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方言中名词的特点

合集下载

山西大同方言爬长货的解释

山西大同方言爬长货的解释

山西大同方言爬长货的解释
山西大同方言“爬长货”是指一种购买或租赁家用物品,爬长货可以说
是山西大同方言里最具代表性的说法了。

在老一辈山西大同以至整个山西周边地区,“爬长货”一词可谓是备受推崇的。

“爬长货”的字面意思是“买块长的货”,外地人称为“租赁”,实质上就是指将一件物品从重要的
商人处借出来使用,借出的物品要在一定的期限内归还。

这种借贷形式,主要是受到当地人对节约的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贫穷的家庭。

他们缺乏购
买财力,但又能支付一定量的费用,以买进商人手中的货。

另外,由于当地面缝小节多,再加上限制资金和时间,将爬长货视为山西大同方言,最接
近买卖存在,它也得到了老一辈人民的崇尚。

“爬长货”是一种有益的金融活动,它源于大同人们共同保护财产,同时也是保护财物的
有效手段,并能产生一定的商业价值。

在大同,居民多以“爬长货”的方式来偿还债务,而“爬长货”也被证明在某些时候是一
种有效的融资渠道。

由于居民买卖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成千上百的“爬长货”行。

“爬长货”以非常简单的条件和方式来实现金融支持,并且它显示出的是一种传统的社区
实践,紧贴大同人民的生活状态和购买行为,这也是人们熟悉他们的购买习惯,并为他们
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大同社会的金融需求而成为一种金融活动的原因之一。

简而言之,“爬长货”是一种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

它给生活在这里的老一辈山西大同人
提供了一种更加经济实惠的方式,使贫穷的家庭也能获得物品,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它得
到了全体大同人民的广泛赞誉,成为山西大同方言中最受欢迎的一种说法。

大同方言中的称谓及其变迁

大同方言中的称谓及其变迁

大同方言中的称谓及其变迁大同方言中的称谓和称代是很有特点的,而这些称谓和称代在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也是很大的,本人对此还有些兴趣,花了一些时间拢了拢,试呈教如下:您儿和怹儿传统的大同人喜欢说“您”和“怹”,且在“您”和“怹”的发音中,后面都加了儿化音,读作“您儿”和“怹儿(实发音为‘他儿’)”。

这样的发音,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应当说是源于大同古老儒雅的人文环境,以致形成这种特定的绵软、温和的口气。

按照过去的习俗,大同人对长辈或被尊敬的人都称呼“您儿”和“怹儿”,不如此则被视为不敬,被视为不懂礼貌。

但是近三四十年来,这种称呼开始被人冷淡,尤其在城镇和年轻人中间。

改革开放后虽然有些回落,那主要是流行在晚辈对父母以外的长辈、客户对主顾、下级对上级之间,而对自己的父母却羞于称作“您儿”了,包括不带儿化音的“您”也不再叫了。

爹大同人称父亲为“爹”,从五、六十年代起,城里人和乡下人逐渐开始称“爸”了,以致现在除了边远村庄,就几乎听不到有人叫爹了。

其实叫“爹”与“爸”一样亲切,但这个“爹”字已无可挽回地远去了。

大大大同有少数人称父亲为“大”或“大大”,“大大”后一个“大”字发音较重;同时叫父亲的胞弟兄为“大(此处发音与前相比又不同,发阳平,意为老大)大”、“二大”、“三大”等。

还有一些人称街坊邻里年长一点的有丈夫(可称为大爷)的妇女为“大大”,发音与前不同,后一个“大”字发轻声,这种叫法在大同城里多见。

这两种叫法近年来都在消失。

老爹、老妈“爹”在大同方言里,还承担着伯父和叔父的功能。

这里人是一律不称“伯父”或“伯伯”的,该叫“伯父”的,在“爹”字前边加一个“老”字,叫“老爹”,但这只限于和父亲血缘较近未出五服的弟兄中间,凡是比父亲大的,统称为“老爹”。

比如“大老爹、二老爹……”。

凡被叫做老爹的配偶,被相应叫做“老妈”,比如“大老妈、二老妈……”。

与父亲血缘较远的堂弟兄比父亲大的,则被称作大爷。

大爹、二爹和大妈、二妈用“大爹、二爹”称伯父、叔父的人为数并不普遍,只限于部分村里,也只限于父亲的亲兄弟之间,除父亲直接叫爹外,其余不分是叔父还是伯父,统按排行称为“大爹”或“二爹、三爹”等等,父亲胞兄弟以外的一辈,仍称作“叔”。

蒋文华:大同人称代词

蒋文华:大同人称代词

应县方言的代词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大同037009 蒋文华应县地处山西北部,应县方言属于晋方言大同片,应县境内方言受到临近地方的影响,语音差异比较明显。

本文通过比较描写说明应县话代词的特点。

一人称代词1.1代词“尔”1.1.1“尔”在古代汉语中是第二人称代词,在普通话中是一个不成词语素,而在应县方言中,它可以指代任何人称,即作一、二、三称代词均可,在不同的语境中指代的人称不同。

(1)——“你看我做啥哩?”——“尔看外头哩,哪看你了。

”这句话里的“尔”就是指我,即第一人称,普通话的表达就是:——“你看我干吗呢?”——“我看外头呢,没看你。

”(2)“这迟了,你甭走了,尔不放心。

”“这么晚了,你别走了,我不放心。

”(3)“看看尔这一身,俏刷的”这里就是指代的你,即第二人称,对应的普通话句子就是:“看你这一身衣服,真洋气。

”(4)“听说尔老人买上电脑啦,时髦哩哇。

”在这句话里有戏谑的味道。

换做普通话讲出来,就不如方言那么生动了。

“听说你买电脑了,挺时髦嘛。

”(5)“尔们家买上楼啦”这里就是第三人称了,指他。

“他家买楼房了”1.1.2“尔娃儿”“尔”经常跟“娃儿”搭配成“尔娃儿”使用,表示他称,相当于“人家”,带有较浓重的感情色彩,表示喜爱、亲切、同情,而且不论年龄的大小,即使是七旬老人也可以说“尔娃儿可怜的!”(6)尔娃儿辛辛苦苦挣两个钱全叫小偷偷了。

(7)尔娃儿受工作辛劳了一辈子,一天福也没享过。

1.1.3“尔、尔娃儿”的虚化“尔、尔娃儿”还有一种比较虚化的用法,相当于古代汉语的“夫”,当置于句首时,为发语词,引起议论,表示强调,同时也可以是复指。

比如:(8)尔娃儿那人可怜的年轻轻的就走死了。

1.2表示尊称的“您”和“怹”应县方言中“您”很少单用,单数第二人称用“您儿”,复数用“您儿们”。

“怹”表示单数第三人称,一般也是儿化,用做“怹儿”,“怹儿们”表示复数。

有时候也说“怹儿老儿”,比如“怹儿老儿九十了还可精神哩!”1.3自称他称1.3.1“各人”或“一个儿”应县话中一般不说“自己”,而说“各人”或“一个儿”,一般作代词主语的同位语,也可以作主语、宾语。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大同方言以及本文主题
2.大同方言的特点
3.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表达
4.结论:总结大同方言的魅力和独特性
正文
一、引言
大同,这座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方方言。

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性语言现象,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以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为例,探讨大同方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方式。

二、大同方言的特点
1.口音独特:大同方言的口音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其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变化。

大同方言的声母发音较重,韵母发音较轻,声调比普通话要复杂。

2.词汇丰富:大同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有很多与普通话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同时,大同方言中还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

3.语法灵活:大同方言的语法结构较为灵活,有时会与其他地方的方言相互影响。

大同方言的句子结构、语序等方面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体现出地域性特点。

三、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表达
在大同方言中,夸女人走路有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用大同方言来说,
夸女人走路可以用这样一句话:“那个女子走路真俊。

”这句话中,“俊”字既表示美丽、俊俏,又表示优雅、自然。

这种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大同方言的词汇丰富和语法灵活特点。

四、结论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表达,仅仅是大同方言魅力的一个缩影。

大同方言以其独特的口音、丰富的词汇和灵活的语法结构,传承着大同地区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探析具有褒义色彩的大同方言四字格

探析具有褒义色彩的大同方言四字格

探析具有褒义色彩的大同方言四字格大同方言是山西大同地区所使用的方言,它是晋语的一个支系,也是汉语的五大方言之一。

大同方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也形成了一系列的谚语、成语和四字格。

在这些谚语、成语和四字格中,有一些具有褒义色彩,代表了大同人民淳朴、朴实和勤劳的美德。

我们来分析一下大同方言中具有褒义色彩的四字格。

在大同方言中,有很多常用的四字格,其中有一部分具有褒义色彩,代表了大同人民的品德和态度。

下面我们逐一介绍几个具有褒义色彩的大同方言四字格。

“老实巴交”这是大同方言中常用的四字格之一,意思是指一个人老实,真诚,不虚伪,待人诚恳。

这个四字格代表了大同人民的朴实、善良和诚信的品质。

在大同地区,人们常常用这个四字格来形容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态度,也是对一个人的一种褒奖。

“吃苦耐劳”这是另外一个具有褒义色彩的大同方言四字格。

这个四字格表达了对一个人能吃得住苦,能忍受辛劳的赞扬。

大同人民历来以勤劳朴实著称,他们能吃苦耐劳,有着不怕吃苦、不怕劳累的品质。

这个四字格正是对他们勤劳朴实的一种褒奖。

以上所述的三个四字格代表了大同方言中具有褒义色彩的一部分,它们体现了大同人民的美德和品质,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褒奖。

在大同方言中,这些四字格被人们频繁使用,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也成为了代表大同人民精神面貌的符号之一。

这些四字格的使用不仅反映了大同方言的特色和魅力,也折射出大同人民的朴实善良和勤劳勇敢的品质。

大同方言中具有褒义色彩的谚语和成语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谚语和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在大同方言中,也有一些具有褒义色彩的谚语和成语,它们反映了大同人民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和气生财”这是大同方言中一个常用的谚语,它的意思是指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就能带来财富。

这句谚语反映了大同人民重视人际关系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他们认为和睦相处能够带来好运和财富。

大同方言简介

大同方言简介

大同方言简介大同方言属于晋语。

就全部晋语来说,按当前普遍认同的说法,大同方言属于大同包头片;就山西境内的晋语来说,大同方言属于以大同为中心的云中片。

大同方言主要包括的大同市区、大同县、天镇、阳高、左云、右玉、山阴、怀仁等区域。

浑源、灵丘方言列入山西方言五台片,广灵方言属河北语系,列入北方官话区。

大同方言有五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普通话只有前四声,没有入声。

大同方言的入声带了一个喉塞韵尾,所以发音都很短促。

大同方言虽然保留着入声,但是古代读入声的字有一部分在大同方言里已经不读入声了。

例如:粥拉杂盒敌白眨给肉目。

大同方言根据有无zh、ch、sh这三个声母而分为两类。

一类大都有zh、ch、sh声母,称为老大同话,主要分布在城区内、东部地区。

一类大都没有zh、ch、sh声母,称为新大同话。

如柴氏兄弟表演大同数来宝,说的便是新大同话。

在语音方面,大同方言和普通话韵母差别较大。

普通话有39个韵母,其中有20个韵母大同方言没有。

主要包括16个鼻韵母和ai、ei、uai、uei。

在词的结构方面,大同方言有不少带词头“圪、忽”的词,带词尾“达”的词,也有不少合音词、分音词。

带儿化音的词比较多。

在语法方面,大同方言多数时候不用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吗”,凭语调来表示问句。

并且还有一些特殊的副词、介词。

大同方言的语音特点一、大同方言有入声普通话共有四个声调:阳平、阴平、上声、去声。

大同方言除了这四个声调外,还有一个声调――入声。

古时候的入声字,绝大部分在大同方言仍然读入声。

大同方言的入声是个很短促的声调,音节的末尾带着一个喉塞韵尾,音节不能延长。

如:法国、出发、积极、掠夺、哭泣、突击、阅读、特别等等。

二、普通话里用ɑ、o、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大同方言都用n作声母。

如:挨碍矮爱安鞍岸按暗案肮熬奥俄额恶饿殴偶藕。

三、大同方言没有带鼻音韵尾(-n、-nɡ)韵母。

普通话里的en、eng,in、ing,un、ong,ün、iong四组拼音,在大同话里分别合并成为一个不带鼻音的韵母。

大同方言中动词的特点

大同方言中动词的特点

大同方言中的动词,地域特色很浓重,也是由于一方水土养一方语言而形成的。

除了用字遣词,还有语音问题,该地区保存了相当多的古汉语入声字,有些动词就是入声字的读音。

【逐打】打人的一种,程度较轻。

例:“气急了,伸手逐打了几下。

”【捶打】同上。

例:“小孩儿,假装捶打两下完了。

”【日噘】骂人。

例:“日噘了半天,还没完哩。

”【瞭一瞭】看一看。

例:“你去瞭一瞭,咋还不回来?”【眊眊】探望的意思。

例:“去医院眊眊病人。

”【圪瞭】眼睛有毛病,相当于斜视。

例:“他看人眼睛有点儿圪瞭。

”【跌皮】犹言讹人。

例:“惹不起,躲得起,小心他跌皮。

”【圪侧】慢慢地走。

例:“圪侧回家啦。

”【看唱】看戏。

例:“正月里看唱。

”【探】伸手。

例:“放得太高了,还是探不着。

”【啖】吃。

例:“收工晚,肚子直叫,啖了个饱。

”【老偃】去世。

例:“年纪大了,说不定哪天就老偃啦。

”【帮耧】播种时在耧前牵牲口的人。

例:“小孩能帮楼吗?”【刻刮】类似于剔骨。

例:“把羊腿上的肉刻刮刻刮,包一顿饺子吃。

”【撒搭】使劲甩的意思。

例:“他真的生气了,撒搭着门走啦。

”【圪触】来回摩擦。

例:“镰刀不快了,寻块石头圪触圪触就管用。

”【拔水】从井里提水。

例:“拔桶水饮一饮牛。

”【圪厮】慢慢腾腾。

例:“快点哇,甭圪厮啦。

”【搋糕】用黄米面蒸糕,熟后再抟巴成一坨食用。

例:“搋糕可烫手哩。

”【圪责】与亲近的人生气。

例:“灰老伴成天圪责人。

”。

探析具有褒义色彩的大同方言四字格

探析具有褒义色彩的大同方言四字格

探析具有褒义色彩的大同方言四字格大同方言是中国北方主要的方言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其中的四字格是大同方言中最为著名的语言特点之一,它们以简洁、生动、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形式,在大同地区广泛流传和使用,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将探析具有褒义色彩的大同方言四字格。

一、大同方言四字格的特点大同方言四字格是一种以四个汉字为一组的语言形式,它的特点是简洁明了,表达力强,往往能够抓住重点,精准表达。

在语言上,它们通常采用平仄相间、韵律优美的形式,不仅具有音乐性,而且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大同方言四字格的语言风格与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在大同地区,人们注重礼仪、注重亲情、友情和社会关系,这些特质在四字格中都有所体现。

四字格中通常会用到很多委婉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过于直接的语言。

例如,“秋高气爽”(天气晴朗),“鹏程万里”(前途光明),都是表达积极向上、乐观向好的情感和态度。

1、“爱身如妻”这句四字格强调了健康和身体的重要性,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忽视自己的提醒和警醒。

爱自己不仅是生命健康的保障,同时也对自己的家人和社会贡献起到重要的作用。

2、“喜闻乐见”这句四字格是对欣喜和快乐的表达,强调人们对高兴和愉悦的渴望。

喜闻乐见可以产生良好的心态和状态,增强人们的自信和勇气。

3、“灵机一动”这句四字格强调创新和创意的力量,有时候一个奇思妙想可以成为改变自身和世界的关键。

灵机一动建立在平时学习、观察和经验基础上,需要不断的积累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巨大无比”这句四字格是对伟大和雄大的表达,强调事物的巨大程度和影响力。

这个应用广泛,可以形容人物、成功事业、自然景观等方面。

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巨大的同时,要保持谦虚的心态,尊重他人和社会。

5、“相互扶持”这句四字格强调团结和友爱的作用,人们在困难时可以相互支持,不断提升自身和团队的能力和凝聚力。

相互扶持也需要人们秉持诚信和公正的原则,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

大同方言

大同方言

大同方言发布者:星星之火人气:发布时间:2008-07-18 11:59:14大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今天先说说方言。

关于“求迷性眼”,这个在许多方言都有,而且比较接近脏话,比如翻鼻麻叶;第二,眉眼之类的俗语太多,大同就有瓷眉杏眼(形容呆)、囊眉粪眼(形容窝囊)、瞎眉触眼(形容莽撞)……网上有这么一段——切了一把光眉俊眼,骑上车子上班超眉架眼,看见个喜人女女酸眉醋眼,光看女女不看路瞎眉触眼,一火别倒咧灰眉触眼,被撞的人横眉竖眼,把他骂了个痴眉愣眼,扑上去就抓挖砍眉惺眼,倒叫人家打了个胖眉肿眼……大同的俏皮话形容心有余力不足是这样说的:有心呢个蛇盘兔,吧吧稀的立不住大同人说警察为--大芽儿帽.大同人说人小家瓦气——指人小气大同人把鼻涕叫做能带大同人形容好不容易就说:强会儿大同人看见谁不顺眼就说:不进眼,真扎眼大同人形容没事闲转的人--三照(证件)没一照,骑个洋车烂呼绕大同四字方言:圪促打蛋小家拉气忙慌丝烂失溜二厌吓人捣怪愣七砍真圪丁圪巴死求一记迷糊打蛋白皮泛脸嘴尖毛长龇牙打调滴溜连挂背锅打蛋歪三扎愣撩猫戏狗闪深踏浅粘呼拉擦软机圪嫩三八两下眼睛发兰假眉三道死阴个七鬼狐零丁死求一记能代个家球毛鬼胎软几个能大同街头,二人对骂甲:个抛,老子定死你!乙:刷萨呢?小个丁,来四四!再个杂老子侧死你!天不下雨下煤面儿,地十有井没井盖儿.厕所的墙十画漫画儿,树十长的是刷料袋儿.大同的姑娘最有派儿,好吃街十的羊肉串儿.大同人挖苦别人卖关子是这样说的:你骑十骆驼逮耗子,悠的好套子!大同笑话: 有一个后生买衣服对服务员说:"给刚买个带到岔儿的白不(布)散子."服务员一想这是要衬衫,就顺手拿了一件,没看见有点皱.后生说:"这咋格出了."服务员说:"你扑拉扑拉就展了.""那给我拿个猴儿筋.""你要猴儿筋竹(做)啥?""鲁住好拿."那圪塔搌布(拿快抹布过来)我的东西行不着啦!不知道人拿啦好好行行,饪哪气拉?瞎憋叮!看那讨吃货!谁让你大声叫呼?伺不伺想乃B斗啦?你快以便呼哨去吧都走大的人了,还个吱呢?做啥,没事洗碳切真套吃栏柜的!那呢咯叽散踏地不嫌麻烦割裂铅丹的!各单刘求的!讲句经典的,以前上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一丫头,普通话不怎么行。

古都大同四字俗语语义表达特性浅释

古都大同四字俗语语义表达特性浅释

古都大同四字俗语语义表达特性浅释大同,山西省辖市,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称云中、平城,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西北高,东南低,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地处山西、河北、内蒙古三省交界咽喉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美称。

一度成为北魏的首都,辽金的陪都,境内包括云冈石窟等古迹众多。

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多热情好客、敦厚善良、积极向上,因其处于交界地带,多元地域文化碰撞、交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同语言文化。

大同方言属于北方方言里的云中片,包括市区,以及大同周围的天镇、阳高、左云、灵丘、浑源、右玉、山阴、怀仁等区域,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大同方言。

大同四字俗语在大同方言中地位十分重要,日常用的较多。

在当地通用流行、简单易懂,其意义一般通过引申或者是夸张、隐喻等表现形式表达出来,具有整体性、描述性和贬义性,用简洁凝练的四字格式,传递着深厚的内涵,表达着复杂的情感意义,韵味无穷。

一、古都大同四字俗语语义表达的整体性。

这些俗语一般可分为前后两个并列部分,且多是偏正+偏正,如:秃嘴笨舌、舌急口快、口大舌长、粉眉淡眼、干眼骨净等。

或动宾+动宾的形式,如:展油霍水、舍脸跌皮、描眉打鬓、没油淡水、应时按候、守家在地等,理解这一性质是准确体会大同方言四字俗语含义的关键。

在指向上,一致指向一个观点、一种看法或想法,理解四字俗语的含义,不能逐字拆分去分析。

四字俗语中的四个字作为一个整体,整合每个字的意思之后,去理解其蕴含的丰富内容。

如:“秃嘴笨舌”,是指说话不够流畅,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是从四个字字面上、整体上进行阐释和引申得出的结果,也是正确的诠释方法。

如果将其逐字拆分开来,则很容易理解成为“嘴”与“舌”这两个人体器官存在缺陷,进而不能很好的引申并且发散思维的去理解这个词的深刻内涵及其蕴意。

大同方言詈辞“□[xu^(423)]”缀本字考

大同方言詈辞“□[xu^(423)]”缀本字考

大同方言詈辞“□[xu^(423)]”缀本字考第一篇范文大同方言詈辞“[xu^(423)]”缀本字考大同,这座位于中国北方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方方言。

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人们常用一些特殊的詈辞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满。

其中,最为有趣和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大同方言中的“[xu^(423)]”。

在大同方言中,“[xu^(423)]”是一个常见的詈辞,用于表达对别人的不满和责骂。

然而,关于这个词语的缀本字,却一直存在着争议和混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这个有趣的方言现象,本文将对“[xu^(423)]”的缀本字进行探讨和考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xu^(423)]”这个词语的含义。

在大同方言中,它的基本含义是“愚蠢”或“愚笨”。

当你想要责骂某人愚蠢或愚笨时,你可能会使用这个词。

然而,这个词语的含义并不仅限于此,它还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衍生出其他相关的含义。

然而,还有其他的研究观点。

有人认为“[xu^(423)]”可能是由“愚”和“蠢”两个字演变而来。

在古代的文献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愚”和“蠢”这两个字被用来形容愚蠢或愚笨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最终演变成了大同方言中的“[xu^(423)]”。

除了以上的观点,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和猜想。

但是,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和文献支持,这些观点都无法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因此,对于“[xu^(423)]”的缀本字,目前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xu^(423)]”这个词语的考证中得到一些启示。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语言的魅力,让我们的交流更加丰富和有趣。

第二篇范文探究大同方言中特殊詈辞“[xu^(423)]”的真正含义和起源,我们需要从3W1H(What,Who,When,Where,How)和BROKE(Background,Relevance,Origin,Knowledge,Examples)模型出发。

再谈谈有趣的大同方言,特色鲜明,风格独特,一不留神吓坏别人

再谈谈有趣的大同方言,特色鲜明,风格独特,一不留神吓坏别人

再谈谈有趣的大同方言,特色鲜明,风格独特,一不留神吓坏别人前几天我发了一篇有关大同方言的文章,引起了各位看官的强烈共鸣,大家讨论积极热烈,对家乡的热爱溢于言表,还有指出文中谬误的,也说得完全正确,已经在文章里改过来了。

真是意犹未尽,于是乘着兴致,今天再发一期有关大同话的文字,有不对的地方肯请大家斧正,不吝赐教,在此表示不胜感谢。

大同话的一些常用词,不是大同人一般不明白,但实在是太多了,只能说一小部分。

摱(读音:蛮)---扔,投掷。

例句:喂!小王,把那块抹布摱过来,我给擦擦桌子。

局---劳累。

例句:今天活儿真多,差点儿没把我局死。

灰---这里可不是说的一种颜色,意思是形容某人品德不好。

例句:这灰圪泡,不干好事,净害人。

圪嘟---拳头。

例句:老张生气了,蓐(捅)了老李一圪嘟。

圪蛋---球状物体,有时候也指领导、当官的。

例句:今天从省里头来了一个大圪蛋(大官儿)。

圪拧---字面意思是拧毛巾之类的动作,口语中一般指肚子疼。

例句:哎呀!我肚子圪拧的不行,赶快上茅厕(这里读作mao si)。

铜锤---傻子,二百五。

例句:咱们单位的小王就是个铜锤,啥也不会干,净冒铜气。

正色---地道、正经。

例句:张三这个人不正色,我们要离他远一点儿。

营生---事情,一般指干的工作或者生意。

例句:你知不知道小李最近做啥营生呢?呵拦---责骂,呵斥。

例句:唉,刘经理一天就知道呵拦我,嫌我干得不好。

受制---受委屈,受限制。

例句:我说的话可是有点重,你可甭受制啊。

饥荒---外债。

例句:这小子欠了一屁股饥荒。

叼夺---凑乎,抽时间。

例句:今天太忙了,连午饭也是叼夺着吃的。

憋躁---郁闷,寂寞,例句:小区被管控了,不能出去耍,真憋躁。

出门---参加别人的典礼,多指婚礼。

例句:这个礼拜天要出两个门,每家掏500,这1000块就么了(没了)。

板油---事情办砸了,可以引申为失势。

例句:那个王主任前几年挺牛逼的,现在板油了,靠边站了。

盯对---嘱咐,强调。

可爱的大同话

可爱的大同话
洪堡特总癿来说相对于南方癿言语大同癿方言比较直率且大同方言癿口音也很直白很少有南方语言癿那种温柔缠绵癿感觉甚至很少有需要舌头卷曲起来发癿词语语言与风俗是密不可分癿一个整体也许大同方言癿这些特点就是由大同淳朴爽快癿民风造就癿吧
可爱的大同话
四组
欢迎来自台湾的朋友们
大同话的起源和特点
大同方言属中国北方方言大系秦晋方言小系中的 一支,由于特定的地域,大同方言融合了汉、蒙 、满多民族语言,因而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风貌特 色。大同方言有五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入声。相对于普通话大同方言多了一个入 声,同时入声带了一个喉塞韵尾,所以发音都很 短促。
LOGO

TYPE SOMETHING HERE
THANKS
/txming
大同数来宝
她传承了顺口溜、大同方言快板的神韵,吸纳了相声、小品、戏剧等 多种艺术形式的养分,创作表演者柴京云、柴京海两兄弟,因此有了“云 中笑星”的美称;拥有400个曲种的中华曲坛,从此增添了大同数来宝这 一新的品种。 说咱百姓的喜怒哀乐,道咱大众的酸甜苦辣,褒扬时,津津乐道;针砭 处,诙谐曲折。方言土语让人听着有滋有味,乡音乡韵给人感觉真叫亲切 。 她是坊间市井中走出来的平民艺术,亦俗亦雅,大俗大雅。她给万千 市民带来笑声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欢乐。一群人从此不孤寂,一 座城从此不落寞。 她根植大同,火遍三晋,享誉华夏。全国大赛频频拿奖,舞台演绎八 面开花,她让更多的外埠人看到了大同的笑脸。有人这样说:大同三件宝 ,煤炭大佛数来宝。此言不差。
柴氏兄弟————柴京云,柴京海
代表作品打麻将,家ຫໍສະໝຸດ 外扬,望子成龙等ADD YOUR TITLE1
7
学说大同话
这里输入文本信息

大同方言

大同方言

大同方言发布者:星星之火人气:发布时间:2008-07-18 11:59:14大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今天先说说方言。

关于“求迷性眼”,这个在许多方言都有,而且比较接近脏话,比如翻鼻麻叶;第二,眉眼之类的俗语太多,大同就有瓷眉杏眼(形容呆)、囊眉粪眼(形容窝囊)、瞎眉触眼(形容莽撞)……网上有这么一段——切了一把光眉俊眼,骑上车子上班超眉架眼,看见个喜人女女酸眉醋眼,光看女女不看路瞎眉触眼,一火别倒咧灰眉触眼,被撞的人横眉竖眼,把他骂了个痴眉愣眼,扑上去就抓挖砍眉惺眼,倒叫人家打了个胖眉肿眼……大同的俏皮话形容心有余力不足是这样说的:有心呢个蛇盘兔,吧吧稀的立不住大同人说警察为--大芽儿帽.大同人说人小家瓦气——指人小气大同人把鼻涕叫做能带大同人形容好不容易就说:强会儿大同人看见谁不顺眼就说:不进眼,真扎眼大同人形容没事闲转的人--三照(证件)没一照,骑个洋车烂呼绕大同四字方言:圪促打蛋小家拉气忙慌丝烂失溜二厌吓人捣怪愣七砍真圪丁圪巴死求一记迷糊打蛋白皮泛脸嘴尖毛长龇牙打调滴溜连挂背锅打蛋歪三扎愣撩猫戏狗闪深踏浅粘呼拉擦软机圪嫩三八两下眼睛发兰假眉三道死阴个七鬼狐零丁死求一记能代个家球毛鬼胎软几个能大同街头,二人对骂甲:个抛,老子定死你!乙:刷萨呢?小个丁,来四四!再个杂老子侧死你!天不下雨下煤面儿,地十有井没井盖儿.厕所的墙十画漫画儿,树十长的是刷料袋儿.大同的姑娘最有派儿,好吃街十的羊肉串儿.大同人挖苦别人卖关子是这样说的:你骑十骆驼逮耗子,悠的好套子!大同笑话: 有一个后生买衣服对服务员说:"给刚买个带到岔儿的白不(布)散子."服务员一想这是要衬衫,就顺手拿了一件,没看见有点皱.后生说:"这咋格出了."服务员说:"你扑拉扑拉就展了.""那给我拿个猴儿筋.""你要猴儿筋竹(做)啥?""鲁住好拿."那圪塔搌布(拿快抹布过来)我的东西行不着啦!不知道人拿啦好好行行,饪哪气拉?瞎憋叮!看那讨吃货!谁让你大声叫呼?伺不伺想乃B斗啦?你快以便呼哨去吧都走大的人了,还个吱呢?做啥,没事洗碳切真套吃栏柜的!那呢咯叽散踏地不嫌麻烦割裂铅丹的!各单刘求的!讲句经典的,以前上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一丫头,普通话不怎么行。

大同方言有什么特色?

大同方言有什么特色?

大同方言有什么特色?大同方言属于晋语。

就全部晋语来说,按当前普遍认同的说法,大同方言属于大同包头片(主要分布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就山西境内的晋语来说,大同方言属于以大同为中心的云中片。

大同方言主要包括的大同市区、大同县、天镇、阳高、左云、右玉、山阴、怀仁等区域。

浑源、灵丘方言列入山西方言五台片,广灵方言属河北语系,列入北方官话区。

作为为一个大同人= =————————————————————大同的方言其实还是很好懂的,只要不是特别的方言还是很容易理解的,感觉要比南方的话要好懂一点(南方很多地方nl不分,姑凉,蓝方。

其实大同人很多字前后鼻音不分的!比如冷饮!商品!(ಥ_ಥ) 大同话带着一股好像一个人坐在炕头手里拿着馍的土气o(╯□╰)o当然啦大同话骂人起来气势足有力量,比如铜顶心,成色(傻的意思)枪蹦猴(该死的)还有很常用的自称“岗” 有点像老子的意思给岗滚!(给老子滚)这些比较很粗鲁大家日常里说的很少。

如果你的女朋友对你说你很乃心!哇哈哈那就是很喜欢你你很讨人喜欢的意思啦!喜人(漂亮的意思)耐见(喜欢的意思)行不见了(找不到了)这水太拔了(水太冷了)太失笑了(太搞笑了╭(°A°`)╮)水恭(发三声)了(水烧开了)这些就多是比较日常用语了多多揣摩配合语境要想真正理解就来大同耍耍吧哈哈哈( ·̀∀·̀ )感觉大同方言里面有一个字“各” 组成了很多词语。

各唠(角落)各啾(蹲下)各ler(挠痒痒)各闹(垃圾)各乳(恶心)各搓(褶皱)各瘩(小痘痘小包)各丁(骂人的。

)等等。

探析具有褒义色彩的大同方言四字格

探析具有褒义色彩的大同方言四字格

探析具有褒义色彩的大同方言四字格大同方言是山西方言的一种,具有浓厚的土地味道和独特的语音特色。

大同方言的四字格能够凝练地表达出具有褒义色彩的意思,形式简洁,意境深远。

一、山光水色山光水色是大同方言四字格中常用的词语,它描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美丽。

山光代表着山的光彩和景色,水色则意味着水的颜色和景象。

这个四字格表达了大自然的瑰丽之美,给人以宁静和舒畅的感觉。

二、鸟语花香鸟语花香是形容春天的四字格,鸟语代表着鸟儿的歌唱声,花香则意味着花的香气。

这个四字格形象地描述了春天的景象,给人以温暖和喜悦的感受。

它传达了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给人以希望和欢乐的感觉。

三、花开花落花开花落是形容季节更迭的四字格,花开表示花朵的盛开,花落则代表花朵的凋谢。

这个四字格描绘了季节的轮回和变化,传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万物生长的规律。

它给人以深思和感叹,唤起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

四、人生如戏人生如戏是形容人生的四字格,它借用了戏剧的语言来比喻人生的起伏和曲折。

人生如戏传达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给人以思考和警示。

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坚持和乐观,活出自己的精彩。

五、绿草如茵绿草如茵是形容草地的四字格,绿草代表着草地的绿意,如茵则表示草地的柔软。

这个四字格生动地描绘了草地的美景,给人以舒适和惬意的感觉。

它传达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

六、明月如镜明月如镜是形容月亮的四字格,明月表示月亮的明亮,如镜则意味着月亮的清洁。

这个四字格表达了月亮的明澈和清晰,给人以宁静和祥和的感受。

它传达了人们对月亮的美好和向往,唤起人们对夜晚的思索和观照。

七、笑傲江湖笑傲江湖是形容英雄人物的四字格,笑傲代表着笑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江湖则表示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

这个四字格描绘了英雄人物的志向和气节,传达了对正义和勇气的崇敬。

它提醒人们要勇敢面对困境和压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品格。

大同方言的四字格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能够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意义。

摊黄儿——大同传统小吃

摊黄儿——大同传统小吃

摊黄儿——大同传统小吃摊黄儿摊黄儿是流行于大同的一种甜食佳品,甘甜可口,劲道耐嚼,是人们百吃不厌的一种饭食。

在大同方言中,“摊黄儿”的发音更接近于“摊花儿”,尾音往上翘,后边两个字音一起发出来。

用“黄儿”代替“花儿”,似乎是考虑了这种食品成形后的颜色。

玉米面占主导地位的早些年间,摊黄儿算是一种比较精致的食品。

在大同民间,流行着一句关于摊黄儿的俗语:“早晨窝窝晚上钵儿,改善生活炕个黄儿。

”这里的窝窝指的是玉米面窝头,钵儿也叫汪汪钵儿,是窝头中的一种,因其像个有窟窿眼的“钵儿”,故有此名。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一天到晚吃的都是玉米面主食,改善一下伙食,也就是把玉米面做得精致一些,摊个黄儿吃吃。

摊黄儿一般要用铛子,摊黄儿的铛子与煎饼铛子不同,煎饼的铛子平圆而大,摊黄儿的铛子小巧玲珑,并且有铁盖。

由于中间鼓起,给制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准备摊黄儿时,要先将发酵后的玉米面和小米面兑上碱,并稀释成糊糊状,再加入糖精或白糖,用勺子搅均匀,便可制作了。

制作时,掌握好火候是关键,因为火太旺,铛子温度高,就会将摊黄儿烤成焦糊状;如果温度太低,一时不能烤熟,就会延长制作时间。

一般以煤烟变红时最为适宜。

火候掌握好后,先在铛子上擦点油,把一勺面糊糊倒在铛子中心鼓起的地方,面糊糊便均匀地向四周自动流开,没有流上的地方只需再稍盛上一点补足就可以了。

最后将铁盖盖上,几十秒钟后,铛子里发出了“沙沙”的响声,揭开铁盖,用铲子在四周铲一下,一张金黄色的摊黄儿便从铛子上端出来了。

因为经过了发酵,味道比较酸甜,摊黄儿便成了老大同人钟爱的粗粮食品。

每当春节到来时,白面不多的穷人家都要摊上半缸半瓮,冻在下房里,直到冻出冰碴儿来,等着正月里慢慢来食用。

在平时的日子里,摊黄儿一般都要和小米稀饭或糊糊来一起食用,干饭和稀饭一起吃,很有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同方言中名词的特点本文主要系山西大同方言的单点性研究,系统地描述名词在大同方言中表现出的语言特点。

通过名词的构词特点、名词的重叠、名词的语缀、名词的兼类、结语五个部分描述分析大同方言名词系统中词汇的特点。

标签:大同方言名词构成特点重叠语缀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属于晋方言北部边陲,从而与普通话颇为接近。

由于大同方言属于晋语的大包片,因此也有其自身独具的语言特点。

本文主要描写分析的是大同方言中的名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等。

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

大同方言中的名词与普通话比较,具有以下几个构成特点:(一)大同方言的单音节名词重叠时,如果这个词是阳平调的字,重叠以后的那个字变成了去声。

如果是亲属称谓词,后字不儿化,其他的词后字儿化。

如果这个单音节名词是阴平、上声、去声、入声等声调,重叠的后字一律读成轻声。

(二)大同方言中名词的重叠式具有某种语法意义,可以表示“小”“杂乱、零碎”等语法意义。

这是与普通话名词的语法特征的不同之处。

(三)大同方言中的名词有一些具有特色的前缀和后缀。

如:前缀“圪”“不”;后缀“个”“货”“鬼”“猴”等构成大同方言中的特色名词。

(四)词的兼类是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兼类词一定要声音相同,词义有联系,否则就成了一对同音词。

大同方言里的少数名词具有这种语法功能,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根据语法功能分可以作名词,也可作动词或者作形容词。

一、名词的构成特点(一)名词的逆序1.普通话组成双音节词中的两个语素,在大同方言中前后位置可颠倒构词,这种构词方式称为逆序构词。

逆序后构成的词,意义不变。

2.有的逆序后的词,意义有所变化。

这些词可以看作是大同方言词中的特色词。

(二)双音节或多音节名词1.在大同方言中,有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语素与普通话相同,并且与普通话表示的意义也相似。

2.与普通话的语素完全不相同,但是意义相同。

二、名词的重叠“重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叠加起来。

”李宇明先生指出,语言学上的“重叠”指的是“使某种语言形式重复出现的语言手段,它是汉藏语系、南岛语系(又称马来波利尼亚语系)、南亚语系等亚太地区语言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朱德熙(1982)则把重叠分为音节的重叠、语素的重叠和词的重叠三种类型。

前两种属于构词法的范畴,第三种属于构形法范畴。

重叠实际上有三种:构词重叠、构形重叠、句法重叠。

大同方言中的“重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构词和构形手段,它出现在大部分的实词词类中,如出现在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副词中。

与普通话相比较而言,大同方言中的重叠有着极其丰富的词法和句法意义。

重叠、重叠式、基式等概念在论述的过程中将出现。

所谓重叠就是使某种语言形式如音节、词、短语等重复出现的抽象的语言手段;重叠式是重叠这一手段作用于某个语言形式后产生的具体的语言单位,其外在格式叫做重叠式的形式;基式是基础形式的简称,它是重叠手段的一个完整的语言单位,是重叠式产生的基础。

(一)名词的重叠式大同方言中的名词重叠式与普通话相比较,较为丰富。

表现为亲属称谓和“娃娃、宝宝、星星”等少数几个外,在儿语里,几乎任何单音节的名词性语素都可以重叠成一个双音节词,同时附加了怜爱、亲昵的感情色彩。

如“鼻鼻(鼻子)、肚肚(肚子)、帽帽(帽子)、鞋鞋(鞋子)”,但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主要讨论出现在成人交际语中的名词性重叠式。

构词形式主要有“AA”式、“AA儿B”式、“ABB”式、“AA儿BB儿”式和“圪AA儿”式。

1.“AA”式蛛蛛(一种昆虫)、姨姨(亲属称谓)、爷爷(亲属称谓)2.“AA儿”式单音节名词重叠时,如果它是一个阳平调的词,重叠以后变为去声。

如果是亲属称谓词,后字不儿化,其他的词后字儿化。

如:“姨姨”读成“姨义[i24i32]”,“爷爷”读成“爷夜[iæ24 iæ32]”,“盆盆儿”读成“盆碰儿[p ‘əŋ24p‘əŋr24-313]”,“头头儿”读成“头透儿[t ‘əu24 t‘əur24-313]”。

如果这个单音节名词是阴平、上声、去声、入声等声调,重叠后后字一律读成轻声。

如“姑姑[ku31 ku0]、姐姐[tɕiɛ31 tɕiɛ0]、妹妹[mɛe31 mɛe0]”。

a.单音节名词重叠后词义不变,如“刀——刀刀儿、棍——棍棍儿、柜——柜柜儿”。

b.单音节名词重叠后词义改变,如“牛——牛牛儿(统称小虫子)、把——把把儿(手柄)、油——油油儿(擦脸油)”。

带“子”尾名词的重叠,如“棍子——棍棍儿(小棍子)、盆子——盆盆儿(小盆子)、箱子——箱箱儿(小箱子)”。

3.“AA儿B”式金金儿+纸=金金儿纸4.“ABB”式酸溜溜(沙棘)、榆钱钱(榆钱儿)、木条条(小木条)5.“AA儿BB儿”式盆盆儿碗碗儿、瓶瓶儿罐罐儿、汤汤儿水水儿(泛指各种汤水)6.“圪AA儿”式圪节节儿(小节状的物体)、圪弯弯儿(物体上比较小的弯曲部分)、圪丝丝儿(小的丝状物)(二)名词重叠的表义特点大同方言中的名词性重叠式,有的属于构形重叠,有的属于构词重叠。

构词重叠主要是名词性语素、动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经过重叠从而构成新的名词。

如:“AA儿”式的b类属构形的重叠,主要是在原词的基础上经过重叠附加了不同的形态意义。

丁声树(1956)曾把表示“小”概括为名词重叠后的语义特点,其实这仅是概括了名词性重叠式语义的一个方面。

大同方言的名词性重叠式具有下列语义:1.表示“小”。

这是大同方言名词性重叠式最主要的语义。

如:“AA儿”式中的a类、b类中带“子”尾名词的重叠、“圪AA儿”式中属构形的重叠式绝大多数都具有这一语义。

如:“棍棍儿、盆盆儿、箱箱儿”等相对于其基式或子尾词“棍子、盆子、箱子”而言,都有比同类词较小的意义,同时也附加了说话人亲切、委婉的语气色彩。

此外,由于事物本身比较小,所以经常采用重叠式的说法。

2.表示“零碎、杂乱、众多”。

一部分带“圪”字头的重叠式,如:“圪节节儿”指小节状的物体,“圪弯弯儿”指物体上比较小的弯曲部分,“圪丝丝儿”指小的丝状物。

3.表普遍性。

如:“AA儿BB儿”式中“汤汤儿水水儿”泛指各种汤水。

(三)语法功能无论是构词重叠还是构形重叠,一般来说,只要其重叠后构成的重叠式呈名词性,它就具备名词的句法功能,因此可作主语、宾语,也可受定语等成分的修饰限制。

如:桌桌上放的些瓶瓶儿罐罐儿。

(桌子上放着一些瓶子和罐子。

)重叠式中比较特殊的是“AA儿BB儿”式中的一些词,由于构形重叠后语义变得抽象起来,从而出现了形容词的一些语法功能,即可作谓语和状语。

如:衣服上点点儿划划儿的,不知道弄上啥了。

(衣服上有一些点状物和条状物的污渍,不知道弄上什么了。

)三、名词的语缀李如龙(2004)在《晋语读书札记》中说:“词形变化(或者是有些人常说的‘形态变化’)的大量存在,正是晋语构词法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不仅比起官话方言来显得特别,就是许多南方方言也是不常见的。

”而这种形态在大同方言的构词法中完整地体现出来。

在大同方言中,附加式构词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构词方式之一,表现为前加式和后附式两种形式。

前加式的语缀有:“圪”“不”。

后附式的语缀有:“个”“货”“鬼”“猴”。

(一)名词的前缀1.“圪”字构词形式大同方言属于晋语中的大包片。

“圪”在大同方言中读入声[kəʔ32],与晋语中其他方言一样,它只是一个合成词的前缀,不表示词性,没有语法功能,只具有附加性的词汇意义。

附加意义表示细小的东西,缓慢的动作或短暂的持续时间,轻微的程度或事物的状态等。

作为构词成分,它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等词类。

本文主要讨论研究“圪”作为前缀构成的名词形式。

大同方言的“圪”字头的名词是由后加“子”或“儿”构成,而且能加“子”的,一般也可以加“儿”。

比如:“圪台子、圪棒子、圪点子”等,也可以说成:“圪台儿、圪棒儿、圪点儿”。

这些词表示意义的不同只表现为物体大小之分。

值得注意的是,量词在大同方言中也可采用“圪”字后加“子”或“儿”的构词方式。

如量词后加后缀“子”或“儿”。

加“儿”表物体之细微。

如:“圪丝儿、圪缕儿、圪团儿”等。

加“子”表较大或较长的物体。

如:“圪丝子、圪缕子、圪团子”。

如要判断采用“圪A”字后加“子”或“儿”的构词方式是名词还是量词,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意义和在实际交际中的语法功能。

构词形式:“圪A”式、“圪A子(儿)”式、“圪AA”式。

“圪A”式:圪针(枣树的刺)、圪台(台阶)、圪梁(山梁)、圪堆(堆子)。

“圪A子(儿)”式:圪台子(儿)、圪棒子(儿)、圪点子(儿)。

大同方言“圪”头词中的部分名词后习惯加“子”或“儿”。

如:圪台子(较大、高的台子):站在圪台子上就眊着了。

(站在较高的台子上就能看见了。

)圪台儿(较小、矮的台子):把东西放在圪台子上就行。

(把东西放在较小的台子上就可以了。

)“圪AA”式:圪台台(案子)、圪丝丝(细小的丝状物)、圪棒棒(棒状物体)。

2.“不”字的构词形式前缀“不”在大同方言中读入声[paʔ32],构成名词。

“不A”式:不涕(鼻涕)、不脐(肚脐)。

“B不A“式:肚不脐(肚脐)、碗不察(碎片)。

“B不A式”不是“BA”之间加”不”,而是“不A”之前加“B”,“BA”不是词。

如:天真冷的慌,看这孩子不涕也流出来了。

(天非常冷,这小孩的鼻涕流了出来。

)这儿有碗不察,小心割着手。

(这里有碗的碎片,小心点以防划破手指。

)(二)名词的后缀1.“个”字的构词形式大同方言中“个”主要可以构成表示时间的名词,这时的“个”可以看作是一个后缀。

而它的用法与普通话中的时间名词非常相同,因而可以在句中作主语、定语以及状语。

(1)表示过去的时间年省个(去年)。

如:年省个我去了趟省城太原。

(去年我去了一次太原。

)前日个(前天)。

如:前日个我见你们老师了。

(前天我看见你们的老师了。

)夜你个(昨天)。

如:夜你个你做啥去了?(昨天你去干什么了?)(2)表示现在的时间前野个(上午)。

如:前野个刚吃了,现在咋又饥了。

(上午刚刚吃过东西,现在怎么又饿了。

)今儿个(今天)。

如:您儿今儿个咋想起到我这儿了?(您今天怎么想到到我家了?)(3)表示将来的时间明儿个(明天)。

如:赶明儿个我就上学啦。

(到明天我就上学了。

)2.“货”字的构词形式后缀“货”常附着在单音节或双音节词后构成名词,从语法功能上看,“货”无实际意义,在大同方言里可以看成是一个后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