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犯罪被害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正向转换和逆向转换
1、正向转换:被害人 → 犯罪人 2、逆向转换:犯罪人 → 被害人
(二)角色转换类型 1、防卫过当型
2、报复型 3、认同型 4、堕落型 5、双重角色型 6、暴力循环型
亿万富翁当街被歹徒砍死 4名 犯罪嫌疑人落网
2004年4月29日晚上9时45分,在内蒙古包 头市昆区唐人街酒吧门前,拥有上亿元资产的 包头市民营企业金基伟业公司老总周锦新被几 名身份不明的歹徒用菜刀砍死。经包头市警方 侦查,该案为一起雇凶报复杀人案,周锦新被杀 前曾因一项3亿多元的工程项目与该市中税华 通公司产生过矛盾,中税华通公司保安部部长 刘小兵策划了本案,并雇凶杀死周锦新。 分析:从被害人的角度分析本案发生的原因,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概述 (Concept)
(一)犯罪被害人的内涵 犯罪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 犯罪被害人 侵害的承受者。 (二)对犯罪被害人概念的理解: 1、犯罪行为不限于刑事犯罪。 2、广义和狭义被害人。 3、犯罪行为的直接或间接承受者 。 4、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社会。
二、犯罪被害人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生活方式暴露理论结构图
基本 资料 -------年龄 性别 民族 收入 职业 婚姻 状况 教育 程度 角色 期望 交往 接触

社会 制度 限制 ------经济 家庭 教育 法律 调试 ----------个人
生活方式 -----------职业活动 休闲活动

人 被 害

(三)被害人化理论 (Theory of Victimization)
(三)被害中被害人与犯罪人 的互动关系
1、定义:犯罪行为发生过程中被害人对犯 罪的反应,以及犯罪人的行为基于被害 人的反应而发生的变化。 2、被害人对犯罪反应的类型 (1)激烈反抗→犯罪人的行为 (2)顺应 (3)巧妙应对
(三)被害后被害人与犯罪人 的互动关系 1、定义: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被害人
(四)一次性被害人、重复性 被害人和多次被害人
1、标准: 被害人遭受犯罪侵害的次数 2、一次性被害人是指只遭受过一次犯罪行 为侵害的被害人。 3、重复性被害人是指在第一次被害后,又 遭受同类犯罪侵害的被害者。 4、多次被害人是指在第一次被害后,又遭 受异类犯罪侵害的被害者。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
对犯罪人采取了何种应对措施,犯罪人 或被害人又是如何反应的。 2、类型: (1)告发 →1)被惩处和赔偿; 2)犯罪人或亲朋的报复; 3)被害人或亲朋的报复。 (2)息事宁人 → 重复被害 (3)“私了” → 再次引发冲突。
二、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 换
(一)正向转换和逆向转换 (二)角色转换类型
并请注意被害地点。
第三节 犯罪被害因素
一、 犯罪被害原因概述 二、 犯罪被害因素理论
一、 犯罪被害原因概述
(Introduction of Victimization Causation) (一)犯罪被害原因的概念 (二)犯罪被害原因的构成
(一)犯罪被害原因的概念
(Introduction of Victimization Causation)
第七章 犯罪被害人
(Chapter Seven Crime Victims)
犯罪被害人概述(Section One Introduction of Victim) 犯罪被害现象(Section Two 犯罪被害现象 Phenomenon of Crime Victim) 犯罪被害因素(Section Three Victimization Factors)
(二)被害前被害人与犯罪人 的互动关系
1、类型:存在人际关系和不存在人际关系。 2、存在人际关系的关系类型 相识程度:相识,不相知;既相识,又相知。 关系性质:多种多样, 相识时间:初次见面和长期相识。 3、熟人间的被害 (1)在各种犯罪类型中,熟人间的侵害占相当 大的比例。 (2)暴力犯罪﹥﹥侵财犯罪。
1、概述 (1)创立者:日本:宫泽浩一 (2)被害人化的定义:个体、法人遭受犯 罪行为侵害,继而被害后果不断恶化的 过程。 (3)三个阶段:第一次被害人化、第二次 被害人化和第三次被害人化。
一、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
二、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
一、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
(一)概述 (二)被害前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 (三)被害中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
(一)概述
1、互动 互动是指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之 互动 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 2、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 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是指被害人与犯 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 罪人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使犯罪得以产生、 发展、演变的过程。 3、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的类型: 被害前的互动关系 被害中的互动关系 被害后的互动关系
( 一)个人被害因素理论 (二)生活方式暴露理论 (三)被害人化理论
( 一)个人被害因素理论
(Individual Victim Precipitation Theory ) 1、概述 (1)创立者:美国:斯帕克司(Sparks) 和帕诺(Panel) (2)核心观点:有些人和团体之所以会重 复被害,是因为它具有被害倾向,即具有许 多导致被害的因素。
(二)既然被害人和潜在被害人
1、标准:被害人是否已遭受侵害。 2、既然被害人 既然被害人是指已经遭受犯罪行为侵害, 既然被害人 或者承担了侵害后果者。 3、潜在被害人 ,又称为“状态性被害 潜在被害人 人”。是指尚未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 但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者。
(三)机会性被害人和状态性被害人
1、标准: 被害人是否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 。 2、状态性被害人 3、机会性被害人 机会性被害人是指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 机会性被害人 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 致被害者。
犯罪被害原因是指诱发或强化犯罪行为产 犯罪被害原因 生、变化的被害要因和被害条件的统一 体。
(二)犯罪被害原因的构成
1、被害要因 犯罪被害要因,是指诱发或强化犯 犯罪被害要因 罪行为发生的被害人的自身因素和社会 因素。 2、被害条件 犯罪被害条件是指有利于犯罪发生 犯罪被害条件 的特定时空环境。
二、 犯罪被害因素理论
(二)生活方式暴露理论 (Exposed Life style Theory)
1、概述 (1)创立者:美国犯罪学家亨德兰 (Hindelang) (2)核心观点:一个人之所以被害,是由 于其生活方式具有某些特性,这些特性 决定个体经常处于被害的危险情境或经 常与具有犯罪特性的人接触,增加了个 体的被害危险或使之成为被害人。
(一)无责性被害人与有责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害人
1、标准: 被害人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有无责任 2、无责性被害人 无责性被害人是指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没有任 无责性被害人 何法律或道义责任的被害者. 3、有责性被害人 有责性被害人是指由于自身实施了违法、犯 有责性被害人 罪行为、悖德行为、违纪行为或主观上有一定 过错而遭致犯罪侵害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