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策略实践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策略探索与实践

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阅读教学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识词、释句策略

1.识词策略

学生在碰到生字词时往往想到的是通过查字词典解决问题,但查完字词典并不意味着理解词义的工作就完成了,因为很多词语只能在特定的场合使用,完全照搬词典上的释意往往不一定能获得准确的理解,所以在理解词意时还需要有更多的途径。

(1)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

有些词语必须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词义。如“小朋友们的脚,常常被那香味勾住”中的“勾住”,显然不是词典上的意思,而应该结合语境,理解为“吸引住”的意思。

(2)注意同一篇文章中所用的相同词语或近义词语。如《开天辟地》中出现了“混沌一团”、“黑暗混沌”等一系列意思相近的词语,对于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的近义词,应该反复琢磨,为什么一个用在这样的语境中,一个用在那样的语境中?他们互相调换行不行,经过一番研究,既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词义,又可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细密程度。

分析作者怎样准确地运用词语应是识词的一项主要内容,用不

同方式推敲琢磨,既可以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又能增强读者的语言感受能力。

2.释句策略

不理解句子的意思就难以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所以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语文课上,教师应给学生安排足够的理解句子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领会句子的意思可以从多方面下手,如句子的结构、表述的语气、句式的选择、词序的安排、标点的运用等都和句子的表情达意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就目前学生的情况看急需学习的是把握主干这种释句策略:不管是长句还是短句,总会有主谓语,有些句子还有宾语等。主、谓、宾是句子的基本成分也就是所谓的“主干”。想理解句子的意思首先要把握好句子的主干部分,有些句子很长。但只要抓住主干部分,就一目了然了。如:《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中有这样一句话“位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但现在正被沿岸工厂排放的污水‘吞噬’着”。先抓住主干“贝加尔湖被吞噬”,找到了主干再补上“枝叶”(修饰语),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正被沿岸工厂排放的污水‘吞噬’着”,这样整个句子的意思就一清二楚了。把握句子“主干”主要用于理解结构比较复杂或难于理解的句子,把握“主干”只是领会句意的最基本的方法,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法还不能理解句意,就要再用其他的方法共同解决。

二、概括信息策略

概括信息策略是指在阅读中简明扼要地写出所读材料的内容梗概,它是对原读物的浓缩,反映了原文章的主旨。我们知道,任何段落或文章,无论材料多么丰富,内容多么复杂,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组织起来的,只有把握了这个中心才能说是完成了阅读任务。概括信息是语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标志。

概括信息策略主要包括概括段旨策略和概括文旨策略。

1.概括段旨

从阅读的角度说,准确地把握了一个段的段旨,就可以表明对这个段理解了。概括段旨主要有摘句法、联合法、归纳法、替换法等,以摘句法为例,“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这里就可以直接运用摘句法理解本段段旨,即“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运用摘句法概括段旨既简便易行,又快速高效。

2.概括文旨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写作目的,或宣传一种观点,或传播一种知识,或表明一种态度,或表达一种情感……概括文旨就是在研读文章的基础上,把上述对象从文章中提炼概括出来。只要抓住一些有助于发现作者“真实意图”的线索,概括文旨就不是一件难事。概括文旨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抓标题、抓起始、抓结尾、抓线索、抓背景、抓抒情议论句等,以课文《九寨沟》为例,就可以采用“抓

结尾”的策略,其结尾“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实则就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主旨,抓住了这个结尾,也就理解了整篇文章。

三、质疑释疑策略

质疑与释疑是阅读中完整思维的两个阶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引导学生掌握质疑释疑策略对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质疑策略

质疑指在阅读中能够发现疑惑并提出问题。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的质疑创造条件:(1)为学生提供示范,使学生从模仿质疑到独立质疑。(2)创设质疑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3)授予学生质疑的具体方法。以《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时我先给同学们创设了一个宽松、融洽、坦然的氛围,使同学们处在一个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的环境中,让他们进行自由自主的思考、探究,于是同学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我又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了他们的问题,归纳起来总共有三点: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是什么。问题明确了,同学们开始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成了学习的主人。

2.释疑策略

质疑只是开启了学生的思路,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至少应该教给学生以下几种解疑的方法:(1)激活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或线索。(2)辨明问题的特征或要求,分门别类进行解决。(3)选择最佳突破口,沿着正确的思路解决问题。(4)化整为零解剖问题,化难为易解决问题。

质疑释疑可以促进积极的信息加工活动,提高学生的原认知能力,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从而加深对文章的信息加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多思善问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具体表现。从不能发现问题到能发现问题,从不会质疑到学会质疑,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并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通过阅读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依靠自己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与具体作品的交流,在阅读中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和学生的需要进行推荐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阅读素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