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4957f4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02.png)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押韵、对仗、平仄、意象等。
2. 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豪放、婉约、清新、凝练等。
3. 分析古代诗歌的方法:关注、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学会分析古代诗歌。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内涵,感受古代诗歌的美。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整理相关古代诗歌资料,制作PPT。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代诗歌,了解诗歌背景。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押韵、对仗、平仄等。
2. 提问: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二、新课内容讲解(10分钟)1. 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如豪放、婉约、清新、凝练等。
2. 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分析其语言风格特点。
三、诗歌分析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古代诗歌进行分析。
2. 关注诗歌的、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方面,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各组分享分析结果,讨论交流,互相学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谈谈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代诗歌。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欣赏,下周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完整版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43772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02.png)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三首古代诗歌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境等。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欣赏和分析诗歌。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把握。
重点:诗歌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鉴赏的氛围。
2. 新课导入:讲解《登鹳雀楼》,分析其韵律、对仗、意境等。
3.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5. 知识拓展:介绍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著名诗人。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鉴赏。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鉴赏韵律对仗意境2. 《登鹳雀楼》鉴赏作者:王之涣背景:登高望远韵律:平仄相间对仗:工整严谨意境:开阔宏大3. 《静夜思》鉴赏作者:李白背景:月夜思念家乡韵律:平仄相间对仗:自然流畅意境:寂静凄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鉴赏《春晓》,分析其韵律、对仗、意境。
2. 答案提示:《春晓》作者:孟浩然韵律:平仄相间对仗:自然流畅意境:生机盎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程度,以及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诗歌鉴赏比赛,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提示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兴趣,同时要体现古代诗歌的多样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731b38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1e.png)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的第三章,详细内容围绕“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展开,通过分析唐诗、宋词中的语言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如平仄、韵律、对仗等;2. 掌握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方法,能从语言层面分析诗歌的美感;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平仄、对仗等语言特点的把握。
教学重点: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方法及其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首古典诗词,引导学生关注其语言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如平仄、韵律、对仗等,结合具体诗词进行分析。
a. 平仄:介绍平仄的定义,以《静夜思》为例,分析其平仄规律。
b. 韵律:讲解韵律的基本知识,以《登鹳雀楼》为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c. 对仗:阐述对仗的概念,以《春望》为例,解析其中的对仗技巧。
3. 实践环节:分组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讨论其语言特点,并分享心得。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从语言层面鉴赏古代诗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古代诗歌鉴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语言特点:平仄、韵律、对仗。
2. 鉴赏方法:从语言层面分析诗歌美感。
3. 课堂例题:教材中的一首诗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鉴赏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语言特点。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2. 拓展延伸:推荐一首课外诗歌,让学生课后鉴赏,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例题讲解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7f5c4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b.png)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2.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韵律、节奏、意象等。
2. 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历史、哲学、道德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等内容。
2. 教学案例: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哲学、道德等方面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诗词朗诵,引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通过朗诵古代诗歌,更深入地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 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让学生实地了解古代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代诗歌,提升对诗歌语言的运用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36401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e.png)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3. 帮助学生通过鉴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2.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4.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5. 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感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3. 示范:以一首古代诗歌为例,展示鉴赏方法和技巧。
4. 实践:让学生自主鉴赏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意象、意境和情感。
5.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和感悟。
6. 总结:总结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反复品味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文化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选集或教材2. 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3. 教学PPT或黑板4. 网络资源或多媒体设备(可选)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诗歌朗诵会目的:让学生体验诗歌的韵律美,提高朗诵能力。
方式: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朗诵,其他学生欣赏并给予评价。
活动二:诗歌创作比赛目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文学素养。
方式: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或情境,创作一首古代诗歌,评选出最佳创作奖。
七、教学策略策略一:案例分析法步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其意象、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策略二:讨论法步骤:组织学生针对古代诗歌的主题、形式、艺术特色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计划第一周: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学习古代诗歌的分类。
第二周:鉴赏方法与技巧内容: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意象、意境、情感等。
古代诗歌鉴赏(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选修)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9a614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02.png)
古代诗歌鉴赏(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发展与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历史时期诗歌的特点。
2. 第二课时:古代诗歌的类型与结构教学重点:掌握古代诗歌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不同类型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3. 第三课时: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方法分析和解读古代诗歌。
4. 第四课时: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教学重点:理解古代诗歌中意象的作用和意境的创造。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象美和意境深远。
5. 第五课时: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重点:掌握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技巧和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鉴赏方法和表达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互动。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动手分析和解读古代诗歌,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诗歌鉴赏测试:评估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的古代诗歌鉴赏教材,提供学习材料。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古代诗歌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阅读。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诗歌资源和鉴赏文章,拓展学生视野。
4. 诗歌朗诵音频:选取经典的古代诗歌朗诵音频,增强学生感受。
5. 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六、教学步骤1. 引导:通过引入古代诗歌的名句,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bd158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0.png)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用现代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案例教学法。
基于唐宋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向学生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欣赏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fd565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c.png)
教案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通过对五首古代诗歌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2.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3.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与鉴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与鉴赏。
2.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讲授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1)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韵律、平仄、对仗、意象等。
(2)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
3.学习五首古代诗歌(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总结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作业布置(1)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写一篇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文章,不少于800字。
六、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和情感体验。
2.成果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4.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提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五首古代诗歌”部分。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4a44d3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7.png)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古代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内容主要基于教材第五章《诗歌的语言艺术》,详细内容包括: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修辞美等三个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意象,感受古代诗歌的意境美。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修辞技巧的识别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意象美和修辞美的分析。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修辞美三个方面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语言特点的兴趣。
2. 讲解:分别从韵律、意象、修辞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a. 韵律美: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韵律知识,如平仄、对仗等。
b. 意象美: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c. 修辞美:讲解《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技巧,如夸张、对偶等。
3. 实践:让学生分析另一首诗歌《静夜思》的韵律、意象和修辞。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古体诗,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的语言艺术a. 韵律美b. 意象美c. 修辞美2. 《登鹳雀楼》分析3. 《静夜思》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从韵律、意象、修辞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2. 答案: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诗歌鉴赏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深度与答案的指导性;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古代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0a021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9.png)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类型。
2. 学会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
3. 听、读、赏、说结合,能朗读《宋词三百首》其中10首词,并能对古诗文进行基本的赏析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古代诗歌的特点和类型。
2.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
3.《宋词三百首》中的词曲赏析。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1)初探古代诗歌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识别欣赏鲜明的文学艺术和审美特色的古代诗歌,如唐诗、宋词、元曲等,让学生在简单的了解中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2)古代诗歌的分类老师讲解古代诗歌的分类,如“五言绝句”、“七律”、“七言绝句”等等,并结合具体材料进行讲解。
2.展开环节(1)古诗歌鉴赏基本方法老师将介绍古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包括它的音韵、形式、词汇、结构、意象、主题等要素。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于某些古代诗歌进行简单的鉴赏。
(2)学习《宋词三百首》学生将阅读《宋词三百首》其中的10首词,并经过反复朗读和理解,理解它的表达方式、意蕴和感情。
3.巩固环节(1)词曲赏析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鉴赏古代诗歌《钗头凤》和《水调歌头》,学生理解其背景、作者及其思想,并进行对比研究,领会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2)表演展示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首词,并用语言、音乐、舞蹈等多种方式进行表演展示,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精神风貌。
四、教学总结本次教学聚焦于古代诗歌的鉴赏和学习,旨在让学生在简单了解中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从而更好的领悟和探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在教学结束之后,老师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全面梳理,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处理,以便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通过本次古代诗歌的鉴赏和学习,学生们对于古代诗歌的分类、基本鉴赏方法以及表达方式、意蕴和感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们还通过学习《宋词三百首》和进行词曲赏析,领悟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2024年《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
![2024年《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7aec1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8.png)
2024年《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登鹳雀楼》:诗歌的结构与韵律。
2. 《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物的表现手法。
3. 《夜泊牛渚怀古》:怀古诗的写作特点。
4. 《枫桥夜泊》:诗歌意境的营造。
5. 《江雪》:诗人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写作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不同诗人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写作特点和诗人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世界。
2. 新课内容展示:(1)学习《登鹳雀楼》,分析诗歌的结构与韵律。
(2)学习《望庐山瀑布》,讨论描绘自然景物的表现手法。
(3)学习《夜泊牛渚怀古》,探讨怀古诗的写作特点。
(4)学习《枫桥夜泊》,分析诗歌意境的营造。
(5)学习《江雪》,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歌的韵律和结构。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望庐山瀑布》中的自然景物描绘,进行课堂讨论。
回顾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写作特点和诗人风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诗歌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2. 在黑板上展示五首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夜泊牛渚怀古》的写作特点。
(2)对比《枫桥夜泊》和《江雪》,谈谈你对两位诗人风格的理解。
2. 答案:(1)《夜泊牛渚怀古》的写作特点:运用历史典故,抒发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2)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6978f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3.png)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悟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课中讲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诗人思想和创作风格。
3. 鉴赏李白的诗歌《将进酒》。
4. 学生诵读和欣赏几首古代诗歌,品味其中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阅读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3. 学生诵读和欣赏李白的《将进酒》。
4. 分析《将进酒》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比赛结束后,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表现。
6.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7. 学生在课后自学和朗诵古代诗歌,并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2. 学生需要学会评析李白的《将进酒》,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式:1. 讲授课堂教学2. 学生发言和互动3. 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四、教学反馈:1. 学生在上课时积极发言,参与学生组织的古代诗歌朗诵比赛。
2. 通过学生报告和展示,了解到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3.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考试和作业的统计和评分。
五、教学材料:1. 《古代诗歌鉴赏》一文2. 李白的《将进酒》3. 几首古代诗歌的文本4. 学生自学的古代诗歌文本六、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思想,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感悟了古代文化,培养了审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4962e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b.png)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诗歌语言的特点1.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1.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一些典型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示例法。
通过讲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示例中学习。
第二章:诗歌的韵律与节奏2.1 教学目标: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学会欣赏其音韵之美。
2.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分析一些典型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其音韵之美。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示例法。
通过讲解韵律与节奏的概念,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示例中学习。
第三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3.1 教学目标:理解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学会欣赏其艺术之美。
3.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分析一些典型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其艺术之美。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示例法。
通过讲解意象与意境的概念,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示例中学习。
第四章:诗歌的语言风格4.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
4.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分析一些典型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魅力。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示例法。
通过讲解语言风格的概念,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示例中学习。
第五章:诗歌的修辞手法5.1 教学目标:理解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其艺术之美。
5.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分析一些典型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其艺术之美。
5.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示例法。
通过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示例中学习。
第六章:诗歌的抒情手法6.1 教学目标:理解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学会欣赏其情感之美。
6.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分析一些典型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古代诗歌教案
![古代诗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76e89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c.png)
古代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不同朝代的代表性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创作古体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3.指导学生学会写古体诗,通过创作来体验古代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头像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古代诗人有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对古代诗歌的好奇心。
2.讲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10分钟)适当陈述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介绍汉赋、魏晋乐府、唐诗和宋词等四个时期的代表性诗歌形式和作品。
3.欣赏古代诗歌的经典作品(20分钟)选取数首不同时期的古代诗歌,根据诗歌的题材、意境等特点,进行分析讲解。
比如,选取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进行解读。
并导入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的内涵。
4.让学生亲自动手写古体诗(20分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已学过的古代诗歌,或是对某个主题进行创作古体诗。
教导学生古体诗的格式和写作技巧。
让学生体验古代诗歌的韵律美和表达方式,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元素,提高诗歌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5.展示和分享(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古体诗进行展示和分享。
通过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6.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诗歌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在学生创作古体诗之后,可以根据学生诗歌的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和打分。
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听课笔记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位古代诗人,阅读该诗人的代表作品,并撰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
要求学生在读后感中对该诗人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体现出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1c4ba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9.png)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格律、韵律、意象、情感等。
2.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品味词句、分析意象、感受情感、理解寓意等。
3. 代表性诗人的作品解析:杜甫、白居易、王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古代诗歌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一: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1) 讲解格律、韵律的概念及作用。
2) 分析意象、情感在诗歌中的表现。
3. 教学环节二:学习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1) 品味词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优美词句,体会其表达的意境。
2) 分析意象:解读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寓意。
3) 感受情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4) 理解寓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 教学环节三:代表性诗人的作品解析1) 选取杜甫、白居易、王维等诗人的代表作品。
2) 应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作品中的意象、情感等。
3) 讨论诗人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价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诗歌鉴赏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古代诗歌鉴赏的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的古代诗歌鉴赏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课外读物:推荐学生阅读古代诗歌方面的课外书籍,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诗歌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古代诗歌鉴赏(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选修)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2fd5e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1.png)
古代诗歌鉴赏(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诗、词、赋等不同形式。
2. 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包括关注、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句等。
3. 培养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诗、词、赋等不同形式的古代诗歌,解释其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2.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教授如何关注诗歌的、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句等方面,以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
3. 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培养其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实践鉴赏方法,培养其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和理解,促进深入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古代诗歌文本,包括经典作品和不同风格的诗歌。
2.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图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对具体诗歌的分析评价,评估其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诗歌鉴赏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讲授基本概念: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包括诗、词、赋等不同形式,解释其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3. 鉴赏方法指导:教授如何关注诗歌的、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句等方面,以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实践鉴赏方法,培养其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6cbb2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9.png)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1.1 背景介绍:介绍古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鉴赏古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1.2 诗歌语言特点:简练、形象、音韵美。
1.3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2.1.1 简练:以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
2.1.2 形象: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塑造生动的意象。
2.1.3 音韵美:注意平仄、押韵、对仗等音韵规律。
2.2 鉴赏方法2.2.1 抓住关键词语:分析诗句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其内涵和作用。
2.2.2 理解意象:通过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2.3 感悟意境:整体感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3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2.3.1 李白的《静夜思》2.3.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三、教学内容3.1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3.1.1 介绍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以实例进行分析。
3.1.2 学生自主分析诗句,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2 鉴赏方法的学习3.2.1 讲解鉴赏方法,以实例进行分析。
3.2.2 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4.1 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理解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
4.2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难点: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句。
5.2 重点: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PPT、诗歌文本材料。
6.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6.3 准备说明:确保教学设备正常运行,PPT内容丰富且清晰,诗歌文本材料准确无误。
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通过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2 知识点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讲解鉴赏方法。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94ac0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f.png)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学会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解析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读古代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学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和解读古代诗歌的深层含义。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古代诗歌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古代诗歌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展示一些古代诗歌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如韵律、对仗等。
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和分析给定的古代诗歌,观察和总结其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的理解程度。
对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材料:古代诗歌文本: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作为教学材料。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文学鉴赏书籍和资料,供学生参考。
2.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显示屏:用于展示古代诗歌文本和相关的图像资料。
笔记本电脑:用于查找和展示相关资料。
六、教学拓展1. 诗歌创作: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古代诗歌,运用所学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进行点评和欣赏。
2. 诗歌表演:学生可以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朗诵或表演。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cfe3e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9.png)
《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介绍的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节以《诗词五首》为例的语言文学课的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具体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授课、练习和作业等环节。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
2.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文学风格,形成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和客观理解。
3.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表达力和情感内涵,培养审美体验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代文化2.区分不同类型诗词韵律以及文学风格3.感受文学内涵三、预习环节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要讲的《诗词五首》,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做好笔记。
四、授课环节1.导入:老师以作者生平和影响作文背景为入口,引入今天要讲的《五首诗词》。
2.教学内容第一首诗:《静夜思》李白第二首词:《虞美人》李煜第三首诗:《登高》杜甫第四首诗:《滕王阁序》王勃第五首诗:《木兰花慢》况周颐老师一首一首的讲解,首先介绍是哪个朝代的,作者是谁,文学风格,具体要点等等,并配合一些插图和音频演示。
3.讲解重点诗词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4.练习环节老师分给每个学生一首诗词,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比较,讲解该篇作品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作业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行创作一首诗词,提交到班级论坛,进行分享和点评。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指出不足之处。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艺修养,积累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在文学教育中,诗词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精髓。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通过讲解五首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
通过自主思考、讨论和创作,学生培养了自己的文艺细胞,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造力。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00fe2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d.png)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导言: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古代诗歌不仅有着优美的音韵、独特的意象,更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
本专题旨在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作用,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3. 熟悉古代诗歌的韵律、格律等基本要素,学会利用这些要素鉴赏古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之达到“文化艺术素养培养”的目标。
3.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中国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鉴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之能够从多方面观察和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① 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次课上学过的内容,与古代诗歌有关的内容,并请同学们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上一节课内容。
② 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告知学生将听一首名叫《七步诗》的古代诗歌,回答一些问题,了解其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
2. 学习过程① 听课:学生合上书本,听课时着重注意理解每句话,思考每个词汇和句式的意义。
老师要停顿一些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汉语中的语法结构。
② 看文:让学生重新阅读这首诗歌,并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鼓励同学们在书上划出一些关键词,并思考如何描述和解释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
③ 分组探讨: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比较每个人所划的关键词。
并请他们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作者通过强烈的意象表现了哪些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中有哪些情感元素?并请同学们就自己所了解到的内容,从多个层次进行论述,通过各自的观点去研究这部分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传统意象的寓意。
能力目标:1.教会学生掌握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鉴赏的方法。
难点:鉴赏诗歌的意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
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评价“明珠”的真正价值还是比较茫然的。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诗的内容呢?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从而不断提高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水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解说:高中生虽然学习甚至背诵了不少古诗,但面对一首从未学过的古诗时,鉴赏仍无从下手,或有时分析不到点子上,为解决这个问题,特将“鉴赏、分析的方法”作为重点提出来。
)
二、教师提问,学生发表自己的体会。
问:同学们在古诗鉴赏方面存在着哪些困惑与问题?(学生各自发言,谈自己学习、鉴赏诗歌的体会与困惑)。
明确:总结整理一下大家的体会,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读不懂诗歌,看不懂作者的意思,体会不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把握不准意境、主旨。
(二)不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找不到合适的角度。
(三)有时隐约有点感觉,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恰切(心里明白了但写不出来)
(解说:问题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来,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与收获。
也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思考和研究,以此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分析、讨论
解决“读不懂诗歌”的问题,“读不懂”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不懂得所写的景物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
二是不注意某些字词运用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
1、先分析第一层次的问题
①出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的后两句写了“孤帆”、“远影”、“长江”、“天际”等,构成了一个充满情感的景象:随着孤帆成为远影,隐没在长江的天际尽头时,诗人的心也随着长江的水起伏不定,滔滔流去。
从“象”看是“景”,但其“意”则是别情。
这首诗的意义如果不是依托这些景(意象)是难以表达的:“景”中蕴涵着作者的情,这些景又如此地与某种感情相契和、相对应。
出示马致远《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从这首诗的“意象”中,也不难体会到与之对应的作者的内心情绪吧!(学生分析、回答)。
②小结:以上分析告诉我们,在诗歌中,常常有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
也就是说,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对应规律。
正如我们在许多诗歌中看到的,“日暮”“夕阳”“秋天”“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对于死亡的焦虑。
“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如《诗经》中“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雨”的意象往往和离情别绪有关。
更普遍的是“月”这个意象往往和思乡、怀念亲人有关。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春花秋月
何时了”(李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等等,不胜枚举。
了解这些典型意象的意义,对认识诗歌作品的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出示“对应关系”:
意象感情
日暮、夕阳、秋天、流水----生命的短暂,对死亡的焦虑。
鸟------男女恋情与婚嫁。
雨------------离情别绪。
月-----------思乡、怀念亲人。
杨柳---------依依不舍、惜别。
雁----------书信、思念之情。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了: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的景物相交融时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它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孤帆远影碧空尽”还是“枯藤老树昏鸦”,无论是“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还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都是情景交融的结果。
情思由于物化而得到了表现,景物也由于情思的洗礼而获得了生命。
(解说:了解了景与情的对应特点,也就找到了分析意境的方法:从实境中探寻虚境,从景物中体验对应的情思。
)
③学生练习
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请鉴赏这首诗,(学生体会、讨论)
明确:诗中所写的是山、水、帆、日四种景物。
但这些景物都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体验;青山、碧水、孤帆、远日都是诗人眼中的意象,构成了天门山中断楚江,青山相对,碧水奔腾,远日映照的雄伟奇特的意境,这正和诗人那气势浩荡的胸襟和激越炽热的情怀相契合。
2、“读不懂诗歌”的第二个层次,是不懂得字词在诗中的丰富含义,对此缺少充分的咀嚼和体会。
换句话说,不懂得诗人对某些关键字词的选择和安排与其所传之情的对应性。
①出示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要读懂这首诗,首先要关注那个“又”字,诗人为何要用这个“又”字呢?经琢磨字义,又,“再一次,”“多次”“总是”之意也,再看下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再仔细琢磨“何时”“还”这几个字,这个“又”字的意蕴就非常明确了,春风吹绿江南,新的一年又到了,而诗人在这如画的春天里,心头泛起的是更深的思归之情,感叹时光流转,而自己归家无期。
②出示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除了注意“寥落”“寂寞”“白头”这些含有盛衰之感的词语意义外,还可注意推敲“红”的深层含义:在寥落的古行宫中,在一群已白头的,憔悴的老宫女旁,一丛花却开得红火热烈,让人于时世变迁的沧桑之外,体会到一种更深刻的意味:人生有涯而自然永存。
(无论是显赫一时的玄宗还是屈辱的宫女都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玄宗早已消失人间,而苟活于世的宫女也将走完人生的历程,只有红花还在年复一年地开放。
人的生命短暂,而自然的万物如红花、行宫依然存在)。
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人生感慨。
(解说:通过具体的诗歌作品,讲、练、思结合,使学生在分析切入的角度与思维规律的把握上有比较扎实的认识与收获。
)
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积累的意象知识,体会诗歌的意境,形成一种鉴赏技能。
这样既可达到熟悉并消化考点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希望达成一箭双雕的目的。
希望这节课能帮助学生整合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形成方法,让学生能在鉴赏诗歌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创作诗歌中也能写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诗来。
选修课程的学习应当放开思路,发展个性。
这套选修教材只是提供了一些资源,几个平台,所以我们不应受此局限,应尽可能将教科书及其以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