的地方,美好得仿佛被时光遗忘。
在那涂抹着青苔的石板和墙壁斑驳的街巷中穿行着的,是个有着抹茶色头发和牛奶皮肤的小小少女。
稚气的面庞,单薄的身躯,亮与历经沧桑的古镇有着惊人的默契。
回眸间,那如琉璃般于暗夜溢满光华的眼瞳注视着来者,三分妖冶,七分惊艳。
这世上最为强大的一股力量,不是整装待发的金戈铁马,而是于唇间蜿蜒流淌的涓涓细流,语言。
语言故事的主人翁,小语,正是被神明赐予语言力量的人。
她是麟趾古镇的言能者,是唯一能够与妖怪进行沟通的存在。
这个看似诡异的能力,却为她开启了解段段宛如童话般奇异而又温馨的旅程。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流连的,是那春蚕凄历,芙蓉妩媚,水影幢幢,雕銮精妙;沉醉的,是那狐妖摄魂,月华醉人,神祗借道,白蛇庇护;刻骨的,是那忘川引渡,冬日飞花,妖鼬之恨,仙鹤离殇。
原来妖的世界,也是那般多彩而真实。
原来那些看似不羁的身影背后,也都有想要默默守护的执着和柔软温暖的善良。
最令人难以怀的,莫过于那双拥有熠熠光泽的金色瞳仁,它们属于一位名为琥珀的狐妖。
正如同他的名字,那炫目的银色长发,俊朗的容颜,翩跹的身姿,无一不散发出致命的吸引力。
就像黑暗里幽幽绽放的昙花,使人带着无限的渴望四处寻觅,只求与之相见。
可正是这样一位把所有风霜与世俗踏在脚下,举手投足之间溢着绝代风华的男子,却眼看着自己朝思暮想的人成为了别人的新娘,而那个令他嫉妒到几乎发狂的幸运儿,正是自己的哥哥。
当一切尘埃落定,面对身着嫁衣的女子,他转身低语:“为什么你总不愿,唤我的名字?”无奈的语句,如在人心中倒下一杯微凉的苦茶。
《子不语》读后感
《子不语》读后感《子没有语》读后感(一)最远正在轻易翻读一原偶尔失到的《子没有语》,前言面说到袁牧正在搜集收拾整顿那些平易近间鬼魅故事的初志是:“文史中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口骇耳之事,妄语妄听,忘而存之,以妄驱庸,以骇起惰”。
大略意义是说,本人无非是忘高那些故事去自娱或娱人,起个消遣做用,或者能熏陶脾气、振奋精力。
其真年夜大都皆是些让耸人听闻的工作,把那些故事记载高去,是念让那些妄语妄言驱走平凡的惯性思想。
那是一个讲供斗争、抱负、布满了扎了鸡血的胜利教的国家,好像每一个人皆要成为卡耐基,人人脚必备一原乔布斯传,好像您出读过便隐失您跟没有上时期巨失落价。
《子没有语》面也有一个世界。
安平静静的小镇,今嫩波折的街巷,神秘静默的山林。
正在年夜人眼外安好安适的世中桃源,从孩子眼外则布满着不成思议的故事。
芙蓉花高埋匿着环绕纠缠百年的思路,芦苇荡外超脱着一千年变成的香酒。
打开绘页,那个世界经由夏达用细细稀稀的线条鲜展而没。
云云细致暖润又景象形象万千——这些铃铛般的花朵好像在风外撼拽,收回一串浑坚的音响。
云云具备今代风味的一原书模板,怎样能没有深刻此中?《子没有语》读后感(两)闭上门闭上窗,把本人关闭正在一个彻底暗中的房间面悄然默默天立高去泡上一壶孬茶,捧上一原孬书模板细细品尝此中的神韵。
人们说读孬书模板,孬念书。
否是也没有代表着只要这些咱们平常耳生能详战的四台甫着、各类各样驰名做野写的书模板才是孬书模板。
也没有代表着便只要写没去的文章才算失上孬书模板,书模板,也能够用绘没去的。
好比各人比力理解的漫绘《女取子》也能承的上孬书模板,用绘没去的孬书模板一点也其实不比写没去的书模板差上几多倍。
甚至借让人更有念象的空间。
最远尔也读了原漫绘书模板,尔感觉它虽然出有《女取子》这样驰名,讲的也没有是甚么英豪的故事,但尔感觉这也是一原孬书模板。
那原书模板失的书模板名鸣《子没有语》。
《子没有语》是古代驰名漫绘野夏达的自得之做,绘风轻稳年夜气,粗致文雅成为了它的一年夜明点。
子不语读后感
子不语读后感
《子不语》读后感。
《子不语》是一部备受瞩目的文学作品,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描
绘了一个充满哲学智慧的世界。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不仅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子不语》中,作者通过精妙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种种迷茫
和困惑。
书中的主人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选择了沉默和思考。
这种内心的宁静和深沉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意识到,在面对问题时,冷静的思考和沉默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子不语》还通过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人生的真谛。
在书中,主人公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和困扰之后,逐渐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成长和领悟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自己的成长和人生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书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让人深思。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感悟,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人性的复杂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些哲学思考和智慧启示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人生的种种困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子不语》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学思考的作品,它不仅让我感受到
了作者的深刻洞察和思考,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种种困惑和挑战,也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深沉,也会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
和价值。
同时,我也会继续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和智慧,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深度和内涵的人。
相信通过不断的思考和阅读,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真谛,也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子不语》读后感优选篇
《子不语》读后感优选篇《子不语》读后感 1最近在随便翻读一本偶然得到的《子不语》,前言里说到袁牧在收集整理这些民间鬼怪故事的初衷是:“文史外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以妄驱庸,以骇起惰”。
大概意思是说,自己无非是记下这些故事来自娱或娱人,起个消遣作用,或者能陶冶性情、振奋精神。
其实大多数都是些让骇人听闻的事情,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是想让这些妄言妄语驱走平庸的惯性思维。
其实最近比较少读书,有时候上英语交流课,跟同学交流时经常聊到你平时爱干什么?(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我通常都会说,我平时没事爱看恐怖小说和打电脑游戏。
(In my spare time,I love to read some book about horror fiction。
)因为在学习中心学习的,如果不是要练习日常英语为出国做准备的,就是利用工作空余时间,给自己充电以让自己更具职场竞争力,再不就是无聊的家庭主妇,让英语学习成为自己生活动力的。
是的,所有的人的回答都显得很积极,让人激动。
就算最不济的,也是看看电影的,像我这种日常休闲如此不健康如此萎靡的实在是少数。
这是一个讲求奋斗、理想、充满了扎了鸡血的.成功学的__,仿佛每个人都要成为卡耐基,人人手必备一本乔布斯传,仿佛你没读过就显得你跟不上时代巨掉价。
这个城市充满自命不凡,也确实不断奋斗的年轻或者不年轻的人。
而出乎大家的意料,身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和半吊子摄影师,日常的爱好跟次文艺的事物一点关系也没有。
是的,我一点也不爱好摄影。
是的,我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上进积极。
对我来说,这些都是消遣,努力工作是消遣,学习英语是消遣,玩游戏找朋友喝茶时消遣。
但唯有一件事,就是对影像的表达,对我来说不是消遣。
这是我此生,唯一重视,最重要,却又唯一不急不慢,不爱好,也漫不经心的事情。
因为对我来说,它太重要了,我有一辈子的时间要去做它,我根本不用着急。
子不语读后感
子不语读后感《子不语》是一本撼人心灵的书,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展示了世间万事万物中的真实和善良。
读完这本书,我颇有感触。
这本书主要围绕着一个名叫“子不语”的阿依曼德族少年展开,他沉默寡言,从不与人交流。
然而,他的眼神中却透露出无尽的思索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专注于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在《子不语》中,作者通过描述子不语与他的弟弟共同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
子不语虽然无法与弟弟言语交流,但他通过倾听和眼神表达出自己的爱和关心。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他们对我的关怀和爱护,是我前进的动力。
除了家人的关爱,书中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子不语在自然中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他喜欢静静地坐在树下,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风的呼唤,品味花朵的芬芳。
他与大自然相融合,体验着生命的奇妙。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传达了珍惜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像子不语一样,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共同保护地球。
此外,《子不语》也通过描述子不语和其他人的相处,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善恶并存的现实。
子不语与一位女孩结下了友谊,女孩被自己眼睛的缺失所苦恼,而子不语用一颗谦逊和善良的心为她带来了勇气和希望。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子不语保持着敌意和排斥。
通过这些人物的描写,作者深刻地表达出了人性的复杂性,让我认识到了社会的不公和偏见,更加坚定了我对于公正和善良的追求。
《子不语》通过一系列动人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冷静、温暖的力量,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善意。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表达方式,不仅仅只有语言,通过细微的举动和心灵的连接,我们可以彼此看到彼此听到。
书中的子不语用简单的行动和眼神,赢得了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喜爱。
这让我深切体会到,沟通并不仅仅依赖于语言,而更需要我们的真心和心灵的交流。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子不语》给了我一点安静的空间,让我沉淀下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书中的子不语虽然没有语言表达,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智慧和善良,他的行为展示了一个人如何超越自己的局限,追求内心真实的自我。
子不语1读后感书评.doc
子不语1读后感书评《子不语1》是一部由夏达著作的漫画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我整理了一些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01那些说像夏目像虫师等等的,在我看来不过是受日漫先入为主的观念罢了。
事实上那些文化也多多少少我们国家的影响,只不过善于学习的岛国人将它们发扬光大了而已啊。
前段时间的大鱼海棠也是这样,有一会儿说像千与千寻的有一会儿说像哈尔的移动城堡的,旁观者稍微觉得有些可笑呢。
有一个现象就是,国漫稍微有一点视觉效果,就一定会日漫扯上关系。
对国漫要求严格是好的,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总分不清要求严格和吹毛求疵,许多人一面对国漫各种刁难各种苛刻甚至各种黑,完了之后深明大义的说,我还是支持国漫的。
在不知觉中,或许你已经掉进一个狭隘的奇怪圈子当中了啊。
我丝毫不了解评论里提到的夏达的负面新闻,以最最客观的眼光去看,对于子不语,我只知道我看到的是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
对于格外爱夏天的我来说,《子不语》实在是难以抵抗的。
清新脱俗飘逸潇洒的画格里,是葳蕤茂密的树林,树影婆娑,落在地上,斑驳摇曳。
温和热闹的夏天,蝉的叫声好像冲破画格缱倦耳畔,一声声绵长无尽,触感如像早餐店里瘫软的米线。
古老安静的麟趾镇,白昼静得像是永远也过不完。
春雨惊春,夏满芒夏。
《子不语》的世界,怪力乱神,神秘莫测。
翻开书页,那些可爱的妖怪和神祇,有温柔的眼眸善意的心,琥珀和他金色的眼睛,沈哥哥来去无踪的身影,妖狐摄魂,忘川引渡,神祇借道,冬日飞花,仙鹤离殇,无数个干净美好的故事,由经小语唇齿之间的一张一合,终于走向结局。
便如沈哥哥所说:“语言的力量,可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丝毫不能认同短评中所言其零散如同物语而非故事。
我认为这恰是夏达所要营造出来的空灵感。
整个故事浸泡在一股绵长辽远的氛围下,缓慢却是恰到好处的节奏。
慢慢的,什么都是慢慢的,像她自己。
“她好像有一种比所有人都慢的天赋。
”“特有的慢吞吞的语速。
”“从来没有见过夏达奔跑。
”“她都是以自己的节奏不慌不忙的慢慢走,一路上还会时不时的停下来,弯腰去看路边的花草,然后用她特有的慢吞吞的语速欢喜赞叹,又到了某某花开花的时候啦。
从袁枚《子不语》看明清小说中的“佛道合一”现象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第32卷第16期总第254期从袁枚《子不语》看明清小说中的“佛道合一"现象李莉(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517000)[摘要]袁枚的《子不语》收集了各种怪力乱神的故事,其中多有涉及僧道之作。
这些故事中出现了僧道混居、僧道身份轻松互换、僧道教义趋同等特征,从中折射出从汉代以来已见端倪的佛道合一现象,在佛道自身世俗化、统治者提倡和老百姓诉求等原因之下,佛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化,这一现象在明清其他小说中也多有反映。
[关键词]《子不语》;佛道合一;世俗化;界限;模糊[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11X(2019)16-0190-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19.16.085[本刊网址]清代袁枚花费数十年心血编成小说《子不语》,收集众多游心骇耳之事,皆属怪力乱神的题材,书中所记纷繁芜杂,既体现了袁枚个人的兴趣点,也反映岀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比如《子不语》中故事多有涉及和尚和道士,而在居所、教义、仪式上都岀现了相当明显的佛道合一趋势,这趋势也是明清小说中共同的现象。
一、《子不语》中佛道合一的表现(一)《子不语》中僧道同处《子不语》卷六《沈姓妻》中,沈旭初的妻子在前世曾经害死邻家的四岁小孩,鬼童找上今世的沈妻报仇,导致沈妻堕胎,沈家延请道士捉鬼。
道士嫌产房不洁拒绝入内,但经不住沈家阖家哭泣哀求,于是进屋。
半年之后有人前往理安寺,遇见一群僧人扛着这位道士行走在空室中,七天七夜不落地,道士吐岀数升黑汁,对人说:“我以童真之身污产妇秽气,幸众长老超度,不然,几堕落矣。
”佛家僧人所处为庙或庵,道家则是道观,寺庙一般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建筑组成,供奉释迦牟尼、燃灯佛、弥勒佛以及四大天王、韦陀、护法伽蓝等等;道观在山门之后往往是灵宫殿和玉皇殿、文昌殿等建筑,供奉的是玉清、上清、太清的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读《子不语》十三卷·江秀才寄话读后感
读《子不语》十三卷·江秀才寄话读后感2018-11-10读《子不语》十三卷·江秀才寄话该文一开头就说,婺源有一个姓江秀才,名永,号慎修,能制奇器。
文中说:取猪尿脬置黄豆,以气吹满而缚其口,豆浮正中。
”诸位看到的是什么?这是当今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科学先进的国家正在潜心研究而刚刚取得若干进展的超导技术现象。
置一个竹简,中用玻璃为盖,有钥开之。
开则向简说数千言,言毕即闭。
传千里内人,开简侧耳,其音宛在,如面谈也。
”这又是什么呢?这是现代的录音(从前叫留声)技术。
《子不语》作者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杭州人氏。
生于清康熙55年(172017年),死于嘉庆3年(1798年),是清代著名文学家,23岁考取进士,先授翰林院庶吉士,先后曾在江南、陕西任地方官职,但因不满官场腐败,后半生四十馀年隐居家乡,从事述著。
幻想是发明创造的摇篮。
阿拉伯传说波斯飞毯也属超导技术方面的幻想,征服自然界是世人同此心,幻想归幻想,只幻想不动手做永远只能是幻想。
欧洲进入十八世纪后,结束了中世纪最黑暗的宗教统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袁枚死前2017年,法国发生大革命,进一步解放思想。
当时中国的广州、两江、直隶是欧洲人进入中国的集中地,以英国为首的大毒贩,开始把鸦片输入中国,中国开始受列强侵略。
袁枚作为一个有名望的文学家,隐居江宁(南京)乡间,接触到一些先进事物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是不足为怪的。
袁枚死后不久,爱迪生就发明了留声机。
可惜古代中国封建思想的禁锢,一切发明被斥为奇技淫巧”,大批有才能、有思想的知识分子,被科举制度的八股文所束缚,不能在应用科学上有所作为,实在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只有在今天,我们国家的知识分子才能人尽其才。
谁都不知道的世界——《子不语》_读后感作文
谁都不知道的世界——《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所不语。
好一个朗朗乾坤之下昏黑的世道!最初是被夏达笔下的漫画版深深吸引,神秘静谧的的山村,茂密的的森林,广袤的平原,鳞次栉比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陈旧的灰瓦屋… …最纯净的土地,纯洁少女的眼中,那个“真实的世界”。
出于好奇,我开始搜索《子不语》的原版——清代笔记小说中的精品之作。
在我的苦苦纠缠之下,一本没有字解的全古文版《子不语》被邮递员送到家中。
开篇第一章,《李通判》,讲述了妖道妄图假借为官宦家老爷还魂为由杀人骗财,最终遭到天谴的故事。
像我这样的动画爱好者往往对这种“妖魔鬼怪”的故事兴趣颇为浓厚,不到一周时间,我便把前七章全部翻译了出来,序言,《李通判》,《煞神受枷》甚至都会背了。
其中的故事并没有太长的章节,当时的世道却被这些精妙的辞藻详尽展现了出来,为了自己的仕途,鱼肉百姓,滥用酷刑的酷吏;用下三滥的无耻计量骗人钱财的骗子;为了钱财不惜把人变成熊,狗让之卖艺的穷恶之徒比比皆是。
邪教盛行,害人匪浅;八股状元,胸中无物;虽然有些残忍,但我还是对这些故事津津乐道。
偏偏家里就有个“老封建”,对我看动画,漫画,甚至是这本《子不语》都反对,这人是谁?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怎么可能?我爸!总是说什么:“小小年纪看这种东西,不怕着迷了?你是不是中邪了?”之类的话。
哎,没办法,真是对他没话说了。
不仅如此,我妈虽然不反对我看,但才看到卷2,就怕得不得了。
于是,后面的部分,与其说是三个人轮流读的,倒不如说是我看过之后讲给他们的。
虽然现在反对我看的和害怕的都是一如既往,但是出于这本书是全古文的,对我的阅读能力“有帮助”。
所以还是让我读了下去。
可是,他们又和曾承认过我的兴趣?这个世界不是只有我知道的,那个时代的种种,经历过的人也是颇多。
即便有诸多妖魔鬼怪横行于世,这种怪力乱神之说,却总带来在一种真实的气息。
即便是连父母都无法理解的理解,那都是一个个曾经真实地存在着的故事。
《子不语》读后感
《子不语》读后感孔子有云:子不语怪、力、乱、神。
然清代却出了袁枚这么个奇才,写得了激情澎湃的诗歌,作得了哀婉真挚的散文,还能写出集有各路鬼怪神说的《子不语》,敢著孔子不语之说。
一代文学巨匠鲁迅评价《子不语》: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
也有古人俞鸿渐这样评价此书:饭后茶余,尚可资以解闷,降而至于袁随园之《子不语》,则直付之一炬可矣。
两者的态度反差竟然如此之大,《子不语》这究竟是本怎样的书呢?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我翻开了这本专记鬼神怪异之事的小说……从《子不语》的创作背景来看:袁枚撰写《子不语》的年代,正是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从“盛世”逐渐走向“衰世”的乾隆年间。
当时贪官污吏充斥着官场,徇私枉法,贿赂公行,世风日下。
素来坦率正直的袁枚对此深恶痛绝,在《子不语》中他或用直接写实的手法对此现象刻绘鞭挞,亦或是借助鬼神之事披露谴责。
比如在《一字千金一咳万金》里,商丘的宰某一案千金便使得“毫无疑义”变成了“似无疑义”;面见巡抚的令某只因风寒不小心咳嗽而被指为不敬,不得不交了万金才保得小命。
除此之外,《土地奶奶索命》、《七盗索债》等篇章也多有反映。
袁枚通过《子不语》影射乾隆年间大小贪官以权谋私、贪得无厌、残暴虐民、曲断案情的丑恶面目。
同时,他也以辛辣的笔调对人情势利、道德沦丧等社会恶习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嘲笑。
《子不语》此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事实,通过此书,可以一窥那个年代的风貌。
从《子不语》的写作风格来看:其作者袁枚为“乾隆三大家”之首,纵横恣肆,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
深得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笔法,写起笔记小说来得心应手。
他在序中这样写道: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
并自题为“随园戏编”。
由此看出,此书为袁枚的遣兴娱心之作,因此文笔流畅,风格多变。
有些篇章写得文辞简约,质朴无华,有些写得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有些写得正气凛然,振奋人心……比如在《赵大将军刺皮脸怪》中描述了路经四川的赵将军勇猛地杀死了皮脸怪的故事,“见沙飞尘起,簇簇有声”,此篇章的文辞干练豪气;而在《孝女》之中“父久病不起,女忘啜废寝,明慰暗忧”则又是另一种婉约的风格。
《子不语》读后
袁枚写《话官说鬼》是写一群无赖泼皮说北京方言的那种腔调,与我在看题后未读时所以为的鬼不同。
人问:你以为写什么呢?我说:我以为他要写古时当官的如何打官腔呢!三《西园女怪》告诉我们:格外的美要小心。
《子不语》中的鬼,绝少美丽善良的,但袁枚却总是倡导不怕鬼,比如这篇《鬼乖乖》就将险恶恐怖的刺激蕴于轻松的谐谑之中:金陵葛某,嗜酒而豪,逢人必狎侮之。
清明与友四五人游雨花台,台旁有败棺,六袁枚是个很会替自己的作品和人物起名字的人。
比如《冷秋江》,我就很喜欢。
他“魁肩昂背,高步阔视”,气宇轩昂。
他“持大扇击手作拍板”,悠然而自得。
他口中所念的不是“子曰诗云”,而是苏轼的“大江东去”。
他不是毫无实念,不随人俯仰,不随波逐流。
而“不善不恶、无福无禄”的人也就是无是无非,苟安于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既不为他人谋利,也不追求自我实现的人。
这样的人是平庸的,只配给鬼做吃食,填补他们那“膨享”的肚皮!由此,我们亦可想象袁枚是怎样的一个人了。
缘园一日晨起,召诸亲友而告曰:‘吾今而知小善之不足为也。
昨晚吾表弟李某死,生魂解到,判官将其生平做官恶迹请寄地狱审定拟罪,再详解东岳(泰山别称。
民间传说泰山之神名东岳帝君。
司狱讼)。
余心恻然,将狱牌(写有罪犯姓名的木牌)安放几上,再三目李。
李自诉平生不食牛肉,做官时禁私宰尤严,似可以此功德抵消中。
白日闻阶下喃喃人语,召他客听之,皆有所闻。
疑有鬼诉冤,纠僧众用犁锄掘之。
深五尺许,得一朽棺,中藏枯骨一具,此外并无他物。
乃依旧掩埋。
未半刻,又闻地下人语喃喃,若声自棺中出者。
众人齐倾耳焉,终不能辨其一字。
群相惊疑,或曰:“西房有德音禅师,德行甚高,能通鬼语,盍请人,当钱某被狼环而欲噬的时候,他机智地爬上柴禾垛,狼对他便无可奈何。
后来钱某被‘釜’底抽薪,处在危急的时刻,人的群体性发挥了作用:众樵夫闻声而来,解除了危难。
那些酒食送楼上,盘盘皆空,但闻哺啜之声。
踏梯脚迹,弓鞋甚小”。
因为是“怪”(木偶能知过去未来还不怪吗),所以不“语”。
子不语
《子不语》中的现实批判兰兴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二班0641041008【内容摘要】:从《子不语》这部笔记小说出发,探究其中的现实批判精神,从志怪笔记小说这一类往往容易脱离现实的小说类型中找到对现实的批判精神。
【关键词】:笔记小说明清文学现实批判在宋朝以后,笔记小说日益繁荣。
宋朝笔记多以诗为文,在笔记小说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而到了明清以后,笔记小说中志怪,传奇等类型日益增多,因为统治阶级大兴文字狱等多方面原因,并不愿与现实有太多的直接联系,而袁枚的《子不语》却包含了许多对现实的批判精神。
《子不语》作者袁枚,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浙江钱塘人(今杭州)。
二十一岁应博学宏词,未中。
二十三岁中举,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后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
袁枚生性豁达洒脱,这部《子不语》最早也是作者的游戏之作,标题从《论语》中“子不语怪力乱神”此句中来,但后来作者得知已有前作取其名,于是又将其改名为《新齐谐》,因此,《子不语》又名《新齐谐》。
作为一部志怪的笔记小说,《子不语》在与《如是我闻》,《萤窗异草》等等都有着同样的特点,志人志怪,内容多为一些新奇怪异的故事。
而与同时期同类作品不同的是,《子不语》中带有宝贵的现实批判精神,其中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第一类:对贪官污吏,地主豪强的批判与控诉这一主题在批判小说中是最为常见的,中国古代广大劳动人民收到的剥削往往直接来自这一人群,在《子不语》也有许多独特的篇章来批判这一类人。
比如《李半仙》,全文借李半仙之口,对趋炎附势的贪官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几位官员去找到李半仙为他们预测仕途,李半仙能够“视人一物,便知休咎”,于是官员们都以手边所持之物闻询。
当一个官员以烟斗来询问时,李半仙则道出一言:“烟管是最势利之物,用得着他,浑身火热;用不着他,顷刻冰凉。
”入骨三分地刻画出了官场上趋炎附势之人。
子不语读后感
子不语读后感《子不语》读后感(一)最近在随便翻读一本偶然得到的《子不语》,前言里说到袁牧在收集整理这些民间鬼怪故事的初衷是:“文史外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以妄驱庸,以骇起惰”。
大概意思是,我写下这些故事只是为了自娱自乐或者是给别人解闷,起到一个消遣的作用,或者是陶冶性情,振奋精神。
其实大部分都是惊世骇俗的事情。
记录这些故事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废话赶走平庸的习惯性思维。
这是一个讲求奋斗和理想的国家,充满了鸡血般的成功。
好像每个人都想成为卡内基,每个人都需要一本乔布斯传,好像你没读过,好像你跟不上时代的大跌价。
《子不语》里也有一个世界。
安安静静的小镇,古老曲折的街巷,神秘静默的山林。
在大人眼中宁静安逸的世外桃源,从孩子眼中则充满着不可思议的故事。
芙蓉花下埋藏着缠绕百年的思绪,芦苇荡中飘逸着一千年酿成的香酒。
翻开画页,这个世界经由夏达用细细密密的线条陈铺而出。
如此细腻温润又气象万千——那些铃铛般的花朵仿佛正在风中摇拽,发出一串清脆的声响。
这么古香古色的书怎么能不深入其中呢?子不语读后感 1(二)关上门关上窗,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静静地坐下来泡上一壶好茶,捧上一本好书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
人们说读好书,好读书。
可是也不代表着只有那些我们平时耳熟能详和的四大名着、各种各样着名作家写的书才是好书。
也不代表着就只有写出来的文章才算得上好书,书,也可以用画出来的。
比如大家比较了解的漫画《父与子》也能承的上好书,用画出来的好书一点也并不比写出来的书差上多少倍。
甚至还让人更有想象的空间。
最近我也读了本漫画书,我觉得它虽然没有《父与子》那样着名,讲的也不是什么英雄的故事,但我觉得那也是一本好书。
这本书得的书名叫《子不语》。
《子不语》是现代着名漫画家夏达的得意之作,画风沉稳大气,精致优雅成了它的一大亮点。
当然,它最吸引我的地方不单单只是它出众的画风,更多的是它的内容。
它带给人的感受,带给人的那份情感。
子不语蝴蝶怪读后感
子不语蝴蝶怪读后感
读完这个故事啊,我就觉得古人的想象力那可真是丰富得没边儿了。
蝴蝶在咱们平常人眼里,那就是在花丛里翩翩起舞的美丽小昆虫,翅膀花花绿绿的,看着就赏心悦目。
可在这个故事里,蝴蝶居然能成精变成怪,这脑洞开得够大。
你想啊,故事里描写的蝴蝶怪,那肯定不是咱们印象里那种娇弱的蝴蝶了。
它得有一些神秘又恐怖的能力,说不定扇扇翅膀就能刮起一阵妖风,或者用它那长长的口器像针一样去扎人呢。
这就好像是把美丽和危险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特质结合到了一起,这种反差感让这个故事特别吸引人。
而且啊,故事里的人面对蝴蝶怪的时候,肯定是又害怕又好奇。
就像我们如果突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么个超自然的东西,估计也会吓得不轻,但同时又忍不住想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这就有点像我们看恐怖片,又害怕又想看,那种感觉很奇妙。
从这个故事里呢,我还能感觉到古人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敬畏之心。
在他们那个时代,很多自然现象都解释不了,像蝴蝶怪这种超自然的存在,就成了他们心中神秘力量的一种象征。
他们觉得大自然里有很多东西是人类不能轻易冒犯的,得小心翼翼地对待,这其实也算是一种很朴素的自然观吧。
不过呢,现在我们知道蝴蝶是不可能变成怪的,但是这个故事还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
它就像是一扇通往古人奇幻世界的小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能看到古人的思想、他们的恐惧和希望。
而且啊,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有时候我们觉得平常的东西,在想象的世界里说不定能有完全不同的模样,就像蝴蝶能从美丽的昆虫变成吓人的怪物一样。
这也让我觉得,我们的想象力就像一个魔法棒,可以把身边的一切变得超级有趣。
从“受私桥”谈《子不语》及其他
从“受私桥”谈《子不语》及其他2009年8月的某一天,我来到了云南省的建水县——一个云南之南的边远所在。
建水是一座古城,这天,我在建水的街上转悠,看到一座现在已经做了酒店一部分的古建筑,是当年城隍庙的旧址,在它的前面,有一座象征性的小石桥(因为桥下面已经没有水了),桥的旁边,墙上写着这小桥的来历,原来它叫做“受私桥”(很奇怪的一个名字!),还写着这样的一个故事:建水朝阳门(本辑图片摄于2009年8月)临安府张大和李二是好朋友,李二家中贫穷,向张大借了几百两银子去做生意。
几年后连本钱都亏完了,不敢去见张大。
张大等了很久没等到李二还钱,刚好他嫁女儿要用钱,就去催李二还债。
谁知李二假装不知道,两人大吵起来,引来很多乡邻围观。
两人各执一词,又没留字据,张大气不过,说:“你明天要敢去城隍庙发誓摸钱,我就作罢。
”因为大家都相信城隍神最灵验,在神前煮一锅热油,放一个铜钱在里面,有理的人去摸钱手会没事,理亏的人手就会被烫伤。
第二天果然去庙前油锅摸钱,李二伸手去把铜钱摸了出来,手安然无恙,这样大家都说张大不对,张大也没话可说了。
后来,李二改做别的生意,又过了几年赚了钱,于是连本带利上门找张大还钱,张大说,我们已经绝交了,不收。
两人再三推让,乡人出主意说:既然这样,庙前的木桥已经腐坏了,不如就用这钱改成石桥吧。
大家又问李二:“为什么原先你敢冒险去摸油锅?”李二说:“我那时身无分文,承认了也没钱还,所以先到庙里去祈祷,说发财后再来报答。
没想到神灵答应了。
”大家都笑了:想不到城隍爷也接受你的私请啊。
于是就把这条桥叫做“受私桥”。
建水文庙这个故事出自清代袁枚撰写的《子不语》一书里。
这里说的“临安府”,指的正是现在的云南建水县,因为建水以前的名字就叫作“临安”。
其实大家更熟悉的“临安”是现在的杭州,《子不语》的作者袁枚就是杭州人,他在该书也有多处提到了杭州,但他都是直接称作“杭州”。
因此,这“受私桥”是在建水无疑了。
《子不语》(又名《新齐谐》),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是“中国禁毁小说精选百部”中的一部,后来我从惠州的图书馆借得一阅。
《子不语》:善人一生贫困阴间告阎王,因果报应的真相是?
《子不语》:善人一生贫困阴间告阎王,因果报应的真相是?讲一个清代袁枚写的《子不语》里的故事,或许能从中感悟到一些人生和因果的东西。
江苏常州有个书生叫钟护,一生行善,晚年却没孩子,而且缺衣少食,郁郁寡欢。
临死前对妻子说:“我死了,先别埋。
世事不公,我要到阴间告状。
” 说完他就死了。
妻子也就按他说的没下葬。
书生三天后,钟悟居然又活过来了。
他对妻子说了经历。
原来他死后来到阴间,发现阴间各方面都跟阳间差不多。
听说有位姓李的大王,负责赏善罚恶,他就找到他府上去了。
说明来意,李大王笑着回答道:“你这一辈子干的事,我都清楚。
但一生穷困潦倒,我就不知道为什么了。
再说,这也不归我管啊。
这事你得找素大王”老钟仔细一琢磨就明白了,“李”者“理”也,“素”者“数”也。
他想找素王问个清楚。
李王答应:“素王可不像我这么平易近人,想见就见。
不过,正好我有要事与素王相商,咱们一块去得了。
“阴间途中看到,有浑身是血的人喊冤,有咬牙切齿的人大喊大叫,也有美女拉着丑老公说配错的。
最后竟然还看到一个皇帝模样的人,全身都湿了,说:“我是周昭王。
我们全家祖辈积德行善,文武成康,圣贤相继,为什么到我南征荆楚,全军覆没,朕竟客死在汉水之滨?如此奇冤,总要给我个说法!”李王闪烁其词,众鬼反而都觉得有点生气了。
老钟才明白,世上的不平事很多很多,像我这点贫穷,算不上什么大冤,心里的气就顺多了。
没多长时间,两个大王见面了。
结果两人谈着谈着,打起来了,拳脚相向。
李王打不过,小鬼们也上来帮忙。
老钟也不简单,自己也上手帮忙去了,结果还是打不过。
李王大怒:“你们随我一起找玉帝评理。
”很快两人都回来了,并且两名仙女紧随其后,传诏:“玉帝掌管三界,没空解决这鸡毛蒜皮的事。
现在赐二神天酒十杯。
谁酒量好,就替谁做主。
”李王大喜,心想我平常就爱喝酒,机会难得。
结果喝了三杯,弯腰便吐。
素王喝了七杯,面不改色。
仙女说:“二位仙家等我复命。
”戏剧又过了一会,再次颁旨:“‘理’不胜‘数’,古来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怪力乱神的瑰丽想象
——读清·袁枚《子不语》有感明清小说是我国小说发展的巅峰时期,在众多小说之中,我之所以选择了清代袁枚的《子不语》进行阅读,不仅是因为我对作者袁枚才气纵横,世俗生活放浪的事迹有所耳闻,更是因为我被书的名字所吸引了。
《子不语》又名《新齐谐》,早在以前学《庄子·逍遥游》这篇课文时,了解到有“《齐谐》者,志怪者也”这样的说法,想必袁枚借以化用,力图成就一本新奇的志怪之书,从小说的名字处添加不少风趣。
《论语·述而》有言道:“子不语、怪,力,乱,神。
”他偏偏要反行其道,取出自孔圣之口的“子不语”为书名,专收集各种怪力乱神的故事,带有对儒家经典的反叛意味,既诙谐又颇富趣味性。
大才子袁枚在清朝可是文坛上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他天资聪颖,十二岁就与其私塾先生一同中了秀才,他二十三岁又中举人,次年又中进士,完成了人生的“大、小登科”。
他懂得享受生活,营造园林,因此自号“随园老人”。
此园林颇有意思,不设围墙,招揽文人墨客前来游览,收纳各种奇事乐闻,那时起随园老人便打下了创作《子不语》的基础。
他在许多方面都有所成就,不仅是一位诗人、小说家,他也是一位美食家,编纂了《随园食单》,里面的烹饪方法和技术对今天而言依旧十分实用,吃货看了不禁拍腿叫好。
当我看到图书馆书架上摆着黄色书皮,精装书身的叶天山译注版本的《子不语》,我毫不犹疑地选择了它,冥冥之中,就像书有了精魂,是它选中了我。
初读《子不语》,由于我有对恐怖故事的血腥和暴力的刻板印象,对于书中鬼神精怪还是有点难以接受和心生畏惧的。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从图书馆走回宿舍,路上灯光闪烁,路上又无多少行人,十二月的冷风一吹,身体跟着树影直打哆嗦,走着走着,不自觉地想到这阵风,会不会就是那“风怪”在移动,金柳池平静的湖面下面会是“水仙殿”吗?那片小树林里说不定就会藏着“缚山魈”。
甚至晚上睡觉前都在想,这一觉睡进去,会不会有神请我去异域喝茶谈话。
当我看到后面的时候,我已经不再感到害怕了,和现代的恐怖故事不同,现代的恐怖故事以血腥暴力让人反胃,笼罩在人的力量无法抵抗鬼怪之力的阴影之中,久久难以摆脱。
《子不语》记录民间奇人怪鬼之琐事,在许多故事的结尾常常带有作者自己的评述,作者自谓此书不过是“自娱”“戏编”之作,也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纯属无心勾勒,乍看是鬼神之事,但耐心的抽丝剥茧地去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在这种种看上去殊不可解的怪事背后,其实全是有人在精心设计的结果。
这些故事更多的是体现了“人不怕鬼,人可胜鬼”的思想内涵。
在读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发现有许多同类故事背后共通普遍的规律。
许多故
事的发生都涉及梦境,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如梦如幻,形形色色不同于正常现实的“非常道”的梦中世界。
首先,在小说之中,最频繁出现的梦境便是科考官场之梦,或是考生向自己所信奉的神祷梦,如《南山顽石》、《水仙殿》、《梦墨》、《秀民册》等;或是通判县令和科举考官在梦中办案或办公,如《蒋太史》、《李香君荐卷》、《杨妃见梦》等。
有的梦充满了预示性,告诫考生要有真才实学,不仅要有知识文化,而品德和个人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有的梦揭露了科举制度种种的弊端;有的梦塑造了断案入神、充满智慧的官员形象,而这些只不过是作者的一种理想,这是间接讽刺官场黑暗和吏治的腐败。
其次,如《钱县丞》、《钟孝廉》等这类梦是遵循“因果报应”的梦,作者通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佛教思想,劝诫世人积德心善,试图淳化民风。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描写“情”和“爱”和奇闻异事之梦,这些梦千奇百怪,不可捉摸,为小说增添了离奇的色彩,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
梦是故事发生的一个场所,借助梦,袁枚体现了他提倡“性灵论”的思想光彩,不仅赞美了人情的真善美,也有力的抨击了社会的黑暗现实,发挥着促进人性解放、劝人惩恶扬善的积极作用。
《子不语》的故事虽然简短,但是可读性很强,引起人们无限遐想。
在书中,展现了作者袁枚丰富的想象力,透射着时代的智慧的光辉,具有哲学思辨思想,亦有不可否仍的思想价值。
尽管我们如今的世界已是十分发达,通过《子不语》一书,从历史的不同角度看到古人天马行空的宇宙观,“人定胜天”的自然观,会忍不住连连惊叹古人瑰丽的想象,看到古人愚昧落后的封建思想所造成的悲剧,也会为那些不幸的事和人悲哀。
在《天壳》一篇中,作者就介绍了古人在解释天地生成的一种学说,将世界看成一个鸡蛋,太阳便是蛋黄,而人类生活的地方,便是蛋清的部分,将地震和火山运动等地壳运动看做是“混沌”在分明。
在《黑霜》、《怪风》、《浮尼》、《人同》等故事中描述了危害百姓生产生活的动物和难以描述自然现象,从中可以看出古代人民试图在征服自然,试图用鬼怪之力来夸张地对变幻莫测的构建起自己的宇宙观,来解释这些现象。
在《白龙潭》、《铜人演<西厢>》、《谷佛》中等篇,表面上看似描写了一些超能力的现象,仔细想想,会发现一切都有先进技术的影子。
这展示了中外文明交流下的某些成果,体现了在西学东渐影响下人们对百工奇器的浓厚兴趣。
《滇绵谷秀才半世女妆》、《裹足作俑之报》等篇章中强调女性地位和批判了裹足这样的行为对女性的迫害,他为女性鸣不平,可以看出袁枚反对禁欲和开明的女性观。
在我看来,不同于《聊斋志异》中精通文墨的妖精世界和《阅微草堂笔记》中通情达理的妖怪世界,《子不语》极具作者随园老人的个性特色,文笔流畅,内容精彩有趣,是清代志怪小说的典范。
作者袁枚曾经在序言中写道:“广采游
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
”在《子不语》的世界中,有其独特运行的故事系统,展现了社会面貌,展现了我国古代尤其是清朝在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的文化魅力,体现了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读《子不语》,我认识了不一样的袁枚,袁枚的瑰丽想象的世界让人拍案叫绝,让我产生了对鬼神精怪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我不再担心夜里藏在各个角落的鬼怪,身正影子直,万事不怕鬼敲门。
日本有百鬼夜行的画册,而中国却没有此类作品。
中国的鬼精怪神的世界更加庞大宏伟,我认为《子不语》就是很好的一个范本,可以构建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鬼精怪神的动画世界。
当然,《子不语》虽然也有其糟粕部分,摒弃其封建思想,其中还有许多的是独特的文化价值文化魅力,等待我们去挖掘,将其运用于现代的创作,这本“宝藏”书,值得我们好好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