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礼仪与教化》 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阶级社会中的美术作品会受到什么的影响,及商代
到魏晋时期的社会美术现象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对鉴赏中更加明确要掌握的知识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辨别阶级社会的道德观,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
观卖到指引作用
二、学生重点:
1、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2、对《秦兵马俑》与《马踏匈奴》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
为什么商周青铜器会有如此不同的特点?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2《礼仪与教化》2.

2-2《礼仪与教化》2.

阿布辛贝勒神庙雕像(约公元前1257年)
埃及美后涅菲尔蒂像
《涅菲尔蒂》雕像的写实技巧极
高可达乱真之境,人们很难相信这竟 是出自3500年前奴隶艺术家之手。 涅菲尔蒂是十八王朝法老王阿赫那
东之妻。史称阿赫那东是勇敢大胆 的改革家,他竭力削弱宗教对王权的 控制,扩大法老王的世俗权力,这种重 世俗人生权利的改革,对艺术创作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使艺术减少了神性 而充实了生活和生命的气息。正是 从这个时期开始,埃及艺术才逐渐摆 脱僵化程式,趋向生动活泼的现实主 义,《涅菲尔蒂》雕像就是这个时期 的杰出代表。
巴比伦“空中花园”
WAIGUOGUDAIDIAOSU
古代埃及 美术
WAIGUOGUDAIDIAOSU
古埃及艺术
古埃及在公元前 4000年左右出现了奴隶 制国家,到公元前3000 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 征服了下埃及,建立了 统一专制的王朝。国王 被尊为法老,既是人间 的君主,又是太阳神的 儿子,统治者们利用宗 教神秘的力量来统治国 家。此后,埃及经历了 古王国(公元前3000 年——公元前2300年)、 中王国(公元前2150 年——公元前1200年)、 新王国(公元前1071 年——公元前332年)三 个统治时期。
据说世界雕塑史上有两位最美的
女子雕像。一是法国卢佛宫的《米洛 岛的维纳斯》,一是柏林国家博物馆 里的《涅菲尔蒂》,她比米洛维纳斯 要早1500年左右。这两尊塑像都是无 与伦比的。
涅菲尔蒂王后像
《涅菲尔蒂王后像》 和《米洛斯的阿芙罗 狄特是西方美术史家 认为雕塑史上的两件 最美的女子雕像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
古 巴 比 伦 城 复 原 图 古 巴 比 伦 城 遗 址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

教学重点: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

教学难点: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教学手段: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1、导入a、问: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答:谜底是人(简单解释)将人的婴儿时期比喻成早晨,不能直立行走,需要用手来协助走路,如同四条腿;人的青壮年时期比喻成中午,这时人能够直立行走,使用两条腿;人的晚年时期比喻成晚上,这时人需要依靠拐杖行走,如同三条腿。

如此,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人”。

b、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答: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天后赫拉派斯芬克斯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难人:“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

”谁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

忒拜人猜不出这个谜语,常受其害。

俄狄浦斯在经忒拜城时与斯芬克斯相遇,他猜中的这个谜语:这是人。

因为人在婴儿时期匍匐爬行,长大时两脚分行,年迈时拄杖行走。

斯芬克斯听罢,十分羞愧,就跳崖而死(一说为俄狄浦斯所杀)。

忒拜人感谢俄狄浦斯为他们除害,就让他当了忒拜国王。

c、问: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答:埃及,距今4500年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板书课题)2、授课(1)提问思考a、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

面部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身体雕刻成狮子。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青铜)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54张PPT)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青铜)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54张PPT)

No
谢谢!
Image
莲 鹤 方 壶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观察分析---青铜器在造型上有哪些变化?
(商)
(西周)
(春秋)
时代 艺术品 器型 特点
足形
艺术 特征
铭文


春秋
各时期青铜器对比分析
青铜器 代 表
器形 鼎耳 鼎腹
司母戊 方鼎
直立
方形
大盂鼎 外翻 半球
莲鹤 方壶
饕餮纹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思考:
饕餮纹表现了狰狞的、想象中的猛兽形象。 大家觉得这种纹饰为什么会在商代成为主 要的纹饰?
思 考
饕餮纹饰的变化



No Image
夏朝
简单的线描
商朝
复杂神秘
西周
繁复、有多层装饰、崇高之感
春秋战国
简单、清新、自然
社会原因
朝代 商
西周 春秋战国
No Image
No Image
No
No
Image Image
总结
1、“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分析的主要是美术 如何被利用为规范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
2、用美术作为规范社会秩序的手段的方式有 很多,规范青铜器的使用数量、种类以及将 造型和纹饰作为威慑的力量是其中比较有代 表性的方式。
3、这个时期的艺术家创作的自由度较小,更 多的受到了统治阶级思想的制约,反映了统治 阶层的要求。
社会
奴隶社会的鼎盛 时期,鼎成为权
力的象征
德政
用途 祭祀 祭礼
诸侯争霸 生活 工艺

礼仪与教化 (2)

礼仪与教化  (2)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教具与学具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附:作业纸设计时代或地区典型的美术品形式特征所体现的观念如何为统治者服务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导致变化的原因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

1、区分社会等级。

2、用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和祭祀。

青铜是当时最贵重、最耐用的物质材料。

权力分散,衰落。

秦代雕塑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权力的象征,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作用。

守卫陵墓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的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

秦代的灭亡。

汉代雕塑循石造像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忠。

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样,间接的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

利用石头的动态塑造形象。

画像石在石头上雕刻形象对祖先的恭敬,儒家思想中的孝。

维护社会的稳定石棺刻画在石棺上雕刻形象对父母的孝心,儒家思想中的孝。

维护社会的稳定魏晋时期绘画线描(高古游丝描)儒家思想中对女性的道德要求。

维护社会的稳定古巴比伦石柱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

质地坚硬,可以长期保存。

古埃及建筑金字塔埃及人对生与死的看法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

具有威慑力,显示法老的权力。

雕塑狮身人面像绘画墓室中的壁画古印度印第安文明■教学流程图:1、导入教学:教师用非常著名的两个美术作品《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来导入教学,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等等),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高中美术_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制度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周、春秋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以及与其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与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社会制约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美术创作中如何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埃及金字塔的未解之谜。

提问:金字塔的这么多未解之谜都涉及到最根本的一个,就是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总结,点明教学主题:它是法老的陵墓,埃及人相信人死了其实是永生,法老死后做成木乃伊放进金字塔里可以成为永久的神灵继续保佑他的子民,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这里金字塔这种建筑形式作为一种最直观的视觉形象,就成了宣扬统治者思想的重要手段,来达到维护国家等级,约束人民的作用。

本节课了解青铜器这类美术作品是如何体现这方面的作用的。

讲授新课:(一)、青铜器的种类以及鼎的作用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教师讲解中国的青铜时代2、展示图片,讲述青铜器的分类,并强调其中的礼器具备的特点。

3、展示图片,讲解礼器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种类鼎。

(1)、展示《乳钉纹红陶鼎》图片,介绍此鼎的背景,指导学生观察鼎的造型和纹饰特点,并提问:这件鼎在当时社会是做什么用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烹饪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用来炖煮和盛放鱼肉。

并讲解夏朝之后,鼎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提问:关于鼎的故事和成语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关于鼎的故事和成语,都说明了它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生活器具,渐渐的在社会发展中被赋予了深刻而庄重的文化含义。

(二)、我国青铜器发展的四个阶段1、展示我国目前发展最早的三足铜鼎的图片,并提问:它的造型和纹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造型与早期的陶鼎几乎一致,略显稚拙粗糙,线条装饰也很简单,但材质却是当时罕见的青铜,暗含高贵之意,这正是华夏文明初创时的真实写照,被誉为“华夏第一鼎”。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ppt课件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ppt课件

细节
这个庞大的作品,宣传了什么观念? 是强制性还是劝诫性?
匈奴
伍子胥铜镜
成教化、助人伦
《洛神赋图 》 东晋 顾恺之Leabharlann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
写实否?
如果按照写实的颜色来上色会是什么效果?
敷色的方法,是先涂一层明胶 作底,然后彩绘、涂染。 大部分部位是涂一层色,面、 手、足等部位多为二层色.秦 俑着色的特点一是色调明快、 绚丽.二是连用强烈的对比色. 使军队的阵容威武而雄壮。 绘彩一般平涂,彩色上显不出 浓淡、阴阳的变化,但一号坑 陶马上有涂枣红色、深绿色区 别.可见连用颜色来表明暗、 凹凸层次变化的问题, 它是晕染法的先驱。

第二单元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二)

第二单元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二)

吉萨金字塔群(古埃及)
图坦卡蒙为现代人广为熟知的原因是由于他的 坟墓在三千年的时间内从未被盗。他的墓室口 刻着神秘的咒语,巧合的是几个最早进入坟墓 的人皆因各种原因早死,被当时的媒体大肆渲 染成“法老的诅咒”,使得图坦卡蒙的名字在西 方更为家喻户晓。如今,图坦卡蒙的陪葬品多 数陈列在埃及开罗博物馆中。
此石为平顶,高164厘米,宽240厘米,厚16厘 米。画面自上而下分为四层。第一层自右至左 刻梁高行拒聘、鲁秋胡戏妻、鲁义姑姊、楚昭 贞姜; 第二层自右至左刻韩柏榆受笞、邢渠哺 父、董永卖身养父、章孝母、朱明故事、李善 抚孤、金日磾拜阏氏; 第三、四层中部画像上 下贯通,中为楼阁燕居,第三层左侧刻人物拜 谒,右侧刻蔺相如完璧归赵、范雎辱报魏须贾; 第四层为车骑。层次间隔有菱形纹、连弧纹等 纹饰。
花纹 铭文
乳钉纹、兽面纹 无
社会观念或历 史背景
尊神重鬼
柱状足,有扉 棱
人面浮雕
腹内有铭文“大 禾”二字
尊神重鬼
由柱状足演变 为蹄状足,有
扉棱 窃曲纹、兽面
纹 腹内有铭文290

宗法思想 礼乐制度
蹄状足,有扉 棱
浮雕夔龙、窃 曲纹、弦纹等
盖、颈、腹内 壁均铸铭文、 腹内有铭文48
字 礼崩乐坏
汉代雕塑循石造像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 儒家思想的忠。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 样,间接地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
汉代 马王堆T型帛画
汉代:帛画的教化作用:
帛画属于古代丧葬礼俗中的铭旌,主要指丧葬出殡 时张举的一种在帛上绘出图画的旌幡,用以“引魂“非衣”。入葬时作为随葬品将其盖在棺上。
武氏祠画像(画像石)东汉
北魏文明太后执政以来,社会上孝风骤盛,孝 子故事成为了当时特别流行的艺术题材。孝子 图线刻则是极尽的成熟和完美。对于线条的理 解和运用,中国人向来得心应手,到北魏中晚 期,显然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学案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学案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Discovery 探索未解之谜授课教师:邱福林教学目标1.理解道德和社会等级秩序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两河流域、古埃及的美术作品的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两河流域、古埃及美术的造型和风格特点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书实物投影仪、画册等。

教学内容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教师:之前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的帝王,统治阶级用美术作品这种最为直观的视觉形象来宣扬他们制定的一系列道德和法律,以期维护社会的稳定。

那时的中国统治阶级比较严苛。

那么比中国更早进入文明时代的两河流域以及古代埃及等地方,他们有这什么样的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作品又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观念有何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进入我们今天的探索之旅。

二、进入新课1、古巴比伦王国:我们关于古巴比伦王国有哪些印象?请同学们思考,并写下来,小声讨论一下。

并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三.古埃及我们关于古埃及王国有哪些印象?请同学们思考,并写下来,小声讨论一下。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埃及金字塔——吉萨金字塔教师:(介绍吉萨金字塔)在埃及共发现了96座金字塔,最大的是位于埃及首都开罗郊区吉萨的三座金字塔。

大家仔细观察,这三座金字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为什么会这样?2、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教师:你们觉得这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又是如何建成的?老师提供些材料。

大家听听看然后接着猜测这些问题。

A、这些辉宏的建筑,这么浩大的工程,在4700多年前人类该是如何建成的?太难以想象了,所以才会有人认为这是外星人的创造。

你们呢?这个金字塔神奇的地方并不仅是这些,还有在于胡夫金字塔在数字上的“巧合”。

高考美术 礼仪与教化

高考美术 礼仪与教化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女史箴图 (东晋)顾恺之 此幅作品原为清宫藏画,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落到英国。《女史箴》是 汉晋代代画文像学石家张武华梁所祠写中的的一伏篇羲旨、在女劝娲说像妇女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文章。该 图按故事内容分段作画。 线条柔软而缠绵,就像是蚕丝一样细密流畅。这幅画 较好的注重了人物的内心的精神状态。
拓展训练:
从课文中选出不同时代同样具有礼仪与 教化功能的两副作品,比较他们宣扬的内 容、表现形式和服务对象的异同。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 的异同比较
作品名 称
秦始皇兵马 俑
古埃及的 金字塔
作品形 式
大规模的雕 塑群,排列 成军队状
大型建筑, 像纪念碑 一样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霍去病陵墓(西汉)
中国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墓冢。在 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15公里处。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河东平 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官至大司 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18岁领兵 作战,曾先后6次出兵塞外,获得 大捷,打通了河西走廊。元狩六年 (公元前117)病逝,汉武帝为纪念 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为其修建大 型墓冢,状如祁连山。封土上堆放 着巨石,墓前置石人、石兽等。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导学
秦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它的艺术也体现出围绕帝 王而创作的特点。《秦始皇兵马俑》体现了权利和威严。
从汉代开始,儒家学说成为了官方认可的道德学说并成为传统 社会的道德基础,所以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围绕儒家学说所倡 导的忠、勇、孝、节、义而出现。

礼仪与教化

礼仪与教化

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课课题:《礼仪与教化》课型: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学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优秀美术作品。

2、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三、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所学。

二)、传授新知:导入:从“礼”和“教化”说起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

“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那么,“礼仪”这种制度和仪式是什么开始产生的呢?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国家在人类社会出现阶级和国家的时候,礼仪规范也同时开始确立起来了。

1、开门见山点明教学主题: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的显著特征是强调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

2、秦朝的统治者把艺术作为宣扬功业、显示王权的手段(直接为统治者服务)1)、学习秦朝最有名的美术作品——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播放视频:(秦朝统一六国)教师提问:秦朝用什么统一六国?学生回答:武力。

教师提问:崇尚武力的秦始皇在死后需要什么来保护他的陵墓,彰显他的皇威?学生回答,教师讲解秦始皇陵的修建和殉葬引出陶俑。

播放视频:(兵马俑的发现和面貌)教师提问:兵马俑的整体布局有何特点?学生回答:军阵排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教师提问:为何如此布局?秦军的军阵、服装、武器有何特点?播放视频:(秦军的军阵、服饰及兵器)对照图片,请一位同学讲解兵马俑的服饰特点教师提问:他们手上拿的是啥兵器?根据上述所讲,请判别他们各自的身份。

播放视频:(兵马俑的制作和艺术特点)2)、小结:兵马俑的艺术特征:学生回答,教师整理得出答案:a、大规模群雕,排列整齐,显示权力b、手法写实、逼真、形象生动c、守卫陵墓,为统治者(秦始皇)服务3、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朝的统治者视艺术为表彰功臣和标榜忠、勇、孝、节、义等封建伦理的有效方式1)、学习西汉石雕《马踏匈奴》播放视频:(霍去病和匈奴交战)教师同步讲解抗击匈奴的背景资料对照图片,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西汉石雕《马踏匈奴》引导学生观察:马(代表霍去病,甚至是汉朝)的雄浑、胜利者的姿态。

高考美术 礼仪与教化

高考美术 礼仪与教化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女史箴图 (东晋)顾恺之 此幅作品原为清宫藏画,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落到英国。《女史箴》是 汉晋代代画文像学石家张武华梁所祠写中的的一伏篇羲旨、在女劝娲说像妇女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文章。该 图按故事内容分段作画。 线条柔软而缠绵,就像是蚕丝一样细密流畅。这幅画 较好的注重了人物的内心的精神状态。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导学
秦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它的艺术也体现出围绕帝 王而创作的特点。《秦始皇兵马俑》体现了权利和威严。
从汉代开始,儒家学说成为了官方认可的道德学说并成为传统 社会的道德基础,所以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围绕儒家学说所倡 导的忠、勇、孝、节、义而出现。
如霍去病陵墓雕刻表现忠、勇; 墓室的石刻或帛画,以生死为主题,与“孝”有关; 魏晋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为了要求女性遵守特定的道 德而创作的。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 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 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 早 期山水画的特点。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之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孝子画像石棺 北魏 石刻画 河南洛阳出土 纵62.5厘米 横223.5厘米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陵 墓位于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 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 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 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 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 二号、三号坑和兵马俑坑组成。展出的 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个, 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 甲俑、跪射俑.骑兵俑.武士俑.车兵俑. (驭手,兵士)弓弩俑,马俑等。坑内还出土 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 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课件】礼仪与教化+第2课时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课件】礼仪与教化+第2课时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神 仙
魏 晋
忠历 臣代
美 术
义帝 士王
生日
武氏祠画像 活 常
作品名称 构图 线条 节奏 其他
孝子棺线刻.孝孙原榖
女史箴图
风格总结
魏 晋 美 术
孝子棺线刻 . 孝孙原榖
驱赶 收凶 接回
魏 晋 美 术
《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东晋)
作品名称 孝子棺线刻.孝孙原榖
女史箴图
风格总结
构图 线条 节奏
守卫秦始皇地下陵墓 显示权力,为死后的生活服务
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直接
汉代雕塑
石雕,陶俑
循石造型,个性多样
质朴粗犷,注重单个作品的力度 纪念功绩,反映生活
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体现生活趣 味
为统治者服务 间接
图像
T
识读





人 世
冥 界
图像 识读
◆秦汉面对死亡的形成了 怎样的灵魂观念? ◆T形帛画的主题是什么? ◆与古埃及的灵魂观有什 么不同?
三号俑坑的俑有什么特点? 给你什么感觉?
铜车马
铜车马有什么特点? 给你什么感觉?
作品名称
作品形式 造型手法 审美效果 作品功能
作品意义
秦始皇陵兵马俑
汉代陶俑 有什么特 点?给你 什么感觉?
汉代的陶俑
击鼓说唱俑 (站立式)
试比较汉代陶俑和秦俑各有什么特点?
击鼓说唱俑(汉代)
秦兵俑
你喜欢那个朝代的俑?为什么?
……
霍 去 病 墓 雕
立马
特点:循石造型
霍去病墓雕
跃 马
卧 牛
伏 马
思考与交流
青龙
白虎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外国部分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外国部分
• 希腊-斯芬克斯: • 希腊神话中的狮身人面怪兽曾盘踞在道路上,向过路的行人问一个谜
语。谜语的内容为:是什么动物,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 而晚上三条腿走路?谜语的答案是"人"。早上,中午,晚上分别比喻 人的幼年,中年和老年。传说这个迷题,后来被年轻的希腊人俄狄浦 斯答对,斯芬克司因而自杀。 斯芬克司之谜在更深层次的表现为 “恐惧和诱惑〞,即“现实生活〞〕
玛雅金字塔-埃及金字塔
玛雅文明_金字塔
古老的宇航图
玛雅人的文字
水 晶 头 骨
斯芬克司之谜在更深层次的表现为恐惧和诱惑即现实生活埃及吉萨金字塔底边长12厘米棱长114厘米高9厘米底边长9厘米棱长855厘米高6厘米仰望金字塔埃及斯芬特司金字塔与游人强化皇权的等级观念与服务与灵魂的宗教精神互相渗透构成古埃及美术创造的动因刚劲宏伟庄严明晰而简练的艺术风格奴隶与狒狒采摘无花果这是一幅古墓壁画展示了古埃及人狩猎的情古埃及人的主食是一种烤面包有一种称为线刻就是在石头上刻画人物或动物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是平面造型类似绘画造型实际上是界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一种美术样式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外国局 部〕
__埃及与玛雅的金字塔
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 〔埃及-斯芬克斯: • 斯芬克司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通常为
雄性,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当时的传说中有三种斯芬克 司——人面狮身的 Androsphinx,羊头狮身的Criosphinx〔阿曼的圣 物〕,鹰头狮身的Hierocosphonx。亚述人和波斯人那么把斯芬克司 描述为一只长有翅膀的公牛,长着人面、络腮胡子,戴有皇冠。
• 第三种绘画样式是墓壁画,这是古埃及最主要的绘画形式。 • 总结:古埃及绘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们是用线条造型,填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央大厅内有 苏塞尼斯一世 • 石棺,外表平 平,但棺盖内 侧有苍天女神 努特的浮雕像, 她伸开双臂保 护着馆内的人, 栩栩如生。
• 大厅顶端矗立着 两尊巨型石像, 它们是阿蒙霍太 普三世和妻子, 他俩的女儿们围 绕在脚下。这是 由无数的碎片复 原的。
• 中间是法老 门卡 乌拉 • 左侧 是女性代表 • 右侧是女神哈托尔
• 公元前460年前后,古希腊历史 学家希罗多德曾游历了巴比伦 城,目睹巴别塔的废墟,他仍 然惊叹不已,怀着钦敬之情写 道: • “它有一座实心的主塔,一弗 隆(220码)见方,一共有八层。 外缘有条螺旋形通道,绕塔而 上,直达塔顶,约在半途设有 座位,可供歇脚。”
• 此后不久巴比伦王国即被波斯 所灭,波斯国王对这处古迹更 是弃置不问,任由当地居民从 中拆去砖块,拿去建造房子。
墓室壁画
图坦卡门的咒语
纳米尔石板
正面率 • 头部呈侧面像,眼睛为正面形,肩 胸上半身为正面,两腿双足同样 呈侧面。
• 其实你所看到的几乎所有的 古代埃及的画面中的人物都 是这样的,你是不是觉得很 奇怪,人物的头是侧面的, 但是眼睛却不是我们从侧面 看过去的眼睛的形状,而是 分明是正面去看一个人的眼 睛的时候的形状。这就是 “正面律”的主要特点了。
• 1.将人分为三种等级 • 1.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 2.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 3. 奴隶(包括:王室奴隶、自由 民所属奴隶、公民私人奴隶);
• 比中国更早进入文明时代的还 有两河流域和古埃及。 • 两河流域是指哪两河呢?
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 地之一 ,公元前4700年就出 现了城邦国家。公元前2000 年先后建立被誉为“四大文明古 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 国和后巴比伦王国。
没有牛马猪羊,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农民采用一种极 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 4、数学采用二十进制,发现并使用了“零”的概念(另一 说则是由奥尔梅克人传授),掌握高度的数学和天文历法知 识。
5、使用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
蒂卡尔遗迹
墨西哥的羽蛇 神雕像
结语
• 历史的戏剧继续上演,艺术的大幕已经拉 来,一片片风景迷人的图画展现在远方, 一部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尽现眼前,一篇篇 动荡起伏的未解之迷期待着大家去解译。
古埃及
金字塔
古埃及
在古代的神话中,狮身人面像是巨人与妖蛇所生的怪物:人的 头、狮子的躯体,带着翅膀,名叫斯芬克斯。斯芬克斯生性残 酷,他从智慧女神缪斯那里学到了许多谜语,常常守在大路口 。每一个行人要想通过,必须猜谜,猜错了,统统吃掉,蒙难 者不计其数。有一次,一位国王的儿子被斯芬克斯吃掉了,国 王愤怒极了,发出悬赏:“谁能把他制服,就给他王位!”勇 敢的青年狄浦斯,应国王的征召前去报仇。他走呀走,来到了 斯芬克斯把守的路口。“小伙子,猜出谜才让通过。”斯芬克 斯拿出一个最难最难的给他猜。“能发出一种声音,早晨用四 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却用三条腿走路,这是什 么?”“这是人。”聪明的狄浦斯很快地猜了出来。狄浦斯胜 利了,他揭开了谜底;但斯芬克斯不服输,又给狄浦斯出了一 个谜语:"什么东西先长,然后变短,最后又变长?"狄浦斯 猜出了谜底"影子".于是斯芬克斯原形毕露,便用自杀去赎 回自己的罪孽。
巴 比 伦 空 中 花 园
• 因为新巴比伦人学会了用色彩明快 的上釉砖建造主要纪念物,所以巴 比伦城的色彩令人吃惊。 • 著名的例子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之一的巴比伦城墙。城墙以亮丽的 蓝色为底色,由白;黄两色组成的 狮子;公牛和龙的图案散布在城墙 各处,由上到下一层一层地排序着, 昂首阔步,栩栩如生。被后世人称 为“空中花园”。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 文明社会:
• 一般认为,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 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促使人类跨入 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 即阶级社会。
• “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 社会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文明时代有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 人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 社会权力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一个 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贵族 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对立 。
正四棱锥
请你对这两件作品的异 同进行比较 ?
《秦始皇兵马俑》
《金字塔》
请你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 不同点 :
作品名称 作品形式 秦始皇兵马俑
大规模的雕塑群,排
列成军队状
古埃及的金字塔
大型建筑,像纪念 碑一样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法老
作品的功能 服务的对象
守卫秦始皇的陵墓 皇帝
共同点 : 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头都 微微 向上 仰起 ,
神态 拘谨 而威 严
《 门 考 拉 夫 妇 立 像 》
• 雕塑法老像的制作是着严格的系统 的工程。形成了所谓的“正面律”。 只有一些下级官吏、劳动者的刻画, 才惟妙惟肖,比较写实,有着浓郁 的生活气息。
• 在古埃及艺术中有两种表现形 式,在以帝王贵族及神明为主题 的圆雕人物中,它的法则是无论 坐姿、立姿,雕像的头、颈、肩 及躯干均与地面保持绝对的垂 直关系,没有丝毫的倾斜意味,人 物面部保持绝对水平,直面前方, 双眼目光水平地前视,直直正正、 庄严完满是它最显著的风格特 点。
• 最小是纯金制的内棺,棺上是法老双手交 叉紧握着法仗,它用了220公斤纯黄金,至 今回忆起来仍只留眼前的一片金光闪闪。
• 上埃及:以鹰为保护神,以白百合 花为国家象征; • 下埃及的统治者则戴红冠,以蛇为 保护神,以蜜蜂为国家象征。
• 古代,埃及分成上埃及和下埃 及两个独立王国,上埃及信奉 鹰神,下埃及信奉蛇神。后来, 上埃及消灭了下埃及,统一了 埃及。
• 据说空中花园本来看起来像是 由泥砖塑成的绿色高山,由城 市中央升起。
• 空中花园是 上古时代巴 比伦人的卓 越成就。代 表了工程学 上的惊人表 现,层层叠 叠的花园中 栽种了各式 各样的树、 灌木、以及 藤蔓。
古埃及美术
• 古埃及美术 一般是指公元前 332年古埃及被古希腊所灭亡以 前的埃及美术。 • 发展经历了史前时期、早期王 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 和后期王朝时期。 • 其中古王国时期最为重要,重 要的美术作品也主要出于这一 时期。
狮身人面像
古印度
泰姬陵
美洲印第安文明(玛雅文明)
玛雅遗址
• 玛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 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 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 雅人而得名。
玛雅徽记的浮雕
玛雅文明 - 文明特点
• 玛雅文明古老而神秘,但总有一些有据可循的特 点,以下列举几点玛雅文明的特点: 1、玛雅文明属于石器文明,玛雅人没有发明使用 青铜器,更不用说铁器。 2、掌握高度的建造技术,玛雅人不会使用铜铁, 也不会使用轮车,轮子的概念虽然在陶器以及一 种小玩具等文物中出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 实用化。但是却创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 3、农业以玉米为主食,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
•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征 服了巴比伦城,他曾有重建这 座巨塔的打算。 • 但据希腊地理学家说,仅仅初 步清理废墟的地面,就需要一 万人工作两个月。面对着如此 浩大的工程量,亚历山大大帝 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古巴比伦
空中花园
• 成功地采用了防止高层建筑渗水及供应各 平台用水的供水系统,足以令它名扬千古 了。
1、胡夫金字塔(埃及吉萨,仍存在) 2、空中花园(伊拉克巴比伦,毁于地震 3、宙斯神像(希腊奥林匹亚,毁于火灾) 4、阿尔忒弥斯神庙(土耳其以弗所埃斐索斯,毁 于火灾) • 5、摩索拉斯王陵墓(土耳其哈利卡纳苏斯,毁 于地震) • 6、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希腊罗德港,毁于地震) • 7、亚历山大灯塔(埃及亚历山大,毁于地震)
• 重心落在两腿间——安定稳固。 • 法老本人两臂垂直,握拳,表 示他是埃及力量的中心; • 王妃则左手弯曲放在法老的左 臂上,右臂围绕在法老的腰间, 姿态僵直呆板。
•体现了“王权神授”的威严。
• 结合生活,找一找,图片 中的不同 Nhomakorabea处。埃米尔石 板 古埃及
• 仔细观察人 物
侧面正身率
农作壁画
古巴比伦
巴别塔
• 巴别塔之谜 • 据《圣经》记载,大洪水过去之后, 巴比伦想要建造一座高塔,“塔顶通 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上帝知道 后,就变乱人们的口音,使人们的语 言彼此不再相通。这样,这座通天塔 就未能建成,人们也分散到世界各地。 这座塔就被称为“巴别塔”。《圣经》 认为,“巴别”这个词,就是希伯来 文中“变乱”的意思。
1、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 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
2、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 秩序?
世界上第一部法典
• 汉莫拉比法典
•汉 谟 拉 比 王
• 太 阳 和 正 义 之 神 沙 马 什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 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 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 象征君权神授;下端是用阿卡 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 共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 黎卢浮宫博物馆 。
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两河流域和古埃及?
两河流域:是指纵贯今伊拉克 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 斯河之间的地区。古希腊人 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 (意为“两条河之间的地 区”)。
• 在距今约5000年前左右,到公元前18 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 • “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 “伊甸园”,是古希腊语,意为“两 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 域。 • 在这平原上发展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 颁布了第一部法典,流传最早的史诗、 神话、药典、农人历法等,是西方文 明的摇篮。
• 上埃及国王戴白色的王冠, 下埃及国王戴红色的王冠。 上埃及的象征物是莲花和兀 鹫,而下埃及的象征物是纸 莎草和眼镜蛇。 • 兀鹫女神和眼镜蛇女神是仇 敌,直至它们最终在埃及法 老统治时代才得以统一。
• 埃及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遗址萨拉 卡。
马斯塔巴
最大的金字塔是哪三位法老的? 胡夫、哈弗拉、门考乌拉 金字塔的造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